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合集下载

行政法常识

行政法常识

行政法常识行政有公行政和私行政之分,公行政又有国家行政与非国家行政之分,而国家行政又有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之分。

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对象的行政是公行政,主若是国家行政、形式行政,既包括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执行、治理活动,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准立法和准司法活动。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标准和操纵行政权的法律标准系统。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行政法法源一样只限于成文法。

作为行政法的成文法法源,大体包括下述五类:①宪法、法律。

②行政法规、地址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③部门规章和地址政府规章。

④法律说明。

⑤条约与协定。

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①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标准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专门多,居各部门法之首。

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①行政法的内容超级普遍;②以行政法规、规章等形式表现的行政法标准易于变更;③行政法的实体性标准与程序性标准常常交织在一路,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当中。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

它能够依照不同标准或从不同角度分为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与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它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等要素组成。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行为等。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在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对行政权利操纵的需要而依法产生的,它是指国家有权监督主体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进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标准调整的各类关系。

行政法的大体原那么:①行政法治原那么。

(1)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2)操纵滥用自由裁量权。

(3)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4)爱惜人权,保护公民的大体权利和自由。

法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法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法理学1。

全球化与中国法律变革2。

法学的基本范畴研究3.论法律信仰的培养4.论西方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统一法学派等)5.论立法监督体制的完善6.论我国法律平等的理论与实践7.论我国法律监督8.论我国的司法原则9.论法学研究方法的革新10.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良性互动11.论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立法的影响12.论传统法律资源与法制现代化之关系13.论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14.法律程序的意义15.论法律移植16.权力与权利关系研究17.纠纷的解决原理18.司法中的正义问题19.法与利益20.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21.论部门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的价值22.现代法的人文困境及其出路23.论法治的文化基础24.论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25.论程序正义26.论法律解释27.文学作品的法理学28.论沉默权29.安乐死在我国的合法化30公民权利与迁徙自由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二、法律史学1。

论中国古代的恤刑观念对当代司法实践的影响2.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当代价值3。

传统情理法在当代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研究4。

论中国古代契约精神5。

传统调解制度的当代价值研究6.论复仇观念对中国当代刑法的影响7.从明清小说看中国传统诉讼观念8。

论情理法与冤案9。

论家法族规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10.民间习惯法在明清司法审判中的作用探析11。

典卖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研究12.传统诉讼文化在当代构建和谐司法环境中的作用研究13。

满族传统法文化探析14。

论中国古代的证据规则15.论中国传统“人治”思想的当代内涵16。

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的“信”17。

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当代内涵18.中国亲属制度传统与罗马法比较研究19。

论大陆法系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20。

罗马法的传播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启示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三、宪法与行政法学(一)宪法学1.论我国宪法性法律2.论宪法的制裁性3.论法治原则的实现途径4.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宪法功能的再认识6.宪政的中国语境7.人权原则之当代演进8.宪法司法化研究9.宪法诉讼制度初探10.我国选举制度改革初探11.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12.宪法基本权利的效力问题研究13.论大学生的宪法权利14.从网络暴力现象看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15.论新闻自由的权限16.安乐死与宪法权利研究17.论户籍改革制度与迁徙自由18.环境权入宪的理论探讨19.论基本权利的冲突与平衡20.财产的征收、征用与依法补偿21.宪政视野下的农村城市化问题22.乙肝患者生存权的宪法保护(疾病与平等:从乙肝歧视案谈起)23.论农民工的宪法权利保护24.论公民的住房权25.论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26.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27.论孙中山的宪政思想28.论美国式的违宪审查制度29.西方国家宪法保障制度比较研究30.弹劾制比较研究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三、宪法与行政法学(二)行政法学1。

法学毕业论文选题(2021年-2022年)

法学毕业论文选题(2021年-2022年)

法学毕业论文选题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对于这个法学专业的学生,选定论文题目也是十分广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100多个法学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大家确定论文方向。

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一:1、人治与法治辨析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探析3、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法治与德治4、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对策分析5、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6、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7、民意与司法的关系探析8、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探析9、试析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10、论改革与法治的关系11、试析公民法律信仰的培养12、试析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1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14、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5、法治反腐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出路16、试论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7、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某一案件的法理学分析(具体题目自拟)18、试析宋代的继承制度19、唐代化外人的法律规制20、试析德主刑辅思想指导下的西周立法活动21、论清朝的文字狱对法制的影响22、王安石变法在法律之中的实践23、包拯的法治思想24、试析汉朝的春秋决狱25、评述元代体现民族习惯于民族压迫的刑事法律26、论公司法股东代表诉讼的缺陷27、弱势股东及其法律保护制度--新《公司法》的进步与不足28、从《公司法》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29、公司担保行为效力因素分析--兼评《公司法》第十六条30、公司法进化的动力--对公司控制与公司本质理论的思考31、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32、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确认33、《公司法》第十六条作为强制性规范的效力研究34、监事代表诉讼理论及实践--兼评最高法院《〈公司法〉规定(四)(征求意见稿)》第47条35、完善我国《公司法》社会责任制度的建议36、“亲亲相隐”刑事立法化之提倡37、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38、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及其制裁的新理念39、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浅析40、完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刑事司法制度41、“见死不救”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42、刑法因果关系研究43、针对网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罚相应立法的完善44、网络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45、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界定:兼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46、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47、论家庭暴力中的正当防卫48、论死刑罪名与死刑限制49、试论死刑适用应设年龄上限的合理性50、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的思考51、论转化犯52、期待可能性研究53、商标权的限制研究54、商标先用权研究55、商标法上公有领域的保护--以“双十一”商标案为例56、微信商标案探讨57法官的职业道德58、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59、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60、试论民事诉讼中第三人与共同诉讼人的区别61、试论民事执行问题62、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系63、论民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64、论我国实行法人制度的几个问题65、论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原则及其发展趋向66、论辨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和地位67、论刑事诉讼中的间接证据68、论玩忽职守罪69、婚姻法执行中若干问题的研究70、论行政法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二:71、论合同法中的鼓励交易原则72、比较合同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73、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74、论市场经济与法治75、试论执行在司法审判中的地位76、论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77、试论直接言辞原则78、郊区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79、论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完善80、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81、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六安市为例82、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83、我国行政问责的法治化思考8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探讨85、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法律调控86、大学生申诉制度的完善87、高校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88、论大学自治权与学生权利的平衡89、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问题探讨90、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探讨91、商品化权研究知识产权与民法典关系的思考92、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研究93、我国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思考94、实用艺术作品的着作权法保护95、追续权制度研究96、论电视节目模式的着作权保护97、论孤儿作品的着作权保护98、着作权侵权认定研究--以“琼瑶诉于正案”为例99、商标权的限制研究100、商标先用权研究101、商标法上公有领域的保护--以“双十一”商标案为例102、微信商标案探讨103、我国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研究104、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专利侵权责任研究105、专利当然许可制度研究106、标准必要专利默示许可制度研究107、华为诉IDC案引发的思考108、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障109、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构建110、浅析刑诉法证人制度的若干问题111、刑诉法刑事和解制度适用问题研究112、羁押机构独立化问题研究113、论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114、我国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115、浅析证人免证权116、超期羁押的司法救济机制117、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研究118、辩诉交易制度的本土化改造119、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120、技术侦查及其规制121、论刑诉法对律师辩护制度的完善122、禁止刑讯逼供的对策探讨123、论陪审制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三:124、试论刑事申诉制度125、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126、证据开示制度引入我国刑事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27、论刑事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观念128、浅析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法律地位129、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130、沉默权与打击犯罪的价值平衡131、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132、“刑讯逼供”的成因与防范对策133、论沉默权制度134、取保候审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5、刑事赔偿制度研究136、离婚时出轨方的法律责任探析137、论同居关系的法律规制138、论婚约的法律效力139、“恶意差评”的法律责任探析140、互联网平台的法律责任探析--以“滴滴司机砍人”为视角141、论“知假买假”行为的性质与责任142、网络消费中的格式合同研究143、论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范围144、论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145、论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适用范围146、小区道路公共化的民事问题研究147、论不动产的善意取得148、论物业管理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149、论不可量物侵害的认定与赔偿150、“一房二卖”行为的效力与责任151、预付式消费合同法律问题研究152、以房养老的物权法问题研究153、论合同法中鼓励交易原则154、论缔约过失责任155、论知识产权的继承156、论当代夫妻财产制发展趋势及原因157、论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158、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国际私法中的地位159、论冲突正义和实体正义160、WTO中最惠国待遇研究161、论国家在国际经济法中主体地位162、双重国籍和中国的国籍立法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

经济法参考答案

经济法参考答案

经济法总论简述经济法的体系。

答:经济法的体系,通常是指各类经济法规范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研究经济法的体系,就需要研究经济法的部门法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

经济法的体系构成主要取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类社会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是传统的部门法都不调整的,因而成为了新兴的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由此,经济法规范被分为调整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和调整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前者总称为宏观调控法,后者总称为市场规制法。

在上述体系中,还可做进一步的细分。

其中,宏观调控法包括三个部门法,即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和计划调控法,简称财税法、金融法和计划法;市场规制法也包括三个部门法,即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

当然,上述部门法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细分。

将经济法的体系分为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的“二分法”,是目前人们对经济法规范作出的一个基本分类,将这两个部分作为经济法的最核心、最基本的部分,已经成为经济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的基本共识。

对于其他不同的认识,我们可以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继续开展讨论,但上述部门法属于经济法体系,则殆无疑议。

经济法主体的权义结构。

【原题为“经济法主体的权利结构”。

“权义结构”可以包含“权利结构”。

我就做的全些,给大家做参考。

】答:由经济法学的主体理论和行为理论可知,经济法主体及其行为具有非均质性或称差别性,其中,调制主体可以享有特定的职权,可以依法从事调制行为,同时,这也是调制主体的职责;而调制受体则可以享有相关的权利,可以依法从事对策行为,同时,也要履行相关的法律义务。

这些主体的职权与职责、权利与义务,在其排列、分布、组合上具有经济法的特殊性,从而共同构成了经济法的“权义结构”或“权义体系”。

1、调制主体的“权责结构”分析调制主体的职权可以总称为“经济调制权”,简称为“调制权”。

由于调制主体可以分为宏观调控主体和市场规制主体,因而调制主体的调制权相应地就可以分为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两大类。

行政法简答题

行政法简答题

二、简答、论述题什么是行政法?它有哪些特点?答: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试述行政法的法源。

答: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将行政法的法源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肯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 2、法律。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均有权制定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试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与构成要素。

答: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质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依法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由当事人双方相互协同约定,而是由行政法律规范事先规定。

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这种不对等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的地位不平等。

第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不以双方主体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必要条件,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地设立或变更行政法律关系,而无须征得相对方的同意。

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行政法学重点(自考)题型:单选题30*1+多选题5*2+名词解释5*3+简答题3*5+论述题1*10+案例分析题2*101. 行政: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2. 行政权:赋予或认可、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利,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3特点:强制性弱化;单方性缩小范围;优益性限制。

3. 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4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4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判例与指导性案例;软法规范。

特点:2形式上+3内容上:内容;效力位阶变动;交织。

行政法的2作用:规范行政权、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用4. 行政法关系:经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5. 行政法律关系的5特征:行政主体;平等但非对称性;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争议司法解决6.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在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3特征: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

7.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3联系与3区别(地位、主体、客体)基础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相互影响。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8.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次于宪法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3体现:调整对象;与宪法的关系;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

9.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具体内容:法律保留原则:作出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必须有法律的明文依据,。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行政一、行政的涵义与特征在中外学术论著中,人们对行政现象及其定义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去考查,主要从以下两种意义上使用行政:一是泛指各类社会组织对其所属机构、工作人员、财物以及其他各种内外部事务进行的组织、管理、处置等的活动。

这种广义上理解和使用的行政,既包括了公行政(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行政),也包括了私行政(以组织的本体利益或私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行政)。

二是特指国家行政主体(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或执行国家公务的活动。

人们常说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之中的“行政”即是从这种意义而言的。

这种特定意义的行政属于公行政,属于公行政中的国家行政。

行政法上所说的行政,应当是指第二种意义上的行政。

基于此认识,我们对行政法上所说的行政做如下定义: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根据法律并为了执行法律而运用宪法、法律所赋予的国家行政权对国家事务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其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的活动。

这即是说实施行政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等授权可以从事国家行政活动的组织,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虽然有可能成为广泛意义上的公行政主体,但非经法律、法规授权均不能成为实施国家行政活动的主体。

2、行政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

这是行政有别于其他国家机关以及组织的活动的最重要特征。

所谓行政权,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来理解:其一,从宪法对国家权力分工的层面上而言,行政权是一种典型的国家权力,是与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等相对的概念范畴,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从具体化了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内容的层面而言,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所拥有的行政职权。

3、行政是根据法律并为了执行法律而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

4、行政是运用国家行政权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法学论文参考题目【各种论题大全】

法学论文参考题目【各种论题大全】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刑法方面1.论转化犯2.论“携带凶器抢夺”3.论“限制加重”的数罪并罚原则4.论危险犯的终止5.论结果加重犯6.论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可能性7.论原因自由行为8.论我国刑法中的定量因素9.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存废10.论社会危害性标准11.论婚内强奸12.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13.论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方面14.论持有行为的性质15.论吸收犯之存废16.罪刑法定原则探析17.不作为犯罪研究18.刑法因果关系研究19.单位犯罪适用中若干问题分析20.犯罪中止若干问题研究21.中外刑法中犯罪预备之立法比较22.共同犯罪中身份犯问题研究23.牵连犯中若干问题研究24.正当防卫中若干问题研究25.死刑问题研究26.交通肇事罪研究27.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28.侵占罪研究29.贪污罪研究30.受贿罪研究31.合同诈骗罪研究32.金融罪研究33.抢劫罪若干问题研究34.走私罪若干问题研究35.论职务侵占罪36.关于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探讨37.计算机犯罪研究38.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39.校园财产犯罪原因分析40.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41.职务犯罪研究42.女性犯罪原因分析43.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分析44.暴力犯罪现象分析45.略论犯罪未遂46.紧急避险研究47.共同过失犯罪初探48.试析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停止形态研究49.吸收犯问题研究50.想象竞合犯问题研究51.罚金刑问题研究52.转化犯问题研究53.包容犯问题研究54.结果加重犯问题研究55.法条竞合问题研究56.持有型犯罪研究57.目的犯问题研究58.略论我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59.赦免制度研究60.罪名法定问题探析61.危险犯研究62.行为犯研究63.洗钱犯罪研究64.保险诈骗罪研究65.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研究66.强迫交易罪研究67.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68.非法拘禁罪研究69.安乐死问题初探70.绑架犯罪问题研究71.盗窃罪若干问题研究72.聚众斗殴罪研究73.妨害公务罪若干问题研究74.伪证罪若干问题研究75.非法持有毒品罪研究76.斡旋受贿问题研究77.介绍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78.贪污罪的共犯问题研究7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若干问题研究80.滥用职权罪若干问题研究81.玩忽职守罪若干问题研究82.徇私枉法罪研究83.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若干问题研究84. 罪刑相适应论诉讼法方面1.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定位2.论“以事实为根据”与证据裁判原则3.暴力取证罪的立法完善4.程序性制裁与刑讯逼供的遏制5.论上诉不加刑原则6.关于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7.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发展前景8.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兼与保释制度之比较9.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10.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1.论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12.公益诉讼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问题研究13.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14.答辩失权制度研究15.中美陪审审判制度的比较16.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17.民事诉讼证人作证制度研究18.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19.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权利研究20.自认制度研究21.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研究22.论民事诉讼的法院调解原则23.证据概念的重构24.论公开审判制度25.传闻证据规则研究26.论证明责任的分配27.论民事诉讼的自认28.论司法认知29.论推定30.论诉讼保障制度31.论正当当事人32.论民事撤诉制度33.论缺席判决34.论执行回转35.诱惑侦查研究36.刑事缺席判决探讨37.专家法律意见书之地位探讨38.证人拒绝作证之成因与对策39.沉默权存废之探讨40.诉讼外解决纠纷机制探讨41.辩诉交易在中国存废之探讨42.民事执行难之成因与对策43.公诉转自诉制度探讨44.举证时限探讨45.论判决的既判力46.辩诉交易问题47.证人作证研究48.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讨49.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比较研究50.证明标准探讨51.司法公正探讨52.民事检察制度研究53.民事再审程序研究54.公益诉讼探讨经济法、环境法、劳动法方面1 论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2 对环境权性质的思考3 论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4 论环境刑法的特点5.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研究6.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析7.水污染防治法执行问题研究8.《环境保护法》修改若干问题的一点思考9.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研究10.环境与国际贸易若干法律问题探析11.环境法的经济分析12.论环境法的价值内涵13.《森林法》》修改之法律思考14.论我国环境法的制度设计15.论环境权(或公民环境权/环境物权)16.论土地发展权17.论环境(保)相邻关系的法律调整或论区际环境关系的法律调整18.论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构造19.能源法律问题研究20.论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条款与保密条款21.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问题研究2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构建23.农民权益保护立法研究24.农民劳动法律保护研究25.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6.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研究27.我国劳动诉讼制度研究28.WTO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立法的完善29.农地承包经营合同法律问题研究30.论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与立法结构31.论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及法律规制32.论劳动集体谈判(协商)制度33.宏观调控法律问题研究34.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35.论政府或公用采购的经济法调整36.论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37.公营企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政策研究38.农村土地税费改革法律问题研究39.论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及法律调整40.生态农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研究41.工伤赔偿法律问题研究42.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43.信用立法问题研究44.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归责问题研究45.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46.证券法之虚假陈述制度研究47.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研究48.我国期货监管体制研究49.我国保险监管体制研究50.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研究51.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研究52.信托的法律的性质研究53.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研究54.证券交易所法律制度研究55.金融创新与法律制度研究56.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研究57.对不良企业的法律救助58.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59.可转换债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60.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61.我国商业银行改制中的法律问题探讨62.经济法主体探讨63.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探讨64.个人所得税法探讨65.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探讨66.反垄断法研究67.政府采购法研究民商法方面1.遗失物拾得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从利益平衡与制度设计角度2.试论表达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3.论网络空间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4.确立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法律思考5.试论继承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律完善6.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问题研究7.论我国监护制度的完善8.论居住权9.公司破产制度研究10.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11.论有限合伙12.论一般人格权13.论信赖利益14.论债权物权化15.论所有权保留16.中国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初探17.家族型企业法律问题规制18.浅议国有独资公司董事长的权源结构与运行19.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之法律问题研究20.民营企业法律保障初探21.职工参与公司控制之法律研究22.浅议一人公司23.论独立董事制度24.公司创立大会法律制度研究25.公司治理机构的法律规制26.公司治理的法律地位27.对破产法的几点思考28.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29.对我国公司法中小股东保护的立法思想30.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几点思考31.论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32.公司经营者的责任33.相互持股的利与弊及其法律调整34.对不良企业的法律救助35.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36.公司利益分配中的法律调整机制37.职工参与制度研究38.关于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的探讨39.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法律规制及其优化40.公司资本制度研究41.股权转让42.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43.公司对外担保44.董事会制度45.股东的表决权46.破产监督人制度47.公司董事对第三人的法律责任48.旅游合同法律问题研究49.论合同履行中的”经济合理”原则(或:情势变迁原则)50.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51.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探讨52.建立隐名合伙制度的思考53.论商号的法律保护54.完善我国继承法的法律思考55.空间权的法律研究56.关于角色的商品化权探析57.关于完善我国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思考58.论我国村的民事法律地位59.占有制度与我国民法物权制度的完善60.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61.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62.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63.论保护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64.关于协议离婚问题的研究65.婚姻关系中的侵权损害赔偿探讨66.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思考67.论配偶权制度68.论夫妻约定财产制与交易安全69.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研究70.无效婚姻及其确认有关问题探讨71.扶养制度研究72.离婚原因及其法律规制探讨73.分居制度74.离婚损害赔偿制度75.亲子关系76.结婚制度77.论继子女78.继承权79.转继承80.我国民法结构安排研究81.论我国物权立法的原则(或其中某一原则研究)82.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83.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利益保护84.法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的效力85.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竟合86.论共同危险行为87.论作品88.TRIPS与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研究89.权利穷尽研究90.反向假冒与商标淡化研究(可选其一)91.植物新品种权研究9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多学科题目)93.域名与商标的冲突与对策94.小议使用新型专利创造性的判断依据95.驰名商标若干问题研究96.论保护商业秘密制度中的竞业禁止规定97.论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98.论电子数据库的法律保护99.论域名抢注及其法律对策100.保险合同的最大诚信原则101.人身保险中的如实告知义务102.财产保险中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103.论票据行为的无因性104.保险利益原则研究或者论保险法的基本原则105.论人身保险合同或保险合同法律特征研究106.遗失物拾得制度若干问题研究107.论表达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108.确立我国的有限合伙的立法思考109.试论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的不足与完善110.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探析111.雇主责任研究112.离婚标准问题探讨113.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114.校园伤害案件学校责任基础及形式研究115.政府科技管理立法初探116.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117.论民法典的逻辑结构118.合同之债的相对性弱化研究119.论贞操权120.交通事故责任研究121.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122.物权行为研究123.无因管理研究124.论作品125.侵犯著作权认定规则研究126.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研究127.论植物新品种权128.商标权与地理标志权冲突研究129.商标淡化侵权研究130.论知识产权的无形性131.授予发明专利之条件研究132.保险法原则研究133.论保险合同134.保险利益研究135.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之比较研究宪法与行政法方面1.宪政与司法审查2.公民权与人权3.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4.资格罚研究5.听证制度研究6.论村民自治7.选举制度的完善8.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劳动权及其实现9.论人大对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10.当代中国的变迁与宪法发展11.论公民受教育权及其保护12.WTO与中国行政主体的发展研究13.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之建立14.行政许可公正性问题探讨15.论行政调查16.行政效率机制的行政法保障17.公共工程采购若干问题研究18.WTO规则与我国行政程序制度的完善19.行政公益诉讼初探20.行政相对人权利研究21.行政指导程序问题研究22.论我国公民的出版自由及其实现2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的迁徙自由24.略论公民罢免权25.论妇女宪法权利及其平等保护26.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立法的完善27.论公民社会保障权28.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若干问题思考29.行政指导的定义及其法律规制30.行政征用补偿问题研究31.论行政解释的功能及其实现32.电子政务及其法律规制33.公民平等权的宪法学思考34.论中国宪法的修改35.论法官保障制度36.论公民的知情权37.论市民社会中宪法私有财产权的保护38.农民平等权问题研究39.可持续发展与宪法价值的嬗变40.法治下的中国地方分权41.论公民基本权利的冲突42.行政强制中的比例原则研究43.紧急状态下的政府行为研究44.论高校在行政法上的地位45.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46.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7.论国家赔偿的范围48.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49.WTO下中国行政法的发展50.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51.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52.论我国的宪法监督53.略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54.析网络下的公民言论自由权的保护和限制55.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56.论行政合同57.违宪审查模式与中国的选择58.行政法治与行政自由裁量权59.论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60.公民劳动权初论61.收容遣送制度探讨62.非典时期问题的反思63.民工权益法律保护64.违宪审查制度65.村民自治法律问题探讨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二论文题目论题方向序号法理学方向 1 论法治与社会公平法理学方向 2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理思考法理学方向 3 社会转型与法律发展法理学方向 4 科学发展观的法律思考法理学方向 5 论程序公正法理学方向 6 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再认识法理学方向7 司法公正与法律权威法理学方向8 论依法执政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法理学方向9 论司法体制改革与创新法理学方向10 论法律推理法理学方向11 法理的含义和意义法理学方向12 论司法公正与效率法理学方向13 社会公平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法理学方向14 关于法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法理学方向15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思考法理学方向16 论公平正义与执法法理学方向17 中国立法现状及其改进对策研究宪法方向 1 公民财产权的法律地位宪法方向 2 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宪法方向 3 论思想自由权宪法方向 4 论我国的违宪审查体制与完善宪法方向 5 关于我国宪政与法制建设的思考宪法方向 6 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宪法方向7 宪法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问题研究宪法方向8 宪法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问题研究宪法方向9 论宪法监督体制的完善宪法方向10 宪法法院监督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宪法方向11 论我国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宪法方向12 完善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制度宪法方向13 关于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思考宪法方向14 论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宪法方向15 论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宪法方向16 论男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障宪法方向17 美国、法国和中国宪法监督模式之比较宪法方向18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宪法方向19 论宪法的司法化宪法方向20 论迁徙自由权宪法方向21 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宪法方向22 论中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及其完善宪法方向23 论违宪审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及模式选择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1 论我国行政法的作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2 论我国行政立法体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3 市场经济下行政法的功能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4 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5 行政处罚程序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6 论行政强制措施的作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7 行政赔偿范围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8 行政指导的功能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9 行政复议的范围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0 论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1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2 论具体行政行为的约束机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3 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4 论行政诉讼的参加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5 行政侵权责任问题探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6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行为的性质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7 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8 论行政诉讼的管辖问题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19 论行政诉讼判决种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0 行政诉讼判决与行政诉讼裁定区别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1 论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的原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2 关于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3 行政赔偿和民事赔偿的区别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4 关于行政征收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5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6 论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7 论无效行政行为的后果及其认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8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29 程序合法性的法律要求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30 行政执法的公开化、统一化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31 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32 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33 WTO与中国行政法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史方向 1 论我国古代法的特征。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行政法》(2020年含答案)_18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行政法》(2020年含答案)_18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行政法》(2021年含答案)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考点高频试题:1、多选题《行政处罚法》对相对人权利的保障主要体现在_____。

A: 保障相对人陈述权B: 保障相对人申辩权C: 保障相对人法律救济权D: 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ABC[解析]《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故A、B、C项均应入选。

2、单选题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决定时,要说明作出决定的事实原因和法律依据,这是行政程序的_____制度。

A: 辩论B: 通知C: 说明理由D: 资讯公开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行政机关说明作出决定的事实和法律根据,是给当事人说明作出决定的事实和法律根据,以避免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让当事人知道处罚的依据。

因此,这种过程是说明理由制度,目的是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

3、单选题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是_____A: 行政相对人B: 行政机关C: 行政机关D: 检察院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行政复议法》第9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本法第10条第1款规定:“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

”4、多选题行政指挥有_____等不同的类型。

A: 专业指挥B: 口头指挥C: 书面指挥D: 会议指挥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B,C,D【解析】行政指挥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13头指挥,即领导者用口头语言表达其权力意志,要求下级服从。

第二种是书面指挥,即领导者通过发布通知、决定、公告等书面文件对行政执行活动进行指挥。

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研究生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汇总一法理学、法学基础理论1.宗教立法之法理思考, ,2.构建中国式诉辩交易制度的法理思考, ,3.苏格拉底之死与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 , ,4.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法理探析, ,5.论“赦免”制度, ,6.法社会学视野下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7.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制度探析, ,8.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 ,9.论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现代刑事立法价值, ,二中国法制史1.试论西周的宗法制度2.试论秦国和秦朝法制的得失3.汉文帝除肉刑述评4."春秋决狱"的由来和影响5.论"十恶"6.试论唐律关于婚姻.司法.监察制度的规定7.试论宋朝法律的主要变化8.试论明清的司法制度9.评清末的预备立宪.商事立法10.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宪法1.论违宪2.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的立法体制及其特点4.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5.论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权6.言论自由的宪法界限7.论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8.论宪法的效力9.论宪法的制裁性10.新闻立法.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11.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12.西方国家的宪法保障制度13.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四行政法、行政诉讼法1.论行政法的地位2.论行政法的特点3.论行政法的发展趋势4.论行政法律关系5.论依法行政原则6.论行政合法性原则8.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9.论行政主体10.论行政主体的类型11.论行政主体的地位12.论公务员的范围13.论公务员性质的认定标准14.论公务员的权利及其保障15.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义务16.论公务员的法律责任17.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8.论行政职权19.论行政职责20.论行政授权21.论行政委托22.论行政协助23.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地位24.论开发区的法律地位25.论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关系26.论行政行为的要件27.论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28.论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29.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30.论行政行为的无效31.论行政行为的废止32.论行政行为的效力33.论抽象行政行为34.论行政收费35.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36.论行政立法37.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38.论行政许可39.论行政命令40.论行政强制措施41.论行政强制42.论行政征收43.论行政征用44.论行政奖励45.论行政确认46.论行政裁决47.论行政强制执行48.论非诉行政强制执行49.论行政指导50.论行政合同51.论行政调解53.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54.论行政程序55.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56.论行政责任57.论行政救济58.论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59.论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60.论行政赔偿的范围61.论行政赔偿的程序62.论行政追偿63.论行政补偿64.论行政复议范围的确定标准65.论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66.论行政复议决定的性质67.论行政复议与行政终局68.论行政复议机关对“规定”的审查69.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70.论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的关系71.论行政诉讼的功能72.论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73.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74.论行政诉讼排除范围75.论行政诉讼中的国家行为76.论行政诉讼地域管辖77.论行政诉讼原告78.论行政诉讼被告79.论行政诉讼第三人80.论共同行政诉讼人81.论行政诉讼代理人82.论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83.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84.论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85.论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86.论行政诉讼证据的采信原则87.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88.论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89.论行政诉讼中的撤诉90.论行政诉讼中的缺席判决91.论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中止92.论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93.论规章在行政审判中的地位94.论行政诉讼确认判决95.论行政诉讼撤消判决96.论行政机关在诉讼中的改变权97.论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98.论行政审判的根据99.论行政诉讼驳回诉讼请求判决五民事诉讼法1.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点2.民诉辩论原则探讨3.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原则4.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优越性5.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6.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7.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8.律师在民诉中的地位和作用9.论仲裁中的自愿原则10.试论民事诉讼中的代理11.民事诉讼中的证据12.论民事诉讼中的诉13.论我国申请再审制度的特点14.简单民事案件与简易程序15.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特殊地域管辖16.试述财产保全制度17.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执行18特别程序审理案件范围的扩大19.论我国的公证制度20.解决民事纠纷同综合治理的关系21.调解在仲裁中的地位和作用22.我国民事诉讼法任务23.论协议管辖24.试论我国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25.论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法律性质26.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7.试述我国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28.论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监督29.论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适用30.试论督促诉讼的特点31.对民事诉讼代理人法律责任的探讨32.论反诉33.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34.海事法院管辖权研究35.试论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般原则36.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司法协助的适用37.人民检察院参加民事诉讼问题探讨38.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比较研究39.民事举证责任研究40.破产还债程序若干问题探讨41.论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42.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43.对当事人范围的探讨44.对民事执行几个问题的探讨45.试论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管辖46.论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运用47.论执行担保制度48.关于被告不出庭的思考49.涉台民事诉讼法规的调整与适用50.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公示催告程序51.论民事诉讼中的诉权52.论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53.认真贯彻执行程序与有效解决"执行"的作用54.论仲裁协议的有效性55.论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六刑事诉讼法1.论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2.论法官的社会角色3.论刑事诉讼中法官之调查权4.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的刑事诉讼5.论犯罪控制和人权保护6.论刑事诉讼职能7.论被害人8.论附带民事诉讼的作用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及赔偿问题的理解10.试论破裂主义离婚制度的完善11.重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思考12.诱惑侦查及其规制13.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14.审前羁押程序比较研究15.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探讨16.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与代理的区别17.传播淫秽物品罪的问题18.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问题19.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之思考20.牵连犯与吸收犯之比较研究21.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若干思考22.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修改与完善23.检警关系初探24.拷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25.对未成年人适用暂缓起诉制度探析26.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27.浅析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缺陷和完善28.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思考29.论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30.建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思考31.“无罪推定”与我国刑事诉讼32.超期羁押的司法救济机制33.论辩护律师会见权的权利保障34.刑事强制措施的完善与公民的权利保障35.取保候审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6.论共犯口供的证明力37.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38.刑事诉讼再审理由的理性分析39.试论刑事辩护中的几个问题40.试论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41.论公诉机关的自由裁量权42.试论自诉案件审判程序中的几个问题43.关于证据概念、特征争论之我见44.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45.关于修改和完善刑事诉讼法的几点建议46.论“自由心证”原则47.试论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48.论沉默权49.关于中国引进沉默权制度的思考50.试论法院调解51.重新审视发回重审制度52.试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53.举证时限制度初探七刑法、犯罪学1.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或罪刑适应原则或平等原则2.论犯罪概念3.论罪与非罪的界线4.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5.论犯罪构成理论6.论犯罪客体的几个问题7.论犯罪结果或危害结果8.论行为对象9.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10.论单位犯罪11.论刑法中的不作为12.论犯罪的故意13.试论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14.试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15.论正当防卫16.论犯罪预备17.论犯罪未遂18.论犯罪中止19.论共同犯罪20.论牵连犯的几个问题21.数罪并罚的几个问题22.论死刑23.论罚金刑24.论缓刑25.论自首26.累犯的几个问题27.论罪名28.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几个问题29.论交通肇事罪30.论走私罪31.论洗钱罪32.论有组织犯罪33.论假冒商标犯罪34.论重婚罪35.论挪用公款罪36.论破坏生产经营罪37.论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线38.论强奸罪39."婚内强奸"的刑法分析40.论诬告陷害罪41.论伪证罪42.论抢劫罪43.关于诈骗罪的几个问题44.贪污罪的几个问题45.论合同诈骗罪46.论保险诈骗罪47.论受贿罪48.论滥用职权罪49.论玩忽职守罪50.论侵占罪51.论刑法对我国多种经济成份的保护52.市场经济与刑法的适用53.论刑法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54.市场经济与刑法观念的变更55.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56.论刑事责任能力57.论定罪58.论刑事责任59.论量刑情节60.论"死缓"制度61.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62.论证券犯罪63.论毒品犯罪64.论转化犯65.论淫秽物品的犯罪66.论刑法的时空效力67.持有型犯罪之研究68.婚内强奸的刑法分析69.环境犯罪研究70.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思考71.论洗钱罪72.保险诈骗罪的研究73.论偷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74.论非法经营罪75.论相约自杀中的故意杀人罪之成立76.诽谤罪与侮辱罪之成立条件及其区分77.论刑讯逼供罪78.论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区分79.论侵占罪80.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的法律思考81.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82.论枉法裁判罪83.论受贿罪与行贿罪84.试论网络诈骗罪85.对侵犯网络作品着作权的思考86.犯罪概念的犯罪学分析87.犯罪学实证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评价88.我国现阶段犯罪现象的规律与特点89.犯罪学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与现状90.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防治对策91.暴力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92.金融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93.贪污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94.贿赂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95.女性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96.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97.农村犯罪的特点与控制98.城市犯罪的特点与控制99.强制性环境对犯罪人人格特征的影响100.智力、气质与犯罪的关系101.情景因素在犯罪行为生成过程中的作用102.生物因素与犯罪的关系103.需要结构与犯罪的关系104.犯罪的犯罪学分类105.犯罪人的犯罪学分类106.犯罪统计的价值评断107.犯罪数隐亲存在的原因与对策108.社会反应与犯罪的关系109.刑罚的预防犯罪价值110.预防犯罪的模式探讨111.刑事政策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1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与定义11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八民商法1.论我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2.论诚实信用原则3.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4.土地隐形市场的法律调整5.试论“四芜”拍卖与土地使用权6.商品房预售的法律调整7.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买受人利益的法律保护8.房地产权属登记研究9.我国违约金制度的改革10.我国债的保全制度研究11.论现代侵权法的归责原则12.论合伙财产的法律性质13.论有限合伙14.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15.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16.论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17.论意思表示18.论表见代理19.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20.论代理权的取得与行使21.论无权代理22.论民事权利体系23.论人身权体系24.论侵害法人人格权的民事责任25.论损害赔偿范围与因果关系26.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27.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28.论占有29.论善意取得30.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31.论我国农业土地物权制度的完善32.论地役权33.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34.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35.论占有制度的意义36.论物权的效力37.论物权的支配效力38.论物权的追及效力39.论物上请求权40.论物权法定原则41.论一物一权原则42.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43.论债权的相对性44.论债权的效力45.论债权的履行原则46.论债的转移制度47.论合同自由48.论缔约过失责任49.论继续履行50.论情势变更原则51.论合同中的第三人52.论预期违约53.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54.从责任保险看侵权法之嬗变55.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方式56.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57.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58.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59.论保证期限60.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关系论;61.论债权人代位权62.学生伤害事故中侵权责任研究63.论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利益的法律保护64.论物权法定原则65.论物权的排他性原则66.论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67.论物权的追及效力68.论时效取得制度69.论不动产的异议登记制度70.论不动产的预告登记制度71.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72.论地役权制度73.论股份田制度74.论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75.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76.论物权法上的权利质权制度77.论抵押期间抵押人擅自转让抵押物的效力78.论企业劳动规章与劳动合同的关系79. 论劳动合同的试用期80. 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81. 论劳动合同法中的服务期制度82. 论劳动合同法中的竞业限制约款83.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84. 论用人单位裁员85. 论劳动合同法上的经济补偿金制度86. 论劳务派遣合同87.论非全日制劳动合同88.论集体合同89. 论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90. 论我国劳动法上的休息休假制度91. 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92. 论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九知识产权法1.试论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及反思2.谈商标淡化问题3.论商标隐性反向假冒行为与法律规制亲属制度研究与亲属的法律效力4.谈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性质的探讨5.关于高空抛掷物责任中国家替代责任探讨6.明星代言连带责仟法理基础研究7.死胎侵权赔偿有关问题探讨8.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9.专利制度与专利战略研究10.中国国家专利战略与区域专利战略研究11.专利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2.三亚市专利管理状况分析13.三亚市产业状况及专利技术分布研究14.三亚市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专利工作分析15.三亚市专利发展战略框架研究16.三亚市专利发展战略的实施研究17.三亚市专利发展战略对策研究18.三亚市专利纠纷及专利保护状况分析十经济法1.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探析2.论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立法模式3.试论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4.论经济法的可诉性5.论银行监管法律问题6.论一人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7.论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8.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构建9.论我国证券信息公开制度10.探析虚假出资11.论经济法视野中宏观调控权12.论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保护13.缺陷产品召回及其立法分析14.论我国市场调节、政府干预和经济法之间的内在逻辑15.论经营者集中16.论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17.论公司章程性质18.论行政垄断的司法救济19.试论公益诉讼20.论公司股份回购法律制度21.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法律解析22.论上市公司收购中的股东权益法律保护十一婚姻法1.试析婚约问题2.事实婚与重婚问题研究3.结婚仪式与结婚登记制度4.收养制度研究5.监护问题初探6.论我国的收养制度7.老人婚姻问题研究8.离婚后的子女监护问题研究9.离婚诉讼中按揭房屋的权属10.夫妻共有财产的无权处分问题研究11.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及其社会干预12.离婚诉讼中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讨论13.婚约法律问题初探14.死刑犯人工授精的法律思考十二环保法1.环境保护的法学理论问题研究2.环境污染侵害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3.危害环境犯罪与刑事责任问题研究4.试述可持续发展原则与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5.论环境公益诉讼6.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7.排污收费制度研究8.论环境行政指导.行政合同9.环境侵权概念的界定10.论环境法排除危险责任的构成和适用11.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12.论环境侵权救济的社会化13.排污收费与法律责任14.“代际公平”理论对国际环境法的影响15.美国国家公园与我国自然保护区制度的比较十三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1.关于条约保留问题的分析2.关于国际法渊源问题研究3.论国际争端解决机制4.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分析5.论条约在国际法中的地位6.国际习惯在国内法制度中的地位和效力7.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8.论国际法上国家属地管辖制度9.论国际法上国家属人管辖制度10.论国际法上国家保护管辖原则的意义与问题11.国际法上普遍管辖原则12.论国际法上国家责任的性质,特征,后果13.论"条约必须遵守"14.关于"一般法律原则"的分析15.关于国家自卫权问题研究16.反恐中的国际法问题17.国际司法协助与引渡问题18.论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19.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范围研究20.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研究21.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研究22.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关系研究23.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关系研究24.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成立与合同效力问题25.国际统一货物买卖法的发展26.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保险问题27.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研究28.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29.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30.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分析31.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根本违约问题32.国际投资法的对象与范围研究33.TRIMs与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34.国际货币制度的法律问题35.国际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36.国际税法的对象与范围研究37.国际重叠征税的法律问题38.国际避税及其法律问题39.论国际商事仲裁40.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问题41.确立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问题42.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43.论我国公司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适用44.提单法律制度研究45.海难救助报酬制度研究46.共同海损制度研究47.论国际惯例的性质48.国际买卖合同的违约救济制度49.论非关税贸易壁垒50.论BOT投资方式的法律问题51.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制度分析52.论国家税收主权原则53.国际逃税的法律对策54.WTO的基本法律原则55.论国家主权豁免56.论国家豁免制度57.关于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问题研究58.论领海的法律地位59.外国人地位问题研究60.论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法律依据61.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当代国际私法中的地位62.论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63.论区际司法协助64.论国际私法上的反致制度65.论外国法的查明制度66.论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67.论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68.论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69.论WTO中的最惠国待遇制度70.国际法上的庇护权71.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货物所有权转移72.论国际投资争端的种类,特征及其解决方式73.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货物所有权及风险分析74.我国反倾销制度研究75.我国反补贴制度研究76.论国际商事仲裁77.论识别78.论我国涉外婚姻的法律适用原则79.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80.国际民事司法协助制度研究81.判决域外承认与执行制度研究82.论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对海洋法的发展83.反恐中的国际法问题84.外国人地位问题研究85.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比较研究86.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87.发展中国家环境责任承担主体刍议88.关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89.关于国际法上自决权的分析90.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91.论世界贸易自由化问题十四海商法1 试论我国水权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2 海事法与海商法的关系研究, ,3 船舶优先权的转让与代位研究, ,4 建造中的船舶抵押问题研究, ,5 论船舶物权变动时登记的效力, ,6 物权法对船舶物权制度的影响, ,7 论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 ,8 海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问题研究, ,十五企业与公司法、合同法、税法1. 论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2. 论设立中公司的责任3. 设立瑕疵对公司登记效力的影响4. 论法人治理结构5. 论股东资格的认定6. 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完善7. 论瑕疵股权的转让8. 论竞业禁止9. 论股份公司控股股东的义务与责任10. 论母子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11.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12.公司股权转让风险的合同规避13.浅议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常见类型及法律适用14.旅游服务合同有关问题研究15.建设工程合同有关问题研究16.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研究17.对集资建房转让合同效力认定的思考18.转让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构成的立法选择19.浅谈分期付款买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保护20.交易成本理论与合同法的经济分析21.依法治税及其观念基础22.税收权利的性质及其法律保护23.论税收执法过错责任24.关于遗产税立法的若干问题25.中国环境税立法的若干问题十六证据法1.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民事诉讼为视角2.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刑事诉讼为视角3.论电子证据的确立与运用4.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之构想5.品格证据规则研究6.论民事证据的种类7.试论证据的相关性8.浅谈证据的真实性9.我国证据保全制度之完善10.浅论证据交换制度11.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12.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制度13.论我国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14.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15.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16.试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17.略论民事质证制度的完善18.刑事质证制度研究19.刑事诉讼认证制度研究。

浅析我国行政法的法律地位意义及作用的发挥

浅析我国行政法的法律地位意义及作用的发挥

浅析我国行政法的法律地位意义及作用的发挥行政法部门是国家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泛指,通常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的法律法规一般是包含以下内容:对国家行政管理进行规定的基本原则、政策和方针,国家机构及相关负责人的职责职权及地位,对国家机关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任免,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及对行政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等。

特别行政法是对职能部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如民政、土地、海关、教育等。

在宪法典中,存在着较多的行政规范,这些规范既属于宪法的范畴,也属于行政法的范畴。

民法和刑法通常是根据宪法的规定对某一方面的相关国家政策和制度进行确定,相较于刑法和民法,行政法是对社会中的行政关系进行调整,能够对各种国家政策和制度进行实施好推行。

一、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法定位行政法与其他的部门法有所不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与宪法有最直接的关系,也被称为小宪法,能够对行政法制进行进一步地建设,对行政进行依法的全面实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国家的产生奠定了行政权的产生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逐步进入了运行的轨道,行政法也随之逐渐形成,行政法是社会科学中的一种,对相关的行政问题进行约束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行政法就是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法作为组成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有着深厚的影响、重要的社会地位和现实意义,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仅次于宪法。

独立部门法:行政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通过行驶行政权对相关的行政主体客体进行调整,进而产生了一种特定、特殊的社会关系,这个法律法规的总称就是行政法。

行政法能够对国家相关的机关部门法进行实施,并对其进行行政管理,如保障和监督,对我国宪法所规定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政策法规行以全面的实施。

行政法的内涵相较于刑法和民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行政的展开是以我国的国家公共权力为中心进行的,对社会的调整范围更加复杂和广泛。

作用双重性:除了法律法规的一般作用,行政还蕴含着一些特殊的作用,其特殊的作用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体现。

行政法法律渊源练习题

行政法法律渊源练习题

行政法法律渊源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法的法律渊源?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民法2. 下列关于行政法法律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B. 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C.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效力低于宪法D. 国际条约的效力低于国内法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二、填空题1.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宪法、______、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______。

2. 在我国,______是行政法法律渊源的最高层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 ______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三、判断题1.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中,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2. 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3. 国际惯例可以直接作为我国行政法的法律渊源。

()四、简答题1. 简述行政法法律渊源的层次。

2. 列举我国行政法法律渊源的主要表现形式。

3. 论述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市出台了一项地方性法规,规定本市内的所有企业必须进行环保设施改造。

随后,该市的环保部门根据这项地方性法规对企业进行了检查,并对未进行环保设施改造的企业进行了处罚。

请问:(1)该地方性法规是否属于行政法的法律渊源?(2)如果企业认为处罚不当,可以依据哪些行政法法律渊源提起行政复议?2. 甲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一项关于城市市容管理的规章,规定沿街商户不得在门前摆放物品。

乙公司认为该规章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向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请分析:(1)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是否属于行政法的法律渊源?(2)乙公司提起行政复议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六、名词解释1. 行政法规2. 部门规章3.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4. 国际条约七、论述题1. 论述我国行政法法律渊源的体系及其特点。

物权行政法保护的若干问题探究

物权行政法保护的若干问题探究

物权行政法保护的若干问题探究【摘要】与普通民众密切相关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就是物权。

物权保护的具体程度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情况、社会民主程度以及人权保障程度的基本反映。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相关法律对民众物权的保护形式是综合性以及多元化的。

根据行政法的规定可知,对物权行政方面的管理是由我国的行政机关所负责的,其行政行为能够充分的确保物权的安全,并且为物权的行使提供所需的法治条件。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确保我国行政机关能够较为有效且科学的对物权加以保护,那么就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的将我国物权行政法保护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解决,切实的保证物权行政法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物权;行政保护法;问题;措施一、前言物权具备着非常显著的私权属性,这便使得物权行政法保护在法律保护的整个体系当中占据着极为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虽然我国立法部门已经制定出了物权保护方面的行政机关条文和行政权,广泛的涉及到了物权与行政权二者之间复杂而多重的关系,但是在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交融以及利益冲突,经济发展造成的资源短缺,最大化财产效用问题等形势下,怎样正确的对行政法律保护加以行使,则是在依法行政及依法治国的过程当中,必须深入的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物权行政保护法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一)国有资产的保护有待于完善在行使国有所有权、侵害国有财产的责任、国有财产范围方面,我国的《物权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物权法》在保护国有财产的问题上,依旧存在着一些欠缺:(1)对《宪法》相关条文的重复。

在一般规定当中,《物权法》重复了我国《宪法》中的相关条文,进而造成了部门法和《宪法》之间价值及功能的混淆。

《物权法》首先声明了是根据《宪法》来制定的,也就是说《物权法》立足于《宪法》,其制定的依据也是《宪法》,但是,即便是根据《宪法》来制定的,也没有必要重复其中的具体内容,仅仅对《宪法》的条文规定进行具体化和充实化即可;(2)过度强调国有资产主体缺位问题。

3、动物卫生行政法和程序法

3、动物卫生行政法和程序法

动物卫生行政法
• • 3.1.3 动物卫生行政法的渊源 3.1.3.1 行政法律规范的结构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行为准则。它由国家制定或认 行政法律规范的结构.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行为准则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行为准则。 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行政法律规范在逻辑结构上,同其他法律规范一样由法定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行政法律规范在逻辑结构上, 的条件、行为模式和相应的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 的条件、行为模式和相应的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 1、法定条件(假定)。法定的条件即假定, 是指引起法律关系实现的法律事实,当这种法 、法定条件(假定)。法定的条件即假定 是指引起法律关系实现的法律事实, )。法定的条件即假定 定事实条件出现时,该行为规则即应得到遵守、执行或适用。 定事实条件出现时,该行为规则即应得到遵守、执行或适用。 2、行为模式(处理)。行为模式即处理, 是指人们在某种条件下的行为准则。根据可以 、行为模式(处理)。行为模式即处理 是指人们在某种条件下的行为准则。 )。行为模式即处理 做、应该做和不应做的行为模式,可以把行政法律规范相应地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 应该做和不应做的行为模式,可以把行政法律规范相应地分为授权性规范、 范和禁止性规范三类。 范和禁止性规范三类。 3、相应的法律后果(制裁)。相应的法律后果是指国家对人们的合法行为加以保护或给 、相应的法律后果(制裁)。相应的法律后果是指国家对人们的合法行为加以保护或给 )。 予奖励,对人们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即制裁。 予奖励,对人们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即制裁。 行政法律规范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规定在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行政法律规范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规定在一个法律文件之中,但也有时也规定在不同的法 律文件之中。 律文件之中。
动物卫生行政法

试论物证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的应用

试论物证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的应用

理 学 研 究 【 . 京 : 国政 法 大 学 出 版 M】 北 中
社 . 05 20 .
体 的 曝 光 等 形 成 社 会 效 应 . 使 行 政 需 要 一 套 完 整 的 制 度 来 约 束 , 其 在 促 使
机 关 及 其 工 作 人 员 能 够 及 时 纠 正 错 法 治 的轨 道 内 良好 的 运 转 。
2 1 — 00 5
执 法 实 践
试 论 物 证 技术 在 工商 行 政 管理 执法办 案 巾的应 用
口 崔 迎 琪
重 随 着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代 实 情 况 的 各 种 客 观 存 在 的 物 品 、 质 以 通 过 补 充 鉴定 、 新 鉴 定 甚 至 重 新 现 物 物 证 技 术 已 经 成 为 司 法 证 明 的 重 要 或 痕迹 。物 证 作 为证 据体 系 中的 一 个 勘 验 现 场 等 措 施 来 纠 正 ,可 以说 , 物 在 民 行 证 手段 。现 代 物 证 技 术 及 其 在 工 商 行 政 大类 . 刑 事 、 事 、 政 诉 讼 及 行 政 证 是 查 明 、 明 案 件 事 实 的基 石 。 物 执 法 办 案 中 的应 用 , 利 于 进 一 步 提 案件 中 均 广 泛 存 在 , 诉 讼 、 政 执 法 证 对 科 学 技 术 具 有 很 强 的 依 赖 性 , 有 在 行 需
人 民群 众 对 行 政 过 程 中 的 滥 用 行 政 重 视 一 方 面 对 于 裁 量 权 要 进 行 合 理 自由 裁 量 权 的行 为 进 行 监 督 , 过 媒 的 使 用 . 一 方 面 也 不 能 放 任 , 就 通 另 这
『】刘 作 翔 . 党 为 公 、 政 为 民 的 法 4 立 执

[论述题,2.5分] 论述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

[论述题,2.5分] 论述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

[论述题,2.5分] 论述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涉及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行政法地位与作用的详细论述:一、行政法的地位1.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部门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部门,通过具体规定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程序等,确保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得以贯彻实施。

1.行政法是其他部门法的基础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刑法、民法等部门法在规定相关行为时,往往需要参照行政法的规定来确定行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

因此,行政法是其他部门法的基础,为其他部门法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二、行政法的作用1.保障公民权利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程序等,确保公民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例如,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法律、不得滥用职权等,从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规范行政行为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机关的行为准则和程序,规范行政行为。

例如,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策时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1.促进法治建设行政法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行政法的实施,可以推动其他部门法的实施,促进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行政法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宪法的重要实施部门,是其他部门法的基础,为保障公民权利、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04主观题汇总】行政法学(全国)

【202004主观题汇总】行政法学(全国)

行政法学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4)第四章行政行为概述 (5)第五章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 (7)第六章行政行为(二)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 (8)第七章行政行为(三)依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9)第八章行政行为(四)特殊类型的行政行为 (11)第九章行政程序法 (11)第十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12)第十一章行政复议 (12)第十二章司法审查(一) (14)第十三章司法审查(二) (15)第十四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16)第一节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1.简述行政法治原则的作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简答题)(1804)(1)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止工作。

(2)行政法治原则有助于人们对行政法的学习、研究及解释。

(3)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实施,发挥执法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发生执法误差或错误执法。

(4)行政法治原则可以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直接作为行政法适用。

第二节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 1.行政合法性原则(名词解释)(0901、0610、1210、1101)是指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试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论述题)(1210、1110、1610)(1)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是指行政活动的作出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必须有法律的明文依据,否则不得为之。

在我国,法律保留分为法律绝对保留和法律相对保留。

属于法律绝对保留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其他任何法律规范都不能规定;属于法律相对保留的事项,在法律未做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授权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予以规范(2)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是指行政应当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采取任何违反法律的措施。

该原则的含义是:①法律优先行政,即是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在效力上低于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②行政不得违法,即行政机关无论作出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都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物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金晓盼(辽宁大学法学院,沈阳,110036)摘要:通过对物在法律发展的起源,引出物权的术语的由来。

物权不仅存在于私法领域,公法中同样存在。

本文从行政法领域简单探讨行政法上物权的概念、地位等,来促进物在行政法中的完善。

关键词:行政法物权公物中图分类号:D922.1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157—01一、行政法上的物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为了完成其社会使命,国家在行使这些财产权时,并非都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

行政主体在这些客体上享有的财产权不受一般民事规则的支配,而受一些特殊规则的支配,而非民事法律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的物是为公共利用或公务便利而存在的,这些物或为行政主体管理,或为行政主体直接占有、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受一般民事规则的支配。

二、行政法上的物的特征(一)适用的法律规范的特定性。

公物是以公共行政目的的落实和行政服务、福利的给予为其终极之目的,依附于行政权行使的物之手段,其所适用的是行政法律规范。

(二)公共目的性。

私有产权的设定以个体利益的满足为其价值目的,而行政公物的设定,以公共行政目标的实现为价值目的,以公共使用的目的为其前提。

(三)不可融通性。

指公物在原则上不能有效成立转让、出借、抵押、留置等行为。

对公益用物而言,其所有权之主体为国家、行政
主体,基于所有权为公有的法律效果,而将其提供给公众使用。

(四)强制执行的限制性。

对于公物能否成为民事强制执行的标的,公益用物因其公有性质,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但对于他有公物而言,只要在不妨害公共行政目的的范围内,可以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

(五)保护的特殊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当公物遭到加害人的侵害时,作为管理和维护者的行政主体即可以对侵权人直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以求公物的安全。

其二,与私产的法律追诉时效性不同,对公物的保护没有时效期间的限制。

三、行政法上的物权有关问题的探析(一)行政法上物权的本质和属性由于行政法上的物权与行政权的产生有相同的基础。

它反映的根本利益是公众的整体利益。

某学者提出了三个方面:行政性、物权性和依附性。

“第一,行政性。

是指行政法上物权权利的行使是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权力行使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在公务活动中,物权法律关系的主体与使用者之间形成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物权性。

行政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民法上物权都遵循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和公示主义三项基本原则。

行政法上物权也遵循这些原则,但行政法上物权的本质属性是行政性,同时又具有物权性。

第三,依附性。

指其在权利行使过程中依从于行政权而存在,只有在行政权行使
过程中,才会体现出行政法上的物权。

”(二)行政法上物权的种类行政法上的物权制度应当严格贯彻物权法定原则,必须由法律直接规定,禁止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任意创设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和超越法律的限制行使物权,分为以下两种。

公务用物物权,所谓公务用物物权,是指行政主体对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财产所拥有的权利。

行政主体所从事的活动种类复杂,有的活动行政主体是按一般商业公司组织,而有的活动则是采取公务法人形式。

应用于公务活动中的财产必须具备该项财产根据自然性质或者经过人工加工后,专门地或者主要地适用于某种公务目的。

公益用物物权,所谓公益用物物权,是指行政主体为了满足公众利益而提供给公众直接使用的财产所享有的权利。

该项物权所针对的财产由公众直接使用。

四、物权在行政法中的地位(一)对于填补目前行政法上财产理论的空白起的作用行政主体要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达到其行政目标,手段系统不仅仅是人的手段、行为手段,还包括物的手段。

所谓人的手段,使指行政主体利用公务员或其他公务人员进行行政活动;而物的手段是指行政主体利用各种公产或公物来达到行政目标。

因此,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标必须具备这三个手段:人的手段,包括行政主体理论、行政相对人理论、行政相关人理论;行为手段的行为理论:物的手段就是行政公产理论,人的手段是从相对静态的意义而言的,而行为的手段是从动态的角度而言的,而物的手段则是二者的契合点。

(二)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确立对政府和国企职能转变的影响国家
所有权所代表的财产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范围极为广泛,其中有些财产肯定要进入市场,有些财产则不能进入市场。

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的建立,将国有财产明确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性的可以用以盈利的,其本质与民法上的财产无异,适用民法规范,经营主体自主经营。

公权力不得任意介入;另一部分是非生产性的,或者供行政机关公务使用,或者供一般公众使用的,其运用要符合行政法上的目的,绝对不能应用于私法上的目的。

(三)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国际学术和经济交流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促进中国行政法学理论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国际学术和经济交流。

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在行政法上都引进了“公产”或“公物”等概念和相关的法律制度。

并在逐步发展和完善。

在国际法上,财产的性质直接决定着国际法的适用。

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的确立,将国家所有的财产区分为公产与私产,对于国际经济发展与交流也是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刘丽萍.《行政法上的物权初探》.政法论坛.2003(3).
刘瑞兰.《初探行政法上的物权-公物》.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