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分解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4 . 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4 . 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戴着镣铐在跳舞——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概述“三一律”的出现是古典主义特定时期所出现的特定产物。

而所谓“三一律”,是指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情节整一,不能旁生枝叶,故事局限在同一地点,不能变换场景,时间一昼夜,不能超过24小时。

马克思说这“是建立在对古希腊戏剧(及其解释者和亚里士多德)的曲解上的”,“他们正是按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要来理解希腊人的”。

“三一律”的制作者自称是来源于古希腊戏剧,并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找到根据。

其实,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根本没有“三一律”的提法和内容。

“三一律”的建立,使剧本情节更集中,精练,它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这符合王权的需要。

但题材单调,缺乏想象,谈不上对大自然的生动描写(是浪漫主义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人物类型化倾向严重。

第二节奔走在夹缝中寻求突破——莫里哀一、生平与创作莫里哀(1622——1673)的剧本有三十余部,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658——1663年为创作初期,开始创作风俗喜剧。

从外省回巴黎后,他开始探讨爱情、婚姻、教育等社会问题,用喜剧形式反映社会的风俗人情。

像《可笑的女才子》(1659)辛辣地讽刺贵族沙龙文学,对附庸风雅的小市民也给予嘲讽。

该剧触怒了贵族,曾一度被禁止。

《斯卡纳赖尔》痛斥买卖婚姻,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唯利是图。

《丈夫学堂》尖锐地提出了两种教育原则、两种爱情观念。

《妇人学堂》抨击了夫权主义的封建观念。

1664——1669年是莫里哀创作的“黄金时代”。

他把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结合起来,主要写性格喜剧,作品有《唐璜》、《恨世者》、《打出来的医生》和《乔治·堂丹》等。

《唐璜》根据西班牙传说写成,鞭挞了贵族阶级的特权。

《吝啬鬼》又叫《悭吝人》,取材于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是莫里哀的优秀剧目之一。

这出戏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贫婪、吝啬的本性,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发展初期资产者的特征。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二、《伪君子》 《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剧本的锋 芒指向教会,具有强烈的揭露性。喜剧根据 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写成。 首次在宫中上演后便遭到大主教和皇太 后的反对,第二天就被禁演。为此,莫里哀 一直努力了五年,先后三次给国王路易十四 上陈情表,为此剧辩护。后来,由于皇太后 去世,莫里哀又多次上陈情表,路易十四才 同意解禁。
(三)类型化人物比较突出人物的共性和普遍性的品 质,而忽视了人物的特殊性和个性。 类型化人物的创作的理论渊源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和贺拉斯的《诗艺》中就有萌芽。笛卡尔的唯理论是古典主 义的哲学基础。他的《方法论》和布瓦洛的《诗的艺术》都 强调理性,这必然导致人物的类型随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个性化典型论的发展,类型化的文学创作逐渐被取代。但 是,类型化的创作基本上是属于现实主义的,莫里哀的创作 不仅为古典主义也为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失乐园》、《复乐园》、一部诗 剧《斗士参孙》
约翰·弥尔顿
二、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最重要的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是起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法 国、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亨利四世时代的诗人马来伯(1555—1628)最先 提出:诗歌要为王权服务,语言应该纯洁、明晰和 合乎逻辑性,创作要有严整的格律。 他的后继者沃日拉(1585—1650)、沙普兰 (1595—1674)、盖兹·德·巴尔扎克(1595—1654) 等人都积极加以推行。
再次,古典主义剧作家都以追求形式的完美为己任,他们 的剧作大多结构严谨,情节单一。 为了把剧本写得精炼、集 中,或者说写得更合乎“理性”,更具有“古典”特色,古 典主义剧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遵守着所谓的“三一律”,也 就是“三个整一规律”,即:戏剧时间的整一,剧情发生在 一昼夜之内,戏剧地点的整一,剧情发生在同一地点,以 及,剧情本身的整一,即单一线索。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有三 位大师,他们是: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二、伪君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伪君子》是一出五幕诗体喜剧,故事 发生在巴黎富商奥尔恭家中。
1.作品简介
• 第一幕 • (富商奥尔恭
精神导师达丢夫) 妻子欧米尔 • 其母亲 指责 儿子达米斯 • 女儿玛丽亚娜 • 女仆桃丽娜 争辩 • 纯洁的灵魂、假道学、专爱找茬的先生、在家发号 施令、饕餮之徒 • 主人公答尔丢夫没有出场 • 展示中心矛盾,交代人物特点,吸引观众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法国枫丹白露宫
巴洛克建筑
巴 洛 克 建 筑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美术
巴 洛 克 美 术
• 中国的瓷器、刺绣传入欧洲,西方人惊叹中国 的雕金镂玉和珠光宝气,认为这太“巴洛克” 了。
• 2.巴洛克文学 • 巴洛克文学表现了一种病态的人生哲学以及悲 观主义的情绪。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 的生死、哀怨。在艺术上,采用混乱破碎的形 式,拒绝理性,风格夸张,语言雕琢。 •
• 《熙德》的中心主题,是个人感情和家庭荣誉、 家庭荣誉与国家义务的关系。结局则是家庭荣 誉战胜了个人感情,国家义务战胜了家庭荣誉, 从而突出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 这种处理既维护了封建的道德观念,也顾及了 资产阶级对个人幸福的追求。
•从正面描写了理性的胜利。
•拉辛:《安德洛玛克》
• 安德洛玛克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之妻。 特洛亚城被希腊联军攻陷后丈夫身亡, 自身成为联军将领庇吕斯的奴隶。庇吕 斯爱上安德洛玛克,迟迟不愿与希腊公 主爱尔米奥娜举行婚礼。 • 悲剧开始时,希腊使者奥莱斯特来到庇 吕斯处,要他交出赫克托耳的儿子以绝 后患。庇吕斯以此威逼安德洛玛克。她 为了保全儿子,假意答应。准备在儿子 的安全得到保证后自杀。爱尔米奥娜对 此妒恨不已。利用使者奥莱斯特对自己 的倾爱,唆使其杀死了庇吕斯。事后, 爱妙娜又感到悔恨,自己亦在庇吕斯尸 旁自杀。而希腊使者也因此绝望而发疯。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概述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概述

古典主义戏剧在各国的共同之处。 首先,古典主义戏剧家,尤其是悲剧作家,大都从古希 腊罗马文学和历史中寻求戏剧题材,就像当初古希腊悲剧作 家都从神话中寻求题材一样。 其次,古典主义剧作家大凡都崇尚理性。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们认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是崇尚理性的。二是当时盛 行于欧洲大陆的唯理哲学思想影响很大,尤其是笛卡尔的理 性主义哲学,一度为众多的文人作家所信奉。也就是说,古 典主义的文学理想是克制个人情感、为恪守理性原则而作出 自我牺牲的“英雄行为”。
英国的清教徒文学,内涵更为丰富,艺 术水平更高。
约翰·班扬(1628—1688)写 了讽喻小说《天路历程》(1678), 描写一个“基督徒”从毁灭之城 出走,经过绝望泥潭、名利场、 怀疑堡等地,历尽艰险,最后到 达天国,以宗教性梦幻故事的方 式讽喻现实,批判贵族阶级。 约翰·弥尔顿(1608—1674) 是17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也 是当时欧洲最杰出的诗人。
再次,古典主义剧作家都以追求形式的完美为己任,他们 的剧作大多结构严谨,情节单一。 为了把剧本写得精炼、集 中,或者说写得更合乎“理性”,更具有“古典”特色,古 典主义剧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遵守着所谓的“三一律”,也 就是“三个整一规律”,即:戏剧时间的整一,剧情发生在 一昼夜之内,戏剧地点的整一,剧情发生在同一地点,以 及,剧情本身的整一,即单一线索。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有三 位大师,他们是: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
彼埃尔·高乃依(1606— 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 创始人。代表作是《熙德》。 他的《熙德》、《贺拉斯》、 《西拿》、《波利厄克特》 被称为高乃依的“四大悲 剧”。
彼埃尔·高乃依
让·拉辛(1639—1699)是后起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家。他 一生写有十一部悲剧,代表作《安德洛玛克》被认为是古典 主义悲剧的典范。拉辛的悲剧有三个特点: (一)他常常将“理性”置于残酷的戏剧冲突之中,先 激起观众的恐惧和愤怒情绪,然后便产生了期待“理性”胜 利的心情。 (二)他虽严格遵守“三一律”,但“三一律”在他手 里不仅不是一种束缚,相反成了他得心应手的工具。 (三)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的分 析,可谓入木三分,而这是一般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难以做到 的。

外国文学史——17世纪古典文学

外国文学史——17世纪古典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1.古典主义产生背景:1、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官方文学,是法国宫廷扶持下的产物。

2、从思想基础来说,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3、从文学传统上说,文艺复兴已经开创了向古希腊罗马文学学习的风气,古典主义文学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2.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古曲主义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与人文主义文学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反拨和矫正。

继承方面:①在思想上仍然具有肯定人性(肯定爱情自由)、反对教会的特质(人文主义思想)。

②在创作方法上基本上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

③在艺术形式上,戏剧一脉相承,依然以悲剧、喜剧分类。

反拨与矫正方面:①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古典主义则宣扬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理性和君主专制。

②人文主义作家们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古典主义要求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3.古典主义文学:十七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学思潮是古典主义。

它产生于法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物。

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因此被称为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4.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

古典主义邀请作家为专制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的天职。

(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

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克己复理”(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创作规范。

(主张“三一律”)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

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

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

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

缺点:人物类型化。

5.古典主义的基本准则:1、普遍性、典型性:摹仿自然,但不是摹仿个别的、特殊的自然,而是摹仿普遍的、永恒的自然,也就是摹仿普遍的、永恒的人性。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旳女婿,一 边又向奥尔贡旳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二分之一已 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 2. 进一步揭发答尔丢夫伪装虔诚旳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么一种障碍”。当他旳罪行面临
•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旳寡妻)、
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布瓦洛 • 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旳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旳最高准则。全 方面系统得论述了古典主义旳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作者由此而取得“古典主义立 法者”旳称号。
•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旳反封建反教会旳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旳同义
语,是个不朽旳艺术经典。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1遵照了古典主义旳“三一律”原则。 •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体现答尔丢夫旳虚伪与欺骗;时间:二十四小时之内;
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种布景,就是奥尔贡旳客厅。
旳现实主义手法。
•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 2.反拨 • 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旳过分强调,造成了否定一切秩
序旳倾向。
•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旳创始人
• 高乃依《熙德》(被公以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
范性作品)
• 《熙德》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 作品经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旳冲突
分雕琢和华丽旳建筑。
• 2. 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旳生死、
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 梦幻手法、并体现出华丽纤巧旳风格。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桃丽娜: 桃丽娜:揭露宗教伪善反对封建道德的主要 人物。 人物。 她以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成为第一个识 破答丢夫的人, 破答丢夫的人,而且在战斗中也表现出她的 机敏、勇敢。她不怕主人的威胁、殴打, 机敏、勇敢。她不怕主人的威胁、殴打,坚 决反对奥尔恭把女儿嫁给答丢夫。 决反对奥尔恭把女儿嫁给答丢夫。 莫里哀将这个人物设计为女仆身份, 莫里哀将这个人物设计为女仆身份,充分表 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手段:他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工具, 手段:他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工具,骗 取信任。 取信任。
他具有一切伪善者的两面派行径:表面一套, 他具有一切伪善者的两面派行径:表面一套, 两面派行径 背地一套;说一套,做一套。 背地一套;说一套,做一套。
莫里哀让他用自己的言行撕下其伪善的外衣: 莫里哀让他用自己的言行撕下其伪善的外衣:
表面上 实际上 节欲苦修 贪吃贪喝贪睡 道德高尚 好色又贪财 仁慈慷慨 贪婪又凶狠 在处于不利地位时,善于随机应变, 在处于不利地位时,善于随机应变,保护自 己 ,显得狡猾奸诈 。 目的: 目的:破坏别人的家庭 ,霸占人家的财产 。
3 .其他人物: 其他人物: 其他人物 奥尔恭:资产者形象。因其对宗教的虔诚、 奥尔恭:资产者形象。因其对宗教的虔诚、 爱受人谄媚而上当。他也是个专制家长, 爱受人谄媚而上当。他也是个专制家长,体 现了上层资产者的保守性, 现了上层资产者的保守性,他的轻信和专断 几乎给全家人带来不幸。 几乎给全家人带来不幸。莫里哀把他放在受 害者位置,意在对资产阶级进行劝导。 害者位置,意在对资产阶级进行劝导。
2 .创作情况 创作情况 (1)悲剧: )悲剧: 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熙德》 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熙德》 拉辛是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 拉辛是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安德洛 玛刻》被称为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玛刻》被称为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2)喜剧:莫里哀 )喜剧: (3)文艺理论:布瓦洛《诗的艺术》是古典 )文艺理论:布瓦洛《诗的艺术》 主义的法典。 主义的法典。 (4)寓言:拉封丹。 )寓言:拉封丹。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落,西欧文坛上先后兴起了巴洛克文学、清教徒文学和古典主义思潮,其中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文学最重要的成就。

学习本章要了解古典主义兴起的背景、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和文学成就,并重点掌握弥尔顿和莫里哀文学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一.名词解释1.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17世纪法国的一种夸饰主义的贵族文学流派,被文学史家称为“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丧的特点,艺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谄,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

代表作家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戈拉•卡尔德隆、法国的伏瓦蒂尔和杠菲尔等,它是17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崩溃时期贵族阶级没落和宗教复辟势力加强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没落阶级的颓废消极的情绪和他们形式主义的艺术趣味。

2.沙龙文学:17世纪产生于古典文学兴盛前的法国的巴洛克文学流派,是在贵妇人客厅中举行的社会集会和文艺座谈,即客厅文学。

由兰蒲绮侯爵夫人于1608年发起,作品多为骑士抒情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内容反映出贵族文学人士的精神空虚,语言矫揉造作,曾受到莫里哀的辛辣嘲笑。

3.古典主义:17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由于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而被人们称为“古典主义”,相对于罗马古典主义,也将其称为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古典主义文学是在王权扶植下,拥护专制政体,注重理性,模仿古代的文艺思潮,古典主义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自觉学习古代经典作家的创作方法,从古典文学中发现题材和主题;它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原则;它还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结构的严谨和语言的清晰、准确;古典主义戏剧要求遵守“三一律”。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蒲柏和约翰逊等,理论集大成者是布瓦洛。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在他与玛丽重归于好后的第二年,他在 给一位意大利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 想来常感黯然神伤,那些由于偶然的机缘或法律的原 故,由于血统关系或某种没有实质意义的联系而与我 同宅共居者,终日喧哗聒耳,叫我难以忍受。” 弥尔顿的这位妻子于1652年,生第4个孩子时死掉了, 新生的婴儿也死掉了。 在他的第一任妻子死后的第4年,也就是1656年,弥尔 顿与小他近20岁的凯瑟琳· 伍德科克结婚。因为早在 1652年就已经全盲了,弥尔顿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这位 贤慧的妻子。
2、班扬(John Bunyan,1628一1688) 出身贫苦,少年时多恶行。曾经参加过克伦威尔 的军队。 婚后的一次礼拜时幡然省悟: “你是要离弃你的罪进天国呢,还是要继续犯罪 下地狱?”
1660年的一天,以无执照布道的罪名将他逮捕。 被判十二年的监禁。 1675年年底,他第二次入狱,罪名是非法传教。
《力士参孙》
创作于(1671年) 取材于《旧约》。以色列的大力士 参孙被妻子腓力斯人大利出卖,以色列人的统治者是腓 力斯人,他们弄瞎了他的双眼。参孙念念不望复仇。后 腓力斯人逼迫参孙演武,参孙推倒庙宇,与敌人同归于 尽。 参孙充满献身精神,轻率的婚姻导致了不幸,虽双目 失明却毫不屈服,这些使人们联想到作者本人的经历, 以及作者在复辟时期内心的痛苦和决不屈服的斗志。
东西而被捕入狱,最后忠诚被害致死,其灵魂立刻被 迎入天国。 逃出名利场,基督徒有幸遇到了希望(Helpful)先生, 两人结伴同行,不料误入绝望巨人(eiantnespair)的 领地,被巨人关入了他的怀疑城堡(Doubtingcastl)中 的地牢,受尽摧残。
后来基督徒用藏在身上的一把钥匙打开城堡的门,二人 得以逃生。最后,他们渡过一条神奇的河,终于脱胎换 骨,修成正果。

第四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

第四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

• 创作着重于对国王、贵族的揭露批判,出色运用 “三一律”,戏风格严谨简炼,擅长表现人物心理、 尤其是贵族妇女的心理,语言自然典雅。 《 •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 安 德 * 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洛
•描述希腊爱庇尔王庇吕斯爱上
了女奴、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
洛玛克,不顾希腊人的愤怒养育着安德洛玛克的儿
玛 克 》 剧 照
子,庇吕斯的未婚妻、斯巴达公主爱妙娜嫉恨之下指 使追求自己的希腊使节奥莱斯特杀死庇吕斯,又因后 悔而自杀的故事,谴责情欲横流、丧失理性、为达到 个人目的而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贵族,从反面 说明理性的重要性。
• 拉辛的重要剧作还有《费得尔》。
《 费 得 尔 》 剧 照
《忒修斯与希波吕托斯》
清教徒文学是反映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精神的文学,代表作家
有弥尔顿与班扬。 § 弥尔顿(1608—1674) • 是17世纪英国 最杰出的文学家; • 作品有强烈的 革命精神与浓厚 的宗教色彩;
弥尔顿画像
弥 尔 顿 故 居
绘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中的内战
• 最重要的作品是长诗《失乐园》、《复乐园》 与诗剧《力士参孙》
(1)王权为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 展提供了政治基础。
(2)唯理主义哲学为古典主义文学提 供了哲学基础。
巴洛克绘画: 《插花》 杨德
古典主义

17、18世纪,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其 代表人物尊奉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为典范, 故名。古典主义作家拥护王权;崇尚理性; 从古代寻找创作题材;重视艺术形式,戏剧 恪守“三一律”。古典主义发端于法国,并 以法国的戏剧成就最高。
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1)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 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是高乃依。 § 高乃依(1606-1684) • 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理性主义美学从理性出发,认为人与社会的 和谐是通过个人服从国家来实现的,目的是要严守 秩序,服从君主专制的国家机器。
因此,他们用理想主义、思辩性、几何学来 解释美、和谐、比例这些审美范畴。
明晰性是美的最基本的特征,局部与整体的 和谐是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基础。一切模糊不清的、 不明确的、不可理解的东西都是丑的。
大陆理性派是指17—18世纪欧洲大陆上法国的笛卡 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等唯理论者的 统称。他们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只有用数学推 理的方法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认为真理的标准 是观念的清晰明白。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推崇理性主义
法国思想界推崇理性主义,社会上 流行的思想意识是尊重理智,皈依理性, 注重系统,推崇法则。对自然科学的探 讨,伦理道德的建设,都是从理性主义 出发。
外国文学史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领导了古典主义运动,在18世纪领导 了启蒙运动,将法国推向了文化大国的地位.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和现实主义文学中 到了20世纪,各种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派 别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布瓦洛的美学原则
1﹒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 情节要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 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 格要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 恶。
3﹒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 教育意义。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理性主义源于古希腊,推崇理性是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若望·拉辛(1639——1699)是最有代表性

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拉辛一生写了11部 悲剧和一部喜剧。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刻》 (1667)和《费得尔》(1677)。《安德 洛玛刻》取材于古希腊传说。它的主人公 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的寡妻安德洛玛刻。 特洛亚城破国亡之后,她成了厄庇洛斯国 王——阿喀琉斯之子皮洛斯的俘虏。皮洛 斯要娶她为妻,遭到拒绝。正好希腊使节 赖瑞斯特来到厄庇洛斯,要皮洛斯交出安 德洛玛刻藏匿的儿子,以绝后患。皮洛斯 乘机要胁,安德洛玛刻为了保全儿子被迫 答应婚事。皮洛斯的未婚妻爱妙娜妒恨交 加,利用希腊使者对自己的爱情,唆使他 杀死皮洛斯,随即自尽,赖瑞斯特也发疯。
在对人的认识上,笛卡尔把“灵”与 “肉”截然对立起来,认为对于“肉” 相关的“情”,必须用“理性”和 “意志”加以双重的控制,运用到艺 术创作中,则应以理性来抑止感情的 冲动。古典主义文学之形成重视理智、 规则和标准,要求结构明晰,逻辑性 强等特点,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的影 响有直接关系。
二、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布瓦洛提出文学的基本任务是模仿 “自然”,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是 “理性”,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文学创 作的楷模。“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人 类的本性,然后用古代的形式来表 现”,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古典主义的 最高信条。他从文艺体裁到语言技巧, 都立下了一大堆繁琐而又严峻的法规, 作家不得越雷池一步.
布瓦洛的文艺理论带有浓厚的宫 廷色彩,表现了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 的妥协。不过,其中也不乏现实主义 的因素。
古典主义作家的两种倾向

古典主义内部由于各个作家的阶级地位、思
想经历不一致,在遵守古典主义戒律方面的程度
也不一致。总的来说有两种倾向:一种代表贵族
倾向,他们视一切古典主义法规为金科玉律,对

第4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第4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
二、《伪君子》1664
(一)背景简介 • 《伪君子》(Tartuffe) • 17世纪20年代法国“圣体 会”秘密宗教组织,以宗 教为掩护,披着“良心导 师”的外衣,暗中监视居 民行动,打入富贵人家, 刺探隐私、诬陷告密。 • 构思《伪君子》的目的, 就是对“圣体会”虚伪的 宗教道德给予抨击。
主要人物及内容简介:
• • • • 奥尔贡——一家之主 佩内尔夫人——其母 达米斯——其子 瓦莱尔——玛丽亚娜的恋人 埃米尔——其妻 桃丽娜——女仆 玛丽亚娜——其女 克莱昂特——小舅子
• 答尔丢夫 • 独具特色的开场——答尔丢夫的出场:全剧五幕 ,答尔丢夫第三幕才出场
第一幕——第一场家庭风波
• 第一场 • 佩内尔夫人发火,大骂儿子家是地地道道的“叫花子 窝”,对儿媳、侍女、孙子、孙女、舅老爷一一否定 。因为他们否定了她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答尔丢夫。 • 侍女桃丽娜:“在您看来,他简直是一位圣徒了,其 实,请您相信我,他的行为只是一味地假仁假义。 ” • 介绍的答尔丢夫的情况:
•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诗 的艺术》(1674)是古典主义的法典。 • 拉辛:悲剧作家。他的《安德罗玛克》是一 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 莫里哀:喜剧家。代表作《伪君子》等。 • 拉.封丹:寓言家,代表作《拉封丹寓言》。
《安德洛玛克》(1667)
女俘安德洛玛克 国王庇吕斯 (特洛伊) (希腊) 理性 感情----被杀 希腊特使俄瑞斯特 未婚妻爱尔米奥娜、 (希腊) (希腊) 感情 ----发疯 感情----自杀 国家利益、个人荣誉、人的生命都成为 情欲的牺牲品。
第三场
• 达米斯点明答尔丢夫在阻挠妹妹玛丽亚娜与瓦莱尔的婚事
第四场
• 奥尔贡:这两天一切都顺当吗?现在大家都干什么呢?大家都平 安? • 桃丽娜:太太前天发了烧,一直烧到天黑,头也痛,想不到的那 么痛。 • 奥尔贡:达尔丢夫呢? • 桃丽娜:达尔丢夫吗?他的身体别提多好啦。又肥又胖,红光满 面,嘴唇红得都发紫啦。 • 奥尔贡:可怜的人! • 桃丽娜:到了晚上,太太心里一阵恶心,吃饭的时候任什么也吃 不下,头痛还是那么厉害! • 奥尔贡:达尔丢夫呢? • 桃丽娜:他是一个人吃的饭,坐在太太对面,很虔诚地吃了两只 竹鸡,外带半只剁成肉泥的羊腿。 • 奥尔贡:可怜的人!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17 世纪文学一、17S 的文学类型:古典主义文学:17S 欧洲主要文学思潮,形成繁荣于法国,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2、哲学上:崇尚理性,强调感情服从理智,个人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3、文学上:学习古代,奉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遵守规则。

在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

对戏剧而言,恪守“三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 小时内完成。

悲剧代表作家:高乃依地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和奠基之作。

其他作品《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费得尔》拉辛古典悲剧第二代表。

《安德罗玛克》拉封丹《寓言诗》使寓言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布瓦洛《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喜剧代表作家:莫里哀《吝啬鬼》(阿尔巴贡是“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前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后有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伪君子》(答尔丢夫,绝妙的铺垫“最伟大最好的开场”)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本意是不合规则的意思,原指一种过分雕琢华丽的建筑,巴洛克风格后来影响到艺术、文学领域。

第四章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

格里梅尔豪森和《痴儿西木传》
《痴儿西木传》的现代风格 ①象征暗示,蕴藉深厚。 像凤凰在火中永生, 我腾入太空而不失踪影, 我漂越大海又遍游大地。 我在遨游之中四海扬名。 是什么,使我忧伤,难能快乐? 我把一切,记述书中, 为使读者,如我所做, 远离愚昧,永得安宁。(小说序诗)
《痴儿西木传》的现代风格
3、古典的原则:要以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作品为典范;
4、道德的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意义。
“三一律”
“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是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 作原则,它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 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时间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 天之内完成。 “三一律”是法国剧作家建立在对于希腊戏剧的曲解上的, 是依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要来理解希腊人的;亚里士多德在 《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情节的“整一性”(动作和情节的 一致),演出时间以太阳运行一周为限。“三一律”有利于 剧情的简练集中,但它却束缚了剧本的自由创作。 “三一律”是君主专制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理性 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概述 莫里哀
一、17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各国社会进程呈现出不平衡 状态——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发展迅速; 法国进入高度专制时期,王权对国家发展具有非 凡意义; 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政治分裂,经济凋敝, 发展缓慢。
二、17世纪欧洲文学概况
人文主义文学余波:本· 琼森 巴洛克文学:意大利的“马里诺派” 西班牙的“贡戈拉派”,卡尔德隆 英国的“玄学派”,约翰· 多恩 德国的《痴儿西木传》 英国清教文学:弥尔顿的《圣经》题材史诗 班扬的《天路历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主潮)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精品课件
高乃依的悲剧写作于法国专制君 主制的上升时期,从正面突出理性的崇 高,表现了力求妥协和维护王权的资产 阶级思想情绪。他的悲剧多以国家民族 的英雄事业为主题,描写意志坚强的理 想人物。这些人物在国家利益、家族荣 誉与个感情发生冲突时,能用理性制约 感情,所以最终都能获得圆满的结局。
精品课件
拉辛的悲剧写作于封建王朝盛极 而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阶级的 平衡逐渐遭到破坏,王权对内加紧宗教 专制,对外穷兵黩武,人民起义不断。 因此,拉辛的作品着力揭露封建统治阶 级的黑暗和罪恶,从反面强调理性的重 要。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充满难以克制的 情欲,在个人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中,总 是前者占了上精品风课件 ,最后导致毁灭性的结
精品课件
《安德洛玛刻》被认为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 主义悲剧。情欲与理智 《费德尔》 疯狂与苦闷
拉辛的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宫廷贵族的残暴 荒淫,表现出他反贵族的进步立场。
德 洛 玛 刻
精品课件

尔 费 德
拉辛和高乃依同为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的代表作家,具有进步的民主倾向, 他们的悲剧取材古代,反映了理性的重 要,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对专制极权 的不满。但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 他们的悲剧风格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化,古典主义亦把目光投向古代。试问,二者 的同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何在?
精品课件
高乃依的悲剧迎合了封建贵族的 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高乃依用热烈生动的言辞来表现人 物行为的伟大;
拉辛写人物时重在情感揭示,对上 层贵妇的心理描写尤为出色。
精品课件
3.尼古拉·布瓦洛 (1636-1711) 著名的 古典主义理论家。
4、让·拉封丹(1621- 1695)是法国古典主义诗人、杰出的 寓言家。寓言诗。以动物世界影射人 间社会,生动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专 横暴虐,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拉辛和高乃依同为法国古典主义悲 剧的代表作家,具有进步的民主倾向, 剧的代表作家,具有进步的民主倾向, 他们的悲剧取材古代,反映了理性的重 他们的悲剧取材古代, 要,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对专制极权 的不满。但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 的不满。但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 他们的悲剧风格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他们的悲剧风格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2)古典主义文学体现的是贵族阶级的审美 情趣。这种以高雅得体为核心的文化趣味是由宫 情趣。 廷倡导而由沙龙弘扬开来的。 廷倡导而由沙龙弘扬开来的。 (3)理性原则的确立,在古典主义文学的发 理性原则的确立, 展过程中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展过程中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4)古典主义文学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联 (4) 系紧密。即与个性张扬的人文主义思潮相对立, 系紧密。即与个性张扬的人文主义思潮相对立, 又是将其理性极端化。 又是将其理性极端化。
《安德洛玛刻》被认为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 安德洛玛刻》 义悲剧。 义悲剧。 情欲与理智 《费德尔》 疯狂与苦闷 费德尔》 拉辛的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宫廷贵族的残暴荒 淫,表现出他反贵族的进步立场。 表现出他反贵族的进步立场。
安 德 洛 玛 刻 费 德 尔
(1) 《安德洛玛刻》 安德洛玛刻》 情节: ①情节: 赫克托尔寡妻 阿喀琉斯之子 斯巴达公主 安德洛玛刻 皮洛斯 赫耳弥俄涅 希腊使节 女奴 俄瑞斯忒斯 深入挖掘人性中的恶,谴责了人欲横流、 ②深入挖掘人性中的恶,谴责了人欲横流、 丧失理性的贵族阶级
2.尼古拉 2.尼古拉·布瓦洛 (1636-1711) 尼古拉· (1636- 著名的古典主义理论家。 著名的古典主义理论家。 3.让·拉封丹(1621- 3.让 拉封丹(1621- 1695)是法国古典主义诗人、 1695)是法国古典主义诗人、 是法国古典主义诗人 杰出的寓言家。《寓言诗》以 杰出的寓言家。 寓言诗》 动物世界影射人间社会, 动物世界影射人间社会,生动 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专横暴虐, 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专横暴虐, 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 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思想源于艺术家在不安定时代稳定 和秩序的求索,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 生了直接作用。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服装
巴洛克绘画
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风格与文学结合产生了矫 揉造作派文学,其特点是格调衰 颓消沉,内容离奇怪诞,语言纤 巧雕琢。
意大利诗人马里诺和西班牙诗人 贡戈拉是西欧造作派文学的奠基 人,他们对法国沙龙文学矫饰风 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古典主义文化的缘起
▪ 1594年亨利四世登基到1715年 路易十四寿终正寝,这一百多 年是法国文化史的重要发展时 期。王权的辉煌需要文化为其 锦上添花。
▪ 笛卡尔唯理论在思想领域成为 主导,法国成为分析精神(理 性精神)的故乡。
▪ 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罗马作 家作品及美学理论的研究,为 古典主义的形成做了理论上的 准备。
▪ 后期创作发表了3部长 诗——《失乐园》、 《复乐园》、《力士 参孙》,它们都取自 圣经故事。
对《失乐园》的思想解读
▪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 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 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情感 冲动,走错道路,丧失了乐园。夏娃的堕 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亚当的堕 落是由于溺爱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堕 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骄傲自满,诗人通过 他们的遭遇,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由 于道德堕落、骄奢淫逸而惨遭失败。
班扬和《天路历程》
▪ 法庭对于班扬的判决是这 样的:“约翰班扬,裴得 福郡人,是一个……的劳 工,自从……年以来,他 故意不上教堂(国教教 会),不听道,却主持数 个非法的秘密集会,扰乱 民心,违反了国王陛下的 法律。”
▪ 班扬在狱中写下了《天路 历程》。
《天路历程》
▪ 讽喻小说《天路历程》 (1678),描写一个“基督 徒”从将亡城出走,经过绝 望泥潭、名利场、怀疑堡等 地,历尽艰险,最后到达天 国,以宗教性梦幻故事的方 式讽喻现实,反映了广大人 民对复辟王朝的不满。
清教徒文学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英国诗人、政论 家,民主斗士。他的一生都 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 斗,是恩格斯所说的“第一 个为弑君辩护的人”,又是 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辈。 代表作《失乐园》和《荷马 史诗》、《神曲》并称为 “西方三大诗歌”。
弥尔顿
弥尔顿的创作
▪ 早期创作以短诗为主, 其中人文主义思想和 清教徒思想相互交织。
《痴儿西木传》的文学影响
▪ 君特格拉斯自称是“格里梅尔豪 斯的继承者”,他的《铁皮鼓》 和《痴儿西木传》虽然创作年代 不同,但皆是主人公在动荡年代 寻找理性的坎坷心路历程。两者 所处的都是战乱动荡时期,皆是 人类裸露原始欲望,疯狂犯罪的 时代,皆存在是非判断的颠倒或 丧失,人们都需要重新确立一个 价值判断标准,两个主人公都以 下层人物的视角,通过经历一系 列罪行的方式发现真理。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概述 莫里哀
一、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纪欧洲的社会背景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各国社会进程呈现出不平衡 状态——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发展迅速; 法国进入高度专制时期,王权对国家发展具有非 凡意义; 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政治分裂,经济凋敝, 发展缓慢。
二、17世纪欧洲文学概况
人文主义文学余波:本·琼森 巴洛克文学:意大利的“马里诺派”
西班牙的“贡戈拉派”,卡尔德隆
英国的“玄学派”,约翰·多恩
德国的《痴儿西木传》 英国清教文学:弥尔顿的《圣经》题材史诗
班扬的《天路历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主潮)
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Baroque),源于葡萄牙语 “barroco”,本意为不规则的、怪异的珍 珠。
该词是18世纪艺术家对17世纪文化的贬称, 至19世纪中期“巴洛克”具有了正面意义, 成为指代文化风格的雅称。
②反讽悖论,极显张力。
这位小姐头发黄黄的,如同小孩子的粪便;她的头路 又白又直,好像用猪毛刷子在上面刷过一般;当然,她的 头发卷的很漂亮,看起来好像空心的笛子,或者说好像两 旁挂了几磅蜡烛,或者一打烤肠。啊,你看,她那鼓鼓的 额头多么漂亮,多么光滑啊,难道它不是比一个光滑的屁 股更好看,比一个风干多年的死人面孔更白么?……哦, 主人,你看看她的手和手指,是那样纤细,那样修长,那 样灵活,那样柔软,那样灵巧,活像吉普赛女人;然而比 起她的整个身子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她的身体是那样 纤细、苗条和优美,好像她拉了整整八个星期的肚子似的。 (第九章“西木描述怎样称赞小姐和供人取乐消磨时间”)
“太阳王”路易十四
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 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服从 国家整体利益。
▪ 塞希斯蒙多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他最初是个性情暴烈 的反抗者,他斥责国王不该既给他生命,又把他当野兽 看待,实际上是对天主教哲学的抗议。但是他随即认为 人世一切无非是梦幻,希望只在来世,因而变成一个温 顺的忏悔者。
▪ 在这个剧本里,充满了粗犷的力量、对生活的深刻而阴 郁的蔑视、大胆惊人的思想和坚决的宗教狂热家的狂热 的结合。 ——屠格涅夫
▪ 西班牙戏剧家,出身贵族, 前半生是军人,后半生献给 了教会。
▪ 代表作:宗教剧《对十字架 的崇拜》、哲学寓言剧《人 生如梦》、《神奇的魔术师》 (“天主教的浮士德”)等。
▪ 有人称其为“继莎士比亚之 后欧洲戏剧的又一座丰碑”。
寓言剧《人生如梦》
▪ 《人生如梦》讲述了波兰王子塞希斯蒙多如梦般的戏剧 人生。
格里梅尔豪森和《痴儿西木传》
▪ 《痴儿西木传》的现代风格 ①象征暗示,蕴藉深厚。
像凤凰在火中永生, 我腾入太空而不失踪影, 我漂越大海又遍游大地。 我在遨游之中四海扬名。 是什么,使我忧伤,难能快乐? 我把一切,记述书中, 为使读者,如我所做, 远离愚昧,永得安宁。(小说序诗)
《痴儿西木传》的现代风格
▪ 在创作中,马里诺和贡戈拉 常常把相互排斥的概念结合 在一起,并信手造出许多奇 特的比拟,以达到语出惊人 惹人注目的目的。如:“贫 穷的富人”、“快乐的痛 苦”、“甜蜜的地狱”等。 星星是“安葬白日的火炬”; 女性的樱桃小口是“诱人的 监狱”;人生是“追求阴影 的狂兽”。
巴洛克风格室内装修
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