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现代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陀山现代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社会科学》作者:徐智忠普陀山是以山海奇观和观音文化为主要特色的AAAA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0年前,普陀山仅是一个12. 5 平方公里面积、近5000人口的渔村小岛。1979年成立普陀山管理局,1982 年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虽然普陀山具有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但是要把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要素,把昔日的观音道场变为现代的旅游目的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其中倾注了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理解与支持,特别是凝聚了广大普陀山人的辛劳、智慧和奉献。多年来,普陀山人坚持以建设世界佛教圣地和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按照“经营和谐,打造精品”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基础投入力度,深入发掘和弘扬特色文化,积极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大力加强和改进旅游环境管理,努力提升全山民众素质,促使景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009 年,全山经济总收入21.5亿元,游客总量378.5万人次,居民人均纯收人2. 9万元,并赢得了众多国际国内高级别荣誉称号。2010年1-6月份,全山经济总收入、游客总量同比分别增长29.4%和32%.
从总体上看,现在的普陀山,已经拥有了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具备了打造现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在硬件方面,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完备,旅游景观逐步恢复和更新,景区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接待服务条件大有改善,小康社会建设日新月异,当地居民安居乐业。在软件方面,节庆活动深入开展,观音文化弘扬广大,品牌宣传力度空前,市场营销富有特色,景区管理不断规范,旅游服务继续改善,社会环境平安和谐。但实事求是地讲,普陀山与当前国际著名风景区相比,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与国际旅游发展形势与游客实际需求还不很适应,影响和制约景区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因素还不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景区总体建设规划滞后,旅游资源开发缺少计划性,建设规划控制力度不足,导致景区功能不全、布局不当、基础脆弱,存在重复建设、违规建筑等现象。二是景区管理水平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手段比较粗放,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程度不够高,旅游市场不规范现象不少,环境管理也存在死角。三是旅游服务水准不够档次,旅游要素不够完备,高档接待设施不足,文化娱乐场所欠缺,特色商品更是空白,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不到位,难以适应游客全方位多层次需求。四是旅游经济结构不合理,服务产业链较短,游客构成档次一般化,总体消费水平偏低,景区整体效益不高。要切实解决上述问题,不断提升景区档次,真正使普陀山成为名副其实、人人向往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普陀山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2009年大陆连岛工程的全面竣工,舟山从此成为半岛。普陀山作为全市旅游业的龙头,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经受着环境管理的巨大压力。因此,必须自觉适应这个重大变化,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国际标准,正确把握景区特点,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加快推进旅游发展战略的转变,努力建设世界佛教圣地和国际旅游胜地。
一、坚持发展模式从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人们对旅游需求也日趋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之外,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对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普陀山需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切实加强发展战略研究,积极拓展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逐步推进景区转型升级。
从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看,休闲旅游是普陀山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休闲度假是后工业时代的主要旅游模式,顺应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休闲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积极休息、缓解压力、转换心情、强身健体、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获取灵感、践行伦理、丰富生命等需求,促进各方面的和谐与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消费目的、消费行为、消费档次和消费形式上,还反映在对旅游产品、服务体系与服务质量等需求的区别上。旅游休闲化包括主体和客体的休闲化,除了大力开发有钱、有闲、有趣的休闲客之外,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休闲化是休闲旅游的基础和保障。这就对景区的功能定位和整体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景区的游憩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娱乐项目等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尤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主题的发掘,服务功能的健全,旅游资源的开发,形象品牌的策划,管理机制的完善,努力使景区成为多元化、精神化、休闲化的综合性旅游度假目的地。
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深化观光旅游依然是当前普陀山发展的重点。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任何旅游景区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特别是以自然形态为主体、缺少文化底蕴的景区,生命之花更容易凋谢。普陀山尽管有悠久的观音文化为支撑,但对一个现代旅游目的地来说,还缺少普适性和多样化,难以适应游客多元化需求和新奇化偏好,因此要高度关注普陀山传统形象的更新问题,正确把握客源市场的需求特征、行为模式和消费趋向,全面考察区域范围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定位,深入分析景区的文化特色与自然特质,切实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和开发深度,积极引导和延伸产生新的诱导性形象,尤其要在更新旅游理念、旅游视觉、旅游行为上下功夫,加快推出新生代旅游精品,不断创新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改善景区旅游环境,确保景区旺盛的生命力,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
二、坚持建设规划从项目导向型向资源管理型转变
规划是建设的先导,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旅游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景区建设规划必须做到慎之又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旅游项目开发的随机性增大,所以更要重视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执行,加强对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调控和监督管理,逐步实现建设规划由项目导向型向资源管制型的转变。
搞好建设规划,编制是基础,执行是关键。建设规划的编制,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自然性,注重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要素的集聚,尤其要充分考虑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特点,正确把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