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世界经济的深度转型调整与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
1 0 %上 升 至 2 0 1 2年 的 3 3 %) , 从 而 使 天 然 气 对 煤 炭 和 石 油 能 源 消 费 实 现 了显 著 替 代 。2 0 1 2 年, 美 国全 年 进 口原 油 规 模 预 计 从 2 0 0 6 年 的
转型期, 美国、 欧盟和 日 本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启 动了宽松货 币政策, 给世界经济带 来 了新的扰动, 也给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的稳定 带来 了冲击和影响。我国仍处于重 要的战略机遇期 , 但 同时也是结构性矛盾的凸显期, 切实推进 收入分配改革是把握 机遇、 应对挑战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 世界经济转型; 中国财政; 收入分配改革
机构提 供 “ 无 限制 ” 的购债安排 , 日本 央 行 明 确 将 继 续 加 大 日元 的 供 应 量 以 实 现 2 % 的 通 货 膨
本文是《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 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 《 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研究》 ( 批准
号: 1 0 A Z D 0 2 0 ) 的阶段性研 究成果 , 课题 组组长 : 闰坤 。
6 . 5 6亿 吨 下 降 到 4 . 2亿 吨 左 右 , 原 油 进 口量 回退
到 1 9 9 2年 左 右 的 水 平 , 与此 同时 , 美 国已成 为成 品油 的 净 出 口国 ; 而 煤 炭 资 源 在 美 国 能 源 结 构 中 的地 位 下 降 更 为 明 显 , 2 0 1 2年 煤 炭 占 总 能 源 消 耗 的 比重 仅 为 3 2 %, 出 口量 则 达 到 1 . 2 5亿 吨 , 占
锯轩 研宪考 考2 0 1 3 年第1 0 期( 总第2 4 9 8 期)
2012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全
3月5日上午9:00,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温家宝在开幕会上作工作报告。
以下为报告全文。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去年工作回顾;二、今年主要任务;三、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一、2005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
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继续加强“三农”工作。
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12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文章
2012经济形势分析文章(谢国忠)关于未来近几年的通胀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正走向二次探底。
触发事件是欧洲债务危机及欧元区对此的反应:通过更紧的财政政策和更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国希望能刺激出口来减轻债务负担。
但欧元区以外的国家还在刺激经济,无力替欧洲分忧。
因此,全球经济将会放缓。
不过,二次探底会是渐进式的,原因有二:首先,欧洲政府不会再让银行破产,雷曼兄弟倒下时曾引发信用危机,他们不敢重蹈覆辙;其次,中国和美国很可能推迟从刺激政策退出。
在二次探底过程中,通胀压力将不断积聚,到2012年,这将导致利率快速上升,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
全球股市近来一直在跌,这是很自然的。
市场过去相信全球的复苏是可持续的,并把对未来几年的乐观情绪反映在价格中。
但实际情况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仅仅是由补库存和刺激政策带起来的,并不是来自各个行业和各个国家的结构性再平衡,而那才是经济真正需要的。
认为光靠刺激计划本身就可以撬动经济恢复增长,并让它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这样的信条已经导致全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个错误正把全球推向高通胀,为2012年的另一场危机埋下了伏笔。
因为欧洲债务危机,下一场危机变的更有可能。
欧洲以外的政策制定者痴迷于经济增长,他们应对欧洲危机的策略可能是推迟退出刺激政策,并在退出时把节奏放的更缓。
这个过程实际是为通胀加燃料,将放大政策错误:即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刺激政策来解决。
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师相信,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将压低通胀,而当增长率上升时,刺激政策能及时退出,防止高通胀来临。
但这种凯恩斯式的思维在当今世界并不适用,原因有三:首先,虽有刺激政策,结构性缺陷将使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
泡沫产业,如金融、地产及它们的相关产业,规模将缩水,这些产业的员工需要时间被再雇佣。
此外,西方靠借贷支持消费增长的日子已经终结,而发展中国家由出口转为内需尚需时间。
在当前的环境下,凯恩斯式的思维导致长期的、过度的刺激,当通胀成为一个问题时,不太可能因此及时退出。
2010--2012年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应财政政策
近年来我国GDP走势
•
2010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397983亿元, GDP增长率 10.3% 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 是9.2%,从9.2%到10.3%,说明 我们战胜了这场世界金融危机 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5
【2010】--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全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 第一季度CPI增长2.2% 第二季度CPI增长2.9% 第三季度CPI增长3.5% 第四季度CPI增长4.7% 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其中, 食品价格涨幅较大7.2%。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年
12
【2011】
财政政策实施的背景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 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三 大动力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总体上呈 “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由于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 长动力减弱,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 多变,难言乐观。
从这3年的财政政策来看
变动税收是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减少税收。自2008年4月起,证劵交易所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 增加政府支出,主要用于公共投资方面。
28
IS-LM曲线分析
在LM 曲线不变时, IS曲线越陡峭,财 政政策效果大,反 之,则相反。
LM曲线不变,IS曲线斜率变化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17
【2012】
在国际金融危机再掀波澜、国内经济运行遭遇新挑 战的复杂局面中,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 2012年的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 价上涨压力并存的双重压力,决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需要统筹协调。
18
2012年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
2012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完成了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的转型,但还需要巩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数量扩张为主向集约和质量效益为主转型。
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相互消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形势空前复杂。
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 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
美国、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不断 市场信心下降 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低迷。
国际投行对中国2012年经济发展走势的看法存在分歧。
以8%的GDP增长为分界线高盛、汇丰相对悲观,认为中国GDP增长将在8%以下,大摩、小摩认为GDP增长在8%以上。
但投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还不会有“硬着陆”产生。
一、国际形势1、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把全世界作为单一经济体来研究可以发现,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总有一个经济引擎来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最近几十年,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分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基建投资、二战、冷战时期的军事工业、九十年代的电子信息产业、二十一世纪初房地产行业。
到了2007年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房地产业这一经济引擎失去动力。
2008、2009年全球性的经济刺激行动让世界经济看起来没有进一步恶化表面上是复苏了。
但由于没有新的经济引擎出现所以这种复苏只是表面上的。
靠长期经济刺激显然无法支撑世界经济发展不管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刺激计划始终要退出。
这就是目前世界经济的状况旧的经济引擎消失了新的经济引擎尚未出现而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也已显现。
要根本解决目前世界经济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强劲的新经济引擎出现才行。
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引擎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移动互联网业、新能源或节能环保行业。
2、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析2012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通胀压力不会消除外部需求的减弱会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乏力。
2012年新兴市场经济体有可能整体陷入“滞涨”,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2012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
2012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一、2012年经济形势综述(一)世界: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明显,各主要经济体呈现不同特点2012年发达经济体受债务问题和财政紧缩的困扰,失业率显著高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虽然美国经济出现积极信号,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问题依然突出;日本经济持续恶化,已经陷入衰退境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继续深化,失业率高企,消费者信心指数减弱,经济陷入二次衰退;新兴经济体均表现出增长放缓或低位运行的特征,同时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稳增长、防通胀和调结构“三面夹击”等诸多风险和挑战。
1、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经济陷入衰退(1)美国经济维持低速增长,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12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回升至2%,比第二季度上升了0.5个百分点,在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后出现反弹。
就业形势和制造业PMI逐步改善,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仍需警惕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不断增加带来的巨大威胁。
(2)受内需不足,外需大幅下滑影响,日本经济衰退迹象明显2012年第三季度日本GDP持续负增长,增速为-3.5%,比第二季度下降了3.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继续呈大幅下滑趋势。
2012年12月日本制造业PMI指数为45%,连续7个月位于50的荣枯分水岭之下,并呈下滑趋势,全球经济疲弱持续打压日本出口和工业生产。
(3)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欧元区失业率再创新高,经济出现自2009年来的第二次衰退2012年第三年季度欧元区GDP环比萎缩0.1%,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宣告该地区经济陷入衰退,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出现衰退。
2012年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了11.8%,与10月份相比提高0.1个百分点,已连续19个月呈上升势头,值得注意的是,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依然远高于平均水平,已高达24.4%,这表明随着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及金融市场动荡,就业形势趋于恶化。
2012年12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为46.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已连续17个月位于50枯荣线以下,说明欧盟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前景堪忧。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面对日趋复杂化的国内外经济形势,2012年中国经济总的基调是:“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运用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就。
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已由2011年的“控通胀、调结构、保增长”开始向“保增长、调结构、通胀”的方向转变。
我们预计:2012年GDP增速将进入下行通道,平稳下滑,二季度末、三季度初见底,整体上GDP增速稳中有降,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预计GDP增速全年将保持在8%左右。
而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趋势将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中国进出口增幅将明显回落,但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消费延续平稳增长的格局,但增幅有限;投资增长虽有所减弱但依然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9%,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6.1%,均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将维持在去年的水平上运行,略有下降,投资更倾向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房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预计2012年投资增速将达到20%左右,新增贷款8—9万亿。
】投资主要由四大版块组成: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和农业)。
1、制造业投资:预计随着经济回落而放缓至25%左右,较上年回落6%;2、基础设施投资:2012年国家将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将使水利、环境、电力燃气投资企稳回升;2011年年中中断的铁路投资将复工,2012年投资7000亿元,较2011年增长30%以上。
基础设施投资将是国家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重点,预计2012年将从5%大幅回升到15%。
3、3、房地产投资:商品房投资鉴于国家政策调控和高库存及市场已经形成的下行趋势,投资增速将从27%下降到8%;保障房投资2011年是7000多亿元,增速95%,按照保障房投资进度40:40:20及政府资金两方面测算,2012年投资额为9200亿元,增速18%;因此预计:2012年房地产投资从31.7%回落至9.8%。
201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进入2012年以后,房价、物价涨幅明显降低;出口增长大幅回落,投资和消费增长也有不同幅度下降,经济增长率呈现继续下行态势,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兼顾稳增长、稳物价目标,但在实际操作层面逐步偏重稳增长。
一、价格同比涨幅持续下降2012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43个,持平的城市有24个,上涨的城市仅有3个,且环比涨幅均未超过0.2%。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
神农百草膏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
与上月比较,消费价格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涨幅回落0.5个百分点。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18种蔬菜批发价格季节性回落,三周累计下跌10.7%,预计5月份CPI 同比涨幅将加快降低。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0.7%。
价格涨幅回落与各方面预期是一致的。
神农百草膏第二代主要因为:第一,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逐步稳定。
2012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8.9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50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上月末低1.3个百分点。
与2009年12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27%比较,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十分明显,对稳定价格形成了基础性支持。
第二,买房需求趋稳。
2011年采取的限购等措施,在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012年1-4月份,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了13.4%。
受政策控制影响,五子衍宗丸预计2012年买房需求总体平稳;受预期改变的影响,部分城市买房需求可能出现较强烈收缩。
这将是房价稳定以至下调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供给总体不断增强。
2011年农业生产又获丰收,粮食连续8年稳产增产,生猪存栏数量明显增加,棉花增产,农产品供给基础进一步改善;商品住宅上市数量持续增加,存量房数量不断扩大,保障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供给明显增加;服装、家电、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工业消费品供给充足;重要生产资料供给水平较高,钢铁、建材、生产设备供给充足,能源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2012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建议
截至今年 5 月份 M 预警指标已连续 7个月处于“ l 过冷”
的蓝灯区。虽然 M 增速与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并未像 M 增 2 l
速一样出现大幅放缓 , 但目前增长水平也偏低 , 5月份当月社 会融资总量比上年同期少增较多。因此 , 货币政策需要进一
当加大需求调节的力度, 保持需求的稳定增长, 使经济增速稳 定在合理区间, 防止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增长速度过快下滑; 同 时, 提高对经济增速适度回调的容忍度, 防止过度放宽宏观经 济政策而使经济重回旧的增长方式; 激政策, 在实现经济快速企稳反转的同时, 也带
来了通胀压力居高不下、 房地产泡沫加剧、 企业和政府负债率 上升、 产能过剩加剧等一系列恶化总量和结构的不利影响。 因此, 在目前新一轮“ 稳增长” 的政策调整中, 应该充分吸取 上一轮刺激政策的经验教训, 不能为了“ 稳增长” 而偏离或放 弃“ 调结构” 的目标。一是宏观经济政策一定要立足于预调 微调, 不能再次启动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启动一批事 关全局、 带动性强的“ 十二五” 重大项 目, 加大国家预算 内资 金对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 城市市政工程、 铁路 、 节能环 保、 信息化等重点领域项 目 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同时, 要继续加
一
是来 自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随着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
的逐步落实,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幅度较大, 由于与房地产业
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众多, 所以对一系列产业包括对消费 都产生了影响; 二是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 , 世界经济复苏乏 力, 使得中国出口明显放缓; 三是由于效益的下滑, 企业加快 了去库存的步伐。从中长期看, 由于体制机制障碍、 资源环境
各项政策措施,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
一
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来源:人民日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我们应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切实贯彻。
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因此,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各项工作中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不科学,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难。
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不懈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一览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一览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CPI的数据,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2略高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2001 0.9 0.1 -0.6 0.2 -0.5 -1.2 -0.5 0.1 0.9 0.3 -0.2 0.12002 0.3 1.1 -1.3 -0.3 -0.3 -0.9 -0.7 0.3 1 0.2 -0.1 0.32003 1.1 0.9 -0.6 -0.2 -0.7 -1.2 -0.5 0.7 1.2 0.9 1 0.62004 1.1 -0.2 0.3 0.5 -0.1 -0.7 -0.2 0.7 1.1 0 -0.3 0.12005 0.6 1.8 -0.9 -0.3 -0.2 -0.8 0 0.2 0.7 0.4 -0.3 0.42006 1.3 0.5 -0.9 0.2 -0.1 -0.5 -0.3 0.3 0.5 0.1 0.3 1.42007 0.7 1 -0.3 -0.1 0.3 0.4 0.9 1.2 0.3 0.3 0.7 12008 1.2 2.6 -0.7 0.1 -0.4 -0.2 0.1 -0.1 0 -0.3 -0.8 -0.22009 0.9 0 -0.3 -0.2 -0.3 -0.5 0 0.5 0.4 -0.1 0.3 1.02010 0.6 1.2 -0.7 0.2 -0.1 -0.6 0.4 0.6 0.6 0.7 1.1 0.52011 1.0 1.2 -0.2 0.1 0.1 0.3 0.5 0.3 0.5 0.1 -0.2 0.32012 1.5 -0.1 0.2通过分析从01年以来的环比数据发现3月环比数据多为负数,今年三月环比上涨0.2说明通胀压力不低,近十年来3月物价环比上涨的只有2004年受寒潮低温天气影响,环比上涨0.3,今年3月的环比上涨与气温偏低也有关,由于统计局没有公布分类环比指数所以暂时不好判断除开易受低温影响的食品以外的真实通涨压力。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
个百分点, 但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高。
三是经 济结构调 整取 得一 定进 展 。 区域结 构看, 从 中西 部地 区经 济发展 速度 明显加 快 , -月, 国经济增 速 超 过 I9 全
峰值后, 涨幅呈现回落趋势,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也开始高
1%的l个省区中, 3 8 东部地区仅有3 除天津外, 个 增速前l 0
一
、
2 1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2 1 年奠定良好 01 02
算的全国平均房价涨幅从2 1年7 0 月份开始逐月回落。 1 从经 济增长和物价波动的周期来判断, 始于2 0 年 0 9 月的这一轮 物价上升期的峰值已过, 其后将逐步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上
涨水平虽超 出年初4 %的预期目标, 但仍然处于温和可控状
201 年 第 3 2 期
《 展研 究 》 发
2 年我 国宏观经济展望和 02 1 政策取 向
● 祝 宝 良
[ 内容提要] 21-, 02-世界经济更趋复杂,  ̄ 国内需求面 临名下行压力, 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 仍存, 民间
借贷、 融资平台、 投 房地产市场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 我国将 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 策和稳健的货币 策, 政 着力
市房价开始下跌, 按照商品房销售额和商品房 销售面积计
49
形 势 分析
乡相对收入差距缩小。 从需求结构看, 贸易顺差不断减 内外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从产业结构看, 新能源、 互联网
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 息 信 服务、 文化等高端服务业提速。 二. 02 21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隧和风险
障供应、 搞活流通、 加强监管、 安定民生的要求, 中央出台了
一Leabharlann 制造业及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 受汽车购置税等补贴政策 退出的影响,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4 比上年 1 %, . 同期 回落3 个百分点。 . 6 出口增长2. 1 %, 1 比上年同期低l. 0 7
第一讲:2012经济形势 与政策
二、2012年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
•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仍处于发展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 • 同时,也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世界 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上升,我国 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更趋复杂,形势也更为 严峻。
• •
1.中国经济面临“四大国际风险” 2.中国经济必须面对“四大压力和挑战”
新兴产业
区域发展
“三农”
4.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人民币跨境结算
文化产业 税制改革
5.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就业和社会 保障增长 32.5%
医疗卫生 增长50.5%
住房保障 增长73.9%
就业和社会保障有了较大发展
• •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92亿人, 比上年末增加2685万人。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7亿人,增加4028万人。 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226亿人,参加城镇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066亿人。 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97万人。 农村扶贫标准提高到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 价),按照新标准,年末农村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就业增长保持稳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 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年末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 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 长5.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预测,欧元区2011年经济 增长1.6%,2012年增长1.1%;美国2011年增长1.5%, 2012年增长1. 8%;日本2011年增长0.5%,2012年增长 2.3%;巴西2011年增长3.8%,201 2年增长3.6%。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1.货币政策:总量稳健、定向扩张。
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的总规模,防止流动性在2011年紧缩后的大规模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和房价,并以定向扩张的货币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企业和项目。
2.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为主,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总的方向应该是扩张性的,但以供给管理(尤其是降低企业税收)为主。
大型的国家财政购买计划可能会使得目前已经过剩的部分夕阳产业再度扩张,不利于经济总体的结构转型和长期稳定增长。
而且如果实施大规模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还可能使经济陷入新一轮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而降低企业税收一方面刺激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供给,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供给的增加又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因此这种政策能够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目标。
1.供给管理层面。
(1)降低企业税费。
在短期供给管理政策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自然是减税。
(2)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显然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和销售成本。
(3)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其他辅助方法。
降低企业注册门槛,鼓励个中创业活动,尤其是对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更是如此。
改进工商管理,简化行政管理环节,降低行政性收费标准,免去可以免去的各种收费。
2.需求管理层面:扩大有效需求。
(1)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把我国对部分产品的进口需求转换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
(2)严厉打击生产犯罪和地方保护主义,提高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增强我国产品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扩大对我国产品的需求。
(3)吸引民间资金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开发,用对荒地、荒山、荒漠的长期使用权或所有权吸引私人企业投资。
扩大投资的关键是给企业提供好的投资机会。
有理由相信吸引民间资金对荒地、荒山、荒漠等的开发是切实可行的,也具有很大的长期效应,这部分刺激出的有效需求是依乘数扩散的,如果切实能够成规模开发,很可能会带来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宏观经济状况2012年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已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
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但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受到高失业率、低收入增长以及家庭开支“去杠杆化”制约,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尚未有实质性好转。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短期内对本来疲弱的经济复苏来说很可能是雪上加霜。
日本经济受外部影响较大,面临内需不足和出口下滑的风险,未来仍有不确定性。
新兴经济体受困于高通胀的压力,持续紧缩政策也驱使经济增长势头明显放缓。
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具体来说:(1)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小,其复杂和困难程度将要明显大于2011年(2)出口、投资和消费三大需求均有所放缓。
2012年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但比2011年会有所回落。
推动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包括:一是宏观调控政策稳中趋松,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稳健的基础上强调预调微调。
二是保障房建设继续快速推进。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包括新能源、航天技术、生物科技和新能源汽车等的“十二五”规划陆续出台,尤其是在总体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国家更快大力支持和推进,对投资产生促进作用。
四是水利建设提速、文化产业大发展将加快相关投资。
(3)通胀下行趋势确立。
(4)、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保增长”。
2012年度宏观经济政策
目录(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2)(二)2012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五大重点”-------(3)(三)2012年保障房建设管理的新举措----------------(6)(四)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8)(五)央行2012年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0)(六)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政策调整--------------------(11)(七)申报创建----------------------------------------(12)(八)节能减排---------------------------------------(14)(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于2月1日由新华社正式发布。
这是新世纪以来第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
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突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性、指导性强的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新政策、新举措,有不少新的亮点。
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就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在“三农”投入上,要求“三个持续加大”,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三是三性”,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集中解决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待遇低、推广经费缺、工作条件差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基本得到控制,2011年第四季度通胀率走入下行通道,11月通货膨胀率为4.2%,可见我国的通胀治理已经初见成效。
展望2012,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毕吉耀等,2011)。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张立群(2011)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12年后,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当然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困难和就业问题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1)总结,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CQMM )课题组(2011)使用预测模型得出,2012年, 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9. 45% ,CPI预计将维持在4. 55% 的水平。
(我们认为,在进入2012年以后,通胀并不像之前那样是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但基础还不牢固,仍有继续影响的可能。
因此,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外围环境都面临一个严峻形势,应当对于增长情况赋予更多的关注。
在国内经济中对民生和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的房地市场调控已经取得成效,从经济的长远健康角度而言,目前的房价仍具有泡沫成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2012年仍然重要。
)(一)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率虽然回落,但通货膨胀的危险犹在。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进入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就开始成为经济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1年7月CPI甚至达到了6.5%的峰值,之后在中央大力的调控治理下虽然开始走入下行通道,但参考09年末的形势,在11月CPI和PPI数据虽然都处于低位,并不意味着来年的通货膨胀可以完全放松。
随着美国继续推行小规模的国债购买计划,并长期将名义利率维持在低位,全球的流动性仍然充裕,这部分流动性是否会向我国传导,仍是一个重大问题。
纵观2012,通货膨胀仍然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二)增长问题1.外围环境仍然不稳定2012年,欧元区国家将迎来一个还债高峰,欧洲债务危机将继续发酵,为应对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区国家将被迫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据统计,欧洲债务危机主要国家在明年2-4月会有大量债务到期,债务违约风险将会集中凸显,欧洲能否就此问题达成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将其对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影响降至最小化,将是2012年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事件。
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通过金融市场对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进行传导,在美国、日本等经济体本身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
观察2000年以来数据,可以发现,出口一直是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借鉴2009年的经验,如果我国的净出口表现不理想,那么投资就担负起了保持经济增长的重担,这样与历史数据相比过高的投资拉动额,对之后的经济会有一个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总体态势下,2012年我国出口将受到严重挑战,而“外向型经济”也将受到重大的影响,经济增长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2.中国经济的内部制约因素除去国际环境的外生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近30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素相对价格体系也随之在迅速调整。
(1)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各地都出现了工资上涨的情况,特别是从事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热门行业。
苏剑(2010)通过依据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作用来进行研究,发现以“民工荒”为特征的特定市场劳动力短缺将是今后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十分明显,劳动力无限供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
然而,在工资上涨的压力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的竞争力将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调整;其次,劳动力及价格的上涨对于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物价控制等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2)房地产泡沫房价泡沫是金融危机的主要来源之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泡沫资产的温床,其中仅2009年,从年初到年末,北京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政府的房价调控措施几乎毫无效果。
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仍然按照一个平稳的增长速度进行,这说明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的泡沫化的趋势。
进入2009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广东等过剩流动性的目标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全国平均值。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28.73元,这就意味着一名平均收入水平的北京市民一年的工资并不能够在同期的北京购买1平方米的房子。
房价水平与收入水平脱钩,正是房地产出现泡沫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目前,虽然房地产销售价格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是我国的商品房销售增速已经开始下降,这些都说明房价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应继续加强调控。
与此同时,房价下跌将导致我国房地产投资的下降,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可能性加大。
同时,由于刚需商品房的替代品——“保障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商品房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冲击可能会得到一部分的缓冲,但由于房地产的高产业关联性,房地产“去泡沫化”给2012年带来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忽视。
二、政策目标选择(一)调控政策总体目标的选择2011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
所谓“稳中求进”,就是在巩固价格水平稳定这一成果的情况下,实行调整性的政策组合促进经济的增长。
张立群(2011)对此的解释是统筹协调好控物价、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之间的关系;孙学工、樊彩跃(2011)认为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提高重要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寻找新的增长点。
我们认为,2012年我国应警惕通货膨胀,以保增长为主要政策目标,同时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挤除房价泡沫。
因此,我国2012年的政策目标应该是:保增长、抑通胀、控房价。
(二)引入供给管理的总供求分析框架目前的宏观调控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和抑通胀二者之间只能保证一个,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就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
要想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而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得忍受高失业。
这是需求管理必然的结果。
实际上,有一些政策措施是能够同时保增长、抑通胀的。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税收的措施就是如此。
降低生产成本和税收能增加企业的利润,刺激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供给,稳定物价,这就同时达到了保增长、抑通胀的目标。
这种政策被称作“供给管理政策”。
“供给管理政策”与以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特征的“需求管理政策”不同,后者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同一时期只能保证一个,而且在实现一个目标时必然以另一个的恶化为代价。
苏剑(2008)、刘伟和苏剑(2007)探讨了供给管理在短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许多人认为,供给管理政策只适应于长期调控,不适合短期宏观调控。
在他们看来,一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这个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的规模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都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因此在短期内总供给是无法调控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正是由于供给管理政策的长期性特点,使人们对供给管理政策的重视仅限于其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而对供给管理政策的短期调节效应没有予以充分承认。
事实上,供给管理政策不仅能够,而且经常被运用于调节短期经济波动,只是不被人们关注,或者不被视为供给管理政策,被想当然地看作需求管理政策了。
总供给是由企业的生产成本决定的,而企业的生产成本却是可以由政府在短期内调控的,政府只要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
因此,供给管理是可以用于短期调控的。
苏剑(2008、2011)指出,调节短期经济波动经常运用的供给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财政政策,比如针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减税意味着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利润上升,其效应相当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
(2)要素价格政策。
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能源、原材料价格、利率等,都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
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素价格政策的一种。
(3)第四,行政、法律手段。
这些手段影响企业在某一市场的准入条件和审批手续办理的难易程度,因此可以达到调节某一行业的总供给的目的。
(4)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政策,比如促进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深化改革等等,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建议(一)宏观政策组合在进行政策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下滑虽然有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政府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
因此,要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只要稍稍放松政策紧缩力度就可以了,不需要大幅度的刺激措施。
否则就会出现经济大起大落的局面,房价调控和抑制通胀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
因此,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我国应采取“稳中求进”的方针。
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控房价三个目标,我们认为我国应该采取以下的政策组合。
1.货币政策:“总量稳健、定向扩张”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的总规模,防止流动性在2011年紧缩后的大规模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和房价,并以定向扩张的货币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企业和项目。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基本偏紧,但是是全面性的偏紧,所以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运营问题。
因此进入2012年以后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应当进行有目的的倾斜,通过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等,对小微企业以及其他符合长期目标的企业予以定向宽松。
2.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为主,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总的方向应该是扩张性的,但以供给管理(尤其是降低企业税收)为主。
大型的国家财政购买计划可能会使得目前已经过剩的部分夕阳产业再度扩张,不利于经济总体的结构转型和长期稳定增长。
而且如果实施大规模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还可能使经济陷入新一轮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而降低企业税收一方面刺激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供给,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供给的增加又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因此这种政策能够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