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第一,建立相对集中的教育投资体制 由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政治、财政
和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各国政府干预和投资义 务教育的具体方式有所差异。一般而言,根据不 同的投资主体,各国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分为 集中、相对集中和分散三种模式。但总体上,各 国政府为了确保义务教育的全民性、普及性、均 衡性,还是主要以中央或省级政府为主相对集中 的投资体制。根据经济合作组织的资料显示,韩 国、法国、意大利、泰国、荷兰、葡萄牙、捷 克、爱尔兰等国义务教育公共经费投资主体是中 央或联邦一级的最高行政当局,这些国家中央或 联邦政府的投资比重在政府之间财政转移支付前 均在53%以上,还有些典型国家如葡萄牙、新西 兰和土耳其中央投资达到100%。另外,美国、德 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等义务教 育公共经费的投资主体是省、邦、州、都道府县 等高层次地方当局,其高层次地方政府的投资占 各级政府初等和中等教育公共投资的比重,高于 中央和基层地方政府投资的比重,一般均在40% 以上,比利时占到90%以上,德国为76%。[8] 第二,通过立法约束保障各级政府教育经费 的投入
王娟涓 徐 辉: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于整个国家预算13%的资金发展教育,预算是来 自联邦所得税的收入;州政府——应使用不低于 25%的州 所得税 收入,投 入文化 和教育 项目; 市 政府——市政府征收的所得税收入的25%必须用 于维持和发展教育。[10]
第三,建立合理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城 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许 多国家都建立了政府间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 度,以推进城乡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尽管各 国国情不同,转移支付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但经 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各自建立了适应本国国情的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发达国家为例, 政府间义务教育财政转移制度总体上可以分为中 央集权、地方分权、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三种类 型 。[11]法国是集权 型代表,其中央财政承 担 了 70%以上 的义务 教育经费 ,由国 家直接 转移到 教 师个人账户上,地方政府仅承担义务教育的校舍 建设与学校行政经费,同时通过政府间一般性转 移支付和对处境不利群体、地域的特别扶持制 度,降低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德国、 英国和美国是地方分权型的代表。德国义务教育 经费主要由州政府承担,它将教师工资直接划拨 到教师个人账户,约占义务教育经费的大约 75%,另 有少量 经费由州 转移给 市镇政 府。英 国 义务教育经费的大约80%由地方承担,中央政府 的转移资金主要拨付地方教育当局和“中央直接 拨款学校”。美国州政府通过一般性义务教育转 移支付支持义务教育的经常性费用,这有利于促 进州内各学区间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联邦政 府则主要以专项补助的形式满足特殊教育需求, 特别针对贫困儿童。日本则是结合型代表,中央 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援助主要有国库支出 金和地方交付税两种形式,地方交付税是一般性 的转移支付,在地方交付税分配额的计算中,中 央政府规定了对义务教育支出项目的标准;国库 支出金中的95%被用于义务教育,属于义务教育 专项转移支付,并且专门规定了用途,分别负担 义务教育的人员工资、津贴、教材费、基建费
(二)通过立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和机会 的均等 教育立法是各国普及义务教育,促进城乡教 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国际视野来看,不管 是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 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通过立法程序来 确保每个公民享有优质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 这一点国际社会已形成共识。如在美国义务教育 均衡化进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教育法 规,其中1965年《初等与中等教育法案》是美国 提出补偿性教育政策的首个联邦法律,该法案宣 布联邦的教育政策是提供经济资助,以使地方教 育当局能够更好地改善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情 况 ,[5]2001年 《 不让 一 个 孩 子掉 队 法 》 就是 对 该 法案的最新认可。日本《教育基本法》第3条规定 “国家及地方共同团体,对虽有能力但因经济原 因而上学困难者,必须采取奖学的办法给予帮 助”,[6] 并在《偏僻地方教育振兴法》中规定了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振兴偏远地区的教育必须采取 的相应措施。印度政府于1986年首次颁布《国家 教育政策》,该政策第4部分指出:“在部落区域 中要为开办小学提供优先权。要根据正规教育基 金以及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农村就业保证计划和 部落福利计划等,在这些区域中优先建造校 舍”;“要向社会上所有教育落后的部分,特别 是农村的落后地区提供适当的刺激。”[7] 这些规 定为各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9-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期
式多样、惠及面宽的农村寄宿学生补贴政策,据 统计,澳大利亚偏远地区有60-90%的家庭从中受 益,这些家庭为子女接受基础教育所承担的经济 压力大大减轻。[14]印度采取一系列计划措施保证 农村学生入学率、保持率和出勤率,初级教育普 及项目的目标就是到2010年前为所有6-14岁的儿 童提供初等教育;[15]提高社会处境不利群体的入 学率计划为农村地区和其他落后地区儿童建立住 宿学校,实施免费供应午餐、校服、课本和文 具;全国基础教育营养资助计划为全国所有1-5年 级小学生(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小学生为重点实施 对象)每天提供有营养价值的100克免费熟食。巴 西于1995年在基础教育阶段启动了一项“助学补 助金计划”,向贫困家庭儿童的母亲提供现金补 助,同时实施全国学校交通计划,专门针对农村 学生,为其提供交通工具,解决学生的出行问 题,提高学生出勤率,保证农村学生完成初等教 育。 还有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流动学生的教育 权利。美国从1996年就实施农村流动儿童计划, 该计划不仅直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且 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络,使家长参与流动儿童的教 育过程,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另 外,还开展对流动学生的暑期教育,帮助那些因 为流动生活方式而使学业中断或者错过了教育机 会的流动儿童进行补充式教育。[16] 第二,均衡城乡办学条件的措施
结 果 均等 论 则 更 强调 学 业 成 功机 会 均 等 。[2]国 外 学者们的研究推动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认可 和支持,从而为各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 了理论与舆论基础。 “全民教育”是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提出的 概念,是向人民提供知识、技术、价值观和人生 观,使得他们能自尊自主地生活,不断学习,改 善自己的生活,并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随着 新形势的变化,“全民教育”理念不断被赋予新 的意义,国际组织将其归纳为五方面:一是有质 量的全民教育(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二是保 障全民基本技能(Ensure Basic Skill for All);三是 全民的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for All);四是 更强的全民教育(Strong Education for All);五 是 全纳的全民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for All)。[3]这 些含义都围绕“面向全面(for all)”而展开,但却 各有侧重,为不同国家组织通过的《全民教育行 动纲领》在具体目标第二条中明确指出:确保所 有儿童,特别是女童、处境困难儿童、少数民族 儿童,到2015年都能接受并完成免费的高质量 的
(四)对农村及弱势群体实施有效的补偿政 策 世界各国在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 同时,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实施对农村地区及弱势 群体的补偿政策,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补偿措 施:
第一,保障偏远地区及贫困学生入学的措施 为了提高偏远和农村等不利地区的入学机 会,使偏远地区儿童的入学公平、保留率及学业 得到保障,各国均采取多样化的扶持措施。埃及 在边远地区开设乡村学校、单班学校,对在这类 学校读书的学生实行全部免费。澳大利亚实施形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财力有限无法保证充 足资金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外 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缓解教育资金紧张的一 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 中国家在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的同时,都采取积极 措施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争取世界银行、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瑞典国家发展 机构等国际组织的赞助。如印度拉贾斯坦邦制订 的《边远地区小学教育计划》便得到了瑞典国际 开发署的赞助。印度每年能获得几十或上百亿卢 比的经费,2001年至2002年国际援助资金占中央 政府对初等教育财政预算的31.84%。[13]
等。 第四,完善教育经费绩效责任制度和监督机 制
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经费真 正用于学校和学生身上,很多国家都逐步建立起 一套比较完备的政府、学校、社区之间的纵向、 横向经费绩效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以便社会对 各个支出主体进行监督和绩效考核。巴西在 1998 年1月1日成立了基础教育发展基金会(FUNDEF), 其宗旨在于:推动基础教育的普及、维持和改善 质量,提高在职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水平。[12]基金 会按照规定的比例和公式自动拨款,不受政府及 其他因素的影响,解决了教育经费投入不均和资 金挪用等问题,为教育经费的使用提供了社会监 督。
关键词: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 作 者 简 介 :王 娟涓 /西南 大 学教 育学 院 博士 研究 生 ,四 川师 范 大学 教育 科 学学 院讲 师 (重 庆 400715) 徐 辉/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 400715)
当前,各国政府纷纷颁布相关政策,积极采 取各种措施改变城乡教育分割及重城市轻农村的 倾向,力图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城乡 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世界 很多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 城市都是一个标准,一张图纸上可以找到所有的 学 校 。 ”[1]研 究和 借 鉴 其他 发 展中 国 家或 地 区 尤 其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 验,对推动我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一、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 (一)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大力实施“全民 教育” 国外追求公平、平等的社会理念是推动城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基础。一战前在西方就 出现了占主导地位的起点均等论,关注贫困地区 (家庭)儿童以及女童的入学机会公平问题。 20 世 纪 50-60 年 代 西 欧 和 北 欧 地 区 盛 行 的 过 程 均 等 论,更重视让每个儿童有机会享受同样的教育。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科尔曼为代表并推行至今 的
(三)建立充分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财政投入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石, 若没有财政资金作为支撑,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 上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各国公共 教育制度的基础,一般由各国政府直接组织、管 理和投资。为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各国政府在对农村教育投入方面都积极承担责 任。总的来看,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政策措施:
王娟涓 徐 辉: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王娟涓 徐 辉
摘要: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我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 的经验。主要包括: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大力实施“全民教育”;通过立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和机会 的均等;建立充分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村及弱势群体实施有效的补偿政策;统一城乡教师待遇, 给予农村教师额外补贴;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等。
从国际视野来看,众多国家通过立法来规定 和约束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日本通过 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如 《学校教育法》、《地方财政法》、《义务教育 国库负担法》、《义务教育诸学校设施费国库负 担法》、《公立学校设施灾害修复费国库负担 法》等,各级政府以及其他相关的私人机构,都 要按照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教育财政义务与职 责。按照这些规定,国立学校的经费由国家负 担,列入国家财政预算;公学校的经费由学校法人负担,其主要 来源有学费、社会集资、收益性事业收入以及国 家 和 地方 给 予 的 补助 。[9]巴 西 则是 直 接 把 教育 经 费问题写入宪法,对联邦、省、市三级的教育投 入作了以下规定:联邦政府——国家应使用不少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重大软科学招标课题“国内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2010-ZD-001)、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 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内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SWU0909682)的部分研究成果。
-7-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期
初等义务教育。[4]如今,全民教育已成为一个跨 国界政策行动,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全民教育作出 相应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