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杨柳
来源:《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01期
摘要:立足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针对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借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辽宁省民营经济更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辽宁;民营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1原079原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2021lslwzzkt-003)。
在新发展阶段,随着战略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东北振兴、辽宁“一圈一带两区”等一系列国家、省级战略部署的推动实施,为辽宁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辽宁应紧抓这一契机,充分依托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等优质资源,引导民营经济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持续扩大
随着辽宁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營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加,私营企业户数由2010年的30.8万户增长到2019年的88.3万户,增长了近2倍;个体工商户数由2010年的153万户增长到2019年290.39万户,增加了近1倍,增速明显。2013年私营和个体工商户数增长率都为最低点,分别为4.53%和1.62%,而在2015年则达到了新高,分别是17.38%和11.06%。2020年注册的辽宁省民营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93.5万户,比上年增长8.02%,占全部实有市场主体总量405.61万户的97.01%,同比提升0.17个百分点,充分表现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主力军的作用。
(二)民营经济吸纳就业成绩斐然
民营经济多年来在就业方面持续做出贡献,虽然现在辽宁经济出现经济下行,对其影响较大,出现了下降,但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人数仍在恢复增长。截至2019年底,
辽宁省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1037.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3.9%。其中,私营企业498万人,增加5.55%,个体工商户539.8万人,增加8.35%。
(三)民营经济已成为辽宁对外开放的主力军
辽宁民营企业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愈显突出。辽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依然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2020年辽宁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为2618.1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6544亿元的40%,同比增长2.9%。民营企业出口额为1205.2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5.4%,同比提高了5.5%。
(四)民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19年,辽宁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92.7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332.0亿元的29.5%。全省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为27.7%,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增速1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为辽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民营经济政策支撑体系日益健全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激活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2020年印发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20〕9号),18个省级部门印发了12类80项涉企惠企政策。在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减税降费、减负清欠、融资贷款、营商环境、商务海关、住建资源、涉企清单、公安交通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稳增长、促就业、保运转、助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偏少,企业规模小
2019年辽宁省注册的私营企业户数为88.3万户,是排名第1位的广东省的17.87%,位列全国第13位。2020年广东省百强民企入围门槛为111.24亿元,营业收入过千亿的有11家,其中超过3000亿元的企业有5家。而辽宁省百强民企中,超过亿元的仅有19家,其中超过千亿元的仅为3家。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榜单中,辽宁省仅入围8家,而浙江省入围96家、江苏省入围90家、广东省入围58家、山东省入围52家。与东部省份相比,辽宁民营企业在数量上需要提高、在规模上需要扩大。
(二)管理理念和模式落后
辽宁省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多数民企从事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薄弱、信用体系不健全,大部分民营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体制表现出“家长式”和“亲缘化”的特点,企业家对企业在新时期新阶段转型升级的时代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缺乏企业做大做强的内生动力。相当多数量的民营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没有采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些面对企业转型升级表现出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人才资源短缺
近些年,辽宁省多措并举大力支持人才引进,使得一些实力强的民企聚集了一批行业高素质人才。但从总体来看,民企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难控制仍然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辽宁民营经济仍面临着高素质人才匮乏的难题。一是缺乏高水平企业家。2020年胡润财富榜上榜的2398位财富超过20亿的企业家中,辽宁仅39位。二是缺乏中高端人才。民企员工构成以本科大中专生为主,高精尖研发人才及管理人才缺口较大,严重制约着辽宁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水平。三是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7%,整体创新环境没有形成,整体创新环境不配套,吸引留住人才较难。
(四)科技创新乏力
辽宁民营经济在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投入方面都表现出不足。部分民企安于现状,求稳求存,缺乏长远创新战略。民营企业家缺乏创新思维,更乐于追求短期利润,投资回报期短的行业,技术创新需要时间,而且还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创新意愿不强烈。2019年度全国新经济领域百强瞪羚企业,辽宁省尚无企业入围,表现出创新能力较弱。辽宁省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5%,不到全国平均水平,难以满足创新需求。2019年辽宁省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3102482万元,排名第15位,远低于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东部省份。大部分企业创新机制不完善,其创新面临着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的风险。知识产权较少,主要以模仿、高仿的形式获取新技术,虽然能降低企业风险,但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可持续。
(五)产业结构短板明显
产业结构偏重、层次较低、产业体系配套能力差。由于辽宁省一直以来重视重化工业发展,导致全省民营经济产业构成中传统的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行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偏重,抗风险能力弱。这些重化工业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部分企业存在生产工艺落后、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整体来看,专业化程度和盈利水平偏低,产品缺乏科技含量,没有核心技术壁垒,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较弱,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由于这些传统行业过于集中,易造成同质化竞争,不利于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高科技企业数量极少,且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价值不高,大企业本省配套率仅占25.5%,石化行业不足5%。辽宁省目前虽已建成多个产业园区,但实际利用率偏低,利用效能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