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远方言中的“可”及相关结构的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怀远方言中的“可”及相关结构的用法-汉语言文学
安徽怀远方言中的“可”及相关结构的用法
常春凤
摘要:在安徽怀远方言中,“可”有两种读音,一种是在普通话中的读音[k ‘?214],另一种是在怀远方言中常用的读音,即[k?212],如“可行”“可管”,这种声调的变形与怀远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有关。
本文主要讨论怀远方言中“可”所表示的特殊读音[k?212]与意义,并分析与“可”有关的特殊结构的用法。
一方面,怀远方言中的“可”既可以作为疑问副词来使用,也可以充当语气副词;另一方面,由“‘可’+VP”所形成的附加式问句,在怀远方言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怀远方言可“可”字句式
一、怀远方言概况
安徽省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与蚌埠市、固镇县相接,西与蒙城县、凤台县相邻,南邻淮南市,北与濉溪县、宿县接界。
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怀远地区的方言被划分为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属于江淮官话中的洪巢片,是具有一定过渡性质的方言体系。
洪巢片语音系统的特点是声调大多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古入声字和古去声字现在不分阴阳,古仄声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不送气。
所以,怀远人说话一般语调都比较重,一般把一些音读成又轻又短的入声调,怀远人说话没有普通话的翘舌音,即“zh、ch、sh、r”和“z、c、s”分不清楚,这是怀远方言语音系统的典型特征。
据研究,在怀远方言系统中共有19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36个韵母,5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这些与普通话系统不同的语言现象,都与
本地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有深刻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与怀远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联。
二、“可”的读音及用法
(一)“可”的读音
在怀远方言中,“可”的声母有[k]和[k‘]两个,两者之间的发音区别在于发音时气流的强弱不同,发[k]时气流较强,为送气音;发[k‘]时气流较弱,是不送气音。
怀远方言中的送气音在发音时,气流紧张急促,这样通常造成音节发音不到位,从而导致送气音变为不送气音,“可”字的声母由[k‘]变为[k]就属于这种情况。
同时,由于受到其它地区语音或者普通话语音的影响,怀远方言的调值也与普通话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总共有5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与普通话的调值相比,怀远方言的调值整体偏低,音高幅度变化相对较小,具体的调值如下:
普通话调值:55 35 214 51
怀远方言调值:21 35 212 53 2(入声)
在怀远方言中,阴平调是一个低平调,比普通话调值更低;阳平调和普通话调值相同,没有变化;上声调由次低下降到最低然后再上升到次低,比普通话中上声的调值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去声调由最高下降到最低变为由最高下降到中调。
所以“可”字的调值在怀远方言中通常由214变为212,这是由于怀远方言中经常出现发音不到位或者发音短促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发音的缺损。
(二)“可”的用法
1.现代汉语普通话系统中“可”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系统中,副词“可”是个使用范围很广的非常口语化的词,
它多被人们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的对话中,多被当作语气副词或程度副词使用,表示主观评估、强调或感叹等语气。
罗晓英等(2006)指出,副词“可”的性质,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可”主要表示语气,应该属于语气副词或者语气助词;第二种观点认为“可”主要表示情态、评估,不应该属于语气副词。
如黎锦熙把“可”当作是形态副词,表相反,张宜生认为“可”是评注性副词。
①虽然学者们对于现代汉语中“可”的性质各持己见,但总的来说,一般都把“可”当作语气副词来使用。
杨惠芬(1993)在《副词“可”的语义及用法》中对副词“可”的用法进行了详细地概括。
“可”作为语气副词,既可以用于陈述句、感叹句,也可以用于疑问句、祈使句。
在不同的句式中,“可”表示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可”用于陈述句中时,是轻说语气,表示所述之真实性,含有“真实”“的确”“确实”的意思。
例如:“这可一句瞎话没有”(曹禺《雷雨》②)。
“可”的副词功能出现于秦汉,以后才不断地得到发展。
盛继艳(2006)指出:时至秦汉,语气副词“可”明确产生,表约计、猜测或反诘语气。
五四之后,及至当今,副词“可”的反诘语气一直在沿用,疑问副词的语义功能逐渐弱化,其核心语义——“强调义”向不同方向延伸或侧重。
③由此可见,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系统中,“可”主要被当作语气副词来使用,但根据不同的语义背景,其用法和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邢金凤(2011)在《语气副词“可”的多视角分析》④中概括出了“可”因语境不同而具有的派生义,主要有:表出乎意料或惊讶,表劝导,表确实,表赞叹,表祈望以及表恳求、申辩、警告等。
综上可知,“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系统中多被当作语气副词来使用,尤其多用于口语中,并且适用于多种句式。
2.怀远方言中的“可”
怀远方言中的“可”大致存在两种读音,一是和普通话系统相同的读音,即“可”在单念时通常读作[k‘?214],常用作副词。
据研究,“可”充当副词的用法,自先秦就已经出现。
江蓝生(2000)指出:“可”字在东汉前后就已用作疑问副词,表反诘,相当于“岂”“难道”。
⑤但另一方面,在怀远人的日常口语中,“可”通常被读作[k?212],多用于疑问句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是否”,意思是“有没有”“是不是”。
在怀远话中,疑问句通常不用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或“呢”,而是由大量的表示疑问的副词或者语气词构成,所以,由“可”字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的疑问句在怀远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怀远人的日常口语中,如果有人问你“可行?”,就是“行不行?”“可不可以?”的意思。
所以,“可”在怀远方言中多用来表示疑问,且使用“可”的疑问句与普通话相比,更加简洁、明了。
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可以总结出怀远方言中“可”字的两大类用法,即“可”既可以充当疑问副词,又可以作为语气副词使用。
1)“可1”
怀远话中“可1”作为疑问副词时,读为[k?212],一般是“行不行”“可不可以”的意思,表示询问的语气,说话者是希望从受话者那里得到某个答复。
这时“可1”和现代汉语中的“可”在充当疑问副词时的意义相当,杨惠芬(1993)指出:“可”多用于询问句和反问句中,“可”用在是非问句中,有“是否”的意思;用在特指问句中,表示“到底”“究竟”的意思;用在是非问的反问句中,有“难道”的意思。
⑥其区别在于,现代汉语中的疑问副词“可”很少用于日常口语中,而怀远方言中的疑问副词“可1”多用于口语中,同时,由“可1”构
成的疑问句还可以表示不同的时态,句式也比较灵活多变。
在这类用法中,“可1”用的句式不同,表示事情的时态也不同,有的表示已然时态,有的表示未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①表示已然时态:这时“可1”通常与“来”搭配使用,“来”也是一个各地方言包括怀远方言中常用的句末语气词。
其常用于句末,有“已然”之义,表示动作、事情已经完成。
例如(本文例句皆来自笔者的实地收集和自拟):
(1)你可吃过饭来?
(2)你可去店里拿快递来?
(3)他可去车站接她来?
(4)你可把昨天的脏衣服洗完来?
“可1”用在这类句式中,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询问者希望得到肯定的回复,所以通常的回答是“吃过了”“拿过了”“去过了”或者“洗完了”,即回答中要包含“了”或者其他表示过去时态的词语。
②表示未然时态:这时用疑问副词“可1”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不需要用“来”,“可1”在这里只起到表示疑问的作用,用来询问即将发生的事。
例如:(5)你可去上街?
(6)你明天可和我们一起去春游?
例句的意思为“你去不去上街?”和“你和不和我们去春游?”可以看出,“可1”在这里相当于构成一个特殊的选择问句,表达了说话者的某一个期望。
③其他的疑问句式:“可1”在怀远方言中还可以用来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时句子中需要用“过”表示相关时态,这种用法和“可1”在表示已然时情况相似。
例如:
(7)你可看过这本著名的小说?
(8)他们可去过北京吗?
2)“可2”
除了作疑问副词外,怀远话中的“可2”还可以当作语气副词来使用,这时“可2”无具体的实在意义,只起表示疑问语气的作用。
另外,普通话中的“可”充当语气副词时,用于陈述句中表示“的确”“确实”的意思;用于反问句中,可以加强句子的疑问语气;用于感叹句中,表示主观认为的程度高,后面要加上形容词性词语。
而怀远方言中的“可2”用作语气副词时,句子的末尾必须与语气词“该”配合使用,若去掉“可2”和“该”任何一个,以上几个句子在怀远方言中是不能成立的,而且这里的“该”也不能用普通话中其他的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替换。
如:
(9)你明天可得闲该?
(10)你看看他可气人该?
(11)你可弄好来该?
(12)李老师说我可照该?
例(9)~例(12)的意思相当于:“你有没有空?”“他气不气人?”“你有没有收拾好?”“老师说我行不行?”。
在这类正反问句中,“该”也是怀远方言中典型的语气词,意思是询问者想要了解一些情况、得到某个信息,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由语气助词“可2”和语气词“该”所构成的这种特殊的正反问句,具有表示委婉、礼貌的作用,可以说“该”在这里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
如果不用“该”,“可2”也就变成了疑问副词,句子所表达的语气也会大有不同。
例如“你可弄好来?”,听上去有着急、不耐烦的意思,语气比较直接。
所
以可以看出,由“可2”与“该”构成的特殊句式,是怀远人表达疑问的一种典型句式。
三、“可”的特殊用法
在怀远方言中,“可+VP”构成的反复问句和“可1+VP”附加式问句是人们日常口语中常用的句式。
朱德熙(1985)指出,在许多方言中,疑问句都可以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反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句,回答时要求对方在X与非X里选择一项作为回答。
⑦如山东方言里的反复问句,罗福腾(1996)⑧指出,在山东方言里存在以下几种反复问句,即未然体的反复问句和已然体反复问句,它们都包含四类:“VP+不”“F+VP”“V+不+VP”“V+VP”。
本文主要讨论“可1+VP”附加式问句这一特殊的句式:(一)“可1+VP”附加式问句
当“可1”在用作疑问副词时,经常出现“可1+VP”这样简短的句式,它一般用在一句话的后面,作为一个独立形式来使用,表示询问或征求对方的意见、建议,一般表示未然,在怀远方言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例如“可行?可管?可照?”等,意思是“行不行?好不好?可不可以?”。
所以,由“可1+V”附加在一个陈述句的后面构成的疑问句,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正反问句。
例如:(13)我明天陪你一起去上海,可行?(行不行?)
(14)你等我把这些作业写完,可照?(可不可以?)
(15)我想等这个月发工资后再还你钱,可管?(好不好?)
(16)这是她最喜欢看的一本小说书,可对?(是不是?)
通过例句可以看出,“可1+VP”这样一个独立形式,在怀远方言中经常被用在一个陈述句的后面,构成一种特殊的正反问句,表达某种疑问语气,常用来
询问或者征求意见。
这一独立形式构成的正反问句与普通话中的正反问句相比,意思更加简洁、明了,在日常口语中使用方便,使用频率也比较高。
(二)“可2是的(滴)该”
在怀远方言中,“可2是的(滴)该”是一个固定的常用格式,不可被分解,口语色彩比较浓。
由于“可2是的(滴)该”是由怀远方言中常用的语气词“可”加上“该”构成,所以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用法也比较灵活。
它可以用在疑问句后,表示疑问、反问,也可以用来表示感叹、回应,同时还可以用来作为答复,有某种嘲笑、讥讽的意思。
①表示疑问:“可2是的(滴)该”表示疑问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是不是”,是一个独立的形式,往往先陈述出某个事实,然后附加上“可2是的该”来向受话者提出疑问,以求得对方的意见。
“可2是的该”用于句尾,前面一般用逗号隔开,通常读升调。
例如:
(17)你们明天开始期末考试,可是的该?
(18)听说她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可是的该?
(19)我们班明天的英语课不上了,可是的该?
②表示嘲笑、讥讽之意:“可2是的(滴)该”除了表示疑问语气,它有时还含有一种特殊的嘲笑或者讥讽之意。
当表示这种意思时,“可2是的(滴)该”有时可以单独使用,作为对对方话语的答复,来表达对说话者所说话语的不屑、不相信,含有嘲笑、讥讽或者不愿理睬之意,句子往往也用升调。
有时也多用疑问的语调,以此来加深对话语真实性的怀疑,表达出说话者的质疑或嘲讽之意。
例如:
(20)可是滴该?你就在那一个人乱扯吧!
(21)老王说这件事都包在他身上了,我们可以放一万个心。
——可是的该?(22)我昨天差一点点就成功了。
——可是的该,我看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来吧!
③表示感叹:当“可2是的(滴)该”表示感叹的意思时,一般用于句首,往往用升调。
当对方所说的话引起了自己的兴趣,或者所陈述的事实正是自己所期望的时候,说话者往往多用“可2是的(滴)该”来加强语气,传达出一种喜悦或者感叹之意,从而使得话语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例如:
(23)可是的该,我就知道他是最厉害的。
(24)可是的该,早知道我也和他们一起去北京了。
(25)可是的该,我明天也去电影院看看。
四、结语
在怀远方言中,由“可”字构成的疑问句不仅使用频率较高,其形式也灵活多变,这些都反映出怀远方言独特的语言特点。
用“可”来表示疑问,与普通话中的疑问句相比,更加简洁,语意更加明了,加上不同的句末语气词,句子所传达的感情、态度也会有细微的区别。
这些都是怀远方言里“可”字的独特之处。
研究“可”字的语音及相关结构用法,对研究怀远方言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有助于对普通话系统的研究与学习。
注释:
①罗晓英,邵敬敏.副词“可”的语义分化及其语用解释[J].暨南学报,2006,(2):105-107.
②杨惠芬.副词“可”的语义及用法.[J].世界汉语教学,1993,(3):173-177.
③盛继艳.语气副词“可”的语义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6):42-43.
④邢金凤.语气副词“可”的多视角分析[D].延边: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1.
⑤江蓝生.疑问副词“颇、可、还”,近代汉语探源[M].商务印书馆,2000.
⑥杨惠芬.副词”可”的语义及用法[J].世界汉语教学,1993,(3):176-178.
⑦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2).
参考文献:
[1]怀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怀远县志[Z].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5]郭辉.皖北濉溪方言的语气词“来”[J].方言,2008,(2).
[6]胡利华.安徽蒙城方言的“可”字句[J].方言,2008,(3).
[7]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强调转折功能探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8]王琴.安徽阜阳方言的“可VP“反复问句[J].方言,2008,(2).
[9]赵日新.安徽省的汉语方言[J].方言,2008,(1).
[10]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2).
[11]杨惠芬.副词可的语义及用法[J].世界汉语教学,1993,(3).
[12]罗福腾.山东方言里的反复问句[J].方言,1996,(3).
[13]盛继艳.语气副词”可“的语义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42-43.
[14]罗晓英,邵敬敏.副词“可”的语义分化及其语用解释[J].暨南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6,(2):105-107.
(常春凤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