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管理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始终处于不断变革中,其中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常规又重要的工作。目前,在各高校中已形成了规范且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实效,本文提出在教学管理中使用目标管理方法,建立可修改的目标体系,使教学质量有一个更科学的量化方法对其进行管理与提高,达到强化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目标管理
目前,高等学校正处于重要的变革时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改革的方向。为适应这一改革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跟随改革的潮流,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各种有效途径,其中实现目标管理是极为有效的一个环节。
1.目标管理的特点
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将一个部门的目的和任务转化为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建立目标系统。目标是由部门员工共同参与制定的具体、可行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目标管理是把总目标层层分解,在实现各层次目标时,控制行为过程并进行自我控制,同时激发有关人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工作目标。目标管理是评价效果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把这种管理方法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以教学成果为重点,自上而下地建立目标体系。目标体系中的目标,都是要经过垂直的沟通,横向的协调,做到整和一致,且围绕总体目标。
1.2 对管理的过程倾斜于宏观管理,宏观管理的核心是不断的研究和调整政策,以及及时进行检查监督,以便更充分的激发部门中个人的作用。
1.3 制定考核目标管理成果的准则。准则是管理目标的规范,有了准则才能鉴定管理目标实施的过程,也就是说应使管理目标为可鉴定的目标。
1.4 目标管理中明确制定了达到目标的时间和目的。这就要求每个管理者不能随心所欲地工作,而要围绕着目标,集中精力去实现目标。
2.目标管理的过程
2.1 目标的确定
2.1.1 制定目标的原则。
目标的制定是目标管理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具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决不能含糊不清。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形成各个管理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下层目标是实行上层目标的手段,上层目标是下层目标的成果。
②可行性的目标。制定目标是为了实现目标,目标如果目标不可行就无法实现目标。因此要把实现目标的过程,分析清楚,同时
还要认真思索实现目标的可行途径,这样才能使目标落到实处,从而不是空动的目标。
③可鉴定的目标。目标是否达到要有鉴定的标准,这就是目标的可鉴定性。鉴定或者说去衡量目标成果的最好方法就是定量的方法,但有时是属于质量的问题就很难量化,这时也最好使用间接的量化方法,来鉴定目标的成果。
2.1.2 建立目标体系。
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科学地调整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并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由此可见,必须建立教学工作的目标体系。教学工作的目标体系,可按纵向、横向和整体划分,均可建立不同的目标体系。
2.2 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优化地实施目标,因此必须激发各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实现目标而献计献策。这里最重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2.2.1 研究政策政策的实施与目标的实现应是一致的,而不是分离的。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新问题就要紧跟时代的变化,随时调整。政策是开放的,人人皆知,有奖有惩,只奖不惩的政策,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
2.2.2 检查监督检查监督的目的是进一步使管理工作向目标方向推进,因此一个明确的可鉴定的目标,就是我们进行检查监督的
最终目的。
2.2.3 完善机构目标管理要求机构是封闭式的,但当前的监督、反馈机构由行政部门代替,这会造成一些假象,只报好的一面而不报不利的一面,这就是报喜不报优,有碍于目标管理的顺利实施。
2.3 成果的鉴定
根据预先拟订的鉴定目标成果的标准,对所要达到的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2.3.1 确定目标标准的原则。
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工作,与物质生产不同,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不确定的一面;但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客观存在的,总可以逐步的探索出比较科学的目标标准。只要我们思想方法正确,不去过分地追求目标标准的完美性,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确定目标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推动性原则。确定教学工作的目标标准,一般来说,既要着重考虑目标的最后成果,又要注意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可以有所侧重。无论侧重哪一方,其目的都有一个,就是推动教学工作的进程。
②可行性原则。确定目标标准不是越精越细越好,只是追求它的完美性,反而会弄巧成拙,给评价工作带来不利的因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关注主要工作,忽略次要工作的评价,这对激活教学工作和形成自己的特色是有益的,同时简单明了,便于实施,受到实现目标管理者的认可。
③可比性原则。有比较才有鉴别,确定目标标准也要遵循这条原则。主要是善于从繁杂的事物中抽出共性的一部分,以便在时间、横向、纵向上都能加以比较。
④量化性原则。确定目标标准要有可量化性,即对能量化的工作一定要量化,对不能量化的工作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两种方法,先定性,后定量。
2.3.2 评价成果的分析。
对教学成果的分析,既要认真,又要灵活。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达到满意程度即可。对成果的评价,当然是希望达到目标标准的理想效果,但这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因为确定目标和实施目标必定要受到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工作的过程中,完全做到一点不偏离目标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对达到目标标准程度的要求要符合实际情况,达到目标标准的满意程度即可。
②多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是单一的目标,对其成果的评价比较容易,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如果是两个以上的目标,那么评价其成果就困难了。因此,既要对每个目标达到的目标标准程度做出逐一的分析,又要做全面的综合分析,后者更为重要,并以此结果作出最后的评价。
结束语:
总之,实现目标管理并非一般常规的管理方法,它是一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