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和发展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与必然结果,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城市化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伴随着奴隶制的产生,城市也随之出现,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虽然在不间断的发展着,但随度较慢,这和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成果敲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城市化开始以被迫的方式相对快速的发展着。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重要交通便利之处,还有就是像北京等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然后在抗日和内战期间中国的城市化基本停滞不前,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才又开始城市的建设,但因为生产力的水平不高,和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的城市化依然缓慢。终于在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迎来了一个春天,中国的城市开始以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尤其是东南沿海。总体看来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曲折的。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成为中国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及方式,承载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对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城市化绝不仅仅是一个人口转移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经济问题,几乎涉及到一国发展的所有问题。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具有多元化、复杂性特征,不完全是工业化及经济发展的产物,主要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性因素驱动的;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也受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体制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国家城市化发展路径存在差异,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征,积累了一些棘手的体制性障碍和社会矛盾,包括:城市化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城市化发展模式偏重于粗放;城乡一体化程度低,差距较大,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凸显,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享有城市居民的待遇,难以融入城市主流;城市发展的区域协调不足等。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走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不确定,有些地方甚至照搬国外的经验,但因为环境不同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后期出现诸多问题,而且现在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枷锁。现在看来中国必须寻找一个适合中国本身的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城市化的发展必须与工业化相平衡,与经济的发展速度向相辅相成,进最大的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可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并非如此。我们必须考虑前一阶段中国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中国过去30年,尤其是最近十年,发展方式的特征之一就是发展超级大城市,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经济学家主张建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超级城市圈,认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我看,以牺牲均衡发展,尤其

是牺牲农村发展为代价的超级城市圈之路,已经走进死胡同。更值得反思的是:中国至少有两亿农民工常年穿梭于城乡之间,他们在城市打工,却没有城市身份,时间长达十余年,甚至更长。他们中有多少是心甘情愿的? 2010年许多地方呈现所谓的“民工荒”现象,不是“刘易斯”拐点,不是农民工出来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他们在家乡也能找到工作,不能再忍受背井离乡被剥削了——而这恰恰是国家投资西部、开发西部、建设小城镇政策的结果。可以想象,如果西部存在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存在发展的机会,还有多少农民工仍然会常年漂泊于城乡之间。进一步说,如果农村存在很大的发展机会,西部以及众多小城镇存在很大的发展机会,城里人为什么不能向农村倒流,大城市几百万没有工作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能流向小城镇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机会的不均等,就算是再穷的城市居民也比生活在农村强。中国的发展之路和国外的不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中国农业没有致富机会的背景下,城市化越是超高速,经济的发展就越畸形。

而且中国的城市化模式是重点打造超级大城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本身具有优势,而且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政策等各方面的偏向,使其本身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各种人才流入更加加快了经济的发展,然后是国内国际的投资进入,使其成为人口方面的超级城市。但是这样的

超级城市也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土地经济”的双刃剑效应突然闪现:“土地财政”曾经是地方政府推动城市化的最大动力。在2009年,国内有6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加超过 100%,其中,杭州的卖地收益以1200亿元居全国城市首位;上海以1043亿居全国第二;北京则以925亿元居第三;广州则超过425亿元,是 2008年的4倍。土地收入增加有没有边际?土地收入剧增如何开支?很多人只看到土地收入,却不知道开发土地的成本提升速度远远地快于土地收入提升的速度。过去政府卖地价高,收入多,可以支付高成本,但这两年房地产调控,土地一块块流拍,于是遇到拆迁瓶颈;拆迁瓶颈实际是土地瓶颈。超级大城市几乎已经没有土地。资源有没有边际:大城市绝大多数都是资源输入型城市,靠牺牲周边地区也已经不能维持。实际上,大城市迅速地膨胀已经导致水、电、煤、气、油等资源供应的严重紧张,如果不是国家进行价格保护,资源价格早就涨上天了。而且这些资源的利用缺乏明确有效的管理,致使严重浪费,造成更加资源更加短缺。像很大一部分城市的发展先污染后治理,虽然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代价是巨大的,天空变得不在蓝,水不在清澈,大气变得浑浊。使得人们的健康受到巨大的威胁。这就是盲目的追寻经济发展数字的结果,得不偿失。

生存空间有没有边际:北京作为首都但现在是名符其实

的首堵。北京现在已经有430万辆私家车,计划每年还要增加50万辆左右。虽然修建了地铁还有高架桥等,但只是小小的缓解一下,如果继续这样的增长,不得不好准备应对人口爆炸带来的危机。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到2020年,北京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截至2009 年底,北京实际常住人口总数为197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46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726.4万人,举家迁移比例逐年提高,达41.2%。流动人口转为常住户口是我们超级大城市面临的同样问题。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接近1800万人,远超“十一五”规划末的控制目标1625万人,关键点是外来人口仍然源源不断,造成所有公共服务品全面紧张,超级紧张。

中国现有城市668个,在发展进程中,城市形态、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城市各自为政,缺乏分工协作精神,城市发展方针好高骛远。近年来,全国竟有四十几座城市先后提出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必须从国家利益出发,开展不同地域层次间的城市空间体系规划,突破条块分割,超越现有城市区划,克服城市间盲目竞争,促进城市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所以城市化应该是双向的,只有城市与农村同时发展,让农村自生出城市化,才是健康的城市化。城市化应该是均衡的,超级大城市发展快了,应该适度放慢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