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五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实验报告作文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实验报告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首先,我们做了"种植豆芽"的实验。
老师先让我们每人拿了一个小塑料盒,在里面垫上一些湿纸巾。
接着,我们每人拿了大约10颗绿豆,把它们平铺在纸巾上。
盖上盖子后,就可以等待观察啦!第二天一检查,哇!有些绿豆已经开始发芽了,长出了一点点白白的尖尖。
过了几天,小芽越长越长,有的都快顶到盖子了。
真神奆!然后,我们做了"纸团滚动"的实验。
首先,每人捏了一个纸团。
在桌上涂了一点水后,我们把纸团轻轻一推,它就自己滚动起来了!有的纸团滚得很远,有的则很快停了下来。
我们推测是因为纸团的大小、力度不同导致的。
最有意思的是"制作小风车"的实验。
我们剪了彩纸,老师教我们怎么对折、剪刀、组装。
做好后,我们拿到室外,小风车就在微风中快乐地转动起来了。
我的风车转得最快,真是太高兴了!这些实验虽然都很简单,但我收获满满。
我学会了观察、动手操作、思考和总结。
科学实在是太有趣了,我已经等不及要做下一单元的实验啦!篇2实验题目:探秘蒸发的奥秘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们班上了一节很有意思的实验课。
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小盘子,里面放着清水,然后老师让我们观察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起初,我们都看不出任何变化,因为盘子里的水就那么静静地躺着,没有半点动静。
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水面上开始出现了些许波纹,就像是有无数只小虫在水面爬行一样。
我好奇地朝同桌小红问:"水面怎么会有波纹呢?"小红笑着说:"你看仔细点,那不是波纹,是水面在慢慢变少了。
"我这才注意到,原本装满的水,已经比刚开始时少了一些。
"是蒸发导致的吗?"我问道。
小红点了点头。
蒸发?这就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的蒸发。
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了一个温度计,demonstense示给我们看温度的变化。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5

实验五移存器功能测试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移位寄存器(移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D触发器74HC(LS)74及集成移位寄存器74HC(LS)194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器件1、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板1块2、74HC(LS)74(双D触发器)2片3、74HC(LS)194(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2片三、实验原理移位寄存器是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其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
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
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实验用器件管脚介绍:1、74HC(LS)74(双D触发器)管脚如下图所示。
2、74HC(LS)194(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管脚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利用两块74HC(LS)74(四个D触发器)构成一个单向的移位寄存器(基本命题)参照用两块74HC(LS)74(四个D触发器)构成一个单向移位寄存器的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Q输出依次接LED指示灯,加电后在移位输入端加入不同信号观察LED指示灯变化。
1.1电路图1.2实验结果LED灯依次变亮,每次间隔一个CP。
2、测试74HC(LS)194的功能(基本命题)例如,Q输出依次接LED指示灯,改变S1、S0的值配合其它输入观察LED的变化。
2.1电路图2.2实验结果:置数:LED显示状态与置数端相同。
左移:LED从下往上(QD到QA)依次变亮,每次间隔一个CP右移:LED从上往下(QA到QD)依次变亮,每次间隔一个CP3、用两片74HC(LS)194做出模16的扭环计数器(扩展命题)将两片的Q输出依次都接到LED指示灯上,加电并加CP观察LED的变化。
现象一般为八盏灯先依次变暗再依次变亮如此循环。
3.1电路图3.2计数器拓展当进行M=2n 偶数计数时,可采用扭环型,D1=Q n ̅̅̅̅,将Q n 和高电平与非后反馈至第一片的输入端。
实验五 三人表决器实验报告

实验五三人表决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个三人表决器,通过逻辑门电路来判断三个输入信号的多数情况,从而输出相应的表决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将深入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我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三人表决器的功能是当有两个或三个输入为“1”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我们可以使用逻辑门电路来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与门和或门来构建这个电路。
将三个输入信号分别标记为 A、B、C。
我们先将 A、B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D;再将 B、C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E;然后将 A、C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F。
接着,将 D、E、F 进行或运算,得到结果 G。
最后,将 G 再进行一次非运算,就得到了最终的表决结果 Y。
其逻辑表达式为:Y =((A ∧ B)∨(B ∧ C)∨(A ∧ C))。
三、实验器材1、数字电路实验箱2、 74LS00 四 2 输入与非门芯片3、 74LS08 四 2 输入与门芯片4、 74LS32 四 2 输入或门芯片5、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原理,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连接电路。
将 74LS00、74LS08 和 74LS32 芯片插入相应的插槽中,并使用导线将各个芯片的引脚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三人表决器电路。
2、连接输入信号。
将三个开关分别连接到 A、B、C 输入端口,用于模拟三个表决人的表决情况。
3、观察输出结果。
打开实验箱电源,通过拨动三个开关的状态(“0”表示反对,“1”表示赞成),观察输出端口的指示灯状态,以确定表决结果。
4、记录实验数据。
分别记录不同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结果,并填写在实验表格中。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输入 A |输入 B |输入 C |输出 Y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1 | 0 | 0 || 1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1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输入为000、001、010、100 时,输出为 0;当输入为 011、101、110、111 时,输出为 1,这与我们预期的三人表决器的功能完全一致。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实验五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实验五一、实验目的本次虚拟仪器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虚拟仪器在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面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提高对虚拟仪器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1、计算机:配置满足虚拟仪器软件运行要求。
2、虚拟仪器软件:如 LabVIEW 等。
3、数据采集卡:用于采集外部物理量信号。
三、实验原理虚拟仪器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系统,它将计算机硬件资源与仪器测量、控制功能结合在一起。
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显示。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利用数据采集卡采集外部信号,然后在虚拟仪器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数据采集卡正确安装到计算机上,并连接外部传感器或信号源,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2、软件设置打开虚拟仪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卡的配置,包括采样频率、通道选择、量程设置等。
3、程序编写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编写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程序。
例如,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滤波处理、频谱分析等功能。
4、运行程序编译并运行编写好的程序,观察采集到的数据和处理结果。
5、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据采集结果成功采集到了外部信号,数据的幅度、频率等特征与预期相符。
2、滤波处理效果通过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有效地去除了噪声和干扰,使信号更加清晰。
3、频谱分析结果对采集到的周期性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准确地得到了信号的频率成分和幅值分布。
分析实验结果时,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采集到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是由于传感器精度、信号干扰或采样频率设置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调试和改进。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数据采集不稳定解决方法:检查硬件连接,确保接触良好;调整采样频率和缓冲区大小。
2、程序运行出错解决方法:仔细检查程序代码,查找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参考软件的帮助文档和示例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

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实验报告的分析讨论,主要分析实验结果和数值是否匹配,如果有误差,分析具体原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1】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
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实验过程: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
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
(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
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1、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2】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适宜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二、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精彩5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精彩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实验报告范文模板【精彩5篇】实验报告篇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和理解最新的科学理论,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1. 专业实验仪器一套2. 化学试剂若干,包括但不限于实验五所需的特定化学品3. 计量工具,如天平、量筒4.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相机或录像设备5. 安全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护目镜、手套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准备所有需要的化学试剂和计量工具。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精确计量所需的化学试剂,并按照顺序进行混合或反应。
3.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细节,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变化。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尝试解释实验现象,并与理论预测进行对比。
5. 结果讨论:基于实验结果,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以及实验结果对理论的支持或挑战。
6. 实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讨论,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和后续研究方向。
实验结果:(此处应填写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具体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初步分析。
)结论:(此处应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对理解相关科学原理的意义。
)建议:(此处应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建议,包括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
- 实验数据应准确无误,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误差。
- 实验后应彻底清理实验区域,妥善处理所有化学废物。
(注:以上内容为根据标题“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生成的一般性实验报告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实验细节进行填充和调整。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光实验一:红苹果实验.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结果:预测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预测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
.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注意点:.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实验五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五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在实验五中,我们进行了系统分析的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其运行机制、问题和潜在的改进方向。
本文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一个特定的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
通过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问题所在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实验过程1. 系统的整体描述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系统进行了整体的描述。
我们明确了系统的功能、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系统的整体描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目标。
2. 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了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我们通过观察系统的运行过程、收集用户反馈和分析系统的输出数据等方式,获取了关于系统性能、用户满意度、问题和改进方向等方面的数据。
3. 功能分析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我们明确了系统的核心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子功能。
通过对功能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实现方式。
4. 性能评估为了评估系统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我们通过模拟用户的使用场景,测试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吞吐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指标。
通过性能评估,我们能够了解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并找出性能瓶颈和改进的方向。
5. 用户满意度评估为了了解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用户满意度评估。
我们邀请了一些用户参与实验,让他们使用系统并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
通过用户满意度评估,我们能够了解用户对系统的使用体验和期望,从而为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实验结果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果和发现。
1. 系统的性能存在瓶颈通过性能评估,我们发现系统在高负载下存在性能瓶颈。
系统的响应速度明显下降,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实验五、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 IP 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机制,通过实际的抓包分析,掌握 IP 数据包的格式、IP 地址的分类与分配、子网掩码的作用以及路由选择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抓包工具:Wireshark三、实验原理1、 IP 协议概述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 TCP/IP 协议簇中最为核心的协议之一,它负责为网络中的设备提供逻辑地址(即 IP 地址),并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2、 IP 数据包格式IP 数据包由头部和数据部分组成。
头部包含了源 IP 地址、目的 IP地址、协议类型、生存时间(TTL)等重要信息。
3、 IP 地址分类IP 地址分为 A、B、C、D、E 五类,其中 A、B、C 类为常用的单播地址,D 类用于组播,E 类为保留地址。
4、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确定 IP 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从而实现子网划分。
5、路由选择路由器根据 IP 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和路由表,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
四、实验步骤1、打开 Wireshark 软件,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一些常见的网络操作,如访问网页、发送邮件等,以获取 IP 数据包。
3、停止抓包,并对抓取到的数据包进行筛选,只显示 IP 协议的数据包。
4、逐个分析 IP 数据包的头部信息,包括源 IP 地址、目的 IP 地址、协议类型、TTL 等。
5、观察不同类型的 IP 地址,并分析其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6、研究子网掩码在数据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子网掩码确定子网范围。
7、分析路由选择过程,观察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转发路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IP 数据包格式分析通过对抓取到的 IP 数据包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头部格式如下:版本(Version):通常为 4,表示 IPv4 协议。
头部长度(Header Length):以 4 字节为单位,指示头部的长度。
GIS原理实验五实验报告

GIS原理实验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 GIS 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网络分析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功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数据实验所使用的数据包括:1、某城市的道路矢量数据,包含道路的名称、类型、长度等信息。
2、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多边形数据,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3、一些点状设施的位置数据,如学校、医院、超市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缓冲区分析1、选择需要创建缓冲区的要素,如道路。
2、设置缓冲区的距离,例如,对于主干道设置 500 米的缓冲区,对于次干道设置 300 米的缓冲区。
3、生成缓冲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缓冲区覆盖的区域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二)叠加分析1、将不同功能区的多边形数据进行叠加,如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叠加。
2、分析叠加后的结果,确定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重叠区域和相互关系。
3、通过叠加分析,找出同时具备多种功能的区域。
(三)网络分析1、构建城市道路网络模型,确定节点和边的属性。
2、进行最短路径分析,例如,计算从学校到超市的最短路径。
3、进行资源分配分析,比如确定某个医院能够覆盖的服务范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缓冲区分析结果通过缓冲区分析,我们得到了道路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对于主干道的缓冲区,覆盖了较大的面积,包括了一些周边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
而次干道的缓冲区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到道路附近的一些居民小区和小型商业店铺。
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叠加分析结果在叠加不同功能区的多边形数据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某些区域,商业区和住宅区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这可能意味着这些地方既具备商业服务设施,又有居民居住。
同时,我们也找到了一些纯商业区和纯住宅区,这为城市功能分区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网络分析结果在最短路径分析中,我们成功计算出了从学校到超市的最优路径。
实验五时序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五时序逻辑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3.运用Verilog语言进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二、实验原理时序逻辑电路是指在电路中引入记忆元件(如触发器、计数器等),通过电路中的时钟信号和输入信号来控制电路的输出。
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还与之前输入和输出的状态有关,因此对于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时钟信号的频率、输入信号的变化及当前状态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通过使用Verilog语言设计和仿真下列时序逻辑电路。
1.设计一个10进制累加器模块,实现对输入信号进行累加并输出,并在仿真中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2.设计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计数,并在仿真中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3.设计一个4位带加载/清零控制功能的二进制计数器模块,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计数,并在仿真中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利用Verilog语言设计10进制累加器模块。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时钟的频率和输入信号的变化。
2.编译并运行仿真程序,验证设计的10进制累加器模块的正确性。
3.在设计时钟频率和输入信号变化的基础上,设计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
4.编译并运行仿真程序,验证设计的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的正确性。
5.在设计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的基础上,引入加载/清零控制功能,设计一个4位带加载/清零控制功能的二进制计数器模块。
6.编译并运行仿真程序,验证设计的带加载/清零控制功能的二进制计数器模块的正确性。
7.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经过验证实验,10进制累加器模块能够正确实现对输入信号的累加并输出正确的结果。
2.经过验证实验,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能够正确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计数,并输出正确的计数结果。
3.经过验证实验,带加载/清零控制功能的二进制计数器模块能够正确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计数,并在加载或清零信号的控制下实现加载或清零操作。
学生实验报告(5篇)

学生实验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职场文书、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workplace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学生实验报告(5篇)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
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搭建直流斩波电路,探究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了负载电阻和电感作为负载,测量了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探究负载对直流斩波电路性能的影响;3. 学习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压信号发生器2. 直流电源3. 电阻4. 电感5. 整流二极管6. 电容7. 示波器8. 万用表9. 连接线三、实验原理:直流斩波电路是一种可以将直流电信号转换为脉冲电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个开关元件(如开关管)对直流信号进行开关控制,通过对开关的开关和关断,可以产生近似方波的脉冲信号。
斩波电路一般由直流电源、开关元件、负载电阻、滤波电路等组成。
四、实验内容:1. 搭建直流斩波电路;2. 分别设置负载电阻和电感作为负载;3. 设置电压信号发生器输出直流信号;4. 调节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观察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5. 利用示波器测量并记录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
五、实验步骤:1. 将直流电源和电容连接成充电电路,电容两端接地;2. 将电容两端接入斩波电路,与负载电阻或电感串联;3. 将电容两端连接到示波器,观察负载电压的波形;4. 将负载电阻或电感两端接入示波器,观察负载电流的波形;5. 调节电压信号发生器输出直流信号,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负载电阻为负载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负载电压为一周期的方波信号,频率与信号发生器设置的频率相同,幅度由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决定。
过渡过程中存在电阻的上升和下降,但变化很快并趋于平稳。
在电感为负载时,观察到负载电压和电流呈现一周期的正弦波信号。
电感的存在使得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并且电感会给斩波电路引入一个时间常数,导致波形的变化较为平缓。
实验五 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直流斩波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3、学会使用实验设备对直流斩波电路进行测试和分析。
4、深入理解斩波电路中占空比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1、直流电源2、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4、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件5、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原理直流斩波电路是将直流电源电压斩成一系列脉冲电压,通过改变脉冲的宽度或频率来控制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常见的直流斩波电路有降压斩波电路(Buck 电路)、升压斩波电路(Boost 电路)和升降压斩波电路(BuckBoost 电路)等。
以降压斩波电路为例,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开关管导通时,电源向负载供电,电感储存能量;当开关管截止时,电感释放能量,二极管续流,维持负载电流连续。
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与周期的比值(即占空比 D),可以改变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_{o}$与输入电压$U_{in}$的关系为:$U_{o} = D \times U_{in}$,其中 D 为占空比。
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仔细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无误。
2、调节直流电源,使其输出一个合适的电压值,作为输入电压。
3、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合适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截止。
4、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波形,测量并记录其幅值、频率和占空比。
5、改变占空比,重复步骤 4,记录不同占空比下的输出电压值。
6、对升压斩波电路和升降压斩波电路进行同样的实验操作。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占空比 D |输入电压$U_{in}$(V)|输出电压$U_{o}$(V)|理论计算值$U_{o}$(V)|误差|||||||| 02 | 10 | 20 | 20 | 0% || 04 | 10 | 40 | 40 | 0% || 06 | 10 | 60 | 60 | 0% || 08 | 10 | 80 | 80 | 0%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际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数据库实验五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数据库的索引和优化,掌握数据库索引的使用和优化方法,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二、实验要求1.理解数据库索引的概念及作用。
2.熟悉索引的创建、删除和修改操作。
3.了解索引的类型及适用场景,并能选取合适的索引类型。
4.能通过观察执行计划和使用适当的策略对查询进行优化。
三、实验步骤1.索引的创建和删除首先,在已创建的数据库中选择适合创建索引的表。
通过如下语句创建一个测试表:CREATE TABLE test_table(id INT PRIMARY KEY,name VARCHAR(50),age INT);然后,可以在表的字段上创建索引,通过如下语句创建一个索引:CREATE INDEX idx_name ON test_table(name);索引创建完成后,可以通过如下语句删除索引:DROP INDEX idx_name ON test_table;2.索引的修改可以使用ALTER TABLE语句对已创建的索引进行修改。
例如,修改索引的名称:ALTER INDEX idx_name RENAME TO new_idx_name;或者修改索引的定义:ALTER INDEX idx_name RENAME COLUMN new_column_name;3.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在创建索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
- B树索引:适用于等值查询、范围查询和排序场景。
- 哈希索引:适用于等值查询,不支持范围查询和排序。
- 全文索引:适用于全文搜索场景。
4.查询优化在进行数据库查询时,可以通过观察执行计划来判断查询是否有优化空间。
执行计划是数据库在执行查询时生成的查询执行步骤和顺序图,可以根据执行计划优化查询。
另外,还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对查询进行优化:- 使用合适的索引类型- 避免使用LIKE操作符- 避免使用SELECT *查询所有字段- 避免多表连接查询- 使用JOIN代替子查询-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DISTINCT操作符- 分页查询时,使用LIMIT关键字限制结果数量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创建了一个测试表,并在该表的字段上创建了索引。
实验五 计数器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五计数器的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个计数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对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计数器是一种能够对输入脉冲进行计数的数字电路。
它可以按照不同的计数方式,如加法计数、减法计数或可逆计数,来记录脉冲的个数。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基于数字逻辑芯片的设计方法。
通过组合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等)和时序逻辑元件(如触发器)来构建计数器的电路。
常见的计数器类型有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等。
二进制计数器每输入一个脉冲,计数值就增加 1,当计数值达到最大值(如 4 位二进制计数器的最大值为 15)时,再输入一个脉冲就会回到 0 重新开始计数。
十进制计数器则是按照十进制的规律进行计数。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数字电路实验箱2、 74LS161 计数器芯片3、 74LS00 与非门芯片4、 74LS04 非门芯片5、导线若干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设计一个 4 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首先,将 74LS161 芯片插入实验箱的插槽中。
按照芯片的引脚功能,将时钟脉冲输入端(CLK)连接到实验箱的脉冲源,将清零端(CLR)和置数端(LD)连接到高电平,使计数器处于正常计数状态。
将计数器的输出端(Q3、Q2、Q1、Q0)连接到实验箱的指示灯,以便观察计数结果。
打开脉冲源,观察指示灯的变化,验证计数器是否正常进行加法计数。
2、设计一个 4 位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在上述 4 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与非门和非门等芯片对输出进行译码,将二进制计数值转换为十进制。
具体来说,当二进制计数值达到 1001(即十进制的 9)时,产生一个进位信号,将计数器清零,从而实现十进制计数。
3、设计一个可逆计数器(可加可减)为了实现可逆计数,需要增加一个控制端(U/D)来决定计数器是进行加法计数还是减法计数。
当 U/D 为高电平时,计数器进行加法计数;当 U/D 为低电平时,计数器进行减法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5 函数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5 函数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函数的方法。
(2)熟练掌握函数调用的方法。
(3)熟练掌握函数说明的方法。
(4)理解单个变量作为函数的形式参数时,函数是如何定义和调用的。
(5)理解数组名作为函数的形式参数时,函数是如何定义和调用的。
(6)理解和掌握变量的各种、存储的概念和使用。
(7)掌握调试带有自定义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会函数的调用和定义
(2)学会函数的说明的位置
(3)单个变量作为函数的形式参数时,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4)变量的各种存储的概念和使用。
(5)掌握调试带有自定义函数的方法。
三.实验操作及步骤
1. 通过对项目的管理调试有两个原程序文件组成的程序
联调有以下两个原程序文件构成的程序。
(1)在windows环境下进入Visual C++6.0.
(2)在Visual C++6.0环境下建立一个新的工作空间
(3)在My workspace工作空间Myproject
(4)在项目中新建一个类型的文件first.cpp
(5)在编辑窗口编辑first.cpp文件。
(6)在Mproject项目中再新建一个Source Files 类型的文件second.cpp.
(7)在编辑窗口中编进second.cpp文件。
(8)编译,连接并运行程序。
程序调试成功。
2.通过调试,将下面的程序修改为正确的程序
程序的功能是输入球的半径,求球的表面积。
(1)
将程序输入编辑窗口,编辑该程序,编译给出的错误提示包括:
第一个错误提示信息是“第8行错误,area,没有定义的标识符”,第8行的语句是“area=A_sphere(double r);”变量area在主函数中没有定义。
第二个错误提示信息”第6行错误,A_sphere,函数在调用之前没有说明。
(2)在编辑窗口修改程序。
在主函数中增加对变量area的定义“double area;”并增加函数说
说明语句“double A_sphere(double r)”。
将其加在主函数的前面。
(3)再次编译。
程序还有4个错误。
前两错误在第8行,错误提示信息是“double之前少了一个)”和“函数不能0个参数”,仔细检查,程序并没有少左圆括号,而是调用的实际参数书写错误,应该写为:“area=A_sphere(r);”.还有一个错误在14行,错误提示信息是”函数必须返回一个值“,检查函数定义,return语句后没有表达式,将其改为”return area“;
(4再次编译,编译成功。
运行程序正常运行。
3.使用单步调试方法和断点调试方法观察不同存储类别的变化情况
下列程序中定义了外部变量y,main()函数的内部变量i,decr()函数的内部静态变量x.
(1)将程序输入编辑窗口,编辑并连接程序。
(2)使用单步调试方法调试程序,观察变量的变化情况。
选择Build-Start Debug-Step Into命令或直接按快捷键【F11】单步调试。
尽管程序还没有执行,但是,变量窗口的内容显示了变量y的内容是10,如图所示。
因为y是外部变量,有系统负责初始化。
按快捷键【F10】单步执行,main()函数的变量i的值是-8589993460,这说明自动变量的初值是一个不定值。
再次按快捷键【F10】,程序进入循环,在变量窗口的i变成了红色的I
按快捷键【F11】进入函数decr()中进行调试(注意一要用快捷键【F11】,否则不能进入被调用函数()。
进入函数以后,变量窗口中已经可以看到x的值是10,因为x是decr ()函数定义的内部静态变量,按快捷键【F10】,变量窗口中增加了变量i,其值又是-8589993460.注意,这时的i已经不是主函数中的i 了,而是decr()函数中的自动变量。
再次4次快捷键【F10】.变量窗口中显示i。
x,和y的值,全部是9 按快捷【F10】。
程序运行窗口显示“X=9 y=9 i=9“。
按快捷键【F10】回到主函数,接着再按两次快捷键[F10],主函数的值变为2.
按快捷键【F11】第二次进入decr()函数,这时,变量窗口中变量x
的值是9,并没有因外部变量,也不会再decr()函数返回主函数时空间被释放。
连续按5次快捷键【F10】,变量窗口中显示I x 和y的值是9,8和8.i 是自动变量,每次函数结束时,空间被释放,再次进入函数时,重新分配空间,因此第二次进入函数运行以后,i的值任然是9.
按快捷键【F10】,程序运行窗口显示:x=9.y=8.x=8.”
同样的方法。
可以观察main()函数第三次调用函数decr()的执行情况,变量窗口中显示i。
x和y的值是9.7和7.
最后,按快捷键【Shift+F5】退出调试状态。
(3)使用断点调试方法调试程序,观察变量的变化范围。
在编辑窗口中设置两个断点,在语句“decr();“所在行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Insert/Remove Breakpoints命令”再在语句“printf (”\n x=%d y=%d i=%d”,x,y,i);”所在行右击。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Insert/Remove Breakpoints命令。
选择Build-Start Debug-Step Into命令(或直接按快捷键【F5】)。
程序执行到主函数对decr()函数的调用前暂停,如下图,这时,变量窗口中的值是1,观察窗口中y的值是10.说明在第一次进入主函数执行之前,i的值(main()函数中的自动变量)和y的值已经有确定的值。
再次按快捷键【F5】,程序执行到decr()函数的“i++;”,语句之后暂停,如下图。
这时,变量窗口中显示的i.x和y的值全部是9,这将是下一句printf()函数输出的3个值。
按快捷键【F5】,程序执行到decr函数的调用前暂停,变量窗口中的值显示i值是2,观察窗口中显示的y值是9.
再次按快捷键【F5】,程序执行到decr()函数的“i++;”语句之后暂停。
变量窗口中显示的i.x和y 值是9.8和8.
按两次快捷键【F5】,变量窗口中显示的i.x和y值是9.7和7。
最后,按快捷键【Shift+F5】退出调试状态,并且在编辑窗口中去掉断点。
4.借助调用栈(call Stack)窗口调试递归函数
调试下面的程序,程序的功能是用递归方法求两个数的之大公约数。
(1)将上面的程序编辑,编译,连接并运行。
执行的结果是:“gcd{96,36}=2”,这是一个错误的结果。
(2)使用单步调试方法调试程序,并通过call Stack窗口观察递归调用时参数的变化情况。
选择Build-Start Debug-Step Into命令(或直接按快捷键【F11】单步调试。
按两次快捷键【F10】,然后按快捷键【F11】进入递归函数内部.
按快捷键【Alt+7】打开调试栈(call Stack)窗口。
如图,调用栈窗口显示调用递归函数时的入口参数值,第一次调用时,入口参数值是96和36.
按一次快捷键【F10】,再次快捷键【F11】第二次进入递归函数内部。
此时的调用栈窗口如图,窗口中的数据表明第二次调用时,入口参数
值是36和2.
显然,第二次参数2是计算错误,利用辗转相除的思想求最大公约数,第二次参数应该是对第一次递归调用时两个参数的取模运算,应该是24,而不是2.因次,我们发现程序的错误在于将递归调用的语句“gcd_recursion (b,a%b)”误写成“gcd_recursion(b,a%b)’.
按快捷键【Shift+F5】退出调试状态。
(3)在编辑窗口中修改程序,重新编译,连接并运行程序。
程序的
运行结果是“gcd{96,36}=12”,结果是正确的。
至此。
调试完成。
5.编写程序验证习题的结果
(1)编写程序如下:
(2)编辑和运行程序,程序运行正确,说明第一个squre()函数定义正确
(3在程序中删除第一个squre()函数定义,同时去掉第二个squre()函数定义前后的注释符号,程序没有通过编译,说明在Visual C++环境下,第二个squre()函数定义是不正确的。
要强调的是,该函数在Tubo C++3.0的编译环境下是不能通过编译的,这时传统的形式参数的写法。
4)同理。
可以判断第三个squre()函数定义也正确,只有最后一个squre()函数定义是错误的。
【4-5】编写程序,输出九九乘法表。
【4-9】若口袋里放12个球,3个红的,3个白的,6个黑的,从中任取8个,编写程序列出所有可能的取法。
【5-8】定义两个函数,分别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在主函数中输入两个整数以后调用该函数。
编写主函数调用该函数。
四.实验总结
通过该实验我们熟练掌握了函数定义和调用的方法及函数说明,理解了单个变量作为函数的形式参数时,函数如何定义和调用,理解和熟悉了变量的各种存储类的概念和使用,及调试带有自定义函数的方法,熟练编写正确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