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合集下载

处方点评及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小结

处方点评及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小结

加强处方点评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处方点 评信息化系统,提高处方点评的 效率和准确性。
开展多中心处方点评研究 开展多中心处方点评研究,加强 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在点评的处方中,抗生素与解热镇痛药的联合使用较为常见,这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但部分联合用药存在不合 理的现象,如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增加。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 考虑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04
处方点评结果与问题分析
不合理处方分析
总结词
不合理的处方通常包括用药剂量不当、用药频次不当、用药途径不当等方面。
提高医生处方质量
加强医生处方培训
01
定期组织医生参加处方规范和合理用药培训,提高医生的处方
水平和合理用药意识。
建立处方审核制度
02
在医生开具处方后,设立处方审核环节,对处方进行把关,确
保处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建立医生处方质量考核机制
03
将处方质量纳入医生绩效考核,激励医生提高处方质量,减少
不合理用药现象。
06
结论与展望
处方点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处方质量
通过处方点评,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的处方,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 用药安全。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处方的分析,发现 并解决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提升医疗质量
处方点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通过处方点评,可以发现医疗 管理中的不足,提升医疗质量。
用药途径分析
总结词
口服给药途径占据主导地位,注射给 药途径相对较少。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等级医院验收标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要求,我院于2008年始对门急诊处方和归档病历医嘱进行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总结如下: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由医院药学部门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和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具体工作由临床药学室开展,临床药学室药师由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的中高级药师专职担任,由于未参加正规的临床药师培训,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学习以及平时工作的积累,点评的依据以药品说明书为准,严格按照处方点评的规范进行抽样、点评分析。

临床药学室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住院医嘱进行初选,由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进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汇总,每季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议上交由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点评,临床药学室将专家点评的结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汇总不合理处方,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并在药讯上刊登,并要求各科组织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及意见反馈临床药学室,以便杜绝类似不合理用药现象及临床药学室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水平的提高,同进将处方点评结果报行风办,判定为超常处方的医院将根据管理方案进行处罚通报。

根据制定的处方点评制度结合医院实施情况,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点评原则,三年来医院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到临床药学实际工作中,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中遇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不断整改督查。

处方书写规范明显提高,用药不适宜现象及超常处方明显减少,处方点评前住院医嘱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大于90%,三联抗菌药物联用,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极普遍,几乎达50%,门急诊处方中普遍存在三线、三联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大于50%,现在住院医嘱中三联、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小于10%,抗菌药物使用率70%左右,门急诊处方己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三线己停用。

处方点评总结【范本模板】

处方点评总结【范本模板】

2013年处方点评总结2013年以来,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要求。

我院为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要求, 对我院的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做了重要调整和加强,首先医院班子领导非常重视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从今年1月开始“医院处方点评小组”总共召开组织多达9次会议,2013年1-12月总计抽查处方1885张.其中不合格的处方为81张,全年的处方合格率为95.7%。

每月对我院门诊处方和病例进行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和病例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下面就我院2013年1—12月份处方点评及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一、不规范处方(31张)1、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

如使用“安必仙”、“三乐喜”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4张)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例如无“年龄”、“临床诊断"等。

(3张)3、临床诊断不全。

例如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开具“罗红霉素"“莲花清瘟胶囊”、临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开具“苯溴马隆”“奥美拉唑胶囊”等等。

(17张)4、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

例如“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一日三次,每次两粒”,“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无规格等等。

(7张)二、不适宜处方(48张)1、重复用药:如临床诊断为“上感”开具“利巴韦林注”“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诊断为“酒精中毒”开具“生脉注"“参附注"。

(5张)2、溶媒选用不适宜,溶媒与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例如“奥美拉唑注”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多种微量元素”使用“盐水”作为溶媒等等。

(7张)3、中西药混用,例如“参麦注”加“氯化钾注”;“参附注”加“氯化钾注”等等。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门诊就诊,而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问题成为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现状在我国,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医生用药行为的控制不足,一些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依赖于经验和传统观念,忽视了药物的风险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用药不合理。

其次是患者对药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疗效预期的认识,容易出现药物滥用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再次是药品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监管,存在着假冒伪劣药品、次标准药品和不良药品流入市场的情况,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在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进举措。

一方面,加强了医生药物处方的管理,实施了处方点评制度,医院设置了药物管理评审委员会,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重点治疗药物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推行抗菌药物点评系统。

积极开展了合理用药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患者用药知识,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管理,规范慢性病患者的配药和用药行为。

加强了药品监管,建立了完善的药品流通追溯制度,加强了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净化了药品市场,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加强点评与合理用药的工作,提升医务人员的用药管理能力,普及患者用药知识,加强药品监管,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一、引言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和处方现象,这不仅影响了病患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本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和处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点评,希望通过此文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意识和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二、病例分析1.病例背景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一组具有典型特征的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病情、就诊情况、症状描述等详细信息。

2.病例分析在对选定的病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针对不合理用药和处方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三、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1.用药剂量不合理针对病例中出现的用药剂量不合理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调整剂量、合理分配用药次数等。

2.用药时间不合理针对病例中出现的用药时间不合理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建议在合适的时间给药,避免用药过早或过晚导致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3.用药途径选择不当针对病例中出现的用药途径选择不当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建议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避免用药不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病历资料、用药指南、相关文献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中涉及到的法律名词有: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3.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纠纷处理办法。

六、结束语本文通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点评,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用药水平和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用药决策和处方编写提供参考,并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有关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范本3份

有关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范本3份

有关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范本3份有关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 1一、处方点评表显示1月份抽查一日门诊处方100张,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2种,注射剂使用率为15.0%,抗菌药物使用率32.0%(高于__规定的20%的指标),药品通用名使用率100%,平均每张处方药品金额为92.5元,合格处方率为93.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未注明理由;2、适应症不适宜;3、无适应症用药。

部分不合理处方如下:三、分析本月处方合格率较上月提高,无审核调配药师签字、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等问题已明显改进。

但适应症不适宜以及无适应症用药处方的存在依然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另外,抗菌药物使用率远高于__规定的20%,抽查处方发现,本月口服用抗菌药物较多,且支气管炎等季节性疾病较多,这是抗菌药物使用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四、改进措施:1、本月不合理处方主要是无适应症用药及适应症不适宜处方。

多名患者持一张就诊卡就诊或一名患者就诊于多个科室,医师未对诊断进行修改直接开具药物等,要避免这类处方的出现,医师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临床诊断要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完善信息系统,杜绝该类处方。

2、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继续完善信息系统,__电子化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避免主观误差,使数据更具普遍性及合理性。

有关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 22023年__《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__,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__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2023年,__印发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根据上述规定,我院从2023年起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

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1、处方点评的工作情况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__下,由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__实施。

根据我院具体实际,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各科处方300张,住院病历50份,以《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__《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__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为依据,__临床、药学和行政管理的专家对门诊处方实行定期检查评价,填写处方评价表,并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在临床医学领域,不合理用药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医生开出的药方如果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和经济负担。

因此,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首先,不合理用药常见于药物种类的选择。

例如,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感冒发热的症状,但医生却开出了过多的抗生素,这种情况下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用药。

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并不起作用,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在处方中合理选用药物种类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药物剂量和频次也是不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医生在开药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主观意愿来确定药物剂量和频次,而忽视了患者的具体情况。

比如,一些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频次,否则容易出现药物积聚导致中毒。

因此,医生在开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剂量和频次。

另外,药物配伍也是不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时服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抗凝药和水杨酸类药物同时服用容易引起出血等问题。

因此,在开药时医生应该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合理的药物配伍。

总的来说,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才能有效防止不合理用药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希望医生们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做好药物处方的评估和调整,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服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医生在门诊处方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对于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进行分析。

一、门诊处方点评的现状当前,门诊处方点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医生在门诊处方中存在过度开药、滥用抗生素等问题。

有的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需求或者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会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开具药品。

一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用药、药不到病不治等问题。

有的患者只注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而忽略了药品的作用和适应症,导致用药不当,甚至是产生药物滥用的情况。

目前门诊处方点评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二、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方案为了提高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

完善门诊处方点评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和激励惩罚机制,对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监管和点评,通过点评结果来考核医生的绩效,促使医生规范用药,提高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加强患者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自觉性和合理用药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用药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药品,提高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加强门诊处方点评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处方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促使医务人员加强用药规范,提高就医的质量和效果。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工作,我们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服务。

处方点评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与体会

处方点评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与体会

处方点评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与体会实施处方点评制度,能够了解门诊医师所开处方的用药种类、特点,分析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因素,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我中心不合理用药情况偶有发生,药师在审方时发现问题,就及时联系相关医师,沟通讨论,制定新的用药方案,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本次研究着重针对处方点评当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实施分析与探讨,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中心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全科医生开具的处方共计514张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处方内容较全面,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方法针对收集的514张处方中合理与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主要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类型、处方实际数量以及出现频率等。

将统计结果进行本中心内公布,由我中心药事管理小组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并责成相关科室或人员整改。

1.3点评依据本次研究的处方点评依据为《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处方集》当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点评。

2结果2.1处方点评本次研究中抽取的514张处方当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57张,是这次调查处方总数的11.09%,具有一定的比例,详细分类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统计[n(%)]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具体内容处方数量(张)占不合理处方比例(%)占调查处方总数比例(%)不规范处方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2340.35 4.47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58.770.97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47.020.78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2 3.510.39用药不适宜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1221.05 2.34重复给药47.030.7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1 1.750.195联合用药不适宜58.770.97超常处方无适应证用药1 1.750.195合计5710011.092.2典型处方分析2.2.1不规范处方我中心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具体分析:(1)开具处方没有写临床诊断或者临床诊断没有写全,这方面情况最多,占不合理处方比例为40.35%。

处方点评总结

处方点评总结

处方点评总结2019年,XXX按照卫生部的规范要求,对处方点评和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进行了重要调整和加强。

医院班子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医院处方点评小组”,共召开了9次会议。

在2019年1-11月期间,共抽查了1885张处方,其中不合格的有81张,处方合格率为95.9%。

每月对门诊处方和病例进行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和病例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以下是我院2019年1-11月份处方点评及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一、不规范处方(31张)1.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应使用规范的通用名。

2.处方前记填写不完整,存在缺项,例如无“临床诊断”等。

(5张)3.临床诊断不全。

例如临床诊断为“药流”却开具“头孢呋辛”,临床诊断为“拆线”却开具“罗红霉素”等等。

慢性胃炎开两种厂家的奥美拉唑,脚气病开达克宁,坐骨神经痛开青霉素静脉点滴。

(19张)4.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

二、不适宜处方(48张)1.重复用药,例如临床诊断为“上感急性扁桃体炎”却开具“阿奇霉素”和“依替米星”,临床诊断为“酒精中毒”却开具“参麦注”(5张)。

2.溶媒选用不适宜,溶媒与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3.中西药混用,中成药注射液里加氯化钾会影响溶解度,不溶性微粒呈几何级数增加,甚至能导致沉淀,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应杜绝中西药注射剂混用,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4.无配伍禁忌和不良相互作用。

5.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24张)1)超计量使用。

2)联合应用不合理,例如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却开具“头孢克污”和“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临床诊断为“痛风”却开具“青霉素注”等。

(9张)3)给药频率不合理,例如“左氧氟沙星注”一日二次给药等。

(5张)通过处方点评工作,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药品用法用量的合理性以及联合用药中的重复给药和配伍禁忌方面。

处方点评记录总结范文

处方点评记录总结范文

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日益普及,处方作为医疗行为的重要记录,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为了提高处方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我院自20xx年始,定期对门诊和住院处方进行点评,现将近期处方点评工作总结如下。

二、点评内容与方法本次点评主要针对门诊和住院处方,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

点评内容包括:1. 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包括处方格式、字迹、签名等。

2. 用药合理性:包括药物选择、剂量、用法、疗程等。

3. 抗菌药物使用:包括适应症、药物选择、剂量、疗程等。

4. 中药处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等。

点评方法采用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300张,住院病历50份,同时针对重点科室和重点药物进行专项检查。

三、点评结果与分析1. 处方书写规范性:总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字迹潦草、签名不规范等问题。

2. 用药合理性:大部分处方用药合理,但部分处方存在药物选择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

3. 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合理,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适应症不适宜、药物选择不合理、疗程过长等问题。

4. 中药处方:中药处方总体合理,但部分处方存在药物组成不合理、剂量过大等问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医师对处方书写规范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处方书写不规范。

2. 部分医师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够,导致药物选择不合理、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

3. 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4. 中药处方存在药物组成不合理、剂量过大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对医师的培训,提高其对处方书写规范、药物知识、抗菌药物使用等方面的认识。

2.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干预和纠正。

3.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4. 规范中药处方,加强对中药知识的培训。

五、总结通过本次处方点评,发现了我院在处方书写规范性、用药合理性、抗菌药物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2015.1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2015.1

2015年第二季度伊金霍洛旗妇幼保健院处方点评分析总结2015年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我院门诊医生处方进行抽查,每位医生抽处方10张,对抽查处方进行点评与用药分析。

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第二季度抽取6月份处方,下面就我院第二季度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一、处方书写不规范1、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不规范,主要是临床诊断不规范,比如“体检”;有的用症状作为诊断,比如“发热”、“咳嗽”“胃痛”。

有的诊断不详细,比如“霉菌性阴道炎”只写“阴道炎”。

3、诊断与开具药物不对症。

如诊断“妊高症”开具“多维铁口服液”(就诊号1502220005),“上感”开具“维生素D3注射液”(就诊号1502160084),“腹泻”开具“复方酮康唑软膏”(就诊号1502040087)等。

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感染的诊断,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质量管理年处方检查中此项属中度处方缺陷。

如细菌性阴道炎可用抗菌药物,霉菌性阴道炎可用抗真菌药,混合性阴道炎可用两联抗菌药。

4、个别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

比如就诊号“头孢丙烯干混悬剂6包,用法:0.5包每天2次口服”,应写明剂量,不应用“0.5包”(就诊号1502200006)。

二、不合理用药1、重复用药:有重复用药现象,例如:①“甲硝唑片”或“克霉唑片”与“双唑泰栓”合用阴塞(就诊号1502040064),“双唑泰栓”本身含有甲硝唑0.2g,克霉唑0.16g,属重复用药。

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与复方氨酚烷胺片合用属重复用药(就诊号1502160083)。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为复方制剂,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12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0.5毫克,人工牛黄5毫克。

复方氨酚烷胺片为复方制剂,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克,盐酸金刚烷胺100毫克,人工牛黄10毫克,咖啡因1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毫克。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一、背景介绍:
这一部分主要对研究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时间范围等。

二、研究方法:
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的方式、样本的选择、研究工具的使用等。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这一部分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供具体的结
果和数据,结合相关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解读。

3.1 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这一小节主要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包括用药的种类、用药的途径、用药的频率、用药的剂量等方面。

3.2 处方点评分析:
这一小节主要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处方中
药品的选择、药物的用量、药物的频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四、影响因素分析:
这一部分对影响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医生的知识水平、患者的需求、药品的宣传等方面。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这一部分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帮助改善不合理用药和处方的情况。

六、附件:
附上本文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节罗列了本文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名词,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注释。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成为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过去,门诊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往往无法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用药安全性,导致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而如何提高门诊处方的质量,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门诊处方点评的现状分析门诊处方点评是指医院药剂科或者临床药师对门诊处方的审核和点评工作。

目前,门诊处方点评存在以下问题:1. 人员短缺:目前医院药剂科或者临床药师的人员普遍短缺,导致门诊处方点评的力量不足。

2. 审核标准不一:由于缺乏统一的审核标准,导致不同的药剂科或者临床药师对同一处方的审核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3. 审核流程不畅:目前一些医院的审核流程不够畅通,导致处方审核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影响了处方的质量。

二、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合理用药是指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尽可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费用的消耗。

目前,合理用药存在以下问题:1. 临床指南未得到充分实施: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完全遵循给定的临床指南,导致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情况。

2. 患者用药依从性低:一些患者由于对药物的不了解或者对治疗缺乏信心,导致用药依从性比较低,影响了治疗效果。

3. 药物滥用和不合理用药:一些医生在处方中滥用抗菌药物等高风险药物,同时一些患者在自行用药时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三、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方案鉴于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现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 加强药师队伍的建设:医院需要加大对药剂科和临床药师的人员的培训和招聘力度,确保门诊处方点评的力量充足。

2. 制定统一的审核标准:医院需要制定统一的门诊处方审核标准,确保不同的审核人员对处方的审核结果一致。

4. 加强医生的临床指南培训:医院需要加强对医生临床指南的培训,确保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能够充分遵循临床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州中心卫生院临床用药情况与处方点评
分析总结
2011年临床药学室每月抽查住院病历30份及处方600张,对我院住院医嘱、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

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

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下面就我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
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

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3、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部分处方同一输液组中药物达八、九种之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

如使用“吗叮啉”、“芬必得”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5、诊断与开具药物不对症。

如诊断“高血压”开具“氨曲南”等。

对于住院病人合并或继发其他病情,在开具针对该病情的药物时,应在诊断一栏内填入相应的疾病名称,并非一
律书写入院诊断。

即要做到诊断与用药相符。

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感染的诊断,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质量管理年处方检查中此项属中度处方缺陷。

6、个别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同时也存在使用“遵医嘱”、“照说明书”等含糊不清字句。

二、不合理用药
1、重复用药:处方中喘定与氨茶碱两种同类药同用,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两种ACEI药同用等,治疗极不规范。

2、配伍禁忌用药:如Vc与Vk1、Vc与胰岛素、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与VitB6注,6氨基酸与止血敏注,脂肪乳与氯化钾注射液等两药同瓶静滴,或产生沉淀,或降效或失效或增加毒性与不良反应,以上两药联用属配伍禁忌用药。

3、药理拮抗用药,如抗胆碱药阿托品、654-2与拟胆碱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联用,ACEI与NSADS药联用,抗生素与柳氮磺胺吡啶联用相互产生药理拮抗作用,使药物降效或失效。

4、超剂量、超浓度静脉给药,如一9岁上感患者医嘱予以0.9%氯化钠200ml阿奇霉素1.0静滴,一天一次。

处方中阿奇霉素日剂量严重超标用量达1g,超正常日剂量0.25g(儿童10mg/kgd)的3倍。

该患者剂量存在明显偏大,
5、中西药混用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如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瓶静滴时鉴于此,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做皮试,同时坚决
杜绝中西药注射剂混用,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抗菌药物应用病历中缺少规范记录和说明,在所抽查病历中无规范的抗菌药物病程记录。

具体表现在对使用抗菌药物无药名、剂量、无阶段性抗菌药物有效性使用评价,停药或换药没有分析说明。

存在对药物名称、分类、分级不熟悉。

另病程记录过于简单,病志中仅以“抗炎”、“抗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等到一笔带过。

2、无药敏结果,任意更换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情况较普遍,无指征联合用药问题突出。

如门诊对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三代头孢: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门诊对“上感”采用大包抄式联用“克林霉素、洛美沙星、病毒唑”并联用氟喹诺酮药氧氟沙星及抗厌氧菌药替硝唑,四联抗感染治疗,治疗极不规范。

3、个别医师超级别使用抗生素。

特殊使用类抗生素,需副主任以上医师签字后才能使用,超权限越级使用违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4、未根据抗菌药物特点和病原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

诊断为“头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使用3代头孢类抗生素。

头颈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等外伤引起的皮肤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宜选用针对G+菌作用最强的一代头孢为主。

氟喹诺酮主要针对G-菌感染,对G+菌作用差,不足以预防金葡菌为主的病原菌感染。

5、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的问题
(1)起点高。

根据卫生部2009年38号文件,对乳房手术、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手术等I类清洁手术,术前预防用药应选用针对主要致病菌金葡萄作用最强的一代头孢——头孢唑啉,而所抽查病例中无一例使用。

而大多选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其主要针对G-菌感染,对金葡菌为主的G+作用差,不足以预防手术过程中从手术切口掉进去的金葡菌感染。

(2)疗程长。

I类清洁手术,卫生部2009年38号文件明文规定其总的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延长至48小时。

所查病例中无一例预防用药控制在2天内,一般3-7天左右,从手术开始一直用至出院才结束。

且病程中无继续用药的指征和依据:体温不升高,血象正常,伤口无感染,甲类愈合,患者年轻无基础疾病等特殊事项。

四、小结
临床医师和药师要认真组织学习和落实《处方管理规定》、《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卫生部2009年38号文件精神,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与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规范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加强药物治疗进展及指南学习,编写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

要求临床医师加强对药物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临床药师开展用药分析、处方点评、积极参与临床,定期院内大查房。

通过用药干涉及用药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潜在或已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真正做到将适当的药物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剂量,通过适当的途径,按照适当的
疗程,合理运用于患者,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合理用药的目的。

二O一一年十月十五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