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年售电公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售电公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售电公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电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能源行业分析报告,到2025年,我国发电量将增长30%以上,电力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因此,售电公司逐渐成为电力市场中的重要力量。

从能源政策层面来看,国家鼓励和支持电力市场的竞争和开放,这也为售电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政策法规环境分析政策法规是影响售电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最核心的是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化转型。

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强调电力市场的竞争。

随着电力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电力市场规则、配电市场试点、分布式能源管理等政策。

同时,为鼓励分布式能源发展,国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如分布式光伏评价标准、分布式光伏产业政策等,旨在促进新能源发展。

三、竞争环境分析电力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加剧,因此售电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当前,全国售电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百家,其中以国有发电集团公司为主导,以华电、大唐、国电为代表,以及地方性电力公司如京能、神华、宝钢等为主导。

除此之外,还有包括民营售电公司、外资售电公司、云服务售电公司等。

此外,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竞争格局还在不断发生变化。

四、技术环境分析当前,售电公司正经历着数字化、智能化、数据驱动等技术变革的影响。

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也逐渐走入电力市场。

其中,大数据和云计算将大大提高售电公司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另外,随着国家加大新能源的发展,售电公司要不断探索绿色电力市场,相信随着技术逐步加强,售电公司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2024年黑龙江省电力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黑龙江省电力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黑龙江省电力市场环境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对黑龙江省电力市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首先,我们将对黑龙江省电力市场的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分析市场的竞争格局、市场供需情况、政策法规等因素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最后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1. 背景介绍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电力市场在该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水电、煤炭等能源资源,拥有强大的电力生产能力和潜力。

目前,黑龙江省的电力市场由多家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组成,市场竞争程度较高。

2.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黑龙江省电力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组成。

发电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供电企业主要由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等大型企业承担。

在市场竞争方面,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电力价格、电力质量和服务等方面。

3. 市场供需情况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电力市场供需矛盾明显,供给过剩的情况较为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黑龙江省电力生产能力的提升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电力输送成本较高,也限制了市场对外输送电力的能力。

4. 政策法规影响分析政策法规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黑龙江省,相关政策法规主要包括电力价格管理、电力垄断行为监管等。

政府对电力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推动了竞争机制的形成,但也对市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5. 建议和对策针对黑龙江省电力市场环境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制定合理的电力价格管理制度,防止垄断行为,促进市场竞争的健康发展。

- 积极发展电力外送渠道。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电力互联互通,降低输送成本,提高电力外送能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 推动电力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电力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提高黑龙江省电力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结论通过对黑龙江省电力市场环境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竞争格局、供需情况和政策法规等因素对电力市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电力公司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事业机构之一。

然而,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革和内部管理的变化中,电力公司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环境分析,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公司外部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电力公司运营中重要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电力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必须遵循国家政策法律,同时顺应国家经济政策,以及更广泛的环保、能源政策等。

此外,政策的改变和调整对电力公司的经营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电力公司运营中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一。

经济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需求,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利润水平。

例如,国家经济下滑将会导致市场需求的不稳定,而投资增加则会带来新的机会和潜在市场。

3.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电力公司运营的重要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将会对企业产业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4.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公司运营中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之一,它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市场竞争、企业道德和形象等。

电力公司应该关注与公司业务领域相关的社会问题,同时了解和回应消费者、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需求。

二、内部环境分析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内部发展的动力之一。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价值观、行业标准、文化传承、企业精神和组织管理等因素。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协作和项目合作,同时塑造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组织结构公司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运转的重要架构,也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

合适的运营架构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同时提高公司的利润率。

3.财务管理及预算分配财务管理和预算分配是电力企业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之一。

电力公司需要为电网、发电、输电等方面的项目制定预算,以确保公司运营的经济效益。

电力公司环境分析【最新版】

电力公司环境分析【最新版】

电力公司环境分析项目背景: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料,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电力工业必须以一定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另一方面受资源和环保因素的制约,发展电力工业的问题进一步显现。

◆电力和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问题在今后会长期存在,需要寻找新的平衡发展机制和调控机制;◆在经济高涨、需求旺盛之时,中国的电力供应必须直面电煤长期供应紧张的局面;◆电网建设的滞后,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随着中国各地缺电问题日益严重;◆电力开发商机开始突现,国资、民资、外资等各路资本正在竞相进入电力市场,中国新一轮电力投资热潮已经出现。

电力体制改革采取“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原则,打破了原来电力系统的垄断状态,在系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使发电企业成为改革的第一环节。

电力体制改革将形成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竞争机制和电力市场竞争态势。

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市场环境和规则也与以前极大不同,面对需求的不断增长、原料的紧张,投资加快,同行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电力生产企业何去何从? 企业需求:某公司是属于国家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同时是我国最大的热电联产发电企业,50年的发展历史,是所在城市工业主要供电源,也是居民用电、供热的主要来源,为所在城市的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在过去5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几次装机容量的扩建,目前达到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

在原有体制下由市供电局领导,形成的生产车间的管理模式。

在电力行业改制过程中,公司面临着:◆重新审视外部环境,评估自身的实力,寻求区域和市场定位;◆从类似行政的管理模式向企业经营的模式的转变。

◆更应该指出的是:电力行业是国家能源垄断行业,该公司国企的大而全现象,管理滞后问题都急待改变,由国家统管的观念也需要转变,观念的转变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

评注:该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目前很多电力行业发电企业的问题: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造成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使电力行业面临发展的良好机遇,促使电力行业潜在发展动力不断增加。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优化营商环境是国家大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了让更多客户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办电、用电体验,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迫在眉睫。

以实际行动减少接电环节、缩短接电时间、降低接电费用,满足各类型企业发展诉求,加快营造规范化、便利化的良好营商环境,助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动能、夯实基础。

关键词:电力营商环境;难点;应对措施1营商环境及其与电力的关系概述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

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

从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可以看出,影响营商环境情况的主要指标有十项,其中包括获得电力这一项。

在这十项指标中,每项指标都有数个小指标用以计算分数。

每项指标的分数计算出来后相加再除以十,就是一个国家在营商环境上所取得的分数,分数的高低决定排名的次序。

而我国营商环境中关键指标之一的“获得电力”,同类相比排名落后,拖了整体排名的后腿。

因此推动“获得电力”指数大幅提升,电力企业责无旁贷。

“获得电力”指数反映的是企业获得电力供应的难易程度。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就是要精简办电手续、压缩接电时间、降低接入成本,同时为企业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供应和服务保障。

与之对应,这四个方面对于客户的意义就是办电流程更少、接电时限更短、接入成本更合理、享受的供电服务更卓越。

2电力营商环境的现状分析(1)人才的流失。

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口流出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和青年人的流出,是电力营商环境弱化的重要标志。

(2)非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

目前许多行业都存在着行业“潜规则”,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原则。

2023年山东省电力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山东省电力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山东省电力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省份之一。

电力行业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省内拥有较为完备的电力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电力供求等方面对山东省电力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环境在市场环境方面,山东省的电力市场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化、自由化的趋势,实现了电力市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目前,山东省的电力供应企业主要有山东省电力公司、华能山东电力、鲁能集团等,其中山东省电力公司是主要的供应商和调度者。

在电力消费方面,山东省的工业、农业、商业、居民等市场均需求量大,且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以工业用电为例,据统计,山东省工业用电需求量在夏季相对较小,而在冬季达到峰值。

同时,由于山东省拥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和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使得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

二、政策法规在政策法规方面,山东省电力行业也有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包括国家能源法律法规、山东省自身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实施意见等。

这些规定和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山东省电力市场进行管理:1. 建立电力市场化机制,依法实行电力市场化运行,使电力生产企业和用电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2. 制定电力价格和电费规定,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促进电力生产企业和用电企业的合作;3. 建立电力储备制度和电能替代制度,确保电力市场的供应安全;4. 实行电力行业市场监管,防止垄断行为和价格欺诈等非法行为。

三、电力供求在电力供求方面,山东省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煤炭、风能、太阳能等多种形式。

其中,煤炭是山东省的主要能源来源,占全省能源供应的比重超过70%。

同时,山东省还在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由于山东省的电力需求量大,电力供应与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在供给方面,尽管山东省在电力生产方面的总量较大,但电力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电力市场不断向去杠杆化、市场化方向转型。

电力生产现场环境及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电力生产现场环境及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电力生产现场环境及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电力生产是由许多发电厂、输电线路、变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组成的,是现代化的大生产。

在电厂生产过程中,现场环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电力设备体积大,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多,生产现场极其复杂等。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生产原料,这些原料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

所以应从电力生产的工作环境中寻找事故存在的危险因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防治。

一、电力生产环境及危险因素分析1.物理性危害及危险因素(1)设备缺陷。

设备设计不合理,制造安装质量差,维修保养不及时等。

(2)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距离不够,防护不当,支撑不当,其他防护有缺陷。

(3)电危害。

漏电,触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

机械性噪声,流动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

机械振动,电磁性振动,流动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

电离辐射,各种射线,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

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汽流卷动,冲击,其他运动物。

(8)明火伤害,粉尘伤害。

(9)灼伤危害。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作业环境不良。

基础下沉,安全通道缺陷,照明不良,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自然灾害,其他作业不良环境。

(11)信号缺陷。

无信号设施,信号使用不当,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2)标志缺陷。

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

2.化学性危害及危险因素(1)易燃易爆物质。

易燃易爆液体,易燃易爆固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其他易燃易爆物质。

(2)自燃物质。

(3)有毒物质。

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气体,有毒粉尘,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腐蚀性气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当前我国火电行业现状及区域综合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火电行业现状及区域综合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火电行业现状及区域综合环境分析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关志宏东海拉尔发电厂辛蕊满洲里达赉湖热电有限公司韩双江摘要:本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火电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方向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火电企业的生产、营销、经营等方面形成一个全面的、科学的战略选择,最终实现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的有效竞争。

关键字:新电改、双碳、波特五力近年来,受环保、电源结构改革等政策影响,火力发电量市场占有比重呈逐年小幅下降态势。

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煤炭行业去产能措施的推动,煤价在2016年暴涨后,一直在高位震荡,尤其2021年度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飞涨至2600元/吨。

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电力市场化程度是竞争程度最低的,也对发电企业电力营销战略又提出新的要求。

现阶段,火电企业面临的新形式不容乐观。

一、火电行业现状及区域综合环境分析本文将以新形式下的电改为背景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火电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方向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火电企业的生产、营销、经营等方面形成一个全面的、科学的战略选择,最终实现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的有效竞争。

1.电力行业能源结构状况分析(替代品)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电力供应70%以上是火电。

近年来提倡的清洁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发电等,都在大规模地增长,尤其面临以“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层面积极发展水电、核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电,鼓励多元化能源利用,加快煤电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鼓励煤电联营,促进煤电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电力工业体系。

目前,火电机组因具有可调控、发电技术成熟、稳定性高,高效耐用等特性在未来的一段时仍然会在发电领域占主导地位,还将是中国能源结构的主流。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行业体系及制度的完善,清洁发电方式替代有污染有排放的发电方式,可再生发电方式替代非可再生的发电方式的趋势已经形成。

后续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成本、技术、稳定性、地域等问题解决后,清洁发电方式替代有污染有排放的发电方式,可再生发电方式替代非可再生的发电方式的趋势已经形成。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1. 引言电力公司作为提供电力供给的重要组织,其内外环境对其运营和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电力公司的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以帮助公司更好地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及时应对外界挑战,实现健康可持续开展。

2. 电力公司内部环境分析2.1 组织架构和文化电力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文化决定了其内部管理和决策的方式。

一个有效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信息流通和决策的及时性。

而良好的公司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2.2 人力资源电力公司的人力资源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产效率和效劳质量。

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和策略需要得到重视。

2.3 技术和创新能力电力公司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

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可以为公司提供竞争优势,促进其业务的开展。

2.4 财务状况公司的财务状况是评估其内部环境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财务结构和稳定的现金流对于电力公司的经营和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2.5 产品和效劳电力公司的产品和效劳是其核心业务。

对产品和效劳的质量和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公司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保持竞争优势。

3. 电力公司外部环境分析3.1 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电力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市场机遇具有重要影响。

3.2 行业竞争电力行业竞争剧烈,公司面临着来自其他电力公司的竞争压力。

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和市场份额,有助于制定适应性强的市场定位和开展策略。

3.3 政策和法规政策和法规对电力公司的经营和开展起着引导和标准的作用。

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运营策略。

3.4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因素对电力公司的形象和效劳需求有着深远的影响。

公司需要关注社会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社会对可持续开展的关注。

3.5 技术和市场趋势技术和市场趋势与电力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了解技术和市场趋势,有助于公司调整产品和效劳的策略,并抓住市场机遇。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⑴省电力公司用工总量大,用工形式多样。

除长期职工和农电工外,劳务派遣、短期合同、非全日制、其他从业人员等各种社会化用工形式均有存在。

多样化的用工形式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来源,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用工风险,专门是“混岗”现象在一定范畴内还普遍存在。

⑵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力公司人员分布要紧以供电企业职工为主(80.4%);从职员性质来看,长期职工以技术技能型职员为主(59.7%)。

⑶从岗位分布来看,企业生产范畴外人员较多(服务类和不在岗职工占长期职工总数的17.7%),造成较大的人员富余。

专门是供电企业,岗位分布不均衡,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人才较为短缺,“用工总量超员、定员范畴外人员总量大,农电工超员、治理岗位超员;核心主营业务岗位缺员”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严峻。

城区定员配置相对充裕,县供电公司配置相对不足。

⑷从年龄结构来看,公司职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1.4岁)。

经营治理人员35岁以下人员仅占4.2%,显现年龄断层,不利于后备干部的储备与培养;部分对躯体条件要求高的生产岗位年龄结构明显偏大,技能人员储备不足。

⑸从学历来看,学历层次相对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生产类职工总数的60%以上;治理与专业技术岗位本科以上4228人,占治理人员总数8514人的49.66%,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54.37%有较大差距。

⑹职员整体素养尚需提升。

人才当量密度0.8344,人才密度90.43,高技能人才比例66.71%,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人才当量密度0.92)还有相当差距。

技师高级技师2132人,占技能人员21795人的9.78%。

要达到国网供电企业目标15.12%,需要净增加1163人。

中高级人才不足(专业治理类人员高级职称5%,中级职称37%;生产技能类高级技师3.4%,技师10.2%)⑺代管企业较直管单位,人员素养明显偏低。

⑻农电工农电工用工总量偏大(配置率181.9%,);平均年龄偏高(38.3岁),40岁以上农电工占43.25%;农电工农电工队伍学历层次低,技能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混岗情形还在一定范畴内普遍存在,部分农电工在主业生产、服务类、甚至在主业治理上混岗。

电网建设前期外部环境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探讨

电网建设前期外部环境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探讨
3 . 3 在 电力设施 布 局规 划 的基础 上 , 将 电力 设施 用地 纳入全 省 土地 利用 总体 规划

由于社 会利 益格 局复 杂交 织 , 电 网前期 工作 又牵涉 到方 方面 面 , 具体 问题 层 出不穷 , 让 人 应接不 暇 。 比较突 出的 是 , 个 别 人为 了达 到不合 理 的、 过高 的 自
作, 包括 电网规 划 、 项 目初 步可行 开究 、 相 关专题 评估 、 项 目核准 、 项 目初步 设 计和 施工 设计 、 项 目开 工准备 等 一系 列工 作 。
2 当前 电网 前期 工作 面 瞄的 外部 环境 分 析 2 . 1 电网核 准 制给 电网前 期工 作提 出更 高要 求
在 项 目核准 阶段 , 涉 及到 的管理 部 门多 , 需要 取得 环评 、 水保 、 土地 预审 、 选 址意 见 书等批 文 , 程序 复杂 、 周 期 长。 部分 审批 环节 出现 “ 死 循环 ” , 如部 分项 目
开展 环评需 要规划 部 门出具原则 同意 建设 的意见 , 而规 划部 门必须取 得环评 批
文才 同意 出具意见 。 很多项 目召开 专题审 查会 、 签发 批文受 个人 影响很 大等 。 因
前期 工作 周期 长 , 部分 输变 电工 程 的建设 与 电网规 划脱 节 , 给 电网发展 造成 制 约。 2 2 电网前 期工 作面 临 复杂 的社会 环境
电网设 施布 局 ( 通道) 规划需 与各级 规划部 门合作开 展进行 , 在 修建性详 规 中明确 的 电网设 施用 地上 ( 电力 线路走廊 下 ) 建房 或挪作他 用 , 应视为 违章建 筑 并强制无 条件拆 除 。 在规 划中 , 既要坚 持 电网建设 的可行性 和合 理性 , 也要 充分 考虑地方 规划 部 门的意见和 建议 , 考虑 电网规 划和地方 规划在 空 间和时 间上 的 衔接 , 对 于规 划 中预 留的通道 和站 址做 好保 护 。 为项 目前 期、 建 设创 造 了条件 。

2023年电网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电网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电网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电网行业是指电力输配电系统及其运营、规划、建设、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产业。

中国的电网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如下:
一、政策环境
1.国家能源政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2.国家能源规划: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电力系统的四大任务,即能源转型升级、电力交易市场建设、能源互联网建设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3.行业规范和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如电网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为行业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

二、市场环境
1.行业竞争格局:国家电网公司是国内电力行业的龙头企业,但地方电网公司的存在也对其构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2.技术创新和发展: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技术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为电网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行业盈利能力:国家电网公司和地方电网公司在政策的支持下,还是能够保证一定的盈利能力;
4.资源约束:中国的能源资源的供给仍然有限,资源约束是制约电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消费市场
1.提升能源消费效率: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侧管理,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对电网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运营商的服务水平:对于提升电网服务水平,实现时时快速响应的电网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去拥有商业价值。

以上就是电网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内蒙古电力公司环境分析

内蒙古电力公司环境分析

内蒙古电力公司环境分析一、政治环境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内蒙古电力公司受到政府的政策指导和监管。

政府对能源行业有着较高的重视,因为电力供应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因此,政府在能源政策制定、配额分配、进口政策和电力定价等方面都对内蒙古电力公司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经济环境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这为内蒙古电力公司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能源供应,并且有利于公司进行煤电联营和多元化经营。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公司面临着来自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竞争与压力。

三、社会环境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但人口稀少。

这使得内蒙古电力公司在输电线路建设和供电服务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改善供电设施和服务网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

此外,公司还需要关注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和期望,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四、技术环境电力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内蒙古电力公司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发电效率和输电效能,降低能源浪费和损耗。

此外,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公司还需要加大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入与创新。

五、法律环境内蒙古电力公司的运营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其中包括国家能源法律、环境保护法律、安全生产法律等。

公司需要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环保和能源消耗减排等制度,定期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确保自身的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内蒙古电力公司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等方面面临着多重影响和挑战。

公司需要充分把握政策导向,积极参与能源转型和创新,提高能源效率和环保水平,保持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及对策

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及对策

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及对策一、电力企业面临经济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由于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各类企业与广阔居民要求电力行业打破垄断、提供优质效劳与降低电价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市场化进程,宏观经济环境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将日益加深,我们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将越来越多,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与充分的思想准备。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产业构造调整的步伐与技术进步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快与提高。

在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的大环境下,国家已经逐步取消过去方案经济下由于严重缺电而给予电力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截至1998年底,卖用电权政策,省及省以下各级集资办电政策,河北省超方案加价0.l 元钱的政策,以及其它供电环节各种相关收费都已明令取消。

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取消,在社会不景气指数制约期,受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电力企业资源获取困难,平均固定本钱上长,市场销售不旺,沉淀资本增大,电费回收困难,应收账款增多,产品限价。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没有解困,用户困难,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自然要为改革分担本钱,因此必须增加上缴利润。

国家电力公司对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增加了利润指标,相应的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对河北省公司也将增加利润指标。

及此同时,为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稳定,支持经济开展,减轻社会负担,电价调整必然困难,1998、1999年省公司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出台电价,为加强监察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务院实行向国有大型企业派驻稽察特派员制度,为防止电力机制落后、管理不严造成资产流失,司法部确定电力为重点监视行业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中国加人WTO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也将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此种种,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将产生极强的控制与调节作用。

电力企业面临这一经济宏观环境的变化,不得不由过去靠政策支持转向市场寻求资源与挖掘内部潜力。

〔二〕行业环境电力作为生产动力的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资金与技术是其使用的主要资源。

国内外现代热电厂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现代热电厂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现代热电厂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随着能源供应的追求和气候变化的威胁,热电厂成为了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热电厂是一种能够通过燃烧燃料来产生电力和热能,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废气和废热的系统。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现代热电厂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内现代热电厂的发展状况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下,热电厂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时期。

在截至2020年底的最新数据中,全国已经有近2400家热电厂投入运营,总装机容量近1200万千瓦。

这些热电厂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燃煤、燃气、核电、水电、风电等不同能源来源。

其中,以燃煤为主的热电厂占比最高,但是在环保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重不断增加。

最近几年,国内热电厂的发展呈现出不少新趋势。

首先是规模效益的提高。

许多大型企业不断向上游和下游延伸,逐步形成了整个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其次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推进。

要求热电厂减少污染物、烟尘、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以达到更好的环保效益。

而从长远考虑,减钙固硫、脱硝、低氮燃烧、余热回收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减少排放也成为了行业的重要趋势。

二、国外现代热电厂的发展状况国外热电厂的发展则体现在技术先进、效率高、成本低等方面。

无论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一些新兴经济体,其热电厂的规模和技术都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在欧洲,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已经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比重则在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国外的热电厂也在不断提高供热和供电的效率。

一些技术创新包括采用更先进的锅炉、蒸汽涡轮机、废热回收等手段,以最大化地利用能量。

与此同时,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AI智能应用到热电厂中,以更好地掌握能源流动和资源利用情况,也成为了国外热电厂的一项新趋势。

三、热电厂发展的趋势分析热电厂是高度竞争的行业,也是技术和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

从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外热电厂均存在着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 主要结论⑴省电力公司用工总量大,用工形式多样。

除长期职工和农电工外,劳务派遣、短期合同、非全日制、其他从业人员等各种社会化用工形式均有存在。

多样化的用工形式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来源,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用工风险,尤其是“混岗”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

⑵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力公司人员分布主要以供电企业职工为主(80.4%);从员工性质来看,长期职工以技术技能型员工为主(59.7%)。

⑶从岗位分布来看,企业生产范围外人员较多(服务类和不在岗职工占长期职工总数的17.7%),造成较大的人员富余。

尤其是供电企业,岗位分布不均衡,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人才较为短缺,“用工总量超员、定员范围外人员总量大,农电工超员、管理岗位超员;核心主营业务岗位缺员”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严重。

城区定员配置相对充裕,县供电公司配置相对不足。

⑷从年龄结构来看,公司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1.4岁)。

经营管理人员35岁以下人员仅占4.2%,出现年龄断层,不利于后备干部的储备与培养;部分对身体条件要求高的生产岗位年龄结构明显偏大,技能人员储备不足。

⑸从学历来看,学历层次相对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生产类职工总数的60%以上;管理与专业技术岗位本科以上4228人,占管理人员总数8514人的49.66%,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54.37%有较大差距。

⑹员工整体素质尚需提升。

人才当量密度0.8344,人才密度90.43,高技能人才比例66.71%,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人才当量密度0.92)还有相当差距。

技师高级技师2132人,占技能人员21795人的9.78%。

要达到国网供电企业目标15.12%,需要净增加1163人。

中高级人才不足(专业管理类人员高级职称5%,中级职称37%;生产技能类高级技师3.4%,技师10.2%)⑺代管企业较直管单位,人员素质明显偏低。

⑻农电工农电工用工总量偏大(配置率181.9%,);平均年龄偏高(38.3岁),40岁以上农电工占43.25%;农电工农电工队伍学历层次低,技能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混岗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部分农电工在主业生产、服务类、甚至在主业管理上混岗。

1.4 内外部环境分析1.4.1 外部环境分析(1)国家人才政策影响2010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未来将会对企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企业外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将有利于外部人才的有效供给,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二是公平合理、高效完善的人才市场的形成,为企业扩大社会化用工、降低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提供了可能;三是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健全的人才法律制度,为企业的人才流动创造了条件,为人才的使用提供了基础;四是创新的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人才管理和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2)电力体制改革影响在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将“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列入今年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重点内容之一。

《意见》明确提出,继续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出台输配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研究制订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并开展试点。

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必然会对辅业人员产生较大的冲击。

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辅业企业历史包袱重,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

主辅分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维稳压力;同时,还存在一定的人员安置和分流压力。

农电体制的改革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农电工队伍的管理。

农电工管理目前采用的是二元管理体制,农电工与全民工相比身份不同、工资来源不同、收入与正式工相比差距较大。

目前农电工的人数远远高于岗位定员人数,在使用上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混岗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将来企业要加强对农电工的入口和使用管理,将农电工的用工风险降到最低。

(3)行业管理制度的影响在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要“改革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和监管制度。

”国资委对央企工资实施的是“双控制”:一个是工资总量的控制,另一个是人均工资的控制;而设置的调控线是人均工资的调控线,其目的就是调整行业工资差距。

“双控制”的出台短期来看会减缓供电企业薪酬水平的增长,减少薪酬政策在人员引进中的运用余地,可能会降低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但长期来看,“双控制”的出台,将迫使企业转变现有分配方式,将付酬的依据由基于行政级别和岗位转向以能力和贡献为主要的付酬依据,使薪酬能够向核心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倾斜。

这样一来,可能形成更为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有助于留住和吸引人才。

目前全社会对垄断行业的薪酬水平十分关注,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企业要切实做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在薪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逐步拉开差距。

(4)相关法律的影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即将出台的《工资条例》都将会对企业的用工和人员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用工的形式和过程有明确的规定,供电企业应加强用工管理,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及时与各类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并办理各种相关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用工风险。

其次,企业在使用社会化用工的时候要符合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规定:(1)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2)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3)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等。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劳动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工资条例》都强调要同工同酬,这对用工形式多样,报酬待遇差异较大的供电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同工同酬的实施,不可避免会带来企业用工成本的大幅增长;其次,不同用工形式人员之间的混岗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同工不同酬的用工风险。

再次,企业要做好对各类岗位的任职资格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做好岗位价值的评估工作,否则当存在劳动争议的时候,企业难以拿出有利的证据。

(5)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各种高水平的专业化劳务服务机构还比较缺乏,企业社会化用工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并不完善,企业还不得不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改革或改制过程中需要分流的人员,必须妥善安置,不能直接推向社会。

第三,由于城市之间或城市与县城之间发展不均衡,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等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员工倾向于留在大城市或城区,而不愿意流向县市或乡镇,不利于内部人员交流。

1.4.2 内部环境分析(1)传统的用工分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供电企业用工根据员工身份的不同被分为全民工、集体工、农电工和社会化用工。

随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逐步实施,理论上供电企业的员工身份都已经统一转变为合同工,只不过在合同的类型和期限长短上存在区别。

但事实上,供电企业原有的员工身份并没有改变,而且新进来的员工也按身份的不同被分为全民工、集体工、农电工和社会化用工。

这样一来,原有的身份观念得到了强化,而劳动合同反而流于形式,人员退出不畅,导致现有人员缺乏必要的退出压力,不利于人才的更新和引进,也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升。

(2)“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推进“三集五大”工作,不仅包括全面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更涉及到劳动组织方式变革、机构优化整合、管理职责界定、岗位重新设置、人员高效配置和管理流程再造等一系列工作,必然触及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触及企业内外部的复杂关系,触及即得利益公司的调整。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超前研究、全盘谋划“五大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从研究精简高效的机构设置和科学合理的人员配备标准上重点突破,确保“三集五大”建设的系统化推进。

(3)人力资源部角色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公司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管理服务部门上升为战略服务部门。

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较少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还没有把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还过多地陷入日常管理的事务中。

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现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已经难以满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和进修,以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转换观念,站在更高的层面、从更广的角度,来谋划人力资源管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4)智能电网的建设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随着智能电网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的通信信息网络将统一构建,一流的科研和试验研究体系建设将同步推进,融合智能技术应用与电网智能化升级的新型商业模式将随之推广,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必须与之相适应。

储备大批掌握最新科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高端紧缺人才培养必须加快步伐,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长期任务。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来由人工操作的岗位将逐步被自动化的设备所替代,这必将逐步减少对相关人员的需求。

(5)组织体系变革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国网公司先后实施了主多规范、主辅分离,代管单位上划等管控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适应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5 机制体制分析在国家电网公司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指引下,省电力公司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5.1 与公司管理现状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基本确立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定位及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模式选择与集团化管控模式、人力资源体系的完善程度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密切相关。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定位一般有三种:直管型、监管型和顾问型,相应的有三种管理模式,即全面管理中心、政策管理中心和顾问服务中心。

直管型的全面管理中心模式属于集权程度高的管理模式,由集团本部拟定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政策、流程并监督下属公司实施,下属企业只负责实施,很少或不需要差异性改进;顾问型的顾问服务中心模式属于分权型管理模式,面向集团管理层、集团本部员工及集团参/控股公司,提供共享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服务;省电力公司根据企业自身实际选择了第三种管理模式:监控型的政策管理中心。

这种模式属于集分权结合模式,对下属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进行政策性和专业性指导,对“选”、“育”、“用”、“留”等专业模块的核心职能进行战略性管理和监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