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
吉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剖析
吉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剖析摘要:吉林省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城市化发展在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着人口数量较大,城市数量较少,城市供给比较短缺;城市低端就业市场日趋紧张,城镇失业率逐年增长;水资源问题严重威胁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不强,产业不大等问题。
吉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尽快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构建吉林省大、中、小城市科学而合理布局的城镇化体系。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城镇建设当今世界,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声音,城市化发展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城市的繁荣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城市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一、吉林省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吉林省作为我国东北部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及边疆民族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与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人口数量较大,城市数量较少,城市供给比较短缺截至2008年底,吉林省常住人口为2734万,其中城镇人口占53·21%,城市化水平仅超出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5%),与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如上海为85·76%、北京为75·6%、天津为60·09%),城市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全省共有城市28个,副省级城市1个,地级市仅有7个,比甘肃省(12个)、云南省(8个)还少,县级市有20个。
而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有城市44个,其中地级城市就有19个,县级城市也达23个。
(二)城市低端就业市场日趋紧张,城镇失业率逐年增长2000年以来,吉林省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0—2008年,吉林省城镇化水平上升了3·6个百分点,8年内有120多万农民走进城市;到2008年底,全省城镇人口为1454万,城镇化率为53·21%。
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
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不断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城市化具有很多优势,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
但城市化也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城市化不均衡、环境恶化等。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城市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过程。
城市化发展的路径有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农民向城市迁移的阶段,城市形态还比较原始,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都不高。
城市经济主要以小商贸和手工业为主,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比较落后,通常只有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服务。
2.快速扩张阶段这个阶段是城市化的快速增长阶段,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得到了空前的迅速扩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速度越快,城市化阶段也就越短,这个阶段通常有5到10年的时间。
快速扩张阶段的城市,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户籍管理混乱等。
3.调整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扩张期,开始进入了调整期。
调整期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发展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新领域。
这个阶段的城市,有较强的政府规划和管理能力,能够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已经成为大城市,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城市规模庞大。
城市作为国家的行政、文化和购物中心,服务、教育、健康等领域的配套设施齐全,居住和生活环境稳定、舒适、安全。
这个阶段的城市不仅有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城市管理也相对得到不断改善。
二、城市化的战略城市化的战略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的战略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城市化结构当前,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其中一个问题是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散布不均也会影响其发展能力。
浅析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 1 3 年 第 3 5 期l 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 析 吉林 省 西部城 市建设 现 状 与发展 对策
刘 国 明
( 吉林省镇赉县环境卫 生管理 中心 , 吉林 镇赉 1 3 7 3 0 0 )
摘 要: 文章在分析吉林省 西部城 市建设存 在城 市发展基 础薄弱、 总体规划滞后 、 城 中村现象严重等诸 多问题亟待解决的基础 上, 初 步探 讨 了吉林 省 西 部城 市建 设 应 采 取 合 理规 划 、 突 出特 色 、 建 立 可持 续 发展 生 态城 市模 式 等 六项 发展 对 策 , 以期 为吉 林省 西部 城 市的 建设 发 展提 供 参 考 。 关 键词 : 吉林 省 ; 西 部城 市 ; 建设 现 状 ; 发展 对策
吉林 省 西 部地 处平 原 地 区 , 属温 带 大 陆性 季风 气 候 , 特殊 的地理 环 境决 定着吉 林省 西部地 区城 市建设 的独特 I 生。 目前 , 城 市建设 的理念 已由单纯的追求环境优美 向文明、 高效 、 健康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城 市方 向转 变 , 可持 续发展 生态城 市代 表着未 来城 市理想 的发 展模式 。 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因此 , 文章 在分 析吉林 省西 部城市 建设 现状 的基础上 , 提 出了现 代化城 市 建设 的发展 对策 , 以期 为吉林省 西部 地 区城 市 的发 展建 设提供 参考 。 l吉林 省西部 城市 建设现 状 1 . 1城市 发展基 础薄弱 城 市化率 是衡 量区域 城市 化发展 的基本 指标 。吉林 省西 部地 区城 市 化率 低 于全 国平 均水平 , 而 且城 市数 量严 重 不足 , 城 市密 度也 很低 , 城市 规模 普遍 偏小 ; 城市 中简 陋平 房普 遍存 在 , 旧城 区居住 环境 较差 , 城市居 住 区用地得 不 到合理改 造 。市 区外 围道路 简陋 、 照明缺 乏 ; 排 水 系统不 完善 , 交通混 乱 , 而且 人流 集散 地缺少 必要 的停车 场 。 1 . 2城市 生活质 量低 下 由于城 市社 会经 济活 动受 地域 环境 和行政 区划 的制约 , 经 济发 展 缓慢 , 中心 城 区辐射 能力 差 , 不 适应 城 市外 向经 济 的发 展 ; 城 市 居 民规 模小 , 人均 收入 水平 低 ; 零 散 的小工 业 企业 排水 设施 不 完善 , 工 业污 水 对潜层地下水污染是极为严重 , 尤其对平房区居民影响较大 ; 而且城市 公共 绿化 活动空 间不 足。 1 . 3城 市总体规 划落后 由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小农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制约 , 没有现代 化、 适度超前及功能布局合理化的城市总体规划。 习惯于小打小闹的房 地产 综合 开发 和小 农思 想搞 城市 建设 , 缺乏 市 场化 的城 市建 设 理念 和 城市 经营 观念 。 对 城市 功能定 位往往 局 限于小范 围 的交通枢 纽 、 政治 中 2 . 2突出城市 特色 , 优 化空 间布局 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性质, 突出其 民族 、 历史、 地域等特色 , 满足 城市 现代化建 设和城 市经济 与社会 发展 的要 求 。同时城市规 划应创 造 自己的城市环 境特 色 , 创 造— 个 以绿 化空 间为主 、 城 乡一体化 的绿色 生 态环境 。加强 城市建 筑及其 配套 设施建设 , 扩大经 济腹地 , 调 整产业 结 构与布 局 , 对不 同类型 的城市进 行科 学定性 和合理 分工 。 加快 棚户 区改 造 和新城 区开 发步伐 , 解 决城 中村现 象 。充分 考虑城 市建设 与发展 , 保 护城市的运作空间, 慎重选择最优开发模式和开发取向, 促进中心城区 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2 . 3加强城 市环境 保护 和建设 因吉林省 西部 地处平 原 , 常年多 风沙 少雨 , 自然 和地 理环 境独 特 , 加之人 为 因素 破坏 , 其 生态环 境不断 恶化 , 直 接影响 到人们 的生产 和生 活 。因此 , 城市 土地 开发 利用必 须 以保 护生 态环境 为切入点 , 应 采取 建 设、 治理 与保 护三者并 进 的手 段 , 改善 城市环 境 。治理 污染是 城市建 设 中的首要任务 , 调整 产业布局 和产 品结构 , 严 格控制 对城市 环境产 生严 重污 染的工业 项 目 , 优 先发展 绿色工业 , 重点发 展第 三产业 。同时对 城 区 的污染 项 目进 行技 术改 造 , 减少 废 气 、 废 水等 污染 物 的排放 , 加快 城 市污 水集 中处 理设施 的建 设 , 从根本 上解决 城市 环境污染 问题 。 2 . 4建立可 持续发 展生态 城市模 式 城 市可持 续发 展就 是人地 协 调发展模 式 的城市 化 , 着 重协 调好 城 市经 济社会 发展 与人 口、 资源、 环 境 的关 系 。可持续发 展生态城 市追 求 的是 城市 经济 、 社会、 自然三 个方 面相 互协 调 , 实 现城 市整 体上 的 良 眭 生态循环 ,吉林省西部必须要走~条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一 经济持续增 长— 社会持续发展一 生态环境持续保护的良性发展之路。加快实现土地 粗放 经营 向集 约经 营 的转 变 , 合理利 用水 、 风 资源 , 打破 地 区界 限 , 促进 区域 内 、 省内、 省 际资 源优势互 补 。 2 . 5创 新融 资方法 , 推 进城市 建设 结合吉林省西部实 际情况 , 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 , 发挥 市场机制作用 , 广泛利用社会资金投入新区建设 , 实现投资主体 多元 化、 资金来源 多样化 、 筹 资手 段市场 化 、 偿还机 制 良性 化 、 管理 方式 集约 化, 全 面开 放建设 投 资市场 , 广泛 吸引 社会 和 国 内外 资金 , 特别 是 民间 投资。加大城市宣传力度, 吸引内外客商参与到城市的开发建设中来, 加快 城市建设 步伐 。 2 . 6完善城 市规划 制度 , 提 高城建 管理水 平 经 批准 的城市 规划 具有法 律效 力 。在 规划 审批 过程 中 , 要 坚持 法 治, 防止人治 , 保 证城市 在经济 社会发 展 中不 因急功 近利和部 门利 益而 违反规 划 , 切实 维护好 城市规 划 的权威 性 。规 范城市建 设市 场 , 提 高工 程质量, 加强建筑市场综合治理。抓好工程招投标 , 实行公开、 公平 、 公 正 的规范化操 作 。加 强监管 , 强化施 工现场 监督管 理 , 保证 安全 、 优质、 文 明施工 。对 综合 开发 、 物业 管理 和配套建 设做得 好的开发 企业 。 采取 优先 规划用地 、 减少 配套费 、 给予奖励 等优惠 。 总之, 在城 市化 进 程不 断加 快 的形 势 下 , 吉 林省 西 部城 市建 设 任 重而 道远 。这 就要求 城市建 设管理 在规划 管控上 , 要 有 良好 的预见 胜, 要预 测到经 济发展趋 势 , 要有 有效 的调节方 法和措 施 ; 实施 高效 的管 控 和建 设 , 城市 才会成 为布局 良好 、 功效 齐全 、 生态 良好 的生活 区域 。 才能 切实带动人和 自然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 最终建设成为可持续
吉林当今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吉林当今发展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开头,应该概括性地介绍吉林当今发展的整体情况。
可以从吉林省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人口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指出吉林省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可以简要提及吉林省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分析和论述做铺垫。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报告的整体结构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对本报告整体布局的概述,包括本报告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安排;其次是对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重点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吉林经济发展情况、吉林社会发展现状、吉林文化和教育发展情况等;最后将概括说明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阐明对吉林当今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吉林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吉林当今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深入了解吉林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吉林发展现状的研究,旨在发现吉林发展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吉林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促进吉林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吉林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他们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2.正文2.1 吉林经济发展情况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省份。
近年来,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在国内有着重要地位,也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
吉林省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GDP稳步上升,2019年GDP总量突破了1.6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茅。
吉林省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优势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
汽车制造、农机装备、化工、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成为了吉林省的支柱性产业。
特别是在汽车制造方面,吉林省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吉林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吉林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思考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的崛起,吉林省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吉林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的思考进行探讨。
首先,吉林省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吉林省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同时,吉林省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医疗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城镇的生活品质和竞争力。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通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提高城镇化进程的效率和效益。
其次,吉林省要着力发展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传统工业是吉林省的优势产业,但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环境压力等问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吉林省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提升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同时,吉林省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
通过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吉林省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城镇化进程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吉林省要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本土人才等方式,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吉林省要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科研、创业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
同时,吉林省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吉林省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
政府是城镇化进程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吉林省要加强政府的职能转变,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导向”转变为“市场经济导向”,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
吉林省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服务,为企业和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吉林省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_
第三章、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一、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按照“尊重规律、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协调发展”的方针,突出大城市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发展小城镇,把大城市做大、把中等城市做强、把小城市作出特色,逐步构建起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布局合理、共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扩散、带动功能,促进资本、资源、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合理流动;遵循非均衡、非对称、非线性的城市发展规律,按照“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区域城市组团式、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取得城市集群式发展的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吸纳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公交、购物、就医、供水、供电、供气条件,完善教育、文化、娱乐设施,搞好城市绿化美化,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指引(一)突出重点与协调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实践、空间、速度三维模型中从来都是非均衡的、非对称的和非线性的,要有主有次,分轻重缓急,不能全面开花、同步发展。
要以强壮主轴线、培育中部城市群、发展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增强大城市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以点带面,实现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梯次发展。
(二)强调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各城市、各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自然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自己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培育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避免大而全、小而全,取得专业化分工的效率与效益。
同时要把本市、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纳入到区域整体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去,扬长避短,形成城市间的产业协作与分工,使生产要素向区域内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靠拢,纵向结成产业链,横向结成产业群,取得区域优势互补和叠加放大效应。
(三)加强城市化发展质量在提高城市化质量的基础上追求城市化的数量指标,不仅强调人均GDP和城市化率,更注重城市化的实质和内涵;不仅要加强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硬件建设,更要注重城市特色、文化品位、人文精神、商业环境等软件建设;在采取综合性措施推进农民进城的同时,要使进城农民在户籍、就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并使其价值观念、职业性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
推进吉林省城镇化的战略思考
推进吉林省城镇化的战略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进一步提出要在“新”上下功夫;在“地”上做文章;在“利”上作调整;在“特”上出思路;在“改”上做功课;在“谋”上求突破;在“防”上做准备,找准战略选择方向,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吉林省;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新型城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单独一项任务列出。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把城镇化建设提高到了新的高度——长期的、历史性的战略发展目标。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讲,“13亿人的现代化和近10亿人的新型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的。
中国这条路走好了,不仅是造福中国人民,对世界也是贡献。
”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量变过程,同时也是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质变过程,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城镇化建设首要课题城市与城镇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这是城市的法律涵义。
“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
而最早的“城市”,实际上就是“城镇”,是因商品经济集中度高、集聚人群量大而形成的。
建城设镇,首先必须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清醒的认识。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构成。
一是自然资源变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开发量;二是社会条件变量,包括工业产值、能源、人口、交通、通讯等;三是环境资源变量,包括水、气、土壤的自净能力;四是要素构成变量,包括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地面积、水土协调度、水环境纳污能力、环境用水率、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基础设施、就业岗位和公共服务等,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各种承载力的有机结合。
城镇化不仅要提速更要提质——对吉林省城镇化进程的回顾与反思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17
收稿 日期 :2 1 — 8 2 010—0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2 7 《0 1 1 0 6 — 4 0 7 8 0 2 1 )1— 0 1 0
个 “ 次 ” 行 推 进 。 吉 率 先 带 动 , 造 “ 核 ” 延 龙 层 进 长 打 双 。 图 加 快 一 体 . 打 造 国 家 战 略 长 吉 图 前 沿 和 图 们 江 地 区
提 升 的 整 体 转 型 时 期 …吉 林 省 是 我 国 城 镇 化 较 早 、 较
快 的地 区之 一 , 镇 化 率 始终 排 在 全 国前 列 。 而 , 城 然 吉 林 省 的 城 镇 化 是 不 完 全 的 城 镇 化 . 突 出表 现 为 城 镇 化 质 量 不 高 。 林 省 不 仅 城 镇 化 率 指 标 虚 高 。 且 精 品 城 吉 而 镇 寥 寥 无 几 比 如  ̄; o 8 的 强 镇 评 比 中 . 江 省 有 2oW 浙
而 吉 林 省 有 一 个 , 长 春 市 绿 园 区 西 新 镇 :-2 I & 即  ̄ O O[ E : - 的 百 强 县 评 比 中 .江 苏 省 数 量 最 多 Y 2 个 . 浙 江 省 2 J '8 5 个 , 东 省 2 个 . 林 省 还 是 只 有 一 个 仪 延 吉 上 榜 。 山 7 吉 可 见 , 林 省 的 “ 强 镇 、 强 县 ” 发 达 地 区相 比太 少 , 吉 干 酉 与 这 也 说 明 我 们 的 城 镇 化 质 量 蜃 待 提 高 。 此 , 入 探 讨 因 深
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环境质量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
加以解决。
本文将介绍吉林省环境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一:空气污染
吉林省工业发达,煤炭、油品等能源消耗较多,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尤其是冬季烟囱
排放的废气扰乱了城市的空气品质。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减少煤炭和化石能源的使用。
2.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标准,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3. 鼓励居民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如公交、自行车等,减少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废
气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吉林省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水质严重超标,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
严重影响。
下面是针对水污染的解决方案:
2.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鼓励居民合
理使用水资源。
3.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农村环保科普教育。
问题三:固体废物污染
吉林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大量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工作亟待加强,其对环境的
影响逐渐凸显。
这里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 鼓励居民分类垃圾,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工作;
2. 建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实行工业垃圾综合利用;
3. 减少塑料包装物的使用,推广环保型包装物和商品,鼓励生产和使用绿色环保袋。
总之,吉林省环境污染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
政府要
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和宣传力度,落实责任,使环境保护工
作取得实效。
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豳
EE A 0 Ucc ~
近 年 来 ,我 省 不 断 加 大 解 放 思 想 的力 度 ,研 究
发 展 战 略 ,制 定 发 展 措 施 ,进 一 步 深 化 改 革 , 扩 大
国 同东盟 的经济 合 作 又有 了全面 的进一 步 的发展 。 我 省 经 济 积 累 率 不 高 , 产 业 更 新 换 代 能 力 不 强 , 在 亚 太 特 别 是 东 亚 产 业 梯 级 结 构 层 次 上 ,处 于 较 低 位 置 。 而 我 省 虽 是 农 业 大 省 , 农 产 品 的质 量 和 生 产 效 益 都 不 高 ,农 产 品 的 出 口在 上 述 条 件 下 不 具 国 际 竞 争 力 ,处 于 不 利 地 位 。 我 省 的 经 济 发 展 如 何 适 应 这
的跨 越 式 发 展 目标 。
进 。 一 日 千 里 。 国 际 贸 易 特 别 是 国 际 金 融 动 荡 不
定 , 不 测 因 素 较 多 ,世 界 经 济 形 势 曲折 复 杂 。 我 省 由于 上 述 原 因 加 之 改 革 正 处 于 发 展 过 程 中 ,经 济 体 制 和 经 济 运 行 机 制 还 不 够 健 全 和 完 善 ,各 项 发 展 改
现 实 而 不 受 到 重 大 影 响 , 这 是 我 们 必 须 面 对 的 问 三 是 新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 特 别 是 I 产 业 突 飞 猛 T
题。
新 的经 济形 势发 展 的需要 ,调整 和完善 发展 战略 ,
制 定 新 的 发 展 措 施 ,抓 住 新 的 发 展 机 遇 ,实 现 我 省
一
开 放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取 得 了 一 系 列 重 要 成 果 。 但
吉林省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科的观点,我们发现其综合程度均不高,只是就某一学科或 ,
领域来探讨城市化 的内容 ,因此城市化的内涵应该提高全
面性和抽象性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三 、吉林省城市发展现状
第一,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的空间分布均衡。2Q年, 05
来判断 ,目前吉林省城镇化水平 尚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级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标志的现代城市文明过程 ;是对 阶段 ,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但从吉林 省的城市空间分布来 居民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养 看 ,划分较均衡。两个超大城市居于核心位置,其他大型城
全面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市和中等城市环绕四周 ,剩余小喊市、小城镇处于各城市边 缘区 ,对于吉林省整体城市协调均衡 发展在地理位置上具 经济成分、营运机制、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 有相应的优势。 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 ,由单一到复合 第二 ,超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缺乏经济增长核心 的一种转换或重新组合的复杂的动态过程。 区。就吉林省的两个超大城市长春和吉林的情况来看 ,根据
上升到1位 ,但是仅占上海市的4 . %,而吉林市的排名下 2 68 2 滑到8位 ,综合竞争力只占上海市的2 .5 7 11%。这说明长春和
二 、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理论体 系
目前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学术界仍然存在着许多争 吉林两市综合指数与国际大都市仍存 在着较大差距,对周 论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大城市论认为,大城市 边城市的辐射带动 能力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吉
05 经济效益好,各种资源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 ,城 林省的城市化发展。但也应该看到,20 年长春的综合竞争
吉林省农村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 市是生 产要 素 的聚 集地 、 经济 活 动 的 主要 载
体 , 聚集着 现代化 的工 业 、 达 的商业和 交通 运输 它 发
年, 随着国家在吉林省大规模 的投资建设和吉林省 东部 地 区大规模 开 发矿 业 和林 业 , 立 了一 批 工 矿 建
镇和林 业 镇 , 市 化 率从 1.8 增 加 到 3 .1 , 城 78 % 93%
年, 由于 3年 自然 灾 害 、 民经济 调 整 , 量 城 镇人 国 大 口 转 移 到 农 村 , 市 化 率 从 3. l 下 降 到 城 93 % 3 .5 , 于 下 降 阶段 ; 三 阶 段 , 16 13 % 属 第 从 9 7年 到
17 9 7年 , 文革 的影 响 , 受 工业 生 产受 到 破 坏 , 市化 城
一
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 一是计划经济时期 的身份 补偿 , 即给予失地农 民城市居民身份、 商品粮供应和 就业等待遇 , 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生活和就业保障, 但 这种方案是建立在政府控制社会资源的条件下 , 不 适应 目前 的市 场形势 ; 二是 改革 开放 以来 , 取一 次 采
。
伴 随着 工业 化 发 展 , 吉林 省 的农 村 城 市化 进 程
性 支付补 偿 的形 式安 置失地 农 民 , 补偿标 准太低 。 但
2 2 小城 镇建设 水 平偏 低 .
用土 地 的原用途 进行 补 偿 , 以征地 前 耕 地若 干年 的 产值 为标 准 , 地补偿 费 明显偏 低 , 征 这不仅 损害 了农 民的利益 , 也不利 于保 护耕地 。 ( ) 开 渠道 促 进 失 地 农 民就 业 , 立 健 全 失 3广 建 地农 民再 就业 培训 机 制 。农 民失 去 土 地后 , 客观 上
吉林五化工作法内容
吉林五化工作法内容吉林五化工作法是吉林省委、省政府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制定的一套工作方式。
其核心是“五化”,即产业化、城市化、农业化、特色化和信息化。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吉林省转型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是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科学举措。
下面将详细介绍吉林五化工作法内容。
第一步,产业化。
吉林省优势产业是农业、能源、矿产、林业等。
发展产业化是吉林省的战略重点,需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扩大市场规模。
吉林省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能源、矿产等重点产业、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二步,城市化。
吉林省要保持城镇化率的平稳增长,推进城市化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吉林省将有效合理规划配置中心城市、大城市、重点小城市和其他片区,使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这样可增加城市的繁荣发展空间,并有效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第三步,农业化。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发展农业是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吉林省要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让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进而推动吉林全面农业现代化。
第四步,特色化。
吉林省是拥有珍贵遗产的省份,发掘和利用这些地方特色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吉林省的发展方向之一。
吉林将深入挖掘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和社区特色三方面资源,开展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省,发展吉林省特色产业。
第五步,信息化。
信息化是吉林省发展的关键点。
吉林省要加强网络建设与信息化推广,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等相关产业楼,建设吉林省数字经济,构建数字化的生产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吉林五化工作法内容包括“产业化、城市化、农业化、特色化和信息化”五个方面。
在实施这一方案时,需要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级干部共同协作,全力推进吉林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对提升吉林省城市竞争力对策的研究
的扩散功能 ,两者 是互 为 因果 相互 促 进 的关 系。 因此 , 城市竞 争力 的本质 体 现在城 市集 聚能力 与 扩散 能力 上 ,
而城市竞 争力 的强 弱则 集 中反 映为城市集 聚能力 和扩散
能 力 的强 弱 。
城市竞争力是指 一个城市 在社会 、经济 、文化 等多 因素
今世界城市竞争格局 和发展 的动向 ,找准并塑造影 响城 市竞争力 的战略 因素 ,才 能在新世 纪的竞争 中位 于不败
之地 。
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 的整体实力。
城市竞争力既来源 于其 积聚 功能 ,同时 也离不 开它
1 城 市 竞争 力的概 念 、特 征及 其本质体 现
11 城 市 竞 争 力 的概 念 及其 特 征 .
2 13 城市竞争力研究有助于中国各城市 实现合理有 序 ..
的竞 争、充分积极 的合作 ,有助于形成合理 的区域经济 。
城市竞 争力是一个相 对概念 ,只有 比较才能体 现出
竞争力 的大小。一方面 ,强调 与其他城市进行横向比较,
2 14 城市竞争力研究有助于国家正确评 价 中国城市 的 .. 现状和潜力 ,及时了解各城 市发展 动向及发 展趋 势 ,制 定和完善 中国城市总体 的布局及发 展战略 ,从 而有助 于 实现中国各城市相互促 进 、共同发 展,有助 于实现 中国
2 12 城市竞 争力 研究 有助 于城市 正确 认 识 自身 的 处 .. 境 ,认识竞争对手 、合 作伙伴 的优劣 势 ,并制定 正确 的 竞争与 区域合作战略。
践 中应注意克服不利 因素 ,不 断调整和理顺 因素之 间的 关 系 ,从 而保 持较高的城市竞 争力水平 。
112 相 对 性 ..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转型的影响,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进展较为缓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1.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资源丰富度下降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失,农村人口留存率低,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
2.基础设施薄弱:相对城市地区,东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3.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收入占比较高,与现代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4.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居民融资难、投资渠道少,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二、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1.城市化指标单一:以城市人口比例作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指标,忽略了农村土地使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
2.服务设施不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3.产业转型困难:东北地区的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困难,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金融服务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薄弱,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居民融资难、投资渠道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三、农村城镇化发展对策1.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2.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加大对农村地区产业转型的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
3.完善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帮助农村居民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4.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县城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功能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县城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功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中东西“三大板块”区别化定位、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区别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各地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
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
支持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创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模式,提高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构建“一圈三区四轴”的城市化格局,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打造敦延珲、通白和白城三个城镇集聚发展区,推动形成哈大、珲乌、通白敦东部城镇和集双南部城镇四个集聚发展轴。
构建“三区三带多点”的农业格局,建设中部粮食和农产品生产核心区、东部山地特色农林业和西部生态农牧业发展区,打造中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沿江沿河优质水稻产业带、西部杂粮杂豆和畜产品产业带,建设长春市和公主岭、梨树、梅河口、敦化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城市周边现代农业建设示范点。
构建“三区四屏三廊一网”的生态格局,打造中部环长生态协同防护区、东部高功能生态屏障区和西部重要生态恢复区三大生态功能区,巩固中部黑土地保护、东部长白山森林、西部科尔沁防风固沙和松嫩湿地保护修复四大生态屏障,构建沿重要铁路、重要公路和重大江河流域三大系统生态防护廊道,完善多点支撑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网络。
推进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
东三省城市化进程
呼兰——哈尔滨——双城发展轴:该轴线是哈尔滨“南 联北开”战略,落实黑龙江省确定的“点——轴”式产 业空间发展模式的基础。轴线符合中心城区未来发展方 向,连接了哈尔滨中心城区外围圈层的重要工业区—— 平房区、重要城镇——呼兰和双城,对于促进中心城区 向江北拓展,密切这些重要地区与中心城区的合作具有 重要意义。 哈尔滨——阿城发展轴:该轴线是黑龙江省确定的 “点——轴”发展模式中“T”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协调黑龙江省东西部地区经济,促进哈尔滨都市圈 副核心城市——尚志的发展,推进江北地区开发,促进 阿城等拓展圈层内重要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城镇化率与全国的比较(%)
名称 吉林 全国 差值 2000 49.68 36.22 13.46 2011 53.4 51.27 2.13城镇化增速开始缓慢,如何提高吉 林省的城镇化水平成为吉林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关于吉林省城市体系的发展,长期以来存在着 “大城市过大,中等城市太少,小城市多却弱”这样 的表述。经研究认为,新的表述应该是:“大城 市规模更大,中等城市数量增多,小城市加强特色”。 吉林省大部分城市尚未达到最佳规模。规模发展、 加速城市化进程,首先应该通过长春、吉林等现有 大中城市的低成本扩张,实现人口和各项资源要 素的集聚。大城市要坚持开发区、城区和县域 “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和功能定 位,努力实现经济转型、特色发展、错位竞争, 构建“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1)逐步调整以资源初加工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立足于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关联度,培育既符合本 省实际,又与全国生产力布局有良好协调并具有市 场潜力的产业群体。在巩固石油、石化、煤炭、森 工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农业 及食品、饲料工业、医药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 业、汽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门类。 (2)充分利用沿边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 步加大“南联北开”的力度,充分利用中俄经济的 互补性,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强 大的面向国际的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外 向型农业等外向型经济类型。
城市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城市化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城市化在带来诸多机遇和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城市化带来的一个显著问题是人口过度集中。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资源紧张,如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
城市的住房供不应求,房价飞涨,许多人只能居住在狭小拥挤的空间,甚至出现了大量的贫民窟。
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常态,通勤时间延长,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紧张,使得人们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城市的环境污染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水污染使得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峻,同时也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
土壤污染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城市化还导致了社会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城市中既有富裕的商业区和高档住宅区,也有贫困的棚户区和低收入群体聚居区。
这种社会分化不仅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在就业方面,城市化虽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就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端产业和创新型岗位相对较少。
同时,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就业竞争激烈,失业问题时有发生。
面对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增长、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实现居住、工作、商业和休闲的平衡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加大对住房的规划和建设,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其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污染物排放。
城市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表 3 上 层 透 光 抚 育产 品产 量 、 益 效 单 位 : 方 米 、 、 顷 立 元 公
类别
试 验 区
试 验 区
林班 小班
1 / 63
2/4 5 1
其 中 面积 小班 m 出材量 n q 总产值 元 / 公顷 原 木 小径 椽 材 大 柴
城市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赵 悦
摘要 : 文分析城 市化进程 中吉林省农村教育需求与供给之 间的矛盾 , 本 并找 出产 生矛 盾的原 因 所在 , 而提 出相应 的对策。 从
关键 词 : 村 教 育 ; 市 化 进 程 ; 农 城 吉林省
在新兴的工业 文 明逐 渐取 代传 统 的农业 文
19 .6
6 1 .8
31 6
8l 1
28 8
62 3
16 14 2 4 1 8
2 4 4 5 23 0 0
6
3 1
1 16 38 8
256 5O 0
62 0 78
422 17
试 验 区
对 照 区
8/1
1/ 1 2 l
2 4 .4
8 6 .1
教育来实现 。因此 , 分析城市 化进程 中吉林省农
明而成为社会 主导的背 景下 , 吉林 省农村城 市化 进程在不断地 向前推进 , 而教育对其 具有 巨大的
推动作用。农村城市化 的过程 , 同时也是农 民市
村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 的矛盾 , 而提 出相应 的 从 对策 , 具有实际意义。
( ) 项建 议 三 两
( 本文作者 工作 单位 : 吉林 省林 业勘察 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摘要: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当前,吉林省的城市化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吉林省区域发展的新背景,针对其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完善区域中心城市体系、增强城镇轴带集聚能力、促进长吉都市整合区的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东西部城市化、促进边境口岸城市职能的优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吉林省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区域经济;路径中图分类号:F299.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7-0067-04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实践表明: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必然较高。
吉林省的城市化水平在国家计划投资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改革开放以来,受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吉林省城市化水平虚高、城市化速度滞缓、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限制着城市化对区域发展支撑与载体作用的发挥。
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背景下,选择科学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应成为吉林省的重要战略之一。
一、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一)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吉林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省经济总量由2001年的2 120.35亿元增至2010年的8 577.06亿元,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6.8%。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吉林省具有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质的特产资源、广阔的省内外市场及全新的发展政策等方面的优势,随着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区域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其经济总量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也将稳步提升。
因此,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要求及时调整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路径。
(二)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转型在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背景下,吉林省的工业正在以交通设备制造、石化产业等为支柱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模式转变;从资源驱动、资本驱动的工业化转向知识驱动、技术驱动的工业化转变。
按照《东北振兴规划》要求,吉林省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应是建设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同时,大力发现代服务业。
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城镇体系功能的高级化演进将是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基本途径之一。
(三)省域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吉林省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方面,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向东扩展参与图们江国际合作区域的开发开放已成为吉林省对外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
另一方面,东北东部地区铁路干线的贯通、哈尔滨――大连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吉林省与辽宁省高等级公路的有效衔接,使吉林省南下对外联系通道建设条件更加成熟。
但受地理位置及发展思路的影响,吉林省对外开放水平一直偏低,导致区域经济发展长期落后。
在此背景下,构建开放的城市体系格局是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城市化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吉林省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耕地资源总数为557.8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29%。
此外,吉林省生态环境具有比较优势,生态环境结构功能与整体质量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省品牌是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随着吉林省人口与产业加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明显。
吉林省的城市化发展必须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吉林省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城市化水平虚高吉林省城市化水平较高,2009年已达53.3%,早已步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但相对于较高的城市化率,吉林省城市化质量较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功能不完善。
以基础设施为例,吉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许多指标的排名都比较靠后:2006年,吉林省人均拥有城市建设维护资金277元,居全国第28位;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31 27升,居第24位;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7.86标台,居第23位;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74平方米,居第29位。
城市化质量不高使吉林省城市竞争力下降、聚集与辐射能力较差,进而影响了城市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
(二)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吉林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偏重型工业结构与农业关联度不高,难以向社会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就业结构变化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变化。
并且,吉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十分缓慢,城市化地域推进过程中城乡二元分割严重。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动力不足导致吉林省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2006~2009年,吉林省经济发展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而同期城镇化速度仅0.2%,与全国2.0%的发展速度相差悬殊。
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城市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及拉动与载体作用的发挥。
(三)缺乏科学的城市化发展规划现阶段,吉林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正处于人口、产业进一步向城市集聚,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的重要时期。
但许多城市的发展超出正常轨道,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中部特大城市空间无序蔓延、郊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东、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空间无序侵占自然生态系统,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建设等难以适应地区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等。
这种情况,使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愈来愈严重,已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危害。
(四)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目前,吉林省的城镇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省城市规模分布不合理,除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外,人口在50万至100万之间的大城市发展缓慢,且绝大多数小城镇人口规模小、经济实力弱,难以发挥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
二是作为吉林省城镇体系中心环节的中部城镇群的经济联系不够,结构十分松散。
三是省内特大城市的国际化功能不强,限制全省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四是各级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不强,区域的中心城市体系尚未形成。
三、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路径(一)完善省域中心城市体系结合吉林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根据吉林省各级中心城镇的交通区位、人口规模、综合实力、影响范围等因素,应逐步提高各级中心城市的区域服务功能,形成省域中心服务体系。
省域主中心长春市是全省经济社会功能聚合的核心载体,应加速推进其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提升现代服务能力;吉林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应形成特色的工业经济品牌,以此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四平市、白山市、延吉市、松原市等地区应根据各自发展优势提升实力、扩大规模,逐步强化其带动所在地区发展的综合功能;为增强县城、重点小城镇对地方经济的带动能力,需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提升中心地服务职能。
(二)增强城镇发展轴带的集聚能力从目前吉林省发展阶段判断,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化空间发展应重点突出城镇轴带扩展与集聚,以省内主要的交通干线为依托,构建重点城市发展轴带,实现以线(城镇发展轴带)聚点(城镇和产业地区)、以点带面(都市圈和城镇群)的区域城市空间结构。
要继续强化省域内已具雏形的哈大轴、图乌轴、沈吉轴、南部门户轴四条城市轴带的集聚功能,促进轴带上的节点城市及沿线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将城镇轴带及其沿线地区建设成为吉林省人口与产业的主体承载地域;进一步通过城镇发展轴带来强化省内主要城市间及省内城镇与周边省区城镇之间的空间联系。
(三)促进突出长吉都市整合区的发展长吉都市整合区是吉林省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也是今后吉林省参与全球、东北亚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地域,因此,要充分发挥长吉都市整合区对全省城市化发展的牵引作用。
长春市应实现综合服务职能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加快中心城区低端产业的近域扩散,提升长春都市区的整体功能。
吉林市应重点促进工业经济总量扩大,构建以石油化工、医药制造、金属冶炼、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
在增强两市各自综合实力的基础上,促进两市整合发展,提升长吉都市整合区整体的竞争力。
(四)因地制宜地推进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自然基础条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地势平坦、生态环境适宜,具有城市化大规模开发和建设的条件;东部长白山地生态功能突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西部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决定了这一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自然条件制约较强。
因此,吉林省东、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推进应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一方面,为了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应通过近域城市整合形成多个城市化发展中心,弥补现有中心城市规模小、竞争力低下的缺陷。
另一方面,缩减城镇数量,撤并人口规模过小的城镇,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城镇集中,增强重点城镇经济实力与服务功能。
(五)促进边境口岸城市功能优化吉林省边境口岸城市功能提升的重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以产业地缘整合为切入点,加快边境口岸城市产业发展。
第二,建立跨国经济合作区,可先从已成熟的经济合作区起步,远期强化图们江三角经济合作区的整体功能。
第三,适度超前建设边境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完善边境城市国际性职能的支撑作用。
第四,加快图们、珲春等边境城市与省内长吉地区联系通道的建设,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发展,并加快边境地域与黑、辽两省的边境、港口城市的联系通道建设,以带动全省边境口岸城市快速发展。
四、吉林省城市化发展对策(一)推动“三化”一体与协调发展“三化”是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城镇化。
吉林省工业化进程推进与经济总量增长必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与农业结构调整是吉林省承担的国家产业分工职能,实现这一职能的关键是全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绿色城镇化既凸显了吉林省作为国家生态省的标志性特征,又是生态、集约、低碳、宜居等现代城市发展目标的集中体现。
“三化”一体的城市化将极大地促进吉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区域的整体发展,其中,新型工业化是全省城镇化的核心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支撑。
(二)完善城市化的产业支撑体系吉林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产业规模的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与布局的调整来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一是加快长吉一体化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长吉两市一体联动发展,积极改造提升汽车、石化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是促进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四平、通化等区域中心应从城市定位出发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做大已有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大力发展县城二、三产业,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以产业支撑城镇化。
四是基于农业大省的实际,鼓励小城镇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