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71感染致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
C o x A1 6感染不 同 的特 点是神 经系统并 发症 比例特 别高 , 主
要包括脑炎 、 脑脊髓炎 、 无菌性脑膜炎 、 肺水 肿或肺出血及循 环衰竭 。
力无 明显增加 , 认 为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对肺水肿 的形 成
作用更为重要 。
有研 究表 明, E V 7 1感染患J L J ' I - 周血及脑脊液 白细胞 介 素( I L 一 6 、 I L 一 1 1 3) 、 一 干扰 素 ( I F N 一 ) 、 肿 瘤坏 死 因子一i x ( T N F — d) 等 细胞因子或前炎症细胞 因子明显升高 , C D 4 T、 C D 8 T细胞及 自然杀伤细胞 ( N K细 胞 ) 数量下 降 , 合并肺水 肿 者尤为 显著 , 提示 E V 7 1 感 染患儿存 在免疫 功能紊 乱 。 病毒感染 后 , 异 常的免疫反应 有可能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加。王伟群 和王孙尧 研究 发现 , 血 清免疫球 蛋 白 A( I g A) 降低 的手足 口病 患儿热程 及病 程均 明显 长于血 清 I g A正 常
的患 儿 。
E V 7 1属单股 正链 R N A病毒 , 根据基 因序列 的不 同 , 进
一
步划分 为 A、 B 、 C 3 个基 因型 , 为编码 21 9 4个氨基酸的多 聚蛋 白, 可进一 步水解 为 P I / P 2 / P 3 3个 前体蛋 白, 病 毒的单
愈, 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明显 J 。 由于此类病毒有 一定
的 嗜神 经性 , 少数病例 可 出现神 经系统受 累 、 呼吸及循 环衰
竭, 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 , 易发生死亡 。近年来 , 虽然临床 研究 不断完善 , 心肺 功能衰竭期 的患儿 病死率仍 极高 , 现就 E V 7 1 感染致 重型手 足 口病 的病原学 、 临 床分期 、 发病机 制 、 心功能监测 手段 、 治疗进展等方面综述如下 。
新肠道病毒71型致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毒 之一 。近 年来 E 1引起 的 HF V7 MD发病 率 明显 上升, 呈现 季节 流行 和全 年 散 发 趋 势 , 致 死率 逐 其 年 上升 。对 E 1型 HF V7 MD的发病 机 制 目前 尚不
鼻分 泌物 也会带 有 高浓度 的病 毒 , E 1也 可经 故 V7
由飞沫 或密 切接 触等 途径 传播 _ 。 5 ]
和 VP 1序列 中可 能 存 在 神 经 毒 力决 定 簇 。因 此 ,
E 1的 毒 力 可 能 是 由 多 个 病 毒 基 因 共 同 决 定 。 V7
近 来研 究表 明 , V7 E 1可 能 诱 导 中枢 神 经 系统 I 一 L
1 、L 6和 I N 7等炎 症介 质 释放 [ , 管平 滑 肌 0I 一 F 一 8血 ]
综述 ・
新肠 道病毒 7 1型 致 手 足 I 研 究 进 展 J病
刘增 甲 王 旭 综 述 崔 文 审校
( 宁 医 学 院 基 础 医学 与法 医学 院 , 东 臼照 2 6 2 ) 济 山 78 6
关 键 词 新肠 道 病 毒 7 ; 足 口病 ; 1手 中枢 神 经 系 统 病 变
定 作用 。
随着分 子生 物学技 术 的发展 , 现脊髓 灰质 炎 发 病 毒 的 5 NC 和 VP " R - 1与 其 神 经 毒 性 有 关 。对 来
细 胞血 管细 胞 黏 附 分 子 VC AM一 1表 达 上 调[ , 9 提 ] 示 E 1 染所 致 的炎症 反应 可 能 是 引 发 中枢 神 V7 感
经 系统 疾病 的原 因之 一 。体 外研 究 显 示 , V7 E 1可
通 过 活 化 蛋 白激 酶 C k 诱 导 神 经 细 胞 凋 亡 , 种 d5 这
手足口的名词解释
手足口的名词解释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
它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手足口病进行较为全面的名词解释。
一、手足口病的基本概念手足口病,简称手足口,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方式传播,多感染于儿童。
这种病毒会在人体内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二、手足口病病毒的类型手足口病病毒属于肠道病毒科,主要包括肠道病毒A组、B组、C组和新出现的D组。
其中,A组和C组主要引起手足口病的发病,B组则引起了一些其他的肠道感染。
根据病毒的不同,疫情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三、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手足口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人们在接触病毒后会出现潜伏期。
在潜伏期过后,病毒开始在体内复制,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口腔和皮肤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
这个过程主要受到免疫系统的调节和病毒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四、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主要以高热、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早期,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和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接着,口腔内会出现红斑、溃疡,患者往往会感到口腔疼痛和食欲减退。
此外,皮疹也是手足口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多数出现在手腕、膝盖、足底等部位。
五、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和治疗方法手足口病在大部分患者中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不会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感染高致病性肠道病毒71型等,可能引发脑干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六、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的保持和病毒传播的阻断。
定期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儿童群体中的集中爆发,往往需要加强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而广泛传播的传染病。
肠道病毒EV71简述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特点: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其次,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
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该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病原学检查:如病毒检测等
10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抗细菌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等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02
01
03
05
06
04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01
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02
病毒感染后,可引起肠道和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03
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04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途径传播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玩具等途径传播
粪口传播: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污染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
04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
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干燥
常见护理措施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5
降温措施
物理降温:使用冰袋、冷毛巾等物理方法进行降温
药物降温:使用退热药进行降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4
隔离措施
01
患者应单独隔离,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02
护理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03
定期对隔离病房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04
限制患者家属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护理
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一、疫苗针对疾病肠道病毒71型(以下简称“EV71”)是人类肠道病毒的一种,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重要病原,可通过粪-口途径以及接触、空气传播。
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5岁以下儿童是高风险人群。
二、疫苗简介目前国内使用的有EV71灭活疫苗(Vero细胞)和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三、疫苗作用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
四、免疫程序(一)适用对象6月龄至3岁(或5岁)EV71易感者。
(二)接种剂次和间隔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
(三)接种部位和途径大腿前外侧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五、其他事项(一)接种禁忌1、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2、发热、急性疾病期、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
(二)注意事项1、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该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减弱;2、接种该疫苗与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EV71疫苗家长问Q1:EV71疫苗免费接种吗?现阶段该疫苗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按自费、自愿原则选择接种。
各省、市价格略有差异,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公布的价格为准。
Q2:EV71疫苗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效果如何?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Q3:EV71疫苗安全吗?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局部红、肿胀、硬结、疼痛等,以轻度为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Q4:得过手足口病的适龄儿童,是否需要接种EV71疫苗?如既往手足口病是由EV71引起的,无需再接种EV71疫苗。
手足口病检测
确性和可靠性。
开展培训与交流
加强检测人员技能培训 与交流,提高检测水平
。
05
手足口病检测挑战与 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
早期识别困难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容易 与其他疾病混淆,给早期诊断带
来挑战。
病原体多样性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众 多,不同病毒类型之间临床症状 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增加了检
04
手足口病检测策略与 建议
早期筛查与诊断策略
01
02
03
临床症状观察
对手足口病典型症状如发 热、手足口部皮疹等进行 早期识别和观察。
流行病学史调查
了解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 是否有类似病例接触史, 以及近期是否到过疫情高 发区。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儿咽拭子、疱疹液 或粪便等标本进行病原学 检测,以明确病原体类型 。
其他新技术应用
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手足口病 的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生物识别元件与信号转换元件紧密结合的分析技术。利用生物传 感器技术检测手足口病病毒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微流控芯片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在微米尺度上操控流体的技术。该技术可集成多种生物化学反应于 一体,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的检测,有望用于手足口病的快速筛查和诊断。
测难度。
缺乏特效药物
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药 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
求更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检测技术创新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手 足口病检测将更加快速、准确、便捷。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1.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导致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它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2.这种病什么季节容易发生全年都可发生,以4——9月多见;3.那些人容易感染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婴幼儿;4.手足口病严重吗通常不严重,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只有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甚至死亡;5.手足口病会传染吗会传染,在儿童当中传染性强;6.手足口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染⑴一般通过患儿接触过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传播;⑵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⑶门诊交叉感染;⑷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7.手足口病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多以发热起病,一般在38度左右,部分患儿在手、足、口腔粘膜、臀部、肛周等处出现皮疹,有的患儿会出现咳嗽、呕吐、咽痛、咽部充血等,还有的出现精神差、烦躁、肢体无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个别患儿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以2岁以下患儿多见,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重症病例多在发病后7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8.手足口病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吗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9.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等EV71型病毒感染性疾病⑴饭前便后勤洗手,预防并从口入;⑵室内常通风,注意卫生及消毒;⑶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场所;⑷加强营养,多休息;10.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怎么办⑴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⑵患儿暂不送幼儿园或学校等,遵医嘱,必要时住院治疗;⑶有病人家庭应特别注意卫生,经常用洁净剂洗手,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清洁、消毒;青州红庙社区卫生服务站2018-5-30。
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
( eat etfMei l ol eo h no n e i , h no 1 0 1 u n d n C ia Dp r n o dc lg m a C e fS a t U i  ̄ t S a tu5 54 ,G a g og, hn ) u v y
[ bt c ] H d f t n otd e e H M ) s nn cos i a ue t tavu. n r i s 1 E 7 ) A s at r n a ,o d u ia ( F D ia f tu s s c s b iei li s E to r ( V 1 oa m h s s ie i d e e a d yn sn r ev 7 u
[ e od ] H n , otn ot Ds eEt o r 1Pt gns K yw rs ad Fo adM u i a ;n r i s ;a oee s h e s e vu 7 h i
0 引
言
性重度 病毒血 症 , 大量病 毒播散 至脑膜 、 脊 髓、 脑、 心 脏、 皮肤 、 黏膜 等靶 组 织 并 继 续复 制 , 引发 炎症 性 病 变 , 为“ 成 大病 毒血 症” 患者 。 其 中 多数 患者 亦 可在 自身 免疫 防御 机 制 的作 用 下 迅 速 中止 “ 病 毒 血 大 症 ” 使 病毒在 靶器 官 的复制 停 止 , , 临床 表 现 为 轻 症 H MD。仅有 极少 数 患 者 病 毒 在 靶 器 官广 泛 复 制 , F
尽发病机制 目前 尚不清楚 。文 中综述 E 7 感染 累及 中枢神经系统 , V1 引起 心肌炎 和肺水肿 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
[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7 型; 1 发病机制 [ 中图分类号] Q 3 95 [ 文献标志码] A
手足口病
处置流程
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 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 情变化时随诊。 重型病例应住院治疗。
危重型病例及时收入ICU救治。
收治医院应具备相应的处置能力!
治疗(普通病例)
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 的婴幼儿。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心率、呼吸以及 神经系统受累,如有无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软 瘫,抽搐等。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 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对症治疗:发热、呕吐等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做好患儿家长告知工作。
2.4 2.5 2.7 2.7 2.4 2.9 1.9
1.5~3.5
呼吸系统
呼吸促或减慢 肺部罗音 肺水肿
泡沫痰/血性痰
2~3.5 2~3.5
心血管
心率快(>180/min 花纹 四肢末端凉
1.5~4 2~4 1~4
重症病例主要死因
Pandemic (H1N1) 2009 流行及救治概况
40 30 20 10 0 <1岁 1岁 2岁 3岁
临床表现有相对特殊性和不典型性。
基层医院缺乏必要的救治能力。
肺水肿
EV71感染发病机制
EV71 口腔疱疹 皮疹发热 精神差 嗜睡 易惊 肺出血 血性泡沫痰
病毒血症
神经源性肺水肿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肺动脉压增高
损害脑干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体循环血液进入肺循环
全身血管收缩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重症病例(神经源性肺水肿)
人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
人 肠 道 病 毒 7 型 与 手 足 口病 1
EV71 a d ha d. f o n o t i e s n n o ta d m u h d s a e
陆一 涵 ,姜庆 五
L Yi a ,JANG n ~ U — n h I Qigwu
【 献标识码 】 文 A 【 图分 类 号 】 3 3 2 ;R 2 ,2 . 中 R 7 ,5 7 5 15 7 【 章 编 号 】10 —0 3 2 0 )30 8 —6 文 0 86 1 (0 8 0 —130 【 键 词 】 肠 道 病 毒 感 染 ;手 足 V病 关 1
维普资讯
疾病控制 杂志 20 0 8年 6月 第 1 2卷 第 3期
・ 13 ・ 8
◇E 7 V 1病 毒 专 稿 ◇
【 者按】 2 0 年3 编 0 8 月上 旬 , 徽 省 阜 阳 市 几 家 医 院 陆 续 收 治 了 多例 以 发 热 伴 口腔 、 足 臀 部 皮 疹 为 主要 临 床 表 安 手
年, 福建厦 门 发 生 HF MD 流行 , 从 患 者 标 本 中 分 并 离 出 C x 6 同 年 4~9月 , 津 报 告 70 0 例 o A1 。 天 0 余
C x 6感 染 所 致 的 HF o A1 MD。2 0 0 0年 5 ~8月 山东 省招远 市手 足 口病暴 发 , 累及 数 千名 儿 童 ; 以市 区为
池、 医疗 器 械 的交 叉 传 染 等 也 会 导 致 感 染 。此 病 全
年均可 发生 , 以夏 秋季 ( ~9月 ) 发病 高 峰 J 目 6 为 。 前 尚无 证据 证 明其在 人 和动物 之 间可 以传播 。
2 E 7 V 1病 原 学 简 介
1 8 年 , 海 首 先 在 国 内 报 道 HF 91 上 MD。 18 93
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摘要】 ev71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之一。
文中对ev71进行了病原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防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99-021 ev71病源学分析在病毒学上肠病毒是属于微小病毒科中的肠病毒群。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简称ev71,其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起。
直径大约在24-3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1]。
ev71基因组为7.2-8.5kb核苷酸单股正链rna,基因组中仅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含2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其两侧为5’和3’非编码区,在3’非编码区的末端含有一个长度可变的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 a)。
病毒粒子的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结构组成,vp1蛋白是主要的抗原决定因子,直接决定病毒的抗原性。
vp1、vp2、vp3暴露在病毒的表面,抗原表位位于vp1、vp2、vp3上,vp4则包埋在病毒外壳内侧起连接作用。
ev71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主要引起儿童手足口病(hfmd),严重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
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一种儿童感染病。
引发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是最为常见的引发病毒。
此病毒主要经粪-口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发病后一星期内传染性最强,多发病于5岁以下儿童,其中1-2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发生手足口病的报道。
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感染相关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IsCl ia infc n e SUN — o g, t i c l g i a c n S i Deh n YU o g f n Y n — e g,ZH AO ij a Gu—u n,ZH ANG n —o g,xU h — Dig rn S u z e . Pe p e S opi l o J mo hn o l H s t f i Ciy, Ji 6 2 0 S a d n o i c Ch n . ( 0 r 0 a t mo 2 6 0 , h n o g Pr vn e, ia C rP户 a to uh r:X U h h n,Ema l u h z e 0 S uz e i :x s u h n O 1@ 1 3 C P) 6 . OT I [ sr c] Chl rnwihh n —o tmo t ie s ( Ab ta t i e t a df o— u hd sa e HFM D) whc a s d b ne o iu ( d ih cu e y e tr vr s7 EV7 ) 1 1
g
t i m u ds de s a e b EV 7 i f c i o m ne ior r c us d y n e ton. A d tona , s s e i i fa m a o y e po e yn om e l dii l y t m c n lm t r r s ns s dr ( RS) m a a n m po t nt o e n a t k. A s a r s l , i i n c s a y f o t ke el l m m un SI y ply a i r a r l i tac e u t t s e e s r or US t a c luar i e s por r a m e n i e a oc R S de eopm e t I s a s sgn fc n or c l e w ih up tt e t nti tm nd bl k SI v l n . t i lo i iia t f hi dr n t H FM D o t i p o he p o m r ve t r gno i. ss
EV71与手足口病
物理学检查
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 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 点片状、大片状阴影, 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 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少数可出现棘( 慢波。 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 速或过缓,ST- 改变。 速或过缓,ST-T改变。
EV71感染与手足口病 EV71感染与手足口病
EV71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 EV71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但也可表 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 现为其他疾病。 现为其他疾病。 手足口病可以由EV71感染引起 感染引起, 手足口病可以由EV71感染引起,也可以由 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 根据国内外资料, 手足口病相比, 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 手足口病相比,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 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 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 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 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
治疗- 治疗-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 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 基强地松龙1 2mg/(kg· );氢化可的松 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 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 5mg/(kg· );地塞米松 ~ 地塞米松0.2 kg· ),分 (kg·d),分1~2次。重症病例可给予短期 大剂量冲击疗法; 大剂量冲击疗法; 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 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 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 并发症。 并发症。
手足口病知识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病原体】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A组16型(CoxA16) 多见。
其中,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
故本节主要介绍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感染了EV71的患者会经粪便、唾液或口鼻分泌物排出病毒,所以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
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发病机制】EV71经各种传播途径侵人人体后,主要在咽部或小肠黏膜等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繁殖。
大部分人为隐性感染,产生特异性抗体。
少数人因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毒可进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进而侵犯不同靶器官造成感染的播散。
【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根据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以下5期:1.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闭,食欲缺乏等症状。
部分患儿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患儿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
绝大多数患儿在一周内痊意,预后良好。
2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咭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患儿可痊愈。
3, 第3期(心肺功能度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血压升高,血糖升高。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通常在夏秋季节流行,特别是儿童中较为常见。
本文将着重讨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
一、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了肠道病毒的人群,尤其是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简称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virus A,简称CVA)引起,而这些病毒主要存在于引起疾病症状的皮疹、口腔分泌物、粪便等体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中。
因此,与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密切接触,或接触其排泄物和分泌物的物体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 直接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患者直接接触传播,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如握手、拥抱、接吻等,体液中的病毒很容易传播给健康人。
特别是在儿童集中的场所,如幼儿园和学校,传播的风险更高。
2. 空气飞沫传播:除了直接接触传播外,手足口病还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携带病毒的飞沫,如果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就有可能感染病毒。
3. 粪-口传播:手足口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在不洁净的环境下,通过接触患者的粪便、食品、饮水等,病毒可以进入健康人体内,导致感染。
4. 间接接触传播:手足口病还可以通过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传播,如玩具、餐具、毛巾等。
如果健康人接触这些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接触口鼻或其他黏膜,也会导致感染。
5. 传播途径扩散:手足口病不仅可以在人际之间传播,还可以通过蚊虫等昆虫传播。
当感染了手足口病的人被叮咬时,蚊虫可能会带走体内的病毒,然后叮咬其他人,从而传播手足口病。
三、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尤其在接触了患者或患者的排泄物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尤俊斌,苏郑明综述,陈讳莹审校 [摘要]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属于人类肠道病毒。
近30年来EV71感染在亚太地区每2~3年暴发1次。
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其详尽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文中综述EV71感染累及中Q 神经系统,引起心肌炎和肺水肿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关键词]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 Q9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8199(2012)08⁃0876⁃03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105709);R 头大学医学院杰出大学生科研基金(20105709)作者单位:515041R 头,R 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尤俊斌、苏郑明、陈纬莹)通讯作者:陈纬莹,E -mail :wychen@ Pathogenesi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aused by Enterovirus 71YOU Jun⁃bin ,SU Zheng⁃ming reviewing ,CHEN Wei⁃ying checking(Department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515041,Guangdong ,China ) [Abstract ]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intestinal virus.Enterovirus 71(EV71)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trains of human enterovirus.In recent 30years ,EV71infection outbreaks every 2to 3year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s ,and EV71is the main pathogen causing HFMD.The pathogenesis is still less understood.The studies on pathogenesis of EV71infection that involve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ads to myocarditis or pulmonary edema are reviewed. [Key words ]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nterovirus 71;Pathogenesis 0 引 言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其主要特征是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疤疹,重症可引起无茵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1]、急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2]。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型)。
柯萨奇病毒A 组的4、5、9、10、16型,B 组的2、5型以及EV71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EV71最为常见[3-4〗。
人类感染EV71后,在小肠远端形成原发感染灶,病毒侵入肠壁固有层集合淋巴结(Peyer′spatch )后大量复制,约第3天即有少量病毒逸入血流,播散,即“小病毒血症”,遍及网状内皮系统和其他靶组织。
大多数感染者由于机体的兔疫防御机制可控制病毒感染而使病毒在体内播散停止,成为无症状感染。
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在网状内皮组织继续复制,约在第5天出现持续性重度病毒血症,大量病毒播散至脑膜、脑、脊髓、心脏、皮肤、釉膜等靶组织并继续复制,引发炎症性病变,成为“大病毒血症”患者。
其中多数患者亦可在自身兔疫防御机制的作用下迅速中止“大病毒血症”,使病毒在靶器官的复制停止,临床表现为轻症HFMD 。
仅有极少数患者病毒在靶器官广泛复制,成为重症感染患者[5]。
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可致死亡。
值得重视的是,50%成人感染病毒后并无症状,但可传染家人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而致发病[6]。
EV71与神经性并发症密切相关,在最近东甫亚和东亚地区的由EV71引起的大型HFMD 流行中尤为明显[7-8〗。
1 EV71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心肌、肺损害的机制1.1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感染EV71的住院儿童中约有10%~30%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9]。
EV71是一种高度嗜神经病毒,EV71的衣壳蛋白VP1与人类脑组织内表达的3种蛋白有亲和力,即鸟氨酸脱竣酶、基因捕捉锚蛋白重复序列和KIAA0697。
在EV71感染时VP1大量合成,作用于上述蛋白而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如AFP 和脑炎[10]。
脑干是最易被EV71感染的部位[11]。
实验研究发现,给动物灌喂接种EV71后早期可引起万方数据持续性病毒血症和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但脑组织的病毒数量仅为低水平,提示血源性途径并非EV71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途径。
向猴颅内或静脉接种EV71后,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分布,并引起神经系统损伤。
经椎管接种EV71后猴可出现弛缓性瘫痪以及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共济失调等表现[11]。
向7日龄小鼠灌喂、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EV71可导致脑炎、弛缓性瘫痪、心肺衰竭和死亡。
无论以何种途径接种病毒,脑干均为主要受累部位,脑干中EV71数量远高于小脑和大脑。
灌喂或后肢肌肉注射EV71后,病毒首先于小鼠脊髓低位节段特别在前角出现并迅速增加,随后扩散至脊髓高位节段和脑组织。
应用轴突传导的快速抑制剂秋水仙碱后,EV71对神经侵袭的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表明EV71可沿神经传导[11]。
实验发现,7日龄小鼠灌喂接种EV71后出现后肢瘫痪,于接种5d~9d死亡,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部位主要集中在丘脑、脑桥、中脑、延髓和脊髓,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和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12]。
EV71感染可能引起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并可致神经发育迟缓,影响认知功能。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EV71感染而引起神经元损伤所致。
EV71感染2岁以下患儿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神经元损伤更为明显[2],严重者可致死亡。
1.2 心肌损害 EV71感染引起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涉及病毒复制和机体的兔疫反应性等多方面。
在急性感染期,病毒的直接作用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周围的炎症细胞反应[13]。
慢性心肌炎则以单核炎症细胞浸润和进行性纤维化表现为主。
慢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包括:①病毒先感染心脏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易分裂细胞,随后感染心肌细胞,成为持续或隐性感染;②病毒感染静止期细胞,由于病毒复制不活跃而造成潜伏感染;③病毒通过激活细胞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参与细胞间钙离子的动员,破坏心肌细胞的形态和生理作用。
机体的兔疫防御机制有利于清除病毒,对控制肠道病毒的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亦可因兔疫反应而加剧心肌细胞的损伤。
由于病毒衣壳的糖蛋白分子结构与心肌细胞膜的糖蛋白相似,故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和细胞因子除针对病毒外,亦可针对心肌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被致敏后,即可通过孔道蛋白(channel protein)和丝氨酸磷脂酶(phosphatidylserine enzyme)等引起心肌细胞凋亡[14]。
细胞因子IFN⁃γ可诱导CD40的表达,CD40与其配体结合又可诱导IL⁃6、IL⁃12、TNF⁃α等细胞因子生成,这些细胞因子在心肌细胞的炎症浸润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兔疫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等促使吞噬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导致心肌细胞内活性氧增多,引起细胞内核酸断裂,多糖聚解,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而损伤心肌。
1.3 神经原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 EV71感染可引起NPE。
典型表现是在起病1~5d内突发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罗音,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胸部X线显示双肺有渗出性改变[3]。
NPE是HFMD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5]。
动物实验发现,小鼠感染EV71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出现肺部充血水肿并伴有局灶性出血[12]。
颅内接种EV71的小鼠比静脉或灌喂接种EV71的小鼠更早出现肢体瘫痪和肺功能紊乱[11]。
临床尸检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病变部位于脑干组织[16],而肺部的炎症反应并不严重[7],表明EV71引起的肺水肿是神经原性的。
目前认为NPE发生的原因是EV71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引起颅内压突然增高,从而造成视丘脑下部和延髓孤束核功能紊乱,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升高,导致全身血管收缩,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动脉血压急剧增高,大量血液滞留在肺组织间隙,从而形成肺水肿。
另一方面血流冲击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胺和缓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大量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外渗导致急性肺水肿进一步加重[17]。
动物实验发现,EV71可侵入神经元并沿神经元传播,累及前角细胞并引起严重的骨骼肌炎性病变[17]而导致呼吸肌麻痹。
结合临床病理变化,推测EV71感染周围神经导致呼吸肌麻痹或疲劳可能是肺水肿的潜在原因之一。
我国研究资料显示,重症EV71感染HFMD患儿对血管扩张剂和洋地黄治疗效果不佳,但是对呼吸机依赖性很高强,重症患儿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后经呼吸机支持治疗可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症状[15,17,19]。
呼吸肌麻痹或疲劳后肺组织可能暂时处于无神经调节状态即海绵肺样变化,失去其代偿能力,在心功能正常或代偿情况下导致肺淤血、肺水肿,而辅助通气的作用可能在于恢复肺的代偿功能,使肺泡扩张促进血流返回体循环,从而减轻肺水肿。
但目前缺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Kao等[20]发现在肺水肿、肺出血的肺组织中有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的表达。
iNOS可催化合成NO,万方数据NO不仅可降低肺动脉高压,还可增加氧自由基,提高肺微循环系统的通透性,增加肺毛细血管的滤过系数,因此EV71感染所致的NPE可能与iNOS及NO有关。
选择性iNOS抑制剂可用于EV71感染并发NPE的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治疗。
蔡辉等[21]的研究提示降低大鼠必肌NO水平,可改善实验性必力衰竭大鼠的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