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一上《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二) 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二) 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二)大还是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观察、想象和比较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珍视自己拥有的大小事物,并理解大小并不代表重要程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大小并不代表重要程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培养观察、想象和比较能力。

三、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2.备好白纸、铅笔、尺子等学生用品。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1.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问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常常会遇到哪些大小事物。

如大玩具、小同学等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大小决定了物品的重要程度。

3.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大还是小》2. 学生自主阅读1.学生用白纸遮住课文内容,学习篇章标题和图画,并进行主题预测。

2.学生自主阅读,注意读音、语调和语感表达。

3. 听读课文1.教师读《大还是小》课文,学生跟读,重点注意语音语调、语感表达。

2.教师多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素材,并进行识字、词形、词意分析。

4. 探究课文1.探究课文中的重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大小并不代表重要程度。

2.引导学生分析图画和课文表达方式,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5. 合作探究1.学生或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本课的主题,并进行探究与对话。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小与重要程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于大小的不同角度和理解。

6. 拓展活动1.针对学生需要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识字、填空、辨析等练习。

2.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在白纸上借助画笔进行绘画,发挥想象力探索大小与重要程度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基于教学目标,观察学生学习识字、发音、词语理解和现象分析等能力的表现,并进行评价。

2.验收学生完成的绘画,进行情感评价以及绘画与主题的契合度。

《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背景本教学针对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主要单元为《学说话》,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理解词汇的重要课程之一。

教学目标1.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大”“小”这两个词汇。

2.学生掌握用“大”“小”来描述物品的大小。

3.学生能够通过与真实物品的对比理解“大”“小”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他们看到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感知“大”“小”这两个词汇。

2.协助学生掌握“大”“小”的概念。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与真实物品对比理解“大”“小”词汇。

2.适度难度的双向问答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词汇的差别。

教学准备显示器,音响设备,本文中提到的事物图片,实际的物品(玩具熊,花盆,风筝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10分钟)学生上课前老师将学生分为两组,让一组的同学选择一种“大”的事物,让另一组同学选择一种“小”的事物。

分别用口语或者写在黑板上的方式表达他们所选择的事物为何是“大”或者“小”。

第二步认识“大”“小”(15分钟)老师拿出几个图片或者是实物,当老师质问这是大还是小时,同学能否准确回答第三步“大”“小”比较(15分钟)老师拿出一张大一张小的鞋子或者其他物品,让学生自由交流,对比鞋子的大小,思考规律与差异。

第四步实物比较(15分钟)老师放置几个大小不同的物品,比如玩具熊、花盆、风筝等,让学生手感和视觉都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感触,实现对“大”“小”的深层次理解。

第五步写作练习(10分钟)老师给学生几个搭配词汇的头部,让学生在上面填写相应的“大”“小”,形成词组。

(例如:_ _ _ _ 盘、_ _ _ _ 雨伞)教学评价此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估方式:•学生是否准确理解和运用“大”“小”这两个词汇。

•学生描述物品大小是否准确。

•学生是否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学延伸1.以游戏的方式更深入的带领学生探究“大”“小”的概念和差别。

《大还是小》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大还是小》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大还是小
教案
目标
•通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大还是小的概念差别,学会使用相关词汇,提高判断能力,培养观察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教学重点
•学生可以理解大小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比较大小,辨别大小的概念
•建立良好的观察力,了解物品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特征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物品大小的概念,建立自己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物品:大小不一的水果、文具、玩具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将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拿出来,让学生一起观察。

老师问学生:“这些物品大小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说这些物品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2. 比较
老师要求学生,将大小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将大小不同的物品放在一起,然后让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两种物品的不同之处。

老师可以特别强调一些与大小有关的词汇,比如“大、小、高、矮、长、短”等等,让学生利用这些词汇来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

3. 分组
老师将一些物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桌面上比较大小,并分成大小不同的两组,然后老师让两组同学们互相比较交换,看看是否有不同之处。

4. 再比较
老师可以再次拿出一些物品,让学生比较两组物品中大小不一致的物品,挑选出大小与之匹配的物品。

比较完成后,老师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描述出大小相似的物品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学总结
在完成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大小的概念,并掌握相关词汇。

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建立自己的观察技能。

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能够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

大还是小-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还是小-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还是小-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大、小”这两个汉字。

2.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准确理解“大、小”的概念。

3.能够认识十以内的数字,能用数字描述物品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汉字“大、小”的读音、书写和基本意义。

2.难点:巩固十以内数字和描述物品大小的表达。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大还是小,一目了然》1.教师通过展示物品,让学生观察、比较。

引出大、小的概念。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物品,用手比划出大小,并回答大、小。

3.教师出示汉字“大、小”,让学生观察字形、读音。

并示范如何正确书写。

4.学生跟读汉字,并在黑板上模仿教师书写。

5.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物品的大小。

第二课《大,还是小?不一定呢》1.教师出示两个相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比较。

2.学生根据两个物品大小的不同,选择正确的图片。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品大小的判断标准,比如用手比较、用尺子测量等。

4.教师示范如何用数字表示物品的大小,如“一张桌子比一本书大”。

5.学生尝试用数字描述所见物品的大小。

第三课《大小闯关》1.教师出示多组物品,让学生自主判断大小并用数字表示。

2.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比赛谁能最快准确地判断出物品大小。

3.教师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巩固大小的认知和数字的表达。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积极参与、书写汉字正确等。

2.通过小组竞赛及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大小认知和数字表达的掌握情况。

学情分析1.学生已掌握“大、小”的基本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及数字表达方面有待加强。

2.学生已熟练掌握常用汉字的书写,但仍需在笔顺、字形上进行巩固。

教学反思1.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大小概念,课堂氛围活跃。

2.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后续可结合图形、模型等实物,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小概念。

大还是小-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还是小-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还是小-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大”、“小”这两个词汇,能直观地感知大小的概念,进而能够简单运用大小的概念描述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和使用“大”、“小”这两个词汇•直观感知大小的概念•运用大小的概念描述事物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地运用大小的概念描述事物教学准备•一份教案•一份课件•一份扑克牌•一份水杯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大玩具车和一张小玩具车的图片,请学生观察两张图片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 学生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份扑克牌,让学生相互比较大小并分别说出大小关系,例如:红桃A比红桃2大。

3.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大”和“小”的意思,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介绍两个词的用法。

教师需要举一些常见例子,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大”和“小”这两个词汇。

4. 学生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水杯,并告诉学生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想一想,这个水杯算是大还是小呢?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笔,在书本上画出自己手上和水杯的大小比较。

5. 讨论与反思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就学习过程中问题进行反思。

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得到启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大小物体来进行实物比较,锻炼学生判断大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大小的意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总结在本节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际示范活动和教师的讲解学习了“大”、“小” 这两个词汇的概念,能正确理解和使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了解了大小比较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语文表达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通过归类识记、图⽂对照等多种⽅法,认识“多、少”等12个⽣字,认识反⽝旁和鸟字旁2个偏旁。

会写“⼩、少”等5个⽣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了解“⼤⼩”“多少”的对⽐关系。

背诵课⽂。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通过归类识记等⽅法,识记⽣字。

教学难点: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主识字、归类识记、图⽂对照等多种识字⽅法指导学⽣认读本课⽣字新词。

通过事物的理解认识、⽐较,去学会识字、学会反义词,认识量词,运⽤量词。

通过⾃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积累与运⽤语⾔,培养学⽣的语⾔表达能⼒。

书写指导过程中,采⽤象形字归类识记,引⼊⼩⼝诀辅助学⽣写好新笔画,通过教师的范写,帮助学⽣写好字形不容易写漂亮的字。

四、教学过程 (⼀)图⽚观察,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你能⽐出什么来?(鸭⼦⼤,鸟⼩,鸭⼦多,鸟少。

) 2.⼤⼩、多少都是通过⽐较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少》。

3.学习写“⼩”和“少”。

伸出⼩⼿,和⽼师⼀起书空课题。

请同学们仔细看“⼩”和“少”的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注意“少”上边的“⼩”没钩。

在⼿⼼⾥再写⼀遍这两个字。

4.课题中还藏着两组反义词,请你快去找⼀找。

(⼤和⼩,多和少) 【设计意图】通过引⼊书中图⽚,使学⽣了解“⼤⼩”“多少”的对⽐关系,对本课学习产⽣好奇和求知的*。

课题中教授写字,分散⽣字书写的量。

通过寻找课题中的反义词,激发学⽣主动识字的兴趣。

(⼆)初读课⽂,识字学词 1.⾃读课⽂,⾃主识字。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9 明天要远足【教材解析】《明天要远足》的作者方素珍,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两岸阅读推广人、一个用精美绘本为少儿开启心灵之窗的“花婆婆” 。

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 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3 节诗中都有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 尽在“唉”声中。

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本课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饰不住的激动无比、无限期待的心情。

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导入,激发学生们的无限想象,重视他们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感受生活,走进课文与课文对话,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教学难点】会写“同、学”等字。

【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

大还是小-部编版(五四制)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还是小-部编版(五四制)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还是小-部编版(五四制)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读懂包含“大”和“小”字的词语,并正确使用“大”和“小”
表达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大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大”和“小”表达大小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带领学生讨论:“你们会说这些物品的大小吗?这个苹果和这个梨哪个
大哪个小?”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

2. 学习新知
•学生听读教师板书的课文。

•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大”和“小”表达大小的词汇,例如“大树”,“小草”。

3. 听读课文
•学生小组相互帮助,分角色朗读课文。

4. 学生互动
•老师呈现一些物品,例如一些水果,花等物品,并让学生朗读一下物品的名称,并表达出其大小。

•老师让学生互相比较与描述各自课桌的大小,并让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我的课桌比你的课桌大/小”。

5. 布置作业
•完成《大还是小》课文中的练习题。

四、教学评估
1.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

2.学生对大小关系的分类和比较的理解程度。

3.学生编写描述物品大小关系的句子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导入、教学、作业等环节,使学生学会使用“大”和“小”进行物品大小的表达。

但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不够,多数只是听讲和回答问题。

下一节课,老师需要更多地进行交流和引导,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

一年级语文大还是小教案(精选9篇)

一年级语文大还是小教案(精选9篇)

一年级语文大还是小教案(精选9篇)《大还是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认识“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等11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关注自己的成长三、课文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是大还是小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一篇关于是大还是小的课文吧。

”2. 师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10 大还是小”。

3. 师:“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复习回顾,质疑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11个生字,今天就来玩摘苹果的游戏,谁先来?”1、学生逐个摘下自己喜欢的苹果并读出来。

(指名读,全体生跟读)2、课件出示这11个生字,全体学生一起读。

五、学习生字(学习“自、己”两个生字)这里出现了两个新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自”,请学生观察“自”,告诉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说:“它是一个独体字,每一横的距离都是一样多,中间两横没有挨到横折的折。

”师补充:“横要写平,竖要写直,中间几横之间的间隙要均匀,里面两横不能挨到横折的折。

师说口令:“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我就跟你这样做”,师手指舒空,边说边比划。

师说“一笔撇”,学生跟着说:“一笔撇”,师说:“二笔竖”,生说:“二笔竖”,师说:“三笔横折”,生说:“三笔横折”,师说:“四笔横”,生说:“四笔横”,师说:“五笔横”,生说:“五笔横”,师说:“六笔横”,生说:“六笔横,zì 、zì 、zì 。

”再出示第二个田字格里的生字“己”,请学生观察“己”,告诉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说:“它是一个独体字,竖弯勾要写弯一点。

”师补充:“它是一个独体字;整个字是上窄下宽,这个竖弯勾要园转,不能写直。

”师说口令:“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我就跟你这样做”,师手指舒空,边说边比划。

师说:“一笔横折”,生说:“一笔横折”,师说:“二笔横”,生说:“二笔横”,师说:“竖弯勾”,生说:“竖弯勾,jǐ、jǐ、jǐ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大还是小一、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大、小”等11个生字,会写“大、小、多、少”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和“小”的对比关系。

3. 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

4.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10大还是小》2. 生字词学习:大、小、多、少、左、右、上、下、前、后、里、外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会写“大、小、多、少”4个字,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

2. 教学难点:理解“大”和“小”的对比关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老师出示一幅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画面内容。

b. 引导学生发现画中的物品有大有小,引出课题《10大还是小》。

2. 学习课文a.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b.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c. 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理解词语。

3. 理解课文a.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

b. 学生举例说明“大”和“小”的对比关系,如:大象和老鼠、大山和石头等。

c. 老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拓展活动a. 老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进行“大”和“小”的比较,巩固对词语的理解。

b.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大小、多少”的接力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a.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知识。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抄写生字词,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b. 家长协助,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大”和“小”的比较,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大和小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大小。

2.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通过歌曲、绘本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音乐和图画的欣赏能力。

4.促进学生对比和分类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CD播放器和《大还是小》的音乐CD。

2.展示板和图片卡片。

3.绘本《大还是小》。

4.大、小玩具等实物。

5.小组游戏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利用展示板展示大和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描述。

2.播放《大还是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欣赏并学唱歌曲。

第二步: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歌词,学唱《大还是小》。

2.利用手势和体态示范大和小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第三步:讨论探究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实物,辨别大小,并分成大和小两组。

2.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大和小事物,并进行分享讨论。

第四步:阅读绘本1.结合绘本《大还是小》,讲述绘本中的故事,并让学生观看绘本中的大和小事物。

2.引导学生回答绘本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大小的概念。

第五步: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代表找到一个大物品和一个小物品,让其他小组成员通过观察判断大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大和小的物品分类整理,并进行展示。

第六步:游戏活动1.设计游戏规则,让学生进行大、小大小比赛,通过游戏感受大小的差别。

2.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小礼物,增加游戏成就感。

第七步:总结回顾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讨论学到的关于大小的知识。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大小的事物。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大还是小》为主题,通过音乐、绘本、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不断的参与中学习大小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从实物中感知大小的概念,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大还是小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大还是小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还是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与小的概念•能够正确辨认物体的大小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大和小的词语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物体大小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和运用大和小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事物大小的习惯•激发学生对物体大小的好奇心和兴趣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辨认物体的大小关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大和小的词语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四、教学方法•图示法•活动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同小异的图形让学生猜猜哪个大哪个小2.新知呈现(10分钟)•准备两个水杯和一个篮球,放在学生面前,问他们哪个大哪个小•教师将一个小铅笔和一个大板擦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哪个大哪个小•再以此类比购物时选尺码大小的概念呈现3.单独作业(15分钟)•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纸和一只笔,要求学生观察物体大小关系并画出来,然后交给老师评分4.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哪些物品属于大的,哪些物品属于小的,并在纸上进行记录5.复习提醒(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结论,并为词汇表添加新的描述词六、教学评估•学生单独作业、小组讨论以及课堂表现的评估七、课堂扩展•让学生在家中找寻不同大小的物品,如树、建筑物等,并对它们进行观察记录八、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图示、活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物体的大小关系,也让学生增加了对大小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尊重事物大小的观念。

下一步可结合日常生活和实际操作展开教学,加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部编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大还是小》。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大小比较的概念,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和小的概念及判断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材:《大还是小》课文。

•教具:图片卡片、大小比较示例物品、黑板、粉笔等。

•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和小的区别,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0分钟)•呈现《大还是小》课文内容,阐述大和小的概念。

•通过示例物品展示大小比较,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自行寻找课文中的实例进行大小比较,并用文字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组内不同小组员的观点,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4.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继续体会大小比较的概念。

•带领学生玩大小比较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5分钟)•回顾当天学习内容,强调大和小的观察能力。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大小比较的事物。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或学校中的事物,写出大小比较的体会。

•要求:用文字描述,字数不少于50字。

五、教学反思此节课以《大还是小》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大小比较的概念,培养其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氛围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以上为本次课程的教案设计,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0《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0《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0《大还是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大还是小》,并理解其中的基本含义。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些事物的大小。

3.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大还是小》。

2.能够初步了解课文中描述的事物大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大还是小》相关教材2.教学投影仪和相关课件3.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实物4.学生们的练习本和铅笔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大还是小的概念,引入本课主题。

2.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小的区别。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让学生跟读课文《大还是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确保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3.让学生互相讨论,探讨文章中提到的大小概念。

第三步:小组活动(15分钟)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比较小组内不同物体的大小。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激发其他小组的思考。

第四步:语言拓展(15分钟)1.教授一些描述大小的形容词,让学生举例使用这些词语。

2.练习一些与大小相关的句子,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第五步:课堂小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复习所学知识点。

2.引导学生探讨大小的概念,加深印象。

五、课后作业1.练习朗读课文《大还是小》,正确表达大小的含义。

2.家长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事物,描述不同物体的大小。

3.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练习本上的大小相关题目。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大小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以上就是针对《大还是小》这篇课文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和辨认大小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材料的动人性。

二、教学准备
准备好教学用具:图片、实物、PPT、黑板、彩笔。

三、教学内容
1.导入环节
老师出示两个物品,然后问学生它们大小的概念:“如果说这个苹果大,那这个橙子呢?”,“如果说这个橙子大,那这个汽水瓶呢?”等。

2.学习环节
(1)教师出示两座蓝色实验盆和一个小红色水杯,问:“你们看这两座盆大小是否相同?小红水杯和哪个盆大小相似呢?”,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

(2)教师展示两个水果盒,一个大,一个小,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使用描述词语句:“这个盒子大,这个盒子小”。

(3)老师出示两个球,一个大的足球,一个小的篮球,帮助学生理解大小概念。

(4)老师给学生出示具有等级大小的事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加深学生对大小的辨别能力。

3.讲解评估环节
(1)老师出示物品,让学生用描述方式表达物品的大小。

(2)老师再次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描述方式说出这张图片是由大到小排列还是由小到大排列。

四、教学后记
大小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辨认的概念,学生们需要从生活中开始,在教师指导下,逐渐提高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通过多种展示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区分大小的技巧,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和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024年北师大版秋季一年级上册语文《上下大小》教学设计

2024年北师大版秋季一年级上册语文《上下大小》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画笔表达对大小的理解,通过绘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2.鼓励学生创作关于大小的诗歌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与数学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实现跨学科学习。
十八、教学评估与记录
1.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记录学生在生字掌握、语言表达、观察力等方面的进步。
十六、教学反馈与改进
1.教师应在课后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2.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增加互动环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3.对于每个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十七、教学延伸活动
2.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建议,让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期望。
二十四、教学团队协作
1.教师应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沟通,共同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2.参加教师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应记录每次延伸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反馈。
2.根据记录,调整后续的延伸活动内容,确保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定期与家长分享学生的活动成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二十三、教学反思与调整
1.教师应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哪些教学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二十一、教学资源补充
1.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阅读更多关于大小、形状的儿童书籍,拓宽知识面。
2.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资源,如博物馆、科学馆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大小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二) 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二) 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二)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大小的概念;2.掌握大、小的认识和比较方法;3.能够用语言表述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大、小的认识方法;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能够用语言表述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PPT、课件等;2.教学材料:《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课。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

通过图片、手势、实物比较等让学生看清事物的大小关系,建立学生清晰的大小概念。

2.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学习大小的认识方法。

认识大和小大:比其他同类物品要大很多的。

小:比其他同类物品要小很多的。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加以区分,让学生能够辨别大小。

3. 知识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大小的认识,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理解掌握。

物品分大小指定一个物品,让学生们来辨认大小,然后在班内物品中选择一个比他更大或更小的物品。

认识句子的长短让学生正视黑板上的句子,然后对比一下句子的长度。

4. 课后练习•布置大小相关的练习题,提醒学生复习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大小概念,能够通过图片、实物、语言等方式来表述。

并且在教学中,我们也加入了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

在教学后期,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展课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小概念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复习课程时,也要多加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形容词“大”“小”的用法及反义词“小”“大”的搭配。

2.学生能够辨认大小和高矮,准确描述物体的大小和高矮。

3.学生能够感知事物的大小和高矮,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形容词“大”“小”的用法及反义词“小”“大”的搭配。

2.物体的大小和高矮。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描述物体的大小和高矮。

2.如何感知事物的大小和高矮。

教学方法1.以游戏为主的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课文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辅助教学。

3.实际操作中感受大小和高矮,并举例说明。

教学内容前期准备1.让学生拿出纸和笔,分别画出两个不同大小和高矮的物体。

2.老师会抽取其中的几组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不同的物体的大小和高矮。

游戏环节游戏一:“大小找不同”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图案,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

2.通过游戏让学生感知大小的概念,并学会准确描述大小的差别。

游戏二:“高矮比一比”1.老师会在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依据身高和位置来比较高低差别。

2.通过游戏让学生感知高矮的概念,并学会准确描述高低的差别。

正式课程课文学习:“大还是小”1.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大还是小”并辅以图片展示。

2.让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如:“故事中出现了什么人?物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实际操作:“感受大小和高矮”1.让学生离开校园游玩,观察周围物品的大小和高矮差别,并在操作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2.对于一些难以观察和比较的物品,老师还会给出合适的道具辅助教学。

结束环节1.学生用一句话描述今天课程的内容。

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节课我最喜欢哪个节目?为什么?”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2.身体教育课的内容需与语文课程内容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感知力。

3.允许学生在教学环节中提出疑问,并加以解答。

4.鼓励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中描述的大和小的事物。

3.能够用简单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喜欢的事物大小。

二、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

3.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大小的喜好。

三、教学难点1.启发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大小。

2.引导学生对大小进行比较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课文《大还是小》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大小对比图片。

五、教学过程1. 热身进行一些与大小有关的游戏或活动,引起学生对大小的兴趣。

2.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有大小差异的物品,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差异。

3. 学习课文让学生依次读课文《大还是小》,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中描述的大和小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大和小的事物,鼓励他们用简单语言表达。

6. 操练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重新述说课文内容,加深对大小的理解。

7. 拓展展示一些有趣的大小对比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8. 总结根据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大和小的区别,强化学习。

六、课堂延伸组织学生到操场或实验室进行大小对比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大小概念的理解。

七、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大或小的事物,用图片或文字描述并展示给全班。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学生表达上需要更多引导和练习。

可以在训练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大小的过程中多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立人、点横头、竖心旁3个偏旁;会
写“自、己”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书写指导过程中,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引导学生观察好字形,写好生字。

在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朗读指导中,突出以读促学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启发质疑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大。

2.你们知道与它相反意思的字是什么吗?小。

3.质疑:你认为现在的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
4.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还是小》这一课。

5.课题质疑。

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激趣引入,让学生围绕课题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师范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轻轻打开语文书,左手扶书,右手指字。

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和下面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
字,我们可以拼一拼,问一问。

(2)同桌做你指我读的游戏。

3.认读生字词语。

(1)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小、快点儿。

自己先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2)生字。

课件出示: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同桌互读,个人读。

4.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学习“自、己、衣”三个字。

指导:师示范笔画书写,指名学生读笔画名称;讲解笔顺和笔画数。

(2)学生练写。

学生先按笔顺描一描,再写一个。

学生互评再写字。

【设计意图】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如自己练读课文,互检认字、当小老师讲字、自主识字写字、你发现了什么、互评生字等活动。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生字学完了,再来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6个自然段)
2.我们请6位同学来读一读,请你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3.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我”到底是大还是小?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再次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2.出示自学提示。

围绕“‘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我’到底是大还是小?”这两个问题,仔细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直线画出来。

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曲线画出来。

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

(1)“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
③指名读一读1、2自然段,大家自己读读这两段。

④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
⑤让我们拿好书,一起齐读一、二自然段。

(2)“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③谁能读读3、4自然段?大家自己读读这两段。

④拿好书,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四段。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

同时,有感情的朗读又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我”到底是大还是小?学生读第5、6自然段。

5.“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启发表达:
“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

6.我们觉得自己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

这是一种正常的想法。

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但在我们的力量和范围内还是会有些事情能做到,有些事情做不到。

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就要尽量去做好。

拿好书,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文意。

(五)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做一做,让我们大家看到长大的你。

3.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