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蓄积的测算
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

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森林蓄积量(Forest Stock Volume)是指森林内某一时点上各种树木(主要是木本植物)的总体积。
森林蓄积量是衡量森林资源丰度和永续利用潜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常用的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是基于样地调查数据的。
样地调查是通过在森林中设置样地,并对样地内的树木进行测量和记录,以获取代表性的树木数据。
通过对多个样地的统计分析,可以估算出整个森林的蓄积量。
一种常见的样地调查方法是样线法(Line-Intercept Sampling)。
样线法是在设置的样线上,记录样线与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记录树干直径等数据,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蓄积量的估算。
通过样线法调查的样地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森林各种树木的平均胸径(DBH)和密度。
森林蓄积量的计算公式涉及到森林各种树木的平均胸径和密度。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森林蓄积量(V)等于森林各种树木的平均胸径的平方乘以密度的和。
公式如下:V = Σ(DBH² * D * π / 4)其中,V表示森林蓄积量,Σ表示总和运算符,DBH表示树木的平均胸径,D表示样地单位面积内树木的密度(个/公顷),π表示圆周率。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计算公式是基于样地调查数据进行估算的,所以需要充分考虑样地的代表性和样地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计算结果还需要根据实际森林情况进行修正和验证,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森林蓄积量计算时,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
例如,可以参考国家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标准,了解关于样地调查、树木测量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参考森林资源调查手册、森林资源管理规范和相关科研论文等。
这些参考内容提供了关于森林蓄积量计算的理论基础、方法流程和实际操作指南,对于具体的计算和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森林蓄积量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样地调查数据进行估算,其中,森林各种树木的平均胸径和密度是重要的参数。
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

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森林蓄积量是指单位面积的森林所积累的木材和森林生物量的总量。
它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估林木生长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森林蓄积量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木材蓄积量和森林生物量。
木材蓄积量是以树干为主要计量对象,是衡量森林木材资源量的指标。
森林生物量是指包括树木、枝叶、根系等所有生物体在内的总生物质。
1.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木材蓄积量 = 基径平方×每公顷木材蓄积系数×林木株数基径是指树木离地 1.30米处的直径,一般使用胸径作为基径。
每公顷木材蓄积系数是指每公顷面积上蓄积的木材量与树木的基径平方总和之比,是反映单位面积蓄积能力的指标。
林木株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个数。
2. 森林生物量计算公式:森林生物量 = 树木生物量 + 枝叶生物量 + 林下植被生物量 +土壤有机质生物量树木生物量是指树干、树枝和树冠的生物质量之和,可以通过树木的基径、高度、密度等因素来计算。
枝叶生物量是指树木枝叶的生物质量,可以通过枝叶的数量、面积、干重等来计算。
林下植被生物量是指地面上植被的生物质量,可以通过样方调查等方法来估算。
土壤有机质生物量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生物量,可以通过土壤样本的分析来估算。
在森林蓄积量的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修正因子,例如森林类型、林龄、树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森林类型和树种对蓄积量的计算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相关的修正因子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
总之,森林蓄积量的计算公式包括木材蓄积量和森林生物量,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通过修正因子进行调整。
这些公式和方法可以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简述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简述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标准木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
1. 选择代表性样地:在林分中选择代表性的样地,通常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一般为1/15公顷至1公顷。
2. 建立测量网格:在样地内布设测量网格,网格内部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小块,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选择标准木:在每个测量网格内随机选择若干株标准木。
标准木应具有代表性,即具有平均生长速度,无明显生长缺陷等。
标准木的数量通常是网格内株数的10%至20%。
4. 测量标准木的胸径:使用胸径尺测量每株标准木的胸径,即树干最粗的地方的直径。
如果标准木的树干形状不规则,可以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如使用测量带测量树围,然后计算胸径。
5. 计算标准木的蓄积量:根据标准木的胸径,使用相应的蓄积函数计算每株标准木的蓄积量。
常用的蓄积函数有杨氏蓄积函数、斯皮尔曼蓄积函数等。
6. 估算样地的总蓄积量:将每株标准木的蓄积量相加,得到样地内的总蓄积量。
再根据样地的面积和整个林分中的样地数量,估算出整个林分的总蓄积量。
7.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蓄积量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林分的蓄积量。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木法测定蓄积量的结果受标准木选择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标准木时应注意代表性和随机性。
同时,蓄积函数的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蓄积函数。
采伐林木现场立木蓄积量的测算方法

二、现场林木灭失但存在伐桩的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查处盗伐、滥伐林木案件中测算立木蓄积有关问题的复函》,一般采 用测量伐根直径的方法,测算被采伐林木的立木蓄积,具体方法如下: 1、实测每木伐根直径,用加权平均数法计算出平均伐根直径。 2、根据平均伐根直径,在采伐迹地周围相同起源和立地条件的林分中寻找5株左右的对照标准 木。 3、实测5株标准木胸径,计算出平均胸径。 (1)根据平均胸径查《一元材积表》,确定单株立木蓄积×株数=伐倒木总蓄积量。 (2)用测高仪测量标准木树高,计算出平均树高,采用《二元材积表》法或者实验形数法计算 单株立木蓄积×株数=伐倒木总蓄积量。此方法同《一元材积表》法相比更为精准。 对于采伐株数较多的,可以分径阶选取标准木并实测计算。 三、对于现场林木及伐桩均已灭失的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毁林案件中被毁坏林木及其伐桩灭失的立木蓄积测算有关问题的复函》 规定,可以根据相应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森林资源档案资料等计算确定采伐木蓄积量。 没有森林资源清查或者森林资源档案资料的,可以采取选择与被毁坏林木相同起源、立地条件 和林分生长状况相近似的其他林分样地,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地法、角规测量法 等计算蓄积量。
活林木蓄积量 -回复

活林木蓄积量-回复1、什么是活林木蓄积量?活林木蓄积量又称活立木蓄积量,是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所有树木的总体积。
通常以立方米(m³)为单位来表示。
活林木蓄积量既包括主要经济树种的木蓄积量,也包括非经济树种和灌木的木蓄积量。
2、如何测量活林木蓄积量?测量活林木蓄积量需要进行林木调查。
调查者首先设定测定区,根据调查区域的大小可选择样方或样地作为调查单位。
然后在调查单位内,对各个树木进行测量,包括树高、胸径(或冠幅)等主要指标。
最后,将各树木的测定结果加总,得到活林木蓄积量。
3、为什么需要测量活林木蓄积量?测量活林木蓄积量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林地上树木的蓄积情况,可以评估森林资源的利用潜力,为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计划提供依据。
同时,测量活林木蓄积量还可以帮助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为保护森林生态做出决策。
4、如何进行活林木蓄积量测算?活林木蓄积量测算是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的,通常使用公式或模型来估计。
最常用的公式是体积公式,根据树高和胸径(或冠幅)、树种等因素,计算树木的体积,并累加得到活林木蓄积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进行森林蓄积量精确测算。
5、如何提高活林木蓄积量?提高活林木蓄积量是森林经营的目标之一,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实现。
首先,合理选择栽培树种,优选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树种,以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蓄积量。
其次,进行定期修剪和疏伐,促进林木的分枝和侧枝长,增加树冠面积,有助于提高蓄积量。
此外,还可以进行施肥、改善水分供应等管理措施,提供树木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环境条件。
6、活林木蓄积量与森林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是什么?活林木蓄积量是评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评估和测量活林木蓄积量,可以帮助确定森林的承载力,制定科学的经营计划,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同时,对蓄积量的合理管理和提高,可以增加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一、木材蓄积量的概念。
木材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中现存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二、单株木材蓄积量的计算(针对立木)1. 近似圆柱体法(适用于树干形状接近圆柱体的树木)- 对于树干基部为圆形的树木,首先测量胸径(DBH,一般是指距地面1.3米处树干的直径),记为d(单位:米),测量树高h(单位:米)。
- 根据圆柱体体积公式V=π r^2h(其中r = (d)/(2)),单株木材蓄积量V=π((d)/(2))^2h=frac{π d^2h}{4}。
- 例如,某树胸径d = 0.3米,树高h = 10米,则其蓄积量V=frac{3.14×0.3^2×10}{4}=0.7065立方米。
2. 区分求积法(对于树干形状不规则的树木更为精确)- 将树干按照一定长度(如1米或2米为一段)进行区分,分别测量每一段的中央直径d_i(i = 1,2,·s,n,n为区分段数)和段长l_i。
- 每一段的材积V_i=frac{π d_i^2l_i}{4}。
- 单株木材蓄积量V=∑_i = 1^nV_i。
三、林分木材蓄积量的计算。
1. 标准地法(适用于大面积森林蓄积量的估算)- 首先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
标准地的面积一般根据林分状况和调查精度要求而定,例如在天然林可能设置为0.1 - 1公顷,人工林可能为0.05 - 0.5公顷等。
- 在标准地内,对每一株树木按照上述单株木材蓄积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其蓄积量v_j(j = 1,2,·s,m,m为标准地内树木株数)。
- 计算标准地内木材蓄积量V_标准地=∑_j = 1^mv_j。
- 然后根据林分总面积S和标准地面积s,估算林分木材蓄积量V_林分=frac{V_标准地}{s}× S。
2. 角规测树法(一种快速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角规是一种特殊的测量工具。
地径蓄积计算公式

地径蓄积计算公式
地径蓄积是指根据树木的地径(胸径)来计算林地上的木材
总量。
地径蓄积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估计林地上
的木材蓄积量。
地径蓄积计算公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定积法和连续法。
1.定积法:
定积法是基于通过测量样本树地径和树木高度来估计整个林
地的木材蓄积。
其中,样本树是在林地中随机选择的代表树木。
常用的定积法公式可以表示为:
地径蓄积=样本树木蓄积*(林地总树木数/样本树木数)
其中,样本树木蓄积是指根据样本树的地径和树木高度估计
出来的树木蓄积量。
林地总树木数是指整个林地上的总树木数,样本树木数是指在测定样本树的时候所选取的树木数。
2.连续法:
连续法是一种通过将林地分成不同的单位面积,然后对每个
单位面积内的树木进行测量,然后再总结计算出整个林地的木
材蓄积量的方法。
常用的连续法公式可以表示为:
地径蓄积=∑(单位面积内树木根据地径估计的蓄积量)
其中,单位面积是指测量的区域面积,树木根据地径估计的
蓄积量是指根据树木的地径和树种特性估计出来的树木蓄积量。
需要注意的是,地径蓄积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树木种类、树木生长环境、测量方法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公式,并结合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测树cha05林分蓄积量测定

up
(二、由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 )
在用表地区随机抽取200~300株以上样木, 实测样木的胸径和树高。 先根据实测样木胸径和树高作树高曲线图。 依曲线趋势选用方程类型,并进行比较、 优化,最后确定用于导算一元材积表的最 佳树高曲线方程H=f(D)。 将树高曲线代入二元材积式V=g(D,H)中, 得到一元材积式。
4、二元材积表应用 、
4. 二元材积表的应用
径阶中值 株数 径阶平均高 在大面积的森林蓄积量调查中,一般不直接使 用二元材积方程(或二元材积表)测定林分蓄积 ( ) 量,而常常使用由二元材积方程(或二元材积表) 导算的一元材积表。
(三) 三元材积表
form class volume table
4. 5.
编制 应用
一元材积表只需测定胸径一个因子,利用比较方便,我国林业 生产中广泛应用
up
4、编制(一、直接编) 、编制( 直接编)
1) 资料的收集
分地区,分树种编 随机抽样,至少1000株 抽中,伐倒,区分求积 绘散点图d-V,剔除异 常值 两套样本:编表,验表
2)
编表
统计方法 选公式 V=f(d)
3. 4. 5.
编制 应用 二元材积表的干形结构分析
up
3. 二元材积表的编制
编表原理同一元材积表,编表时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是分别树种编表,对干形相近或蓄积比重 小的树种,可合并为树种组编表。 (2)同一树种,一般不必再分别不同地区编制。同 一树种在不同地区的干形一般差别不大。 (3)二元材积方程很多(见p132,表5-80),应用时 必须根据具体资料选择最优方程。
up
在林业生产中,最为常用的材积表是一元材积表。
一、一元材积表
林木蓄积量测定-网载(精)

(4) 计算标准地的蓄积量,并按标准地面积换算 成单位面积蓄积(m3/hm2) 。实例见p129表5-1.
M
n
Vi
G
n
i1
gi
i 1
二、分级标准木法
• 为提高蓄积测算精度,可采用各种分级标准木法。先
将标准地全部林木分为若干个径级(每个径级包括几个
径阶),在各级中按平均标准木法测算蓄积,而后叠加
F(2,n2)ຫໍສະໝຸດ 1 2a 22a(b
1)
n i 1
1 n2
yi2 b
xi (b 1)2 xi yi a
n
xi 2
i 1
yi
一元材积表的检验
• 根据上式计算的 F 值与0.05显著水平下的理 论 F0.05值,来判断材积表的适用性。当检 验结果无显著差异时,则材积表适用于调 查地区,反之材积表产生较大误差,则不 适用,需进行修正或重新编表。
S y.x
yi yˆi 2
n2
S y
yi yˆi 2
n(n p)
t0.05 S y
E%
1
yˆ
100
P%
100
E%
1
t0.05S y yˆ
100
(3) 一元材积表的精度计算
•
平均相对误差: n V i 1
i V Vi
/
n
• 相对误差限在±5%(或精度P>95%)以内, 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则说明所编材积
得总蓄积 :
M
k i 1
ni
Vij
j 1
Gi
ni
gij
j1
式中:ni ——第i级中标准木株数; k——分级级数(i=1,2……,k);
伐桩现场勘验和林木蓄积测算方法

伐桩现场勘验和林木蓄积测算方法在乱砍滥伐林木案件调查中,由于被采伐的木材已销售到外地,给调查取证带来了困难。
由此,可采取现场勘验林木伐桩、选择样木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测算被采伐林木的蓄积,给案件查处提供准确依据。
调查方法如下:一、伐桩现场勘验方法1、确认采伐范围:根据证人指证或当事人的交代,对乱砍滥伐林木的现场进行踏勘,了解和掌握被采伐林木现场的地形地貌特征,确认被采伐林木的范围,勾绘被采伐林木的位置图。
2、测算采伐面积:应用GPS定位仪绕测,或应用1:10000地形图勾绘,或使用罗盘仪测量等方法,测算被采伐林木的面积。
3、调查立地条件:现场调查被采伐林木地段的立地区域、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形、地形、土壤种类、母质、土厚、腐殖质层厚度等立地因子。
4、确认采伐林种:根据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或森林经营单位提供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资料,现场踏勘确认被采伐林木的地类、林种和二级林种。
同时根据技术资料、调查访问和相邻地段林木生长状况调查了解被采伐林木的林分因子(森林类型、优势树种、林木年龄、林分郁闭度、平均树高、平均胸轻、单位面积蓄积量等)。
5、量测伐桩地径:使用测树围尺分案件、分树种、分采伐时期逐一量测被采伐林木的伐桩带皮地径(单位为cm,保留1位小数),按地径从小到大的顺序登记。
量测时,在伐桩的上坡地面位置处用围尺水平绕测,不得在伐桩截面上直接量测。
二、样木选取方法1、选择林分类型:根据被采伐林木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基本状况,在附近区域或县内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生长类型基本相同的林分,作为被采伐林木的对比林分调查对象。
2、选择和调查样木:根据被采伐林木的树种和径级分布,在现有林分中分树种量测所选样木的胸径和地径(单位为cm,保留1位小数)。
选择样木时,要根据被采伐林木各树种的地径分布和聚散度,确定相应的对比样木。
被采伐林木各树种每个径级的对比样木至少量测3株,每个树种的对比样木至少量测50株。
对于个别或少数被采伐径级确实难以找到样木的,应相应增加相近径级的样木株数。
林木蓄积量计算公式

林木蓄积量计算公式一、林木蓄积量的概念。
林木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二、林木蓄积量的计算公式。
1. 单株树木材积计算(适用于计算单株树木对蓄积量的贡献)- 对于树干形状近似圆柱体的树木,材积V = π×((d)/(2))^2× h× f- 其中d为胸径(距离地面1.3米处树干的直径,单位:米);h为树高(单位:米);f为形数(是一个与树木形状有关的系数,不同树种的形数有一定的取值范围,一般通过查阅相关林业资料或实验测定得到);π取3.14。
2. 林分蓄积量计算(针对一片林分整体的蓄积量计算)- 平均标准木法。
- 首先在林分中选取标准木(一般是具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树木)。
设标准木的材积为V_0,林分中标准木的株数为n_0,则林分蓄积量M = V_0× n_0。
- 材积表法。
- 根据林分的平均胸径D和平均树高H,查阅相应的二元材积表(这是林业部门根据大量实测数据编制的,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可能有不同的材积表)得到单株材积v。
设林分的总株数为N,则林分蓄积量M = v× N。
- 蓄积量回归方程法。
- 通过建立林分蓄积量M与林分因子(如平均胸径D、平均树高H、林分密度N等)之间的回归方程M = a + b_1D + b_2H+ b_3N+·s(其中a、b_1、b_2、b_3·s为回归系数,通过对大量样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
然后将林分的实测因子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出林分蓄积量。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幻灯片1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内容提要●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及平均实验形数法●目测法幻灯片2概述●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括为实测法和目测法两大类。
目测法是以实测法为基础的经验方法。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全林实测法因工作量大,常常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研验证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采用。
最常用的还是局部实测法。
幻灯片3第一节标准木法●标准木-林分或标准地中,具有平均材积大小的树木。
●标准木法-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按一定要求选取标准木,伐倒区分求积,用标准木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没有适用的调查数表或数表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标准木法可分为平均(单级)标准木法和分级标准木法。
幻灯片4一、平均标准木法(单级法,Huber,1825)(1) 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林分平均直径(Dg);(2) 测树高(15-30株),用数式法或图解法建立树高曲线,并求出林分平均高 (HD)。
(3) 在林分内按Dg (1 ±5%)和HD (1 ±5%),且干形中等标准,选1~3株标准木,伐倒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
(4) 计算标准地的蓄积量,并按标准地面积换算成单位面积蓄积(m3/hm2) 。
实例见p124表5-1.幻灯片5用平均标准木法计算蓄积量径阶株数断面积标准木编号胸径树高断面积材积8 12 16 20 24 14272528240.07040.30540.50270.87961.08571223.523.522.523.20.043370.043370.45030.445528 32 36 40 44 48 52 269713211.60100.72380.71250.12570.45620.36190.2124合计167 7.0373 0.08674 0.8958幻灯片6二、分级标准木法●为提高蓄积测算精度,可采用各种分级标准木法。
树木蓄积量计算公式

树木蓄积量计算公式
蓄积量计算公式:d=Gh。
蓄积量一般指木材蓄积量。
木材蓄积量亦称森林蓄积量、木材蓄积或蓄积量。
即一定面积森林中现存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
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
原木材积除以该树种的出材率。
如:某地区、某树种的出材率为60%,即:立木材积(立木蓄积)=原木材积÷60%。
原木材积是伐倒木根据需要截成区分段,各段的材积相加就是原木材积。
活立木蓄积量计算公式是:活立木蓄积量=立木材积总量/有林地总亩数。
活立木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包括连皮测量的树桩以上到林木顶端的木材,包括所有直径超过一定标准的林木、林木顶端、较大枝条和内能够被用作纤维和燃料的地表死树,但不包括树木小枝条和树叶。
它表示了林地能够生产木材的数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①胸高形数法:V=g1.3Hf1.3
式中V为树干材积;g1.3为胸高断面积;H为树高;f1.3为胸高形数。
形数一般是根据大量伐倒木的实测数据取得,
经过数理统计整理,求得实验回归式,编制出不同树种各直径和树高的形数表,在计算材积时查用。
②实验形数法:V=g1.3(H+3)fэ
实验形数fэ是根据大量资料的分析而得出的一个经验系数,它随树高的变化要比胸高形数稳定得多,大部分树种的fэ集中在0.40~0.44之间。
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常数对待。
林分蓄积量计算公式

林分蓄积量计算公式林分蓄积量的计算可是林业领域里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呢!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林分蓄积量。
简单来讲,林分蓄积量就是一片林子中树木的总体积。
这可不是随便估摸出来的,得靠专门的计算公式。
咱先说说常用的一种方法——材积公式法。
这就好比你要算一个大箱子能装多少东西,得先知道每个小物件的体积怎么算。
对于树木呢,通常会根据树干的形状,把它近似地看作某种几何体。
比如说圆柱体或者圆锥体。
然后通过测量树干的胸径、树高这些关键数据,再代入相应的公式里,就能算出单株树木的材积啦。
就像我之前去一片小树林做调研的时候,那林子长得可茂密啦。
我拿着测量工具,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树木之间,生怕不小心碰折了小树枝。
好不容易测到了一棵大树的胸径,结果手一滑,记录数据的小本子掉到了地上,上面还沾了点泥巴,可把我给急坏了。
还好最后数据都记录完整了,顺利完成了测量工作。
还有一种方法叫标准地法。
就是在林子里划出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域,称为标准地。
先把标准地里每棵树的蓄积量算出来,再根据标准地面积占整个林分面积的比例,去推算整个林分的蓄积量。
这就像是从一小片拼图去推测整幅拼图的样子。
另外,平均实验形数法也是常用的。
这个方法需要先确定树木的平均实验形数,再结合胸径和树高来计算。
总之,林分蓄积量的计算方法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认真测量、仔细计算,就能得出比较准确的数据。
这对于森林资源的管理、规划和利用可太重要啦。
通过准确计算林分蓄积量,我们能知道这片林子能提供多少木材,能更好地规划砍伐和种植,让森林既能为我们所用,又能持续发展。
所以说呀,林分蓄积量计算公式虽然有点头疼,但掌握好了,那可是大有用处呢!。
实验八 林分蓄积量的测算

附表8-6
标 准 木 实 测 各 因 子 统 计表
D
12.2 16.5 17.5 17.6 10.5 20.5 21.2 23.4 23.5 21.4 24.0 25.3 25.5 25.6 29.3 26.5 27.0 28.5 32.0 32.5 34.5 40.5 43.0 47.8
H
20.9 21.1 19.2 21.1 21.4 20.4 22.2 23.1 22.4 22.0 22.5 21.7 22.3 22.0 22.8 24.1 24.7 23.8 24.1 23.8 24.3 25.6 26,0 26.8
径 阶
株 数
树 高
断面积
林分蓄积
计算者:
200
年
月
日
用表8—2 材积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一元材积表 单株材积 径阶材积 径阶树高 二 元 材 积 表 单株材积 径阶材积
径
阶
株
数
合
计
计算者:
200
年
月
日
用表 8—2
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计 算 标 准 木 g D H g 实 际 标 准 木 D H V
V
0. 0810 0. 2002 0.2518 0.2304 0.3086 0.3107 0.3133 0.4604 0.4311 0.4324 0.4816 0.4372 0.5226 0.5345 0.5218 0.5850 0.6800 0.7494 0.9083 0.8118 0.9542 1.3300 1.5698 1.9400
附表8—3
不同方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四、思考题
• 1.材积表法的优点? • 2.简述上述各法特点及适用场合。
伐桩现场勘验和林木蓄积测算方法

伐桩现场勘验和林木蓄积测算方法在乱砍滥伐林木案件调查中,由于被采伐的木材已销售到外地,给调查取证带来了困难。
由此,可采取现场勘验林木伐桩、选择样木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测算被采伐林木的蓄积,给案件查处提供准确依据。
调查方法如下:一、伐桩现场勘验方法1、确认采伐范围:根据证人指证或当事人的交代,对乱砍滥伐林木的现场进行踏勘,了解和掌握被采伐林木现场的地形地貌特征,确认被采伐林木的范围,勾绘被采伐林木的位置图。
2、测算采伐面积:应用GPS定位仪绕测,或应用1:10000地形图勾绘,或使用罗盘仪测量等方法,测算被采伐林木的面积。
3、调查立地条件:现场调查被采伐林木地段的立地区域、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形、地形、土壤种类、母质、土厚、腐殖质层厚度等立地因子。
4、确认采伐林种:根据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或森林经营单位提供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资料,现场踏勘确认被采伐林木的地类、林种和二级林种。
同时根据技术资料、调查访问和相邻地段林木生长状况调查了解被采伐林木的林分因子(森林类型、优势树种、林木年龄、林分郁闭度、平均树高、平均胸轻、单位面积蓄积量等)。
5、量测伐桩地径:使用测树围尺分案件、分树种、分采伐时期逐一量测被采伐林木的伐桩带皮地径(单位为cm,保留1位小数),按地径从小到大的顺序登记。
量测时,在伐桩的上坡地面位置处用围尺水平绕测,不得在伐桩截面上直接量测。
二、样木选取方法1、选择林分类型:根据被采伐林木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基本状况,在附近区域或县内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生长类型基本相同的林分,作为被采伐林木的对比林分调查对象。
2、选择和调查样木:根据被采伐林木的树种和径级分布,在现有林分中分树种量测所选样木的胸径和地径(单位为cm,保留1位小数)。
选择样木时,要根据被采伐林木各树种的地径分布和聚散度,确定相应的对比样木。
被采伐林木各树种每个径级的对比样木至少量测3株,每个树种的对比样木至少量测50株。
对于个别或少数被采伐径级确实难以找到样木的,应相应增加相近径级的样木株数。
林分蓄积量计算

林分蓄积量计算一、方法、步骤(一)平均标准木法1.根据标准地每木调查资料,分别树种统计各径阶株数及标准地总株数(见用表 2-1)。
2.计算标准地总断面积,平均断面积及平均胸径。
3.根据树高曲线(附表 2-1),计算林分平均高。
4.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作为选择标准木的标准,在标准地内选伐标准木,并区分求积。
5.标准地蓄积量计算mG 标准地M标准地j 1Vj mg jj 1式中: V j 、g j —第 j 株标准木的材积、断面积m —标准木株数G 标准地 —标准地总断面积6.换算成每顷蓄积量:M 标准地M标准地面积注:本次作业标准木实测资料见附表 2-2,在该表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标准木。
(二)径级标准木法为了提高蓄积计算精度,有时需要把标准地内的林木分成若干径级,在每个径级内选取平均标准木,按照平均标准木法计算各径级的蓄积量,各径级蓄积量合计得标准地蓄积量。
进而换算成林分每公顷蓄积量。
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见用表2-2)。
1.划分径级:将标准地内全部林木分成几个(一般3-5个)径级,使每个径级内的株数相等。
2.计算各径级的平均胸径,在树高曲线上确定平均高。
3.分别径级以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选择标准木,伐倒区分求积。
(本作业用附表2-2资料)。
4.计算标准地蓄积量km iG iM 标准地j 1V ij mii 1g ijj 1式中: V ij 、g ij —第 i 径级第 j 株标准木的材积、断面积m i —第 i 径级标准木株数 G i —第 i 径级总断面积 k —径级数5.换算成每顷蓄积量: M 标准地M标准地面积(三)材积表法1.一元材积表法根据外业每木检尺得各径阶株数,再查适合的一元材积表(附表2-3),得各径阶的单株材积,乘以各径阶株数得各径阶蓄积,合计得标准地蓄积量,再换算成林分每公顷蓄积量。
2.二元材积表法由树高曲线计算出各径阶平均高,根据径阶平均高及径阶中值查该树种的二元材积表(附表 2-4),得各径阶单株材积,其它过程同一元材积表法。
伐桩现场勘验和林木蓄积测算方法

伐桩现场勘验和林木蓄积测算方法1.确定勘验区域:首先需要确定伐桩现场勘验的区域范围,这可以根据实际伐木情况和需要进行决策的要素来确定。
2.实地勘验:进入勘验区域,对每一伐木点进行实地测量和记录。
首先需要记录树木的品种、树高、胸径和底径等主要尺寸参数。
实地测量可以使用量尺进行,或者使用现代工具如激光测距仪等进行辅助测量,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3.数据录入和分析:将实地勘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计算机软件。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计算得到每个伐木点的树木平均直径和树木体积。
然后,根据伐木地的大小和建立的统计样本,可以对整个伐木地的林木蓄积进行推算和评估。
4.伐桩数据记录:在勘验过程中,需要将每个伐木点的数据记录在伐桩卡或者其他记录表上。
这是为了方便后期数据整理和计算分析,同时也是为了实现数据的追溯和有效管理。
林木蓄积测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划定样地:首先需要确定测算的样地范围和数量。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样地的大小和数量,并进行布设。
2.测量林木:在每个样地内,对所选择的林木进行测量。
主要测量的参数有树高、胸径和底径。
可以使用量尺进行直接测量,或者使用激光测距仪等现代工具进行辅助测量。
3.数据整理和统计:将测量得到的林木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计算每个样地内林木的平均直径和体积,并计算样地的林木平均蓄积。
4.推算林地总蓄积:根据所设置的样地数量和面积,可以推算整个林地的总蓄积。
通过对样地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插值计算,可以得到林地的蓄积量。
伐桩现场勘验和林木蓄积测算方法是森林资源管理和评估中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森林资源的准确信息,为森林经营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合理和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内业计算
A、根据样本标准地每木测定的树高、胸径分树种查得每木蓄积
材积,并记录入表;
B、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式,利用样本标准地的每木地径、胸径、 树高、蓄积、材积,求得样本标准地中分树种林木的胸径与地径的
线性方程式、树高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分树种蓄积与地径的线性
方程式、分树种在盗伐区内的林木, 采用每木测定盗伐木的胸径、树高,并分别编号、记录(序 号、树种、胸径、树高),查对二元立木材积表分树种查算 每木蓄积,根据出材率计算每木材积(材积=蓄积×出材 率),分树种统计盗伐木的蓄积和材积。
(2)对于盗伐木已造材,且保留在盗伐区附近,分原木和原
D、用网格法、求积仪或电脑求算盗伐区面积,单位用亩; E、盗伐区分树种盗伐的林木蓄积(材积)=盗伐区面积*标 准地中各树种每亩盗伐林木蓄积(材积) ; F、盗伐区林木蓄积(材积) =盗伐区分树种盗伐的林木蓄 积(材积)之和。
(3)线性回归方程式求解
参照以皆伐方式盗伐林木
样木号
盗伐区标准地中保留木调查记录及蓄积查算表
b i 1 n
(x i x )2
i 1
样木号 合计
地径(xi) 6428.3
地径和胸径回归分析计算表
对应胸径(yi)
(xi x)( yi y)
(xi x)2
单位:厘米、米
株数(n) 回归系数b 回归系数a
5394.7
6366.45
7914.15
330 0.8044
0.6142
平均 19.5( x )
3、标准地林木调查记录及蓄积计算表
标准地林木调查记录及蓄积计算表
序号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
树种
胸径
树高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单株蓄积
备注
三、盗伐林木调查
1、以皆伐方式盗伐林木 (1)外业调查
A、首先采用地形图(1:10000)对盗伐区进行现场周界调绘,求算 盗伐区面积;
B、在盗伐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打一个1亩(666.7平方米)的标 准地;
2、内业计算
(1)根据标准地每木测定的树高、胸径分树种查得每木蓄积,并记 录入表;
(2)分树种统计标准地的林木材积,即得各树种每亩蓄积; (3)用网格法、求积仪或电脑求算火灾区面积,单位用亩; (4)火灾区分树种林木蓄积=火灾区面积*标准地中各树种每亩蓄积; (5)火灾区林木蓄积=火灾区分树种林木蓄积之和。
4、 单株立木材积计算
测定单株立木胸径、树高后,记录其数值,采用查二元立木材积表, 求得单株立木蓄积。
二、森林火灾调查
1、外业调查
(1)首先采用地形图(1:10000)对火灾区进行现场周界调绘, 求算火灾区面积;
(2)在火灾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打一个1亩(666.7平方米) 的标准地;
(3)对标准地范围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林木的胸径、 树高,并进行编号、现场记录(序号、树高、胸径、树种)。
D(胸径)=a1+b1*d(地径) a1、b1为回归系数 H(树高)=a2+b2 *d(地径) a2、b2为回归系数 M(蓄积)= a3+b3*d(地径) a3、b3为回归系数 V(材积)= a4+b4*d(地径) a4、b4为回归系数
C、根据标准地保留木各树种林木的胸径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树高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分树种蓄积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分树 种材积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及盗伐区标准地中每木地径;分别计算 盗伐区标准地中盗伐木的每木胸径、树高、蓄积、材积,统计出盗 伐区标准地中分树种的盗伐林木蓄积、材积;
对标准地范围内的保留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林木的树高、
胸径、地径,并进行编号、现场记录(序号、树高、胸径、地径、
树种);少于1亩(666.7平方米)的进行全区调查;
(2)内业计算
A、根据标准地保留木每木测定的树高、胸径分树种查得每 木蓄积、材积,并记录入表;
B、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式,利用标准地的保留木每木地径、 胸径、树高、蓄积、材积,求得标准地中分树种林木的胸径与地 径的线性方程式、树高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分树种蓄积与地 径的线性方程式、分树种材积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3、立木树高的测定
对于树高的测定,除幼树或低矮树木可以用测竿或特制的伸缩式 测高竿直接测定外,一般都是通过使用测高器测定。现常用的测高器 如布鲁莱斯测高器。
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构造和测高原理如图,可得全树高:
H=AB.tga+AE(眼高)
式中 AB:水平距 AE:眼高(仪器高) a:仰角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度;
16
15.3
13.4
17
14.4
11.5
18
15.5
13.1
………
5.12 39.27 0.01 0.22 3.10 20.82 2.21 29.68 8.73 8.73 (0.10) 11.76 0.10 2.47 48.01 12.32 24.62 12.92
6.87 77.80 0.05 0.03 2.82 20.07 3.69 42.51 11.70 11.70 4.08 8.88 0.46 3.92 43.83 17.47 25.80 15.84
伐倒木的任意长度均可用皮卷尺直接量测而得,立木树高测定是 在树木直立于地面的状态下进行的,受其生长环境条件限制,致 使测定方法、精度等都受到影响,在森林调查中,树高的测定主 要是垂直距离测定。
2、立木胸高直径测定
立木胸高直径采用测树围尺测定立木1.3米处直径,按2、4、6、 8、10、16……径阶进行分组记录。
D、用网格法、求积仪或电脑求算盗伐区面积,单位用亩; E、盗伐区分树种林木蓄积(材积)=盗伐区面积*标准地中各树 种每亩蓄积(材积); F、盗伐区林木蓄积(材积)=盗伐区分树种林木蓄积(材积)之 和。
(3)线性回归方程式求解举例
线性回归方程 y=a+bx a 、b 称为回归系数
a=y-bx
n
(x i x )( y i y )
胸径
树高 单株蓄积 单株材积
备注
2、以择伐方式盗伐林木
(1)外业调查
A、首先采用地形图(1:10000)对盗伐区进行现场周界调
绘,求算盗伐区面积;
B、在盗伐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打一个1亩(666.7平方
米)的标准地;
C、对标准地范围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盗伐林
木的地径,并进行编号、现场记录(序号、地径、树种);同时,
C、对标准地范围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林木的地径,并 进行编号、现场记录(序号、地径、树种);少于1亩(666.7平方米)的 进行全区调查;
D、在盗伐区旁选择与盗伐林木种植时间相近、树种结构相同的森林 内,打一个1亩(666.7平方米)的样本标准地;对样本标准地范围内的林 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林木的树高、胸径、地径,并进行编号、现场 记录(序号、树高、胸径、地径、树种);
条进行每木检尺,并分别编号、记录,原木记录序号、树种、 小头直径、长度),原条记录序号、树种、2.5米处直径、长度, 查对二元原条、原木材积表分树种分类别查算每木材积,分树 种分类别统计盗伐木的材积。
伐倒木调查记录及蓄积计算表
序号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
树种
胸径
树高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到树木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米,测高 时,按动仪器背面制动按纽,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 按下制动纽,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 加上测者眼高AE即为树木全高H。
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若两次观测符 号相反,仰视为正,俯视为负,则树全高H=h1+h2;见图(a)。若两次观测 值符号相同,则H=h1-h2,见图(b)、(c)。
16.3 ( y )
1
22.1
18.3
2
28.3
20.8
3
19.7
16.4
4
19.3
15.1
5
17.8
14.5
6
15.0
11.7
7
21.4
17.5
8
26.0
20.9
9
22.9
18.9
10
22.9
18.9
11
21.5
16.3
12
16.5
12.4
13
18.8
16.2
14
17.5
15.1
15
26.1
23.6
单株蓄积
单株材积
原木检尺记录及材积查算表
树种
小头直径
长度
记数
单位:厘米、米、根、立方米
材积
备注
原条检尺记录及材积查算表
单位:厘米、米、根、立方米
树种
2.5米处直径
长度
记数
材积
备注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树种
地径(d) 胸径(D) 树高(H) 单株蓄积(查二元材积表)(M) 单株材积
盗伐区标准地中盗伐木调查记录及计算表
序号
合计 1 2 3 4 …
树种
地径实测值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采用盗伐标准地保留木求得线性方程计算值
胸径
树高 单株蓄积 单株材积
备注
3、盗伐木还留在盗伐地的调查
D(胸径)=a1+b1*d(地径) a1、b1为回归系数 H(树高)=a2+b2 *d(地径) a2、b2为回归系数 M(蓄积)= a3+b3*d(地径) a3、b3为回归系数 V(材积) = a4+b4*d(地径) a4、b4为回归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