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师观
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
一、教师职业
(一)教师与教师观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教师观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

它既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治也的基本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作用
1.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三)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
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出现在学校出现之后。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2.职业化阶段
独立的教师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

但教师职业基本上还不具备专门化水平,私学教师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

3.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1681年。

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

4.专业化阶段
这一阶段,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

于是。

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逐渐并入文理学院,
担,这被称为“教师教育大学化”。

由此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后来,“师范教育”概念逐渐被扩充为“教师教育”。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这实际上已经开始把教师当作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得到确认,该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二、教师职业角色特点(教师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1)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2)优秀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模范,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这就构成师表维度的四个不同层次:规范、垂范、模范、示范。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1)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3)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方式不同,主要存在四种教师的管理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以及民主管理型,
①硬专断型的教师;
②仁慈专断型的教师;
③放任自流型的教师;
④民主管理型的教师;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已”的角色
教师是儿童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社会权威。

家长的代理人。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1)教师即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2)教师的研究,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更有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交往的研究等等。

(3)教师还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三、教师劳动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3)教师劳动任务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4(
(5)教师劳动手段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l )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
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地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其一,理解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涵;其二,重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其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具体来说有三点:
①加强教育理论修养,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②注重实践锻炼,获得对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和教育经验,积累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恰当行为模式。

③教师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在有意营造的教育情境中,自觉地整理从事实中产生的并且由于事实而得到升华的思想。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1)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派员的周期比较长。

(2)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

2.教师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教师劳动的群体和个体统一性,要求教师要协调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

四、教师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为社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做到:(l)依法执教,严谨治教;(2)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爰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1)为什么要热爱学生
原因在于:①师爱是教师接纳、认可学生的心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②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③师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④师爱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

(2)热爱学生的要求(教师如何热爱学生)
①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不迁就、放纵或溺爱学生。

②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

③要全面关怀学生。

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④要关爱全体学生。

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偏爱某些或个别学生。

⑤理解和宽容学生。

了解学生的特点,理解学生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给他们反思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机会。

⑥解放学生。

给学生时间、空间和权利,使他们能够在指引下创造性地学习、自由地生活。

⑦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驾驭自己的情绪,积极地面对学生,不能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到教育中来。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人才的全面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

为此,要求教师做到:
(l)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必须做到:
(1)高度自觉,自我监控。

教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

(2)身教重于严教。

要做到身教,最基本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选拔个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

主要包括:(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4)熬师还要了解学科专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这是青少年多方面发展的要求;(2)这是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的要求;(1)原因: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学生身心发展知识;(2)教与学的知识;(3)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5.丰富的实践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的个人特质和教育智慧。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如下:
(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2.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要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1)教师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2)教师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

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具体包括:(l)教师要善于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2)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3)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调控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表现的监控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熊力。

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活动的促进、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教学后智思等。

教师的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主要表现为:(l)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2)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调整自己的预定计划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形式上看,教师的人际关系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的三个方面:(1)认知方面,表现为互相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2)情感方面,表现为彼此之间融洽的各种状态,如喜爱或不喜爱、好感或厌恶、妒忌或同情,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3)行为方面,表现在各种共同活动中是否}办调一致,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

4.健康的人格
五、教师职业责任与价值
(一)教师职业的责任
教师职业的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的职业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个人的,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师的首要责任。

二是针对社会的,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推动社会进步。

(二)教师职业的价值
1.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教师劳动的价值由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构成。


统一。

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2.教师职业的内资价值主精神的充实和自我的实现。

教师职业会给教师带来幸福的体验、教师职业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2要体现在:(1)教师职业激发和丰富教师的创造潜能;)教师职业带给教师无穷的快乐。

(3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内容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在专业思想、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专业知识、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的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和最终体现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教师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理论知识。

2.教师的专业技能应用教学媒体的技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一包包括五个方面:能、组织和指导学科
课外活动的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3.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理想1()专业情操(2 )专业性向(3 )专业自我(4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实现(与心理学一样)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975年福勒和布朗(Fuller & Brown)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的阶段
2.关注情境的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
(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

①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

一体化,首先指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其次指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最后指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一体化。

②要改革教师教育课程。

包括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理论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强化实践性课程;整合课程内容。

(2)制定法律法规。

我国于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3)提供经济保障。

.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2
(1)善于学习。

(2)恒于研究。

(3)勤于反思。

(4)勇于实践。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教育。

1.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此外,跨校合作(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指导如讲座、报告,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四、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

(2)制定法律法规。

(3)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勤于反思,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

(4)勇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重视教师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终身教育是1965年法国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朗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议上提出的。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的一种教育发展和改革思潮。

终身学习,首次出现于20世界70年代。

1976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报告》中,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

与终身教育并列。

(二)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在终身教育社会背景下,学校正在被要求发挥教育变革的重要作用,教师被要求成为这个变革过程的核心。

2.教师个体终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才能在时代背景下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3.教师是“普通人”与“教育者”的复合体。

在“教育者”方面,教师是“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承担者”和“自身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承担者”的统一体;作为“普通人”,教师享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三)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
1.学会学习,强化继续教育,拓宽领域;
2.更新学科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学科专家;
3.更新教育的智力结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判断力等;
更新教师的能力结构4.
(四)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终身学习通过系统教学和自学两条途径来进行,主要表现为正规的专业教育、非正规的专业教育和校本专业发展。

具体方法有:
1.参加校本学习;
2.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如各种培训;
3.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如用于提升资质的各种考试;
4.借助多媒体学习。

(五)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是教学发展的需要;
3.能够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三节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角色转变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职业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