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 收 进 化 论 ——“一声叹息”的隋朝赋税制度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赋税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赋税作者:蔡昌来源:《财会学习》2014年第05期一、隋朝赋税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是北周外戚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历二帝,共37年(公元581年~公元618年),为唐所灭。
隋朝赋税分为租、调和力役三种。
隋文帝杨坚为了使更多的农民从士族豪强的荫庇户变为国家掌握的纳税户,以开辟税源,进行了大规模清查户口和预先确定纳税等级工作,使农民认识到“为浮客(为避税,作豪强佃户),被豪强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农村居民),奉公上,蒙轻减之征”。
隋文帝还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废除了官卖盐、酒制度,连盐税、酒税也停止征收。
隋文帝还采纳兵部尚书杨尚希的建议,撤郡并县,“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
撤郡并县后,官府冗员减少,国家开支节省。
隋文帝的改革使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但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却一反文帝轻徭薄赋的政策,横征暴敛,租税之外任意课征,甚至预收未来10年田租。
徭役、兵役更是繁重,不断征发农民筑西苑,营洛阳,缮离宫,开运河。
最终导致农民起义遍地爆发,李渊父子趁机起兵推翻了隋朝。
二、唐朝赋税唐朝是隋太原留守李渊父子起兵建立的政权,历21帝(包括武则天称帝),共290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为后梁所灭。
唐朝是在隋末农民起义中建立起来的,李渊父子深知百姓疾苦,轻徭薄赋是其基本赋税原则。
唐高祖李渊建国初期颁布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庸是代替力役的赋税。
但时值战乱,仅在关中推行,后由唐太宗李世民推行到全国。
均田制的授田顺序是:承担租庸调的,先授田,反之,后授田;贫穷者,先授田,富者后授田;无田者先授田,有田者后授田。
地主、农民、奴婢、长工均可授田。
均田制禁止土地兼并。
均田制是一项对生产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土地制度,唐朝的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这对后世的赋税公平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初实行的租庸调制和过去的赋税制度相比有重大突破,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庸”的内容,即以实物代役制度,这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隋朝经济制度_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隋朝经济制度_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是什么隋朝经济上的政策制度成就了隋初的开皇之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隋朝经济制度,供大家阅读!隋朝经济制度:均田制度582年,隋朝在北朝均田制的基础上重颁均田令。
均田令的主要内容是:自诸王以下至正七品的都督,受永业田自100顷递减至40亩;普通百姓受田遵照北齐之制,丁男一人受露田80亩(妇人40亩),永业田20亩;限额内的奴婢和普通百姓一样受田,京官还有职分田,一品官5顷,每品以50亩递减;官吏还有公廨田以供公用。
均田制的实行,对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的均田制度直接继承于隋代,在许多方面又有所发展,变得更加周密完备。
642年颁布均田令,男子(18-60岁)每人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官员按品级受不同数量的永业田,勋官受不同数量的勋田,还分别人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田;道士女冠和僧尼寡妻妾及笃疾、废疾者亦能得到少量授田。
另外还放宽了对买卖永业田、口分田的限制。
隋唐用来授田的土地,主要是无主的荒地,它不是要打乱人们的现有土地重新分配,因此,未触动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尽管如此,它仍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它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可以获得一些土地,并有鼓励垦荒的作用。
第二,它对土地兼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三,它使农民在战乱中所获土地以及其原有土地作为授田进行合法登记,保障了他们的土地所有权,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均田制本身存在着国有土地和么有土地的矛盾,既限制土地买卖,又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买卖,这是导致其逐步瓦解的根本原因。
人口增殖过快,土地还授过少,也是均田制瓦解的重要因素。
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均田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宋代以后遂成历史名词。
隋朝经济制度:户籍制度公元585年,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阅”,检验是否以丁壮诈老诈小,进行全国性的户口清查。
同时,还实行“析籍”政策,规定堂兄弟以下分立户籍,以防容隐。
隋朝的赋税制度
隋朝的赋税制度
隋朝的赋税制度是一个相对完善且高效的系统。
在隋朝的统治下,赋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维持朝廷运转和军队运作所必需的资金来源。
隋朝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田赋、户赋、商税和徭役。
首先,田赋是隋朝最主要的赋税形式。
根据土地面积和产出,官府对农民征收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作为税收。
隋朝将国土划分为块田制,每块田都有明确的面积和所属农户,以便计算和征收田赋。
田赋的征收标准在隋文帝杨坚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的目标是避免过度剥削农民,减轻他们的负担,促进农业生产。
其次,户赋是指对城市居民征收的赋税。
隋朝将城市居民分成不同等级,并根据其财产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征收不同的户赋。
这种差别化的税收政策既可以调节社会阶层之间的财富分配,也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
除了田赋和户赋,隋朝还实行了商税制度。
商税是对商业活动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
商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商人和商业机构,根据不同的商品类型和交易额进行计税。
商税的征收不仅为国家提供重要的税收收入,还可以对商业活动进行监管和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隋朝还征收徭役,即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为国家提供劳动力的义
务。
徭役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劳动征召制度,国家可以通过征召劳动力来进行工程建设和军事活动。
徭役的征收方式包括劳役和钱粮,并由官府负责组织和监督。
总体而言,隋朝的赋税制度相对较为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隋朝统治者在征收和管理赋税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过度征收、不公平分配等,这些问题也是隋朝末年社会动荡和统治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隋唐时期财税制度演变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指出,制度是特定时期生产关系的社会结构
性框架和特定生产力水平下人们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则。
财税制度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1],在公共基 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以及优化
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叫
在逐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加快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语境下,构建财税制度
世重要的物质基础。在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日渐成熟
! 152 兰台世界 LANTAI WORLD
的大
:在
地方: 唐朝前
了
收支、核算、出纳、审计与监察分 较明确、运行较为 有效、体系较为完备的财税组织框架,为后世的历代封
建王朝提供了经验借鉴。中唐之后,刘宴、杨炎进行的
财税改革,不仅改善了唐王朝财税状况并且为其延续
交纳固定数量的粮食作为实物地租,后来唐朝前期的
地税又进一步细化,除了对已经登记在册的编户耕田
收取地税,也对向政府“借荒”耕种的各种个人或组织
征收地税。唐朝前期的税以三年为期循环©、根据
每户的财产水平不同对每户进行征收,唐朝初期以财
产为依据将户等分为三等,后唐高宗永徽五年(654)细 化为九等,不同户等所交户税额度也有所不同,且每两 年就要重新评定一次户等,以使财税负担更为合理地 分配给纳税人。②财税组织机构及其职能执行概况。唐 朝前期财税权力仍高度集中在中央,具体而言,中央设
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征税主要以户为依据、以农业丁
口为课税主体,依照小农经济的特点收取相应农业生
产实 以及 发 定 的 为税 在 税制度的
框架 ,
在 和方设
关
的 税 支 理和
构
(1)隋朝的财税制度。①税收依据。隋朝立国之后,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乾坤转,天地变,2005年12月29日,以胡锦涛 为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农民宣布,从 2006年1月1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 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先例 的开端,这是改革开放和"三个代表"的结晶!这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
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农业税又起源于什么时候?
我国早期关卡属于“国家”之间的 防御体系,政治军事功能第一。设关的 目的只是稽查过往货物有无违禁品,过 境而不征税。其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关卡开始延伸出财政功能。因此, 我国早期的关税实际上也是一种通过税, 关卡是公共权力的施政部门,同时也是 国家课征关税的权力机关。
——《试论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5.明朝
一条鞭法
后 期
背景: 商品经济的发展; 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初 赋税分夏税、秋粮 期 实物---米麦
江南部分税粮折银 送北京 金花银
一条鞭法: 合并赋役,将田赋 和各种名目的徭役 合并一起征收银两, 同时将部分丁役负 担摊入田亩。
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说
明一条鞭法的积极作用。 (1)简化手续,降低成本; (2)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发展; (3)政府对人民的控制进一步松弛; (4)体现了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 (5)促进工商业发展; (6)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关税
概念: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 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 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作用:①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②保护生产,调节经济; ③增加财政收入。
总之,关税不但对一国经济具有较强 的保护功能,还有促进和支持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旁栏边角 练一练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点”,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提示 收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征税时间由不定时 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在征役上,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 展为可以代役。赋税种类由繁到简。赋税形式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发 展。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的演变 (1)关税制度的起源 ① 海关 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 国家 对进 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②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 西周 时期。 ③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 现象。中国直到 1937 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 对外贸易 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2.个人所得税
凸显利益调节功能
(1)概念:是以 纳税人 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民国时期: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 民国 时期。1914年,
北洋 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
实施。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3)新中国成立后,在
计划经济体制
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
税。 198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
隋朝税法改革:两税法使隋朝轻徭薄赋国家富足
隋朝税法改革:两税法使隋朝轻徭薄赋国家富足一开始隋朝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但是这个有年龄限制,50岁才可以纳绢代役,不到50岁的话,该服徭役你还得去。
唐朝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谷物叫租,绢和布叫调,服徭役的期限内如果想不去服役的,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庸。
唐朝的庸不再有50岁的年龄限制,甭管多大的人,只要不想去服徭役,都可以纳绢代役。
本来,在农忙季节如果大规模征发徭役,就没有人种地,会误了农时,现在不愿意去的人可以纳绢代役,留着劳动力去种地,多有好处。
租庸调有一个前提,我给你交租、交庸、交调,前提条件是你给我土地。
你不给我地我拿什么交租子,布帛是地里种出来的,得种麻才能纺麻布,种桑树才能有绢子。
但是中国古代的土地是私有的,归地主所有,那么国家要给百姓分配土地,这个待分配的土地是从哪来的,显然不能把地主的地给没收了再去分。
途径只有两个,一个是新开垦的,再一个就是大规模的战乱之后,人口大量死亡所形成的无主荒地。
不过,随着国家承平日久,人口增加,无主的荒地几乎没有了,新开的地也够戗,能开的差不多都开完了,那要去哪里拿土地分给百姓呢?这时候政府有了新的应对措施,它规定,每个成年男子20亩永业田,80亩口分田。
20亩永业田可传之子孙,80亩口分田,死后得归还给国家,然后国家好拿去再分配。
拿口分田去再分配,想得是挺好的,问题是到了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
土地本是私有的,这些大地主大官僚们占有大量土地之后,还开始兼并农民的土地,没等农民死,他这一百亩地就没了,被兼并了。
这一被兼并,国家就找不着口分田再往下分了,新出生的人就没地了。
没地了,我的租庸调就交不了了,农民就只能逃亡,逃亡后,政府的租庸调就收不上来,国家就没钱了。
整个连锁反应就是,政府直接分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国家就得想招,不能再按照租庸调这种方法来收。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三、预、决算制度
隋文帝时,有司称:“用处常出,纳处常 入”,证明在此时是编制预算的。唐高祖 武德六年下令,三年造一次户籍,一年编 一次预算。预算编制起正月上旬。编制方 法,据《唐六典》所记,预算是从县一级 开始编制,县报到州,州报省,最后由户 部汇总,编成全国预算。
关于收支决算的审计,由比部负责。
五代是指占据中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等五个王朝;十国是指吴越、吴、南唐、闽、 南汉、楚、荆南、前蜀、后蜀、北汉等国。此外, 还有占据凤翔的李茂贞(称岐王),占据幽州的刘仁 恭、刘守光父子(称大燕皇帝)等人,前者臣服后唐, 后者被后唐攻灭。
二、五代十国的财政
(一) (二)财政支出 (三)财政管理
(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二、唐朝前期的赋税
(一) 在土地授受方面,唐王朝直到开元二十五年, 还在重申并修正均田制度。 唐初均田制度,同以前各代所颁行的均田制度 相比,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已作了相应 的改变。
(二)田赋—— (三) (四) (五) (六)
第三节 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赋税
(一)财政收入
在五代十国,主要收入仍是田赋,但多缺
1.田赋 2.工商各税 3.其它税捐
1.田赋
(1)省耗 (2)牛皮筋角税 (3)农器农具税 (4)牛租 (5)分摊麯钱
2.工商各税
(1)盐税和盐专卖 (2)酒税和酒专卖 (3)茶税和茶专卖
3.其它税捐
(1)商税 (2)税草 (4)和市、和买 (5)贡献、进奉
(二)专卖收入
1.盐税和盐专卖。 2.茶税和茶专卖。
(三)工商各税
1.矿税。 2.商税(关市税)。 3.互市、市舶税。 4.除陌钱。 5.间架税。 6.青苗钱。
(四)其他非税收入
隋唐赋税制度
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租调制、丁口调制、庸调制和两税制。
1. 租调制:租调制是隋唐时期最早的赋税制度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土地面积收取一定的租税,同时对于农民的徭役、兵役等义务也有明确规定。
租调制的实施,使得农民有了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丁口调制:丁口调制是隋唐时期的另一种赋税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家庭人口数量收取一定的赋税和劳役,同时也规定了家庭成员的义务和权利。
丁口调制的实施,使得社会财富更加公平地分配,同时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 庸调制:庸调制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劳役赋税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农民的劳动力收取一定的劳役,同时也规定了农民的义务和权利。
庸调制的实施,使得劳动力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 两税制:两税制是隋唐时期的一种新的赋税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土地和人口收取一定的税赋,同时也规定了农民的义务和权利。
两税制的实施,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世的税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老师,请详尽介绍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答:一、 xx 古代主要赋税制度1.夏商周期间:主假如贡赋制,它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
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一定向周王缴纳必定的财物作为贡赋。
2.春秋期间: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它是依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利害征收赋税;公元前 6 世纪初,鲁国推行的“初税亩”开始按亩收税。
3.汉朝期间:编户齐民制度。
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老百姓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拥有独立的身份,对开放国家的主要赋役负担有田租、人口税、更赋、徭役、兵役等,此外统治者还征收各样田亩附带税和征发杂税等。
汉代的田租税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4.魏晋南北朝期间: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时开始推行,受田者每年一定向国家缴纳定量的租调解服徭役兵役等。
5.隋唐期间:( 1)隋朝和唐代先期推行租庸调制。
“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调”是缴纳定量的绢或布;服徭役的限期内,不去服徭的能够纳绢或布代役叫“庸”。
隋朝的庸有年纪限制( 50 以上),唐代的庸不再有年纪限制。
它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益于农业生产。
( 2)唐代后期推行“两税法”。
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它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巨大改革。
6.北宋期间: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肯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肯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减少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方田均税法指政府重新测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贫饔收赋税,官僚地主不例外,增添了开放国家的田赋收入。
7.明朝期间:一条鞭法。
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一,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少收税。
它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益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清代期间:地丁银。
雍正帝时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均衡摊入田赋中,征收一致的地丁银。
它取销了人头税,有益于当时人口的增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 xx 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特点分类1.以人丁为主征收标准的赋税制有编户齐民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A. 由北魏孝文帝首创
B. 与均田制相始终
C. 特点是土地为标准
D. 解决了贫困问题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制度为租庸调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 调制实施的基础是均田制,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随之结束,故B项正
确。
答案: B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课标深意解读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对本知识点要把握两条线索,即赋税的主要对象逐渐从人丁转向财产;赋役长期并行,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此外还要注意专卖与征榷制度
二核心内容把握
[建构知识体系]
秦汉:田赋、人头税、徭役 中 国 赋 隋唐:“租调役”→ “租庸调”→两税法 赋 役 宋:征收两税→元:租庸调、两税法、科差
1600元 2000元
1980
200620082011
2018 年份
A.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B.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C. 新中国成立以后立即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 D. 个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立即征收个人所得税,故C 项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英国的 这一做法后来逐渐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故A 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14年, 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 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故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 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故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3. 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1)个人所得税起步于民国时期。 (2)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 但并没有实施。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
14
明朝时期(四)
影响:1.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制度的重大 改革,改变了历代赋和役并行的征收制度, 统一了役法,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2.纳 银代役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无 田者免差力役),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 俯关系松弛,一定程度抑制了地主的势力. 3.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 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赋税:编造鱼鳞图册,随粮定区,按亩纳税.
徭役:农民主要负担均工夫役、里甲正役和 杂役
特点:赋、役分别征收.
-
12
明朝时期(二)
一条鞭法:158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实 施
内容:《明史 ·食货志》:一条鞭法 者, 总括一州之赋役, 量地计丁, 丁粮毕输
于官, 一岁之役, 官为佥募, 力差则计其工
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 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
17
-
6
魏晋时期
曹魏:租调制,租是“亩税四升”。 调是按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 这是我国首次按户征收赋税。
北魏:均田制基础上的租调制。标准 是一夫一妇作为一个征收单位,租: 粟二石,调:帛一匹,此外,还有徭 役和兵役。
-
7
隋唐时期(一)
隋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沿用北魏租 调制,并发展、完善为租庸调制。
中国封建赋税制度的演变
太原五中 岳占斌
-
1
定义和概念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主 要手段之一,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 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 制度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及规律总结
(1)意义:A、两税法统一了税制,这样既简化了征课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确定,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从制度上避免官吏乱摊派的可能。
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惟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扩大了征税面,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D、两税法按照各户的贫富程度确定征税标准,较为公平。
E、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
F、国家根据财政支出确立每年全国总税额,然后摊派各地征收,这种“量出为入”的原则是创我国预算原则之先。
(2)局限性:①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②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③改革触及官僚地主利益导致改革中遇到极大阻力,改革因施行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而中止。
【题目示例】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
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
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隋朝对地方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在法律制度方面,隋朝对地方的法律规定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隋朝对地方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二、隋朝地方行政体制1. 隋朝地方行政体制概述隋朝地方行政体制分为州、郡、县三级,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单位,郡和县是州下的二级和三级单位。
地方行政官员由朝廷任命,实行世袭制。
2. 隋朝地方行政官员的职责(1)州官职责:州官负责管理州内政务、军事、财政、教育等事务,对州内各级官员进行监督。
(2)郡官职责:郡官负责管理郡内政务、军事、财政、教育等事务,对郡内各县进行监督。
(3)县官职责:县官负责管理县内政务、军事、财政、教育等事务,对县内各乡进行监督。
三、隋朝对地方的法律规定1. 法律体系隋朝的法律体系包括《隋律》、《开皇律》、《大业律》等。
这些法律对地方行政、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2. 行政法律(1)地方行政官员的任命与罢免:隋朝规定,地方行政官员由朝廷任命,实行世袭制。
对于不称职的官员,朝廷有权罢免。
(2)地方行政官员的职责:地方行政官员要严格执行朝廷的法律、政策,维护社会治安,保障民生。
(3)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与职能:隋朝规定,州、郡、县各级政府机构要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 经济法律(1)土地制度:隋朝实行均田制,规定农民按照人口数量分配土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2)赋税制度:隋朝规定,农民按照土地面积缴纳赋税,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3)商业法律:隋朝对商业活动进行规范,保护商人的合法权益。
4. 军事法律(1)兵役制度:隋朝实行征兵制,规定每户须有一人服兵役。
(2)军事管理:地方行政官员要加强对军事的管理,确保军队的战斗力。
5. 教育法律(1)教育制度:隋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地方行政官员。
(2)学校教育:隋朝重视学校教育,规定地方行政官员要重视教育,保障学校经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的全部内容。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1)赋税制度的沿革①春秋初税亩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②秦汉赋税:编户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
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
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
影响:A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C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D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③隋唐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开始实行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加以完善。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指导思想:轻徭薄赋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一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3)唐朝中期以后:实行_两__税__法__。 ①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②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 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3.宋元时期的赋税: (1)宋朝。 ①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②除征收代役金外,还再派发各种徭役,扰民严重。 ③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2)元朝。 ①沿袭租庸调与两税法: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 ②征收“科差”。
史料三 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弊制,并严 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 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促进了商业 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既安,课利自厚”的目的。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3)依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史料实证) 【点拨】根据画线部分关键信息及所学从历史教训、经济发展等方面归纳原 因;从促进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后世赋税制度的影响 等方面分析总结作用。 提示: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 源;吸取前代征商弊制的教训;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作用: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 赋税制度调整提供借鉴。
主题二 关税制度的演变 【素养探究】 史料一 “汉循周法,商贾有税,流人贩卖,故矜免之。”到了唐朝,也主要以 商人为征税对象。宋朝又明确规定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 间织缣布非以出售者,均不纳关税。明朝实行贡舶制度,只注重货物的贡献御 用,而不注重征收关税。清朝皇帝提及开海贸易,训谕:“天朝嘉惠海隅,并不 以区区商税为重,务随时查看情形,固不可于国体有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进化论
——“一声叹息”的隋朝赋税制度
赵宇
隋朝自公元581年建立至618年灭亡,共计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长达370多年的分裂、割据、战乱时代终于结束了。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首先着手于政治改革。
在官制方面,设置尚书、门下、内史等五省,其中尚书省为国家行政最高机构(管理财政的最高机构为尚书省领导下的户部,与财政有关的部门为金部、仓部和司农寺、太府寺等);另一方面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省郡五十余,改变了隋初“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冗滥现象。
隋文帝在进行政治改革的同时,还采取多项财税措施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财力。
首先是推行轻徭薄赋的财税政策。
隋文帝即位后,就宣布免“东京”之役,除入市之税;开皇三年,又将成丁年龄由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男子可以推迟三年服役,且每年服役日数也由三十天改为二十天;公元590年,隋文帝又规定50岁以上者一律免“役”收“庸”,允许以“庸”布帛代替力役,中断了300多年的劳役税向实物税发展的过程又开始了,力役税向实物税的转化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
其次是遵行均田制,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隋统一全国后,基
本遵行北齐的均田制,隋高祖受禅以后,颁发新令规定:每个男丁受露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受露田四十亩;奴婢受田和平民同,但人数有限制:亲王限三百个奴婢,一般地主限六十个。
耕牛每头受田六十亩,限四头。
隋朝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推行,所以官僚地主豪富兼并土地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是均田制在某种意义上,可使农民多少分得一些土地,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在遵行北齐均田制的基础上,隋朝又规定了新的租调数额,丁男一床租粟三石,产桑地区调绢一匹,绵三两,产麻地区调布一端(五丈),麻三斤;单丁和奴婢出半床租调,未受地者不课,有品爵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并免课役。
第三是整理地籍,检括户口。
开皇五年,隋文帝令全国州、县通过“貌阅”(搜括逃避赋役户口的一种手段)整理户籍、核实户口,并以此作为国家征收租调的依据;在核查户籍的同时,推行输籍法(依据财产的不同,定出纳税的标准),既可将豪强地主隐匿的民户转化为国家的编户,防止逃税和地方官吏的营私舞弊,又能为封建政府的赋役课征提供可靠而确实的依据,有利于确保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第四是减并工商税收,盐、酒、矿冶、关市均不征税。
隋代除租调及力役之外,其他杂税不多,这是隋代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特点。
隋初曾禁百姓制盐,但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130年间,盐则任民采煮,一致无税;隋初也实行
酒专卖,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止酒专卖,不再对酒征税。
隋朝工商税制的减并,直接促进了工、商业的健康发展。
隋文帝建国之初崇尚节俭,统治者崇尚节俭加之轻徭薄赋的财税政策设置,使得隋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隋代财政十分充裕;史载:开皇三年,“时百姓承平日久,虽数遭水旱,而户口岁增。
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1宋末元初的史学家马端临指出:“按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2”。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初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悄然发生变化;隋文帝晚年也习于骄奢,他于公元593年命大修仁寿宫,营建观宇,劳民伤财;特别是隋炀帝于仁寿四年(公元604 年)继位以后,对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发数百万人开凿运河,建造洛阳宫殿、池苑,每月役丁200万人,发丁男百余万修长城,死者十之五六;对外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三次攻打高丽,为渡海造船,役匠昼夜立于水中,死者十之三四。
出兵数百万,民夫比士兵还多出数倍,死亡不计其数。
隋炀帝统治期间消耗了国家大量财富,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终于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隋王朝的统治很快被农民革命推翻,形成了“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的悲惨情景。
隋代国祚短促与秦代有惊人相似之处,仅存在三十七年即被农民起义的风暴所推翻,但从它所推行的一系列财税措施来看,人们对前
1《隋书》
2《文献通考》
期财政思想的总结已有相当的成就,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如隋代所推行的“貌阅、输籍”等措施,既直接继承了北周的“记帐、户籍”之法,又为唐代的“团貌”制度,提供了足资参考的先例,唐代许多财政制度是司承隋代的;隋代统治者横征暴敛,走向自我毁灭,留给后世是“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