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学前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俄罗斯学前教育
第一节 俄罗斯学前教育沿革
一、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的幼儿教育
18世纪下半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开始解体,法国资产阶级
启蒙运动也影响到俄国,沙俄政府曾实行一些开明政策。 为解决弃婴和孤儿的收容问题,1763年,在莫斯科开办 了俄国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19世纪上半期,社会 上一些进步人士组成各种慈善团体,为外出谋生的母亲照
3. 教学—训导型模式教学模式。
• 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机能和 技巧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在教学中强调教 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 系影响的客体。在这种模式下,形式主义泛滥, 造成了成人与儿童的疏远,儿童消极性的增加, 继而出现抗拒症。1989年的《学前教育构想》 提出了“个性——定向式互相作用模式”,虽 然变为现实还是很困难,但指明了苏联学前教 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仍然有其积极的 意义。
• 根据《教育法》,俄联邦教育部学前司于1994—1995年 间,制定了学前教育标准草案,这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提 出的宏观指导。其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大纲以保护和增进儿童健康、身心和谐发展为目 标,恪守教育的非宗教性,并具有完整性和综合性的特 点。 (2)个性——定向型相互作用的要求这是1989年《学前教 育构想》已提出过的有关要求的延续。它强调的是教育 的人道化,而非强迫的机制;它主张师生之间的合作、 交往的平等伙伴关系,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3)对儿童发展环境的要求,即对幼儿园场地的物质空间 结构、活动场所是否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环境的构 成设备、游戏、玩具、教学材料等)是否适宜儿童发展 的需要。
• (1)学前教育机构设置和管理实现法律化、民 主化和多样化。
(2)强调学前期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将出生头
7年儿童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前学前期和学前期 三个阶段 (3)教育工作的人道主义化,以“个性——定向 式互相作用模式”取代以往的“教学——训导 型互相作用模式”。 (4)家庭和幼儿园互相渗透的原则。
第二节 俄罗斯学前教育现状
• 1991年末,苏联解体。俄罗斯迅速走上私有化道路。1992 年,俄罗斯出台了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教育法》。1996 年1月23日,经过修改的《俄联邦教育法》生效。此外, 还有《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决议》、《俄 罗斯联邦教育发展国家纲要(草案)》,以及关于各级各 类教育的法令和条例等,这些法令为俄罗斯教育改革提供 了保证。但是,向经济市场的全面过渡,经济体制的全面 私有化,加剧了社会动荡和混乱。教育经费奇缺,教师待 遇低下,教师素质下降。
3.向儿童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俄罗斯 的文化传统,培养儿童热爱祖、关心国家大事 的精神,教育儿童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成果, 帮助儿童养成愉快、乐观的心境,满足儿童情 绪交往的需求,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4.给儿童提供学习民族艺术作品、民间工艺 品的机会,培养儿童的美感。 5.对缺陷儿童进行矫治、给予帮助,保证他 们获得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受教育权利。
2、在教育非国有化过程中,加强国家对各种 学前教育机构的宏观指导。俄罗斯联邦在学 前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有关理论作为依据, 定期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专门的鉴定,提出 资格认证标准,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学前教 育标准,对学前教育大纲进行宏观指导。考 虑到各种不同情况,教育科学学院又同时制 定7个内容彼此有别的学前教学示范大纲。
•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成就是培养了许多学前教育 干部和教师。教育人民委员会学前教育局从工 作的最初几个月起,就着手组织了每期为3个 月的训练班。191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府——学前教 育学院,以代替原有的福禄贝尔学院。该学院 的任务是培养学前教育高级干部,并兼有学前 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功能。 • 1919——1928年间,在莫斯科举行了四次全 俄学前教育代表大会,还有若干次临时代表会 议,讨论了学前教育的任务、教育机构的设立、 经费来源、教学法研究、学前师资培养和编写 学前教育大纲等方面问题。
二、学前教育的途径
• 一日活动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 途径。在儿童的一日活动中,注意通过游戏和 各种活动来促进儿童体力、智力、道德、艺术 能力的发展。 1.游戏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 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 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2.教学活动:有严格的专门的教学活动、标 准化课程和无严格规定的一般教学活动,虽然 都对儿童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 影响,但现在则更加重视后者,以充分发挥儿 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特殊活动:要引导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解艺术,选择不 同民族或地方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 的作品,不同民族或地方的民间创作和民 间工艺精品,通过建筑活动、美工活动、 音乐活动、戏剧活动等独特形式,来对儿 童进行艺术熏陶。 4.交往活动:主张师生要以平等的伙伴关 系进行合作、交往,促进儿童道德感的发 展。 5.自由活动:儿童既有年龄特点,也有个 别差异,应把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个人 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让儿童选择自 己所喜欢的活动,使每个儿童都能真正从 中受益。
• 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四种类型:托儿所 (3~7岁)、托儿所幼儿园(0~7岁)、特殊幼 儿园、学校幼儿园(乡村)。
(四)苏联学前教育的特色及利弊
1.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与集中管理。苏联把 学前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入托儿童一年 费用的80%由国家负担。国家通过教育法、幼儿 园章程、规则和大纲等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管理, 以保证质量。主要问题是统的太死,缺乏灵活性。 不准私人开办幼儿园,入园率低。 2.教育工作和保育工作紧密结合 学前教育机构从一开始就负担着教育和保育的双 重任务,既要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和照顾, 又要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12小时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目标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
• 俄罗斯《教育法》的颁布,使学前教育的发展 开始受市场经济的调节,教育必须满足家长的 多层次的需求,并使儿童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 这种状况使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福利性质发生改 变,它不再是社会公益事业,家长可以根据自 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幼儿园。 改变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家长、社会团体和 企业都可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俄罗斯的学前教育是要保证儿童在国家动荡、 教育变迁的情况下,仍能与家庭合作,保护和 增进儿童的健康,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使儿童在入小学前受到良好的教育,作好入学 准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1.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使儿童免受一切 生理、心理的伤害,保证儿童身体的发展,促 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向儿童介绍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儿 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创造的兴趣,发展儿童 的智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特点
1.注重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根据 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俄 罗斯的学前教育界认为,学前时期是儿童生理 和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学前教育的内容 和方法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否则会给儿童的健 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从30年代起,苏联学前 教育研究机构就积极开展有关学前教育的各项 研究,并为全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幼儿教 育的各种大纲、规划、计划和教材。
• 60年代末开始的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力 图根据儿童心理学的教育实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 小学改革的情况,重新审定学前教育的方法和内 容,加强幼小衔接,强调智力开发。
• 以1989年6月16日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和公 布《学前教育构想》为标志,苏联开始了学前教 育的第三次改革。这次学前教育的改革强调了儿 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个性定向式教 育策略”。改革内容:
(2) 20世纪80年代—小学设置零点 班
1969年,苏联小学学制由4年改为3年以后, 由于小学教养内容中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学制的 缩短,学生负担明显加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苏联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 所所长A.B.查包洛热茨等人,又探讨了如何 将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的一半内容下放到幼儿 园6岁班的可行性。 这次实验的结果是,幼儿园6—7岁预备班 作为零点班在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正式 被纳入小学学制。
顾孩子。这些团体开办了收容所和孤儿院。
二、19世纪下半期至俄国十月革命前的
幼儿教育
俄国于1861年废除奴农制后,生产力发展较
快,社会改革运动风起云涌,幼儿保教问题
引起更多人士的重视,同时,福禄倍尔幼儿
园运动已波及俄国,这两方面的因素推动了
19世纪下半期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福禄倍尔运动的发展 1860年左右在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 市建立俄国第一批幼儿园;1869年,在彼 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幼教月刊《幼儿 园》;地方性的福禄倍尔协会也于1870年 先后成立,随即开展了普及福氏幼教理论 的运动。
(三)战后苏联学前教育的改革几发展
• 战后,为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 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托儿所和幼儿园一体化。20 年代末,苏联出现了托儿所。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消除 不合理现象,就需要创办讲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 的统一的学前教育措施,并实行一元化的行政领导。 1959年5月21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公布了关于 学前教育制度改革的觉定。其重点是创立将托儿所和幼 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学前教育设施,并将这种设施的指 导和监督权,统一于共和国的教育部,卫生部则在儿童 的保健方面负主要责任。此后,在原有的幼儿园和托儿 所上,又出现了第三种新设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 —幼儿园”,招收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
(二)19世纪下半期的幼儿教育 面对当时经济状况的尖锐化,俄国政 府仍继续推广孤儿院;慈善团体在19世纪 下半叶很是活跃。
(三)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一)主要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2.教学论思想
(二)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苏联的学前教育
(一)十月革命以后至二战前的苏联学前教育
• 苏联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十月革命 以后,苏联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学前教育,强调 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优越性,制定有关方针 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 20世纪20年代,苏联确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苏 维埃政府一反沙皇轻视学前教育的做法,明确地把学前 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19年3月举行的第八次苏共 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规定了苏联学前教育的两大任务: 第一,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共 产主义教育的任务。第二,解放妇女。苏联的学前教育 机构从成立之日起,不仅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而且是 一个带有服务性质的机构。
四、苏联及俄罗斯幼小衔接的实践
1、苏联幼小衔接的举措及问题
(1) 20世纪50年代:采取有组织的作业教学 早在20世纪40年代,俄罗斯联邦教科院学前教 育研究室以乌索娃为首的科研团体,探讨了将系统 的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引入幼儿园大班的适宜性以及 成人在教学中施以直接影响的可行性,以解决由于 入学年龄从8岁改为7岁后,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学习 不适应的问题。 此后,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就在20世纪50年代 被正式引入幼儿园,并长期影响了苏联幼儿园的教 育实践。
(二)20世纪30~40年代苏联学前教育的发展
30—40年代,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网急剧增长,苏联教 育人民委员会不断通过制定规程、指南和规则等方式, 促进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走向正规化。1938年,教育人 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 指南》。前者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组织、 幼儿园的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 《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 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 容和方式具体化了。1944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 《幼儿园规则》,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幼儿园的性质 和任务、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幼儿园的开设等 问题做了统一规定。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确立, 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