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

合集下载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读完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复杂而独特的历史时期,心中感慨万千。

东晋时期,门阀政治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个特殊的政治格局下,皇权不再独尊,而是与门阀士族共同治理天下。

这种政治模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自东汉以来,世家大族逐渐崛起,他们通过土地兼并、经学传承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社会资源。

到了西晋,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更是为士族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士族子弟能够轻易地进入仕途,占据高位。

然而,西晋的短暂统一并未能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八王之乱的爆发导致了西晋的迅速衰落,随后的永嘉之乱更是让中原地区陷入了混乱。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司马氏家族南迁建立东晋政权。

由于东晋皇室自身实力薄弱,不得不依靠南迁的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来维持政权的稳定。

这些门阀士族凭借着家族的势力和影响力,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拥有巨大的权力,甚至能够左右皇位的继承和政治的走向。

在东晋门阀政治中,皇权与门阀士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一方面,皇权需要依靠门阀士族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皇权又时刻想要摆脱门阀士族的束缚,重振权威。

而门阀士族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斗争,他们为了争夺政治权力和利益,相互倾轧,明争暗斗。

琅琊王氏在东晋初期可谓权倾朝野,王导在内辅佐朝政,王敦在外掌控军事。

然而,王敦的叛乱却让王氏家族的势力受到了一定的打击。

颍川庾氏在王敦之乱后崛起,庾亮、庾翼兄弟先后掌控朝政和军事,但庾氏家族的势力也未能长久维持。

谯国桓氏的桓温凭借着北伐的功绩,逐渐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甚至有篡位之心,但最终未能成功。

陈郡谢氏在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谢安、谢玄等成为东晋的中流砥柱,但谢氏家族在谢安死后也逐渐衰落。

在这一政治格局下,东晋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内部的斗争和矛盾不断消耗着国家的实力。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东晋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人物和文化成就。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东晋门阀政治就像一场独特而复杂的大戏。

读罢相关的书籍,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种种权谋斗争与家族兴衰。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他们的影响力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些士族大家,凭借着祖上的功绩、家族的人脉和财富,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

而皇帝,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了他们权力博弈中的一个棋子。

就拿琅琊王氏来说吧,那可是东晋初期一等一的豪门大族。

王导,这位在东晋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位高权重,几乎主导了东晋初期的政治格局。

当时民间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马”则是司马氏皇族。

这足以看出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宫廷之中,大臣们议事,王导振臂一呼,众人纷纷附和,皇帝坐在高位上,虽心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王氏家族的子弟们,凭借家族的荫庇,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高官厚禄。

他们出入宫廷,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再说说陈郡谢氏。

淝水之战,那可是谢氏家族的高光时刻。

谢安坐镇后方,指挥若定,谢玄率领北府兵在前线奋勇杀敌,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苻坚。

这一仗,让谢氏家族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我仿佛能看到谢安在战前的沉着冷静,他一边与亲友下棋,一边心中谋划着战略。

而战场上的谢玄,身披铠甲,手持长剑,激励着士兵们奋勇向前。

战后,谢氏家族的府邸门庭若市,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门阀政治也并非一帆风顺。

各大家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明争暗斗,互相倾轧。

有时候,为了拉拢一个盟友,不惜牺牲家族的利益;有时候,为了打压对手,用尽各种阴谋诡计。

在这其中,普通百姓的生活可就苦不堪言了。

门阀士族们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百姓们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税收沉重,徭役繁多,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有一次,我在书中读到一个细节,让我对这种现象感触更深。

说是有一个小村庄,因为连年的战乱和繁重的赋税,村民们纷纷逃离。

原本热闹的村庄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东晋门阀政治的相关内容,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呀!东晋时期,门阀士族那可是威风凛凛,把控着朝政大权。

这些士族大家,凭借着祖上的功勋、家族的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

就说琅琊王氏吧,那在东晋初期简直是权势滔天。

王导在朝中运筹帷幄,王敦则手握重兵在外。

这王家的势力遍布朝野,皇帝都得礼让三分。

我就给您细细讲讲这其中的门道。

想象一下,当时的朝堂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各个门阀士族都是舞台上的主角。

他们穿着华丽的衣裳,迈着自信的步伐,争着展现自己家族的荣耀和实力。

而皇帝呢,有时候倒像是个配角,被这些士族大家的光芒所掩盖。

比如说,有一次朝廷商议重大决策,皇帝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结果,那些士族大臣们一个个交头接耳,根本不把皇帝的话当回事。

王导站出来,不紧不慢地说了一番话,意思就是皇帝您还年轻,不懂这些事儿,还是得听我们这些老臣的。

皇帝呢,只能无奈地点点头,心里估计憋屈得很,但又无可奈何。

再说说那些士族之间的明争暗斗。

为了争夺更多的权力和资源,他们可真是绞尽脑汁。

谢家想要在某个重要职位上安排自己的人,王家就会想尽办法阻挠。

这种争斗有时候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是波涛汹涌。

有一回,谢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表面上是联络感情,实际上是想拉拢一些官员站在自己这边。

宴会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歌舞升平。

但在那欢声笑语的背后,却是各方势力的暗中较量。

每个人的眼神里都藏着心思,每一句话都可能别有深意。

还有那些士族子弟,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

他们不用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就能凭着家族的背景轻而易举地入朝为官。

可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有些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吃喝玩乐。

有个叫王公子的,每天就是逛妓院、斗鸡走狗,正事一件不干。

家里人给他安排了个官职,他去了也是混日子,啥也不懂。

可人家照样逍遥自在,因为有家族撑腰啊!而普通百姓呢,生活可就苦了。

他们辛辛苦苦劳作,却只能勉强糊口。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阅读此书的过程并不轻松,对我来说是一次门外汉的探索之旅。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言文,这给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常常需要查阅注释和相关资料,以厘清其中的含义。

由于地缘政治论述较多,我对魏晋时期的地图认识不清,常常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

尽管如此,我仍然坚持读完了这本书。

通过阅读,我串联了从司马睿衣冠南渡到刘裕孙恩掘墓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间线,对东晋门阀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介绍了许多之前我忽视的人物,如郗鉴在平王敦之乱中的作用,他平衡了王导、庾亮之间的关系,并始创北府,从流民中招募将兵。

这让我对郗鉴的认识更加全面,也明白了他在东晋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还解释了“不与刘、石通使”的原因,除了民族问题外,还与西晋末年司马颖、司马越阵营对立有关。

这也让我对东晋与前燕鲜卑结盟而与羯族为敌的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历史人物关系的推论,我进一步了解了东晋的门阀政治格局。

门阀士族之间的对立、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对立、荆州与扬州的上下游对立、侨姓门阀士族与次等士族的对立,这些对立关系构成了东晋政治的基本框架。

同时,我也对次等士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流民帅和借助天师道起势两种途径。

在了解这些士族的丑陋嘴脸的同时,我也对吴姓士族为何百年来没有出个像样的人物产生了好奇。

书中还对淝水之战、灭吴之战和瓜步之战进行了对比。

在这之前,我常常为苻坚感到惋惜,认为他的个人魅力可以提前结束南北对立的乱世局面。

但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前秦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强大。

民族矛盾无法通过个人魅力消除,氐族本身也不稳定。

前秦的准备不足,以及境内疆域过大导致的本族力量不稳定,都是其失败的原因。

从结果论来看,淝水之战的民族入侵性质大于统一战争性质。

此外,书中对玄学的描述也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一直对玄学感到好奇,不知道它是怎样的敲门砖或投名状,有怎样的门槛。

每次提及玄学,我总会想到王衍信口雌黄的形象。

读《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读《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读《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对比西晋和东晋的政权,我们可以发现西晋历经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皇权不振,军权大多还在皇室宗亲手中。

然而,皇室成员为了争夺皇权利益,互相厮杀,给北方氐族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契机,继而引发了中原地区的混战。

而东晋则偏居一隅,皇权更加旁落,外姓手握兵权的将领常常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威胁着皇权的统治。

在东晋时期,官僚集团的身份较为复杂。

除了皇室宗亲、江南本地的望族外,还有北方南下的豪门、安置流民的流民帅以及海贼水盗等。

这些势力为了自身家族的利益,在政治舞台上展开了一场尔虞我诈、近乎疯癫的生杀大戏。

而决定这场戏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门阀政治本身利益的得失。

同时,谁拥有关键的军事地理位置,谁拥有强大的兵力和将领,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治的导向。

在东晋时期,统治疆域相对较为固定,沿长江一线成为了东西军事战略博弈的关键。

荆州和梁州(不包括襄阳)位于国都的最上游,可以顺江而下,对下游地区构成巨大的军事压力。

江州和豫州位于荆州和京畿之间,起到了政治和军事缓冲的作用。

石头城和台城则是建业的门户,拱卫着京畿的安全。

而建业之东位于江北的徐州和兖州,更是京畿之钥,成为了平衡荆江势力的重要砝码,并逐渐形成了北府兵,在晋末成为了一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军事力量。

纵观魏晋南北朝整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东晋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变态。

司马睿在皇室中血统本不醇厚,既无实力,又无功劳,更无威望。

然而,他却被司马越派遣到江南,以稳定政权。

同时,他也成为了南渡流亡士族所拥戴和利用的一个所谓“正统”的旗帜。

加之吴性士族也需要江左政权来维持其本地势力,因此,东晋成为了门阀政治的土壤。

在这个过程中,皇权得到了门阀的支持得以延续,而门阀的利益也通过利用皇权的表达得以壮大。

同时,北方民族政权的不断兴起对南方的军事压力,在一段时间内削弱了江左政权内部门阀势力之间的相互倾轧的局势,使皇权得以暂时喘息和抬头。

我们可以看到,江左政权中外镇的军事力量往往依附于两三个名门望族。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读完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错综复杂、波澜壮阔的历史,心中感慨万千。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与皇权共天下,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格局。

在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中,皇权不再至高无上,士族门阀的势力崛起并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门阀政治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使得中原地区陷入混乱,大量士族南迁。

在南方,他们凭借着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迅速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

东晋政权建立之初,根基不稳,需要依赖士族的支持,这就为门阀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王、庾、桓、谢等世家大族先后主导着东晋的政治局势。

琅琊王氏在东晋初期权势滔天,王导在内主持朝政,王敦在外掌控军事,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庾氏家族在庾亮、庾翼兄弟的带领下也曾盛极一时。

桓氏家族的桓温更是野心勃勃,试图篡夺皇位。

而谢氏家族在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声名大振。

在门阀政治的格局下,士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相互倾轧、斗争不断。

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不仅影响了东晋的政治稳定,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

然而,这种斗争并非毫无底线,士族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默契和平衡。

他们深知,过度的争斗可能会导致整个门阀政治体系的崩溃,从而损害自身的利益。

门阀政治对于东晋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维护自身地位和特权的工具,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寒门子弟难以有晋升的机会。

在军事上,士族掌控着大量的私兵,使得中央政府对军事力量的掌控力减弱。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门阀政治的作用。

在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在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重视教育,崇尚玄学清谈,使得东晋时期的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同时,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时,士族也能够组织力量进行抵抗,为维护东晋的偏安局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从东晋门阀政治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政治权力的平衡至关重要。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记田老师熟稔各种史料典籍,信手拈来,功力深厚。

全书对于皇权不振,士族门阀专政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必然进程,交待得很清楚。

以郗鉴为着眼点,研究流民帅的历史作用和京口北府兵的形成,及至引申出皇权门阀之间的相爱相杀,士族互相之间的掣肘和博弈,郗鉴于其间的平衡作用,角度也颇新颖。

早前就看到过一个说法——“官制和地理是学习历史的两把钥匙,需要常擦常新”。

于历史地理不太熟悉的同学(譬如我),最好配合谭其骧老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晋页,对照着来阅读此书。

否则不易理解其时某些格局、决策背后的地缘考量依据。

说几个不太满意的:1.) 引据有不加筛选之嫌。

《世说新语》之类的尚能忍。

《搜神记》、《真诰》都是些啥玩意?也能拿出来作论据的么2.) 有些局部展开,不加控制,太过掉书袋,读着烦。

如提到我桓大司马那句“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还真煞有介事去引典论证为啥京口箕好使。

对于桓温的宗谱,也是不厌其烦,大加考证,不知又有甚意思。

到末了的结论却是:“我也搞不清。

”3.) 部分观点,逻辑牵强,似想当然。

如绝刘、石之通使,田老师将部分原因归因于司马越和刘渊、石勒一度是对抗关系,司马睿袭司马越之法统,所以也一并继承了这个对抗关系。

这个分析将政治行为视同稚童的情感意气,毕竟不太有说服力。

其他,如王导、庾亮在荆襄军、政多方面的角逐,特别是那些台面下的各种腹黑骚操作。

在我看来,也是臆想的成分偏多。

因其大多也没成事实,作者也只得凭籍史料,钩沉索隐去开脑洞。

另说下,此书不是读来提气的史学研究著作。

因为所讨论、检点的,不是华夏子女能引以为豪的一个历史阶段。

(所幸自己不是生长于那个时代环境下。

)江左政治集团,可以扩展为整个有晋一朝,昏昏然,无所作为。

而作为高阶知识分子的士人,服膺玄风,好药与酒。

甚至以玄学的水平,当作取士的标准之一。

在政治上,未见这些人有多少实干作为,亦未见有什么高论创见留之于世,下一句“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判语,应也不过分。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doc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doc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您的位置:>读书笔记>关于《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的范文《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发布:2016-07-0309:54王羲之和布偶猫: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学到一个关于王书圣的成语,叫做“东床快婿”。

这一段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世说新语笺疏雅量第六》: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妈的百度百科的断句也是醉了差点跟沟里)。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中小学的教科书一般都会说,郗太傅是听闻琅琊王氏子弟英俊才找人去挑女婿的,这就非常让人羡慕了。

我字一向写的不好,对《兰亭集序》的十七个“之”字的写法没什么感觉,当时只觉得有性格就是屌啊,长得帅就是好啊,躺在床上就有老婆了,简直人生赢家。

可惜自己就没这个长相…到大了多读些书,才知道这个事情其实没那么潇洒俊逸。

王丞相是王导,郗太傅是郗鉴,这是强势崛起的新门阀和南渡以来与司马氏“共天下”的琅琊王氏之间的妥协。

郗鉴在京口任武职,刺江州,不但掌握了建康的上游门户,还在荆、扬对峙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京口在南北朝是什么地位自然不必再说,江州则供给建康食米和兵源,后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失去了京口重镇和江州,则南朝中枢令不出三吴,实力比方伯还不如。

一旦江州倒向当时已不在王氏掌握中的荆州,对中枢的王导构成致命的威胁;而郗鉴本人也需要保存实力以自重,他畏惧王氏的军事实力和声望,不可能彻底倒向荆州的陶侃、庾亮和流民帅。

所以对于郗、王两大豪族来说,妥协是最好的决定。

妥协的方式就是姻娅。

田余庆说得好,郗鉴嫁女,“先求族,再求人”。

先选定了琅琊王氏,再从中择一子弟,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余地。

实际上整个郗家,都是从琅琊王氏择取婚姻伙伴的。

依我看郗鉴挑人的水平也就是个中平,王羲之书法自然没话说,可是政治水平就菜了一些。

【读书笔记大全】《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全】《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全】《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读书耿赳赳。

高级伴读书童河马顿首。

好久没更新这个号,主要是有点别的事,比如吃吃吃。

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内容比较繁杂,我预备分几部分写,主题就是我读到了什么,以及所开的脑洞。

故事一,大凉龙雀在匣中鸣田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享有盛誉毕竟是有道理的,这书是在1993年获奖,但作者有意识地要“比陈寅恪多走一步”。

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野心,也是恰到好处的谦逊。

如今不管是什么二三流学者,都喜欢谈“突破陈寅恪范式”……当然可以理解那种混饭吃的心情,可是这个真没什么好突破的,你有才华有毅力有资源,觉得有别的路你就去走,走出来开宗立派,走不出来也很正常。

不必咋呼今天突破这个,明天突破那个,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道理杜工部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王与马共天下”这个概念,头一次看到说得这么明白,直接把民谣扩展成了谶语。

琅琊王氏与东海王司马越、琅琊王司马睿的政治结合开启了门阀政治;而孝武帝司马昱、司马道子与两支太原王氏的结合终结了门阀政治。

王与马,共天下,开始于王氏,终结于王氏,百年光阴,周而复始,真是个充满仪式感的解释。

而“王马共天下”也从描绘现实的民谣,变成了描述未来的谶语,虽然脱离了字面的意思,却和东晋的玄学背景、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图谶纷繁完美融合在一起,我喜欢这个被田余庆随口提起的说法。

而头一个“王马共天下”,叫人想起《缥缈录》和《雪中悍刀行》。

司马睿和王导过江,本身是东海王司马越和王衍的布局。

这里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天驱的鹰旗在猎猎飘扬,司马越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兄长,八王之乱以天下为鱼肉,我为刀俎。

像是九原起兵时候的姬野,又像南淮的界明城。

王衍以天下为棋,狡兔三窟皆在中原,布局江左不过是一步闲棋,所图不过江南财富,未想到永嘉之乱风云突起,这步闲子反而成了最后的倚仗。

司马越和王衍都死在北方,成都王司马颖再也控制不住刘渊和慕容鲜卑,正朔易主。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作者在书中指出,司马氏的西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由于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等一系列内乱和外患,导致王朝迅速衰落。

司马睿南渡后建立建康小朝廷,形成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皇权与士族门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东晋的统治。

士族门阀在东晋时期拥有极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他们通过联姻、推举等方式,形成了庞大的家族网络,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书中提到的谢氏家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谢氏家族在淝水之战后达到了巅峰,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落。

作者认为,谢氏家族的衰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内部权力斗争、外部士族门阀的崛起以及皇权的打压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一方面,门阀政治使得士族门阀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他们的利益和诉求对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门阀政治也导致了政治的腐败和不稳定,使得皇权难以有效行使。

此外,门阀士族垄断了社会资源,使得寒门子弟难以有出头之日,这也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当我读到最后一部分时,书中的一个观点引起了我的深思:谢氏家族的衰落是否与家族内部的婚姻关系有关?作者提到,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东床快婿,并非因为他的才华或品德,而是因为他是王导的侄子、王旷的儿子。

这种婚姻关系不仅使得王羲之得到了郗鉴的赏识,也为他日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都有着强大的家族背景和人脉关系。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门阀政治在当今社会的延续。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开放和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但门阀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

家族背景、社会关系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对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和才能。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实力实现梦想。

《东晋门阀政治》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历史著作。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作为一部史学奠基之作,《东晋门阀政治》详尽扎实的史料史事考证令人印象深刻。

田余庆教授在书中广泛引用了各种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对东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这些史料的考证和梳理,作者不仅揭示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本质和特点,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东晋历史画卷。

阅读这部著作,我不仅丰富了对史料史事的认知,也开阔了历史视野,对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东晋门阀政治》的行文风格独特。

书中采用了半文言半白话的表达方式,这种行文风格与史书引文文风一脉相承,兼具古典散文和古代历史随笔的特色。

这种文辞典雅、古香古色的语言风格,不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书中的内容,也增添了阅读的乐趣和美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东晋时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历史沧桑。

再次,本书具有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思维。

田余庆教授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史学观点,并通过严谨的论证和推理进行了阐述。

他的论点明析概括,论据明确准确,逻辑严密,思维清晰。

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起思考,不断探索和发现历史的真相。

书中的史书引文切中肯綮,一切如艳阳高照下沙滩上的珍珠一般一目了然,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犹如沙滩拾珠,收获满满、畅快淋漓。

《东晋门阀政治》还具有侦探推理小说般的阅读体验。

作者对史料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对历史人物的多个面相和历史真相及细节进行了发微探幽。

阅读这部著作,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游戏,需要读者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不断揭开历史的面纱,探寻真相。

这种阅读体验不仅让我享受到了思维的乐趣,也让我对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专业:历史师范班级:历史11-1班任课老师:卢萍姓名:陈继明学号:11064060131 成绩: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政治斗争从未停止过,从秦始皇开始,以皇帝为权力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得皇权高于一切。

在秦朝之前,天下还没有统一,各个国家都处在战火中,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虽然还没有皇帝,但是每个国家都有王,皇权也是至高无上的,从来没有说哪个家族的权力可以和皇权并驾齐驱,可是这种情况—东晋门阀政治却在东晋时期出现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当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东晋门阀政治作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方能做出清晰地回答。

首先从其定义来看,东晋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来自皇权政治,逐步又回归于皇权政治,而这也正体现它的过渡性和暂时性;所谓门阀,有门与阀两层意思。

门即门第、门户,阀即阀阅-----“明其等曰阀,积其功曰阅”,门阀即门第等级,而这体现着门阀政治对门第的要求,他们都是一些高门士族,这是门阀政治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司马睿建立江左政权之际,西晋狼牙王司马睿借用门阀士族和江南士族的扶持来立足江左门阀政治格局的,原因在于他在晋室既无威望.更无功劳,因此只有依靠以王导为代表的士族来扶持,而江南士族也需要有人来维护他们的家族利益,而这恰恰体现门阀政治的存在的基础。

门阀政治就是从东汉末年兴起的,在东晋时期门阀政治达到鼎盛,因为在西晋时期,士族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虽然比过去显著,但还不足以超越皇权和司马宗室之权,后来王与马的结合发展到了江左,权力结构才发生变化,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或超越于皇权。

在书中“王与马公天下”一段中,我们可以知道,司马氏要想在江左巩固势力,就必须得到门阀士族的支持,所以门阀的地位才会与皇权并驾齐驱。

当皇权稳定后,门阀政治也就逐渐衰亡了。

门阀士族经过不断的兴替,卓越的人才也在不断的减少,在后期很难再出现一些风流人物了。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可打印修改)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可打印修改)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导读:读书笔记《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司马睿:我一个琅琊王,怎么就到建康去了呢?王导同志和我讲话…… 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王室成员,实力不强,也属于支脉。

然而最终荣登大宝,延续晋祚,建立江东百年基业。

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两点收获 一、补习魏晋历史知识,特别是《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

王大将军入石头,什么意思呢?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又是为何呢?以前看“过江诸人”一则,丞相说“勠力王室,克复神州”,非常感动,如今却要怀疑了。

有太多利益纠葛和故作姿态。

二、看一看历史学家是怎样研究问题的,学术著作是怎么写的。

有宏观方面的理论概括和创造性见解(皇权政治的暂时性变态、郗鉴经营京口的意义),也有微观方面的严谨处理与史料的细致考证(桓温身世的考证、不与刘石通使)。

不故作高深。

这本书问世近三十年了,名气很大。

读起来也不是很顺利,因为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人物关系复杂,信息量很大,且引用了大量文言文。

作者田余庆(1924-2014),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以下是摘抄: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所谓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它的存在是暂时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

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

前后兴起的士族是:琅琊王氏(王导)、高平郗氏(郗鉴)、颍川庾氏(庾亮)、谯国桓氏(桓温)、陈郡谢氏(谢安、谢玄)、太原王氏(此时门阀政治已走向终结)。

门阀政治的存在有两大条件:皇权不振,士族专兵。

而不能从权臣的个人忠奸求之。

士族专兵而又不允许一族独占兵权,皇权不振而又不允许任何其它士族取代司马氏的地位。

其政局的发展,就是几家门阀士族势力由平衡进入不平衡,经过复杂的演化又进入新的平衡。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读《东晋门阀政治》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超级复杂的大家族纷争剧。

东晋那时候啊,门阀政治可太有看头了。

门阀啊,就好比是一个个超级大家族,这些家族势力大得吓人,就像大树的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东晋的土地上。

这些家族的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呢?感觉就像是在玩一场大富翁游戏,而他们手中握着大把的地产、财富还有人脉。

咱就说琅琊王氏吧,那可真是门阀里的“大哥大”。

王家在东晋初期,简直就是左右朝政的存在。

就像一群大雁里的头雁,其他家族都得跟着他们的方向飞。

司马睿能在江南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琅琊王氏的扶持。

这就好比一个初来乍到的小老板,要是没有当地有势力的人帮忙,他哪能这么顺利地开展业务呢?司马睿这个皇帝啊,感觉就像是被王家架在皇位上的木偶,王家说往东,他敢往西吗?这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长辈说什么你就得听着,谁让人家是主人呢?郗鉴也是个厉害角色。

他所在的家族虽然不像琅琊王氏那么张扬,但郗鉴就像一个老谋深算的棋手。

他知道在门阀政治这个大棋盘上,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他的家族势力通过他的谋划,也在东晋站稳了脚跟。

这就像在一片树林里,每棵树都想长得又高又壮,就得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郗鉴就是那个找到生存之道的智者。

再看看桓温,这人就比较有野心了。

他就像一只想要冲破笼子的猛兽。

桓温手握重兵,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只是被门阀政治束缚的小角色。

他想打破这种门阀之间微妙的平衡,自己来当老大。

这就好比在一个团队里,有人一直当配角,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自己能力够了,就想当主角,来制定规则。

可是呢,其他门阀家族哪能轻易让他得逞呢?这就像一群孩子在抢玩具,每个孩子都紧紧抓住自己的玩具,不想被别人抢走。

东晋的门阀政治啊,还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家族之间的联姻。

这联姻就像是一张大网,把各个门阀家族都连接在一起。

你家的女儿嫁给我家的儿子,我家的姑娘又许配到你家。

这就好比是把不同的藤蔓缠在一起,让整个门阀的势力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这种联姻啊,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全书条理清晰,引经据典,论述翔实,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阅读过程虽然艰苦,但当各个论点逐渐形成宏观的叙事时,那种成就感和对历史精妙之处的体会,让人难以忘怀。

不过,由于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对于像我这样的历史“小白”来说,在阅读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些入门级别的魏晋南北朝历史,否则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较多的困难和疑惑。

读这一类的史书和读通史是有区别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阅读史书的目的并非成为历史学家,而是为了探索未知、加深记忆、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并以史为鉴,洞察兴衰。

具体而言,这类书对普通人具有以下价值:1. :当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历史书籍时,会本能地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阅读《东晋门阀政治》时,我们会想知道书中提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活动地点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等。

通过探索这些问题,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还能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记忆。

这种探索式的阅读体验,不仅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

2. :在中学时期,我们学习历史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要分析资料 A 和资料 B 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阅读《东晋门阀政治》这样的分析性历史读物,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分析历史、辨别史料真伪虚实的方法与分析的思路。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够培养我们辩证思考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通史通常不细致,难以看出格局变化。

而通过阅读《东晋门阀政治》这样的细致的史料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兴替,以及各种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同时,通过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也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提供参考。

阅读《东晋门阀政治》这样的分析性历史读物,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培养辩证思考能力和以史为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以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兴衰。

阅读此书,不禁让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东晋一朝,门阀势力煊赫,其中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尤为显著。

他们与皇室共掌天下,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格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门阀势力也在不断变化。

从琅琊王氏到太原王氏,再到其他士族的兴起和衰落,这一过程既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也受到了偶然性的影响。

皇权与门阀之间的斗争是东晋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

皇权试图削弱门阀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而门阀则试图维护自身的利益,与皇权相互制衡。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斗争不断,权力更迭频繁。

七王之乱成为南北百年分裂的直接导火索,也揭示了政治动荡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侨姓士族的兴起是东晋门阀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

他们南下渡江,依附皇室,凭借军事力量获得了统御军队的权力。

然而,由于他们没有宗族庄园根基,缺乏对南方的了解和认同,始终被排斥在核心中枢之外。

这也导致了他们在政治上的不稳定性,一旦皇权或二等士族剥夺了他们的权力,门阀的衰落便不可避免。

东晋末年,军权完成了门阀-皇族-二等士族的交接,二等士族成为掌权者。

这一变化使得皇权得到了稳固,门阀政治宣告终结。

然而,这一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经历了多次政治变故和权力斗争。

在探讨东晋门阀政治的同时,本书还对南北长期对峙局面的形成、北人南下战争的性质、北伐战争的背后因素、六朝门姓僵化的始末以及二等士族的曲折求存之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为我们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阅读此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兴衰,也让我们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的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在面对历史的变迁时,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和评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同时,本书还让我们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东晋时期,玄学盛行,谈玄论道成为一种风尚。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篇一:东晋门阀政治的感悟】东晋门阀政治总结心得:所谓门阀政治,与传统的皇权政治不同,是皇权与门阀的共治,即皇帝大权旁落,士族把持政局的一种体制,即“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

我们要追溯门阀政治兴起的原因,当让要思考东晋时期,皇权不振,士族专权的原因。

东晋的门阀政治最开始是王与马共天下,王氏家族势力很大,王导凭借在东晋建立前已经确立的很高的政治名望,在东晋建立时身居高位,这更使得王氏家族在民间的声望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导的堂弟王敦都督江、扬州军事,佣兵自重,后来叛乱,威胁晋室,这是王氏。

王羲之、王献之之流在民间的声望不是一般士族可以比拟的。

这都是王氏家族势力巨大的表现。

所以说,王氏家族把持朝政,就像囊中取物。

后来即使王氏家族衰落,可是士族不仅一家,淝水之战后,陈留谢氏凭借在淝水之战中的优异表现,及不俗的军事力量,取代琅琊王氏,开启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此后,又有庾与马、郗与马、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门阀政治的形成与维持,也有其制度保证。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为士族控制政治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地方上士族把持各级中正官,因而控制了官吏选拔渠道,并通过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预备官吏进而把持了政治权力;二是中正官在选拔士人时任意高下,妄定资品,而中央主选尚书对于资品获得的资格却难以复核、检查,因而对选官的控制能力减弱;三是资品获得的标准主要是“门资”、“势位”,这就使得士族长期把持政权,为成为世家大族奠定基础。

九品中正制运行近半个世纪的结果就是皇权统治在选拔、任用官吏方面受到士族控制,因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政治局面。

东晋门阀政治的形成是偶然还是必然?当然我觉得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门阀政治也不例外。

司马睿与王导的南渡,可以说是门阀政治形成的偶然因素,没有南渡可能也就没有东晋一朝了吧,没有东晋又哪来的门阀政治呢?中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读书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读〈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是研究两晋南北朝历史的经典之作,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这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全过程,揭示了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本质和特点。

通读全书,我对田先生的治史方法和研究成果钦佩不已。

田先生注重历史细节的考证,通过对文献资料的仔细梳理和分析,揭示了许多被忽视的历史事实。

同时,田先生善于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田先生的文笔生动流畅,深入浅出,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其存在的时间是两晋。

田先生认为,东晋一朝百年的门阀政治,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在这一时期,士族势力强大,他们通过与皇室联姻、担任要职等方式,掌握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权,形成了与皇权相抗衡的势力。

但是,田先生也指出,门阀政治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最终会随着皇权的加强而逐渐消失。

在门阀政治的形成过程中,琅邪王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田先生通过对《世说新语》等文献的研究,揭示了琅邪王氏与皇室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王氏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

同时,田先生也指出,琅邪王氏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格局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在门阀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庾氏、桓氏等家族也相继崛起,他们与琅邪王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试图争夺政治权力。

田先生通过对这些家族的研究,揭示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这些斗争对东晋政治格局的影响。

在门阀政治的衰落过程中,刘裕逐渐崛起,他通过北伐等方式,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加强了皇权。

同时,刘裕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了士族的势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田先生通过对刘裕的研究,揭示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他对东晋政治格局的影响。

田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历史著作,它不仅为我们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已经出版十几年了,相关的书评时有所见。

我也想写,但又有种种顾虑,一直希望在别人的评论看到自己想说的话。

可是这个想法每每落空。

看来,自己想说的话还得自己说。

《政治》一书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与通常皇权至上的时期不同,东晋一朝出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特殊政治局面。

最开始是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即士族琅邪王氏与皇帝司马氏共治天下。

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间势力强弱有变化,所以王与马之后,还会有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等等的变化。

同样,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之间存在着制约的关系,所以任何一家也并不能轻易地取代皇权,由此,共天下的局面得以维持。

至此为止,问题似乎已经圆满地解决了。

但是,作者的思考并没有停下来。

他又发现,在士族与皇权之外,还有另外一支不为人所注意的政治力量在起着作用。

这支力量就是流民。

当时北方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南下,这些流民不是西汉那种流民,而是一支由流民帅控制的武装组织。

他们起初在热闹的政治史中虽然不显眼,但在保卫东晋免遭胡族铁蹄践踏上却着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是皇权、士族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发现这一点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发现了这条线索,才能完整地解释东晋之所以存在、东晋之所以消亡。

我们看作者的总结:“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维持。

等到士族不能照旧当权,司马氏也不能照旧垂拱而居帝位的时候,已经走到历史前台的流民领袖人物既抛弃了司马氏,也改变了门阀政治格局,树立了次等士族的统治秩序。

但是历史并未因此而断裂,历史的逻辑在晋宋之际仍在顽强地起作用。

次等士族的代表刘裕既继承了孝武帝伸张皇权的遗志,又在朝堂上安排了虽丧元气但有余威的门阀士族的席次。

皇帝恢复了驾驭士族的权威,士族则保留着很大的社会政治影响。

这就是具有南朝特点的皇权政治。

”可见,如果作者没有引入流民问题,这个最终的结论是不可能得出的。

找到了流民帅,才终于找到了东晋通往南朝的历史之门。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东晋门阀政治》是一部深入探讨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专著,作者通过对东晋门阀政治的历史考察和深入分析,揭示了门阀政治对东晋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于了解东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东晋门阀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东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门阀政治成为了东晋政治的主要特点之一。

门阀政治是指以大族门阀为主导的政治体制,他们通过家族势力、人脉关系和财富来控制政治权力,形成了一种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

这种政治体制的形成,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也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在《东晋门阀政治》中,作者详细分析了门阀政治对东晋社会的影响。

首先,门阀政治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由于门阀家族控制了政治和经济资源,他们能够通过婚姻、亲戚关系和官职等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种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也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门阀政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由于门阀家族控制了政治和经济资源,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这种利己主义的政治体制,导致了社会的资源浪费和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最后,门阀政治使得政治腐败成为了常态。

由于门阀家族控制了政治权力,他们往往滥用职权,贪污腐化,导致了政治的腐败成为了常态。

这种政治腐败,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通过对《东晋门阀政治》的阅读,我对东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门阀政治是东晋社会的一大特点,它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也使得政治腐败成为了常态。

这种政治体制的形成,导致了东晋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通过对门阀政治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也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和布偶猫: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学到一个关于王书圣的成语,叫做“东床快婿”。

这一段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世说新语笺疏雅量第六》: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妈的百度百科的断句也是醉了差点跟沟里)。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中小学的教科书一般都会说,郗太傅是听闻琅琊王氏子弟英俊才找人去挑女婿的,这就非常让人羡慕了。

我字一向写的不好,对《兰亭集序》的十七个“之”字的写法没什么感觉,当时只觉得有性格就是屌啊,长得帅就是好啊,躺在床上就有老婆了,简直人生赢家。

可惜自己就没这个长相…到大了多读些书,才知道这个事情其实没那么潇洒俊逸。

王丞相是王导,郗太傅是郗鉴,这是强势崛起的新门阀和南渡以来与司马氏“共天下”的琅琊王氏之间的妥协。

郗鉴在京口任武职,刺江州,不但掌握了建康的上游门户,还在荆、扬对峙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京口在南北朝是什么地位自然不必再说,江州则供给建康食米和兵源,后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失去了京口重镇和江州,则南朝中枢令不出三吴,实力比方伯还不如。

一旦江州倒向当时已不在王氏掌握中的荆州,对中枢的王导构成致命的威胁;而郗鉴本人也需要保存实力以自重,他畏惧王氏的军事实力和声望,不可能彻底倒向荆州的陶侃、庾亮和流民帅。

所以对于郗、王两大豪族来说,妥协是最好的决定。

妥协的方式就是姻娅。

田余庆说得好,郗鉴嫁女,“先求族,再求人”。

先选定了琅琊王氏,再从中择一子弟,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余地。

实际上整个郗家,都是从琅琊王氏择取婚姻伙伴的。

依我看郗鉴挑人的水平也就是个中平,王羲之书法自然没话说,可是政治水平就菜了一些。

《郗愔传》“愔在临海,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恂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我要是郗鉴,血都要吐出来了,娶了自己女儿的货,带着儿子一起玩儿旷达,修黄老之术。

妈蛋玄学这东西拿来装点一下门面就可以了呀,郗愔将来至少要做个刺史,不干点正事怎么行呢?说起来郗太傅是东晋人物里我比较佩服的一个,郗家南渡之前默默无闻,甚至修家谱的时候都只上溯三代,是司马越王府的长史。

如此寒微的身世,又没有兄弟帮衬,他一个人在南朝闯出了偌大名头,非但掌控江州、京口,还一度过江入主中枢。

这样的人在后来还有一个,他叫桓温。

这两个人真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即便是谢安也有同代的兄弟相互帮衬,并不是孤身建功立业的。

所以说,郗鉴这货表面上弃儒从玄,实际是着力于事功,他会愿意嫡子郗愔跟着王羲之修黄老之术?见了鬼了。

有时候想想也觉得有趣,王羲之这个状态,其实很像是高级猫舍培养的布偶猫。

本地就只有琅琊王氏这一家CFA认证的猫舍出品上等的布偶,郗家必须从这里选,于是郗坚选了看起来最好看的那一只,可惜王羲之虽然文采风流,却醉心黄老,他的几次政治判断我只能说……他也就是王导的侄儿,琅琊王氏的子弟,要不然这种只会和稀泥的老好人早就被人打死了。

布偶猫王羲之,参赛成绩不佳。

王献之和布偶猫:琅琊王氏作为江左第一高门有多高,《世说新语·仇隙》说,“元帝用谯王司马承刺湘州,以遏王敦,为王敦弟廙所杀,多年以后,承妻哭泣谓司马无忌曰(注意司马无忌,这TM都简文帝时期了这“多年”是多少年啊):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将,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强门,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以避祸尔。

——琅琊王氏强门如此,以至宗王不敢道其杀亲之仇,这已经不是“强门”可以形容的了。

然而世事总是有高企有低回,在司马无忌掌权的时候,王氏已经衰落了,当时王家的著名人物包括王献之,王献之以及……开玩笑的,还有王微之,王允之一大堆,不过一般人不认识罢了。

王献之的时代,王氏虽衰落,也算不上太惨(王坦之你等着),比他们更惨的是郗家,郗鉴死后,郗愔和郗昙仅能维持一般方伯地位,在受到颍川庾氏强力排挤的时候,几乎毫无还手之。

二姓姻娅,一姓大衰,这种关系是无法继续维持下去的,王羲之的夫人曾谓二弟司空(愔)、中郎(昙)曰:“王家见二谢(谢安、谢万),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

汝可无烦复往”。

这导致琅琊王氏不得不重新回头攀附司马氏,以图稳固地位,郗、王两家的姻娅关系彻底崩溃。

《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献之)病笃,道家上章应首
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云:‘不觉由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王献之娶了郗昙的女儿,名道茂,一般猜测两人关系还是挺好的。

可是后来却离婚了。

王献之婚后离异,另尚简文帝女余姚公主。

这是琅琊王氏弃旧图新,攀援帝氏,道义上有损。

对于王献之本人来说,此生一生内疚,原也应当。

琅琊王氏笃信天师道,临终上章不可能说谎,王献之对于郗道茂有愧,这绝对是可以相信的。

这……怎么说呢,对于个人情感而言,王献之无疑是道德有亏,但王献之官至中书令,他的婚姻也确实是高门博弈的牺牲品,未必是他本人愿意娶余姚公主。

突然想起王献之的《余杭贴》,又叫《触事贴》:“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

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见无复日,比告何喻?愿复尽珍重理。

”。

我在读《东晋门阀政治》的时候想过一个问题,触事贴到底是写给前妻郗道茂,还是后妻的?这一贴笔触酣畅淋漓,确是触事有感。

若是写给郗道茂,则其中是小夫妻回忆往事的思恋和欢喜。

若是写给余姚公主,则……他后来过得也还不错嘛。

希望是郗道茂,这样我对王献之的印象会好一些,配合临终的悔意,毕竟还是有真感情的人。

布偶猫王献之,临终有所追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