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d886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2.png)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浸提法: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材料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浸泡时间和温度来促使黄酮类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最后采用蒸馏或浓缩方法得到提取物。
2. 水蒸气蒸馏法: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材料放入水蒸气蒸馏器中,通过水蒸气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使植物材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挥发出来,再通过冷凝器冷却收集得到提取物。
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将植物材料与提取溶剂放入超声波提取器中,利用超声波作用使黄酮类化合物充分溶解于溶剂中,提高提取效率。
4. 微波辅助提取法:将植物材料与提取溶剂放入微波提取器中,通过微波辐射加热,使黄酮类化合物迅速溶解于溶剂中,提高提取效率。
5.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较低的粘度,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出来,再通过减压蒸发或蒸馏得到提取物。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特性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同时,需要
注意提取条件的选择,如溶剂的选择、温度和时间控制等,以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d1801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0.png)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潜在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常用研究方法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产物,主要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几类。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研究还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抗炎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他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生物活性,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然而,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多样,其生物学活性的发挥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种、剂量、作用时间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透彻,需要加强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便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过程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对人体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需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推动相关药物的开发和临床试验研究。
基因克隆技术: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机制。
名词解释 黄酮类化合物
![名词解释 黄酮类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96611d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7.png)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属于多元酚类化合物的一种。
它们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叶等植物中,并在中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为含有苯环和杂环,并且通常以花色苷的形式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结构特点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是一个苯环连接一个杂环,杂环可以是吡咯环、吡嗪环等。
在杂环上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羟基(OH)基团。
根据杂环的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分为黄酮类、异黄酮类和花色苷类等多个亚类。
黄酮类化合物通常以花色苷形式存在,即苷基与一个或多个糖基结合。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的结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物活性。
生物活性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中含有多个羟基基团,可以与自由基结合,减少其对细胞的伤害。
很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抗炎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并减轻炎症反应。
炎症是很多疾病的基础,如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能够缓解炎症症状,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
抗菌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抗菌活性使得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保鲜、药物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阻断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很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预防癌症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候选。
潜在应用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药物开发、保健品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药物开发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天然产物,具有较好的药物活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
黄酮类化合物区分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区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41c8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f.png)
黄酮类化合物区分方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包括蔬菜、水果、茶叶等。
由于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物研究和食品保健品开发中备受关注。
然而,黄酮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区分和鉴定成为了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之一。
黄酮类化合物的区分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区分方法。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
通过色谱法可以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出各个成分,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区分中,可以根据色谱图谱的峰形、保留时间等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可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技术。
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区分中,可以利用质谱法对其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电喷雾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等。
通过质谱法的应用,可以在黄酮类化合物中快速准确地确定目标成分。
三、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黄酮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主要包括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通过对比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
四、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通过核磁共振谱图的分析,可以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
常见的核磁共振技术包括质子核磁共振(1H-NMR)、碳-13核磁共振(13C-NMR)等。
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收特性,可以判断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
通过比对样品和参考物质的吸收光谱图谱,可以区分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区分方法,还可以采用质谱成像技术、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等方法来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区分和鉴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5de5d14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1.png)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其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一直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提取方法以及提取过程中的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包括花、果实、叶子等部位。
其中,柑橘属植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柚皮中含有丰富的柚皮素和橙皮素等。
此外,苦楝属植物也是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如苦楝素和芦丁等。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传统提取方法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浸提法、乙醇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浸提法等。
(1)水浸提法水浸提法是最为简单的提取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但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因此水浸提法提取效率较低。
(2)乙醇浸提法乙醇浸提法是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之一。
乙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可有效地溶解黄酮类化合物。
但是,乙醇浸提法存在一定的毒性和燃爆风险。
(3)超声波辅助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是一种新型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其利用超声波对植物细胞壁进行破碎,从而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的释放和溶解。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快捷等优点。
2.现代提取方法现代提取方法主要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等。
(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目前最为先进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之一。
其利用超临界流体对植物组织进行萃取,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
(2)微波辅助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其利用微波加热对植物组织进行破碎和溶解,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快捷等优点。
(3)固相萃取法固相萃取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吸附原理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其利用具有亲和力的固相材料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吸附,从而实现分离和提纯。
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过程中的优化1.影响因素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料质量、溶剂种类、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
黄酮类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e82561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0.png)
黄酮类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化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许多食物和植物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保健功效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的抗氧化剂。
在人体内,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不受氧化损害。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用和保健品中。
例如,根据研究,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帮助降低血脂、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被认为具有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功效。
二、食品添加剂黄酮类化合物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一种天然的色素和抗氧化剂。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为某些加工食品提供黄色、橙色、红色等颜色,如柑橘类饮料、酸奶、酒类等。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被用来防止食品腐败,保持食品的品质和新鲜度。
三、化妆品黄酮类化合物在化妆品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被用作天然的美白剂和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少黑眼圈和皮肤老化。
同时,黄酮类化合物还被用作天然的防晒剂,帮助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四、医药领域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某些黄酮类化合物被用作药物成分,如红豆杉素,它被用于治疗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帮助减轻痛经、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等。
总之,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天然的生化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人们应该认识到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多吃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如茶叶、洋葱、苹果等,同样可以获得它们的保健功效。
同时,我们也应该合理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的特性,将它们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9c73f00358fb770bf78a5561.png)
B
6' 5'
OR'
~ 7.10, d, J ≈ 8.5 Hz ~ 7.90, d, J ≈ 2.5 Hz ~ 7.90, d, J ≈ 8.5, 2.5 Hz
25
第四节 分析: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OH HO O OH
黄酮或3-O-苷 I=410-359=51nm,4'-OH
O-Glycosyl OH O
II=271-259=12nm,7-OH
I=387-359=28nm,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AlCl3相比, I=402-433= -31nm, 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MeOH相比,
(但不包括5, 6-位)
O
注:与其在甲醇溶液中的光谱进行比较
19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4、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AlCl3及AlCl3/HCl)
AlCl3可与下列结构系统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O O
OH
OH OH O O
OH
生成的铝络合物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黄酮醇3-OH > 黄酮5-OH > 二氢黄酮5-OH > 邻二酚OH > 二氢黄酮醇3-OH
3
处理、喷2%AlCl3甲醇溶液(UV下检查)等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
(一)双向纸色谱法
第一向展开 —— 分配作用
展开剂:醇性溶剂,
如 n-BuOH-HOAc-H2O(BAW, 4:1:5上层)
Rf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一般苷元 > 0.7,苷 < 0.7
4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ed1779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e.png)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重要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在植物学、药学以及医药领域中,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和技术。
一、提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存在于根、茎、叶、花等不同部位,因此,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提取方法:1. 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将研究对象的植物材料与适量的溶剂(如乙醇、乙醚、水等)一起浸泡一段时间,使溶剂渗入植物材料中,溶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将其提取出来。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加速提取过程。
将植物材料与溶剂置于超声波浴中,超声波的压缩与膨胀引起溶剂中形成微小气泡,气泡破裂时带动溶剂迅速进入植物细胞内,加快提取过程。
3.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温和的提取方法。
将植物材料与水一起在蒸馏器中加热,水蒸气通过植物细胞,带走黄酮类化合物,随后凝结回成液体,得到提取物。
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后的植物提取物中往往还有其他杂质和成分,需要通过纯化技术进一步分离和纯化黄酮类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纯化方法:1.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之一。
将提取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在固相上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差异而被分离。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之一。
利用高压泵将样品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可以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3. 冻干法冻干法是一种将溶液中的水分通过减压冻结脱水的方法。
将提取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然后经过冷冻和真空干燥过程,将溶剂中的水分蒸发掉,得到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
三、应用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黄酮类结构式
![黄酮类结构式](https://img.taocdn.com/s3/m/06be055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c.png)
黄酮类结构式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们的化学结构包括大环的二苯基丙烯酮环和苯基环,其中二苯
基丙烯酮环上还可能有氢、羟基或甲氧基等官能团的修饰。
黄酮类化
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细胞抗炎、抗肿瘤、血管扩
张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结构式:
1. 槲皮素(Quercetin)
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水果、蔬菜中。
它的生物活
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
槲皮素的结构式如下:
2. 大黄素(Chrysin)
大黄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它具有一定的生物
活性,例如抗炎、抗癌等。
大黄素的结构式如下:
3. 芦丁(Rutin)
芦丁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花瓣、花粉中。
它可以被用作血管扩张剂和抗炎剂。
芦丁的结构式如下:
4. 桑黄素(Morin)
桑黄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桑树叶子中。
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
桑黄素的结构式如下:
5. 山柰酚(Kaempferol)
山柰酚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例如茶叶、柑橘、洋葱等。
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山柰酚的结构式如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结构式。
随着对自然产物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黄酮类化合物被发现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了很大的应用前景。
《黄酮类天然产物》课件
![《黄酮类天然产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6fb4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0.png)
5
保护心脑血管
黄酮类天然产物具有很好的血管扩张、抗
抗菌
6
血小板和降低血压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心 脑血管疾病。
黄酮类天然产物具有杀菌和抗菌作用,被
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医疗保健产品中。
7
其他作用
黄酮类天然产物可能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药 理学作用,例如治疗糖尿病、肝病和神经 退行性疾病等,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黄酮类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黄酮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很多新的发现。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
1 研究方法
近年来,新型的研究方法,如分子模拟、生物芯片技术和基因组学等,被广泛应用于黄酮类天 然产物的研究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化学成分、生物功能和药理学作用。
2 新的发现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黄酮类天然产物除了传统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外, 还具有很多其他的药理学作用,例如抗菌、降血脂、保护心脑血管、抗糖尿病和肝病等。
桑黄素
桑黄素是桑树中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 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最近有研究表明,桑黄素可 以降低血脂和血糖,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很好 的前景。
槲皮素
槲皮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槲皮素还能预防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和癌症等。
山奈酚
山奈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 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能。山奈酚被广泛用于化 妆品、保健品和医疗保健产品中。
化学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通常由两个苯环和一个三元杂环组成。 它们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剂性质,能够中和体内自由基, 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
分类
黄酮类天然产物在植物中的类型很多,在不同的植物 组织和部位中含量也不同。一些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柚皮素、大豆异黄酮、葛根黄酮、槲皮素、山奈 酚和桑黄素。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a40569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d.png)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引言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包括黄酮、异黄酮、黄酮醇、黄酮甙等多种类型。
这些化合物以其多样的结构和良好的药理活性在药物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为药物研发和食品改良提供指导。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黄酮类化合物是由两个苯环通过一个三碳的连环结构(异戊二烯基)相连而成的,这一结构被称为黄酮骨架。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根据它们的侧链结构的差异进一步进行分类。
黄酮的结构分类黄酮是含有一个酚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它是黄酮类化合物中最简单的一类。
根据黄酮分子中酚基的取代情况,可以将黄酮分为以下几个亚类:1. 无取代的黄酮无取代的黄酮指的是酚基没有任何取代基的黄酮,最简单的代表是黄酮酸(flavonic acid)。
黄酮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抗炎性活性,常见的黄酮酸有柠檬酸(lemonin acid)和肉桂酸(cinnamic acid)等。
2. 单个酚基取代的黄酮单个酚基取代的黄酮指的是黄酮分子中只有一个酚基被取代。
这类黄酮常见的取代基有羟基、甲基、乙基等。
单个酚基取代的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例如槲皮素(quercetin)和岑酮(kampferol)等。
3. 多个酚基取代的黄酮多个酚基取代的黄酮指的是黄酮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酚基被取代。
这类黄酮常见的取代基有羟基、甲基、乙基等。
多个酚基取代的黄酮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例如杲黄素(luteolin)和芹菜素(apigenin)等。
异黄酮的结构分类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芳环上存在一个或多个环氧结构的化合物。
根据异黄酮分子中环氧结构的数量和位置的差异,可以将异黄酮进一步分类为以下几个亚类:1. 单环氧异黄酮单环氧异黄酮指的是异黄酮分子中只有一个环氧结构,最简单的代表是异柠檬素(isorhamnetin)。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47433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b.png)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常见的食物来源包括水果、蔬菜、茶叶等。
这些化合物在体内具有抗氧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清除自由基: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捕捉和中和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从而减少自由基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2. 抑制氧化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一些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氧化酶对细胞内氧化物质的产生,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3. 促进抗氧化酶的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一些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4. 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少其受到氧化损伤的程度。
通过上述机制,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减轻细胞和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从而对抗衰老、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被认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也是饮食中的重要营养组分。
黄酮的的名词解释
![黄酮的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ac3f6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9.png)
黄酮的的名词解释黄酮是一类天然产物,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范畴。
它是一种具有广泛分布的花色素,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包括水果、蔬菜、粮食、茶叶以及其他一些植物中。
黄酮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化学物质,在医学和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对黄酮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植物黄酮的化学结构植物黄酮是一类多元酚类化合物,其基本结构特征是由两个苯环(芳环)通过3个碳原子相连接所构成的骨架,即呈现出一个三环芳香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黄酮分子的碳骨架上的某些碳原子上会连接不同的官能团,如羟基(-OH),甲氧基(-OCH3)等,从而通过这些官能团的不同组合,产生出各式各样的黄酮类化合物。
二、黄酮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认为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首先,研究表明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是黄酮的一大特点,它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衰老、抗癌和抗炎等作用。
其次,黄酮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等作用。
黄酮能够有效地抑制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增强人体免疫力。
此外,黄酮还能够调节人体内的激素平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黄酮的来源和摄入途径黄酮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可通过饮食或其他方式摄入。
水果和蔬菜是黄酮的重要来源,例如柑橘类水果、苹果、葡萄、番茄、洋葱、大豆等。
此外,黄酮还存在于茶叶、葡萄酒、咖啡等饮品中。
人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饮食来摄入黄酮,保证享受到黄酮所提供的多种健康益处。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和常见的代表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繁多,可以根据它们化学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醇类(如大豆黄酮、花青素)、黄酮苷类(如果糖苷、异黄酮苷)和黄酮酸类(如咖啡酸)。
每一类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药理活性,对人体的益处也有所不同。
五、黄酮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由于黄酮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和营养价值,近年来它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1798c26bb9d528ea80c779c7.png)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天然药化教研室 主讲教师:宋少江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第五节 结构研究实例
2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与粗分
苷元:用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回流提取。 苷及极性大的苷元: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 甲醇、醇-水加热提取。 提取黄酮苷类成分时,应避免发生水解,可按一般 苷的提取方法先破坏酶的活性。
A> B > C > D D>B>C>A
17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
如:醋酸铅沉淀法(目前已不使用) ➢ 具有邻二酚羟基,可被醋酸铅沉淀 ➢ 不具有邻二酚羟基,可被碱式醋酸铅沉淀
二、分离
18
12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在Sephadex LH-20(甲醇)上的Ve/V0
黄酮类化合物 芹菜素
木樨草素 槲皮素 杨梅素
山奈酚-3-半乳鼠李糖-7-鼠李糖苷 槲皮素-3-芸香糖苷 槲皮素-3-鼠李糖苷
取代图式 5,7,4'-三羟基 5,7,3',4'-四羟基 3,5,7,3',4'-五羟基 3,5,7,3',4',5'-六羟基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一)柱色谱法
1、硅胶柱色谱 主要用于分离弱极性和中等极性的化合物,应用最为广泛。 吸附规律:极性大的物质易于被吸附 一般洗脱顺序:苷元>单糖苷>双糖苷>多糖苷
9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黄酮类天然产物》课件
![《黄酮类天然产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aefd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9.png)
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和致癌试验,研 究黄酮类天然产物的致突变和致癌性。
研究展望
深入探究黄酮类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
进一步研究黄酮类天然产物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生物活性及其作 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开发新型黄酮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
通过化学修饰等方法,开发具有更高生物活性或更低毒性的新型黄酮 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 Nhomakorabea治疗应用
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已作为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如槲皮素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等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等疾病。
其他应用领域
化妆品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美白、保湿 等多种功效,在化妆品中广泛应用。如 茶多酚作为抗氧化剂添加到护肤品中, 可延缓皮肤衰老。
VS
农业
黄酮类化合物在农业上具有杀虫、杀菌、 除草等作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如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可作为生物农药替代 传统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黄酮类天然产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详细描述
黄酮类天然产物是一类具有多个酚羟基的芳香化合物,通常以2-苯基色原酮为 基本结构,根据其结构特征可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等不同类型 。
分布与来源
总结词
黄酮类天然产物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主要来源于植物的 提取。
详细描述
黄酮类天然产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如水果、蔬菜、茶叶、草药等。它们通 常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中,有时也以游离态存在。黄酮类天然产物主要通过植物 提取的方法获得,如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等。
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
总结词
黄酮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https://img.taocdn.com/s3/m/452e5f1b0b4e767f5acfce74.png)
儿茶素
抗脂肪肝作用 抗癌和Vp样作用
第一节 基本结构和分类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分类
(八)双苯吡酮类(Xanthones)
Glu HO HO O OH O OH
O
O
芸果香叶中 异芒果素 (isomengiferin)具有止咳祛痰
第一节 基本结构和分类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分类
(九)橙酮类(奥弄)(aurones)
天然药物化学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与生物碱为来自于植物的两大类天然产物。
已知化学结构的黄酮类物质至少有4000余种, 黄酮类化合物中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很多,如 槐米中的芦丁和陈皮中的橙皮苷,能降低血管 的脆性,及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
固醇,用于防治老年高血压和脑溢血。
由银杏叶制成的舒血宁片含有黄酮和双黄酮类,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全合成的乙氧黄 酮又名心脉舒通或立可定,有扩张冠状血管、 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许多黄酮类成分具有止 咳、祛痰、平喘、抗菌的活性。护肝,解肝毒、 抗真菌、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flavanoes (flavanononls)
Rha glc O OH O OCH3
OH
O
OH
O
橙皮素
橙皮苷
水飞蓟素
菊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Carduus marianus L.],的全草及 瘦果。对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管炎均有
良好疗效
OH O O O OH OH O CH2OH OMe
葛根素独特的植物雌激素功效能减轻因衰老和雌激素 水平下降导致的各种症状,如乳房下垂、皮肤起皱、 皮肤活力下降、白发等,因此被用于制造丰乳霜、眼 霜、护肤霜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
![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c03c11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e.png)
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一、引言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其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进行综述,以期深入探讨其在药物研究和应用中的潜力。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苯并吡喃酮骨架的化合物,其结构基本由两个芳香环和一个呈三元环的吡喃环组成。
黄酮类化合物的特点在于其共有的骨架结构,以及不同衍生基团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其结构特点和衍生基团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黄酮黄酮是最为简单的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由两个苯环和一个吡喃环组成。
黄酮可通过羟基、甲氧基、糖基等不同取代基团的变化形成多种衍生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
2. 异黄酮异黄酮是黄酮的异构体,其在吡喃环上存在着取代基团。
常见的异黄酮包括芸香素、大豆黄酮等,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3. 色素苷类色素苷类是黄酮类化合物与糖基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根据糖基的不同,色素苷可分为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等多种类型。
葡萄糖苷、鹅莓苷等常见的色素苷在食品和药物中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4. 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黄酮化合物是黄酮与氨基甲酸酯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常见于豆科植物中,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聚集等保健作用。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应用黄酮类化合物以其丰富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这类化合物在药物研究、食品保健、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氧化损伤。
其抗氧化活性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2. 抗炎活性许多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等。
这使得黄酮类化合物在治疗炎症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药物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29ad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0.png)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和保健品的开发中。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1.溶剂提取:溶剂提取是最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之一。
它基于黄酮类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的特点,通过搅拌、浸泡等方式将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材料中溶解出来。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酸乙酯、氯仿、乙醇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提取。
2.超声波提取: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效应,加速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材料中的释放和扩散。
超声波能够破坏细胞壁,促进溶剂进入细胞内,从而增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速度和产量。
此外,超声波还能提高溶剂的渗透性和黄酮类化合物的传质速度。
超声波提取通常在溶剂的常温下进行,操作简便、快速,但超声波的强度和时间需要进一步优化以获得较好的提取效果。
3.微波提取:微波提取是利用微波辐射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加速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材料中的提取。
微波辐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溶剂温度,从而增加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和迁移速率。
此外,微波辐射还能破坏细胞壁,促进溶剂渗透到细胞内部,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
微波提取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时间短等优点,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要求较高。
4.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液体在临近或超过其临界点时呈现的高密度、低粘度和高扩散性能的特点,加速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材料中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通常指超临界二氧化碳(CO2)。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CO2可以同时具有气态和液态的特征,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迁移速度。
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操作简便、环保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为复杂。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凝胶渗透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提取方法也能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a8e2685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5.png)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常见于植物中,也可通过化学合成获取。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香豆素类物质合成,另一类是通过苯丙素类物质合成。
第一类生物合成途径:香豆素类物质合成
香豆素是黄酮类化合物的前体,其生物合成途径包括:
1.苯丙氨酸途径:苯丙氨酸是香豆素类物质的起始物质,通过苯丙氨酸的羟化、脱羧等反应,合成香豆素。
其中,一些植物在苯丙氨酸途径中还会产生类黄酮和异黄酮等化合物。
2.香豆酸途径:香豆酸是香豆素类物质的起始物质,通过香豆酸的羟化、脱羧等反应,合成香豆素。
在此途径中,还会合成黄酮苷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
第二类生物合成途径:苯丙素类物质合成
苯丙素类物质也是黄酮类化合物的前体,其生物合成途径包括:
1.苯丙氨酸途径:苯丙氨酸是苯丙素类物质的起始物质,通过苯丙
氨酸的羟化、脱羧等反应,合成苯丙素。
在此途径中,还会合成黄酮苷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
2.酪氨酸途径:酪氨酸是苯丙素类物质的起始物质,通过酪氨酸的羟化、脱羧等反应,合成苯丙素。
在此途径中,还会合成类黄酮和异黄酮等化合物。
总的来说,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多种反应和多个中间产物。
不同植物或细菌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上也存在差异。
但这些生物合成途径的探究不仅有助于解析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机制,还可以为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类化合物摘要: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很多药理活性,如心血管系统活性、抗菌及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炎、镇痛活性、保肝活性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不管是癌症还是心血管疾病都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的重大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而抗衰老则是更古至今不变的话题。
因此近几年对该类物质的研究如火如荼,并取得重大突破。
本文主要阐述几种提取和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功能,为工业中从植物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关键字: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功能正文: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
其中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也即以C6-C3-C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的。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
由于这些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
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在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化学结构的基础上,科研工作者创造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测定方法。
1提取方法1.1碱液提取法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水,酸化后又可沉淀析出其原因一是由于黄酮酚羟基的酸性,二是由于黄酮母核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形成 2 -羟基查耳酮,极性增大而溶解因此可用碱性水( 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溶液) 或碱性稀醇( 50%乙醇) 浸出,浸出液经酸化后析出黄酮类化合物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浸出能力高,但杂质较多,不利于纯化当植物材料( 如花和果实) 含有较多的果胶黏液质及水溶性杂质时,宜采用石灰水,使它们与氢氧化钙生成钙盐沉淀滤除但浸出效果不如氢氧化钠水溶液好,同时有些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物质被滤除,一般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料使用不同碱性溶液在用碱酸法提取纯化时,但应避免用强碱,用强碱尤其在加热时易破坏黄酮母核在加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盐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重新溶解影响产率,pH 值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从菊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时,效果较好1.2水提法水提法适于黄酮贰物质提取该法成本低对环境及人类无毒害设备简单,适合工业化大生产,但提取率低,提取物中杂质较多( 如无机盐蛋白质糖类等),后续分离麻烦,但如果直接用提取液作原料生产制剂或饮料等,因消耗溶剂的费用比其他方法低,仍为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胡敏等[4]研究水浸提银杏叶黄酮苷并用树脂精制的工艺,探讨了影响黄酮苷浸出的主要因素以及最适的精制方法结果表明: 以水为提取剂,在 90℃水溶回流浸提银杏叶 2 次, 4 h /次,经沉淀过滤浓缩后,用树脂精制,冷冻干燥后,制得总黄酮苷含量高的提取物,产品得率为银杏叶干重1. 2% ~ 1. 5%1.3酶解法该法对于一些黄酮类物质被细胞壁包围不易提取的原料比较实用原理是能够充分破坏以纤维素为主的细胞壁结构及其细胞间相连的果胶,使植物中的果胶完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减小提取的传质阻力,使植物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充地释放出来如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可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果胶质等降解,破坏细胞壁的致密结构,减小细胞壁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传质阻力此外,通过选择适当的酶类可在溶出中药材中的目标物时控制非目标物的溶出,在提高溶出率的同时,为后续的提取液精制创造条件。
1.4 有机溶剂提取法这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杂质极性不同来选择适合的有机溶剂,常用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和溶剂如甲醇∶水( 1∶1) 进行提取一般游离甙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黄酮甙类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的溶剂中,故浓度 90% ~95%的乙醇适宜提取黄酮甙元, 60%左右的乙醇适宜提取黄酮甙类许钢等用 70%丙酮提取竹叶黄酮,提取率达95. 5% 王兰珍等用 70%乙醇冷浸,从元宝枫叶粉中提取黄酮类物质,提取率和黄酮含量都很高,提取物易于浓缩和干燥。
1.5大孔树脂吸附法吸附树脂是近10 a 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剂,它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独特不受无机物存在的影响再生简便解吸条件温和,使用周期长宜于构成闭路循环,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避免了用有机溶剂提取分离而造成的有机溶剂回收难损耗大成本高易燃易爆对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现以广泛用于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不同型号的树脂对黄酮苷的精制效果有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吸附树脂理化性质不同吸附作用的本质是吸附剂与吸附树质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例如: 在银杏叶黄酮提取过程中,由于银杏叶成分结构复杂,而且苷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极性和水溶性根据这一结构特点,大孔树脂吸附法成了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有效手段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应用于不同的原料。
2含量测定方法2.1分光光度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上的酚羟基及其还原性羰基能够与金属盐试剂形成有色配合物原理进行测定该法设备价廉,操作简便,但样品未经分离纯化,受花色素酚酸及其他酚性成分的干扰,误差较大,结果高于实际含量冯涛等验证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可靠性张正康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片中总黄酮含量,可为控制刺五加片质量提供检测依据。
2.2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自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应用 HPLC 已成功地分离了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分析中,以C18 柱与C8 柱最为常用,柱内填充粒径以10 5 m 用的最多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常带有酚羟基,在水中会部分解离,而未解离的羟基与固定相作用较强,从而导致拖尾,所以黄酮类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 HPLC) 中需要加入酸调节 pH 值以抑制解离克服拖尾现象,这与离子抑制色谱技术的原理是一致的[19]自 HPLC应用于黄酮类的分析以来, RP -HPLC 一直扮演着中心角色,流动相以甲醇-水乙睛-水体系应用最为广泛张廷之等[20]用 RP - HPLC 法测定了毛竹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与分光光度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测定结果较接近,但 HPLC 法相对干扰少,重现性好,测定结果更为精确可靠,比色法稳定性稍差。
2.3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具有速度快,选择性高,分离效率高,经济及样品前处理简单,产品进样体积小,溶剂消耗少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毛细管电泳因其电泳迁移技术的差异可分为区带电泳等速电泳等电点电泳凝胶电泳和电动色谱柱电泳 5 种类型最普通的分离方式是在溶液中使用单一的缓冲溶液,称之为毛细管区域电泳( CZE) 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CZE Vanttinen 等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对处理的豆粉和豆腐中大豆黄素及金雀,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在国际上发展很快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当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测定方法还有很多种,任何一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进行提取和测定,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功能3.1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是指其对单线态氧和含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例如栎皮酮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具有消除自由基,猝灭单线态氧和抗氧化的活性。
黄芩黄酮可能通过有的清除亚硝酸钠间接产生的活性氧来防止白内障的发生,并使亚硝酸钠对晶体状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得以消除。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离休大鼠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及舒张冠脉改善低灌流等有关。
3.2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唐洁国等人采用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评价了竹叶黄酮对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
结果显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竹叶黄酮可促进小鼠脾脏细胞 DNA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在促进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了小鼠脾细胞 I FNymRNA的表达和 I FN y 的产生与分泌, I FN又反过来激活了 NK 细胞, 促进 T、B细胞分氏和CTL成熟,刺激 B细胞分泌抗体。
所以一定剂量的竹叶黄酮能增强小鼠的免疫调节能力, 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3.3 抗衰老和抗疲劳作用昌友权等人研究了柳黄酮抗疲劳作用, 进行柳黄酮对小鼠游泳时间、小鼠爬杆时间、血乳酸、血中尿素氧、肝糖元含量和肌糖元含量等的影响实验。
并得出结论:柳黄酮具有延缓疲劳出现的作用, 具有促进体力性疲劳消除的积极作用,不仅能提高抑制性氨基酸 ( r-氨基丁酸 )含量, 同时也能提高兴奋性氨基酸。
洪雪娥等人研究了薯蔓黄酮( FSPV )的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 FSPV高、中、低 3个剂量组均能延长小白鼠的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BUN的增加,提高血清 LDH活力, 显著增加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储备量。
因此, FSPV有抗疲劳作用, 且中剂量( 200 mg /kgbw d) FSPV抗疲劳效果最佳。
张英等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了竹叶提取物的抗衰老、抗缺氧和抗疲劳实验, 结果表明,实验组动物的 SOD和 GS H - PX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全血中的过氧化脂质 ( LPO )含量低于对照组, 说明竹叶提取物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竹叶黄酮不仅有类 SOD样作用, 还有对 SOD和 GS H - PX的诱导增加作用,实验组动物耐缺氧和抗疲劳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竹叶提取物能改善动物的营养状况和体能。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也有降血脂、抗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
结语: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黄酮类物质在药理方面有很多作用,可能它还存在着没被人们发现的功能。
但是黄酮类物质是否能真正造福于人类,还要依靠提取和测定方法的进一步改善,因为如果纯度和质量达不到标准,就贸然使用,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就我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大力度优化我国天然产物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