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1(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教案设计: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教案设计: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4 区域经济联系【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的成效与意义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3.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等4.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堂导学】新一代波音737尾翼,分别由我国上海、西安、沈阳三个飞机制造厂生产。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会不会影响到飞机的质量?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具有怎样的特征?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2.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3.什么是区域经济合作?它是如何形成的?4.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5.什么是经济全球化?6.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关系?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新了挑战。

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那么东西部之间应该如何合作呢?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自主学习】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有哪些?(一)南水北调【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空格内容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____________”的总体布局,因此,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26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表。

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水源区供水区优点评价缺点(二)西气东输【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空格内容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_______铺设管线到________,全程4167千米。

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三次跨越________,一次跨越________,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送到________。

地理必修3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地理必修3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状元笔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两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比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涵的意义和范围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的保证,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通过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扩大和各个一体化组织的联合,可以推动经济全球化。

在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不仅会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会给东部地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促进东部地区的腾飞,所以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是一种“双赢”。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①华北地区年总径流量小,且季节分配不均;②华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③水污染严重;④水的浪费严重。

图示法记忆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主干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西气东输工程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出现有规律的经度地带性的变化。

西部电力资源的开发应该以水电为主,水火并举。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无污染、可再生、运营成本低等优点。

燃煤发电,无论是在煤炭产地建坑口电站,还是在东部消费区建火电厂,燃煤造成的废气污染和炉渣占地、土地再利用等问题都不解决,所以说水电的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非常大。

通俗地讲,坑口电站就是在煤炭产地建设的大型火电站,就地发电,变运送煤炭为输出电力。

基础整理本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二是资源跨区域调配;三是产业转移。

综合探究1.对比天燃气与煤的特点,利用状况及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可如表1-4-5所示。

特点利用状况对环境污染我国分布优点缺点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利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7%,世界平均比重为23%污染轻东北、华北、新疆等地煤炭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煤炭在我要能源消费中结构中占66.1%,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7%污染重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从表中可以看出,煤炭作为能源的优点恰好是天然气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大小及储存、运输的难度大小和回收周期的长短上;煤炭作为能源的缺点正是天然气的优点,主要表现是燃烧效率高低及对环境污染的大小。

地理ⅲ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

地理ⅲ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

地理ⅲ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课题 1.4区域经济联系备课人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双层次问题导学法教材分析及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例〕和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等三个方面,揭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分析〔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要求学生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通过对产业转移的三种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

第三种情况,是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知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查找资料认识当前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通过读图1-21分析南水北调的调水线路,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读图讨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线路及意义。

3.联系当地的实际例子,讨论转移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及造成的环境污染〔负面影响〕1、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全球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1.4《区域经济联系》优教课件(第1课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1.4《区域经济联系》优教课件(第1课时)
二、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
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 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区域内部的产业迁移现象也经常发生。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产业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发 人口稠密
达 交通拥挤 资本过剩
地 污染严重
区 资源不足
生 产 成 本 上 升
经 资本



效 技术 远


下 劳动力 区

业 集 群 效 应
粤东 粤西 粤北
主要有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企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产业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拓展: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产业转移
时间 转移方向
转移产业
转移原因 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次转发移 改革开放初 香港→珠三角 劳动密集型、传 统制造业
发展,实现“双 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
赢”
,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达成学习目标 1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产业转移
一、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
意义: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产业要素流动的 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 间的流动。
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 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 移。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思考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会不会影响到飞机的质量?
新一代波音737尾翼,分别由我国上海、西 安、沈阳三个飞机制造厂生产。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湘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2.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3.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6.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2.通过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地理知识领域;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3.激发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四、教学过程【导入】自1993年首次召开峰会以来,参加APEC峰会的政治巨头,一般都穿东道国的民族服装合影。

那么什么是APEC?【多媒体展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现有21个成员国,主要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组成。

为什么要成立该组织?【承转】答案就在教材中,自学教材24页1、2段,找出: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过渡】教材以我国为例,介绍区域的经济联系,包括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本节课重点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

【合作探究】探究规则:1.第一组为“南水北调”专家组,第二组为“西气东输”专家组,第三组为“西电东送”专家组,第四组为“记者团”。

2.三大工程的研究组每4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每个工程的研究组派一位代表出席新闻发布会。

高中地理 1.4 区域经济联系 第1课时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4 区域经济联系 第1课时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4 区域经济联系 第1课时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 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2.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意义。

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合作1.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①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②区域经济合作,它是在③区域规划指导下进行,或者通过地方政府、④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实施⑤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

2.表现 (1)⑥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东、西部地区的⑦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⑧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调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⑨能源资源优势突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⑩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⑪合理配置,缩小⑫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经济社会⑬可持续发展。

2.南水北调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⑭长江、⑮黄河、⑯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⑰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因此可以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⑱东西互济。

3.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⑲轮南铺设管线到⑳上海,穿越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21河西走廊、黄土高原、○22华北平原、○23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形区,经过新疆、○24甘肃、宁夏、○25陕西、山西、○26河南、安徽、○27江苏、上海等省、市。

此外,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意义: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28能源结构,有效治理○29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30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湘教版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精品).doc

湘教版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6、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8、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1、资源夸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夸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教师问: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让学生在看了书的前提下回答该问题)学生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全册 第1章 第4节区域经济联系导学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全册 第1章 第4节区域经济联系导学案

(2)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 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输送到 。
(3)中线工程:从 水库引水,输送到北京、天津。
(4)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 、支流 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越长江与黄河分水岭 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3.西气东输
4.西电东送
(1)西电东送是指开发 、 、云南、 、 、 、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 、 、 和北京、 等地区。
(2)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 、 及西北地区。我国经济发达的 地区能源紧缺,能源的消耗量很大。西电东送工程将给我国沿海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5.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 铺设管线到 ,全程 千米。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于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 ,有效治理 ,改善沿线地区及 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 、 、 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 ”的总体布局,因此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课前自主探究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
2.西部地区升。
3.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和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在输出 、 、 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 得到了合理利用。

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认识中国区域经济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掌握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模式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模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1.区域经济联系的发展趋势。

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 观看教学视频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模式和作用以及中国区域经济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讨论和小组研究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认真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如“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3. 课堂演讲和总结
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课堂演讲,让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
区域经济联系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本课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讨论和小组研究和课堂演讲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由于本课程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压力和认知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3、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双重性:(学生举例说明) 草原放牧,一方面获得了经济效益,一方面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
第 1 页 共 5 页 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区域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作用。 例:东部季风区主要进行种植业生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进行畜牧业生产,这本身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是反过来,由于这种影响,东部季风区的人类活动(种植业)使很多自然景观变成了农田景观,而西部则为牧场等。
2、 人地关系中,人类起主导作用。(学生解释其原因,或举例说明)
原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主动自觉的改造,使之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活动也可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人处于中间的管理调控地位。)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就体现了人的主导作用。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2.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思考题:
小山坡因政府投资大学和商人对学校外服务的建设,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上,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和美化,将不毛之地变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人文环境上,由长期无人问津到文化教育、科技、商业活动繁荣,人口稠密。

湘教版必修3 地理:1.4 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地理:1.4 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

区域经济联系【教材分析】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及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本节教材也是以我国为例来阐述区域经济联系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二是资源跨地区调配,三是产业转移。

本节内容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概括与总结,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节内容与初中内容联系较密切。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涉及到的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都在初中学过,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应用。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资源的地区分布及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但从学生的基础看,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有模糊的印象,并不十分清楚具体的内容。

部分学生可能会事先去复习一下,小部分学生可能会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知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的具体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新闻“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教师:APEC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组织?我国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组织?(出示相关图片)教师简要介绍APEC,引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这两个概念,并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经济联系》参考教案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经济联系》参考教案

《区域经济联系》参考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及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2、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通过经济合作所取得的重大成效;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掌握我国几个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概况,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4、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堂导学】导入: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北京时间8月6日,国际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出于对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增加的担忧,把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顶级的AAA级下调至AA+级。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

美国信用评级下调拖累全球股市。

学生自学课文前两段。

教师设问: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学生回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阅读材料,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我国东、中、西差异明显,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势在必行。

探究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学生回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师生共同回忆,教师略作板书。

①缩小东、西部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②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③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

实施西部大开发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

学生阅读:得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成效。

①是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②是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③是东、西部的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是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探究二、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师设问:我国的水资源、能源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能源和水资源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4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3

1.4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3

《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例)和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等三个方面,揭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分析(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要求学生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通过对产业转移的三种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

第三种情况,是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知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查找资料认识当前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通过读图1- 21分析南水北调的调水线路,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读图讨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线路及意义。

3.联系当地的实际例子,讨论转移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及造成的环境污染(负面影响)1.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全球观。

2.增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3.通过对产业转移案例的评价,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1.4 区域经济联系 第三课时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4 区域经济联系 第三课时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4 区域经济联系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和内容导入:教师问:产业转移的方式有哪些?(可举例)(学生答略)教师总结:一、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迁移的方向:区域内发达地区→区域内相对落后地区迁移的原因: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迁移的意义:①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

②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③逐步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

二、转移方式:1、广东边远地区地产业集群效应之间的产业转移:意义: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产业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1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2、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提一下上节课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迁移的原因: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

迁移的影响: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发展;②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3、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转移的原因:①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②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③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④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大陆的意义: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形成原因: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

②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1.4 区域经济联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两大进展趋势。

2.明白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3.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4.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明白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两个显著例子―能源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6.正确明白得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阻碍。

7.了解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等。

8.明白得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须注意的诸如对生态、环境爱护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1 一21 分析南水北调的调水线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1 一22 、1 一23 ,明白我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线路,明确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3.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活动,正确明白得“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调入区”以及沿线区域地理环境的阻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析图、角色扮演和模拟对话等活动,正确看待产业转移和资源跨流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有利和不利阻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教学难点][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大伙儿明白APEC 吗?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什么缘故要成立那个组织?我国什么缘故要加入那个组织?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进展趋势。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要紧形式。

【板书】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进展趋势1.区域经济一体化【点拨】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爱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排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和谐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过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最新【地理】1.4-区域经济联系-课件1(湘教版必修3)教学讲义PPT

最新【地理】1.4-区域经济联系-课件1(湘教版必修3)教学讲义PPT

现有可利 好,京杭运河 较好,丹江 差,可利用
用的配套 及沿线湖泊可 水库,后三 的基础设施
设施 利用
峡水库
极少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专题论证 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二)西气东输
1、线路
轮南到上海,全程4167千米,经过塔里 木盆地,哈密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太行山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 洲。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 沪等。 2、投资巨大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水资源


方南水北调方




缩小南北差距
能源资源
西

部西电东输部
丰西气东输不


缩小东西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南水北调
调水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调水源地线来自走向可调水量原地水质
地形、地 黄河以南需动 地势南高北 地形复杂, 势对调水 力提水,黄河 低,水自行 工程量大 线路影响 以北顺地北流 流向北方
【地理】1.4-区域经济联系 -课件1(湘教版必修3)
特惠关税区 自由贸易区
泰国曼谷烟花激光汇演祝贺APEC召开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欧洲联盟
欧洲自由贸易协定
EEA(欧洲经济区)
东亚经济论坛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北 美 自 由 贸 易 协 定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 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1. 怎样区别此六虚?六虚的特色症 状各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2.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思考题:
小山坡因政府投资大学和商人对学校外服务的建设,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上,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和美化,将不毛之地变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人文环境上,由长期无人问津到文化教育、科技、商业活动繁荣,人口稠密。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人类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作用。

例:东部季风区主要进行种植业生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进行畜牧业生产,这本身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是反过来,由于这种影响,东部季风区的人类活动(种植业)使很多自然景观变成了农田景观,而西部则为牧场等。

2、人地关系中,人类起主导作用。

(学生解释其原因,或举例说明)
原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主动自觉的改造,使之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活动也可不自觉地破坏环境。

(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人处于中间的管理调控地位。

)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就体现了人的主导作用。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双重性:(学生举例说明)
草原放牧,一方面获得了经济效益,一方面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4、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某个要素放加影响,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举例)
例:黄土高原只是破坏植被。

二、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中,要不断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实际上是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改造了自然,造福了社会,另一方面,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会对本地区甚至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就包括两方面: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问答问题:
1、阅读P
25
问题:山西省的煤炭开采有何有利影响?四小条
问题:开采煤又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哪此负而影响?另:依靠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城市还有一个问题(资源开发的后期城市转型问题)
思考: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全并非我国经济强省,最近,山西提出加快经济调的发展战略,根据山西煤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您认为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山西变为强济强省?
战略:发挥煤优势,但进行深加工(煤化工,西电东输等)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问题: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跨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带来的用水紧张问题。

南方北调:中国为什么要南水北调?分布不均,水资源地区差异大。

问题:除去南水北调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

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造成的用水差异。

问题: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造成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从调出区与调入区两方面考虑)
学生答:
有利:
不利:不合理运用(灌溉)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

3、生物资源利用:
阅读:
问题:生物资源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不利:
森林的过度砍伐
乱砍滥伐导致物种减少(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利:
利用新技术改良了很多农产品
有目的的植树造林等,可以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总结: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正面的与负面的
对自然的影响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资源调配: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问题]三大产业是怎么划分的?——名词链接
世界银行在统计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时总是统计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什么?——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阅读]图1-3-7。

美国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样的产业结构的呢?产业转移(包括产业升级和产业移出)
产业升级:P28,第二段: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渐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同时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变化。

产业移出:较发达地区有了更高级的产业类型后,原有比较落后产业的比重就会逐渐降低,不发达地区往往就成为这些较为落后产业的接受地。

1、产业转移的条件
产业升级的条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即: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差异,即制造业比农业收入高,服务业比制造业收入高。

产业转移的条件: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

所以较低产业从发达地区转移至欠发达地区。

2、产业转移的方向:
劳动力: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
较低产业: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动经济欠发达地区。

3、转移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
就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增大,一二产业比重下降
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工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和服务业。

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例:珠江三角洲:
[阅读]填表:
通过这个案例,同位之间相互讨论,填写图1-3-10:
案例:怎样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阅读并回答问题:减少环境压力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具体怎样实施?
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绿色消费
垃圾分类回收等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