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应对能力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件(分)第七章 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件(分)第七章 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培养一、学习目标:正确认识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二、问题要点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话与说话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能力。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听话与说话能力更是人们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

第一节应当重视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培养听话与说话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能力。

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只能靠口耳相传使信息得以传播、交流,达到相互了解。

文字出现,弥补了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但口耳相传仍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渠道。

一、培养学生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大。

思想文化交流、学术交流越来越多。

人是社会的人,交流是生存之手段。

科技发展使口语交流更多。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优良素质的发展。

1、提高听话与说话能力是学生增长智慧的过程。

听话与说话包含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听话与说话能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智力潜能的标志。

听话与说话过程是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过程,必然要综合运用人的心智的多种因素,如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

2、口语表达是一个人个性、智慧、气质、风度的完整而直观的表现,因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是人的个性发展的过程,是使自己的内在气质和外显风度日臻完美的过程。

(三)、培养听话说话能力会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中,学课文要朗读,复述,回答,讨论,可以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口语交际的一般特点1、口语交际具有互动性。

交际就要有主体、客体,而主客体真正达到互动的状态,口语交际才能实现。

交际的双方都是信息发布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体。

交际的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向客体传达信息,客体则要对信息接收处理,进行必要的加工,并对主体迅速作出反应。

应急管理预案条例

应急管理预案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第三条应急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四)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五)信息公开,透明公正。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能力。

第二章应急预案体系第五条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一)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二)省级、市级、县级应急预案;(三)部门应急预案;(四)专项应急预案;(五)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第六条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应当明确国家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目标,以及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要求。

第七条省级、市级、县级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本行政区域的应急管理任务、措施和保障措施。

第八条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本部门职责,明确本部门的应急管理任务、措施和保障措施。

第九条专项应急预案应当针对特定类型突发事件,明确应对措施和保障措施。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管理任务、措施和保障措施。

第三章应急准备第十一条应急准备包括以下内容:(一)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二)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三)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四)培训演练: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应急响应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第十三条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初中心理课成长型思维

初中心理课成长型思维

初中心理课成长型思维初中心理课:成长型思维第一章我的心理课程初中生活里,我每周都会上一节心理课。

这是一门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课程。

心理课开启了我思维的大门,让我开始思考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

第二章成长型思维的意义成长型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让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发展和提升的。

相比于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与进步。

通过心理课的学习,我意识到成长型思维对我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章从挫折中学习在心理课上,我们学到了从挫折中学习的重要性。

成长型思维告诉我们,挫折并不是失败,而是一个机会。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并从中吸取教训。

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不断成长,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

第四章努力与奋斗成长型思维告诉我们,努力和奋斗是成功的关键。

在心理课上,我们学到了努力的重要性。

努力不仅是取得好成绩的必备条件,更是实现梦想的基础。

通过心理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第五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成长型思维鼓励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在心理课上,我们学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才能真正成长。

成长型思维告诉我们,我们的价值不是由别人的评价来决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成长来决定的。

第六章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成长型思维鼓励我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在心理课上,我们学到了积极的自我形象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积极的自我形象,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七章培养适应能力成长型思维告诉我们,适应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心理课上,我们学到了如何培养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通过心理课的学习,我明白了适应能力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通过心理课的学习,我逐渐理解了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

成长型思维让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发展和提升的,鼓励我们从挫折中学习,努力与奋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适应能力。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第一章:理解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培养学生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的能力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分享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的方法1.3 教学活动学生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教师分享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的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2.2 教学内容讨论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尊重等分享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经验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人际交往场景小组讨论,分享与人交往的技巧教师分享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经验第三章:学会调节情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情绪的能力3.2 教学内容讨论情绪的类型和变化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运动、倾诉等分享积极面对情绪的经验3.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变化和调节方法小组讨论,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教师分享积极面对情绪的经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2 教学内容讨论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分享自主学习的经验4.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师分享自主学习的经验第五章:塑造积极心态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的能力5.2 教学内容讨论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学习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如乐观思考、积极行动等分享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的经验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积极心态和应对方法小组讨论,学习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教师分享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的经验第六章:学会感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6.2 教学内容讨论感恩的意义分享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经验6.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感恩的经历和感悟教师分享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经验第七章:面对压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来源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培养学生面对压力时的应对能力7.2 教学内容讨论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寻求支持等分享面对压力时的应对经验7.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面对压力的经历和应对方法小组讨论,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教师分享面对压力时的应对经验第八章:培养自信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信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建立自信的方法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自信态度8.2 教学内容讨论自信的意义学习建立自信的方法,如积极思考、自我肯定等分享面对挑战时的自信态度的经验8.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建立自信的经历和感悟小组讨论,学习建立自信的方法教师分享面对挑战时的自信态度的经验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特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培养良好人格特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9.2 教学内容讨论人格特质的意义学习培养良好人格特质的方法,如诚实、善良、勇敢等分享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的例子9.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具备的良好人格特质小组讨论,学习培养良好人格特质的方法教师分享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的例子第十章:理解生命的重要性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态度10.2 教学内容讨论生命的宝贵和意义学习热爱生命的方法,如珍惜时间、关爱他人等分享热爱生命的经验和感悟10.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小组讨论,学习热爱生命的方法教师分享热爱生命的经验和感悟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理解自我”中,重点关注学生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的能力的培养。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应对预案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应对预案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应对预案第一章应对预案总则 (3)1.1 应对预案目的 (3)1.2 应对预案适用范围 (3)1.3 应对预案制定原则 (4)第二章危机识别与评估 (4)2.1 危机类型识别 (4)2.2 危机严重性评估 (4)2.3 危机发展趋势分析 (5)2.4 危机影响范围评估 (5)第三章危机应对组织结构 (5)3.1 应对组织架构 (5)3.1.1 领导层 (5)3.1.2 执行层 (6)3.1.3 支撑层 (6)3.2 职责分配 (6)3.2.1 领导层职责 (6)3.2.2 执行层职责 (6)3.2.3 支撑层职责 (6)3.3 协调沟通机制 (7)3.3.1 信息共享 (7)3.3.2 会议协调 (7)3.3.3 紧急联络 (7)3.4 应对团队培训与建设 (7)3.4.1 培训内容 (7)3.4.2 培训方式 (7)3.4.3 培训周期 (7)3.4.4 团队建设 (7)第四章信息收集与传播 (7)4.1 信息收集渠道 (7)4.2 信息筛选与整理 (8)4.3 信息发布与传播 (8)4.4 信息反馈与调整 (8)第五章媒体关系管理 (9)5.1 媒体沟通策略 (9)5.2 媒体接待与采访 (9)5.3 媒体舆论引导 (10)5.4 媒体危机应对技巧 (10)第六章危机应对策略 (10)6.1 危机应对策略制定 (10)6.2 危机应对方案实施 (11)6.3 应对策略调整与优化 (11)第七章危机沟通与协调 (12)7.1 内部沟通协调 (12)7.1.1 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12)7.1.2 明确沟通责任 (12)7.1.3 加强内部培训 (12)7.1.4 建立危机应对小组 (13)7.2 外部沟通协调 (13)7.2.1 建立良好的外部关系 (13)7.2.2 制定外部沟通策略 (13)7.2.3 保持信息的透明度 (13)7.2.4 妥善处理外部质疑 (13)7.3 及相关部门沟通 (13)7.3.1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13)7.3.2 主动汇报危机情况 (13)7.3.3 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作 (13)7.3.4 及时回应要求 (13)7.4 社会公众沟通 (14)7.4.1 制定公众沟通计划 (14)7.4.2 强化信息披露 (14)7.4.3 利用多种沟通渠道 (14)7.4.4 注重舆论引导 (14)第八章危机处理与恢复 (14)8.1 危机处理措施 (14)8.2 危机恢复计划 (15)8.3 恢复期沟通与宣传 (15)8.4 长期恢复策略 (15)第九章风险预防与预警 (16)9.1 风险预防措施 (16)9.2 预警机制建立 (16)9.3 预警信息处理 (17)9.4 预警系统评估与优化 (17)第十章应急资源管理 (17)10.1 资源需求分析 (17)10.2 资源配置与调度 (18)10.3 资源保障措施 (18)10.4 资源使用效果评估 (18)第十一章法律法规与合规 (19)11.1 相关法律法规梳理 (19)11.1.1 国家法律法规 (19)11.1.2 行业法律法规 (19)11.1.3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19)11.2 合规性评估与检查 (19)11.2.1 合规性评估 (19)11.3 法律风险防控 (20)11.3.1 法律风险识别 (20)11.3.2 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20)11.4 法律顾问支持 (20)11.4.1 法律咨询 (20)11.4.2 法律纠纷处理 (20)11.4.3 法律风险防控建议 (21)第十二章应对预案演练与评估 (21)12.1 应对预案演练计划 (21)12.1.1 演练目标 (21)12.1.2 演练范围 (21)12.1.3 演练内容 (21)12.1.4 演练时间 (21)12.1.5 演练组织架构 (21)12.2 演练实施与监控 (21)12.2.1 前期准备 (21)12.2.2 演练实施 (21)12.2.3 演练保障 (22)12.3 演练结果评估 (22)12.3.1 评估指标 (22)12.3.2 评估方法 (22)12.3.3 评估报告 (22)12.4 演练改进与优化 (22)12.4.1 问题整改 (22)12.4.2 预案修订 (22)12.4.3 培训与演练 (22)12.4.4 持续改进 (22)第一章应对预案总则1.1 应对预案目的本应对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应急救援预案章程

应急救援预案章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本地区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第三条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 专群结合、快速反应;4. 依法规范、科学高效。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第五条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 综合协调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综合协调、信息报送、调度指挥等工作;2. 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3. 抢险救灾组:负责物资调拨、设备保障、应急设施建设等工作;4. 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救援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宣传等工作;5. 调查评估组:负责事故调查、损失评估、恢复重建等工作。

第六条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应当明确应急救援职责,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三章应急响应第七条应急救援分为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由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启动应急预案;2. 重大突发事件:由省级政府启动应急预案;3. 较大突发事件:由市级政府启动应急预案;4. 一般突发事件:由县级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第八条发生突发事件时,事发地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第九条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应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第十条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当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一条应急处置措施包括:1. 人员疏散: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2. 伤员救治:迅速组织医疗救援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3. 物资调拨:及时调拨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4. 设备保障:确保应急救援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上册目录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上册目录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上册目录
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重要性
- 1.1 什么是心理健康
- 1.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章:心理健康问题与压力管理
- 2.1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 2.2 压力的来源与影响
- 2.3 压力管理技巧
第三章:情绪与情感管理
- 3.1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
- 3.2 情绪调节与情感管理技巧
第四章:自我认知与自尊自信
- 4.1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 4.2 自尊自信的培养与提升
第五章: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护
- 5.1 健康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5.2 人际交往技巧与沟通技巧
第六章:适应与应对能力培养
- 6.1 适应能力的意义与培养方法
- 6.2 应对困难与挫折的技巧
第七章: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
- 7.1 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7.2 学习方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八章:心理健康与家庭关系
- 8.1 家庭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8.2 家庭冲突解决与沟通技巧
第九章: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
- 9.1 社交媒体的影响与挑战
- 9.2 健康使用社交媒体的建议
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预防 - 10.1 心理疾病的常见类型
- 10.2 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与策略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
- 11.1 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11.2 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与途径。

武装值守人员管理制度

武装值守人员管理制度

武装值守人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对武装值守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岗位设置1. 武装值守人员主要负责对重要单位、场所的安全值守工作,防范和应对意外事件。

2. 岗位设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保证每个重点单位、场所都有武装值守人员负责值守安全工作。

第三章人员招聘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相关专业要求的人员,可通过招聘或内部调配进入武装值守人员队伍。

2. 招聘时,尽量选择有相关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经过严格的体能和心理测试,确保其适合从事武装值守工作。

第四章培训管理1. 新入职武装值守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基本的安全法规、防范意外事件的应对方法、武器的使用等。

2. 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心理素质培训等,提高武装值守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实战演练,增强武装值守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章值班管理1. 武装值守人员按照岗位值班表,保证每个岗位有人24小时值守。

2. 值班人员要按规定穿着制服,携带好武器和防护装备,严格履行职责。

3. 值班人员要按规定进行巡逻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处理。

第六章安全检查1. 通过安全检查,保证所有武装值守人员的装备完好、心理健康、工作积极、意识到位。

2. 针对特定单位、场所进行定期巡查和安全检查,提出安全隐患的整改意见。

第七章事件应对1. 武装值守人员要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处置决策,应对突发事件,保护单位、场所和人员的安全。

2. 对于紧急情况,要按规定启用应急预案,保证迅速有效地处理事态,避免事态扩大。

第八章审核考核1. 对每个武装值守人员的安全记录进行定期审核,确认其工作的实际效果。

2. 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并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九章集体活动为了增强武装值守人员的团队凝聚力,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增加他们的交流和互助。

第十章福利待遇1. 武装值守人员依法享有相应的福利和待遇,包括但不限于工资、保险、休假和奖励福利。

商场紧急事件应对手册

商场紧急事件应对手册

商场紧急事件应对手册第一章紧急事件预防与准备 (4)1.1 紧急事件的分类与识别 (4)1.1.1 紧急事件的分类 (4)1.1.2 紧急事件的识别 (4)1.2 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1.2.1 预防措施的制定 (4)1.2.2 预防措施的实施 (4)1.3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 (4)1.3.1 应急预案的编制 (4)1.3.2 应急预案的演练 (5)第二章火灾应对 (5)2.1 火灾报警与疏散 (5)2.1.1 火灾报警 (5)2.1.2 疏散 (5)2.2 灭火设施的使用与维护 (6)2.2.1 灭火设施的使用 (6)2.2.2 灭火设施的维护 (6)2.3 火灾的善后处理 (6)2.3.1 人员安置 (6)2.3.2 现场保护 (6)2.3.3 信息发布 (6)2.3.4 责任追究 (6)第三章人员伤亡应对 (7)3.1 人员伤亡的紧急救治 (7)3.1.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7)3.1.2 呼叫专业救援 (7)3.1.3 初步救治 (7)3.1.4 配合专业救援 (7)3.2 现场的保护与调查 (7)3.2.1 现场保护 (7)3.2.2 调查取证 (7)3.2.3 报告上级 (8)3.3 伤亡的善后处理 (8)3.3.1 对伤者的关怀与救治 (8)3.3.2 对家属的安抚与沟通 (8)3.3.3 责任的认定与追究 (8)3.3.4 教训的总结与整改 (8)第四章食品安全事件应对 (8)4.1 食品安全事件的识别与处理 (8)4.1.1 识别 (8)4.1.2 处理 (8)4.2 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措施 (9)4.2.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9)4.2.2 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9)4.2.3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 (9)4.3 食品安全事件的善后处理 (9)4.3.1 及时发布事件处理结果 (9)4.3.2 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9)4.3.3 改进食品安全管理 (9)4.3.4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9)第五章:危险化学品泄漏应对 (9)5.1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紧急处理 (9)5.1.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9)5.1.2 评估泄漏情况 (10)5.1.3 疏散人员 (10)5.1.4 切断泄漏源 (10)5.1.5 设置隔离区 (10)5.1.6 报告相关部门 (10)5.2 防护设施的使用与维护 (10)5.2.1 防护设施配置 (10)5.2.2 防护设施使用培训 (10)5.2.3 防护设施维护保养 (10)5.3 泄漏的善后处理 (10)5.3.1 清理泄漏物 (10)5.3.2 消除隐患 (10)5.3.3 恢复正常营业 (10)5.3.4 调查与总结 (11)第六章电梯应对 (11)6.1 电梯的紧急救援 (11)6.1.1 紧急救援组织 (11)6.1.2 紧急救援流程 (11)6.2 电梯设施的检查与维护 (11)6.2.1 检查与维护频率 (11)6.2.2 检查与维护内容 (11)6.2.3 检查与维护责任 (11)6.3 电梯的善后处理 (12)6.3.1 调查与分析 (12)6.3.2 赔偿与安抚 (12)6.3.3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2)第七章电力系统故障应对 (12)7.1 电力系统故障的紧急处理 (12)7.1.1 确认故障现象 (12)7.1.2 切断故障区域电源 (12)7.1.3 组织人员疏散 (12)7.1.4 启动备用电源 (12)7.1.5 指挥协调抢修 (13)7.2 临时供电设备的启用与维护 (13)7.2.1 启用临时供电设备 (13)7.2.2 临时供电设备的维护 (13)7.2.3 临时供电设备的备用方案 (13)7.3 电力系统故障的善后处理 (13)7.3.1 故障原因调查 (13)7.3.2 修复损坏设备 (13)7.3.3 改进措施 (13)7.3.4 培训与演练 (13)7.3.5 信息反馈与沟通 (13)第八章网络安全事件应对 (14)8.1 网络安全事件的识别与处理 (14)8.1.1 事件识别 (14)8.1.2 事件处理 (14)8.2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4)8.2.1 制定防护措施 (14)8.2.2 实施防护措施 (15)8.3 网络安全事件的善后处理 (15)8.3.1 事件调查与总结 (15)8.3.2 修复受损系统 (15)8.3.3 员工培训与宣传 (15)第九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15)9.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与处理 (15)9.1.1 事件识别 (15)9.1.2 事件处理 (16)9.2 防疫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6)9.2.1 防疫措施制定 (16)9.2.2 防疫措施实施 (16)9.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 (16)9.3.1 善后处理原则 (16)9.3.2 善后处理措施 (17)第十章综合协调与沟通 (17)10.1 紧急事件的内部沟通与协调 (17)10.1.1 确立沟通机制 (17)10.1.2 信息传递 (17)10.1.3 联动协调 (17)10.2 与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17)10.2.1 建立联络机制 (17)10.2.2 信息共享 (18)10.2.3 协同应对 (18)10.3 紧急事件的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8)10.3.1 信息发布原则 (18)10.3.2 舆论引导策略 (18)第一章紧急事件预防与准备1.1 紧急事件的分类与识别1.1.1 紧急事件的分类商场紧急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自然灾害类、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等。

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第七章)

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第七章)

二、挫折对高职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2.有利于增强情绪反 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1.有利于磨炼性格和意志
3.有利于正确地认识自我, 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二、挫折对高职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二)消极影响
2.降低思维能力与生活能力
1.降低学习效率
3.改变性格与出现行为偏差
三、高职大学生遭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
提高抗挫折与承压能力
——应战挫折,在风雨中翱翔
第七章
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识挫折及忍耐力。 (2)了解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 (3)科学认识心理压力。 (4)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
能力目标 (1)能战胜挫折,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2)能合理应用挫折防卫机制应对挫折。 (3)能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
一、正确认识挫折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2.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常见的心理冲突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双趋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同时吸引个体,而个体只能选择其中 一个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2)双避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都是个体想要回避的,而只能回避 其中一个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这是一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式的冲突。 (3)趋避冲突,是指个体一方面要接近某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所 产生的内心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是双趋冲突与双避冲突的复合形式,也可能是两种趋避式 冲突的复合形式。
一、正确认识挫折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1.外在因素
客观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因素包括各种由于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等因素。 例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亲人生老病死所招致的挫折等。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学校环境、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和不平 等待遇、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冲击等。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使其产生挫 败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演练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演练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演练方案第一章总体要求 (3)1.1 演练目的与意义 (4)1.1.1 演练目的 (4)1.1.2 演练意义 (4)1.1.3 演练原则 (4)1.1.4 演练要求 (4)第二章演练组织架构 (5)1.1.5 指挥体系构成 (5)1.1.6 指挥职责 (5)1.1.7 实施体系构成 (5)1.1.8 实施职责 (6)1.1.9 保障体系构成 (6)1.1.10 保障职责 (6)第三章演练内容与流程 (7)第四章演练准备 (8)1.1.11 人员准备 (8)1.1 确定演练组织架构 (8)1.2 人员分工与职责 (8)1.3 人员培训与考核 (8)1.3.1 物资准备 (9)2.1 物资清单 (9)2.2 物资采购与保障 (9)2.3 物资管理 (9)2.3.1 资料准备 (9)3.1 演练方案 (9)3.2 演练脚本 (9)3.3 演练通知 (9)3.3.1 设备准备 (9)4.1 演练设备清单 (9)4.2 设备采购与保障 (9)4.3 设备管理 (9)4.3.1 演练场地准备 (9)5.1 场地选择 (9)5.2 场地布置 (10)5.3 场地保障 (10)5.3.1 设施准备 (10)6.1 设施清单 (10)6.2 设施采购与保障 (10)6.3 设施管理 (10)第五章演练实施 (10)6.3.1 演练启动 (10)6.3.2 演练动员 (10)6.3.3 科目设置 (11)6.3.4 科目实施 (11)6.3.5 科目切换 (11)6.3.6 科目衔接 (11)第六章演练评估 (11)6.3.7 评估指标概述 (11)1.1 准确性指标:反映演练活动中各项任务完成的正确性,如任务完成率、错误率等。

(11)1.2 效率指标:衡量演练活动中各项任务完成的速度,如任务完成时间、响应时间等。

(11)1.3 协同性指标:评估演练活动中各参演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如协同程度、沟通效率等。

八项应急管理制度

八项应急管理制度

八项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应急管理工作,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组织协调等具有指导性、约束性的事项,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应急管理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依法合规,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协同应对,实时响应。

第四条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行领导班子包案负责制,各部门、各单位配合协作,严格按照责任分工落实任务,切实负责。

第五条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培训,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

第六条本制度由本单位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同时接受相关部门监督检查。

第二章应急预案管理第七条本单位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常见突发事件而编制的预先组织、部署和调动资源的详细方案。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八条应急预案分为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多个类别,各类预案要相互衔接、互为补充。

第九条应急预案由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起草,并报领导审核后正式发布。

预案涉及到的应急资源、应急措施等内容必须真实有效。

第十条所有部门、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和任务,逐级分解应急预案,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响应机制,确保预案的实施。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应当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完善和优化。

第十二条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单位应当迅速启动相应预案,组织协作,做好应急处置,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

第三章应急资源管理第十三条应急资源是指用于应急处置的物资、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急资源由应急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各部门、单位按照预案和工作任务,积极配合提供资源支持。

第十五条应急资源管理工作要做到分类管理、定期检查、更新完善,确保资源数量充足、品种齐全、使用方便。

《社会行为教案》

《社会行为教案》

《社会行为教案》第一章:社会行为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社会行为的定义:个体在社交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行为的概念。

主体讲解: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总结:强调社会行为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社会规范与道德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社会规范的概念: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要求和规范。

道德观念的概念:个体对善恶、对错的价值观和信念。

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

主体讲解:讲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总结:强调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社会交往与沟通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交往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3.2 教学内容社会交往的概念: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沟通技巧的概念: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有效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增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交往和沟通技巧的概念。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沟通技巧。

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交往的概念。

主体讲解:讲解社会交往和沟通技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沟通技巧。

学校应急能力建设制度

学校应急能力建设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以及校园内各类突发事件。

第三条学校应急能力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以人为本,确保安全;(四)科学应对,快速处置。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全校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第五条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各部门、各学院(系)成立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本学院的应急工作。

第七条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职责:(一)组织制定和修订学校应急预案;(二)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三)协调各部门、各学院(系)开展应急工作;(四)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上报;(五)指导、督促各部门、各学院(系)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各学院(系)应急小组职责:(一)贯彻执行学校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的决策;(二)组织制定本部门、本学院的应急预案;(三)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四)负责本部门、本学院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五)及时报告突发事件及应急响应情况。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九条学校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十条综合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二)应急响应程序;(三)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四)应急培训与演练;(五)应急信息报送;(六)应急终止与恢复。

第十一条专项应急预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主要包括:(一)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二)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四)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制定,主要包括:(一)事件基本情况;(二)应急响应措施;(三)应急物资和装备需求;(四)应急信息报送。

第四章应急培训与演练第十三条学校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培训,提高师生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

安全教育教案《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教案《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教案《保护自己》第一章:认识危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

2. 培养学生识别危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避免危险的方法。

教学内容:1. 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如交通事故、火灾、水灾等。

2. 讨论如何识别危险,如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用电安全等。

3. 讲解避免危险的方法,如遇到火灾时如何逃生、遇到陌生人如何拒绝等。

第二章:自我防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

2. 培养学生面对危险时冷静应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寻求帮助。

教学内容:1. 教授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如遇到陌生人跟踪时如何求助、遇到校园欺凌如何应对等。

2. 讨论面对危险时如何保持冷静,如深呼吸、放松心情等。

3. 讲解如何寻求帮助,如向老师、家长报告危险情况等。

第三章:网络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保护个人隐私。

教学内容:1. 分析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如泄露个人信息可能带来的危害。

2. 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避免不明、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等。

3. 讲解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如设置隐私权限、不透露个人信息等。

第四章: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内容:1. 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如闯红灯、酒驾等。

2. 讨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按时通行、礼让行人等。

3. 讲解如何自我保护,如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佩戴安全带等。

第五章:地震逃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地震时冷静应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地震逃生技巧。

教学内容:1. 分析地震可能带来的危害,如房屋倒塌、道路阻断等。

2. 讨论地震时如何保持冷静,如深呼吸、不要慌张等。

3. 讲解地震逃生技巧,如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避开高大建筑物等。

第六章:火灾逃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

服务营销学 第七章 服务需求与服务能力

服务营销学 第七章 服务需求与服务能力

服务营销学第七章服务需求与服务能力在服务行业的竞争中,了解和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服务需求是指顾客对服务产品或者服务体验的期望和要求。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达到顾客的期望。

本章将介绍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企业如何提升服务能力来满足顾客需求。

一、服务需求的特点1. 多样性:与产品需求相比,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化。

由于服务的特殊性,不同的顾客对服务需求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

企业应该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差异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 时效性:服务需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顾客对服务的需求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场合会有所变化。

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提供及时的服务。

3. 依赖性:服务需求通常存在于顾客的特定需求背景下。

服务需求的产生往往与顾客的需求背景相关,企业需要了解顾客的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4. 主观性: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

不同的顾客对同一种服务可能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

企业需要关注顾客的意见和反馈,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

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指企业为满足顾客需求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1. 人员培训: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技能。

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服务质量。

2. 技术创新: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来提升服务能力。

例如,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在线服务的功能可以提升便利性。

3.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健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以便个性化地提供服务。

4. 资源配置和整合:企业应该合理配置和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以提升服务能力。

例如,在需求高峰期增加人员和设备的配置,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

三、案例分析以电商平台为例,探讨如何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和提升服务能力。

电商平台需要了解顾客的购物需求,包括商品的品质、价格、配送时间等方面。

全国综合防灾减灾规章制度

全国综合防灾减灾规章制度

全国综合防灾减灾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国家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

第三条防灾减灾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灾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灾害严重程度最小、损失程度最少。

第五条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强化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六条加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

第七条全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和应对能力。

第二章预防防范第八条各级政府要制定并实施全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第九条各级政府要加强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十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指导各类单位和群众做好灾害防范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政府要加强教育部门灾害防范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行为。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要配备必要的防灾减灾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救援能力。

第三章应急救援第十三条各级政府要组建专业救援队伍,提高救援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

第十四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确保救援行动有序、高效。

第十五条各级政府要加强预案演练和救援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十六条各级政府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保障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各级政府要对灾后恢复重建进行评估和规划,加快灾区重建工作。

第十八条各级政府要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帮助灾民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

第四章组织指导第十九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工作。

第二十条各地政府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第二十一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合作。

民间艺术家协会应急预案

民间艺术家协会应急预案

民间艺术家协会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 (3)1.1 协会应急预案的目的与意义 (3)1.1.1 目的 (3)1.1.2 意义 (3)1.1.3 适用范围 (4)1.1.4 实施主体 (4)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4)1.1.5 应急组织架构的组成 (4)1.1.6 应急组织架构的职能 (4)1.1.7 会长(指挥长) (5)1.1.8 副会长(副指挥长) (5)1.1.9 应急办公室主任 (5)1.1.10 应急办公室成员 (5)1.1.11 应急小组成员 (5)第三章:预警与预防 (6)1.1.12 预警系统概述 (6)1.1.13 信息收集 (6)1.1.14 风险评估 (6)1.1.15 预警发布 (6)1.1.16 预警响应 (6)1.1.17 加强安全管理 (6)1.1.18 提高应对能力 (7)1.1.19 加强信息沟通 (7)1.1.20 加强舆论引导 (7)第四章:应急响应 (7)1.1.21 响应级别划分 (7)1.1.22 响应级别确定 (7)1.1.23 预警阶段 (8)1.1.24 应急响应启动 (8)1.1.25 应急响应实施 (8)1.1.26 应急响应结束 (9)第五章:应急处置 (9)1.1.27 现场评估 (9)1.1 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评估,确定的性质、规模、影响范围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9)1.2 评估内容包括:类型、原因、影响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9)1.2.1 现场救援 (9)2.1 保证现场人员安全,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危险区域,避免二次发生。

(9)2.2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视情况拨打急救电话,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9)2.3 设立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9)2.3.1 现场保护 (9)3.1 保护现场,避免现场受到破坏,以便后续调查取证。

(9)3.2 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记录现场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控制性应对量表
(Cybernetic Coping Scale,CCS)

Edwards 和 Baglioni 于1993年编制,最初有40个 条目, 7 级计分, 2004年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缩减 为20 个条目, 5 级计分,
● 适用于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群体和成节
应对能力的界定
一、应对能力的定义

对应激源与社会支持资源之间的差异进行认知评 价并采取相应行为方式及策略的能力
二、相关术语的区分
◆ 应对方式(the ways of coping)

指个体或群体面对应激情境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
◆ 应对风格(coping style)

指个体或群体面对应激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 征
● 适用于
18-35 岁青年学生
二、国内常用的测量工具
◆ 应对方式问卷
1996年编制 ● 共 62 道题目,含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 退避 、合理化 6 个分量表 ● 计分采用是、否两级, 如答是, 则再按有效、比较 有效、无效 3 级计分 ● 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 0.62-0.72 之间
◆ 应对策略()
●指个体或群体面对应激情境所谋划的思路或途径
◆ 应对效能 (coping self-efficacy)
●指个体或群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应对所具有的信心
第二节
应对能力的测量
一、国外常用的测量工具 ◆ 应激情境应对调查表
(Coping Inventory for Stressful Situations, CISS ) Endler 和 Parker 1990 年编制 ●共 48 个条目, 含情绪定向应对、任务定向应对和 逃避 3 个分量表 ( 每个分量表都包括 16 个条目) ● 采用 5 级计分
2. Guppy A, Edwards J A, Brough P. et al.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hort version of the Cybernetic Coping Scale: A multigroup con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cross four samples.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04, 77, 39–62
● 郑全全、陈树林
◆ 应对效能问卷
● 童辉杰
2005年编制 ● 共 17 道题目,含自信程度、认知水平、胜任力的 知觉 3 个分量表 ●内部一致性系数 0. 86, 分半信度 0. 79, 相隔两个月 重测信度 0. 71 ● 适用于大学生群体
第三节
应对能力的作用
◆ 处理应激问题的根本策略
◆ 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环节
(Collectivistic Coping Styles Measure, CCSM)

Moore 和 Constantine 2005 年编制
●共
9 个条目,含寻求社会支持、忍受 2 个分量表
● 与假设的拟合指数良好,分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
分别为 0.84 和 0.95, 间隔 2 周的重测相关系数分 别为 0.71 和 0.80
● 肖计划、许秀峰
◆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2000 年编制 ● 共 36 个条目, 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 ● 积极应对方式包括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 极的合理化的解释; 消极应对方式包括忍耐、逃 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 ● 4 级评分, 1 表示不采用, 4 表示经常采用 ● 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α) 为0. 91
第七章
应对能力
结构与问题
◆ 应对能力的界定
◆ 应对能力的测量
◆ 应对能力的作用
◆ 应对能力的培养
以下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张雯雯是一位在城市长大的独生女, 家庭条件优
越, 很少碰到挫折。到某大学读书后, 对集体生活很
不习惯。 她不满意同学随便用她的学习用具, 晚上
睡觉听到室友打呼噜从心里烦透了, 看到几位同学 避着她嘀嘀咕咕更加觉得不自在…… 漫长的大学生 活究竟应该怎样度过?她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 从预防到促进的必由之路
第四节
应对能力的培养
◆ 提高辩证思维水平 ◆ 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 融入集体生活之中 ◆ 积累成功应对经验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应对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采用本章介绍的测量工具,拟订一份与应对能 力有关的研究计划。
推荐阅读文献
1.童辉杰.应对效能:问卷的编制及理论模型的建构. 心理学报, 2005, 37(3):413~4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