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旋翼技术
直升机起飞的原理
直升机起飞的原理
直升机起飞是通过利用旋翼的升力产生原理实现的。
旋翼是由数片可转动的叶片组成,每一片叶片的形状和位置都经过精确设计。
当直升机的发动机启动时,旋翼开始旋转,通过快速切割空气并形成下垂气流。
根据伯努利定律,气流在旋翼上表面的速度变快,气压变低,而在底面的速度较慢,气压较高。
由于上表面的气压较低,而底面的气压较高,形成了差压,这就是产生升力的关键。
升力的大小取决于旋翼的转速、叶片的形状和倾角,以及旋翼的面积。
当升力超过直升机的重量时,直升机就可以离开地面并开始起飞。
为了保持直升机平衡,还需要一个尾旋翼来产生反扭力。
由于旋翼的旋转会产生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扭矩,为了抵消这个扭矩,尾旋翼被安装在直升机尾部,它产生一个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气流,从而保持直升机的平衡。
除了升力和反扭力之外,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例如空气密度、温度、湿度和高度等,它们都会对直升机的性能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直升机起飞的原理是通过利用旋翼产生的升力和尾旋翼产生的反扭力来实现的。
这种设计使得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降,极大地增加了其灵活性和应用价值。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直升机是一种飞行器,它的旋翼是实现垂直升降和悬停的关键部件。
旋翼是围绕垂直轴旋转的大型叶片,通过快速旋转产生升力,使直升机能够在空中悬停和飞行。
旋翼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升力产生、控制和稳定。
首先,我们来看升力的产生。
直升机旋翼的叶片通过在空气中剪切产生升力。
叶片相对于速度产生的气流剪切会生成横向流动,导致高压区域在叶片的下表面,低压区域在叶片的上表面。
这个压力差会产生向上的升力,使直升机能够腾空而起。
旋翼的旋转产生了稳定的升力,使得直升机能够在不同高度上保持平衡。
同时,叶片的扩展形状使得空气可以更好地在上下表面间流动,从而增加升力的产生。
其次,我们来看旋翼的控制。
直升机可以通过调整旋翼的迎角来控制飞行姿态。
迎角是叶片与进气流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旋翼的步进电机等方式进行调整。
当迎角增大时,产生的升力也会增加,使直升机向上升高。
当迎角减小时,升力也减小,直升机会下降。
通过调整旋翼的迎角,直升机可以实现上升、下降、前进、后退、左右移动等各种操纵动作。
最后,我们来看旋翼的稳定性。
直升机的旋翼具有旋转惯性,使得机身在横向和纵向上有自稳定的趋势。
当直升机发生轻微倾斜时,旋翼会产生一个接近中心的修正力矩,使得机身重新保持平衡。
同时,直升机还通过尾旋翼来抵消旋转副反作用力,使得旋翼的旋转被抵消,保持机身的稳定。
另外,直升机还可以通过副翼和升降舵等设备进行补偿和控制,确保其平稳飞行。
总而言之,直升机的旋翼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产生的气流剪切来产生升力,通过调整迎角来控制飞行姿态,通过旋翼旋转产生的惯性和副翼等设备来实现稳定。
这种独特的工作原理使得直升机具有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救援工具。
直升机的旋翼原理
直升机的旋翼原理直升机的旋翼是一种能够产生升力和推力的旋转翼,它由大量的旋翼叶片、桨毂和可调节的襟翼组成。
直升机使用旋翼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升力和推力,从而让直升机在空中飞行。
旋翼的升力产生原理旋翼的升力产生原理是由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演变而来的。
翼型通过相对空气的运动产生升力。
旋翼同样利用相对空气的运动并且它的翼型通常比固定翼更薄。
旋翼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势能,同时可以产生横向推力,从而让直升机在空中悬停和移动。
旋翼的旋转方向旋翼的旋转方向是与直升机的实际方向相反的。
这是因为旋转的旋翼在运动过程中造成向下的气流以克服其自身重量和推进飞机前进。
如果旋翼与直升机的实际飞行方向相同,则在前进时将会撞上这个气流而导致飞机失速。
旋翼的切向速度和流量感应切向速度和流量感应是旋翼产生升力的重要元素。
当旋翼旋转时,每个旋翼叶片相对空气的速度将不断变化,因为沿着旋翼的理论平面出现不同的临界面和速度场。
这时,刀锋的前缘会受到更快的风速,而后缘受到更慢的风速。
这种速度的变化产生了一个升力差,从而使旋翼产生升力。
旋翼的倾斜旋翼的倾斜也是重要的原理之一,这是旋翼产生向前推进力的原因。
当旋转的旋翼向前倾斜时,旋翼产生的升力被分为两个分量:垂直于旋翼旋转平面的升力和平行于旋翼旋转平面的升力。
当旋翼向前倾斜时,平行于旋转平面的升力将会导致飞行器沿着旋转平面向前移动,产生推力。
旋翼的机械控制和配平旋翼的机械控制和配平也是直升机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旋翼可使用不同的冰柱、轴承和传动装置进行机械控制和平衡。
这些机械装置可以确保旋翼始终停留在与飞机平面垂直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改变旋转速度和倾斜角度以产生所需的升力和推力。
总结旋翼的原理和操作非常复杂,但是理解旋翼基本原理是对直升机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合理的机械控制和驾驶操作,人们可以使用这个原理使直升机在空中稳定飞行、移动和悬停。
直升机旋翼知识点总结
直升机旋翼知识点总结直升机是一种可以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其旋翼是实现垂直升降的关键部件。
在直升机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旋翼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旋翼基本原理、旋翼结构、旋翼型式、旋翼控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旋翼基本原理1. 旋翼的作用旋翼是直升机的升力产生器,它产生的升力可以支撑直升机的重量,并使其垂直起降。
旋翼还可以控制直升机的飞行方向和高度。
2. 旋翼受力旋翼在飞行时受到四种力的作用:升力、拉力、风力和扭矩。
升力是垂直方向的力,支持直升机的重量;拉力是使直升机向前飞行的推动力;风力是来自旋翼运动所产生的气流作用力;扭矩是使直升机旋转的力。
3. 旋翼的旋转旋翼在飞行时以相对静止的直升机机身为中心旋转,旋转的目的是为了产生升力和推动力。
旋翼的旋转还可以产生反作用力,使直升机保持稳定飞行。
二、旋翼结构1. 旋翼叶片旋翼叶片是旋翼的主要部件,它由叶片根部、叶片翼型、叶片桨距、叶片弹性铰链等部分组成。
叶片是直升机产生升力和推动力的关键部件。
2. 旋翼桨毂旋翼桨毂是旋翼的连接部件,它将旋翼叶片连接到直升机的主转子轴上,使旋翼可以旋转并受到机身的控制。
3. 旋翼支撑系统旋翼支撑系统由旋翼桨毂、旋翼桨叶、旋翼振动减震器等部分组成,用于支撑和固定旋翼整体结构,保证旋翼的正常运行及稳定飞行。
三、旋翼类型1. 直升机旋翼直升机旋翼通常采用主旋翼和尾旋翼的形式,主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动力,尾旋翼用于平衡主旋翼产生的扭矩。
2. 双旋翼直升机双旋翼直升机采用上下两层旋翼结构,上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动力,下旋翼用于平衡上旋翼产生的扭矩。
3. 旋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采用小型旋翼结构,可以进行垂直起降和定点悬停,用于军事侦察、航拍摄影等领域。
四、旋翼控制1. 旋翼调整旋翼调整是通过改变旋翼叶片的角度、转速和位置来控制旋翼的升力和飞行方向,以实现直升机的飞行和悬停等动作。
2. 旋翼平衡旋翼平衡是通过旋翼振动减震器、旋翼铰链等部件来保持旋翼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和空气给旋翼的反作用力矩。
直升机旋翼在发动机驱动下旋转时,会产生向上的升力和空气给旋翼的反作用力矩。
这个升力主要用以平衡直升机的重力以及机身、平尾、机翼等部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
旋翼的旋转方向有右旋和左旋之分,这取决于旋翼的旋转方向与大拇指指向旋翼升力方向的四指握拳方向是否一致。
旋翼还起到类似于飞机副翼、升降舵的作用,在飞行中可以产生向前的水平分力,克服空气阻力使直升机前进,也能产生侧向或向后水平分力,使直升机进行侧飞或后飞。
旋翼产生的升力大小取决于旋翼的迎角,即旋翼的翼型与空气流动方向的夹角。
当旋翼的迎角加大,被旋翼推向下方的气流速度也增大,旋翼也会受到更大的反作用力,这就是直升机升力来源。
直升机的旋翼是由发动机带动的,旋翼的轴连接着发动机的轴。
直升机的旋转是动力系统提供的,旋翼旋转会产生向上的升力和空气给旋翼的反作用力矩,在设计中需要提供平衡旋翼反作用扭矩的方法,通常有单旋翼加尾桨式(尾桨通常是垂直安装)、双旋翼纵列式(旋转方向相反以抵消反作用扭矩)等。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和空气给旋翼的反作用力矩,从而实现直升机的垂直升降、前进、后退、侧飞等动作。
直升机旋翼技术及发展
二、旋翼的主要动力学问题
2.1.2 旋翼桨叶动特性的计算
桨叶动特性可以采用有限元或其它方法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验验证 计算所用原始参数是桨叶的质量、刚度分布,质量刚度计算结果也
要通过试验验证
初 始 值 优 化 结 果
( kg)
一副旋翼是由多片桨叶构成的,在研究旋翼动力学问题时 必须考虑如何描述整个旋翼的运动,这就是整体振型——多片
桨叶同频率同幅值运动时,由于相位不同而形成的运动形态。
集合型
各片桨叶的相位差0或 2 的整数倍
二、旋翼的主要动力学问题
周期型(后退型、前进型)
各片桨叶的相位顺旋转方向 依次递增 2 / k ——后退型 各片桨叶的相位顺旋转方向 依次递减 2 / k ——前进型
摆振基阶模态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处理方法
1
K I l M I Ω
2
K 、 l 、 M 、 I 分别为绕摆振铰的弹簧刚度、摆振铰外伸量、绕
摆振铰静矩及惯矩。
对纯铰接式: K 0, 1 ( 0 . 2 ~ 0 . 3 ) , l 约为3%~5%
旋翼的质量及气动不平衡产生作用于桨毂中心处的纵向及横向 激振力及力矩,其频率为1 ,从而引起直升机振动(对旋翼无影响)。
旋翼可能的不平衡
1)制造误差产生的各片桨叶对旋翼中心的质量静矩不相等或相
邻两片桨叶之间的夹角不相等,
离心力不平衡。
气动不平衡
2)各片桨叶的气动外形、安装角、扭转变形不相等,
消除措施
统称为基阶模态,它对直升机动力学及飞行力学最为重要。 铰接式旋翼的挥舞基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可以表示为: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原理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原理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是一种特殊的直升机结构,其独特的设计原理使其在飞行性能和操纵特性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原理,包括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飞行特性。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采用了两个相互对称的旋翼,它们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且以相反的方向旋转。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小旋翼间的相互干扰,提高直升机的飞行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还可以减小机身长度,提高机动性和操纵性能。
在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中,两个旋翼的叶片通常采用交叉布置,这样可以减小旋翼间的干扰,降低噪音和振动。
此外,共轴双旋翼直升机通常采用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制造,可以减小整机重量,提高飞行性能。
在工作原理上,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两个旋翼可以分别提供升力和反扭矩,它们之间通过传动系统相互连接并同步工作。
这种设计使得直升机可以实现更高的升力和更好的操纵性能,适用于复杂的飞行任务。
在飞行特性上,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能。
其双旋翼结构可以有效地抵消旋翼的扭矩,使得直升机在起飞、飞行和着陆过程中更加稳定。
同时,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操纵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实现更快速、更灵活的机动飞行。
总的来说,共轴双旋翼直升机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原理,在飞行性能和操纵特性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飞行特性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直升机结构,适用于各种复杂的飞行任务。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原理和特点。
直升机起飞简单原理
直升机起飞简单原理
直升机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和悬停在空中的飞机,其简单的起飞原理是基于旋翼的工
作原理。
直升机的旋翼是由多个叶片组成的,它们通过转动产生升力,从而使机身离开地
面并开始飞行。
首先,启动直升机的引擎,开始旋转旋翼。
旋翼的旋转速度通常在200 - 500 转/分钟之间,这要根据机型和空气密度进行调整。
在旋转过程中,叶片形成了类似风扇的叶片面积,将空气向下推,并且形成了对地面产生下压力的旋涡。
这种下压力在直升机起飞阶段
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抵消引擎产生的重量,使得机身可以离开地面。
当旋翼达到一定速度时,直升机产生了足够的升力,可以开始离开地面了。
首先,旋
翼开始斜向前倾,这使得机身开始向前推动,提高了机体速度。
然后,机体开始向前倾斜,使得旋翼的角度相对于水平面偏向前方,这能够产生更多的上升力,使得直升机能够飞行
到更高的高度。
在直升机起飞过程中,需要非常注意掌握控制杆。
控制杆通过调整旋翼的倾角和旋转
速度来调整升力和向前推进的程度。
此外,飞行员还需要不断调整推进器和纵向和横向稳
定器的位置来保持直升机的平衡和稳定。
如果过于斜倾或者过于倾斜,直升机就会失去平衡,产生危险。
总之,直升机的起飞是利用旋翼产生的升力,通过调整机体倾斜角度和旋翼角度来实
现的。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杆和各种稳定器的调整,并且需要飞行员具备高超的飞行技术和
丰富的经验。
再接再厉努力实现直升机旋翼技术的跨越发展
技术积淀, 依靠技术创新, 抢抓机遇, 构筑我国 直升机旋翼技术体系, 快速提升技术水平, 缩短 与国 外的 差距, 实现直 升机核心 技术从测 绘仿制向自 行设计和自 主创新的目 标跨越 , 领我 将引
术、 智能旋翼技术以及材料和工艺的基础技术方 面都一定程度地制约着旋翼技术的发展 。
随 着我国 直升机发展春天的 到来, 创建旋翼品牌, 实现旋翼技术跨越式发展, 经成为历 己 史赋予当 代旋翼工 作者的 神圣历史使 尽管任务艰巨, 命。 但我们 相信, 通过旋翼人的共同努力, 统筹规划旋冀发展和 核心技术的预先 研究, 立足己 基本具备自 主研发 第三 代旋 翼系 统的 基础 ,
再 接再 厉 努 力实 现 直 升 极 旋翼 技 术 的跨 越 发 展
众所周知, 旋翼技术是直升机 研制和发展的 核心技术, 代表了 直升机的 特色。 伴随着我国 直升机工业的蓬勃 发展, 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 任务的 接踵而来, 旋翼技术的状况更加引起人们 特别的 关注。 升机技术》 期出 <直 本 版旋翼专辑的目 的是为了进一步 促进旋 翼技术的 交流。 学术 回 顾直升机旋翼技术的发展历程, 测绘仿制实现非零起步, 通过 构建了旋翼技 术的基础; 通过引 进生 产专利, 实现星型柔性复合材料旋翼关键技术反设计;通过参考旋翼自 计 , 行设 培 养和锻炼了 一支 旋翼研发的队伍;通过 CM 旋翼的对外合作, H 基本具备了自 行研发第三代旋 翼系 统的 能力。 此同 我们也 与 时, 要清醒 地认识到, 前国内 目 在旋翼研发方面的技术储备与国 外先进技术相比 存在 仍 较大的 差距, 如制约旋 自 研制的 翼 主 旋翼系列翼型、 新一代旋翼构型技
直升机旋翼技术及发展
直升机旋翼技术及发展
一、直升机旋翼技术
直升机旋翼是一种机械装置,用于运载直升机在空中旋转以产生升力
的设备。
它是由外部旋翼与内部旋翼构成的,外部旋翼提供抵抗空气以及
一定程度的升力,内部旋翼提供空速与升力的控制。
一个完整的旋翼主要
由桨叶、桨根、桨顶、桨底和保护组成,这些部分在旋翼的正中央放置。
桨叶是旋翼的核心,它包括多个翼片,这些翼片可以把空气流动转换
成升力,而这些翼片的大小、形状、材料和弯度都是由设计师决定的。
桨
根是把桨叶固定到旋翼上的部件,它可以改变桨叶的形状和位置,以达到
更好的升力或空速效果。
桨顶是支撑桨叶的支架,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桨
叶被风流击打,防止桨叶受损。
桨底是把桨叶固定到桨根上的结构,它的
主要作用是改变桨叶的弯曲度,以改变旋翼的性能。
最后,保护部件可以
有效地避免桨叶和桨根发生损坏,从而保护旋翼的安全性。
二、直升机旋翼的发展
19世纪时,直升机开始发展,但是当时的旋翼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直升机的旋翼只有简单的桨叶,而且无法满足性能要求。
由于直升机的不
断发展,旋翼技术也开始不断进步。
旋翼的工作原理
旋翼的工作原理
旋翼是直升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通过旋转产生升力,并控制直升机的飞行姿态。
旋翼由一组叶片组成,叶片通过铰链与旋转主轴相连。
当直升机发动机提供动力时,主轴开始转动,使旋翼产生升力。
旋翼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伯努利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根据伯努利定律,当空气通过旋翼叶片时,由于旋翼叶片的曲率,上表面的气流速度快于下表面,导致上表面的气压低于下表面的气压,从而产生升力。
同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旋翼通过向下推动气体,自身会受到相等大小的向上反作用力。
这就意味着旋翼通过向下推动气体,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将直升机提升到空中。
为了控制直升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姿态,旋翼可以通过改变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来调整升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如果旋转速度增加,升力也会增加,直升机将向上升高;如果旋转方向发生变化,会导致直升机产生侧向推力,从而改变飞行方向。
此外,直升机还配备了尾旋翼来抵消旋转主轴带来的扭矩。
尾旋翼的工作原理与主旋翼类似,通过产生推力来抵消主旋翼的扭矩。
总而言之,旋翼是直升机飞行的关键部件,通过旋转产生升力和推力,控制直升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姿态。
直升机的起飞转向原理
直升机的起飞转向原理直升机的起飞和转向原理是基于旋翼的运动原理实现的。
旋翼通过产生升力和反作用力来推动直升机起飞,并通过改变旋翼的倾斜角度来实现转向。
首先,直升机起飞的原理是基于旋翼产生的升力。
旋翼是直升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由多个旋翼叶片组成,可以通过主轴产生旋转运动。
旋转的旋翼通过剖面的对流产生升力,使直升机能够克服重力并获得起飞能力。
在旋翼转动时,旋翼叶片在一个周期内会经历牵引、扫描和轻扭的过程,这些运动会产生升力,推动直升机垂直起飞。
在起飞过程中,直升机的发动机提供动力来旋转旋翼。
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直升机可以克服重力,使机身脱离地面并上升到空中。
起飞后,为了保持平稳的升力,直升机需要调整旋翼的角度,使其保持合适的倾斜角度。
直升机的转向原理是通过改变旋翼倾斜角度来实现的。
通过改变旋翼的倾斜角度,可以调整旋翼产生的升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从而实现直升机的转向。
直升机转向时,需要改变旋翼的倾斜角度以改变升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
当旋翼倾斜时,升力和反作用力的向量会偏离垂直下降方向,推动直升机实现转向。
为了改变旋翼的倾斜角度,直升机通常配备了尾桨和侧向风道。
尾桨通过变化自身的旋转速度来产生侧向力,从而改变直升机的方向。
侧向风道是一种辅助设备,通过改变进入旋翼平面的空气流动来调整旋翼的倾斜角度。
通过控制尾桨和侧向风道的工作,可以实现直升机的转向。
此外,直升机还可以通过前倾和侧倾来实现转向。
前倾是指将直升机整体向前倾斜,以改变重心位置,从而改变升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
侧倾是指将直升机整体向一侧倾斜,使旋翼产生升力和反作用力发生侧向分量,从而推动直升机实现转向。
总的来说,直升机的起飞和转向原理是通过改变旋翼的倾斜角度来调整升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从而实现直升机的起飞和转向。
起飞时,旋翼产生升力推动直升机垂直起飞;转向时,通过改变旋翼的倾斜角度和配备附加设备,可以改变旋翼产生的升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实现直升机的转向。
直升机旋翼机技术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直升机技术特点与发展前景SY1005525 余艳辉直升机技术特点与发展前景《飞行器总体设计》课程直升机部分课程报告SY1005525 余艳辉2010-12-24文章总结了直升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概括了未来直升机发展的可能方向。
1一、直升机的技术特点:直升机的技术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动力装置、升力系统、机体结构材料、电子系统和直升机总体特性。
1)动力装置50年代中期以前,绝大部分直升机都安装活塞发动机。
小型活塞发动机具有耗油率低,经济性好等优点;缺点是体积大、重量重,振动大、噪声高;寿命短,维护工作量大。
50年代以后,涡轴发动机逐渐取代活塞发动机。
涡轴发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容积和比功率大、寿命长、噪声低、便于维护等优点。
2)升力系统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直升机升力系统通常采用木质或钢木混合材料桨叶。
桨叶寿命短,通常在600h一下;采用对称翼型,桨尖平面形状通常为矩形。
桨毂采用全铰结构。
旋翼效率约为0.5,旋翼升阻比约为6.8. 50年代中期,旋翼桨叶以金属结构为主,桨叶寿命提高到1200h以上。
将也开始采用非对称翼型,桨毂仍以全铰式为主。
旋翼效率约为0.6,旋翼升阻比为7.3 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桨叶逐渐被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取代金属结构,寿命提高到3600h以上。
桨叶采用直升机专用翼型,桨尖形状后掠和尖削;开始采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无铰式桨毂;旋翼效率提高到大约0.75,旋翼升阻比大约为8.5, 80年代中期以后,旋翼系统采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桨叶,桨叶寿命无限。
桨叶采用直升机专用高效翼型,桨尖形状三位变化,不但尖削、后掠,而且下反。
桨毂采用结构进一步简化的无铰式、星形柔性、球柔性和无轴承式桨毂,提高了可靠性和维护性。
旋翼效率接近0.78左右,旋翼升阻比达到10.5左右。
3)机体结构状态50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机机体通常采用全金属构架结构、金属大梁和蒙皮。
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大多采用金属薄壁结构,金属大梁和铝合金蒙皮。
直升机传动系统和旋翼系统关键技术
直升机传动系统和旋翼系统关键技术直升机是依靠旋翼作为升力和操纵机构的飞行器,其旋翼充当了固定翼飞机的机翼、副翼、升降舵和推进器的作用。
根据反扭矩形式,直升机又可分为单旋翼带尾桨形式,共轴双旋翼,纵列式、横列式及倾转旋翼式。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单旋翼带尾桨形式直升机。
直升机的旋转部件多,包括旋翼系统、操纵系统、主减速器、尾减速器、尾桨等部件。
因此,整个直升机是在很多旋转系统及部件的协调运转中工作的。
尤其是大旋翼,在飞行中一般处于非对称气流中,除了旋转运动外,还有挥舞、摆振方面的运动,成为直升机振动的主要来源。
直升机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直升机的旋转部件的设计技术上。
对于固定翼飞机,由于在高速飞行中工作,其机翼、机身、尾翼的气动外形非常重要,影响到飞机的飞行性能和操稳特性。
而对于直升机,其气动特性主要体现在旋翼桨叶的几何特性、翼型、旋翼转速、旋翼实度、桨盘载荷等参数。
由于直升机的速度较低,一般最大速度不超过350km/h,机身的气动外形对飞行性能的影响相对固定翼飞机来说较弱。
因此,有人说直升机气动特性主要是旋翼气动特性。
就直升机本体技术而言,传动系统和旋翼系统是直升机最重要的关键部件,反映了直升机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传动系统直升机的发动机所提供的动力要经过传动系统才能到达旋翼,从而驱动旋翼旋转。
对于一般的直升机来说,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按一定比例传递到旋翼、尾桨和各附件。
直升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动系统的性能,传动系统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直升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1 传动系统的结构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典型构成为“三器两轴”,即:主减速器、尾减速器、中间减速器、动力传动轴和尾传动轴。
现代直升机的发动机多为涡轮轴发动机,其输入转速较高,意大利的A129输入转速最高,为27000r/min,所以要达到旋翼的设计转速必须经过主减速器减速。
减速器的减速比一般比较大,例如美国武装直升机阿帕奇的总传动比为72.4,“黑鹰”直升机的总传动比为81。
直升机旋翼原理
直升机旋翼原理自动侧斜器主要部分为:(1)旋转环(又称动环)3——它通过变距拉杆(又称小拉杆)8分别于各片桨叶变距铰的摇臂连接,并通过扭力臂(又称拨杆)与旋翼桨相连,旋翼旋转时则与桨同步旋转。
另一面,它通过轴承4与不旋转环2相连接,从而产生相对转动。
它与不旋转环可一起升降或倾斜,从而将操纵位移通过变距拉杆8传递给桨叶变距饺,以改变各片桨叶的安装角(即桨距角)。
(2)不旋转环(又称不动环)2一它通过十字接头或球饺与内层的滑筒相连,两者能一起升降或产生相对倾斜滑筒上还装有纵向5及横向6的操纵摇臂支座,纵、横向操纵拉杆分别经此与不旋转环相连。
纵、横向操纵动作经此使不旋转环连同旋转环一起相对于滑筒向所需方向倾斜,从而周期性改变各片桨叶的安装角.(3)滑筒一套装在导筒座1上,两者能产生轴向相对滑动,同时滑筒还与总距操纵拉杆7相连.总距操纵动作经此使滑筒连同十字接头,不旋转环、旋转环一起升降,然后将操纵位移传递给每片桨叶的变距校。
当驾驶员进行总距操纵时(如图4.4匀,例如上提(下压)总距操纵轩2,操纵动作经滑筒、十字接头、不旋转环、旋转环及桨叶变距拉轩传至桨叶变距饺,使各片桨叶改变同样大小的安装角,从而达到增加(减小)旋翼拉力的目的。
当驾驶员移动驾驶轩1进行纵、横向操纵时,操纵动作分别由装在滑筒上的纵、横向操纵臂传至不旋转环上,便不旋转环连同旋转环一起向所需方向倾斜,从而使桨叶安装角发生周期性变化,造成旋翼空气动力的不对称,再使旋翼锥体(即旋翼拉力)向所需方向倾斜,以达到操纵直升机飞行的目的。
此外,当驾驶员进行航向操纵时,对于单旋翼带尾桨的直升机来说,脚蹬操纵动作通过尾桨操纵系统改变尾桨拉力大小,由此破坏了原来的航向平衡状态,达到改变航向的目的。
6.直升机的飞行性能与普通固定翼飞机一样,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直升机飞行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通常直升机有一些与普通固定翼飞机相似的飞行性能要求,例如:最大平飞速度(Vma_)最大巡航速度(Vcma_)及经济巡航速度(Vce)使用升限(或动升限)(Hs)最大爬升速度(Vyma_)航程(L)、活动半径,转场航程续航时间或续航力(T)除此之外,直升机有以下几项特有的飞行性能指标:垂直爬升速度(Vyv)悬停升限(或静升限)(Ht一其中又可分为无地效悬停升限和有效地,悬停升限。
直升机的原理简单概括
直升机的原理简单概括
直升机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和悬停在空中的飞行器。
其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主旋翼:直升机的主要升力来源是位于顶部的主旋翼。
主旋翼通过快速旋转产生向下的气流,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使直升机能够离开地面。
2. 尾旋翼:直升机在旋转主旋翼时,由于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会产生一个相反的扭矩。
为了抵消这个扭矩,直升机配备了位于尾部的尾旋翼。
尾旋翼通过产生一个相对较小的旋转气流,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抵消主旋翼的扭矩,使直升机保持平衡。
3. 可变桨叶:主旋翼通常由多个桨叶组成,每个桨叶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角度。
通过改变桨叶的角度,可以调节升力的大小和方向,使直升机能够前进、后退、向左或向右移动。
4. 控制系统:直升机配备了复杂的控制系统,包括操纵杆、脚踏板和其他辅助设备。
通过操作这些控制器,飞行员可以控制直升机的姿态、方向和速度。
综上所述,直升机通过旋转的主旋翼产生升力,通过尾旋翼抵消扭矩,通过可变桨叶和控制系统实现操纵和飞行控制。
这些要素共同作用,使直升机能够在空中
进行垂直起降、悬停和各种飞行动作。
直升机旋翼桨叶的挥舞和变距
直升机旋翼桨叶的挥舞和变距直升机旋翼是由旋转的桨叶构成的,桨叶的挥舞和变距是影响直升机飞行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直升机旋翼桨叶的挥舞和变距。
旋翼桨叶挥舞旋翼桨叶的挥舞是指桨叶向上和向下挥动的运动。
这种运动使得直升机产生升力,并且产生交错旋涡。
旋翼桨叶挥舞的幅度和频率是直升机飞行性能的关键因素。
幅度和频率越高,飞行性能越好。
旋翼桨叶挥舞的主要原因是桨叶所受的空气动力学载荷。
当直升机向前移动时,空气从前向后流动,这会导致桨叶的颠簸和摇摆。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旋翼桨叶的挥舞,比如直升机速度、高度、重量和风的影响等。
为了解决旋翼桨叶挥舞的问题,现代直升机使用了多个方法,包括采用不同的桨叶形状、使用动态平衡技术以及采用传动系统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旋翼桨叶的挥舞,提高直升机的飞行性能。
旋翼桨叶变距旋翼桨叶的变距是指桨叶的轴向伸缩变化。
通过变距,可以调节桨叶产生的升力和扭矩。
变距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直升机的飞行性能。
变距系统由一个变距器组成,变距器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包括变距电机、减速器、可变角度盘、舵、连接杆和马达等。
当旋翼桨叶需要调整时,电机会启动,通过减速器将力传递到可变角度盘上。
这个盘可以使得连接杆偏移,并且桨叶会发生旋转。
通过控制变距系统,可以调整桨叶的角度和旋转速度,从而调节直升机的升力和扭矩。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直升机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飞行场景和条件。
总结直升机旋翼桨叶的挥舞和变距是影响直升机飞行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
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旋翼桨叶的运动和效果,从而提高直升机的飞行性能。
虽然这些技术在直升机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未来还有更多新的技术将被引入,从而进一步提高直升机的飞行性能。
无人机飞行操控技术 5.2.3 直升机旋翼的操纵
5.2.3 直升机旋翼的操纵
直升机的飞行控制与飞机的飞行控制不同,直升机的飞行控制是通过直升机旋翼的倾斜实现的。
直升机的控制可分为垂直控制、方向控制、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等,而控制的方式都是通过旋翼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旋翼桨毂朝相应的方向倾斜,从而产生该方向上的升力的水平分量达到控制飞行方向的目的。
直升机体放在地面时,旋翼受其本身重力作用而下垂。
发动机开车后,旋翼开始旋转,桨叶向上抬,直观地看,形成一个倒立的锥体,称为旋翼锥体,同时在桨叶上产生向上的升力。
随着旋翼转速的增加,升力逐渐增大。
当升力超过重力时,直升机即铅垂上升;若升力与重力平衡,则悬停于空中;若升力小于重力,则向下降落。
旋转旋翼桨叶所产生的拉力和需要克服阻力产生的阻力力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旋翼的转速,而且取决于桨叶的桨距。
从原理上讲,调节转速和桨距都可以调节拉力的大小。
但是旋翼转速取决于发动机(通常用的是涡轮轴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主轴转速;而发动机转速有一个最有利的值,在这个转速附近工作时,发动机效率高,寿命长。
因此,拉力的改变主要靠调节桨叶桨距来实现。
但是,桨距变化将引起阻力力矩变化,所以,在调节桨距的同时还要调节发动机油门,保持转速尽量靠近最有利转速工作。
直升机的平飞依靠升力倾斜所产生的水平分量来实现。
直升机的方向是靠尾桨控制的。
欲使直升机改变方向,则需踩脚蹬,改变尾桨的桨距,使尾桨拉力变大或变小,从而改变平衡力矩的大小,实现机头指向的操纵。
直升机的旋翼原理
直升机的旋翼原理
直升机的旋翼原理是通过旋转产生升力和推力,实现飞行。
旋翼由主旋翼和尾旋翼组成。
主旋翼是直升机的主要升力和推力来源。
它借助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升力,将直升机推向空中。
主旋翼通常由多个叶片、旋转轴和传动系统组成。
当主旋翼旋转时,每个叶片都会相继经历升降、前进、后退和倾转运动。
这些复杂的运动使得叶片受到气流作用,产生升力和推力。
主旋翼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升力是靠两种主要机构完成的:变距桨和循环变距桨。
当直升机需要上升时,变距桨会增大叶片的迎角,使得升力增加。
当需要下降时,变距桨会减小迎角,减小升力。
循环变距桨则是通过调整叶片的整体旋转角度实现升力的变化。
这两种机构的结合,能够使直升机在各种飞行工况下保持稳定的升力和推力。
尾旋翼是直升机的平衡和操控装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抵消主旋翼旋转产生的扭矩,防止直升机发生自旋。
尾旋翼通过改变推力的方向来抵消扭矩,以保持直升机的稳定。
同时,通过改变尾旋翼的推力大小,可以实现直升机的转向操纵。
总的来说,直升机的旋翼原理是通过旋转主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力,以实现垂直起降和悬停的能力。
同时,尾旋翼则起到平衡和操纵的作用。
这种复杂而精巧的设计使得直升机成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航空工具。
直升机的原理
直升机的原理
直升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动一对主旋翼产生升力,同时通过尾旋翼产生反作用力来保持平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旋翼:主旋翼是直升机发生升力的关键部件。
它由数个旋翼叶片组成,通过一个中央轴向转动。
旋翼叶片的特殊设计形状和角度,使得它们在旋转时可以产生气流的下压力。
这种下压力产生的垂直力就是直升机所需的升力。
2. 动力系统:直升机的动力系统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发动机组成。
这些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给主旋翼和尾旋翼。
传动系统包括主传动系统和尾传动系统,它们能将高速低扭矩的发动机输出转化为低速高扭矩的旋翼转速。
3. 尾旋翼:尾旋翼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反作用力,以平衡主旋翼的扭矩。
当主旋翼旋转时,由于旋转叶片产生的扭矩,直升机会有一个相反的旋转方向。
尾旋翼通过改变它的推力方向,产生与主旋翼相反的扭矩,从而保持直升机的平衡。
4. 控制系统:直升机的控制系统包括减速器、转向系统和主旋翼和尾旋翼的可变机械调节。
减速器将发动机输出的高转速降低到适合旋翼的转速。
转向系统和可变机械调节则通过改变旋翼的角度和位置,来控制直升机的飞行方向、高度和平衡。
总之,直升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主旋翼产生升力,尾旋翼产生反作用力来保持平衡,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飞行的控制与操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1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
1. 概况 与普通飞机相比,直升机不仅在外形上,而且在飞行原理上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它 没有固定的机翼和尾翼, 主要靠旋翼来产生气动力。 这里所说的气动力既包括使机体悬停和 举升的升力, 也包括使机体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运动的驱动力。 直升机旋翼的桨叶剖面由翼 型构成,叶片平面形状细长,相当于一个大展弦比的梯形机翼,当它以一定迎角和速度相对 于空气运动时,就产生了气动力。桨叶片的数量随着直升机的起飞重量而有所不同。重型直 升机的起飞重量在 20t 以上,桨叶的数目通常为六片左右;而轻、小型直升机,起飞重量在 1.5t 以下,一般只有两片桨叶。 直升机飞行的特点是: (1) 它能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要求较低; (2) 能够在空中悬停。即使直升机的发动机空中停车时,驾驶员可通过操纵旋翼使其自 转,仍可产生一定升力,减缓下降趋势; (3) 可以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飞行速度较低,航程相对来说也较短。 2.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 直升机旋翼绕旋翼转轴旋转时,每个叶片的工作类同于一个机翼。旋翼的截面形状是 一个翼型,如图 2.5.1 所示。翼型弦线与垂直于桨毂旋转轴平面(称为桨毂 旋转平面)之间的 夹角称为桨叶的安装角,以表示,有时简称安装角或桨距。各片桨叶的桨距的平均值称为 旋翼的总距。 驾驶员通过直升机的操纵系统可以改变旋翼的总距和各片桨叶的桨距, 根据不 同的飞行状态,总距的变化范围约为 2º~14º。
前缘 b
V 桨毂旋转面 后缘 桨毂旋转轴线
(a) 图 2.5.1 直升机的旋翼
(b)
气流 V 与翼弦之间的夹角即为该剖面的迎角。显然,沿半径方向每段叶片上产生的空 气动力在桨轴方向上的分量将提供悬停时需要的升力; 在旋转平面上的分量产生的阻力将由 发动机所提供的功率来克服。 旋翼旋转时将产生一个反作用力矩, 使直升机机身向旋翼旋转的反方向旋转。 前面提到 过,为了克服飞行力矩,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单桨式、共轴式、横列式、纵列式、 多桨式等。对于最常见的单桨式,需要靠尾桨旋转产生的拉力来平衡反作用力矩,维持机头 的方向。使用脚蹬来调节尾桨的桨距,使尾桨拉力变大或变小,从而改变平衡力矩的大小, 实现直升机机头转向(转弯)操纵。
2.5.3 旋翼机的飞行原理
从外形看,旋翼机和直升机几乎一模一样:机身上方安装有大直径的旋翼,在飞行中靠 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 但是除去这些表面上的一致性, 旋翼机和直升机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 飞行器。 旋翼机实际上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 它除去旋翼外, 还带有推进螺旋 桨以提供前进的动力, 有时也装有较小的机翼在飞行中提供部分升力。 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 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是被动旋 转;而直升机的旋翼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既能产生升力,又能提供飞行的动力,是主动 旋转。在飞行中,旋翼机同直升机最明显的分别为:直升机的旋翼面向前倾斜,而旋翼机的 旋翼则是向后倾斜的。 由于旋翼机的旋翼为自转式, 传递到机身上的扭矩很小, 因此旋翼机无需单旋翼直升机 那样的尾桨,但是一般装有尾翼,以控制飞行。 有的旋翼机在起飞时,旋翼也可通过“离合器”同发动机连接,靠发动机带动旋转而产 生升力,这样可以缩短起飞滑跑距离。等升空后再松开离合器随旋翼在空中自由旋转。 旋 翼机飞行时,升力主要由旋翼产生,固定机翼仅提供部分升力。有的旋翼机甚至没有固定机 翼,全部升力都靠旋翼产生。 旋翼机的飞行原理和构造特点决定了它的速度慢、升限低、机动性能较差,但它也有着 一些优点:(1)安全性较好;(2)振动和噪音小;(3)抗风能力较强。 由于旋翼机的旋翼旋转的动力是由飞行器前进而获得, 如果发动机在空中停车, 旋翼机 仍会靠惯性继续维持前飞,并逐渐减低速度和高度,高度下降的同时,自下而上的相对气流 可以为维持旋翼的自转, 从而提供升力。 这样, 旋翼机便可凭飞行员的操纵安全地滑翔降落。 即使在飞行员不能操纵,旋翼机失去控制的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较慢速度降落,因而是比较 安全性的。当然,直升机也是具备自转下降安全着陆能力的。但它的旋翼需要从有动力状态 过渡到自转状态,这个过渡要损失一定高度。如果飞行高度不够,那么直升机就可能来不及 过渡而触地。旋翼机本身就是在自转状态下飞行的,不需要进行过渡,所以也就没有这种安 全转换所需的高度约束。 由于旋翼机的旋翼是没有动力的, 因此它没有由于动力驱动旋翼系统带来的较大的振动 和噪音,也就不会因这种振动和噪音而使旋翼、机体等的使用寿命缩短或增加乘员的疲劳。 旋翼机动力驱动螺旋桨对结构和乘员所造成的影响显然比直升机动力驱动旋翼要小得多。 另 外,旋翼机还有一个很可贵的特点,就是它的着陆滑跑距离大大短于起飞滑跑距离,甚至可 以不需滑跑,就地着陆。 旋翼机的抗风能力较高,而且在起飞时,风有利于旋翼的起动和加速旋转,可以缩短起 飞滑跑的距离,当达到足够大的风速时,一般的旋翼机也可以垂直起飞。一般来说,旋翼机 的抗风能力强于同量级的固定翼飞机,而大体与直升机的抗风能力相当,甚至“在湍流和大 风中的飞行能力超出直升机的使用极限” 。 旋翼机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需要滑跑起飞的, 这种比较简单, 大多数旋翼机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是可垂直起飞的,其起飞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带动力驱动它的旋翼;第二种是用预转
图 2.5.3 旋翼操纵机构
图 5.4 周期变距图解
2.5.2 直升机的构型变化
直升机旋翼的旋转产生了升力的同时,空气对旋翼的反作用也形成了一个与旋翼旋转 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矩, 驱使直升机的机体反向旋转, 这就是所谓的直升机力矩及力矩平衡问 题。 较早致力于力矩和力矩平衡方面研究的是德国人贝纳恩 (B . R . Beenal) 和阿赫班奇 (Achenbach)。他们两人分别于 1897 年和 1874 年提出安装一个尾桨来平衡直升机旋翼产生 的反向力矩的方案。通过安装尾桨,可产生一个平衡力矩,以抵消旋翼力矩,保证直升机的 平衡飞行。实际上这就是后期发展成熟的单桨式直升机的萌芽。此后,许多直升机事业的先 驱者都试图研究并解决飞行力矩问题, 运用两个或更多的旋翼来克服飞行力矩, 其原理是使 这些旋翼以相反的方向旋转, 使各自的飞行力矩彼此抵消保证平衡。 探索的结果导致了直升 机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单桨式、共轴式、横列式、纵列式、多桨式等的问世。 单桨式成为后来实用直升机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最早出现于 1874 年,是阿赫班奇设 计的。 这架水蒸气机驱动的直升机包含一个举力旋翼和一个推进式螺旋桨, 一个方向舵和一 个尾桨。这是用尾桨平衡直升机力矩的第一架直升机。 共轴式结构是在同一个轴上安装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翼,这样两旋翼所产生的力矩 就彼此抵消了。 早期直升机多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其最早的设计是布莱特于 1859 年作出的。 由于动力的缘故, 这架直升机没有进行过试验。 早期取得一定成功的共轴式直升机是美国人 埃米尔·贝林纳(E.Beliner)于 1909 年设计的。他的直升机安装了两台发动机,与共轴的旋 翼相连。旋翼采用坚硬的木质桨叶,通过倾斜整个族翼及部分机身来达到控制。这架直升机 成功地飞行了三次。
3. 直升机旋翼的操纵 直升机的飞行控制与飞机的飞行控制不同, 直升机的飞行控制是通过直升机旋翼的倾斜 实现的。直升机的控制可分为垂直控制、方向控制、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等,而控制的方式 都是通过旋翼实现的,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旋翼桨毂朝相应的方向倾斜, 从而产生该方向上的 升力的水平分量达到控制飞行方向的目的。 直升机体放在地面时,旋翼受其本身重力作用而下垂。发动机开车后,旋翼开始旋转, 桨叶向上抬,直观地看,形成一个倒立的锥体,称为旋翼锥体,同时在桨叶上产生向上的升 力。 随着旋翼转速的增加, 升力逐渐增大。 当升力超过重力时, 直升机即铅垂上升(图 2.5.2); 若升力与重力平衡,则悬停于空中;若升力小于重力,则向下降落。 旋转旋翼桨叶所产生的拉力和需要克服阻力产生的阻力力矩的大小, 不仅取决于旋翼的 转速,而且取决于桨叶的桨距。从原理上讲,调节转速和桨距都可以调节拉力的大小。但是 旋翼转速取决于发动机(通常用的是涡轮轴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主轴转速;而发动机转速 有一个最有利的值,在这个转速附近工作时,发动机效率高,寿命长。因此,拉力的改变主 要靠调节桨叶桨距来实现。但是,桨距变化将引起阻力力矩变化,所以,在调节桨距的同时 还要调节发动机油门,保持转速尽量靠近最有利转速工作。 直升机的平飞依靠升力倾斜所产生的水平分量来实现。例如,欲向前飞,需将驾驶杆向 前推,经过操纵系统,自动倾斜器使旋翼各桨叶的桨距作周期性变化,从而改变旋翼的拉力 方向,使旋翼锥体前倾,产生向前的拉力(图),将直升机拉向前进。 直升机的方向是靠尾桨控制的。欲使直升机改变方向,则需踩脚蹬,改变尾桨的桨距, 使尾桨拉力变大或变小,从而改变平衡力矩的大小,实现机头指向的操纵。
图 2.5.5 直升机的构型
(a) 单旋翼直升机 (c) 纵列双旋翼直升机 (b)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 (d) 横列双旋翼直升机
纵列式结构是通过沿身体前后排列的两个旋向相反的旋翼,来克服直升机的力矩的。 1907 年, 法国人泡特· 科努(P. Comu)制造了一个外形结构与纵列式结构非常相似的直升机, 并成功地进行了—它行试验, 但这种结构在早期发展的直升机中较多采用, 主要原因是机身 长,重心变化范围大,稳定性差。 横列式结构是通过沿机体横向左右排列的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翼来克服直升机力矩 的。这种结构的直升机最早出现在 1908 年与 1909 年间,是由美国人贝林纳设计制造的。 它
图 2.5.2 直升机的飞行
通过与操纵系统的连接,旋翼叶片的桨距调节变化可以按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方式 是各叶片同时增大或减小桨距(简称总距操纵,驾驶员通过总距操纵杆来操纵控制),从而产 生直升机起飞、悬停、垂直上升或下降飞行所需要的拉力。第二种方式是周期性调节各个叶 片的桨距(简称周期性桨距操纵)。比如打算前飞,就将驾驶杆向前推,推动旋转斜盘(也称自 动斜倾器)倾斜,使各个叶片的桨距作周期变化。每个叶片转到前进方向时,它的桨距减小, 产生的拉力也跟着下降,该桨叶向上挥舞的高度也减小;反之,当叶片转到后方时,它的桨 距增大,产生的拉力也跟着增加,该桨叶向上挥舞的高度也增大。结果,各个叶片梢(叶端) 运动轨迹构成的叶端轨迹平面或旋翼锥体, 将向飞行前进方向倾斜, 旋翼产生的总拉力也跟 着向前倾斜,旋翼总拉力的一个分量就成为向前飞行的拉力,从而实现了向前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