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及其进展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不断经历着波动和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中的波动现象,西方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来调节经济活动。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并探讨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一、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与基本概念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亚当·斯密和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阿瑟·彭德尔顿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经济波动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提出了经济周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性现象。
它通常包括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扩张期和繁荣期是经济活动高涨的阶段,经济增长迅速,就业率上升,物价稳定。
而收缩期和衰退期是经济活动低迷的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为负增长,就业率下降,物价下降。
二、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观点和方法1. 宏观经济学视角: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经济周期。
他们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变化,通过对国民收入、就业、物价、货币政策等指标的研究,揭示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
2. 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多种原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
其中,供求关系失衡、投资波动、货币政策变化等被认为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周期中,供需关系会发生变化,导致价格和就业水平的波动。
3. 经济周期的影响和调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周期对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有着重要影响。
在扩张期和繁荣期,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收缩期和衰退期,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减轻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应用西方经济学家在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他们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统计数据的研究,验证了经济周期的存在和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化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西方国家的政府和央行经常根据经济周期理论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精品课件-西方经济学导论-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价格水平上升
衰退BC :繁荣 萧条。 就业增加 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 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2020/11/13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4
过渡阶段-衰退与复苏
萧条CD :国民收入与经 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 一个阶段。
3、周期分类 基钦(美国,1923 )短周期 ,平均长度为3.5年。
D—谷底。生产急剧减少, 朱格拉(法国,1860)中周期
2020/11/13
山东青年理相结合的理论
加速原理的含义—— 1、根据加速原理,投资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 2、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 3、要想使投资增长率不至于下降,产量就必须持续按一定
比率连续增长; 4、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是加
2020/11/13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12
4)循环往复,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国民收 入增加。
5)社会资源有限性,在经济达到周期的峰顶时,收入 不再增长,投资下降为0,导致下期的收入下降,在加 速数的作用下,投资进一步减少,收入下降,处于衰 退时期。
6)衰退到谷底后,长期的负投资,而折旧不断,设备 要更新,重置投资,投资增加后,进入新一轮乘数- 加速数循环。
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2020/11/13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1
10.1 经济周期理论概况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一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不规则的经济扩张与经济收缩交 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现象。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 交替。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实际GDP的波动
2020/11/13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2
经济周期的阶段
1)两个主要的大的阶段 – 扩张阶段——繁荣 – 收缩阶段——萧条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总体产出和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和变化。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西方经济学中深入研究了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
一、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起因主要与经济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关。
内部因素包括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而外部因素则涉及国际贸易、政治局势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导致经济总体的波动。
二、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1. 繁荣期:在繁荣期,经济总体活跃,产出增长、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等。
由于经济增长使得资源紧缺,价格水平也随之上涨。
繁荣期则可能形成过度繁荣,引发通胀压力。
2. 衰退期:经济衰退是经济总体增长速度下降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产出和就业的萎缩,物价的下降。
衰退期也可能因为投资和消费的下滑而进一步加剧经济疲软。
3. 萧条期:当繁荣期转变为衰退期并持续较长时间时,可能进一步演化成为萧条期。
此时,产出和就业的大幅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继续下降。
萧条期的市场信心低迷,企业陷入困境,消费和投资减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4. 复苏期:萧条期底部是经济复苏的起点,经济开始向好转,产出逐渐增加,就业率回升,物价稳定。
复苏期是经济周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经济活力逐渐恢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得到改善。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应对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来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工具和手段。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周期。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则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以避免通胀压力加剧。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由中央银行负责,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波动。
在经济下行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降低利率和放松货币政策,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通过升高利率和收紧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
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周期与衰退
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周期与衰退经济周期与衰退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们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与衰退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规律循环出现的波动过程。
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滞胀期等阶段。
1. 繁荣期繁荣期是经济周期的高峰期,通常伴随着经济增长、就业率上升和企业利润增加等积极迹象。
在这个阶段,消费需求旺盛,投资增加,经济活动蓬勃发展。
2. 衰退期衰退期是经济周期的低谷期,通常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就业率下降和企业利润减少等消极迹象。
在这个阶段,消费需求疲软,投资减少,经济活动呈现衰退状态。
3. 复苏期复苏期是经济从衰退期恢复到繁荣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开始恢复增长,就业率回升,企业利润逐渐增加。
消费需求和投资活动逐渐回暖,经济逐渐恢复活力。
4. 滞胀期滞胀期是经济周期中繁荣期和衰退期之间的“灰色地带”。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放缓,但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由于经济活动的放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经济政策调控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经济周期与衰退的关系经济周期与衰退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衰退是经济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周期的波动和衰退的发生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内生因素经济周期的波动和衰退的发生与经济系统内部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密切相关。
供给方面,生产要素的变化、技术革新以及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都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需求方面,消费者的信心、政府支出以及投资水平的变化等也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2. 外生因素经济周期和衰退的发生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国际贸易形势、金融市场风险、国际政治局势等都会对经济周期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往往会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周期产生深远影响。
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和央行往往会采取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以促使经济恢复增长。
西方经济学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13
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纯货币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 心理理论
14
(一)纯货币理论
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 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决定了名 义国民收入的波动。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 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 尤其以短期利率起重要的作用。
15
(二)投资过度理论
39
有保证增长率、实际增长率与经济周期
要实现稳定均衡增长,必须使G=Gw.一 旦G偏离了GW,在这以后的时期里,就 将出现经济周期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 “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经济紧缩。
40
如果G>GW
1、假定s=sd ∵G v = s GW vr = sd ∴ G v = GW vr G>GW,则必然有v<vr ,这时,资本家就感 到资本短缺,从而进一步追加投资,而投资的增 加,通过乘数作用,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更加偏 离有保证增长率。资本短缺更为严重,从而形成 累积性的扩张。
27
12.4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含义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模型
28
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条由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演进道 路。在20世纪40年代末,哈罗德—多马模型(资本积累论)的提 出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框架。20世纪60年代中期,索 洛(R Solow)、斯旺( T Swan)、米德( J Mead )、丹尼 森( E Denison )等人提出的技术进步论,为外生经济增长理 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造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但是, 由于该理论是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基础之上,因而无法 解释人类漫长的经济增长史,其结果是这一理论在20世纪末衰落 了,并在此后的一二十年时间内几乎销声匿迹。进入20世纪80年 代中期,以罗默( P Romer )、卢卡斯( R Lucas )等人为 代表的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 出了“内生技术变化”理论,从而重新燃起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理 论和问题的兴趣,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的研究热潮。 29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周期是描述经济活动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试图解释经济活动的起伏,并提供政策建议来稳定经济。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探讨。
1. 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呈现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几个阶段。
繁荣期是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的时期,生产和就业水平高涨;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开始放缓,投资和消费下降;萧条期是经济活动处于低谷,生产和就业水平大幅下降;复苏期则是经济活动逐渐开始回升。
2. 市场需求决定的经济周期理论市场需求决定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根据这个理论,市场需求的增加会刺激生产和就业,从而促进经济繁荣;而市场需求的下降会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减少,引发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提高市场需求,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内在矛盾。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导致生产过剩和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矛盾。
当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他们会过度投资,导致产品供过于求,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经济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内在矛盾。
4.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强调总需求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稳定经济。
他提出的“波动增长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总水平,以平衡经济周期的波动。
5.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技术进步和外生冲击引起的。
根据这个理论,技术进步和外部冲击会改变生产和价格的均衡,从而引发经济波动。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应对外部冲击,以稳定经济。
西方经济周期理论课件
三、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 政策冲击
货币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政策对治理经 济变动没有效果, 济变动没有效果,而且认为正是这些政策引起 了经济波动,尤其是货币政策导致经济不稳定。 了经济波动,尤其是货币政策导致经济不稳定。 货币学派认为经济存在自发的调节机制, 货币学派认为经济存在自发的调节机制,能 够自我调整短期波动, 够自我调整短期波动,使经济恢复到长期的增 长路径,完全不需要政府干预, 长路径,完全不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反而 会导致波动加剧,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会导致波动加剧,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五、经济周期的类型
• 朱格拉周期
法国人克莱蒙特·朱格拉通过对法、 法国人克莱蒙特·朱格拉通过对法、英、美 三国银行数据、利率和物价的研究, 三国银行数据、利率和物价的研究,提出了持 续时间为7 11年的中波周期 年的中波周期。 续时间为7-11年的中波周期。朱格拉中波周期 主要是工商业固定投资的大规模更新变动主导 作用所引发的周期。 作用所引发的周期。
经济周期
• • • • • • •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三、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四、经济周期的特征 五、经济周期的类型 六、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七、著名的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 经济周期
又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 又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 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它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 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扩张或收 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 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5年。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 繁荣阶段 (C 点顶峰阶段) 点顶峰阶段)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解释与管理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解释与管理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包括经济的扩张和衰退两个阶段。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和管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分析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和管理,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经济周期的解释1. 供给冲击理论供给冲击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外部冲击导致的。
这些冲击可能来自技术进步、原材料价格波动、政府政策调整等因素。
当经济受到正向供给冲击时,产出增长、就业率上升,经济进入扩张阶段;而当经济受到负向供给冲击时,产出减少、就业率下降,经济进入衰退阶段。
2. 需求冲击理论需求冲击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需求冲击引起的。
需求冲击可以来自消费者、投资者和政府支出的波动。
当需求增加时,经济扩张,产出增长;而当需求下降时,经济衰退,产出减少。
3. 信贷周期理论信贷周期理论关注银行信贷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在经济扩张期间,信贷扩张,资金供给充裕,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衰退期间,信用紧缩,资金供给不足,经济衰退。
二、经济周期的管理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在扩张期,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和缩小货币供应,以遏制通胀;而在衰退期,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在扩张期,政府可以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和提高税收,以防止通胀;而在衰退期,政府可以采取扩张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和降低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
3. 结构改革结构改革是指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提高经济的适应性和韧性。
这包括改革劳动市场、改善商业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措施。
结构改革可以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减少经济周期波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4.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指各国通过协调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
例如,各国可以通过汇率协调和贸易政策制定,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不平衡,以降低经济周期扩大的风险。
经济周期理论综述
3、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卢卡斯(1972) 主要观点:只有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冲击或价格意外变动才影 响实际产量。(图)假设政府在人们没有预期到的情况下突然增加 货币供应量,一般物价水平将会随之上升,这时生产者可能会把一部 分未预期到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误认为是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相对 价格的上升,于是就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使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但是到了某一时期,一旦生产者掌握了更充分的信息,意识到自己预 期的错误时,他就会立刻加以纠正,并重新调整生产决策,减少投资, 结果经济由繁荣走向萧条,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主要观点:货币供给与经济衰退有高度的相关性。 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货币数量的波动。当货币供应量偏离其稳定 增长率路径时,经济周期便发生了。如果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 降(货币的绝对数量仍在增加),那么随之而来的小的衰退;如 果是货币供应量绝对下降,则所对应的就是大的衰退。如果实际 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家庭和企业的合意持有量,家庭和企业为了减 少过多的货币金额,可能通过增加货物和服务支出,也可能通过 购买金融资产寻求平衡。实际货物和服务价格将会上升,货物和 服务生产将会增加,形成经济繁荣。反之,则形成经济衰退。
1、名义粘性与经济周期
主要观点:总需求的变动既影响实际变量,又影响名义变量; 在短期内,总需求的减少既降低了产出等实际变量,又降低 了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在长期,需求的变化只影响价格水 平等名义变量,工资和价格的粘性是产量波动的重要原因。 市场处在非均衡状态,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工人失 业;产品市场存在超额供给,需求下降,经济衰退。
2、价格弹性非稳定性与经济周期
主要观点:价格的不稳定性和厂商感觉到的风险的变化,都 会反向影响产量。产量的下降引起就业率递减,即使实际工 资没有明显变化,非自愿失业仍会增加,经济衰退。
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与中国经济的发展_经济论文
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作 者】张澜涛摘要 在现代西方经济中,有短、中、长三种经济波动周期,其中长周期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内生的运行规律,具有正负效应。
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按照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创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周期理论。
关键词 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波动周期 长周期 周期波动正效应在当代西方国家,分析经济波动周期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经济理论中,曾长期将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等同起来。
实际上,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经济的波动周期比经济危机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或者说,市场经济周期包含着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仅仅是市场经济波动周期的其中一个内容或组成部分。
因此,辩证地、正确认识经济周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的新问题。
一、西方市场经济的经济周期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周期性是一种基本而普遍的现象。
现代经济理论对经济周期的一般定义为: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形式,经济活动的扩展后,跟着就是经济收缩,而后又继之以进一步的经济扩展。
这样的周期按一定的时间,大约以产出量的长期趋势轨迹出现。
[①]应当承认,市场经济周期与自然界中可以观察到的许多周期现象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频率、幅度等都不是极严格或精密地规范在一定的模式里。
人们根据对西方市场经济波动周期的历史统计资料分析和考察,按不同的时间频率,把市场经济波动周期分为四种类型:(1)短周期;(2)中周期;(3)长周期;(4)建筑周期。
由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波动周期是普遍且典型地通过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对它们进行重点分析研究。
1.短周期短周期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于1923年提出来的。
基钦通过对以往西方市场经济运行的统计资料分析,发现了物价、生产、就业人数等经济指数一般在40个月内就会有规则地发生波动,即市场经济在两个中周期的高峰之间经常出现23个短周期波动。
经济周期理论的演变与最新进展
经济周期理论的演变与最新进展【摘要】对经济周期的不同认识,构成宏观经济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沿着经济思想史的轨迹,对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货币主义、均衡周期理论、和真实周期理论的经济周期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真实周期理论对大萧条的颠覆性解释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还对政府干预是否有益于经济危机的解决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经济周期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均衡周期理论真实周期理论一、引言大萧条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经济周期会在20世纪70年代死灰复燃?是什么原因诱发了近期的金融风暴?对经济周期的不同认识,构成了宏观经济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大萧条背景下产生的凯恩斯主义看来,经济周期不过是―投资不足‖的产物,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而处于异端的奥地利学派却认为大萧条是人为制造繁荣的结果,是大萧条的根源所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经济的更进一步扭曲。
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的看法不屑一顾,坚持认为大萧条不过是一种货币政策失误的结果,是货币供给的减少诱发了经济危机,自然解决经济周期的妙方只能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
正当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围绕经济周期的原因和政策建议―喋喋不休‖地争辩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理性预期学派则坚持认为,经济周期是―未意料到的货币‖引发的产物,意料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不过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卢卡斯对于―均衡理论‖能否解释大萧条这一特殊事件仍忧心忡忡。
20世纪80年代真实周期理论开始上岸,将对经济周期的解释由―货币因素‖转向―实际因素‖,由需求转向供给。
在保持了对大萧条这一特殊经济周期事件沉默了近20年代之后,真实周期理论开始发力,依据―模拟真实世界‖的理论模型,证明时任总统胡佛为了摆脱经济衰退采取的―卡特尔政策‖引发了经济的大萧条,而―罗斯福新政‖则将使大萧条的复苏周期大大延长。
对于经济周期的原因不同学派给出了不同解释,如果真实周期理论是正确的,由凯恩斯发起建立的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大厦,以及赖以存在的干预政策,都将面临―倒塌‖的危险。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与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与应对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与应对经济周期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活动在不同阶段之间波动的现象。
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论述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和应对方法。
一、经济周期的理解1.1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由扩张期、高峰期、收缩期和低谷期四个阶段组成。
扩张期是指经济增长迅速,生产力和就业率都在上升的时期。
高峰期是指经济达到了一个顶峰,经济活动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
收缩期是指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生产力和就业率下降。
低谷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最低点,失业率居高不下。
1.2 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发生与经济中的商业周期和金融周期有关。
商业周期是指由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以及产能过剩或不足导致的波动。
金融周期是由金融市场的信贷扩张和紧缩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的。
二、西方经济学的观点2.1 政府干预西方经济学认为,政府在经济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平稳经济周期。
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和调整经济周期。
2.2 供给侧政策西方经济学家还提出供给侧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
供给侧政策强调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提高供给侧的生产率和效率,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减少波动。
这包括减少税收负担、放宽管制、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等。
2.3 地方性政策西方经济学家也认为,经济周期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表现出差异。
因此,在制定应对经济周期的政策时,需要考虑地区差异。
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西方经济学的实践经验3.1 美国的经济周期应对美国经历了多个经济周期,在应对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美国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实施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的措施,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同时,美联储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以稳定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
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演进及新进展
重要 因素 ,从 而克服 了忽 视政 治冲击 的缺 陷 。
( )理论 界定 一
1 投 票人 。投 票 是 社 会 个 体 参 与 政 治 决 策 和 . 经济 决策 的普 遍方式 ,对 投票人 经 济行为 的分析 主
要包 括 以下方 面 :影 响 和决定投 票人 行为 的投票 动
综 合 国 内外 学者 的讨论 ,笔 者把 政治 经济 周期 ( oicl u ie sc ce ,P C 总 结 为 :由于 投 p li s s yls B ) ta b n
经 济周 期 的第 一种 方 法 。] 假设 存 在 机会 主义 政 [它 1 党和非 理性投 票人 。模 型使用 菲利普 斯 曲线来 描述 宏观经济运行 ,目前 的低失 业率会 导致 将来 更 高的
通货膨胀率 ,这有 两个 主 要预 测 :其 一 ,政 党在 选
举周期 早期会 采用反 通货 膨胀政 策 ,为 赢得 选举 而 刺激经济 ;其二 、由于投 票者 的 回顾 式评 价 ,所 以
性动 机 的混合 体 ,是 否执行 派性动 机 ,取决 于政党 当选 的概率或 政治安 全度 。 3 济结构 。经 济结 构 是 投 票 人 和政 党 进 行 .经 博 弈 的社 会环境 和经济 环境 。描述 和划分经济 结构 类 型 ,需要 说 明经济结构 如何影 响经济 运行 、资源
规 划研 究课题 ( 1 J 0 5 1F L 1 )
[ 者简 介] 刘 蕾 ( 9 8 ) 作 1 7 一 ,女 , 山东寿 光人 ,中华全 国总 工会 劳动 关 系研 究 中心 助 理研 究 员,
经 济 学博士 ;
汪 雁 ( 9 4 ) 17 ,女 ,河 南 南阳人 ,中华全 国总工会 劳动 关系研 究 中心 副研 究 员,社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性变化,包括经济增长和衰退等阶段。
西方经济学家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以解释和预测经济活动的波动。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周期理论。
1. 经济周期的基本构成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增长阶段,经济活动蓬勃发展,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增加。
衰退期是指繁荣期后经济活动开始放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
萧条期是指衰退期后经济活动进一步下滑,失业率急速攀升,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复苏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重新恢复增长,就业率回升,企业利润也逐渐回升。
2.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亚当·斯密。
他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的。
马尔萨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人口理论与周期波动的关系。
在20世纪,约瑟夫·熊彼特理论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石之一。
熊彼特认为经济循环是由投资决策引起的,投资决策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除了熊彼特理论,还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与总需求的波动有关,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活动。
3.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延伸和发展,其核心理论是价格和工资的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价格和工资调整不灵活,造成需求低迷和失业率上升。
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粘性预期"的概念。
粘性预期指的是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不及时调整,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
4. 实证经济周期理论实证经济周期理论基于实际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强调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技术冲击和货币冲击引起的。
技术冲击是指生产力的改变,例如技术进步或自然灾害等。
货币冲击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
经济周期理论与政策的适应性分析
经济周期理论与政策的适应性分析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中一种周期性现象,基本上是指整个国民经济在较长的时间内发生增长、停滞、减速、衰退等阶段的变化过程。
以经济周期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称为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现与分析,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做好长期规划和政策制定。
本文将对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对政策制定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与历史经济周期理论的发现与分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明恩提出了“商业周期理论”。
明恩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生产资本的扩张和收缩引起的,因为他发现经济开展过程中,经济中心逐渐向工业转移,出现了生产资本和利润从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移,这个运动是周期性的。
20世纪,约瑟夫·熊彼特和沃斯·弗里德曼发现了经济周期的规律性性质,提出了供需理论和货币理论两个学派。
他们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供给和需求要素的不平衡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这两个学派丰富了经济周期理论的内涵,使经济周期理论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二、经济周期的识别与特征经济周期包含起伏式和长波式两种。
周期性往往以年或几年为单位,这就是所谓的起伏式;而长波式的周期则是长达几十年。
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有各自的特征表现。
1.增长期: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增长,就业和收入的增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经济运转加快。
2.达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就业和收入增加速度放缓,价格通胀,资本投资递减。
3.衰退期:生产萎缩、就业和收入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或负增长,生产过剩,社会不稳定,投资下降,商业信用的缩小。
4.萎缩期:生产萎缩、社会混乱及飞速下跌,工人失业、收入下降,商业信用枯竭,企业破产及国民经济恶化。
三、经济周期理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经济周期理论对政府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周期的不同阶段,政策制定也应有所调整。
经济增长期,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调整金融政策和经济政策,防止通货膨胀,适当收紧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大减税幅度。
当代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述评——兼论中央银行独立性
Review on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ic Cycle in
Western Countries
作者: 范方志[1]
作者机构: [1]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出版物刊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页码: 44-51页
主题词: 中央银行;独立性;政治经济周期
摘要: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仅仅强调中央货币当局的独立性本身意义并不太大,而强调中央货币当局独立性带动下的整个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才是问题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将中央银行与行政当局的隔离只是第一步。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整个银行金融系统与行政当局的隔离,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外资和民营银行的市场引入会加速金融部门远离行政当局,靠近市场机制的过程,否则,单纯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只能是一个空架子。
西方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及其进展
西方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及其进展
杜两省;刘勇;王悦
【期刊名称】《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近年来,宏观经济领域中的政治经济问题在西方迅速兴起;相应地,政治经济周期理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全面系统介绍了西方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起源、理论进展,重点介绍了几个模型.最后指出了最近的一些研究方向以及在政策方面的含义.
【总页数】4页(P3-6)
【作者】杜两省;刘勇;王悦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9
【相关文献】
1.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异同研究 [J], 郁俏琰
2.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演进及新进展 [J], 刘蕾;汪雁
3.经济周期理论的新进展-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一个文献述评 [J], 陈利锋
4.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 [J], 纪巍;
5.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 [J], 黄力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研究
作者: 余睿
作者机构: 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0
出版物刊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0-3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0期
主题词: 政治经济学;古希腊;柏拉图
摘要:政治和经济是相互联系与制约的两大领域.在古希腊中形成了此研究对象的两大学科,到现在为止逐渐形成交叉研究.古代朝代变更与宫廷斗争均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历史背景,古希腊的政治变动与民族制促进了政治学研究的发展.经济学是由政治学开始产生于近代,然而在当时对于研究对象而言与政治学有重合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期(总第28期) 2003年7月东北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umber4(General S erial No 28)July,2003西方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及其进展杜两省,刘 勇,王 悦(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摘 要:近年来,宏观经济领域中的政治经济问题在西方迅速兴起;相应地,政治经济周期理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本文全面系统介绍了西方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起源、理论进展,重点介绍了几个模型。
最后指出了最近的一些研究方向以及在政策方面的含义。
关键词:政治性经济周期;理性模型;非理性模型;机会主义模型;党派模型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096(2003)04 0003 04一、政治性经济周理论根源及概述宏观经济变量周期性波动称为经济周期。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必须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较大范围的干预,而且这是 避免其现有经济形式整体破产的唯一可行手段。
这种理想建立的前提是政府确实希望经济是稳定的。
但是,卡莱茨基(1943)利用一个模型表明,一个党派政府很可能用政治手段有意来制造经济衰退,从而降低工人讨价还价的能力。
因为这种能力只有在持续的充分就业中才可以得到。
这是最早的关于政治性经济周期的文献。
随后,阿克曼(1947)指出,选举周期影响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
这些观点与传统凯恩斯主义都是相反的。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对政治行为的分析和经济行为的分析应该是一样的。
就象消费者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一样,政治家目标是再次当选最大化。
因此,应该将政府行为视为经济系统中的内生变量。
在西方国家,经济状况通过影响投票取向会影响选举结果。
为了保证当选,政治家就会操纵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宏观经济,进而形成一定经济周期。
党派意识形态也会影响经济波动。
为了获得政党支持或选民的支持,政治家可能会操纵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经济运行结果来为其核心选民谋福利,这样经济就会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这些思想构成了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基础。
从7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起来的关于政治经济周期的理论文献来看,主要有四种方法:诺德豪斯(1975)政治性经济周期的机会主义模型和希布斯(1977)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周期模型,为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非理性政治经济周期理论。
在80年代中期,受新古典理论的影响,政治性经济周期的研究又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模型中加入理性经济主体和理性投票人假设,主要代表是罗戈夫和赛伯特(1988)理性机会主义模型和阿莱西纳(1987)理性党派模型。
以此为契机,结合博弈理论和信息经济学最近发展,政治性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政治经济研究方面的不再局限于政治性经济周期领域,这直接导致了宏观经济中的政治经济学这样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二、非理性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尽管在70年代以前,众多经济学家已经对政治性经济周期进行了描述,诺德豪斯(1975)最早给出了政治性经济周期模型。
根据政策选择的不同动机,非理性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方法主要分为两类:赢得选举胜利的意愿是政策及其预期效应决定因素的模型为机会主义政治性经济周期模型;而强调政治家所属政党意识形态纲领为决定因素的模型称为党派信徒政治性经济周期模型。
1 诺德豪斯机会主义模型机会主义政治性经济周期模型有很多形式,经典的当首推诺德豪斯(1975)。
机会主义意味着,决策者本身对通货膨胀和失业并没有什么偏爱。
它的研究基础可以归纳为两个前提条件:选收稿日期:2003 03 15作者简介:杜两省(1958-),男,山东菏泽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投资理论。
举之前的经济状况会明显地影响到投票人的选择;而且,由于充分了解上述事实,政治家试图对此加以利用。
机会主义模型通常假设所有投票人都是相同的,因此,导致周期的选举操纵就会针对代表性投票人进行。
诺德豪斯(1975)假定,在选举之前,机会主义决策者刺激经济以降低失业率,而该政策导致的通货膨胀成本则可能在以后才会出现。
投票人不仅偏爱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而且还偏爱一个较低的失业;但在根据宏观经济状况来评价任职者时,投票人只有很短的追忆且没有什么远见。
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刺激的调整非常缓慢,这就给一个机会主义任职者操纵宏观经济的时间路径提供了可能。
决策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其再次当选的概率,投票行为取决于执政者过去任职期内的经济状况。
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可以用通货膨胀行为和失业来度量。
代表性投票人在任一时期的不满意程度可以用一个损失函数来表示,即L=U t + ( t )22,(1)这里, 是选民的通货膨胀率目标, 是相对于失业率而言,选民赋予通货膨胀率偏差的权重。
在t 期末选举的回顾型投票函数形式为:N t =N !3t=0 s L t-s+!t (2)即获得选票总数N t 是投票人福利状况的函数。
两次选举之间的外生时期长短一般是四年,0< <1是任职者过去表现的贴现因子,N ∀( )<0,!t 是一个均值为零的随机项,它描述了经济状况与选举结果之间的关系。
经济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非随机的、经过预期调整的菲利普斯曲线。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反应的是前一期货币增长情况,也就是有 t =∀t-1。
于是,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离就取决于实际货币增长率和整个经济范围内货币增长率的期望值∀e t ,即U t =-(∀t -∀et )(3)这里货币当局的控制变量是∀t 。
诺德豪斯模型采用的是适应性预期方式,即货币增长率预期∀e t 为∀e t =∀t -1+#(∀e t-1-∀t-1)(4)这里,系数#介于0和1之间,表示预期对过去货币增长率的调整速度。
可以将其重写为∀e t =(1-#)!#i=1#i-1∀t-i(5)假定选举每四期进行一次,因为#值接近于零,故将含有#2项及其更高阶项舍去。
这意味着式(5)近似为∀e t =(1-#)∀t -1+#∀t -2(6)这是现任决策者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影响选举的关键。
为了得到宏观经济变量中的周期性行为,可以把得票总数期望值视为经济状况的函数。
将式(3)和式(6)代入式(1),式(2)中括弧内的值就是当前和过去通货膨胀政策的函数,也就是! S L t-s =2∀2t-∀t +(1-#)∀t-1+#∀t-2+ 2∀2t-1-∀t-1+(1-#)∀t-2+#∀t-3+ 2 2∀2t-2-∀t-2+(1-#)∀t-3+#∀t-4+ 3 2∀2t-3-∀t-3+(1-#)∀t-4+#∀t-5(7)注意到,在诺德豪斯模型中,投票人的投票行为取决于执政者的过去表现;且货币增长率期望值仅取决于过去货币增长率。
这样,在第t -3期时,现任决策者选择的货币增长率分别为∀t-3,∀t-2,∀t-1和∀t ,以便使其在下一期选举中的得票总数最大。
这样就得到了如下的政策序列∀t-3=( -1)( +#)21,∀t-2=( -1)( +#) 1 ,∀t-1=( -1)( +#) 1,∀t =1。
(8)对于想最大化继任概率的任职者而言,上述简单结构可以将其行为表述如下:在选举之前,政府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由于较高的非预期货币增长,失业率会下降。
这样在单个选举周期中,货币扩张水平和失业水平会使投票人的满意程度最大。
在选举结束之后,高通货膨胀开始肆虐,政府会反其道而行之。
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预期,政府会导致衰退。
执政者保持经济活动处于低水平,也使通货膨胀预期处于低水平,直到举行下一次选举时为止;这样,在一个相对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就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扩张。
在下一个选举周期中,同样的行为会重复发生。
这样我们看到,影响再次当选的概率和经济结构一起,就导致了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周期性行为。
已经有大量的文章对机会主义型政治经济周期进行了检验,这些研究方法不但检验了经济后果(诸如可支配收入、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率),还检验了政策工具(诸如转移支付、其他财政工具或货币增长率)。
在选举之前的GNP 行为或失业率行为中,机会主义模型几乎不能得到什么支持。
在这一方面,观点大体上是一致的。
在通货膨胀行为中,能够发现与诺德豪斯模型相一致的某些证据。
对政策工具中的机会主义型政治经济周期现象而言,意见就更不一致。
对这些结论,我们认为,确实存在一些经济计量证据表明,在政策工4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总第28期具,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某些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整体上来讲,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机会主义操纵证据,要强于宏观经济结果的机会主义操纵证据。
2 希布斯的党派模型在诺德豪斯(1975)的模型中,所有的政治家都具有相同的机会主义行为。
而现实中,政治家通常依附于某一个党派,或者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
如果考虑将政治家视为强调意识形态或者所处的党派政治理念,那么,赢得选举就可以被视为将党派纲领付诸实践的手段。
按照这种考虑得到的政治性经济周期就是党派型政治性经济周期。
这类模型通常认为,政党所偏爱的政策之间的不同是形成政治经济周期唯一的驱动力;而很少考虑机会主义的作用。
希布斯(1977,1978)观察到美国的两个政党对诸多经济问题持有的立场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对通货膨胀和失业有着不同的偏好:它们不但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目标上立场相左,而且在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对厌恶程度上也不一致。
这些差异反映了如下事实: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代表着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代价所持观点不同的选民:民主党较多的代表了下等阶层,持有财富主要是人力资本。
而共和党主要代表了上等阶层,持有财富是金融资本。
因而民主党选民一般更为厌恶失业,而共和党选民则更反感通货膨胀。
这些利益差别就会导致不同政党偏爱不同的政策。
通过构造一系列的模型,希布斯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中得到了一个周期行为,它反映了两个不同政党的轮流执政周期;只要右翼政党(美国为共和党)执政,其任职期间的失业率就会较高,而通货膨胀率较低;只要左翼政党(美国为民主党)执政,情况就会恰恰相反。
这是因为不同的政党对宏观经济结构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而这些经济结果中的周期性又反映了不同政党轮流执政的周期性。
三、理性预期下的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由于理性预期学派的发展,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政治经济周期的研究文献又开始大量涌现。
政治经济学家们建立起了新一代的理性政治经济模型。
这些模型强调了在投票人未必短视,也不一定回顾的情况下,政治家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政治性经济周期。
这些政治性经济周期模型也分成两类:机会主义型和党型政治性经济周期模型。
1 理性机会主义政治性经济周期模型在投票人是理性以及前瞻性的情况下,罗戈夫和赛伯特(1988),(1990)的模型利用暂时的信息不对称,使用诸如政府支出、税收和货币发放等政策来造成经济波动,使其产生暂时繁荣的幻觉,以便最大化被选举人再次当选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