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精选3篇)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盐类的水解是指盐在水中溶解时,部分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酸或碱。
2. 掌握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
3. 了解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
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盐类的定义和制备方法。
2.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当盐溶于水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盐类的水解是什么意思?3. 学习-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
-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和计算,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计算方法。
4. 拓展让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为什么某些农作物只能在碱性土壤中生长?5. 实践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盐溶于水时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其中的水解反应。
6. 应用让学生思考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7. 总结通过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
2. 理解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
3. 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的水解反应。
教学重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的掌握。
2. 盐类水解反应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的理解。
2. 盐类水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入盐类水解反应的概念。
二、讲授1. 盐类溶解与水解的区别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盐类溶解与水解的区别。
2. 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推导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
3. 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介绍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常见的水解反应。
4. 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通过实例和实验解释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原理。
三、练习1. 让学生练习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教案一: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
2.掌握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3.通过实验观察盐类的水解过程,并总结规律。
教学重点: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教学难点:盐类的水解规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试管,移液管,酚酞指示剂。
实验器材:烧杯,三角废旧瓷片,酒精灯,玻璃棒。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酸碱和盐类的知识,并了解到盐类有时候也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2.重复步骤1,使用Na2SO4、CuSO4、BaCl2替代NaCl,观察颜色的变化。
Step 3 实验结果解释: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盐类的水解规律。
Step 4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并把实验结果归纳到盐类的水解规律中。
Step 5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盐类是可以水解的,这些水解反应有什么特殊的应用。
Step 6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的水解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规律。
教案二:盐类的水解与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种类和水解的基本反应方程式。
2.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
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滴管。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盐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盐,以及酸碱与盐的关系。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盐类的水解优质教案
盐类的水解优质教案【篇一:《盐类的水解》教案】盐类水解的规律一、教材分析“盐类水解”这一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
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有的是呈碱性、有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紧密相连。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
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应用和再认识。
三、教学目标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3.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4.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由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揭示原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5.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6.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五、教学过程[引入]问题情境酸、碱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分别显示什么性?为什么?[过渡] 盐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呢?1、盐的分类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生成的盐:①强酸强碱盐,nacl、k2so4②强酸弱碱盐,fecl3、nh4cl③强碱弱酸盐,ch3coona、k2co3④弱酸弱碱盐,ch3coona、(nh4)2co32、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p79活动与探究实验演示3、探究原因: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氯化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na+、cl-都不能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溶液呈中性。
化学-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认识盐的类型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2、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3、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建立思维模型,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二、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1、“盐类的水解”是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三节内容。
2、在高中第一册中学习了离子反应,学习了盐的定义,对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有感性的认识,掌握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前两节内容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即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加深认识。
三、学情分析1、起点能力:化学平衡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离子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盐的水解并非新知识,而是勒夏特列原理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综合应用。
2、能力分析:进入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决平衡问题的模型认知能力。
四、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宏观辨识:通过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认识盐的类型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微观探析: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碳酸钠的类型与溶液的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盐溶液与酸碱性的关系,从而总结规律,形成模型。
五、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与创新1、立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培养学生知识的结构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学习任务为导线,整节课的设计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思维品质,渗透了核心素养。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三篇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三篇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1本节课的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解盐类水解的应用,包括均衡常数、氢离子和羟离子浓度计算以及常见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利用盐类水解的化学反应来控制酸碱溶液的性质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合的酸碱指示剂来判定酸碱溶液。
本节课紧密结合了前面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计算均衡常数、氢离子和羟离子浓度的方法。
3.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
4.能够利用盐类水解的化学反应来控制酸碱溶液的性质。
教学重点:1.盐类水解的应用。
2.均衡常数、氢离子和羟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计算出来的酸碱指数来选择适合的酸碱指示剂。
2.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对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有一定的认识。
此外,学生也已经学习过酸碱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因此,本节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教学策略: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认识和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讲解相关化学知识来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应用,提高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了解。
2.实验法。
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3.讨论法。
通过学生的讨论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2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内容: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盐类的水解反应,大家再次理解水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盐类的水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 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类水解的概念:盐类在水中溶解时,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酸碱性质的过程。
2. 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在水中溶解时,离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溶液呈现酸碱性。
3. 盐类水解的规律:根据盐类离子的酸碱性质,分为强酸强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和弱酸弱碱盐,它们的水解程度不同。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离子浓度、温度、溶剂等。
5. 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pH值、制备缓冲溶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规律及影响因素。
2. 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盐类水解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盐类水解的过程。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 第3-4课时:分析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第5-6课时:实例分析,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第7-8课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第9-10课时:总结与复习,进行课堂测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盐类水解概念和实质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盐类水解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盐类水解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
4. 课堂测试:设计相关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盐类水解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盐类水解的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盐类水解的过程和实例。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汤春爱一、课标要求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件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四、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部分是寻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找出找出盐类溶液酸碱性的规律。
第二部分是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分析盐类水解的条件。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汇报结果附一(表一):板书设计:第三节盐类水解1、定义:盐与水的作用2、条件:生成弱电解质3、本质:促进了水的电离4、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堂上练习参考答案:1、Mg 粉与NH4+ 水解产生的H+反应,使NH4+ 水解反应不断向右进行,产生大量的H+,从而产生大量的氢气。
总的离子方程式2NH4+ +2H2O+ Mg ≒2 NH3·H2O+Mg2+ +H2↑NH3·H2O( aq) 、、CH3COONa(aq)、KCl( aq)、(NH4)2SO4(aq)、CH3COOH(aq)2、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2、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3、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微粒观。
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
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及规律。
2.掌握不同类型盐类的水解特点及水解程度。
3.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原理、水解规律及水解程度的判断。
2.教学难点:不同类型盐类水解的特点及水解程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引导学生思考中和反应后的产物。
2.提问:中和反应后的产物是否稳定?为什么?二、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盐类水解的原理。
3.讲解盐类水解的实质:盐中的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弱电解质。
三、讲解盐类水解的规律1.强酸弱碱盐的水解规律:水解显酸性。
2.强碱弱酸盐的水解规律:水解显碱性。
3.弱酸弱碱盐的水解规律:水解程度较小,溶液酸碱性取决于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
四、讲解不同类型盐类水解的特点1.强酸弱碱盐:如氯化铵,水解显酸性。
2.强碱弱酸盐:如碳酸钠,水解显碱性。
3.弱酸弱碱盐:如醋酸铵,水解程度较小,溶液酸碱性取决于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
五、讲解盐类水解程度的判断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盐溶液的水解程度。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3.讲解水解程度与盐的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六、应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问题1.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酸碱性、制备缓冲溶液等。
2.出具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进行解答。
七、课堂小结2.强调不同类型盐类水解的特点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作业布置1.复习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反思1.在讲解盐类水解的规律时,可以增加一些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在讲解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附:课后练习A.氯化钠B.碳酸钠C.醋酸铵D.氯化铵2.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4篇
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4篇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1目标: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1.师生共同复习稳固第一课时相关学问。
〔1〕依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醋酸钾溶液呈性,缘由;氯化铝溶液呈性,缘由;〔2〕以下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2.应用试验手段,启发思维试验1.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看现象,分析为什么?将溶液分成二等份装入二支洁净试管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保持室温,进行比较。
现象;缘由分析;试验2.将新制备的胶体中,分装于二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入一滴盐酸,与另一支试管对比比较。
现象;缘由分析。
教学过程: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2.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上升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盐类水解学问的应用1.盐溶液的酸碱性推断依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推断根据。
例题: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
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①多元弱酸溶液,依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
如:在溶液中,;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依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
如:在溶液中,;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共3篇)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教学设计(盐类水解)盐类水解之三大守恒教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溶液中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关系式;2、学会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和守恒的观点解决离子浓度的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溶液中守恒关系的建立以及判断。
教学方法与手段:例题讲解自主练习巩固应用使用教材的构想:守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其实质就是抓住物质变化中的某一个特定恒量进行分析,不探究某些细枝末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
利用守恒思想解题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能力,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进行比较可以用守恒法。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
这类题目知识容量大,综合性强,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在电解质溶液中常存在多个平衡的关系,应抓住主要矛盾利用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上一节对盐溶液进行了定性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比较出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
在比较离子浓度时我们还会常用到电解质的三个守恒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个守恒。
[板书]一、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讲]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如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
[投影]例如Na2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H+)==c(HCO3―)+c(OH―)+2c(CO32―)[注意]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是选择性课程模块一化学反应原理中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的水解平衡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2.学业要求(1)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解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2)能从水解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二、教材分析在内容上,本节课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第三节盐类水解的第一课时,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延伸和拓展,既强化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巩固了化学平衡理论,起到了重要的承前作用。
在功能价值上,第一,教材以Na2CO3为何当作碱使用作为“真实问题情境”引入,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同时又积极促进了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二,教材以探究的形式,引导通过实验测定盐溶液酸碱性,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第三,教材还以分类法将盐类的种类与盐类的酸碱性结合起来,使孤立的知识变得系统化,让学生学会进行宏观辨识,此外,教材的思考与讨论环节,从微观角度让学生分析盐类呈现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第四,教材在分析酸碱性原因中给学生建立了水解分析模型,并用离子方程式进行符号表征,促进学生利用化学方式思考解决化学问题,建立“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素养。
人教版新旧教材中,盐类的水解的内容同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第一课时第一小节实验探究的编排与旧教材保持一致,但是删去了NaHCO3溶液并将Na2SO4换成了KNO3;第二小节中,存在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处理NH4Cl水解原理时新教材增加了水解的化学方程式,而旧教材只有离子方程式,可见新教材在处理知识时的递进思维;第二,新教材在处理CH3COONa采用思考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仿照NH4Cl说明,而旧教材则直接给出原理。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导言:盐类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学生在学习盐类时,往往会遇到许多概念和现象,其中包括盐的水解反应。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节关于盐类的水解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盐的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盐的水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3. 利用化学方程式预测盐类水解反应的产物;4. 进一步了解盐类的水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1. 简介盐类的水解反应(10分钟)首先,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盐类的水解反应。
解释盐类的水解指的是当溶液中存在盐类时,盐离子与水反应产生酸或碱的过程。
举例如下:NaCl + H2O → NaOH + HCl在这个过程中,NaCl溶解时生成了Na+和Cl-两种离子,而这两种离子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aOH和HCl。
2. 盐类水解反应的分类(15分钟)接下来,介绍盐类水解反应的分类。
盐类水解反应可以分为酸性盐的水解、碱性盐的水解和中性盐的水解。
具体的反应描述和化学方程式如下:酸性盐的水解:酸性盐溶解时,酸离子与水反应生成酸。
例如:NH4Cl + H2O → NH4OH + HCl碱性盐的水解:碱性盐溶解时,碱离子与水反应生成碱。
例如:Na2CO3 + H2O → NaHCO3 + NaOH中性盐的水解:中性盐溶解时,阳离子和阴离子均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例如:NaCl + H2O → NaOH + HCl3. 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15分钟)在这一部分,通过实例来展示盐类水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酸性盐的水解应用:食盐中往往会有一部分酸性盐,当食盐溶解在水中时,会产生酸性溶液。
这是因为食盐中的酸性盐发生水解,生成了酸。
这一现象在腌制食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碱性盐的水解应用:许多洗涤剂中常含有碱性盐,当碱性盐溶解在水中时,会产生碱性溶液。
碱性溶液的特性使其常用于清洁和去污的工作。
比如,添加碱性洗涤剂可以帮助去除油脂等污渍。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规律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盐类在水溶液中的性质,进而引出盐类水解的概念。
2. 盐类水解的概念与原理(1)介绍盐类水解的定义:盐类在水中溶解时,部分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弱酸或弱碱的过程。
(2)讲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根据盐的组成,判断其水解产物的酸碱性,进而确定盐类水解的类型。
3. 盐类水解的规律及影响因素(1)规律:酸式盐的水解程度大于碱式盐,碱式盐的水解程度大于正盐。
(2)影响因素:盐的浓度、温度、酸碱度等。
4. 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NaCl、Na2CO3、NaHCO3三种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分析其水解现象。
(2)实验二:测定不同浓度NaCl、Na2CO3溶液的pH值,探究盐的浓度对水解的影响。
5. 讨论与总结(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让学生思考盐类水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盐类水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盐类的水解教案
初中盐类的水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原理。
2. 盐类水解的规律。
教学难点:1. 盐类水解的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玻璃棒、酚酞试液、pH试纸、盐类溶液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为什么?二、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15分钟)1. 介绍盐类水解的概念:当盐溶解在水中时,盐的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酸或碱的离子,使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
2. 解释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是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反应,产生了酸碱对,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变化。
三、实验探究盐类水解的现象(15分钟)1. 实验一:用酚酞试液检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2. 实验二:用pH试纸检验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
3.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检验其他盐类溶液的酸碱性。
4.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10分钟)1. 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
2.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
3.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盐类水解现象。
2. 讨论盐类水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盐类水解的规律。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盐类水解的现象,并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了盐溶液酸碱性与生成盐的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盐类水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盐类的水解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分析】由于碳酸是二元酸,Na2CO3的水解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第二步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
【总结】3.多元弱酸盐的阴离子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为主。4.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较复杂,一般按一步水解处理。
的离子方
程式
【引入】25℃时醋酸根离子水解的平衡常数K=5.71×108,铵根离子水解的平衡常数K=5.74×108,从数据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都很小。
【总结】1.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水解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可逆符号。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在书写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分解产物的形式
滴加酚酞溶液后,Na2CO3溶液变红了,这说明Na2CO3溶液是呈碱性的。这就是为什么Na2CO3可被当作 “碱”使用的原因。
4min
环节2
探究盐类
【提出问题】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实验探究】选择合适的方法测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所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结果分析】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同学们能归纳出盐溶液的酸碱性
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活动3】分析NaC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
【小结】盐类的水解 概念、条件、实质、表达。
【问题】FeCl3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活动4】请同学们根据CH3COONa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对
应水解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结论】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主要由盐的性质所决定。
4min
环节4
正确书写
盐类水解
有什么规律吗?
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强碱盐呈中性。盐溶液的酸碱性是与生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关。
高三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高三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第一课时教案:高三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盐的水解现象;2.掌握高三盐类的水解常见规律;3.能够预测盐水解反应过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4.能够解析盐的水解现象对生活、环境和工业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盐的水解现象和常见规律的掌握;2.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饮用矿泉水可以起到酸碱中和作用?2.概念讲解:介绍盐的概念,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阴离子和阳离子。
3.盐的水解现象:讲解盐的水解现象是指水溶液中的盐在水作用下分解为酸和碱的过程。
通过实验示范盐的水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规律。
4.盐的水解常见规律:介绍常见的盐类水解规律,如氯化钠、硝酸铵、硫酸铵、硼酸氢钠等。
5.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以氯化钠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6.盐的水解现象对生活、环境和工业的影响:通过讲解相关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盐的水解现象对生活、环境和工业的影响,如盐碱化、地下水污染等。
7.课堂练习:进行一些水解反应方程式的练习,并通过让学生思考应用题的方式加深对盐类水解的理解。
教学手段:1.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盐的水解现象和常见规律。
2.示范法:通过实验示范盐的水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
3.思维导图法: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总结盐类水解的概念和规律。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盐的水解现象。
2.概念讲解:介绍盐的概念和组成。
3.盐的水解现象:通过实验示范盐的水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
4.盐的水解常见规律:讲解盐的水解常见规律,引导学生掌握。
5.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以氯化钠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掌握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6.盐的水解现象对生活、环境和工业的影响讲解: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盐的水解现象对生活、环境和工业的影响。
2024最新-盐类水解 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优秀3篇
盐类水解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优秀3篇第二课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篇一《盐类水解》教学设计广东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刘洪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以及盐类水解对溶液的酸碱性的影响规律。
2、初步掌握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1、学会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猜想并能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能对实验作出科学性分析。
2、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骤。
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主要教学方法分组探究实验教学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及盐溶液酸碱性规律判断。
教学难点对比试验能力的培养和实验科学性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老师讲述】Na2CO3俗名叫纯碱,是因为其水溶液呈碱性。
——让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激发其求知欲。
【演示实验】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现象:溶液变红结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提出问题】那么这些盐的溶液怎么会呈碱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中性溶液中C(H+)=C(OH-);酸性溶液中C(H+)>C(OH-);碱性溶液中C(H+)【老师总结】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提出问题】Na2CO3溶于水时只能电离出Na+和CO32-,并没有电离出H+或者OH-并且水电离出的H+和OH-是相同的,但为什么其溶液却呈碱性呢?【老师讲述】这是因为Na2CO3溶于水时生成的CO32-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从而导致溶液中C(H+)【板书】盐类水解是,盐电离出的阴离子或者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反应。
【老师讲述】那么盐类水解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要解决上述[huabuqi]问题,就得学习本节第1 页内容。
二、新课推进【老师讲述】我们通过简单分析不难看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碳酸钠溶于水电离出的Na+和CO32-中的一个或者两离子的影响,使的水中H+和OH-不再相等而造成的。
《盐类的水解》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围绕盐类的水解进行讲解,通过分析盐类的组成、水解原理、水解类型及影响因素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共计五个章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盐类的组成及分类;2. 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及特点;3. 熟悉不同类型的盐类水解反应;4. 了解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5. 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盐类的水解原理1.1 盐类的组成及分类1.2 盐类水解的定义及原理1.3 盐类水解的实质第二章:盐类水解类型2.1 强酸强碱盐的水解2.2 强酸弱碱盐的水解2.3 弱酸强碱盐的水解2.4 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第三章: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3.1 温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3.2 浓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3.3 离子强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第四章:盐类水解的应用4.1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与应用4.2 盐类水解在缓冲溶液中的应用4.3 盐类水解在溶解度中的应用第五章:实际问题分析5.1 食盐水的pH值及其影响因素5.2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5.3 蛋白质的水解与盐析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盐类水解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习题完成情况;2. 课堂互动表现;3. 小组讨论成果;4. 盐类水解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目;2. 网络资源,如化学教育网站、学术文章等;3. 实验材料,如酸碱指示剂、食盐、熟石灰等;4.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1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霞浦六中化学组 董向文 一、概述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涉及面宽,综合性强。
是学生已有 的关于溶液认识的综合应用。
本课题是高二化学(鲁科版)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共 4 课时,本节第 2 课时,是在学习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已初步掌握化学 平衡移动原理,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有一定的理解后,进一步学习盐类 的水解。
讨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变传统的由教师单纯的灌输、学生被 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开放学习环境中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获 得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先进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者 的作用,故这节课我尽量挖掘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结合点,课堂中 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社会现实中精选对学生未来发展有较高价值的,同时为学生所 感兴趣并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和合作探究 式进行教学,通过合作探究、情景设置、分析比较、课堂探索、自主学习等形式 让学生形成判断、生成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终 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 ①通过实验探究和自主探讨,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盐类水解对溶液 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以 CH3COONa、NH4Cl 为例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了解多元弱酸酸根离子和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情况。
②通过情景设置、自主学习掌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
③进一步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检测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探究,分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w...v....①通过学习生产、生活中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 彩,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
②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 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③通过“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全面看事物的辩证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思维较活跃, 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 的能力比较强;2、 学生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 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3、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电解质的电离,已经初步掌握了弱电 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原理。
4、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个弱项。
四、确定教学任务1、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辅助教学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0.1mol/L 的下列溶液:CH3COONa、Na2CO3、 NaCl、NH4Cl、Al2(SO4)3、KNO3、PH 试纸、玻璃棒、表面皿等 五、教学策略 1.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 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 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逐步 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3.架构式整合策略: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引导学生对元素部分知识进行 系统化整合。
六、教学过程示意图w...v....从局部复习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盐溶液酸碱性交流研讨盐溶液酸 碱性与溶液中[H]、 [OH]大小的关系,提示、引导思路构建知识网络图 列表对比完成知识整合是复习知识网络图络络络新旧知识过渡是活动探究不同类 型盐的酸碱性否 强化、小结否个别化教学与 隐性分层教学列表对比 w.讨论并归纳盐溶液在水 中反应的本质和结果是归纳总结盐溶液在水 中反应的一般规律.否个别化教学与 隐性分层教学.v....七、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盐?2、什么是电离平衡?3、水溶液的酸碱性由什么决定?引入新课: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呈中性呢?测定下列盐溶液的 PH,实验探究一下。
演示实验: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下列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酸碱性。
CH3COONa 溶液、Na2CO3 溶液、NaCl 溶液、NH4Cl 溶液、 CuSO4(或 Al2(SO4)3) 溶液、KNO3 溶液。
教师:为什么盐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中性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先完成 P83 的表格。
完成表格:P83盐溶液 溶液的 PHCH3COONa Na2CO3 NaCl NH4Cl Al2(SO4)3 KNO3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哪些离子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溶液显示酸性或碱性的原因结论: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
提问:同样为盐溶液,却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说明在这六种溶液里 H+和 OH- 的浓度分别呈何种关系呢?w...v....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提问:CH3COONa、Na2CO3 、NH4Cl、Al2(SO4)3 在水溶液中既不能电离出 OH- 也不能电离出 H+,而在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和 OH-的浓度总相等, 那么是谁打破了这一等量关系呢?【探究】CH3COONa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探究步骤】1、CH3COONa 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2、CH3COONa 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3、CH3COONa 溶液中哪些离子能共存?哪些离子不能共存?写出 离子方程式。
4、CH3COONa 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本质和结果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板书:CH3COO-+H2OCH3COOH+OH-迁移•运用:NH4Cl 溶液为什么显酸性?Al2(SO4)3 溶液为什么显酸性?板书:NH4++H2ONH3•H2O+H+说明:水解反应的特点——将水电离开来,再与弱离子结合。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水解反应。
(1)FeCl3 (2) NaF 【板书】二、盐类的水解(3)CuSO4(4)K2CO3(5)Al2(SO4)3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 H+或 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实质: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3、结果:破坏了 H+或 OH-浓度的等量关系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交流 讨论】什么样的盐才能水解呢?提问:CH3COONa 是哪种酸和碱反应得到的盐? 回答:是由醋酸(弱酸)和氢氧化钠(强碱)中和生成的盐。
提问:什么样的离子可以发生水解?如 Na+、K+、Fe2+、Fe3+、NH4+、SO42-、w...v....Cl-、CH3COO-、 CO32-哪些可以发生水解? 学生回答【总结】 强酸强碱酸碱弱酸弱碱1、强酸强碱盐 NaCl、K2SO4 2、强酸弱碱盐 FeCl3、(NH4)2SO4 3、弱酸强碱盐 CH3COONa、K2CO3 4、弱酸弱碱盐 CH3COONH4、(NH4)2CO3 【板书】4、盐类水解的条件:(1)必须溶于水; (2)必须含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复习提问:水解的定义、实质、结果分别是什么? 【提问】盐类水解有何规律?酸碱盐的类型是否水解强酸强碱盐强强NaCl弱酸强碱盐弱强CH3COONa强酸弱碱盐强弱(NH4)2SO4弱酸弱碱盐弱弱CH3COONH4【板书】5、 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否(无弱不水 解)是(酸弱酸水 解)是(碱弱碱水 解)是(都弱都水 解)盐溶液的酸碱 性 中性碱酸谁强显谁性w...v....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酸强显酸性,碱强显碱性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补充说明】多元弱酸阴离子或多元弱碱阳离子是分步水解的,一步比一步的程度小。
如:碳酸钠在溶液中的变化:第一步是 Na2CO3 在水溶液里电离出来的 CO32-发生水解: Na2CO3 === 2Na++CO32-+H2OOH-+H+CO32-+H2OHCO3-+OH-第二步是生成的 HCO3-进一步发生水解:HCO3-+ H2OH2CO3+OH-【板书】6、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用可逆符号:(2)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第一步较易发生,水解方程式一般只需写第一步的水解。
(3)对于沉淀气体符号↓或↑等不能标讲解原因:一般盐类的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
【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P89 2八、教学资源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素材类型水平来源 使用时间应用方式和作用w...v....图片体验与感知 下载5 分钟情况导入,激发动机文本+图形 体验与感知 下载 5 分钟知识回顾,新旧知识过渡图表感知自制 6 分钟归纳总结活动探究的内容图片体验下载2 分钟回顾旧知,为实验的正确操 作做引导图片体验自制5 分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使知识 系统化。
九、教学评价反思1、盐溶液的酸碱性,在原理分析上较抽象,所以除了借助课件展示,还必须通过学生活动探究得以体验。
2、盐类水解是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电离两个平衡的统一,是有关电离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对其深刻理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让学生初步树立微粒观。
3.在探究实验的开展中,学生往往目的性不够明确,研究方向不清晰,所以要在研究方法上、学法上进行引导。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个别指导方法。
4.本节化学方程式多,尤其是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有困难,不仅让学生进行部分板演,及时借助课件播放,加以订正、强化。
总结: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更广阔的探究空间、更活泼的活动氛围、更为积极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因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精心组织及及时调控,要有预设并尽可能生成且是动态的生成。
但从本节课的授课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堂汇报时间上不易控制,另外,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领悟掌握本课系统知识的同时,穿插渗透一些人文知识,社会知识,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w...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