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建设历程

《电加工技术与应用》是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工作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随着学院的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也在紧跟产业、行业、企业的发展步伐,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04年—2006年:起步阶段。

根据鲁西北工业乃至山东半岛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通过专业岗位调研,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德州广顺模具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课程。建设了电加工实训室,融教室、实训车间于一体,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课程实施中由同一教师,在同一地点,完成同一教学任务。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在单项基本技能操作、专业技能、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2.2006年—2008年:发展阶段。

丰富课程内容,在教学中不断的研究探讨,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训练计划,在做中练,练中学相结合。在课程建建设方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借鉴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积极性的探究。以胜任岗位要求为目地,以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更高学历的深造,要求老师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市场调研。学习专业的新工艺、新知识、新技能、新材料。打造一批胜任一体化教学的老师。积极引进有一线生产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老师,充实教学队伍。

3.2008年-至今:完善阶段。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完善。为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开始了课程的完善阶段,《电加工技术与应用》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典型零件的加工实施,来掌握融合于实践行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不是以往仅完成零件的工艺和程序编制,真正落实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实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课程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

编写和修定《电加工实训指导书》。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专业水准。

在对《电加工技术与应用》这一课程进行完善时,以5个源于企业、经过教学设计,设立的5个典型任务为载体,融于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在电加工的5个学习情境中反复训练,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关联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与方法能力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制造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与课程开发模式的引入与内化,新一轮机械加工领域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把重点放在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深入了解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引入工学结合实习,增进学生工作经验、着力推进课程开发中的工学结合等关键环节上,以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核心,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课程新体系。

目前学院与德州广顺模具制造厂、上海天宇模具制造中心等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通过召开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访谈会,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若干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景分担该学习领域部分能力要求,最终实现工作过程知识的完整重构。

《电加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课程是服务于机械加工领域专业群各岗位的核心技能课程,为60学时,授课对象为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课程开设为第二学期。前修课为机械制图、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基础、模具钳工实训等,后续课为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

通过典型零部件绘制与造型、机床的操作等课程学习,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后,进行顶岗实习,主要岗位在生产车间进行机床的操作和产品零件加工等。顶岗实习使学生对模具零件产品制造过程的相关技术、图样所赋予的制造信息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探研,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

《电加工技术与应用》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在科学合理的分析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行动领域进行分析,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理论教学以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为度,实际生产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先进性、实用性、操作性等特点,并参照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中、高级技术工人等级标准,设计、安排实践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岗位就业群,安排具体实践课程内容:比照生产教学;与生产同步教学,即生产任务做驱动;生产项目做导向,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在项目教学进行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渐的形成职业习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

课程作用

《电加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能力系统训练的重要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力结构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从事模具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工作,主要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机床,以及正确处理加工精度的操作,制定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熟练操作各种电加工设备加工零件的技能,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并能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操作电加工机床;

2)培养学生编制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和制作典型零件的能力;

4)培养学生特殊加工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3)具有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有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