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人事制度史

中国人事制度史

中国人事制度史中国的人事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

从古代朝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到现代的职称评聘制度,中国的人事制度从一开始的贵族政权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实行了官员的选拔制度。

这个制度以举荐和科举考试为主要方式,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来担任朝廷中的要职。

科举制度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伟大发明,它为优秀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获得官职的途径,也为朝廷提供了可靠的官员。

这个制度一度十分严格,要求考生具备才学、品德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优点,以确保选拔出的官员能够胜任工作。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人事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列强侵华和反封建斗争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试图进行改革。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了新的官员选拔制度。

这个制度主要以考试选拔为基础,同时注重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一时期的人事制度也尝试了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推行了选举和任免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环境的限制,这些制度并没有持续下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人事制度进一步演变。

根据社会主义的原则,中国建立了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事制度也随之改革,注重选拔党和政府的干部,强调党性、组织纪律和政治觉悟的培养。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职称评聘制度,通过评聘的方式来确定官员的级别和职务。

这种制度主要基于绩效评价和考核,强调工作业绩和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的人事制度也面临着改革和调整的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人才选拔和管理方式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人事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

从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到现代的职称评聘制度,中国的人事制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场管理办公室人事代理办事和相关政策法规

人才场管理办公室人事代理办事和相关政策法规

县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人事代理办事指南和相关政策法规办事指南◎人事代理简介1、人事代理的含义:人事代理是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根据国家有关人事政策和法规,接受用人单位和个人委托,并以协议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为单位和个人提拱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才人事服务。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人事管理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其相关的政策,确定为人事代理制度。

2、人事代理的实质:人事代理,就是将过去由用人单位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人事业务分离出来,委托由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或授权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来承担,单位只管用人,一些技术性、专业性、事务性、咨询性具体人事业务,由人才中介机构实行代理,使用人单位摆脱一般的人事业务工作,集中精力搞好经营和业务;使委托代理的个人,由代理机构提供有关人事保障,免除一些后顾之忧。

人事代理双方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平等、自愿、委托与被委托、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人事代理提供的服务是技术性、事务性服务,而不是干涉企业事业内部决策性管理的服务。

"3、人事代理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人事代理是断八十年代初我国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普遍建立、九十年代初人才市场蓬勃兴起之后,人才交流史上出现的第三次重大变革。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事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公,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和方式,难以满足和适应这些用人单位的要求,亟需探索建立一套社会化、专业化人事管理和服务的新形式、新机制。

二是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对人事管理方式呈现了多样化的需求和趋势,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形成冲击,呼唤建立灵活,高效法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

三是政府机构和企事业人事制度改革后,需要有中介机构为其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人事服务。

4、人事代理的主要对象有:(1)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办科研机构、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及其他无主管部门单位的专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2)律师、会计、审计、公证等社会中介机构,各社会团体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自主创业和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4)自费出国(境)留学人员;(5)自谋职业的军队复转、退伍人员;(6)辞职或者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分流人员。

人事代理制度

人事代理制度

人事代理制度一、什么是人事代理制度?人事代理是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代理人事管理和人事关系,提供人才人事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新型的管理制度。

人事代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事代理包括人事工作的代理和人事关系的代理。

人事工作的代理是指用人单位将其全部人事工作或部分人事工作委托社会法定的人事中介组织代管和代办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模式。

包括为用人单位制订人才规划、优化机构设置、创新用人机制、开展人才评价、科学配置人才、完善管理制度和办理日常人事服务等诸多项目的人事代理工作。

人事关系代理按委托者不同分为集体代理和个人代理。

集体代理是指用人单位将其单位全部或部分人员的人事关系委托法定人才交流组织代为管理,并同人才中心签订〈人事关系代理合同书〉。

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模式。

被代理的员工与用人单位本着平等、自愿、协调一致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

单位和职工之间只存在聘用合同基础上的劳务用工关系,而不具有人事上的依附关系。

即用人→进入市场招聘,管理→依据聘用合同,人事关系→挂靠人才交流中心,解聘→回到人才市场。

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重新就业上岗。

个人代理是指个人与法定人才中介组织签订人事关系代理协议书,人才中介组织为其个人提供相关人事管理服务。

人事代理制度最本质的含义是将人才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变“单位人”为“社会人”,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人事代理制度的特点:人事代理,首先它是个制度,而不是某些个别的人事代理行为。

因此,它具有法制化、系统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特点。

法制化,就是从事人事代理工作必须经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法定资格审核,人事代理单位和委托单位要有严格的合同约束,有明确的权利、责任、义务保证;开展人事代理业务要以人事法规为依据,符合人事管理行为规范,人事代理的行为受人事法规的保护。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发展进程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发展进程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发展进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解放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主要是以国家机关人事制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

具体来说,人事选拔以政治标准为主,注重考察政治表现和政治面貌,而忽视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此外,人事管理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面向内部进行招聘和升迁,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2000年前后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具体来说,人事选拔开始注重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出现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现象。

此外,考务分离制度的推行,打破了政府机关人事制度的垄断,提高了选拔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另外,人事管理也逐渐规范化和科学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阶段是2000年后到现在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具体来说,人事选拔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注重考察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和潜力,而不仅仅是考察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此外,人事管理也开始注重科学化和人性化,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能力提升。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事招聘和管理也逐渐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由政治标准为主到专业素质为主的转变,由内部选拔到社会公开招聘的转变,由简单管理到规范科学管理的转变。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提高选拔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以陕西某省属C高校为例

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以陕西某省属C高校为例

164现代交际·2018年13期作者简介:曹军锋,西安理工大学人事处人事科科长兼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工程师。

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以陕西某省属C 高校为例曹军锋(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48)摘要:人事代理制度是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灵活高校用人机制的有力补充形式。

文章以陕西某省属C 高校近十七年的实践为例,介绍了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高校 人事代理制度 实践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164-02我国高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人事代理制度,高校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一直进行着摸索和尝试,特别是在机构编制、薪酬制度、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本文以陕西某省属C 高校近十七年的实践为例,介绍了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情况。

一、人事代理制度的内涵人事代理制度是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接受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依据法律法规,运用社会化服务方式,对人事业务实行代理,是实现人员使用与人事关系管理分离的一项人事改革新举措。

人事代理制度实现了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的分离,变单位的人为社会的人。

人事代理的方式有委托人事代理,可由单位委托,也可由个人委托;可多项委托,也可单项委托。

人事代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新型人事管理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同时也是人才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标志。

二、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人事代理制度是对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突破,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行,实现了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的分离,使高校人事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了社会化。

人事代理制度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高校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后,用人自主权增大,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补充所需人员,拓宽了高校用人渠道和用人方式,提升了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效能。

人事制度演变

人事制度演变

人事制度演变人事制度是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事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下面就人事制度的演变进行讨论。

首先,从古代到近代,人事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古代的人事制度主要以皇室家族为单位,官员由皇帝任命,并且往往是世袭的,没有明确的选拔和晋升机制。

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和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人事制度逐渐实现了公正和科学。

近代的人事制度建立了以择优录用、公平竞争和考核为基础的选拔机制,为招聘和选任能人才提供了依据。

然而,在近现代,人事制度的演变远不止于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人事制度注重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而现代的人事制度强调员工的发展和激励。

人才发展计划和培训项目的实施,使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适应市场的需要。

此外,现代的人事制度还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分享,透明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评价机制,使员工更加愿意为组织付出努力。

另一方面,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人事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招聘和选拔过程更加高效和快捷。

在线招聘和人才搜索平台使组织能够更好地找到匹配其需求的人才,并且节省时间和成本。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远程办公和灵活工作制度的出现,使员工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自由,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之,人事制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从古代到近代,人事制度经历了从世袭任命到公开竞争选拔的转变。

近现代的人事制度则更加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激励,以及技术的应用。

未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事制度还将继续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为组织和员工提供更好的管理和发展机制。

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历史

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历史

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历史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奴隶制社会。

在奴隶制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完全受到奴隶主的控制,奴隶主对奴隶的任免、处分和赏罚等都有绝对的权力。

奴隶主可以任意剥夺奴隶的自由和生命,并且奴隶们没有任何自主权利和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制被逐渐废除,封建社会取而代之。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也对臣民的人事安排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封建君主可以任免官员,并且以赏罚来激励和约束官员的行为。

但是,封建制度下的人事安排更加依赖于封建君主的个人意志和偏好,缺乏规范和制度化,容易导致腐败和欺压。

近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人事制度改革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市场化和劳动者的权利要求逐渐得到重视。

工人们开始要求有公正的用工权利、平等的薪酬待遇和稳定的工作机会。

这使得雇主和政府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建立起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人事制度。

20世纪初,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劳动法律和政策,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政府也通过建立雇佣关系登记制度,规范企业的人事管理行为。

这标志着人事制度改革逐渐从自由派发展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权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人事制度改革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压力和多样化需求,同时也给劳动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企业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发展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的普及,人事制度改革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许多企业开始采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也有许多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出现,如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员工参与和福利保障等,这些都为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和全球化时代,人事制度改革不断适应和回应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现阶段企业人事代理制的问题与发展

现阶段企业人事代理制的问题与发展
企业人事代理制的产生和发展 , 既是人事制度 自身改革的前进需求 , 也是企业有效配置人力资源 ,实行 以
人 才 为核 心 的 发展 战 略 的重 要 途 径 。
义。一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经济
全球 化 发展 日趋 迅 猛且 难 以避 免 ,人
才流动加速化。企业人事代理制促进
了企业人员使用与人事档案管理的分
要支付高额的提档费 ,以 “ 不放档” 来限制人才外流 ,致使许多人不得不 弃档 ,并在新单位建立新档 ,进而使 原企业单位的档案成为死档 ,使这个 人的人事档案成为 “ 无头档案”,把 档案割裂为两个部分 ,违背了人事档 重 ,人员素质得不到提升 ,影响 了企
案 管理 的 完整 性 、系统 性 、规范 性 原 业人力资源 的合理配备及开发利用 ,
下 ,企业发展具有资产投入无形化 、
企 业 管理 虚 拟 化 的特 点 ,造成 人 事 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的人才劳动分散化 、人 事协调复杂 化 、组织结构虚拟化 。企业人事代理 制使企业减少投入在繁杂琐碎 的人事 工作的精力 ,使企业基层人事管理简 单化 ,让企业的人力资源部 门专注于
更 高层 次 的人 事管 理 ,为企 业 减 少 了
代 的人事制度改革 中处于重要 的位置 。

为核心 的单位的依附关 系 ,打破了员
工 一辈 子 抱 “ 铁 饭 碗 ” 的念 头 ,增 加
了员工 自身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促使 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发挥 自身人
力 资源 潜 能 ,让 知 识 创新 涌 动 ,并 以 认 真 的工 作 态 度 和高 效 的工 作 方 法 , 为 企业 创 造 高 额 的经 济 财 富 ,真 正 可 以做 到优 胜 劣 汰 。三 是 知识 经 济 条件

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用心地耕耘,无尽的收获………记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人事代理制度自一九八八年初创,至今已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16年的探索与实践,既平凡又精彩,在这创建、试行、总结、提升、立法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包含了多少为人事代理制度的推行而不辞辛劳、忙碌奔波的人们的心血与汗水。

人事代理,顾名思义,是指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为管理单位或个人的人事业务。

推行人事代理制度,对用人单位而言,不仅可以减轻大量的人事事务性工作负担,而且可以消除人们对单位的依赖关系,真正实现单位用人的自主权,尤其可以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在人才引进、毕业生接收、职称评定、人事档案管理、户籍挂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对各类人才而言,可以改变过去“人才单位所有”的人身依附关系,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人事代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法行使法定的代理权和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代理权。

例如:人事档案管理、人事代理项目及其部分项目的审批、核准和代收费用;另一种是在国家规定的有效人事代理权限范围内,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用人单位、人才个人的委托而行使的委托代理权。

综上所述:人事代理就是法定的社会中介组织,接受国家、政府、单位、个人四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的委托,而承办的社会化人事管理与服务。

它既是一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又是一种社会活动的民事关系。

它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

实行这一制度将有利于人才的规范合理流动和潜能的开发,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臵。

回顾走过的16年,人事代理首先是从改革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开始的。

一九八三年中央作出决定,打破高度集权的干部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个人可以申请向当时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流动,也可以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向边远贫困地区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一批脱离原体制、原单位的流动人员群体。

为了更好地把这部分人的后期工作做好,中组部、人事部在一九八八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

省属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省属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省属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本文认为,陕西省省属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在人事代理人员的招聘、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聘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解决对策主要是:坚持公开招聘,纠正人事代理旧观念;坚持“同工同酬、公平统一”,严格规范人事代理制度;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打通“进出”通道。

标签:陕西省;省属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一、高校人事代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1、高校人事代理的概念人事代理的受托人是政府人事部门委托的人才服务机构,代理对象是用人单位和个人,代理事务是人事关系和人事业务。

[1]因此,高校人事代理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接受平等主体的高校或者高校人员的委托,运用社会化的服务方式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按照国家法律和人事政策规定,依法订立合同,为高校或者高校人员代办有关人事关系和人事业务,提供人事人才社会化服务的一种高校人事管理方式。

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阶段1995年国家人事部在《1996-2000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全面发展人事代理业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事代理”这一概念。

[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出现,应从1999年5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算起,随后教育部于1999年9月下发了《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

2000年6月,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正式提出“高校人事代理”这一概念。

2014年12月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财政厅及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了《陕西省省属高校用人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文件,提出了”省属高校要加强人事代理人员管理,规范人事代理人员的进、管、出”,[3]标志着陕西省省属高校人事代理开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文件内涵分析1、文件出台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高校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人才流动相对困难的问题,高校原有的人事制度形成了人员易进难出的现象,[4]是适应省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灵活高校用人机制的有力补充形式。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相关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相关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相关改革发展历程作者:俞贺楠来源:《人事天地》2015年第04期一、事业单位概念界定事业单位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社会组织。

关于事业单位的界定,可追溯到建国初期对事业单位的表述及具体提法。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事业单位”一词,此后,事业单位的概念得到普遍使用。

1963年,国家编制委员会《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中对事业单位的定义是:“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

1965年,国家编制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划分国家机关、事业、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草案)中对事业单位作出了如下表述:“凡是直接从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活等服务活动,产生的价值不能用货币表现,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单位,列为国家事业单位编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关于事业单位的界定也处于不断发展中,1998 年《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4年修订)中具体规定为:“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我国《宪法》《民法通则》都明确将事业单位划归为社会组织。

学术界对“事业单位”概念的界定和认识尚不统一,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成思危主编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中把事业单位定义为:“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各级政府、企业法人、社团法人或公民个人出资以及上述法人和自然人的某种合资形式依法举办的,依法自主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独立法人。

”①黄恒学在《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把事业单位定义为:“特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动服务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的单位,例如学校、医院、研究机构等。

人事代理管理制度

人事代理管理制度

人事代理管理制度人事代理管理制度:从起源到现状的详细分析引言:人事代理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管理制度,对于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保障员工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起源、发展和现状三个方面对人事代理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起源与发展:1.1 人事代理管理制度的起源人事代理管理制度最早起源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

为了保障公务员选拔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并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人事代理管理制度在人事管理领域逐渐形成并加以运用。

1.2 人事代理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应用,人事代理管理制度逐渐得到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认可与应用。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能转变,人事代理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和调整,在保障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选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人事代理管理制度的价值和重要意义:2.1 人事代理管理制度的价值人事代理管理制度可以维护组织运转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同时为人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组织更好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2.2 人事代理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人事代理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精细化程度,更能够为员工提供公正公平的机会与环境,保障员工的权益,提升组织与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三、人事代理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3.1 人事代理管理制度的应用现状目前,人事代理管理制度已经在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制度和规定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组织人才选拔和使用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3.2 人事代理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实际应用中,人事代理管理制度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如:考核体系不完善、腐败现象难以根除以及合理性与公平性的平衡等。

3.3 完善人事代理管理制度的建议应进一步完善人事代理管理制度,加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精细化,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人事代理及创新与发展p

人事代理及创新与发展p

三、人事代理业务范围及相关规定
(二)人事代理有关规定 人事代理主要法规、规定:
《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四川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
三、人事代理业务范围及相关规定
(二)人事代理有关规定
1.凡注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民办科 研机构等无主管单位以及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的单位,聘 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由单位办理委托人事代理。 其他以聘用方式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单位,可 根据需要办理委托人事代理。
二、人事代理承办机构和代理对象
(一)人事代理承办机构 根据《四川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 县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 是承办人事代理业务的机构。 (二)人事代理的对象 非公单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或者 是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非编聘用人员。
三、人事代理业务范围及相关规定
(一)人事代理的业务范围 (广义)
一、人事代理的由来
四)人事代理的三个重要概念
2.人事关系 人事关系通常是指行政介绍、工资介 绍和党团组织介绍的总称。具体包含人员 身份、职称、政审、工资记载、行政关系、 职务任免、奖惩、党团组织关系等。
一、人事代理的由来
(四)人事代理的三个重要概念 3.流动人员 流动人员是指非国有企业聘用的、辞职、辞 退、解除合同、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 技人员、管理人员等,还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中未与单位建立行政人事关系的有关人 员。
三、人事代理业务范围及相关规定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当遵循的基 本原则
1.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 2.安全、保密的原则 3.公共服务的原则
四、人事代理的程序
1 .委托单位或个人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人才交流机 构提出书面委托人事代理业务的申请,明确人事 代理的范围和内容。 2.单位委托代理须出示单位介绍信和事业单位法人 证书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同时提供委托人 事代理人员名单以及要求进行人事代理的项目。 3 .个人申请代理,须提交本人的学历证或职称证、 身份证、申请报告等书面材料。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

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事管理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

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

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工业心理学阶段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

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发展选择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发展选择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发展选择1. 简介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是指高校聘任第三方机构进行人力资源代理服务的制度。

自2000年代初开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这种制度。

本文将对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选择。

2.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现状分析2.1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定义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指的是高校将一些或全部的人力资源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机构,由第三方机构代理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制度。

2.2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优点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有以下优点:•减少高校非教学性岗位的编制,节约经费;•实现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和高效化;•可以引入外部优秀的人才和管理模式;2.3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缺点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也有以下缺点:•对高校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过度依赖第三方机构容易出现风险;•容易导致人才流失和团队建设问题;•需要高校和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协调难度较大。

2.4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运作模式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运作模式:•高校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给第三方机构,并由第三方机构负责管理:这种模式也称为全面代理模式。

•高校仅将某些具体岗位(如教师招聘、薪酬、考勤等)的管理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这种模式也称为局部代理模式。

2.5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现状截至目前,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已在全国近80%的高校实施。

其中,一些“双一流”高校开始采用全面代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选择3.1 推动全面代理模式的发展“双一流”高校已经在全面代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高校将更加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因此,推动全面代理模式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3.2 加强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在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时,对内部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提升自身管理能力,避免过度依赖第三方机构。

3.3 加强高校内部人才培养高校在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时,容易出现人才流失和团队建设问题。

中国人事制度历史

中国人事制度历史

中国人事制度历史中国的人事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王朝时代。

在古代中国,人事制度主要是由统治者制定和实施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持统治者的权威。

最早的人事制度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商朝采用了等级制度,分为贵族、庶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贵族享有特权,可以担任重要职位和管理国家事务,而庶民则需要为贵族工作,奴隶则处于最底层,被贵族和庶民奴役。

随着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人事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周朝的人事制度由封建等级制度构成,王朝分封诸侯,侯国内部设立了官职制度。

封建制度使得人们的职位和地位与其出身和家族有关,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嬴政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了人事制度的改革。

秦朝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以县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制,统治者通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机制,选拔人才担任政府职位,从而建立了相对公平和高效的人事制度。

随后,中国历史进入了隋唐宋辽金元五代十国和明清两个大的封建王朝时期。

这段时间内,人事制度一直以朝廷为中心,掌握人才选拔和任命的权力。

不同王朝的人事制度存在差异,但都以士人才能为核心,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许多优秀的人才因此得以快速晋升。

中国的人事制度在近代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清朝末年,中国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人事制度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人事制度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新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提出了选拔人才的新方法,试图建立起更公平和有效的人事制度。

后来,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变革,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掀起了对传统的人事制度的猛烈批判,试图建立一种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新的人事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人事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计划经济的废除和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行,使得人才的选拔和任命更加注重能力和绩效。

人事制度发展历程

人事制度发展历程

人事制度发展历程人事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组织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人事制度发展的关键里程碑。

1. 家族制度:在古代社会,劳动力组织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家族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族长辈负责组织和管理家族成员的劳动力。

这种制度在亲戚间建立起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责任感。

2. 封建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地主拥有土地和劳动力。

地主在地进行生产,而农民为地主提供劳动力和剩余的产出。

这种制度由统治者进行组织和管理,封建主对劳动力进行控制。

3. 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劳动力的组织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工厂和企业迅速增多,需要更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这就需要引入更科学和有效的人事管理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

4. 法律保护: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开始组织自己的劳工组织,争取自己的权益和福利。

这促使政府立法保护工人的权益,推动出现了工会运动和工人福利法律,使人事制度在法律框架下运行。

5. 科学管理:在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将工作分解为简单的任务,并通过研究工作流程来提高效率。

这也给人事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开始出现了对员工培训和激励的关注。

6. 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中叶,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开始出现。

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将员工视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并通过培训、绩效管理和激励等手段来最大化员工的潜力。

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7. 新的挑战和变革: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导致某些工作的自动化,而员工的技能需求也在快速变化。

同时,多元文化和多样性也对人事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尽管人事制度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核心目标仍然是最大化组织和员工的利益。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人事制度将继续适应新的挑战和变革,以促进组织的成功和员工的发展。

浅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人事代理

浅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人事代理

浅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人事代理一、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人事档案实行代理的背景2000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要求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改革的目标,其中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是改革的重点。

同年,中组部、人事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四个转变”即: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

2002年国务院批转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要求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单位加快推行人员聘用制度,进而实现在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

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就是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用人由过去的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由过去的行政任用转向平等协商聘用。

(一)行政任用向平等协商聘用转变事业单位用人由行政任用的方式转为通过双方平等协商聘用的方式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根本变革。

它的意义在于:1、充分体现单位与个人“双向选择”的权力。

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是法律赋予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双方主体地位的平等。

单位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力,才能使单位的人才工作搞活,才能使单位充满生机和竞争力,才能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个人享有自主择业的权力,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生的价值,才能充分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变国家用人为单位用人。

国家用人,用人的成本由国家承担。

事业单位做为法人,应当将用人成本与事业发展统筹考虑,不能不计成本的用人,增大国家财政的负担。

单位用人,用人自主权回归于单位,同时用人成本也由单位承担,避免了单位无限制的用人,有利于事业单位向事业法人单位过渡。

3、变行政管理为法制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地耕耘,无尽的收获
………记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事代理制度自一九八八年初创,至今已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16年的探索与实践,既平凡又精彩,在这创建、试行、总结、提升、立法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包含了多少为人事代理制度的推行而不辞辛劳、忙碌奔波的人们的心血与汗水。

人事代理,顾名思义,是指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为管理单位或个人的人事业务。

推行人事代理制度,对用人单位而言,不仅可以减轻大量的人事事务性工作负担,而且可以消除人们对单位的依赖关系,真正实现单位用人的自主权,尤其可以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在人才引进、毕业生接收、职称评定、人事档案管理、户籍挂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对各类人才而言,可以改变过去“人才单位所有”的人身依附关系,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人事代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法行使法定的代理权和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代理权。

例如:人事档案管理、人事代理项目及其部分项目的审批、核准和代收费用;另一种是在国家规定的有效人事代理权限范围内,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用人单位、人才个人的委托而行使的委托代理权。

综上所述:人事代理就是法定的社会中介组织,接受国家、政府、单位、个人四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的委托,而承办的社会化人事管理与服务。

它既是一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又是一种社会活动的民事关系。

它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

实行这一制度将有利于人才的规范合理流动和潜能的开发,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回顾走过的16年,人事代理首先是从改革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开始的。

一九八三年中央作出决定,打破高度集权的干部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个人可以申请向当时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流动,也可以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向边远贫困地区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一批脱离原体制、原单位的
流动人员群体。

为了更好地把这部分人的后期工作做好,中组部、人事部在一九八八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

文件中明确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统一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及其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机构负责。

”文件内容的落实,无疑为这部分流动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

随着这部分流动人员队伍的逐渐壮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一九九六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又联合印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文件。

文件中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作了更明确、更详细的规定。

全文共分了七章内容,分别从总则;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监督与处罚;附则七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中,以国务院部门规章明确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这就进一步确立了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合法地位。

在此基础上,文件又明确规定了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所分管的具体事宜以及管理流程,要求“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处境)政审工作。

”人事代理工作由此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单纯的对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开始转向代理流动人员其他各项业务,由单一化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人事代理工作开始步入朝气蓬勃的春天。

从孕育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事代理制度就以它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征服了愿意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们的心。

实践证明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为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向社会提供了模板。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乡差距的不断缩短,社会分工的更加合理,人们的择业观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当中分流,逐步汇入到第三产业的大军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产生了一大批自由职业者,他们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
也为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把这样一大批人代理好,让其无忧无虑的为社会服务,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同时也是社会安定的可靠保障。

这就为人事代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要求。

因此,人事代理开始进入以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为目标,以单位和新生劳动力就业人群委托人事代理为主体,以社会管理、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逐步规范发展阶段。

其法定与行政职能主要有以下16项,包括:管理人事档案;接转人事关系;接转工资、社保关系;接转户籍关系;接转党团组织关系;因公出国政审;档案工资调整;干部身份审定;工龄计算确认;流动争议协调;技术职称评审;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证;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办理转正定级;聘用合同签订;办理退休手续。

其有关部门授权的职能主要有13项,它们是:代办调动手续;代领西安市区准入证;代办集体落户;代办养老保险;代办医疗保险;代办医保门诊报销;代办失业保险;代办失业优惠证;代办住房公积金;代办住房贷款协调;代办调查出具住房证明;代办生育指标及独生子女证;代办非工程系列、广告系列、高教系列、中教系列以外各类中高级职称的委托代评。

人事代理的发展势头令人兴奋,人事代理的对象、规模也在继续不断扩大。

到目前为止,人事代理已从最初服务对象大都是三资企业、民办科技企业、乡镇企业、非国有单位、自由流动人员,发展到了开始代理一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人才中心主任会议上,人事部副部长步正发在谈到人事代理问题上,讲了三个方面:(1)主动开拓,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变我要代理什么就代理什么为用户需要代理什么就代理什么,变仅靠自身力量代理为借助专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社会各类力量代理。

(2)寻找好拓展代理的主渠道,要从实际出发,从代理的质量和效果出发。

实力强的代理机构要面对各类企业、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从新增人员的代理做起,逐步扩大人事代理的影响和示范效应。

所有人事代理机构都要面向多种所有制经济,面向流动人员,面向社会各界,扩大代理范围,丰富代理内容,增强代理功能。

(3)依靠提高专业
化、法制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人事代理。

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测评、人才设计等现代人才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人事代理运作方式,满腔热情为用户服务,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办事,维护资产所有者在用人方面的权利和企业用人自主权。

细致的工作,周到的服务,赢来的是委托单位和委托人对我们的信赖与支持,他们对我们的辛勤的劳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人事代理工作已在规范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前进着,但是,我们依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需要我们做的事还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制度的完善,需要国家,更需要我们大家。

我们相信,人事代理将会在明天更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