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的三层架构

合集下载

软件架构设计的分层与模块化

软件架构设计的分层与模块化

软件架构设计的分层与模块化软件架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

良好的软件架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使软件具备更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

在软件架构设计中,分层与模块化是两个关键的设计原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软件架构设计中分层与模块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

一、分层设计分层设计是一种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设计思想,每一层都有明确的职责与功能。

通过分层设计,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交互,降低了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典型的软件分层设计包括三层架构和MVC架构。

1. 三层架构三层架构是指将软件系统分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个层次,并且每个层次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表示层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与交互,将用户请求传递给业务层进行处理;业务层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对外暴露接口供上层调用;数据层则负责数据的访问和持久化,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三层架构的优点是模块清晰、耦合度低、易于维护,适用于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

2. MVC架构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是一种常用的应用程序设计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器层三个部分。

模型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操作;视图层负责界面的显示和用户交互;控制器层负责协调模型层和视图层的交互,并根据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

MVC架构的优点是良好的模块划分,易于扩展和维护,适用于中小型软件系统的开发。

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相互独立、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职责和接口。

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多个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可独立开发和测试,提高了开发效率和质量。

常用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有面向对象编程和微服务架构。

1. 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对象,并将对象组织成相互交互的模块的编程思想。

软件整体设计方案

软件整体设计方案

软件整体设计方案软件整体设计方案是指根据软件需求以及开发团队的技术能力等因素,制定软件的整体设计方案,包括软件的架构设计、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等。

首先,软件整体设计需要确定软件的架构。

常用的软件架构包括三层架构和MVC架构。

三层架构包括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每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MVC架构则是将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分离,通过控制器协调它们之间的交互。

在确定架构时,需要考虑软件的性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方面。

其次,软件整体设计需要划分模块。

根据软件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软件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

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实现功能的复用和模块的解耦。

模块划分需要根据软件需求和功能的复杂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保证每个模块的职责明确、功能独立。

另外,软件整体设计需要设计数据库。

数据库的设计包括确定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定义、数据类型、主键、外键等。

数据库设计需要满足软件需求中对数据的存储和查询的要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同时,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和扩展性,避免数据冗余和查询慢等问题。

最后,软件整体设计需要考虑异常处理和安全性。

异常处理是指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何处理,包括错误提示、日志记录、异常捕获等。

安全性是指保护软件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包括身份验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

总之,软件整体设计方案需要根据软件需求和开发团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制定。

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以及异常处理和安全性设计,可以保证软件设计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性能和安全性。

软件开发中的三层架构技术分析

软件开发中的三层架构技术分析

软件开发中的三层架构技术分析计算机普及之初,软件的开发使用的都是二层架构技术,即只考虑2个端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用户通过客户端界面所提供的数据,直接在客户端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然后通过服务器在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读取等操作,得出需要的最终结果,并将结果传输到客户端界面显示给用户。

在这种方式中,客户端直接和服务器对接,没有其他数据处理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库数据读取的速度,但缺点是当计算机软件的任何一个部分发生更改,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动,整个计算机软件都需要重新开发,限制了软件的通用性。

特别是对于大型软件开发,除不利于软件的修改,在软件的开发期也存在很大的困难,需要程序编程人员相互高度配合,而且也不利于工作的分配。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就出现了计算机软件的三层架构技术,将原先单一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模式,根据功能分别拆分成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实体层。

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把复杂的问题分成不同的部分,即不同的层,以便逐个解决问题,便于软件的设计、控制、资源分配和修改。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三层架构技术,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软件开发中的三层架构技术进行介绍。

1三层架构技术中具体分工和各层功能介绍(1)表示层:主要是指适合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界面,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数据的输入和显示处理后的数据结果,这部分工作主要由界面的美工完成。

软件设计人员通过表示层界面收集用户输入的数据要求,并把这些数据转换成业务逻辑层可以操作的数据。

同时也把业务逻辑层传出的结果转换成客户想要的效果,通过文本、图片、动画、3D等格式显示在用户眼前。

表示层也可以被理解为输入和输出的操作平台,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图书馆,然后把客户要求设计成固定的元素:图片、脚本、CSS、附件等进行统一管理。

(2)业务逻辑层:又称为领域层,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的中间桥梁,实现业务之间的逻辑处理,主要是对经过表示层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计算和业务规则等方面的处理。

系统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系统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系统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系统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指导,并描述系统软件的架构、各个模块的功能和接口设计。

详细设计是在系统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系统需求,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设计。

本文档将详细阐述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案,为开发团队提供参考和实施依据。

2. 系统架构系统软件采用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2.1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提供用户界面和用户输入的处理。

采用Web应用技术,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 进行界面设计和交互操作。

用户界面应简洁友好,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2.2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业务规则、算法等。

主要使用Java语言开发,通过调用数据访问层的接口,访问数据库,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2.3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通过数据库连接池与数据库进行通信。

主要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和删除操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模块设计系统软件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用户管理、订单管理、商品管理、库存管理和报表统计。

3.1 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和权限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注册功能创建账号,并通过登录功能进行身份验证。

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有权限的功能。

3.1.1 注册功能注册功能提供用户输入注册信息,并进行新用户的注册。

注册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等,系统将验证输入的信息的合法性,并生成用户唯一标识。

3.1.2 登录功能登录功能提供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系统将生成用户身份令牌,并保存在客户端的Cookie中。

用户在访问其他功能时,系统通过验证令牌来确定用户的身份。

3.1.3 权限控制权限控制功能根据用户的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功能访问权限。

软件开发中的架构模式

软件开发中的架构模式

软件开发中的架构模式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软件开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软件开发中,架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好的架构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从而降低开发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软件开发中的一些常见的架构模式。

1. 分层架构模式分层架构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它将一个软件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一层都有特定的职责和功能。

最常见的分层架构模式是三层架构,它将系统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交互。

分层架构模式是一种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的架构模式。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代码,实现代码的复用和维护。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每层之间的依赖性很强,如果设计不好,可能会导致系统变得过于复杂。

2. MVC架构模式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模式是一种常用的架构模式,它将一个软件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模型、视图和控制器。

模型是应用程序中用于处理数据的数据结构,视图是用户接口,控制器是用于控制用户界面和模型之间的交互的逻辑。

MVC架构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代码,实现代码的复用和维护。

它也可以使开发人员分离应用程序的各个部分,从而使应用程序更易于测试和维护。

但是,MVC框架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它需要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模型、视图和控制器,这可能会增加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

3. 微服务架构模式微服务架构模式是一种最近流行的架构模式,它将一个应用程序分为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都有一个特定的功能。

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存储技术。

与传统的分层架构模式相比,微服务架构模式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有效地实现业务逻辑,并且可以更加轻松地部署和扩展应用程序。

但是,微服务架构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处理跨服务的事务时复杂度较高。

软件项目系统架构图

软件项目系统架构图

系统架构图:分层架构图、MVC架构图、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图、事件驱动架构图软件系统架构图是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组织结构、模块划分、组件交互和运行方式的图形表示。

根据不同的系统和设计需求,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系统架构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架构图及其详细描述:1.三层架构图(Three-tier Architecture Diagram):2.三层架构图是一种常见的软件系统架构图,它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层次: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这种架构图通常用于构建企业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程序。

表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提供用户界面和展示数据。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规则,实现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源进行交互,通常是指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系统。

这种分层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3.MVC架构图(Model-View-Controller Architecture Diagram):4.MVC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将应用程序的数据模型(Model)、用户界面(View)和控制逻辑(Controller)分离开来。

这种架构图通常用于构建Web应用程序和桌面应用程序。

模型(Model)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View)负责提供用户界面,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输入和调用模型与视图。

MVC架构图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并且使得系统更容易进行测试和调试。

5.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图(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Diagram):6.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图是一种网络应用程序架构图,它将应用程序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返回响应。

这种架构图通常用于构建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应用程序。

软件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软件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软件项目总体设计方案软件项目总体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是某软件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旨在描述该软件项目的整体架构、模块设计和交互设计等内容,以指导开发人员进行开发工作。

2. 系统架构设计本软件项目采用三层架构,包括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2.1 展示层展示层是与用户进行交互的部分,主要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将数据展示给用户。

展示层采用Web应用程序的方式实现,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进行开发,并采用响应式设计以适应不同终端的展示需求。

2.2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实现了软件项目的核心业务逻辑,负责处理展示层传递过来的请求,并调用数据访问层的接口访问数据。

业务逻辑层采用Java语言开发,使用Spring框架进行业务组件的管理,使用Spring MVC框架进行请求的分发和控制。

2.3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数据的读取、写入和更新等操作。

数据访问层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存储,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使用MyBatis框架进行数据访问操作。

3. 模块设计本软件项目的模块设计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和商品管理模块等。

3.1 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用户注册时需要填写用户名、密码和邮箱等信息,并进行验证。

用户登录时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成功登录。

在登录成功后,用户可以进行个人信息的编辑和查询,并根据权限不同进行不同的操作。

3.2 订单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负责订单的生成、修改和查询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商品的选择和数量完成订单的生成,并可以修改订单的内容和数量。

在订单生成之后,用户可以通过订单号进行订单的查询,查看订单的详细信息和当前状态。

3.3 商品管理模块商品管理模块负责商品的添加、编辑和删除等功能。

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的商品,并填写商品的名称、价格和描述等信息。

管理员还可以对已有的商品进行编辑和删除操作。

made in terms of three levels -回复

made in terms of three levels -回复

made in terms of three levels -回复什么是三层架构(Three-tier Architecture)?在计算机科学中,三层架构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也被称为三层模型。

它将一个软件系统划分为三个层级,每个层级都承担特定的功能和责任。

这种模式的目的是将不同的功能分隔开,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第一层,称为“表示层”或“用户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

它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将其显示给用户。

常见的表示层技术包括网页、移动应用程序和桌面应用程序等。

该层的目标是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地与系统交互。

第二层,称为“业务逻辑层”或“应用程序层”,负责处理系统中的业务逻辑。

它包含了系统中特定领域的知识和规则,并根据用户的输入执行相应的操作。

该层的目标是实现系统的核心功能,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第三层,称为“数据层”或“持久化层”,负责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它处理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可以保存在数据库、文件系统或其他存储介质中。

该层的目标是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机制,以满足用户和系统的需求。

三层架构的优势是明显的。

首先,它将系统的不同部分分解为独立的层级,使开发过程更加模块化和可维护。

如果需要更改系统的某一部分,只需要修改相应的层级,而不必影响其他部分。

这种分层的架构也方便团队合作,不同的开发人员可以同时在不同层级上进行工作。

其次,三层架构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由于不同层级之间的松耦合,可以根据需要独立地扩展某个层级,而不会影响其他层级。

这种分离还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将不同的层级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另外,三层架构也有助于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在每个层级中进行适当的安全措施,如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可以减少系统受到的潜在攻击。

此外,由于用户接口和业务逻辑分离,可以更容易地对用户界面进行更新和改进,而不必担心对系统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

软件开发的常用架构

软件开发的常用架构

软件开发的常用架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架构是指软件系统的基础结构,规定了系统中组件的交互方式和功能。

软件开发的架构决定了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因此,选择正确的架构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使得软件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功能和更高的安全性。

下面介绍几种在软件开发中常用的架构。

1. 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最常见的软件架构之一,也称为三层架构。

该架构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层次: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这种架构的优点是它能够实现代码的复用,这是因为在分层架构中,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重复使用模块。

这种架构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它有助于应用程序的柔性。

因为系统的组件是独立的,所以在进行调整时,可以更轻松地修改其中的一层,而不影响其余的层次。

此外,分层架构也有助于不同的开发人员更好地协同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自己层次的开发。

当然,分层架构也有一些缺点。

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系统的复杂性。

由于系统被分为许多层次,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代码来实现。

此外,在使用多个层次的过程中,数据流转会增加一定的时延。

2. 服务架构服务架构也称为面向服务架构(SOA),是一种基于服务的软件架构。

在这种架构下,在系统中各组件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是网络服务。

在服务架构中,各模块可以通过共享这些服务与其他人进行通信,而不需要共享代码或数据。

服务架构的优点是它有助于避免耦合。

因为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是通过服务进行,所以当一个模块的代码发生变化时,其他模块的代码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在服务架构中,服务可以更容易地重新装配,因此可以更快地适应不同的需求。

服务架构也有一些缺点。

其中一个显著的缺点是它的性能降低。

由于系统需要通过网络服务通信,因此进行通信时会增加一定的时延。

此外,在处理多个服务时,可能出现复杂的问题。

3.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分布式系统,它将应用程序分解为一组小型服务。

在该架构中,每个服务都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并使用HTTP等协议进行通信。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软件的详细设计阶段提供指导,包括软件的架构、模块设计和接口定义等内容。

详细设计是在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软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软件架构本软件采用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2.1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向用户展示系统的输出。

该层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通过Web浏览器与用户进行交互。

2.2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实现系统的核心功能,负责处理用户输入和输出的中间逻辑。

该层与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进行交互,调用相应的服务和数据访问接口。

2.3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负责数据的读取、写入和更新等操作。

该层使用SQL语言与数据库进行通信,提供数据访问接口供业务逻辑层调用。

3. 模块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划分,本文档将系统划分为以下模块:3.1 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该模块包括以下子模块:-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权限管理3.2 商品管理模块商品管理模块负责商品的添加、删除和查询等功能。

该模块包括以下子模块:- 添加商品- 删除商品- 查询商品3.3 订单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负责订单的创建、修改和查询等功能。

该模块包括以下子模块:- 创建订单- 修改订单- 查询订单3.4 支付管理模块支付管理模块负责支付功能的实现。

该模块包括以下子模块:- 支付接口对接- 支付结果通知4. 接口定义4.1 用户管理接口4.1.1 用户注册接口- 接口地址:`/user/register`- 请求方法:POST- 请求参数:- 用户名:`username`(字符串)- 密码:`password`(字符串)- 响应参数:- 注册结果:`result`(布尔值,true表示注册成功,false表示注册失败) 4.1.2 用户登录接口- 接口地址:`/user/login`- 请求方法:POST- 请求参数:- 用户名:`username`(字符串)- 密码:`password`(字符串)- 响应参数:- 登录结果:`result`(布尔值,true表示登录成功,false表示登录失败) 4.2 商品管理接口4.2.1 添加商品接口- 接口地址:`/product/add`- 请求方法:POST- 请求参数:- 商品名称:`name`(字符串)- 商品价格:`price`(浮点数)- 响应参数:- 添加结果:`result`(布尔值,true表示添加成功,false表示添加失败) 4.2.2 删除商品接口- 接口地址:`/product/delete`- 请求方法:POST- 请求参数:- 商品ID:`id`(整数)- 响应参数:- 删除结果:`result`(布尔值,true表示删除成功,false表示删除失败) 4.3 订单管理接口4.3.1 创建订单接口- 接口地址:`/order/create`- 请求方法:POST- 请求参数:- 用户ID:`userId`(整数)- 商品ID:`productId`(整数)- 响应参数:- 创建结果:`result`(布尔值,true表示创建成功,false表示创建失败)4.3.2 查询订单接口- 接口地址:`/order/query`- 请求方法:GET- 请求参数:- 用户ID:`userId`(整数)- 响应参数:- 订单信息:`order`(结构体,包括订单ID、用户ID和商品ID等字段)5. 总结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软件的架构、模块设计和接口定义等内容。

软件工程概要设计

软件工程概要设计

软件工程概要设计1. 引言本文档为软件工程概要设计文档,旨在对软件系统进行整体的概要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模块之间的关系、主要功能模块等。

2. 系统总体架构软件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2.1 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输入并展示结果。

2.2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为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用户界面层传递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2.3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数据库的连接、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等操作。

3. 模块设计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功能模块:3.1 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和个人信息修改等功能。

3.2 商品管理模块商品管理模块负责处理商品的添加、更新和删除等功能。

3.3 订单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订单、支付和查询等功能。

3.4 数据统计模块数据统计模块负责对系统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相应的报表。

4. 接口设计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时,需要定义相应的接口。

4.1 用户接口用户接口包括用户注册接口、用户登录接口和用户信息修改接口。

4.2 商品接口商品接口包括商品添加接口、商品更新接口和商品删除接口。

4.3 订单接口订单接口包括订单接口、订单支付接口和订单查询接口。

5. 数据库设计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包括用户表、商品表和订单表等。

6. 性能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采取了以下措施:使用缓存技术,减少数据库的访问次数。

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提高查询效率。

引入分布式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系统,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7. 安全设计为了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系统采取了以下安全措施:使用加密算法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存储。

严格控制用户权限,避免未授权操作。

设置防火墙,限制外部访问系统的权限。

8. 测试策略系统测试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三个阶段,并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软件开发层次的简单了解

软件开发层次的简单了解

简述三层架构和两层架构: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三层架构概述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一个三层架构的应用程序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自分布在网络中的不同地方。

这三个部分分别是:工作站或表示层接口、事务逻辑、数据库以及与其相关的程序设计。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这种应用程序的设计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各层可以同时开发,并且可以由不同的程序员组用不同的语言来开发。

因为各个层次的开发不会影响其他层次,所以这种模型对于进一步开发软件是很方便的。

例如:老张去饭馆,先跟服务生要菜单看,这就是表述层,再跟服务生点菜,服务拿着菜单去交给后台大厨,这就是业务逻辑层,大厨做好菜再让服务生拿上来,这就是数据访问层三层结构原理: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

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软件架构设计架构模式与分层架构

软件架构设计架构模式与分层架构

软件架构设计架构模式与分层架构软件架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易于维护,采用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对软件系统进行组织和设计的过程。

在软件架构设计中,不同的架构模式和分层架构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软件架构设计中的架构模式和分层架构。

一、架构模式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其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网络通信。

客户端负责发送请求,并接收服务器的响应。

服务器负责处理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模式适用于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的情况,能够实现系统的分布式处理和资源共享。

2. 分布式架构模式分布式架构模式是一种将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部分,并在不同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上运行的架构。

分布式架构模式通过将任务分发到不同的节点来实现系统的并行处理和负载均衡。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3. 微服务架构模式微服务架构模式是一种将系统拆分成多个小型的自治服务的架构。

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并通过网络通信与其他服务进行交互。

微服务架构模式具有松耦合、可独立部署和可伸缩性等优势,适用于复杂的大规模系统。

二、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一种将系统划分为多个逻辑层的架构。

每个层都有特定的职责和功能,并且彼此之间通过定义好的接口进行通信。

常见的分层架构包括三层架构和多层架构。

1. 三层架构三层架构由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组成。

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将结果展示给用户。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系统的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业务规则和流程控制等。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三层架构将系统的不同功能和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2. 多层架构多层架构相比于三层架构,更加细分了系统的层级。

三层CSBS架构简易知识

三层CSBS架构简易知识

三层CSBS架构简易知识三层CS架构指的是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其中包含三个层次: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这种架构将整个系统的功能分层,使得各个层次之间的关注点分离,便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展示层(Client Tier)是用户直接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可以是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或Web应用程序。

展示层向用户展示数据和功能,并接收用户的输入。

在三层架构中,展示层的职责主要是处理用户界面逻辑,将用户请求发送给业务逻辑层,并将业务逻辑层返回的结果显示给用户。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Tier)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展示层发送过来的请求,进行业务处理并返回结果给展示层。

业务逻辑层包含了系统的业务逻辑,可以调用数据访问层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也可以调用其他系统或服务进行协作。

业务逻辑层的职责是处理业务逻辑,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Tier)是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层次。

数据访问层封装了与数据库的交互细节,提供统一的接口给业务逻辑层进行数据的操作。

数据访问层主要包括数据访问对象(DAO)和数据库连接管理组件。

数据访问层的职责是处理数据的存储和获取,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访问接口。

相对于三层CS架构,BS架构指的是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其中包含两个层次:前端层和后端层。

这种架构将系统的功能分布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应用程序,无需安装任何软件。

前端层(Frontend Layer)是用户直接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一般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进行开发。

前端层负责显示用户界面,并处理用户的交互行为。

前端层将用户的请求发送给后端层,并将后端层返回的结果显示给用户。

前端层的职责是处理用户界面逻辑,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

后端层(Backend Layer)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前端层发送过来的请求,进行业务处理并返回结果给前端层。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模式与分层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模式与分层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模式与分层在软件工程中,软件架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关系到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关系到软件的可维护性。

而在软件架构设计中,模式和分层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软件架构设计中的模式所谓模式,是指一种在特定情境下重复出现的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软件架构设计中,模式是指经过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适用于某类软件系统的通用架构或设计思想。

通过采用这些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代码重复,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1.1 MVC模式MVC模式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缩写,是一种常用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

在MVC模式中,模型(M)表示业务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V)是用户界面,在视图中进行用户交互操作,控制器(C)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并根据数据模型处理输入和输出。

MVC模式的优点在于将数据和显示分开,对于无需更改数据的操作就可以直接更改界面。

在实现上,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从界面分离出来,分成三个类,但在一些后端技术中也可以通过路由器和控制器来完成这个过程。

1.2 IoC(Inversion of Control)模式IoC模式是一种常用的框架开发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反转控制,即将创建和管理对象的责任从应用程序代码中移到IoC容器中。

IoC容器负责创建、管理和协调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而应用程序只需通过接口来访问实现对象。

使用IoC模式可以将应用程序代码与框架代码解耦,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常见的IoC容器有Spring等。

1.3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模式AOP模式是一种常用的代码复用技术,它的核心是将代码切割为多个横切面,将代码功能分散到各个切片中,并在运行时动态地将这些切片组装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程序。

AOP模式主要应用在系统中处理日志、事务、安全等方面。

二、软件架构设计中的分层在软件架构设计中,分层是一种组织软件的方式,按功能将软件划分为若干层,每层之间具有严格的依赖关系和职责分工。

软件开发的三层架构

软件开发的三层架构

软件开发的三层架构 三层结构解释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了⼀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

这⾥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作放到了中间层进⾏处理。

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交互,⽽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交换。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的即为了“⾼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也就是流⽔线型⽣产程序。

11、表现层(UIL):通俗讲就是展现给⽤户的界⾯,即⽤户在使⽤⼀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2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种结构。

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般分为三层,从下⾄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或称为领域层)、表⽰层。

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了⼀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

这⾥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作放到了中间层进⾏处理。

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交互,⽽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交互。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供指导和说明。

本方案采用简洁的策略,避免复杂的法律纠纷。

请注意,本文档的所有决策均独立进行,不需要用户的协助。

2. 设计目标本软件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以下功能和特性:- 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操作和导航- 支持多种用户角色和权限管理- 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机制- 提供可靠的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 具备良好的系统性能和扩展性- 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3. 系统架构本软件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三层架构,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 表现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呈现界面和接收用户输入2. 业务逻辑层:处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3.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交互,进行数据的读取、更新和存储4. 模块设计本软件系统根据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用户管理模块: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和权限管理等操作2. 数据管理模块:负责对数据进行CRUD操作,包括新增、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3. 统计分析模块: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报表和图表4. 授权认证模块:处理系统的安全认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访问系统5. 日志记录模块:记录系统的操作日志和异常日志,方便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5. 数据库设计本软件系统的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进行存储。

根据系统需求和数据结构,设计以下数据库表:- 用户表:保存用户的基本信息和权限设置- 数据表: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包括各种实体和关联关系- 日志表:记录系统的操作日志和异常信息6. 接口设计本软件系统提供以下接口供其他系统或模块调用:1. 用户管理接口:包括注册、登录、密码重置等操作2. 数据操作接口:提供对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3. 统计分析接口:用于生成统计报表和图表4. 安全认证接口:处理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5. 日志记录接口:用于记录系统的操作日志和异常信息7. 系统部署本软件系统可以部署在云服务器或本地服务器上,需要确保服务器的硬件和网络环境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

软件总体技术方案

软件总体技术方案

软件总体技术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说明软件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

该软件系统旨在满足以下需求:(描述需求的主要特点和目标)2. 技术架构本软件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2.1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用户的交互和信息展示。

用户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与软件系统进行交互。

为了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我们将使用Web作为表示层的技术栈,并采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开发用户界面。

为了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我们将使用响应式设计和组件化开发原则。

响应式设计能够确保系统在不同设备上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组件化开发则有助于代码的复用和可维护性的提高。

2.2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

在本软件系统中,我们将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使用Java作为主要开发语言。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我们将引入Spring框架来进行依赖注入和面向切面编程。

同时,我们还将使用Spring Boot简化系统的配置和部署流程。

2.3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并提供持久化能力。

在本软件系统中,我们将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使用JDBC来进行数据库操作。

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我们将采用连接池技术来管理数据库连接。

同时,我们还将使用MyBatis作为数据访问框架,简化数据库操作和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3. 系统架构3.1 模块划分根据系统的功能和职责,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2.数据管理模块:负责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3.统计分析模块:负责对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报表和图表展示。

4.日志管理模块:负责记录系统的操作日志和异常日志,以便进行故障排查和系统维护。

3.2 模块间通信模块之间的通信将采用RESTful API的方式进行。

每个模块将提供相应的API 接口,其他模块可以通过调用这些接口来进行数据交互和调用功能。

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方案(纯方案,15页)

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方案(纯方案,15页)

目录一、技术方案 (2)二、技术服务方案 (13)三、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14)一、技术方案3.软件开发技术(1)软件架构软件开发主要分为三层架构模式:表示层(User Interface Layer—UI),业务逻辑层(Bussiness Logic Layer—BLL),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DAL),各层相互独立,高内聚、低耦合,结构如图 1所示。

UI表示层DLL业务逻辑层DAL数据访问层图 1 软件开发架构1)表示层位于系统的最上层,离用户最近。

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只提供软件系统与用户交互的界面。

2)业务逻辑层位于系统的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专门负责处理用户输入的信息,或者是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数据访问层进行保存,或者是通过数据访问层从数据库读出这些数据。

该层可以包括一些对“业务逻辑”描述的代码在里面。

业务逻辑层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桥梁,负责数据处理和传递。

开发人员可以在业务逻辑层写访问数据库的SQL语句,业务逻辑层可以验证用户输入的数据、缓存从数据库中读取的数据等。

3)数据访问层位于系统的最下层,仅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读取操作。

数据访问包括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

数据访问层只负责对数据的访问存取工作。

(2)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即可扩展的标记语言,一种常用软件开发技术语言。

XML 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标记语言,通过一系列文本格式定义规则对文本进行标记。

而作为标记语言,XML主要特点如下:跨平台性:XML 通过-组标记来对文挡进行划分处理,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开发语言,只要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遵守XML的基本规则,XML文档在任何一种平台下都可以进行有效的解析。

层次结构明确:XML 文档具有严格的格式,通常采用树状结构对文档中的元素进行组织。

可扩展性:在XML 中,开发者可以通过XML 提供的结构化构架定义属于自己的一套标注。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例)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例)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例)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详细设计是实现软件需求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例子,以说明如何进行软件详细设计。

二、概述本软件是一个在线商城系统,旨在提供用户购物、支付、订单管理等功能。

通过详细设计说明书,我们将描述该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的设计。

三、系统结构1. 总体结构在本系统中,总体结构采用三层架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2. 表示层设计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并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业务逻辑层。

在本系统中,采用Web界面作为表示层的形式,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实现。

3. 业务逻辑层设计业务逻辑层主要处理用户请求和逻辑判断。

它负责调用数据访问层提供的接口,进行业务操作的处理。

为了实现灵活性和可维护性,我们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将业务逻辑划分为多个模块和类。

4. 数据访问层设计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完成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在本系统中,我们选择使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并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操作。

四、模块设计1. 用户注册与登录模块该模块负责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的实现。

用户注册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用户登录时需要验证用户名和密码的正确性,验证成功后跳转到首页。

2. 商品展示与搜索模块该模块负责商品的展示和搜索功能的实现。

通过调用数据访问层接口,获取商品信息并展示在页面上。

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框输入关键字进行商品搜索。

3. 购物车模块该模块负责用户购物车功能的实现。

用户可以将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中,并可以对购物车中的商品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购物车中的商品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与用户关联。

4. 订单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用户订单管理功能的实现。

用户在下单时,将生成一个订单,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用户可以查看订单列表、订单详情等信息。

五、接口设计1. 用户注册接口接口名称:register请求参数:用户名、密码返回结果:注册成功或失败2. 用户登录接口接口名称:login请求参数:用户名、密码返回结果:登录成功或失败3. 商品展示接口接口名称:showProducts请求参数:无返回结果:商品列表4. 商品搜索接口接口名称:searchProducts请求参数:关键字返回结果:搜索到的商品列表5. 购物车管理接口接口名称:cart请求参数:操作类型(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商品ID、用户ID返回结果:操作成功或失败6. 订单管理接口接口名称:order请求参数:操作类型(生成订单、查看订单、取消订单等)、订单ID、用户ID返回结果:操作成功或失败六、总结通过本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我们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各个模块的设计以及接口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软件三层架构的研究报告
引言
三层结构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了企业级应用的未来,典型的有Web下的应用。

多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细节有所不同。

之所以会有双层、三层这些提法,是因为应用程序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软件架构和分层
(一)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
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

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

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

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

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

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计算机科学)来实现。

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

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一个软件架构师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构架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

(二)分层
分层是表示将功能进行有序的分组:应用程序专用功能位于上层,跨越应用程序领域的功能位于中层,而配置环境专用功能位于低层。

分层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维护。

子系统的分组标准包含以下几条规则可见度。

各子系统只能与同一层及其下一层的子系统存在依赖关系。

(三)使用分层架构开发的必要性
1、分层设计允许你分割功能进入不同区域。

换句话说层在设计是就是逻辑组件的分组。

例如,A层可以访问B层,但B层不能访问A 层。

2、用分层的方法,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并使其更容易扩展,以提高性能。

(四)设计分层的原则
1、层意味着组建的逻辑分组。

例如,对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组建应该使用不同的不同的层。

2、在一个层内组建应该聚合的。

如业务层组建仅应提供与业务逻辑相关的操作,而不是提供其他操作。

3、在设计的每一个层接口时要考虑好物理边界。

如果通信扩月了物理边界,使用基于消息操作;否则使用基于对象操作。

4、考虑使用接口类型(interface)来定义每层的接口。

这将允许你创建该接口的不同实现,提高可测性。

5、对于Web应用程序,在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之间实现基于消息的接口是一个好主意,即使这两层没有跨越物理边界。

基于消息的接口更适合于无状态的Web操作。

二、软件的三层架构
(一)概述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1、表示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二)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

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三)各层的作用
数据访问层:
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

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的操作。

如果要加入ORM的元素,那么就会包
括对象和数据表之间的mapping,以及对象实体的持久化。

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业务逻辑层:
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那逻辑层就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

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

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

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 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

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

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

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

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表示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

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主要表示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WEB方式也可以表现成:aspx, 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

(四)具体调用
微软的DNA架构定义了三个层:表示层(presentation),业务逻辑层(business),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具体又分为:界面外观层、界面规则层、业务接口层、业务逻辑层、实体层、数据访问层、数据存储层共七层,其具体的调用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