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整体论与未来技术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

计量
生态经济损失中包括明显的直接损失和隐蔽的间接损失,后者往往需要经过多年之后才能完全显 示出来。计算某一系统的生态经济损失时,可以采取四种办法:①与情况相似的另一系统进行对 照;②建立数理统计模型或系统仿真模型,找出每个因素与损失的关系;③由专家估计每一项损 失,然后加总;④通过实验室试验,经过对比,计算出损失值。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 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 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 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 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 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 控制和缓冲功能
01 简介
03 生态系统 05 基本概念
目录
02 特征 04 生态平衡 06 基本内容
07 计量
09 思路
目录
08 发展
简介
简介
(Ecological Economy) 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 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城市生态学的初始阶段,社会学家们应用生态的概念诸如:竞争、侵略、优势和继承进行关于城市中社会 和地理空间组织的研究(Hollingshead, 1940; Park et al., 1925)。对于生态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思想运用的骤增 不仅仅在美国不受限制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及非洲都有发现(Adams,1935; Hollingshead, 1940)。根据 Berryand Kasarda (1977)的说法,城市生态学的方法在 1930 年-1949 年间是“美国社会学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和权威的教 育”,但在 1950 年代几乎消亡。Hawley’s (1950)的一部经典著作中提出了这样一种尝试,通过努力扩展该方法 的焦点和视角从而使其得到复兴,而其目的在于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人类生态学理论。关于城市研究的方法, Berryand Kasarda (1977)提出了“当代城市生态”,跨越了几个社会科学领域: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社会生 态学、人类生态学、城市和区域规划,延续了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并且超越了它。这种方法包含了社会空间层次水 平连续的社区、城市、大都市地区、区域、城市系统以及整个社会体系。相较于传统的人类生态学,这在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人类组织的基础是竞争”这一概念,同时排除了解释土地利用模式的文化及动机因素,从“互利共 生”的意义上来说,“当代”的城市生态学强调“互相依赖”(Berry& Kasarda, 1977)。今天,城市生态领域的社 会学方法继续存在和发展(Flanagan, 1993)。更广泛的说,在社会科学领域政治体制和制度如何影响城市化的空 间与时间模式越来越成为一个中心研究问题(Gottdiener & Hutchison, 2010; Nassauer &Raskin, 2014; Swaffield, 2013; Wolch, Byrne, & Newell, 2014)。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精选3篇)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精选3篇)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摘要: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推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发展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其涵义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组成有机整体,目的在于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有效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对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

这种协调发展,不光强调经济发展的数量增长,同时也要强调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经济发展效益。

经济要发展,生态环境也要积极改善,这样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改善性提高。

人们生活满意度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否协调发展重要指标。

经济发展过快,或者生态环境恶化过快,由此造成环境污染,都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有关调查显示,日本国民收入增加六倍后,日本国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基本没有什么增加,这类国外调查数据说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更重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我国面临着许多机遇。

一是可以引进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先进环保技术。

这些国家是全球环保产业强国,环保产业是其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可以付出相对较低的成本,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环保技术,积极吸收、创新。

二是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如美国西部开发中制定多项法律,科学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日本二战后制定北海道开发法,立法保障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的辩论

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的辩论

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的辩论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的辩论正文:1. 引言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辩论。

一方认为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关键,另一方则主张环境保护是确保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论展开详细讨论,分析两者的关系及其影响。

2.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1 增加就业机会经济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整体的生活水平。

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增长,就业率得到提高,人们的收入增加,社会稳定得到有效维护。

2.2 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从而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这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国际合作机会,为国家创造更高的财富和影响力。

2.3 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可以推动科技进步的加快,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支持科研和技术开发,社会将受益于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效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1 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等措施,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世代的生存。

3.2 减少污染和健康风险环境保护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从而减少人类的健康风险。

保护环境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

3.3 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同时保证未来世代能够继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4.1 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之道。

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2 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通过制定和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学习题

生态学习题

生态学习题(答案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正反馈:是指使系统输出的变动在原变动方向上被加速的反馈。

负反馈:是指使系统输出的变动在原变化方向上减速或逆转的反馈2.生态文化:将生态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经济各领域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的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

1924.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815.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是个功能单位而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546.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43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

8.趋异适应:一群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异适应。

9.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7810.生态金字塔:反映食物链中营养级之间生物数量、数量及能量比例关系的一个图解模型。

有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种。

18111.耐性定律:也叫谢尔福德耐性定律,是志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生物只有处于这两个限度范围之间才能生存,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称为生物的耐性范围。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耐性定律。

P7112.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加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化

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化

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与经济系统他组织演化的
协同性 人同时作为生态经济系统中特定生物种群以及 经济系统调控者的角色双重性
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复合 结构的融合性
组分及组分之间关联方式(系统把其元素整合
为统一整体的模式)的总和,称为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复合结构融合性的表现:
(1)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两者的耦合关系
五、人同时作为生态系统特定种群和 经济系统调控者的角色双重性
在生态系统中,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一样,同属
于生物圈,同受生态规律支配。 在经济系统中,人是经济系统的调控者,以自 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 物质代谢过程。 人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双重性,要求人在对经 济系统进行调控时,要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存续 为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并在经济运行全过 程之中,以此为最重要的行为判据。
生态经济系统中两种功能的统一性表现为:生
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互为功能对象,彼此互为对 方以及双方的复合体——生态经济系统的生存 发展作出贡献。 生态系统对于经济系统的功能:提供物质资源功 能,环境容量资源功能,舒适性资源功能以及 自维持性功能。 经济系统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经济发展引起对 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增长以及经济增强对提高 生态环境建设能力的作用。 经济系统中排放的污染物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自 然灾害虽均源于系统性能,并由系统行为引起, 但都不是系统的功能。
因此有必要通过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采用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实施环境设 施运营市场化等方法,对自然资源的环 境容量资源功能、舒适性资源功能以及 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相应的价值评估,消 除价格扭曲现象,使人类活动引起的生 态变化能够通过价格信号体系在市场经 济中得到充分反映。
第四个前提:建立能引导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体系

生态环境工程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生态环境工程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生态环境工程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中,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也不断进步发展,致力于解决日渐恶化的环境污染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成果,为应对严峻的环境挑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生态环境工程;成绩;现状;发展趋势引言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生态环境工程领域取得的成绩1.1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主要战略任务,保护资源环境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发生了重要变化。

全国人大于2008年正式批准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环保在宏观调控和服务民生等方面的功能上提供保障。

我国还全面的完成了“十一五”、“十二五”有关环境保护规划中,所确定的各项重点和指标任务。

还制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支撑变得更加有力。

同时,还出台了一些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价格等经济政策,以生态补偿、绿色证券和绿色信贷等措施,这更凸显出市场机制的调控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1.2环境保护的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增加了从中央到地方环境保护工作在财政资金上的支持,并带动了全社会在环境保护上投入高达2. 1万亿元,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以往环保系统的基层单位,还需要“污水靠看、废气靠闻、噪声靠听”,如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国完成了一半以上的县区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初步建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和环境监测网络。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生命体及其物质、能量和环境交互的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地球表层。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是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重要议题,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安全、繁荣与未来。

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妨碍自然资源提供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符合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方面要求。

它既包括了人们对自然地球的利用,也包括了环境方面对人的保护。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性的、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在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是人类对环境进行管理以防止引起环境破坏的一种行为。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和管理环境资源,以减少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生态学的原则,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包括物种多样性、复杂性和稳定性。

环境质量的污染和恶化都会使生态系统变得不健康,最终导致其破碎和灭绝。

同样地,经济活动的不可持续性也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健康和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和保护措施,平衡利益和保护环境。

2.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素(1)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消防安全保护和土地资源管理。

保护生态环境,关注生态环境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促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创造环境可持续和资源可持续的经济方式。

通过接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转化,实现“废为宝”,缩小资源循环利用的瓶颈,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程度。

循环经济通过资源决策和科技进步,最大化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生成,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进路

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进路

总之,生态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深度融 合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可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更具影响力和竞 争力的传媒平台。巩固内容优势、加强渠道拓展、推动平台合作、加强资本运作 等方面的策略选择将有助于推动生态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纵深进路。
感谢观看
生态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纵 深进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成为传媒 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生态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纵深进 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演示将从生态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现状、纵深 进路及策略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的现状
2、严格执法,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环境违法行为,必须严 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以起到震慑作用,防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
3、加强公众参与,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安全是公众的共同利益, 公众应该有更多的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环境公益诉讼等方式,可以有效地维护 公众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生态—整体论进路强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无机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是生态 系统的一部分,应当将其行为限制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范围内。
2、生态系统服务的不可替代性: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必不可少的生 态服务,如净化空气、水源、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这些生态服务具有不可 替代性,人类应当珍惜并保护这些服务。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生态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团队合作、项目设计、学生评估等。这种挑战也可以激励教 师不断学习和进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结语
走向生态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课堂模式将推动教育的整体性 变革,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教育评估等各个方面。它也将对我们 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我们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

《2024年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_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范文

《2024年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_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范文

《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_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篇一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_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一、引言生态经济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旨在探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领悟其集成思想,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二、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该框架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需要。

首先,该框架提出了一个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即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这些服务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逐渐受到威胁。

因此,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和恢复。

其次,该框架提出了一个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方法。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它需要对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要求我们运用跨学科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领悟生态经济学集成思想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整体观念。

生态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整体性思维,即将经济、生态、社会等多个因素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这需要我们摒弃传统的以经济为中心的观念,关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要关注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服务的价值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保护。

同时,要了解这些服务的供需关系和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协同发展模式探讨

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协同发展模式探讨

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协同发展模式探讨人类与自然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源泉。

但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采取了许多破坏性的措施,这就导致了现今的生态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模式,使得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发展可以协调与平衡。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协同发展模式。

一、生态系统的认知首先,我们应该认清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环境(如大气、土壤、水等)。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我们需要的资源和资本,但是,如果我们不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利用环境的方法过于强烈,就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变得重度受损。

二、协同发展的概念协同发展是指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在相互交融、互相监督、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把握机会,共同发展而取得成效。

协同发展需要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得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的持续性、稳定性相协调。

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对于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三、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经济增长的推动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致命的影响。

为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使得环境和经济相辅相成的方式。

1.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业模式,通过生态旅游,我们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带动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的提高。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可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收益。

2.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是指一种环保、可持续和多元化的农业模式,它所做出的努力,旨在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造成伤害。

《2024年杰森·摩尔“世界-生态”观研究》范文

《2024年杰森·摩尔“世界-生态”观研究》范文

《杰森·摩尔“世界-生态”观研究》篇一杰森·摩尔的“世界-生态”观研究一、引言杰森·摩尔(Jason Moore)作为一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名学者,其“世界-生态”观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该研究不仅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也对于人类未来生存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本文将通过对杰森·摩尔“世界-生态”观的深入研究,探讨其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杰森·摩尔的“世界-生态”观理论框架杰森·摩尔的“世界-生态”观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涵盖了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这一观点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复杂互动。

他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念,即将“世界”和“生态”紧密结合,视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一)整体性观念在“世界-生态”观中,杰森·摩尔强调整体性观念,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种整体性观念打破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将人类与自然环境视为相互依存、共同演进的伙伴。

(二)生态系统思维杰森·摩尔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他强调在研究和实践中,应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动态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实践应用(一)研究方法杰森·摩尔的“世界-生态”观研究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他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并验证理论。

此外,他还运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实践应用1. 环境保护:杰森·摩尔的“世界-生态”观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关注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动态性,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2. 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杰森·摩尔的“世界-生态”观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作者:顾骅珊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5期[摘要]创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创新群落与创新环境之间以及创新群落内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它不同于传统产业集群内的简单的企业群落及生产要素集成。

本文立足浙江产业集群,分析了其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终从创新链、产业链、产学研高度结合、培养“大产业”集群等角度来阐述该如何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以达到实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目的。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经济转型作者简介:顾骅珊(1970-),女,浙江嘉善人,经济学硕士,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集群增长理论。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目前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万美元发展转型,即从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1]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浙江经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建设用地紧缺、节能减排约束加强、人民币升值和劳动用工成本上升等,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

转型升级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浙江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浙江产业集群典型表现为处于县域经济环境下的块状经济,大多从事低端产业,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主要靠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离现代产业集群还有一定距离,要促进其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就是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力。

因此,如何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将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来阐述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诠释(一)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2004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创新美国》研究报告。

生态系统整体论与未来技术经济的发展

生态系统整体论与未来技术经济的发展

E
a
c o n o m

E
lo g ic a l S o

c
ia lis
m
u s e s
a r x
is
a n a
ly
z e
e c o
lo g ic
l
is
e s
a n
d p
e
d ic
ds
he fe
o
-
a t u r e s
o
tu r e
e c o
l o g ic
ic
l
E
s o c
ia l i s
t
s o c
o s t
e o
p le
s u

A
e s
s
a
n e w
d is
n
c
ip lin
o
e

G
r e e n
E
v e
c o n o m
ic
s
g
a r
ds h
m s
u m
a n
p
du
c t
io
a
n
s
y
s t e m
s
o n
ly
a r e
a
p
a r t
o
f
e c o
lo g ic a l
s
s
y
s t e m

g g
a c
t

P
e o
p le
o u

S
s
t r o n g
a
a w
a r e n e s s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简称ESS)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并且这些价值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ESS 概念的提出为人类通过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将从ESS概念提出的背景,ESS应用现状以及ESS未来展望三个方面阐述ESS 的作用和意义。

一、ESS概念提出的背景ESS概念来源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其提出背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尤其是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反复出现,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生态学科在20世纪快速发展,从对生物个体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了对生态系统的研究。

生态学家们发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使其能为人类提供诸多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ESS概念的提出则是基于这种理解,将生态系统的价值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二、ESS应用现状ESS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1.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帮助生态系统的恢复,例如:湿地可以净化水源、稳定水位、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洪涝灾害等等。

湿地的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带来经济和生态好处。

2.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ESS可以被用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例如:通过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3.可持续发展ESS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ESS可以帮助人类制定更科学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例如在海岸地区建立人工海堤以保护岸线、调节潮汐、防止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等等。

4.经济价值ESS的应用也可以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例如:为了保护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水源保护、保护生态水位、减少淤泥等价值,政府可以对这些服务进行收费。

论生态科技的发展原则

论生态科技的发展原则

论生态科技的发展原则生态科技的发展原则是指在科技发展中,遵循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和要求,并以此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以下是生态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则:1. 绿色发展原则:生态科技的发展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科技研发、生产和应用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循环经济原则:生态科技的发展应积极倡导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处理。

通过技术创新,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科技的发展应以生态保护为首要任务,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纳入科技创新的考虑范畴。

在科技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要综合考虑生态需求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调节、自净化和自愈合能力。

4. 整体思维原则:生态科技的发展应具备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从单一技术到系统集成的转变。

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相互融合,实现互补优势,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和综合效益。

5. 人本原则:生态科技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在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要关注技术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推动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6. 风险管理原则:生态科技的发展应重视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预防和减少科技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科技研发和应用中,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避免可能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7. 国际合作原则:生态科技的发展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

借鉴和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和科技成果,推动生态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科技的发展原则是在科技创新和应用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论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论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论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作者:李周来源:《鄱阳湖学刊》2014年第03期[摘要]本文概括了学界对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关性认识上的变化,阐释了作者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性变化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融合的条件。

[关键词]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3-0005-07[作者简介]李周(1952—),男,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生态经济研究。

(北京 100732)Title: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System and Ecological SystemAuthor: Li Zhou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explained the chang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in academia. And on this basis, the integrated conditions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ecological system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Key words: economic system; ecological system;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echn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关性分析关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相关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基础论、互换论、互补论和整体论四个阶段。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本文概述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逐渐成为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

本文旨在回顾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历程与成果,分析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从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分类、评估方法、时空变化、驱动机制、政策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和环境调节功能上。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引入和普及,中国的研究者开始逐渐深入探索生态系统服务的多重价值。

进入21世纪,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内容不断扩展,从最初的物质生产、环境调节,逐步拓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休闲、科学研究等更多领域。

另一方面,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从定性描述逐渐转向定量评估,如生态足迹、能值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的应用,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和准确。

同时,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也开始关注区域差异和时空变化。

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提供的服务类型和价值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于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开始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还注重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合作。

通过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不仅提升了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水平,也为中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过去,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研究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还需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仍需加强。

行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建设

行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建设

行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建设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

然而,一个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以行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建设为主题,探讨该话题下的重要内容。

二、什么是行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建设1. 定义行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建设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内,通过多方合作与协同努力,搭建起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可持续运转且能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变化的一个完整体系。

2. 核心理念生态系统建设要基于共享经济和共赢合作的核心理念。

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和技术优势,提高行业内各参与者之间协同效率和竞争力。

三、为何需要进行行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建设1. 多方合作带来协同效应通过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企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对接资源和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合作伙伴之间通过交流和分享经验,促进创新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2. 跨界融合创造新商机生态系统建设可以打破传统行业的边界,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与碰撞。

这种跨界融合将会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商机,推动行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3. 提升整个行业竞争力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通过共享资源、分享市场情报以及相互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在激烈竞争中更具优势。

四、如何进行行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建设1.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同企业或组织之间需要建立起密切联系与沟通渠道,在项目合作、市场拓展等方面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协同效率。

2. 促进创新与开放性合作鼓励行业内企业进行技术或产品创新,并积极开展开放性合作。

通过开放共享的合作模式,鼓励企业间共同研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

3.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一个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平台,提供行业动态、市场数据等信息共享,并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学习与沟通的机会。

这样可以促进经验分享和协同创新。

4. 鼓励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生态系统建设以扶持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整体论与未来技术经济的发展张华夏【内容提要】20世纪最后几十年人类环境意识的兴起,导致一个规模相当巨大的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运动,并逐渐形成规范人们行动的生态整体论的观念。

生态系统整体论将经济系统看作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出一种绿色的经济系统的理想和绿色经济学(Green Economics)的学说。

该学说主张:发展就是提高自然资源的而不只是劳动的生产力;实行循环的生产和仿生态的技术;扩展各种自然保护区;大幅度降低人类的人口数量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变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在生态伦理和绿色经济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有相当大影响的生态社会主义学派。

该学派特别注意运用马克思的观念来分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推测即将到来的生态世纪和生态社会的特征。

【关键词】生态整体论/绿色经济学/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是生物的个体,而是生态系统。

一定的物种的个体组成种群,占据一定区域的所有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组成生物群落。

这种生物群落离开一定环境不能生存,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结合在一起,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依靠着太阳能的耗散而维持自己的低熵稳定性有序状态。

自然界经历亿万年的进化,在地球上产生大大小小的非常精巧的达到稳定性顶峰(stable climax)的生态系统,并最后整合成地球生态圈,这是一个复杂的、多样性的、统一的整体。

我们必须用一种生态整体论的世界观来看待它:(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一切息息相关。

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物种之间以及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个人、社群、社会、环境都是不能各自独立的,这些自然、社会的事物之间有两种形式的相互联系必须加以注意:一种是层级的相互关系,从肠胃中的细菌组成的小生态系统,到一个小地区生物群体组成的较大一点的生态系统,一直到整个太阳系下的地球生物圈组成的大生态系统,是一层叠一层地相互依存着的。

另一种是循环的相互关系。

自然界的各种有序运作都是循环式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是循环式的,人类的活动只能是这个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它只能协调于这个循环之中,而不可能走出这个循环之外。

(2)在这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中,一切都有自己的作用。

在这种复杂的生态循环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种物质形态,都是必要的,是不可或缺和不可任意附加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人们不可以改变自然或改造自然。

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如果取走了其必要部件,加进一些系统所不能吸收的人工的东西,以至于影响生态循环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作用与功能,就会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紊乱,破坏生态平衡,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自食其果的只能是人类。

而且问题还在于,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尚不足以判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变会引起什么后果。

当代著名生态科学家美国的巴里·康芒纳(Barry Commoner 1917~)说:“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是没有东西可以取得或失掉的,它不受一切改进措施的支配,任何一种由于人类力量而从中抽取的东西,都一定要放回原处。

要为此付出代价是不能避免的,不过可能被拖欠下来。

现今的环境危机在警告:我们拖欠的时间太长了。

”[1](3)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没有白吃的午餐。

吃掉一份资源,就损失一份资源;耗掉一份能量,就损失一份能源;污染一部分空气,就损失一部分新鲜空气,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它积累起来,就是对自然界负债,向子孙后代借债,而自然界容忍这个负债的能力是有限的。

在当代的绿色运动中,许多理论家和实践家发现,要克服当前极为严重的生态危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的问题是要改变一百多年来工业社会的经济制度,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行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

为此,生态学家、技术学家、经济学家设计和建立一种新的经济机制,新的经济制度,这就是绿色经济。

所谓绿色经济学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学,它将经济系统看作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必须依循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原理而进行经济活动的这样一种理论。

它是整体论的,而不是个体论的。

但是,当代世界的主流经济学是新古典经济学,它是个体论的。

其基本信念是:(1)经济系统不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恰恰相反,生态环境,作为劳动对象或生产条件,是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假定人们对与其利益相关的对象有一个理性的偏好,在经济的分析中,这种偏好是固定的,不与环境协同进化的。

(3)假定个人追求个体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4)个人在完全的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是彼此独立的。

绿色经济学则几乎完全不同意这些基本前提,因此它是非新古典经济学的一门新兴的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经济学。

我们正处于一个从前现代社会(农业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现代化或工业化的社会)的关键时刻,我们离发达国家和工业社会还远着呢!离后现代时期更远着呢!因此,绿色经济的时代尚未到来,我们很可能对于绿色经济的原理感到怪怪的,不过由于全球化,全球生态危机加速了世界向后现代转化的步伐,我们作为全球化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不注意绿色经济的。

另外,在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不能照抄绿色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但其理论与经验是可供我们批判地借鉴的。

有鉴于此,我们将几本有关绿色经济学的著作的基本观点综合如下:一、发展就是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力无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抑或现代西方的新古典经济学,都没有自然资本生产力或自然资源生产力(Natural Resource Productivity)的概念。

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强调的是劳动价值论,只有工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值。

因此,劳动生产力(Labour Productivity)指的是单位时间劳动能生产产品的数量,而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的是资本的生产力(Capital Productivity),即单位资本物品(capital goods)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由于马克思时代尚未出现环境危机,而新古典经济学将自然资源看作人类经济系统的一个子集,所以他们都忽略了自然资源的生产力。

而绿色经济学家则将自然资源生产力看作经济学的第一概念,这里所谓的自然资源不仅包括劳动过程使用的原始的材料和动力,而且包括整个自然环境,如土壤、江河湖泊、海洋、气候、雨林、大气、动植物和矿物等,这是使所有经济活动乃至生命活动成为可能的生态服务。

根据生态经济学家Robert Costanza的估计,这种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每年为全世界人口提供33万亿美元(参见/wiki/Nature's_services),大于人类每年创造的价值——25万亿美元。

这种生态服务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计算来说,是“外部问题”,不计入生产成本的。

可是这些生态服务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有些甚至是无价的,它的消耗是应由厂商承担费用的。

所谓自然资源生产力指的就是单位自然资源能生产多少有用产品的数量的比率,这个比率仿照工程师所用的物理单位来计算。

生态学家讨论物质与能量循环的效率分析(例如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和动物的摄食量利用率)有时也用能量来表达。

有关自然资源的生产力或“资源效率”(resource efficiency)的定量问题是一个专业问题,这里不能具体分析。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个概念,学术界近二三十年来已有所讨论,而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个概念是在法国卡诺莱斯(Carnonles)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这个讨论会由德国伍伯塔尔(Wuppertal)气候、环境与能源学院主办,有美、日、德、法、意、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的科学家、生态学家、企业家以及政府官员参加,会后发表了《卡诺莱斯宣言》,宣言称:“我们要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在运用能源、自然资源与其他物质材料的效率上要增加十倍”。

从这个时候起,自然资源生产力提高10倍或4倍(即自然资源的物质能量耗费率要降低10倍或4倍)的概念已陆续出现在政府报告、国家计划以及学术文献之中。

奥地利、挪威、芬兰追求的目标是4倍,欧盟的可持续发展纲领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美国和中国目前还没有使用这个概念,美国只有二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十分之一,却消耗了世界能源的四分之一,有人计算过美国整个经济所获得的物质能量只占其所消耗的物质与能量的6%左右。

而其生产流通过程中有用产品与废物、垃圾的比例为1%,即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99%是浪费的,因此,其资源生产力是很低的。

至于我国的资源生产力则无统计数据加以讨论,不过从地方政府的报告的直觉上来看,人们从来只听见GNP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多少,吸引外资增长了多少,从来没有听过地区的污染程度增长了多少,资源的生产力增加了多少,以及基尼系数(贫富差别)增长了多少。

为了提高资源生产力,绿色经济学家建议政府按公共效益和代际人权原则,对一切使用自然资源和产生污染效果的企业赋以重税。

这样,企业提高资源生产力就有了内部动力。

提高资源生产力不但是一个节约资源、节约资本的问题,而且是有关提高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一本著名的绿色经济学著作《自然资本论》的作者保罗·哈肯(Paul Hawken)指出:提高自然资源生产力是绿色经济学的第一原理,即整体经济学第一原理。

[2]二、循环的生产和仿生态的技术工业时代的经济,遇到的一个根本的矛盾就是循环的生态运作与直线式的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矛盾。

人们为追逐利润而竞争,为积累金钱而生产,满足人们的需要只是其副产品,结果工业社会的工业从挖掘不可再生资源与破坏可再生资源开始,而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带来全球性环境退化、全球性气候变迁而告终。

因此,为解决生态危机,必须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这场工业革命是仿生学的和仿生态过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循环的,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是循环的。

这里存在着一个公式:废物=食物,在自然界中,是没有废物可言的。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一个过程的输出就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

人的粪是废物,但可变成狗的食物,狗的粪是废物,却能成为植物生长的肥料,动植物死亡、腐烂是废物,却是各种细菌的食物,这些腐食者分解了它,回到土壤、空气、河流、湖泊、海洋中去,成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绿色经济学既然认定人类经济活动是整个生态系统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就必须模仿生态的智慧(ecological wisdom)设计工业生产,将其也改造成循环式的。

这就是:在这样的生产系统中,当输入物质能量生产了第一种产品之后,其剩余物第二次使用,成为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材料,它的剩余物又成为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材料,直到用完或循环使用,而一切工业剩余品都以对生物无害并能为自然界吸收为原则。

这就是“零废物排放”(zero-emission)的工业生产概念,是绿色经济学的第二原理,即整体经济学第二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