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化学第11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黏素属于Ca2+依赖性细胞粘附分子,它在 质膜中形成同源二聚体,相邻细胞的钙黏素胞外 部分相互结合,其胞内部分通过细胞内锚定蛋白 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
黏着斑:位于上 皮基底部,是细胞通 过局部黏附与细胞外 基质之间形成的黏合 连接。参与黏着斑连 接的跨膜粘连蛋白是 膜整合素。
(二)桥粒连接是由中间纤维介导的锚定连接
依赖性
细胞骨架成分
+
肌动蛋白丝
+
中间纤维
+
–
+
肌动蛋白丝
+
肌动蛋白丝
+
中间纤维
–
肌动蛋白丝
参与的细 胞连接
黏着带 桥粒 – – –
黏着斑 半桥粒 –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2.细胞黏附分子的组成 ① 较长的胞外区:肽链的N端部分,带有糖链,是
与配体识别的部位 ; ② 跨膜区:多为一次穿膜的疏水区; ③ 较小的胞质区:肽链的C端部分,可与质膜下的
参与形成紧密连接的跨膜蛋白: 封闭蛋白(occludin)
claudin
JAMs )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s
ZO(zonula occludens)
紧密连接的两个功能: 1、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
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通过细胞间隙进 入组织,或组织中的物质回流入腔中,保证组织 内环境的稳定。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1. 选择素的分子结构
单次穿膜糖蛋白;
胞外区由三个独立的结构域组成:
① N-末端凝集素样结构域:识别特异糖基,参与细胞之间选择性黏附的重
要活性部位
② 表皮生长因子(EGF)样结构域
③ 补体调节蛋白(CCP)结构域
具有加强分子间粘附以及 参与补体系统调节等作用。
(一)黏合连接是由肌动蛋白纤维介导的锚定连接
黏合带:位于上 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 方,是相邻细胞直接 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 状结构。
黏合带处相邻细 胞质膜之间的间隙为 15~20nm。
参与形成黏合带的跨膜粘连蛋白称为钙黏素。 粘合带的胞内锚定蛋白有多种,包括α、β、γ连 环蛋白、纽蛋白和α-辅基蛋白。
域,可结合Ca2+,赋予钙黏着蛋白分子刚性和强度。 Ca2+结合越多,钙黏着蛋白刚性越强。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钙黏着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A. 一个经典钙黏着蛋白
B. 一个钙黏着蛋白重复子的三维结构
C. Ca2+对钙黏着蛋白的影响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细胞表面主要黏附分子家族
黏附分子类型 介导细胞与细胞黏着 钙黏着蛋白
选择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血细胞整联蛋白 介导细胞-细胞外基质黏着 整联蛋白
质膜蛋白聚糖
主要成员
E, N, P-钙黏着蛋白 桥粒-钙黏着蛋白 P-选择素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α1β2
20多种类型 α6β4 多配体蛋白聚糖
Ca2+/ Mg2+ 在胞内相连的
2. 钙黏着蛋白的功能
⑴ 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同亲性细胞黏附 在胚胎和成人组织中,同类细胞需要具备自
我标识与彼此黏附的特性。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⑵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影响细胞的分化,参与组织器官 的形成
通过调控钙黏着蛋白表达的种类与数量而决定间的相互 作用,
胚泡细胞不能聚集在一起, 死于胚泡时期
因心脏缺陷而死于胚胎时期
异常乳腺发育 血管异常发育(由于内皮细 胞凋亡)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1. 钙黏着蛋白分子结构
单次穿膜糖蛋白,由700~7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在质膜中常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钙黏着蛋白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 胞外区约由1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常折叠成5个重复结构
锚定连接分类
三、通讯连接
生物体大多数组织相邻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连 接通道,以实现细胞间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通讯联 系,从而实现群体细胞间的合作和协调,这种连接 形式称为通讯连接。
常见的通讯连接有动物组织中的间隙连接和化 学突触,植物组织中的胞间连丝。
1、间隙连接
间隙连接部位相邻 细胞膜之间有2~4nm 的缝隙。间隙连接的基 本结构单位是连接子。 连接子长7.5nm,外径 6nm,由6个相同或相 似的跨膜蛋白—连接子 蛋白环绕而成,中央形 成1.5~2nm的亲水性 孔道。
1. Ig-SF黏附分子的功能
⑴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 胞外区有5个免疫球蛋白样的结构域; 通过同亲型黏着机制与相邻细胞同类分子结合黏附
在一起; 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轴突的生长和再生以及突触的
桥粒连接的功能
• 相邻细胞中的中间纤维通过桥粒构成贯穿整 个组织的整体网架,增强组织的抗张力和抗 压力。
天疱疮
半桥粒:是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的连接装置。 其胞质斑是由网蛋白组成,可与细胞内的中间纤维相 连。其跨膜粘连蛋白是整联蛋白,可与基底膜中层粘 连蛋白发生粘附性结合。
桥粒和半桥粒模式图
2、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与神经 细胞之间以及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突 触部位。
化学突触
cell Biolog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细胞黏附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细胞黏附分子概述
1.细胞黏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 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穿膜糖蛋白,是介导
一、钙黏着蛋白家族
钙黏着蛋白是一类依赖于Ca2+的同亲型细胞黏附分子。
名称 E-钙黏着蛋白
N-钙黏着蛋白
P-钙黏着蛋白 VE-钙黏着蛋白
钙黏着蛋白家族部分成员
主要分布
与细胞连接关系
上皮细胞
黏着连接
神经、心脏、骨骼 肌及成纤维细胞
黏着连接及化学突触
胎盘、表皮 血管内皮细胞
黏着连接 黏着连接
在小鼠中失活后的表型
桥粒:位于上皮细胞黏合带的下方,是相邻 细胞接触点上一种类似纽扣的结构。桥粒连接处 相邻细胞质膜之间的间隙约30nm。
桥粒处胞质侧各有 一个有细胞内锚定蛋白 构成的桥粒斑。桥粒斑 是由两种蛋白质,即桥 粒珠蛋白和桥粒斑蛋白 组成的复合物,是中间 纤维附着的部位。桥粒 质膜处的跨膜粘连蛋白 为桥粒芯糖蛋白和桥粒 芯胶蛋白,均属于钙黏 素家族。
cell Biology
连接子蛋白是一类4次跨膜蛋白,目前已经发现 20多种不同的连接子蛋白,一个连接子可以由不同的 连接子蛋白构成异源连接子,也可以由相同的连接子 蛋白构成同源连接子。
间隙连接的功能: 1、加强相邻细胞的连接 2、介导细胞间的通讯
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的信息通过化学递质或 电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使靶细胞 产生相应效应。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钙黏着蛋白通过附着蛋白与微丝结合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二、选择素
选择素是一类依赖于Ca2+的异亲型细胞粘附分子,能特异 性地识别其他细胞表面寡糖链中的特定糖基。
选择素家族成员
L-选择素:淋巴细胞、各种白细胞 P-选择素:血小板、内皮细胞 E-选择素:内皮细胞
第11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附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在质膜 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即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细胞连接的类型
一、紧密连接
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也是人和脊 椎动物体内唯一的一种封闭连接。
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有两种,即代谢偶联和电偶 联。
代谢偶联:
是由连接子的1.5nm的亲水性通道,允许分 子量1000~1500以下的水溶性小分子从一个 细胞迅速进入另一个细胞质内,从而使两个 细胞从电化学和代谢上在一起。
电偶联:
也称离子偶联,其连接子是一种离子通道, 带电的离子能通过间隙连接到达相邻细胞。
胞内区可通过锚定蛋白与细胞内微丝结合。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三种已知选择素的结构示意图
A. 三种选择素的结构 B. 这三种选择素都能够识别糖蛋白寡糖链末端的糖基配
体并与之结合
C. 糖基配体的详细结构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合并 起黏附作用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根据其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分为四大类:
钙黏着蛋白 (cadherin) 选择素(selectin)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g-superfamily, IgSF) 整联蛋白家族 (integrin family)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黏附方式:Ig-SF成员复杂,包括多个黏附分子家族。 同亲型细胞黏着: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及血小板-内皮细胞 黏附分子(PE-CAM); 异亲型细胞黏着: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及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等。
影响细胞的分化。 上皮-间质转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上皮细胞转型为间质细胞或间质细胞转型为上皮细胞是一 个受控的可逆过程,是细胞转分化的一种方式,其分子机制是 E-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与否。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2、形成上皮细胞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 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二、锚定连接 锚定连接是一类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
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细 胞连接,其主要作用是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力的牢 固黏合。
根据参与连接的骨架纤维类型和锚定部位的不 同,锚定连接可分为两大类:
连接分子依赖性结合(linker-dependent binding):即相邻 细胞黏附分子通过连接分子中介才能相互识别与黏附。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细胞间黏附的三种方式(引自Alberts 等,2002)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⑶ 参与细胞之间稳定的特化连接结构的形成。 如参与形成黏着带等。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3. 钙黏着蛋白与疾病
钙黏着蛋功能的丧失在恶性肿瘤的扩散中起重 要作用,如缺失E-钙黏着蛋可导致上皮性肿瘤的 发生; 脏器纤维化病变与EMT有关,例如与肾纤维化 病变直接相关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绝大多数由上 皮细胞经EMT而来。
细胞骨架成分或与胞内的信号转导蛋白结合。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3.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细胞识别与黏附的方式
同亲型结合(homophilic binding):相邻细胞表面的同种 黏附分子间的相互识别与黏附,如钙黏着蛋白;
异亲型结合(heterophilic binding):两相邻细胞表面的不 同种黏附分子间的相互识别与黏附,如选择素和整联蛋白;
2. 选择素的功能
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或血小板的识别与黏 着,帮助白细胞从血液进入炎症部位。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选择素及整联蛋白介导白细胞迁移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in-superfamily, Ig-SF):是一 类分子结构中含有类似免疫球蛋白结构域、不依赖Ca2+的细胞粘 附分子。 结构:胞外区由一个或多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组成。每一 个Ig结构域都是由90~11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紧密折叠结构, 其间有二硫键相连接。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大多数Ig-SF黏附分子介导淋巴细胞和免疫应 答所需要的细胞(巨噬细胞、其他淋巴细胞和靶 细胞)之间的特异的相互作用;但一些Ig-SF成员, 如N-CAM介导非免疫细胞的黏着。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