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

合集下载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是指教育和培养人的思想品德、道德行为以及价值观念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一些德育原理,尽量不使用相同的标题:
1. 完善的价值观培养: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如自律、诚实、尊重和责任感等。

2. 全面的人格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情感、身体和道德等各个方面。

3. 个体差异的尊重: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注重个体差异,以个别化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

4. 以身作则: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使德育教育更加有效。

5. 积极的引导与激励:注重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6. 合理的奖惩机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学生的优秀行为,同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7. 社会环境的营造: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德,并能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德育原理总结报告

德育原理总结报告

德育原理总结报告一、引言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德育原理是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对德育原理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德育原理1. 综合性原理德育是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

德育应贯穿于课堂教育、学校管理、社团活动等多个方面。

只有将德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2. 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原理德育与智育是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智育则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

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原则表明,只有在德育的基础上实施智育,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 个别性原理每个学生的德育进程都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案。

德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别差异的培养,因材施教,培养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4. 社会性原理德育是社会性的工作,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

学校要与家长和社会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5. 适应性原理德育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德育工作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只有与时俱进的德育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

三、德育原理的运用德育原理的运用是指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根据原理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

以下是针对不同原理的德育实践建议:1. 综合性原理在学校管理中,将德育融入校规校纪的制定和执行中。

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社团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原理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加强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和主动参与德育活动的意愿。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德育工作中,德育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指导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那么,德育原理具体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德育原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德育原理要注重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

品德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奋好学、守纪守法等良好品德。

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德育原理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往往通过身边的榜样来塑造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因此,德育工作中要注重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向优秀的榜样学习,使之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另外,德育原理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此外,德育原理还要注重规范的引导和激励。

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最后,德育原理还要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第一课堂,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关心学生的德育成长,形成合力,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下得到全面的德育。

综上所述,德育原理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德育工作中贯彻这些原理,才能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刻理解德育原理,切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

绪论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1、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2、是问题事实与问题价值的统一3、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统一德育原理:是以客观存在的德育现象为基础,研究学校德育的一般问题,阐明学校德育工作一般原理的一门教育学科。

二、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2、是一门理论研究为主兼有应用性质的学科3、是一门多学科关照下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学科三、德育原理的学科价值1、理性认识的价值2、理性指导的价值3、重要的评估价值四、德育原理的学科任务1、研究和探讨德育理论、德育规律、为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2、为德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武装,增强德育工作能力3、完善和发展的与科学理论,促进德育理论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五、学习德语原理的意义(一)有助于提高对德育工作及其价值的认识,增强育人意识(二)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自觉性、避免盲目性(三)有利于掌握德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增强德育工作能力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第一节德育概念一、“德育”一词的由来18世纪70-80年代,康德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1860)把教育划为:智育、德育、体育。

从此“德育”一词风靡全球。

(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人)“德育”一词在20世纪初传入俄国。

1904,清学者王国维在《教育之宗旨》中,提出“完全人格教育”。

体育德育教育美育完全人格之教育心育德育1912,蔡元培,阐述新教育思想,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二、德育的内涵(一)、德育包括些什么?1、一因素说:道德教育------小德育2、二因素说: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3、三因素说: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4、四因素说: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5、五因素说: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6、多因素说:除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外,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道德教育”:是形成人们一定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大德育”的合理性:1、与传统文化有关2、是苏联教育学的影响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4、与世界改革潮流相一致“大德育”的难题1、德育内容无所不包,也即这种概念的无意义存在2、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的心理机制是不同的,而我们在研究德育心理机制时,往往借鉴西方道德教育的心理机制用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方面,显然不可取。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根据德育的基本要求和规律,总结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它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对象的选择、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过程的组织、德育评价的标准等。

3. 德育原理的实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实施德育原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特长等因素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最后,要注重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能简单地以成绩评价为唯一标准。

4.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制定和德育评价的标准;其次,要注重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最后,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5. 德育原理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有何影响?德育原理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 总结。

德育原理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原则,贯彻德育原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和贯彻德育原理,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德育原理重点范文

德育原理重点范文

德育原理重点范文德育原理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达到培养学生健康有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德育原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从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强调实践教育和以身作则。

首先,培养学生的从善品德是德育原理的重点之一、从善品德是指学生具备善良、真诚、友善、诚信、守纪律、勤奋努力等德性品质。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应当发展为行动力强、责任心强、乐于助人、善于团结合作的人。

这样的品德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其次,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培养也是德育原理的关键。

正确的道德观念包括学生对生命、自由、人权、平等等基本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通过教育,学生需明确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人际关系。

德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学生对善恶、美丑、正邪等道德事物的积极感受和情感回应。

在德育中,教育者应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培养起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之情、同情之情、友情之情等。

德育教育中的情感培养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实践教育也是德育原理的重要内容。

德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参与实际工作等方式增加社会经验,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勇敢、正义、坚毅等品德,并将其转化为行动。

最后,以身作则是德育原理的根本方法。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和品德修养。

教师的师德和职业道德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还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校和家庭教育者也需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综上所述,德育原理的重点包括培养学生的从善品德、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强调实践教育和以身作则。

只有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措施,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德育原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德育原理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德育原理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感,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体验。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其次,德育原理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学习、对待社会,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德育原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品德修养。

此外,德育原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和行为表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德育原理涵盖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

学校教育应当全面贯彻德育原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素质素养,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德育原理重点整理

德育原理重点整理

德育原理重点整理德育原理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理论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以下是德育原理的重点整理:1.具体性原则:德育应具体到个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道德发展存在差异,德育应给予他们个别指导和关怀。

2.积极性原则:德育应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鼓励、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兴趣和热情。

3.生活化原则:德育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道德教育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到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能力。

4.分层次原则:德育应分层次进行,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德育需求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德育方式和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德育内容、方式和程度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5.教育化原则:德育应与教学相结合,融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

德育不能脱离课程,应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班会活动和校园生活等渠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6.领导原则:德育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带领,建立健全的德育工作机制。

学校领导应制定德育方针,建立德育组织和管理体系,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7.师德示范原则:德育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领。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在言传身教中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德品质。

8.社会化原则:德育应与社会相结合,发挥社会资源和力量的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孤立于社会,应积极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等相互合作,共同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9.全面发展原则: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育和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德育要与学校其他教育目标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10.探索性原则:德育需要敢于创新和探索,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变化。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德育的定义和意义1.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对个体进行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品德教育或道德教育。

2. 德育的意义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德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1. 德育的整体性原理德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整体人格为目标,从心智、情感、意志、道德、品德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德育的因材施教原理德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使教育更加有效。

3. 德育的示范引领原理教师和家长应该发挥良好的行为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4. 德育的全面指导原理德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觉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进行全面指导,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5. 德育的阶段性原理德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6. 德育的健康原理德育应该注重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生活态度。

7. 德育的社会性原理德育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动关爱他人、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和意识。

8. 德育的系统性原理德育应该系统地进行规划和设计,统筹教育资源,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德育的综合效果。

三、德育原理的实施策略1. 培养教师的德育水平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德育水平,不仅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还应该不断学习德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构建德育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德育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通过奖励和表彰等激励手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德育原理是指在德育实践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

那么,德育原理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德育原理要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工作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德育原理要注重榜样力量。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和职业操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另外,德育原理要强调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的基本属性,情感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德育原理要强调规范引导。

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阶段,科学制定德育目标和德育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最后,德育原理要注重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对家庭的教育指导,让家庭成为学生德育的坚强后盾。

总之,德育原理是德育工作的指导原则,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

只有在德育原理的指引下,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理解德育原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原理串讲要点

德育原理串讲要点

德育原理串讲要点德育原理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使个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德育原理的要点:1.个体的主体性:德育原理注重培养个体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个体在德育过程中应该是主动参与者,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德育的社会性:德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发展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3.德育的历史性:德育要紧密结合历史的条件、历史的环境和历史的任务进行有机整合。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

4.德育的现实性:德育的过程和目标要与现实社会环境相结合。

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活环境和经验,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德育内容和活动。

5.德育的系统性:德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形成有机的系统。

德育工作不仅包括课堂教育,还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6.德育的稳定性:德育工作要长期坚持,保持稳定性。

德育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个体才能形成稳定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7.德育的差异性:德育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个体在道德发展上存在差异,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德育工作。

8.德育的科学性:德育需要符合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者要根据德育的科学性,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和评估方法,确保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9.德育与学科教育的结合:德育要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提倡德育与知识教育有机融合。

学科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10.德育的个性化:德育要注重培养个体的个性和特长。

个体的个性和特长是其潜能和优势,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德育计划和教育措施。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德育(Moral Education)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教育过程。

它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公民。

本文将对德育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德育教育。

一、德育的目标和意义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力、价值选择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德育教育的主要意义包括:1. 增强社会责任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2. 塑造个人品质: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个人素质,使他们具备坚定意志、高尚情操、健康心态等品质。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具备自律、秩序、守纪律等素质。

4. 发展综合素质: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注重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素质。

二、德育原理的基础德育原理是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它们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德育原理:1. 以人为本原则:德育教育应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2. 以实践为基础原则:德育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3. 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原则:德育教育应与社会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使他们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教育与家庭相结合原则:德育教育需要与家庭相结合,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德育教育的方法德育教育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德育教育方法:1. 示范引导法:教师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规范。

德育原理知识点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总结在现代社会中,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学生的品德培养,还涉及学生的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方面。

德育原理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它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德育原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德育原理。

一、德育目标1.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在学校教育中,要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中,社会责任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学校德育工作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着想。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科技竞赛、创新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德育内容1.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道德理论、道德规范、道德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保护自己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3.公民素质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责任和义务。

德育原理总结知识点

德育原理总结知识点

德育原理总结知识点1. 个性发展原理德育原理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特长。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2. 以人为本原则德育原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品德、体魄、美感和劳动等方面,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

3. 实事求是原则德育原理强调实事求是,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

教育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以德育为首原则德育原理认为,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5. 笃信笃行原则德育原理强调笃信笃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仰和行为自律。

教育要引导学生笃信任何宗教信仰、民族信仰、道德信仰等,培养学生做一个有信仰、有原则的人,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能力。

6. 教育为主原则德育原理认为教育是引导性的、塑造性的过程,要贯穿“教育为主”的原则。

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上的引导和塑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德育原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它包括了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以德育为首、笃信笃行、教育为主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贯彻这些原则,才能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值得一提的是,德育原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价值多元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往往会受到挑战,而德育原理则可以成为稳固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石。

同时,随着教育形式的改革和发展,德育原则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教育需求。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德育的原理

德育的原理

德育的原理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德育的原理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它们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的原理之一是德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

德育和知识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知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而德育则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引导、激励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德育和知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和道德上均衡发展。

德育的原理之二是德育要注重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道德发展也有差异。

因此,德育应该注重个性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德育课程和活动。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意识,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

德育的原理之三是德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应该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

德育的原理之四是德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更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实践和巩固。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的原理之五是德育要注重激励与规范相结合。

德育工作既要注重激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注重规范,引导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激励可以采用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规范可以通过规章制度和纪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的原理包括德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德育要注重个性化、德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德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及德育要注重激励与规范相结合。

这些原理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保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思想
品德、情感品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一种原则。

德育原理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德育原理要求教育者从自身做起,做学生的榜样。

教育者要注重自身修
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只有教育者自身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起到榜样的作用。

其次,德育原理要求教育者注重情感的培养。

教育者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
个性和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只有在温馨、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此外,德育原理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者应
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端正态度、培养高尚品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下,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德育原理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育者从自身做起,做学生的
榜样,注重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只有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才能够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原理总结知识点归纳

德育原理总结知识点归纳

德育原理总结知识点归纳德育原理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育原理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指导学校、教师和家长进行德育工作的理论依据。

德育原理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一、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1. 德育目标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在思想、品德、学识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2. 德育对象德育对象是学生,是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和青少年。

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差异,德育对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3. 德育内容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德育内容应当贯穿在学校教育各个环节中。

4. 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模范榜样作用、教育活动的设计、教育环境的营造等。

德育方法要求教育者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通过个人的品格魅力和情感感染力,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对学生的德育。

二、德育原理的基本特征1. 积极性原则德育工作应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动机和内在动力。

德育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和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活动。

2. 个性化原则德育工作应当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他们自身情况的德育教育。

3. 整体性原则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个性化培养,要求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和身体等各个方面的素质。

4. 现实性原则德育工作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需要,注重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个性。

5. 社会性原则德育工作应当注重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校、家、社会的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工作作出贡献。

三、德育原理的教育实践1. 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目标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多方面地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确定适合学生的德育目标。

德育原理总结

德育原理总结

德育原理总结
德育是指对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良好习惯、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的人。

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完全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做好德育工作,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德育原理。

一、全面性原则。

德育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注意思想、品德、智力、体力、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统一,注重多方面的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

德育工作必须以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为基础,注重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具有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及其不同的道德需要有针对性的实施德育工作,包括道德方针不同、对于德育形式、意志品质、社交能力等需要有个性化的指导。

四、实践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和修养道德品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加强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德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时代性原则。

德育工作必须紧密联系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使之与时俱进,力求取得更加显著的教育效果。

六、综合性原则。

德育工作必须与其他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如要与课堂教育、学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一起开展,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综合性和深度性。

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在校长、班主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深化学生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德育原理PPT

德育原理PPT

三、学生道德发展的过程特点 ❖ 做人与成长 ❖ 明理与习德 ❖ 长期与反复
第二节 个体道德发展的观念论
❖ 成熟论 ❖ 阶段论 ❖ 扩展论 ❖ 内生论 ❖ 外铄论 ❖ 内化论 ❖ 建构论
第三节 个体道德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 权威阶段(6-8岁) ❖ 可逆性阶段(8-10岁) ❖ 公正阶段(11-12岁)
❖ (三)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内涵 ❖ 充满爱心 忠诚事业 ❖ 努力专研 学为人师 ❖ 以身作则 行为示范
❖ (四)教师自身德育修养的方法 ❖ 学习与实践 ❖ 自省与交流 ❖ 认同与发展
❖ 二、教师的德育素养 ❖ (一)教师德育素养的结构 ❖ 教师的德育意识 ❖ 教师的德育知识 ❖ 教师的德育能力 ❖ 教师的德育行为
第二节 德育与生活的背离 一、陈旧的德育观念 二、着力于遵守规范的德育目标 三、孤立的道德课程设置 ❖ 被分科出来的学科德育课程 ❖ 陈旧的学校德育内容 四、孤独的德育专业教师 五、苍白的德育情景(家庭与学校)
第三节 德育中师生关系的失衡
一、“强势老师”与“白板学生”的误解
❖ 对教育功能的自大造就“强势老师”
合作者
第二节 学校德育中的教师修养
❖ 一、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 (一)教师的道德与道德修养 ❖ 教师道德界定 ❖ 教师道德修养的内涵
❖ (二)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意义 ❖ 教师道德修养的特殊性 ❖ 教师道德对教师事业具有促进作用 ❖ 教师道德对未成年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 教师道德对社会生活具有导向作用
(2)如何确立正确的选择态度
社会道德的发展和个人道德的养成都不 是孤立封闭进行的,道德作为社会理想、 价值和规范的集合,必须要将现实和问题 投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去考察,以期望 找到我们继续发展和改革与变革的思路和 资源。同时青少年需增强选择执行能力, 提高有效选择的比率,即培养起持之以恒 努力的意志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心理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以及与其它的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2、信仰:信仰是主体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信赖和执着追求,是对某种终极价值的关怀,即终极关怀。

它统摄指导着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是个体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3、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是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获得的富于道德教育意义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儿童道德发展的需要和设会道德进步的需要精心选择和组织,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组织和安排的。

4、德育的内涵:德育是通过一定教育内容,采取引导、体验、实践等方式,促进教育对象思想觉悟、素质提升、生命发展,正确处理天、地、人、物、心等关系,知情意形合一,旨在促进德性成长、境界提升、生命完善的活动。

5、德育功能的内涵:德育功能就是指德育活动对个体发展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它反映的是德育的实际效果,具有客观性,不一定能满足个体的需要。

6、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在某一涉及价值争论的道德问题或是虚拟道德事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按照该角色的要求来思考道德问题、做出道德判断、采取道德行为,使之亲身体验其他人在同一道德情境中的道德存在状态,以此来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改变学生道德态度的一种方法。

7、德育目的:德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德育活动所培养的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总体要求,它是人们对德育活动预期实现结果的设定,回答的是德育培养具有社么道德品质的人的问题。

8、德育的政治功能:德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指德育活动对一定社会政治系统的影响和作用,通过传播特定(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来引导一定的政治行动,实现一种特定政治关系的再生产,从而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二、简答题1、学习德育原理的任务:1)使学生理解、掌握德育的基本概念、理论。

2)形成科学的德育观。

3)把握德育的基本规律、过程及方法,为从事德育研究和实践做好理论准备。

4)指导学生把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实践关怀和运用德育理论分析、解决德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5)进而使学生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养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2、德育与生活的关系:道德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时期坚实的根基,不能脱离生活,同时,道德教育又在以其优越性、理想性的品格担负着提升、引领生活的使命。

两者的具体关系表现为:1)道德教育源于生活。

2)道德教育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

3)道德教育只能在生活中。

4)道德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可能的生活”。

3、德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德育目的的确立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德育目的的确立受制于社会文化传统。

3)德育目的的确立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4)德育目的的确立受制于社会历史发展。

5)德育目的的确立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4、当代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1)基本道德价值观念方面的特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认同人们日常所认知的诸多道德价值,而且对具体德育目的理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共存的价值观虽然倡导主流价值,但对于非主流价值也能保持容忍的态度。

而且,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放的心态,只不过不同阶段的儿童关注的问题各有侧重。

2)道德判断与推理方面的特点: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倾向于认同主流价值,在道德推理上呈现出多元的价值倾向,相同的价值选择背后往往存在不一样的道德推理。

中小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对于事物的判断开始逐渐从别人是否认可的角度逐渐转向从自身角度出发。

3)知行关系方面的特点:青少年在道德认知上虽然有达到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但是在行为上这是另外一种表现。

在学生品德评价方面,总体而言,主流是好的,但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学生在校内校外表现不一的问题。

5、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1)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2)有助于把握德育的发展规律,深化德育改革,提高德育实效。

3)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6.公民教育对德育的影响和启示:1)公民教育是对传统德育的重要补充,应重视和深化公民教育研究。

应从以下方面努力:A.重视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研究,拓展德育研究领域,以研究推动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开展。

B.重视文化研究,重视不同文化背景对公民、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影响。

C.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的先进成果,不断加强不同地区、国际的学术交流、对话、合作。

2)公民教育实践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德育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促进了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协调发展。

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公民教育,结合本校实际,努力创建一批“德育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公民。

3)公民教育实践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德育实践的变革,为德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为德育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撑。

今后,应更加重视开展公民教育实践,积极深化公民教育实践改革,促进公民教育与的互动融通。

7、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主要作用于个体身心发展中的道德方面,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

具体表现为:1)品德形成功能:A.德育在个体道德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个体道德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德育。

学校德育向个体系统的传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道德理论知识,进而促进其理解与掌握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

B.德育在个体道德情感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德育在个体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意志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C.德育在个体道德行为发展中的作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一个完整的道德品质结构,因此,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养成、道德行为的引导等在学校德育体系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2)智慧发展功能:A.德育影响着智慧发展的非智力因素。

B.德育为认知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C.德育引导着智力发展的方向。

3)审美愉悦功能:A.德育可以满足个体精神发展的需要。

B.优良的的德行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工具。

C.高尚的道德行为能使人感到快乐。

D.高尚的道德意境能带来审美愉悦。

8、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基本构成:1)基本的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

2)基本的道德品质教育。

3)爱国主义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5)民主与法制教育。

9、从学校、家庭视角分析如何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学校方面:1)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应做到:A.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

B.校园建筑和校园景观设计要高雅、自然、大方,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德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C.住在学校物质空间不值得德育刺激功能。

D.学校物质环境建设要突出学校文化精神。

2)学校制度环境的建设应做到:A.学校制定制度要有正确的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引。

B.学校制定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制度的道德性与认同性。

C.学校制度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注重强化执行力。

3)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应做到:A.要有明确的学校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B.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C.要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

D.要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

4)学校网络环境的建设应做到:1)要充分认识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2)要加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3)要积极构建网络德育平台,实现德育手段网络化。

家庭方面:1)家庭物质环境的建设应做到:A.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物质环境.B.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家庭物质环境的建设。

2)家庭教育环境的建设应做到:A.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

B.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

C.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3)家庭人际环境的建设应做到:A.尊重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B.体贴关爱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C.妥善有效的协调和解决家庭矛盾。

4)家庭语言环境的建设应做到:A.多选择积极的、鼓励性的、建设性的词汇和话语。

B.多用商量、欣赏、期待的语气。

C.要善于运用各种体态语言传达必要的信息。

5)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应做到:A.开展健康有益的家庭文化娱乐活动。

B.养成规范文明的行为习惯。

C.树立良好的家风。

6)家庭心理环境的建设应做到:A.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B.树立科学合理的家长期望。

C.提供宽松活泼的精神空间。

10、从德育主体视角分析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关于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来争论不休。

常见的观点主要有三种:教师权威说、教师中立说、调和说。

我们应当理性的认识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避免偏激,以下便是我所认同的观点。

1)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挥出来,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调控。

2)儿童得到的发展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构建,缺乏了道德学习主体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没有了儿童对价值冲突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德育就难以取得成效。

3)教师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

11、对德育实践变革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论述:当前德育实践变革的特点:、1)全方位、多渠道实施德育,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作用。

如美国强调学校所有教职工都要成为德育方面的榜样,将成年人加入德育网络中,成为品德培养的正式伙伴;英国学校经常组织童子军训等各种集体活动进行德育;新加坡将学校与社会、家庭相结合,齐抓共促德育工作。

2)重视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

世界各国都重视并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将德育贯穿在各种具体的活动之中,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生活指导。

父母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人格。

3)突出德育实践的变革性。

世界各国的德育实践都在根据本国的实际国情变化不断调整其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个体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4)注重德育实践的学科渗透。

许多德育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把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内容,间接地、渗透似的融入各种专业知识教学以及学生的课内外活动中,不再强制性的把既定的道德理念、社会公德标准等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学生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上。

5)注重公民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许多国家都注重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日本和美国都开设有公民课,英国则把培养少年具有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作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方向。

未来德育实践变革的趋势:1)德育融入学生能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突出人的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融德育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之中就成为国际德育实践的普遍发展趋势。

2)注重道德共识的达成。

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达成道德共识,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这种实践取向即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地道的困境的现实反映,也是德育实践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