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配中府,为俞募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作用,主治咳嗽。 配膏肓、三阴交,有补虚损清热作用,主治骨蒸,潮热,盗汗。 配曲池、血海、有祛风邪,和营血,化瘀滞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
更不能随意运动。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4页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排毒通道
后背膀胱经是主要循行部位,分布着五脏 六腑背俞穴,能够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与膀 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
❖ 什么是背俞穴?全部背俞穴都是十二脏腑精 气在背部输注之处,也都是脏腑疾病在背部 敏感反应点。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5页
二、循行
❖ 足太阳膀胱经 ❖ 起于内眼角睛明穴,行于头颈后项背部,
配肾俞、太溪,有滋阴养血补肾作用,主治健忘,失眠。 配大椎、曲池,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裂
症。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21页
脾俞
❖ 脾俞:不思饮食找脾俞
❖ 作用:有健脾利湿,益气统血之功效,能促进消化
❖
吸收,治疗不思饮食,水肿,腹胀等脾胃虚弱等症。
❖ 部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穴旁开1.5寸
●配关元、三阴交,有调理下焦,活血调经作用,主治月经不调,带 下。
●配商丘,涌泉,有健脾补肾,暖胞宫作用,主治痛经不孕。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27页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第28页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
膀 胱 经 下 肢 穴
共18穴
第29页
委中
❖ 委中:腰背委中求 ❖ 作用:合穴,拍打委中对一切腰背疼痛和下肢痹痛效果极佳,
肠鸣腹泻。 配上巨虚、承山,有调肠腑清积热作用,主治便秘。
【原创】足太阳膀胱经

【原创】⾜太阳膀胱经
⼀、循⾏原⽂
《灵枢·经脉》:膀胱⾜太阳之脉,起于⽬内眦,上额,交巅。
其⽀者:从巅⾄⽿上⾓。
其直者:从巅⼊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挟脊抵腰中,⼊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腘中。
其⽀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指外侧。
⼆、证候原⽂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
是主筋所⽣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指不⽤。
享健康知识,把我们优质的防酸、抗酸、纠酸产品带给那些需要的⼈!让您和您⾝边的⼈永远远离慢性病和重⼤疾病;
分享正能量让您和您⾝边的⼈⼀步步迈向成功!!
作者:⼩磊
本⽂为原创,⾸发于睡前有听,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保持正确的坐、站、卧姿势,避免长 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有助于减轻肌肉 紧张和疼痛。
合理饮食
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和耐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和维持身体健康 。
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起到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增 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等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与疾病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多种疾病有关,如感冒、头痛、腰痛等,通过刺激 相应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PART 02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
睛明穴
位于眼眶内角,能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视物不明等。
足太阳膀胱经与疑难杂症的治疗
01
02
03
抑郁症
足太阳膀胱经与心相关, 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 位可以调节情绪,缓解抑 郁症症状。
失眠
失眠与心神不安有关,刺 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 可以安神定志,缓解失眠 症状。
肥胖症
肥胖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 关,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 的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 ,有助于减肥。
攒竹穴
位于眉头凹陷处,能主 治头痛、目眩、眉棱骨
痛等。
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咳嗽、气喘、咯
血等。
心俞穴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心悸、心痛等。
足太阳膀胱经的次要穴位
01
02
03
04
膈俞穴
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呕吐、呃逆等。
肝俞穴
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胁痛、黄疸等。
第十章足太阳膀胱经总结ppt课件

-
44
胸胁痛,背痛 黄疸,消渴
胃脘痛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呕吐,腹泻,腹胀
【操作】 斜刺 0.5~0.8寸。
2019
-
45
51、肓门(BL51)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52、志室(BL52)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53、胞肓(BL53)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发际正中直上1寸, 旁开1.5寸。
6、承光(BL6 )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 旁开1.5寸。
7、通天(BL7 )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8、络却(BL8 )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2019
-
9
四、足太阳经筋 《灵枢·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 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 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 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 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九页。其支者,从腋后 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 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九页。
脊背强痛
【操作】 斜刺 0.5~0.8寸
2019
-
43
47、魂门(BL47)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8、阳纲(BL48)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9、意舍(BL49)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50、胃仓(BL50)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一、经脉循行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二、主治概要1.头面五官病头痛、鼻塞、鼻衄等。
2.神志病癫、狂、痫。
3.脏腑病证十二脏腑及其相关组织器官病证。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三、经穴分寸歌内眦外上是睛明,眉头陷中取攒竹,天柱项后发际中,自此夹脊开寸五,一杼二风三肺腧,四厥五心六督腧,七膈九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一焦二肾三气海,四大五关一小肠,二胱三膂四白环,以上各穴可推之,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骶后孔,尾骨之旁会阳穴,承扶臀下横纹中,殷门承扶下六寸,浮郄委阳上一寸,委阳腘窝外筋旁,委中穴在腘纹中,第二侧线再细详,再从脊旁开三寸,二附三魄四膏肓,五堂六譩七膈关,九魂十纲十一意,十二胃仓一肓门,二志二胞四秩边,委中下二寻合阳,承筋合阳下三寸,承山腨下分肉间,飞扬昆仑上七寸,跗阳昆仑上三寸,申脉外踝下方张,金门申前墟后取,京骨外侧骨际量,束骨节后肉际乡,通谷节前陷中强,至阴小趾外侧端。
四、本经腧穴名称定位主治操作睛明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①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
近视、夜盲、色盲等目疾;②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③心动过速。
直刺0.5~1寸。
遇到阻力时,不宜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
不捻转,不提插(禁灸。
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
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③呃逆。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线平刺或斜刺0.5~0.8寸。
禁灸。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②鼻塞;③癫狂痫;④热病。
直刺或斜刺0.5~O.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最新10第十章足太阳膀胱经讲解教学讲义ppt课件

所别也。
鼽窒:鼻流清涕,窒塞不通气。
8
三、足太阳经别
《灵枢·经别》: 足太阳之正,别于腘中,其一道 下
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 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入于项, 复属于太阳。
9
四、足太阳经筋
《灵枢·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 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 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 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 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九页。其支者,从腋后 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 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九页。
13、肺俞(BL1314)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足太阳膀胱经医学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的病机特点
01
经气阻滞
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膀胱经
气阻滞,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等症。
02
经络瘀滞
外邪入侵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膀胱经瘀滞,出现腰痛、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
03
邪犯少阳
足太阳膀胱经与少阳胆经相表里,膀胱受邪可影响胆经,出现寒热往
来、口苦咽干等少阳病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的关系
与肾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肾脏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膀胱的功能与肾气的固摄密不可分。
与肺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肺脏也有关联,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膀胱经为太阳经,主一身之表,故 膀胱经的邪气容易入肺,引起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
与脾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脾脏相互协调,膀胱经主疏泄,有助于脾气升清,若膀胱经病变影响到脾 脏,则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脾胃症状。
闻气味
注意患者是否有出汗、体味等异常气味,以判断是否存在足 太阳膀胱经的病变。
问诊
询பைடு நூலகம்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足太阳膀胱经的病变症状,如腰痛、腿痛等。
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病史,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与足太阳膀胱经 有关的病变。
切诊
触诊
通过触诊患者的腰部和臀部,了解肌肉松弛度和温度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足太 阳膀胱经病变。
坐骨神经痛等。
推拿治疗
推拿
足太阳膀胱经的推拿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的经络和穴位,以达到舒经活络、缓解 疼痛和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疗程
推拿治疗的疗程一般为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持续4-6周。
适应症
推拿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如腰肌劳损、腰腿痛、脊柱侧弯等。
足太阳膀胱经

二.脏腑经络病候
经脉病候: ①外经病候:寒热,头痛,项强,腰脊疼痛,
鼻塞,目痛多泪,大腿、膝腘、小腿(腓肠肌) 及脚痛。
②内脏病候:少腹胀痛,小便不利,癃闭, 遗尿,神志失常(癫疾、狂病),角弓反张。
三.穴位分述
<1>睛明 Jīngmíng [穴名]睛指目,明指光亮。针之有明目之效,因 名。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功能]祛风明目、养肝退翳。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目眦痒痛,胬肉攀睛, 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青盲。 [明理]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 穴。
<20>京骨 Jīnggǔ [穴名]京指京骨,又有高大的意思。 [定位]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 际处 。 [功能]清头明目、舒筋脉、利关节。 [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腿痛。 [明理]为本经原穴。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21>至阴 Zhìyīn [穴名]至有尽,到的意思。是穴为足太阳经脉气 终止处,由此交给足少阴肾经,表示阳气已尽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能]上清头目、下调胞产。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 产,胞衣不下,足下热。 [明理]为本经井穴。
足太阳膀胱经
<16>肾俞 Shènshū [穴名]穴近肾脏,针此有益肾壮腰之力,故名。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功能]调补肾气、通利腰脊。 [主治]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 肿,耳鸣,耳聋,腰痛,肾泄,虚喘。
足太阳膀胱经
<17>委中 Wěizhōng [穴名]委有屈曲之意,委而取之,因名。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 腱的中间。 [功能]凉血泄热、舒筋活络。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疔疮、遗尿、隆闭。 [明理]又名血郄,为血气深聚之处。
经络学-足太阳膀胱经

直刺0.5~1寸。
4.大杼 Dàzhù (BL11) 骨会,手 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Location 】
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
大杼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 肌→上后锯肌→颈夹肌→竖脊肌。 浅层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 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 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第 一、二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 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 等结构。 【主治 Indications】 1. 咳嗽,发热。 2.颈项急,肩背痛。 【刺法 Method】 斜刺0.5~0.8寸。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 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 肌与筛骨眶板之间。浅层 布有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 上神经,内眦动静脉的分 支或属支。深层有眼动、 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眼神 经的分支和动眼神经的分 支。
【主治 Indications】
1.近视,目赤肿痛,目视不明,迎风流泪,夜盲, 色盲。
2.急性腰痛。
【主治 Indications】
1.腰腿痛,下肢瘫痪。
2.痔疾。
【刺法 Method】
直刺1.5~2.5寸。
8.秩边* Zhìbiān (BL 54)
【定位Location 】
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 正中嵴旁开3寸。
秩边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臀中 肌→臀小肌。浅层布有臀中皮神 经和臀下皮神经。深层有臀上、 下动脉,臀上、下静脉,臀上、 下神经。
1.胎位不正,难产。 2.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刺法 Method】 浅刺0.1~0.5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足太阳膀胱经-中医本

足 太阳 膀胱经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BL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目内眦,上额,循 头顶,夹督脉下项,分成两支, 沿脊柱旁开1.5寸及3寸、循大 腿后侧下行,汇合于腘窝正中, 沿小腿后侧、足外侧下行,在 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体内:络肾,属膀胱,联络脑。
五脏俞
腧穴 定位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心俞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肝俞 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脾俞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
刺灸方法
相应脏腑病 胸椎旁开背俞穴 证及有关组 斜刺0.5—0.8寸; 织器官病证 腰椎旁开背俞穴
(二)主治概要
➢脏腑病:背俞穴主治相应的脏腑和有关的 组织器官病证。
➢神志病:癫狂痫、失眠、健忘。 ➢经脉循行部位病证:头痛,目疾,项强,
背腰痛,下肢痿痹。
(三)本经腧穴
共67穴 腧穴数目最多 背俞穴为重点 重要腧穴 ➢肾俞、委中
➢睛明、攒竹、大杼、 肺俞、心俞、膈俞、 肝俞、脾俞、胃俞、 大肠俞、次髎、 承山、昆仑、至阴
经脉循行原文
➢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眦,上额,交巅。
➢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
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 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 胱。 ➢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 贯臀,入腘中。 ➢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 胛,挟脊内,过髀枢,循脾 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 小指外侧。
睛明穴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近治作用——目疾:近视、夜盲、视物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主治:
腰腿疾病;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精神方面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睛明(Jingming,BL1)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 阳跷五脉交会穴
❖定位: 目内眦旁0.1寸。 ❖刺灸:
左手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 沿眶缘缓慢进针,直刺0.5-1 寸,不提插、不捻转,出针后 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 灸。
循 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 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行 联系脏腑:膀胱、肾; 经过器官:膀胱、肾、眼、耳、脑。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
概 述 经 脉 循 行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概述--主治概要
❖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 ❖神志病症; ❖相关脏腑病症; ❖相关组织、器官病症;
❖肝俞
配脾俞治疗眼睑下垂;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 太冲治目眩;
❖胆俞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 ❖脾俞
合心俞治疗嗜睡;配足三里治腹脱 、便秘。
❖胃俞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肾俞(Shenshu,BL23)肾背俞穴
❖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灸: 直刺~1寸;可灸。
❖主治 (1)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小便不利,水 肿; (2)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 (3)气喘(肾主纳气) (4)腰痛(腰为肾之府) 。
后支的 皮支及 其伴行 动、静 脉分布
脾俞 第11、第12胸神经
胃俞 第12、第1腰神经
主治
❖膈俞
(1)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 (2)血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便血,瘾疹 (3)肺痨(加胆俞为四花穴)
❖肝俞
(1)黄疸,胁痛,脊背痛; (2)目赤肿痛,目视不明,夜盲; (3)吐血,衄血; (4)眩晕,癫狂痫;
足太阳膀胱经123精品PPT课件

心俞胃痛,腹胀
膈俞:血证;瘾疹,皮肤瘙痒。
第十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第二节 足太阳腧穴
1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足太阳经脉 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经别 足太阳经筋
2
一、足太阳经脉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 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 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 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9
四、足太阳经筋
《灵枢·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 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 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 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 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九页。其支者,从腋后 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 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九页。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8、肝俞(BL18)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9、胆俞(BL19)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0、脾俞(BL20)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1、胃俞(BL21)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7、通天(BL7 )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8、络却(BL8 )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19
平刺0.5~0.8寸 曲差 五处 承光 癫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上髎
月经不调,遗精等
次髎 中髎 下髎
小便不利;腰骶痛
直刺1~1.5寸。
32
35、会阳(BL35)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主治】①痔疾,腹泻; ②阳萎,带下。 【操作】直刺0.8~1.2寸。
33
36、承扶(BL36)
【定位】在大腿后面, 臀下横纹的中点。 【主治】①腰骶臀股部疼痛; ②痔疾。 【操作】直刺1~2寸。
腰脊强痛 小便不利
①腹痛,痞块,便秘;②乳疾
斜刺0.5~0.8寸。
遗精,阳萎,月经不调 肠鸣,腹胀,便秘 下肢痿痹,痔疾 直刺1.5~3寸。 直刺 0.5~1.2 寸。
胞肓
秩边
47
55、合阳(BL55)
【定位】 在小腿后面, 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 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 现尖角凹陷处。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 间的凹陷处。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项强 肩背痛
咳嗽 肺疾 心痛 心悸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24
15、心俞(BL15)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6、督俞(BL16)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7、膈俞(BL17)血会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8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②疝气,崩漏。 【操作】 直刺 l~2寸。
49
56、承筋(BL56)
【定位】在小腿后面,
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
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50
【主治】 ①痔疾; ②腰腿拘急、疼痛。
【操作】 直刺 l~1.5寸。
51
57、承山(BL57)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
11、大杼(BL11)骨会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12、风门(BL12) 13、肺俞(BL13)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14、厥阴俞(BL14)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23
大杼
斜刺0.5~0.8寸
胃仓
【操作】 斜刺 0.5~0.8寸。 45
51、肓门(BL51)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52、志室(BL52)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53、胞肓(BL53)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54、秩边(BL54)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46
肓门 志室
3、眉冲(BL3 )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 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操作】向后平刺0.3~0.5寸。
18
4、曲差(BL4 )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
5、五处(BL5 ) 6、承光(BL6 ) 7、通天(BL7 )
8、络却(BL8 )
13
【主治】 ①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 近视, 夜盲,色盲; ②急性腰痛。 现多用于散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 膜炎,视网膜出血,翼状胬肉,早期轻度白内障 等。
14
【操作】 (1)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 刺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宜提插 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2)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29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腰骶痛;腹泻,疝气;遗尿,遗精
直刺0.8~1.2寸。
30
31、上髎(BL31)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32、次髎(BL32)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33、中髎(BL33)
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
34、下髎(BL34)
10
经络小结
足太阳膀胱经在内眼角与手太阳小肠经 相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鼻、脑,属膀 胱,络肾,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络脉别走足少阴。
经别别入于肛,到心,入于项。
经筋结于臀,挟脊上项,结于舌本。
11
第二节 足太阳腧穴(67穴)
12
1、睛明(BL1 )
【定位】在面部,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23、肾俞(BL23)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4、气海俞(BL24)
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5、大肠俞(BL25)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6、关元俞(BL26)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7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生殖泌尿系疾患;耳疾 腰痛,腹胀,腹泻,小便不利
3
注释
交巅: “交”者,交会之意;“巅”者,乃指头顶正中高点, 当百会穴处。
肩膊:指肩胛部。 挟脊:指挟行脊柱两旁。 膂:挟脊两旁的肌肉。 髀枢:当股骨大转子部,环跳穴所在。
4
复习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 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 (1)从巅至耳上角。 (2)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3)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 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 骨至小指外侧。
大肠俞
关元俞
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直刺0.5~1.2寸。
28
27、小肠俞(BL27)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28、膀胱俞(BL28)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29、中膂俞(BL29)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30、白环俞(BL30)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
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52
【主治】①痔疾,便秘; ②腰腿拘急、疼痛。
现多用于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 痪等。
【操作】直刺1~2寸。 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53
58、飞扬(BL58)络穴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外踝 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 下方1寸处。
7
二、足太阳络脉 《灵枢·经脉》: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 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 所别也。
鼽窒:鼻流清涕,窒塞不通气。 8
三、足太阳经别 《灵枢·经别》:
足太阳之正,别于腘中,其一道 下 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 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入于项, 复属于太阳。
18、肝俞(BL18)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9、胆俞(BL19)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0、脾俞(BL20)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1、胃俞(BL21)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5
心俞:
督俞:
心疾
咳喘,盗汗 胃痛,腹胀
40
[现代研究] (1)点刺治疗急性腰扭伤; (2)刺络拔罐治疗腰腿痛; (3)针刺细菌性腹膜炎家兔,可使白细胞呑噬能力明显增强,腹 膜粘连减轻。
41
41、附分(BL41)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2、魄户(BL42)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3、膏肓(BL43)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操作】直刺1~1.5寸。
委阳: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36
39、委阳(BL39)三焦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 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①腹满,小便不利; ②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操作】直刺1~1.5寸。
37
40、委中(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 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5
(二)经脉病候
《灵枢·经脉》: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 腰似折,脾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裂,是为踝 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 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 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6
注释
踝厥:指本经经脉循行小腿部气血厥逆的见症。
主筋所生病:《素问· 生气通天论》:“阳气者, 精则养神,柔则养精”,说明阳气化生精微,内 可以养神,外可以柔筋。太阳为巨,所以主筋所 发生的病证。 尻:音考,平声。骶尾骨部的通称。
9
四、足太阳经筋 《灵枢·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 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 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 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 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九 。其支者,从腋后 页 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 页 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九 。 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 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脊反折:脊柱强直,角弓反张。
38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 《四总穴歌》:“腰背委中求。” ②腹痛,急性吐泻; ③小便不利,遗尿; ④丹毒等。 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肠炎,痔疮, 湿疹等。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9
【操作】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 脉出血。 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 和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