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全 、 料 检测 、 术资 料等业务 工作 , 材 技 主 要 的 职 业 岗位 为 施 工 员 、质 检 员 、 安 全 员 、 料 员 等 资
选择 合 适 的 施 工方 案 . 能根 据 主 体 的 特 点 编 制 或 选 择 合 适 的施 工 方 案 并 进 行 质 量
组 织 、 场 施 工 管 理 、 量 验 收 、 工 安 现 质 施
建 设 、 理 、 务 第 一 线 的 高 等 技 术 应 用 管 服 型 专 门 人 才 的 要 求 .高 职 的 教 学 内 容 和 课 程 体 系 必 须 与普 通 高 等 教 育 、 中 职 教 育 有 质 的 区 别 。高 职 教育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理 论 课 程 必 须 与实 践课 程 相 结 合 .理 论 知 识 应 以 “ 需 ” “ 用 ” 度 . 工 学 必 和 够 为 走 结 合 、 学 研 结 合 的 道 路 。 照这 种 思 路 产 按 进 行 课 程 体 系 的设 置是 实 现 高 职 教 育 目 标 的 根 本 出发 点 下 面 拟 以建 筑 工 程 专 业 为 例 .分 析 职 业 岗 位 与 课 程 体 系 相 关 联 的要 素
传播 应 当言 说 的 内容 . 即立 足 于公 众 健康 教 育 及科 学 用 药 知识 的 普 及 、 务 于 公 众 的社 会 公益 , 才是 医药公 关 传 播 的 主要 路 径 。 服 这
对 医 药 企 业 现状 .通 过 典 型 医药 企 业 的 公关 案 例 和其 他 经典 公 关 案 例 教 学 ,使 学 生 掌 握 医 药 公 关 的 基 本 原 则 和 方 法 :另 一 方
中 圈 分 类 号 : 1 G7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2 2)4 0 3 — 3 1 7 - 7 7(01 0 — 0 7 0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益加快,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体系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学科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构建公共课程体系的方法包括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等。
通过优化公共课程体系的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探讨如何优化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体系。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公共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研究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经验和资源共享,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对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将为高职院校教育培养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 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目前的公共课程体系普遍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缺乏与实际职业需求相匹配的实用性内容。
高职课程建设总结
高职课程建设总结一、背景与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课程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高职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高职课程建设进行总结,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内容与方法1. 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我们注重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 课程内容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融入到课程中。
同时,我们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4. 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和实际经验。
三、成果与成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高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体系更加完善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更加紧密,实践教学环节更加丰富多样。
这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2. 课程内容更加实用和新颖通过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融入到课程中,我们的课程内容更加实用和新颖。
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一、在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1.适应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应紧密围绕社会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课程建设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通过课程建设,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三、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仍然较为传统,未能完全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2.课程内容更新滞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不能及时反映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
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但部分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4.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策略1.坚持市场需求导向:课程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促进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摘要】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发展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团队构建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问题路径近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也紧跟上来。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连年举办,吸引了教育界的眼球,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知名度;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的实施等,让社会看到职业教育成长的快速步伐。
但在高职教育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不应忽略专业建设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进行理性思考。
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提取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专业发展规划流于形式。
在高职学院层面,都会有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
但这个规划是涉及方向性的文件,较为粗略。
而对于各专业而言,需要制订本专业近几年发展的详细规划。
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一些具体专业的规划大多是流于形式,大多列出了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但对专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方面并未涉及。
比如,在专业如何准确定位、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采取哪些阶段性措施、通过每年的专业自查来调整专业发展的步伐等方面,这些在专业发展的规划中都是应明确的,并且都应有量化的指标。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模糊。
在教育部职成司颁布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中,强调了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大多数专业都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图进行了描述。
而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对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课程体系如何设计还是停留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论是教务处还是各二级教学单位,在审核的过程中都花大力气在出错较多的课时分配表上,因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数据的准确性,来确保教学运行的稳定性。
于是,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各级审核和管理中,对数据准确性的关注超过了对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视。
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何种思路来构建?现有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校企合作体现在哪些方面,企业参与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是专业负责人较少去考虑的。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近年来,“双创”热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浪潮,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单一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单一性,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缺乏实践课程的设置。
这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较弱,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实际创新创业的需要。
这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在创新创业领域中立足,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4.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不完善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和机会。
二、思考与建议1.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联合产学研深化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度合作,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具有实用性和发展前景。
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搭建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充分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3. 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高职营销专业“与时俱进”课程体系的思考
高职营销专业“与时俱进”课程体系的思考【摘要】高职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与时俱进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构建关键因素、案例教学方式以及结合实际市场情况进行教学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学生,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提出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和结合实际市场情况进行教学是构建“与时俱进”课程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实施“与时俱进”课程体系的效果评估和未来发展展望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课程体系不仅使学生受益匪浅,也有助于高职营销专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职营销专业、与时俱进、课程体系、现状分析、重要性、关键因素、案例教学、实际市场情况、实施效果、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营销领域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广大营销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内容,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及时跟进最新的营销趋势。
如何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营销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构建“与时俱进”课程体系的关键因素、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结合实际市场情况进行教学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营销专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学科之一,培养了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人才。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当前的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是否能够及时跟上时代潮流,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 数学知识 和数学能 力需 求的 多样性 .
的 原 则 . 么 “ 业 选 修 模 块 ” 现 的 是 那 专 体 “ 用 ” 原 则 高 职 教 育 通 过 不 同 的专 够 的 业 课 程 的学 习 .培养 不 同 职业 岗位 的 高 技 能人 才 .而不 同专 业 课 程 对 数 学 的需 求 是 不 同 的 。例 如 , 机 械 加 工 、 控技 在 数 术 类 专 业 的 专业 学 习 中 .需要 解 决 大量 的 空 间 计算 问题 .空 间解 析 几 何 就 是 该 专 业 的学 习 内容 。 此 . 因 在讲 解 空 间 坐标 轴 的 旋 转 时 , 点 应 该 是 点 的坐 标 定 位 . 重
的 矛 盾 .传 授 知 识 与 培 养 学 生 能力 的 矛 盾 由于 高 职 学 生 初 等 数 学基 础 普 遍 较 差 , 之 数学本身 抽象 、 燥 的特 点 , 加 枯 使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2 1 0 — 0 — 2 1 7 — 7 7(0 0) 1 01 2 0
《 等 数 学 》 是 高 职 一 门 专 业 基 础 高 课 .它 为专 业 课 程 学 习 提 供 了必 不 可 少 的数 学 基础 知 识 和 常 用 数 学 方 法 .并 且
构 . 建 模 块 化 课 程 体 系 . 新 教 育 观 念 构 更 和 教 学 手 段 . 化 课 堂 教 学 内 容 . 革 教 优 改 法。 以适 应 高 职 教育 发 展 。
关于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
第16卷第2期2009年6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S ocia l Work Colleg e Vol 116No 12Jun 12009关于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付艳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摘 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借助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着力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 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09)02-0073-03 [收稿日期] 5 [作者简介] 付艳枚(),女,湖南安化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教务干事。
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已经引起我国高职院校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操作层面的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碰到重重困难与疑惑。
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近期所参加的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杭州论坛所获取的一些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高职课程体系改革 在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已开展两年的全体教师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训及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要启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工程,研究并制订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范式和具体建设内容的开发手册,明确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
下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岗位细分化、规模非集约化的发展趋势,该专业与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制定新的专业培养目标,从单纯培养技能、技巧,转向注重学生设计思维、空间设计能力与项目独立整合能力的训练,构建了“课证一体、项目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渐行渐远。
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课程改革的现状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课程设置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等。
三、未来趋势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需要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实践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2、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开展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个性化教学的推广。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4、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四、实施方案为了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h
3
2、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如何在高校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呢?
2001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教高[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 4号文件重点解决了教授上讲台的问题,只是起到部分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要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光 靠教授上讲台还不够。
h
6
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存在的困难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
1、课程是连续开设3年以上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2、课程主讲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是双师型的教师,或是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建设的成员 (其年龄、职称、学历、学科结构)应形成梯队式,并形成主讲教师负责制。配备适当的辅导教师和实 验教师。 3、主讲教师及其成员近几年内至少发表三篇相关的学术论文,参考高职高专的原版教材(最好有 自编的教材)。 4、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要拍摄精良。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要完善并及时更新内容。 5、必须建立一个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要畅通,经得起教育部评选专家的随时检查。
精品课程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 课程。
h
2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1、高校扩招
国际上根据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把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15%以下为高等教育精英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 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从1998—2002年,五年之内我国本专科招生规模增长三倍多,从108万人增长到3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到15%以上。2003年,本专科招生规模达到38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17%。2004年,全国高校招生共录取新生 420万,在校生总数超过2000万,高教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高校毛入学率超过19%。
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
开发课 程 ,根据 技术 领域 和职业 岗位 ( )的任职要 求 , 群
参 照 相 关 的 职 业 资 格 标 准 ,改 革 课 程 体 系 和 教 学 内 容 。 建 立 突 出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的 课 程 标 准 .规 范 课 程 教 学 的 基
点
1 程 与课 程体 系 释义 。课 程 (ur uu . 课 c r 业 主 干 课 偏 重 于 工 业 企 业 会 计 ,使 学 生 的 . 职 业 适 应 能 力 受 到 制 约 。 目前 的 会 计 专 业 基 础 课 、 核 心
课 程 仍然 以工业 企 业 的 内容 为 主 ,主要 体现 在 : 《 基础
会 计 》 ( 业 基 础 课 ) 以 工 业 企 业 为 背 景 来 阐 释 会 计 核 专
实 现 学 校 教 育 目标 而 选 择 的 教 育 内 容 的 总 和 。 课 程 是 学
本 要求 ,提高课 程教学 质量 。 ”然 而 , 目前高 职院校 会计 专业 课 程体 系 的设置 方 面 尚存 在 一些 问题 ,概括起 来 主
要表 现为 以下几个方 面 :
校教 育 中为学 生发 展创 设 的真正 的教 育空 间 。这 个空 间
荔 谭 撕 免
嚣W CURII }l }  ̄CIi { ESE^ 懿《
对 赢职会计专业课 程 体蔫构婕j? 性思考 钧理
◇ 铜 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王 信 平
【 摘
要 】 高职会 计 专业 课程 体 系设 计 的合 理 与否 ,直接 影 响 到本 专 业 学 生的 培 养质 量 、培 养 目标 的 实现 。 因
会 计 存 在 着 很 大 的 差 别 。 事 实 也 证 明 ,很 多 学 生 走 上 非 工 业 企 业 会 计 工 作 岗 位 后 .感 到 无 所 适 从 , 甚 至 认 为 在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一、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现状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
这种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然而,这种课程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问题1、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未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职院校应注重实践教学,但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一些学校的课程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1、加强市场调研,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增加实践课程、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完善课程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为优化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四、结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针对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市场调研,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改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以汽车商务专业为例
到其 他 险 种 的保 险 与理 赔 领 域 。 由 此 确 定 了该 专 业 的 职 业 岗位 ( ) 即针对 性岗位群—— 汽车保 群 , 险与理 赔 和迁移 性 岗位群—— 汽 车销售和售后服务 、 其他险种 的保
表 1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各类学习对 象比较
、\ 旅 穿类 型
比较 因素 、 \\ 年龄
\
高中 等职业 初中 后高 教育 后五年制高 等职业教育 初中 后中等职业 教育
1- 1 82 岁 1- 0 52 岁 1 ̄ 8 51 岁
文化基 础 知识较 好 , 具有 文化基础薄弱 文字能力、 语 文 化基 础 薄弱 , 字 能 文
一
,
、
、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理 解 能 力较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理 解 能 力 较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理 解 能 力
认知水平
也可 以在保 险市场进行拓展 , 延伸
学习态度
强 , 乏对 技 术现 象的 感 强, 缺 对技 术现 象的 感性认识 较 强, 对技术现 象的感性 性认识 , 智力技 能较 强 , 动 很 少, 智力技能较弱 , 动作技 认 识很 少 , 力技 能 较 智 作 能 力较 低 。 能较强。 弱, 动作 技 能较 强 。
如 何确 定具 有 五年 高职 特色 的专 业人 才培养 目标和 职业 岗位 ( ) 群 ,
高职课 程体系构建提供依据 。
确 的专业 定位前提下 , 选择学 习课
在 分 五 年制 高职 教育 学生 的特点 程 类型 , 给定 的学 习时 间 内,
配课程 的学习时间 , 针对学生 的学
关键词
五年制 高职 ; 职业 岗位 ; 才培养 ; 人 课程体 系
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思考
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思考摘要:根据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定位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重新思考新的课程体系架构,构建“公共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任意选修课程”的教学平台,形成开放、动态、并行的课程结构框架,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动态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体系改革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重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首先应该不断总结现有高职院校教育课程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其次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前提,确定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达到高职教育适应社会需求。
1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的基本走向是实际工作岗位,而非继续深造。
因此,它强调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教学中不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只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
与普通高校的课程模式有着不同之处。
虽然一些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已经主意到这些问题,但通过了解周围高职院校的情况,觉得在课程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1)课程体系的构建过多强调学科专业性,而不是岗位性。
几乎都是本专业的课程,而不是真正按照定位的职业岗位群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来设置课程,职业岗位相关性不足,既忽略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忽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同一专业群(大类)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忽视了本专业群(大类)共同的要求。
即使是相同内容的课程,名称不同、要求不同、学时学分也不同。
(3)课程过多、学分过多、达到140学分左右,专业教师每个学期都要担任2、3门不同的课程,课时量过多、负担过重;周学时很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上课,没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学生对课程几乎没有多少选择权,有些课程名义上是选修课,事实上都是老师选好了,学生统一在上,一个专业都是同样的选修课,不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愿不愿意学,都得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普遍缺失。
浅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电子商务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该专业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有更高的要求,包括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内容设置、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改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未来,我们应该致力于更加贴近实际需要、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建设,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队伍,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其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前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养一批具备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立也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体系的完善,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高职院校应当重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建设,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1.2 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活跃性;实践环节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与行业合作的机会,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质量,需要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以及评价与展望。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提高中高职教育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评价与展望、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过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阶段之间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学习路径,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推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挖掘其内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探讨其关键要素和案例分析,以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掌握求职技巧,提高职业素养,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亟待解决。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1. 课程设置: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设置多样化的职业指导课程,包括职业规划、求职技巧、职场礼仪、职业素养等。
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应注重更新教学内容,引入行业新动态、新趋势,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职业发展信息。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1.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指导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准确、实用的指导。
2. 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水平和能力,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 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职业指导专家和行业精英,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四、实践环节的加强1.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使其更好地了解职场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机制,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实践环节等多方面入手。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新专业课程体系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
高职院校新专业课程体系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高职院校新专业课程体系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进行了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建设。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新专业课程体系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的重要性、挑战和对策。
高职院校新专业课程体系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通过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满足市场需求的技能和知识。
其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创新的重要保障。
通过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设置,高职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也是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对接的重要方式。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将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高职院校新专业课程体系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应对教师培养和素质要求的挑战。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掌握新兴技术和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教学。
其次是应对资源配置和教学设施建设的挑战。
专业课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包括实验室、工作坊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最后是应对课程体系协调和实施的挑战。
新专业课程体系下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具有协调性和可行性,能够顺利实施和运行,同时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课程形成有机的联系。
针对以上挑战,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导师制度建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适应新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其次,加大对教学资源和设施的投入。
学校可以通过申报项目、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筹集资金,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装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摘要:本文跟据高职学生特点及高职教育的要求,寻找解决学校的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的矛盾,为解决企业越来越没人才可能的现状,企业必需直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迷茫,学校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也参与到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中来,把以往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字:人才培养用人需求课程开发
1 从两个问题开始
第一,是谁在接受我们的教育?
第二,我们为谁培养人才?
何无疑疑问,是学生正在将要或接受我们的教育。
因此,学生想学什么,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意见,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而尊重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在课程设计上多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企事业单位是用人单位,我们当然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
要撑握什么技能的人才才是企事业单位喜欢的,一定是企事业单位说了算。
因此,为了学生的就业,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
我们说了很多,但我们现在做得怎么样?我们写了很多,但对照看看,我们现在是否按所规划的来做?
2用人单位的评价是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起点和终点。
作为一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院校,我们始终认为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依托企业。
因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来源于企业,使用在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也在企业。
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都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起点,以企业的参与为支撑,以企业的评价结果作为不断改进新的循环的开始。
换句话说,企业评价是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起点和终点。
2.1用人单位的评价是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起点
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目的是服务于企业,为企业提供后备高技能人才,但企业需要什么层次,适应什么岗位的人才,院校必须事先深入了解,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是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起点,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最可靠的依据。
2.1.1 瞄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以专业顾问委员会为纽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通过专业顾问委员会,学校可以获得大量的办学信息,企业也了解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状况。
与企业专家共同制订教学项目,实施一体化教学。
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和建设”的研究工作,采用校企合作、外出调研、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邀请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研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对应工作岗位、岗位工作任务以及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开展专业市场调研、制订培养方案、开发项目课程及配套教材,根据职业
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开发项目课程,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教课程新体系。
2.1.2校企合作开发预备技师职业功能模块
为解决院校培养预备技师经验不足,聘请企业专家来校采用进行预备技师职业功能模块开发研讨。
先由企业专家确定预备技师工作岗位,并确定预备技师岗位职业功能模块及其工作任务;学校再与企业专家共同依据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的教学项目。
然后,根据职业功能模式和教学项目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其适应的教材和教学手段。
在培养模式上,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项目(课题)制、业绩跟踪、综合评价等形式,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使其能力水平真正达到要求并得到企业认可。
2.1.3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作为学校,其赢在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培养高质量,拓展教学资源。
作为企业,其赢在优先挑选自己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甚至是按照企业要求订单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高技能人才。
“订单式工学结合育人”,是校企合作容易以走成的一条方便之路。
这条路的组合往往是贫困山区的优秀贫困生,与有远见的人才需求急缺的企业,有爱心的企业。
走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之路。
作为学生,可以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适于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对于企业,特别是用工荒在全国越演越烈的趋势下的今天,有远见的企业越来
越认同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自身着想,企业解决了自身的用工问题。
拨高一个层次,实现“培训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当地政府也乐见其成,政府还可能给予企优惠措施。
对于学校来说,学生一入学,就业问题已经解决。
从政府的角度,可能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这是多方互利的合作模式,于人个,于家庭,于企业,于学校,于政府……都是应当大力推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用人单位的评价是院校培实用型人才的终点
企业评价,既是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
为准确把握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学校每年要进行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并走访企业或邀请企业代表来校座谈,全面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发展情况。
由行业协会牵头,用人单位参与,学校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对学校办学质量开展满意度调查,针对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沟通合作、职业能力等各个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需每年对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坚持每年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坚持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置,注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企业评价又成为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下一个循环的起点。
3 学生参与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1刚入学的高职学生特点
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与本科类院
校无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在同龄人中自感抬不起头来,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有一种“失落感”。
从入学成绩进行了统计汇总看,高职高专生源的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
同时具体的成绩差异性比较大。
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200以上,这无疑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教学活动中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大部份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3.2学习成绩的特点
通过近年的考试成绩结果显示:第一,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基础学科学生的及格率比较低,如:数学、英语等;第二,高年级的不及格率比较高,而且同一个专业或者是同一个班不及格率后一个学期高于前一个学期。
期末考试成绩不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少数同学的成绩很低,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日常的教学检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对未来缺乏自信心,对前途的迷茫。
他们会对比已提前到社会去打工的高中同学,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在在学校的学习有用吗?现在那些不上学的高中同学也干得好好的,我还有必要读下去吗?”可能会这样认为:“我来这学校读书是自己的父母强押的。
”产生的强烈的抵触心里!
如果带着这样的心理进行学习,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我们有什么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吗?
3.3 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的好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中
从以往学生去实习之前和之后的精神状态来看,参与实习之前觉得非常迷茫,不知道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说不知道在工作岗位上要用到什么专业知识。
而在学生进行实习后,觉得一下子懂事了很多,明白了岗位上要用到什么专业课程的知识,迫切想学习某些专业课程。
然而此时,所有课程已经开完,当知道这些课程重要时,已经没有机会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了,悔不当初!
设想,如果在学生一入校,先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社会调查,调查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岗位上的老员工,看看要掌握什么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个工作岗位的工作。
在社会调查结束时开出自己想学习的专业课程,这实质上是学生参与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通过这一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为“我要学”。
这样的活动后,学生不会迷茫了,知道了学习方向。
用这个社会调查活动置换原来半个月的军训,班主任带队直扑企事单位调查。
思想修养课也不要上了,代之于企业文化的学习,请企业专家来讲授职业道德。
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就告诫我们不要纠结于“姓资姓社”了,而现在学生还在听那些让授课者都不能说服自己的“思想修养课”、“思想政治课”。
“讲”的与“现实”不统一,这不利于学习建立正确的信用评价体系吧。
4 总结
以前一直强调企业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中
去,现在我想要让学生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开发中来,过去我们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不考虑学生到底愿不愿意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在这过程中是被动的。
我听到很多高职学生说,“是家长压他来学校读书的”,所以他学得没兴趣。
如果学生能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开发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被遵重了,学校开的课程是自己想学的课程了,学生才会有兴趣的完成自己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