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案1、《消息二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D*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教案#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导学案
1消息二则导学案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枯拉xiǔ,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jiān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汉字。
cuī()枯拉xiǔ() jiān()决(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 ) 溃.退( ) 荻.港(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字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的第七笔是 ; ; “区”的第二笔是B.“破”的第七笔是 ; “区”的第二笔是C.“破”的第七笔是 ; “区”的第二笔是D.“破”的第七笔是 ; “区”的第二笔是2. 学校准备组织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①在大漠荒原,驰骋渺无人烟的戈壁滩,我知道了祖国疆域的广大辽阔;在丝绸之路,脚踏外贸交易的通道,我通晓了祖国文化的悠久灿烂;在塞外长城,抚摸[甲],我懂得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坚强。
②,曾有那圆明园屈辱的烈火,也曾有那东亚病夫耻辱的悲愤,内忧外患,岁月蹉跎,人们在黑夜里苦苦等待。
③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东升的太阳,一个[乙]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回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饱经苦难的祖国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笑容。
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城墙的累累弹痕[乙]摧枯拉朽B.[甲]城墙的累累弹痕[乙]振聋发聩C.[甲]弹痕累累的城墙[乙]摧枯拉朽D.[甲]弹痕累累的城墙[乙]振聋发聩(2)此次活动已邀请到资深记者李女士担任评委,现请你将本次大赛的时间、地点通过电话告知她,下面表述最准确、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A.9月15日下午两点,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演讲比赛,请您参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导学案:1 消息二则
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毛泽东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溃.退(kuì)荻.港(dí)泄.气(xiè)督.战(dū) 歼.灭(jiān) 要塞.(sài)锐不可当.(dāng) dù(渡)江铜línɡ(陵)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经营:筹划、组织并管理。
(2)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3)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4)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
3.选词填空。
溃退溃败(1)他们一齐向南(溃退),人民解放军立即实行宽正面的追击。
在这过程中,南京在四月二十三日被占领。
(2)当撤退转变为(溃败)时,意大利在那个沙漠中的基地接连失守。
【解析】“溃退”指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溃败”形容军队被击败后,凌乱不堪的样子。
前者侧重于败的过程,后者侧重于败的结果。
4.下列对两则消息标题和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经过四个要素。
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及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主要事件。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5.新闻文体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
(2)一篇完整的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构成。
第1课《消息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新闻两则导学案【预习检测】给加点的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芜.湖() cuī()枯拉xiǔ()溃.退()荻.港()诸.()城坚jué()泄气( ) 要塞( ) 签订( ) 督.战( ) 歼.灭( ) 锐不可当.( )():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知识链接】一、新闻相关知识(一)什么叫“新闻”“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是指消息,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是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所以,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是对标题的(扩展)。
所以,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所以,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
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部分。
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新闻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新闻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四)新闻的特点:准确性、客观性、及时性、简明性。
(五)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小知识:电头: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槁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1.在报道的开头。
2.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
3.交代稿子的来源和发稿时间。
如:体会[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电头所含的信息量参考:[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中”新华社“是通讯社的名称,交代了稿子的来源;”长江前线“交代了发稿的地点,说明稿子的真实性;”22日22时“交代了发稿的时间,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电“说明了发稿所采用的形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重)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难)【预习检测】听写:【文学常识】一【文体常识】一【字词积累】“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芜湖(wG 摧枯拉朽(1)溃退(ku i)荻港(d i)锐不可当(d a ng)泄气(xi。
)要塞(s d i )签(qi a n)订歼(ji a n)灭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整体感知】2.分别找出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找出两则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合作探究】1.默读勾画消息一,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表达了怎样的新闻主题?2.消息二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如: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八年级语文(上)第1页共2页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巩固练习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芜(w S)湖摧枯(g⑴拉朽B溃(ku i)退繁他川昌・・・・C获(hu o)港锐不可当(d a ng)D歼(ji G n)灭要塞(s G i)• ・・・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下面是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的很紧,是标题的拓展和具体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设计1、《消息二则》
课题:1课、消息二则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文体知识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本文体裁就是消息。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引标、主标、副标。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让事实说话;(真实性)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简明扼要。
(简明性)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消息二则》导学案
《消息二则》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依托情境活动,从新闻六要素、结构和特点方面熟知文本。
3、通过揣摩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把握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和立场。
二、发布预习任务1、创设任务情境我校新闻社于近期发布了一条纳新消息:请有意向加入新闻社的同学前往学生活动中心进行面试。
面试流程为根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新闻作品进行相关问题的考核,考核内容为新闻四维能力测试:●新闻素养——新闻知识我知道●审稿能力——新闻稿件我来审●点评水准——新闻内容我讲解●播报技巧——新闻消息我会播考核形式:个人问答和小组合作接下来,请各位选手以最昂扬、最自信的姿态做好准备,期待各位的精彩表现!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溃.退()泄.气()督.战()要塞.()芜.湖()阻遏.()荻.港()锐不可当.()3、请默读课本第2页和第17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利用工具书或者网络资源,查找新闻相关知识。
①新闻的定义:②新闻的体裁:③新闻的六要素:④新闻的五结构:⑤新闻的三特点:三、课堂学习任务1、假如你是报社的编辑,这天你收到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稿件,你立即召集团队开会。
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多个方面研讨这两则消息是否可以发表,并给出合理的理由。
①从新闻的六要素看审核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新闻的五结构看审核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新闻的三特点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审核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时,你的团队里有人提出异议,他认为这两则消息均报道的是我军顺利渡过长江,内容上重复,选择其一发表即可。
第一课《消息二则》 导学案课件(共3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3.选文与课文《消息二则》的表达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试简要分 析。(3分)
• 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记叙客观新闻事实 的同时,带有主观的价值判断和作者的议论。如:选文前面叙 述新闻事实,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人民 解放军的赞美之情;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先 叙述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议论,指出我军胜利的原因及敌 军失败的原因,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必将覆灭的命运。
• (5)我军前锋,yèyǐ( 业已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 (6)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 好似cuī kū lā xiǔ(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7)冬奥会赛场上,选手们自信洒脱、ruìbùkě dāng( 锐不可当 ), 全力向梦想进发。
•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
中路军 ③_西__路__军__
东路军
20日夜—21日夜 ①_安__庆__—__芜__湖__
21日17时—22 日22时 ④_2_1_日__1_7_时__—__2_2_ _日__2_2_时___
九江—安庆 芜湖—江阴
渡江人数 ②__3_0_万____
35万
⑤__3_5_万____
• 3.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3分)
课文精读
•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下面各题。 •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2分)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
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
• 2.根据文本,完成下列表格。(5分)
渡江军队
开始渡江的时间
八年级消息二则导学案
八年级消息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要素。
2、学习阅读消息,能够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3、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能够撰写简单的消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把握消息的六要素。
(2)学会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其准确性和简洁性。
2、难点(1)能够根据给定的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撰写规范的消息。
(2)培养对新闻的敏感度和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
三、知识链接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一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2、消息的特点(1)真实性:消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任何虚假成分。
(2)时效性:消息要迅速及时地反映最新的事件和情况,否则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3)准确性:消息的语言表达要准确无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都要确切无误。
(4)简明性:消息的篇幅一般较短,语言简洁明快,能够用最简练的文字传达最重要的信息。
3、消息的结构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
(1)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消息的核心内容,通常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
(3)主体:详细叙述消息的具体内容,包括事件的经过、结果、相关人物的言行等。
(4)背景: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情况,如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
(5)结语:对消息的内容进行总结或补充,有时也可以省略。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阅读课本中的两则消息,思考以下问题:(1)这两则消息分别报道了什么事件?(2)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3)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2、收集近期的一则新闻消息,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课堂学习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新闻图片或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引起学生对新闻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导学案《消息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二则》的背景和作者。
2.学习文章的整体结构。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
4.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1.复习《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重点内容。
2.准备教学课件和相关练习。
三、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家中早上吃饭的场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消息二则》的标题。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消息二则》的正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哪一部分?(2)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4)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5)第四段和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3.词语解释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语法练习让学生完成以下语法练习:(1)连词“而且/并且”用在句中起什么作用?(2)第五段中的“此外”是什么意思?5.拓展阅读让学生阅读同一话题的其他文章,比较不同文章的写法和表达方式,并讨论哪一篇文章更好。
6.学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要求。
四、课堂延伸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1.课堂小练习:让学生以《消息二则》为话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个他们听到或看到的相关新闻。
2.背诵赏析:让学生背诵《消息二则》中的部分句子,并让他们分析这些句子的用意和含义。
3.探索写作: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现代通讯工具的短文,包括现代通讯工具的种类、用途和优劣。
五、教学反思《消息二则》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
此外,通过课堂延伸活动的设计,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克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过程第1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基础积累1.给加点生字注音。
摧.枯拉朽( ) 璀璨..( )溃.退( ) 馈.赠( )2.解释词语溃退:摧枯拉朽:3.这则消息的标题是;“三十万大军”突出了,“胜利南渡”点明了。
本则新闻的电头是,它交待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二、解读探究,把握文本4.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本文的导语是什么?5.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6.结语:对消息达到的结果或后期将要发生的事实做概括介绍。
文章的结语是什么?这篇消息让我们及时了解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第2课时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泄.气(xiè)荻.(dí)港芜.(wú)湖B.要塞.(sài)督.(dū)战锐不可当.(dàng)C.业已.(yǐ)溃.(kuì)退摧枯拉朽.(xiù)2.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A.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3.下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A.渡渡江度度日B.歼歼灭纤搬纤C.溃溃退遗遗忘D.塞要塞赛比赛4.填空新闻也叫,它的六要素是: 、、、、、;五部分包括: 、、、、。
二、解读探究,把握文本5.课文共有十七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阅读(一):消息二则》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阅读(一):消息二则》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分享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加深对消息基本知识的认识。
2.梳理消息的六要素,把握消息事实,了解消息的结构特点。
【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读材料,梳理新闻知识1.阅读教材第2页新闻阅读策略、《消息二则》的旁批、第9页的补白、第17页的技巧点拨等资料,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等工具自主梳理消息的有关知识,了解阅读消息的基本方法。
2.选择一份报纸(如《人民日报》《北京晚报》等),读几则消息,了解消息的内容,试着用梳理的消息知识读一读,体会消息这一体裁的特点。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二:读消息,概括六要素1.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勾画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任务三:读消息,明结构层次阅读两则消息,参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旁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做旁批,梳理两则消息的结构,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对比谈新发现:通过梳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则消息的结构,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追问深化认识: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打过长江去”就意味着要解放全中国了。
可见,当时两则消息的价值和意义之重大。
对于这么重要的新闻,你读过后,如果想把这两则报道渡江战役的消息告知他人,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你会如何说?新发现:综合以上问题,说说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学习资源】1.课内学习资源:教材第 2 页新闻阅读策略、《消息二则》的旁批,第 9 页的补白、第 17 页的技巧点拨等资料。
2.课外学习资源:(1)《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资料。
(2)《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大决战》《渡江战役》《打过长江去》等经典电影片段。
第1课《消息二则》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消息二则》导学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內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內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新闻:从广义上讲,泛指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特写、通讯、人物专访、新闻评论、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
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三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新闻的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新闻的五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1)五大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背景和结语是辅助作用)2.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
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3. 写作背景1948年秋天起,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蒋介石政府玩弄“和平”阴谋。
1949年4月,国共双方谈判,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毛泽东、朱德共同发布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击即溃。
第1课《消息二则》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学案章节概要本章节主要通过两个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以及传递信息的技巧。
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传递的重要性;2.掌握传递信息的技巧;3.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课前预习通过阅读本章节的标题和概要,学生能够对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信息传递?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2. 传递信息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3. 你是否有过因为信息传递不到位而导致误解或错误的经历?课堂探究1.听课文并读课文,理解故事中传递信息的情景、方式以及传递信息的技巧。
2.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则故事中,张强是如何传递消息的?他的方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第二则故事中,葛水龙是如何传递消息的?他的方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你觉得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哪种方法来传递信息最为合适?3.分组活动:设计一个信息传递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哪种方法最为合适。
4.课堂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哪种方法最为实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传递。
课后拓展1.阅读一则新闻或故事,分析信息传递的情景和方式,理解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制作一份信息传递小贴士,总结出有效的传递信息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拓展阅读:阅读“毛主席的十句话”,分析其中传递信息的技巧和方法。
4.练习写作:根据学生们分享的各种信息传递的故事,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以自己的语言写出一则传递信息的故事。
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掌握了传递信息的技巧,同时也明确了在传递信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善于传递信息,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重)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难)【预习检测】听写:【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字词积累】“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签(qiān)订歼(jiān)灭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整体感知】1.分别找出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两则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合作探究】1.默读勾画消息一,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表达了怎样的新闻主题?2.消息二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如: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巩固练习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芜.(wú)湖摧枯.(gǔ)拉朽B溃.(kuì)退繁.(fán)昌C获.(huò) 港锐不可当.(dāng) D 歼.(jiān)灭要塞.(sāi)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下面是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和标题扣的很紧,是标题的拓展和具体化。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消息二则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
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漂禁吐piào()jìn()tù()(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导学案
1.消息二则国学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芜.湖()歼.()灭要塞.()督战()芜.湖()阻遏.()管辖.()..2.解释下列词语。
(1)溃退:(2)要塞:(3)业已:(4)锐不可当:(5)摧枯拉朽:3.常识填空:(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说,就是指消息。
所以新闻,又叫,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事件发生的、、。
(3)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语言简明扼要。
()(4)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答案:1.yùuìdǎng jiān sài dūwúèiá2.(1)失败而退却。
(2)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
(3)已经。
(4)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5)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3.(1)消息,(2)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3)A、(真实性)B、(及时性)C、(准确性)(4)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合作探究4.分别找出找出两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资料:1.消息二则导学案
1 消息二则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预习助读资料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
2.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3.知识链接新闻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第1课《消息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消息二则导学案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
2、学会理清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
【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要素。
2.把握提取消息的要素、结构的方法,明确消息的特点和作用。
预习案【资料助读】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作品集》里。
写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前预习,自学质疑1、夯实基础:即.()已抵.()抗芜.湖()摧枯.拉朽.()()溃.退()荻.港()锐不可当.()泄.气()督.战()要塞.()歼.灭()签.订()溃退:摧枯拉朽:风平浪静:2、读材料,梳理新闻知识阅读教材第2页新闻阅读策略、《消息二则》的旁批、第9页的知识补白、第17页的技巧点拨等资料,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等工具自主梳理消息的有关知识,了解阅消息的基本方法。
3、我的困惑?:探究案【学习环节一】分享预习成果(学生展示预习案中的思维导图,教师答疑解惑,明确新闻的相关知识)【学习环节二】课堂探究,讨论领悟探究一读消息理要素1、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圈画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2、展示分享3、方法小结(教师导学点拨,怎样准确概括消息的六要素)(1)、抓住关键词句(2)、辨析、整合同类信息(3)、精确概括核心要素探究二读消息,明结构1、阅读两则消息,参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旁批,梳理消息的结构,并填写2、展示分享3、追问深化认识:(四人小组讨论,要求分工:记录员、计时员、发言员等)●如果要把这则消息迅速告知他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概要性地告知他人,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他人,你又会如何说呢?结合以上问题,说说你又有什么新发现?4、小组讨论分享:5、方法小结(教师导学点拨,明确消息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学习环节三】小试牛刀1、根据前面的学习,参考第二则消息的旁批,自主梳理其结构和要素,检测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息二则》导学案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0-3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自学教材(6——9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解释。
)1)、给加点字注音:芜.湖() 摧枯.拉朽() 溃.退( ) 荻.港()泄.气() 要塞.() 签.订() 督.战() 歼.灭() 锐不可当.()2)、四字短语填空()枯拉朽纷纷()退英勇()战()不可当3、把握基础(5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消息二则》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填空(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1)、作者和写作背景1)、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个人物之一。
2)、《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初,、、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文体知识(请用红笔划出重点)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本文体裁就是消息。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引标、主标、副标。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让事实说话;(真实性)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简明扼要。
(简明性)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4、理解内容(18——20分钟)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小组讨论解决。
)(1)、大声朗读第一则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事:(3)、朗读第二则课文,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5)、通读全文,口头复述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自学指导:在文中划出新闻的六要素的句子,用红笔在旁边简单概括主要内容)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事:如何:【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10-15分钟)1、在线测学(时间:8分钟)完成下列必做自测题,完成后拍照上传平台讨论区“《消息二则》自学检测”。
学有余力者可继续完成选做自测题。
必做题:1)、请给下面带点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芜.湖()荻.港()溃.退()歼.灭()绥靖..()()瑰.宝()负隅.顽抗()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豫.( ) 鄂.( ) 锐不可当.()2)、填空题(1)、消息的主要结构有:(2)、消息的特点:(3)、第一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胜利南渡”点明了:选做题:“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2.质疑思学(时间:3——7分钟)(1)根据在线测学的结果反馈,核对订正,师友间相互强化巩固落实。
(2)参考组内其他同学笔记完善自己的笔记,将导学案上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在组内以听写或问答的形式落实过关。
(3)组长统计本组存在的疑问,整理后拍照上传至活动“《消息二则》自学反馈”,并在课后进行组内交流。
第二段——训练展示(第2课时)【环节三】自展提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30分钟)1、学情反馈(时间8分钟)老师根据小组自学反馈结果,针对共性疑难问题,选取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2、合作探究(12分钟)学习写法:分析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自学指导:先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代表发言。
)1)、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1)、从理论上说,消息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
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自学指导:先自读课文独立思考,画出重点词句,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代表发言。
)(2)、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2)、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繁昌、铜陵、青阳、..安庆、芜湖线,到达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3、展示交流(时间10分钟)小组内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拍照上传至“平台-活动-《消息二则》写法探究”,教师随机选派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订正补充。
【环节四】自评巩固——自主测评,当堂巩固(15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
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
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
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1)、写出消息的要素。
(1)时间:(2)地点:(3)事件:2)、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消息结构中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2、语言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
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
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
过自学完成。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