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培英才

合集下载

践行德育教育,助力健康发展

践行德育教育,助力健康发展

践行德育教育,助力健康发展发布时间:2022-04-18T08:28:08.48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3期作者:曾凡军[导读] 以静雅导行、以行促静雅,铸就博大精深、沉静高雅之书香校园,培养气韵优雅之现代学子。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中学四川德阳618000道德是一个人生命的底色,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为本。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中学以“德育为首,两翼齐飞”的办学特色,深刻地诠释了“办最好的教育”。

创新德育模式,打造最好的教育德智体美,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四个主要方面,相比较而言,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更核心更基础的作用。

学校始终重视德育教育,构建了“一点三维十二主题”静雅行德育模式,以养成教育为基点,通过常规教育、学科渗透、活动开展三个维度,围绕“静远则明——明晓传统、雅性则健——健身强体,静修则善——善待他人,雅情而勤——勤奋阅读,静行而安——安全自护,雅趣而节——艺多才秀,静思则律——律己达人,雅情而乐——乐于实践,静言则礼——礼让谦恭,雅学则诚——诚信爱国,静省则孝——孝亲感恩,雅志而责——责任担当”十二个主题,从修身、教养、行动、艺术等方面,以静雅导行、以行促静雅,铸就博大精深、沉静高雅之书香校园,培养气韵优雅之现代学子。

一、深化课程建设,打造全面课堂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

从对育人的意义和作用出发,打造高效课堂,践行学校一切皆课程的“全课程”理念,成为学校教育的“两翼”。

德育工作能够促进现代课程的发展,新课改的标准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地融入到德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在德育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确立了英语学科的双语教学,体育学科的田径、篮球、足球教学,音乐学科的民乐、管乐教学,语文学科的“银杏”文学社作为学科特色。

设置了人文素养类、身心健康类、艺术修养类、生活技能类、传统文化类、机器人类校本课程和艺体社团类课程,以及衔接课程(小升初)、双语教育、家长学校等九大系列校本课程。

落实“全人教育”理念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落实“全人教育”理念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落实“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作者:张丽娜李莎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8年第05期北京语言大学附属大连高级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寄宿制高中,始建于1997年,现为大连慧泽国际教育集团旗下的主体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可容纳2000余名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

我校是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并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开展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国际化办学的发展趋势,构建了“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全人教育”理念将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简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从三个维度来界定“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一是体现“人之为人”的教育,即有教无类、多元均衡、涵养品格,这一维度是对品格发展的定位,既涵盖了品格的内涵,也涵盖了品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二是体现传授知识的教育,即因材施教、优势更优、劣势补足,这一维度是对知识发展的定位,既涵盖了传授知识的方法,也涵盖了所学知识的丰富内容;三是体现和谐发展的教育,即唤醒“灵商”、提高智商、彰显情商,这一维度创造性地提出“灵商”的概念。

三个维度,立体化诠释了“全人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

二、“全人教育”理念的实施(一)构建“全人教育”的课程体系学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在遵循国家课程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落实国家课程,同时,也要根据学校特色建设及内涵发展的需求,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为此,我校自主开发了“三位一体”的“全人教育”课程体系(见图1),为落实“全人教育”教育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育并举,品格先行

五育并举,品格先行

五育并举,品格先行品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感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追求“真善美”。

在初中生初步认知社会之时,于茫然之际,学校作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实践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培养初中生正确的思想认识、正面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爱国主义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心理健康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关注品格教育失落,探究多方推动因素当前,人们生活条件普遍较好,且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长辈们的过度保护和宠爱,在一些问题上得不到正确的思想引导;另外由于初中生思想意识尚不成熟,大多数初中生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品格失落的现象:或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或意志薄弱,受不起挫折打击,或懒惰成性,生活自理尚成问题,或冷漠善妒,不懂与人交往相处。

从学校心理调查数据分析,约10%的学生存在心理孤独感,6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压力感到力不从心,大多数对考试存在过分紧张的现象,或烦躁,或厌学。

不少学生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行为,对学习、生活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当然,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对学生成绩的过度关注,智育为主甚至智育唯一的思想,造成对学生的品格教育的弱化或忽视,对学生品格失落的现象,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步步将学生逼入“绝境”,乃至放弃自己,产生严重后果。

二、解析品格教育内涵,寻求教育发展突破洛克伍德把品格教育界定为:“学校所倡导的、旨在与其它社会机构合作的活动,通过明显地影响据信能够产生这种行为的非相对主义的价值观,而直接和系统地塑造年轻人的行为”。

其中所关注的是当我们在决定或行动时的价值观体现和后续发展。

因此,在学校环境下对初中生的品格教育,至少应包括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

(一)围绕学校精神,实施初中生品格教育培养我校在13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勤朴诚毅”的校训文化,结合小片区合作办学的理念,形成了“勤朴诚毅奋进卓越”的校园精神,树立师生卓越文化的理想追求。

试论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培养

试论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培养

试论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培养作者:郑富王定功邵彦丽来源:《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年第06期摘; ;要:全人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教育思想,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和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培养“全人”。

全人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从正式提出到现在不到50年的时间。

这一理念是基于将人培养成“完人”而非“工具人”的视角,着眼于人的整全发展而非仅把人培养为专才的发展观,着眼于人的内在及外在的真实融合而非只着眼于人的外在表现的整合观,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全人教育;教师标准作者简介:郑富,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王定功,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河南; 开封; 475000);邵彦丽,河北省保定市保定花园街小学教师。

(河北; 保定; 071000)中图分类号:G622;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6-0007-03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或Whole-person Education)兴起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传至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现已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对全球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人教育有一整套教育思想,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和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全人”。

全人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从正式提出到现在不到50年的时间[1]。

这是一种将人培养成“完人”而非“工具人”的视角;这是一种着眼于人的整全发展而非仅把人培养为专才的发展观;这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在及外在的真实融合而非只着眼于人的外在表现的整合观。

目前学界对全人教育内涵的界定及其溯源还有很多争论。

一般认为,全人教育在国内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的概念相似,但从理论和具体实践上来看,又有所不同。

从内涵来看,全人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完整的人”,崇尚人的身体、心灵、精神、灵魂的整合;情意、灵性、灵感、直觉的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多元综合智能的开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依托教育集团承载“全人教育”

依托教育集团承载“全人教育”

依托教育集团承载“全人教育”作者:郝显军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年第02期北京九中的“全人教育”,以“树立民主意识,建立和谐团队,倡导自主发展”为原则,努力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尊重个性、尊重多元,培养整体发展、身心俱健的全人。

宽松、和谐的教师文化,成为强调“尊重个性、自主发展”的学生文化的基础和榜样。

九中不仅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价值,也关注他们在团队、民族、国家、世界等更大范围内的人生价值。

囊括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集团的建立,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更使“全人教育”的实施不再受到学段的限制。

近年来,九中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又迈出坚实的步伐,伴随着国际部、新疆部办学的日益成熟,九中“特色突出、包容并蓄”的办学风格日显。

北京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成立于2010年5月,成员包括北京市第九中学高中部、北京市第九中学初中部、佳汇中学、金顶街第二小学、金顶街第四小学。

教育集团的建立,旨在形成教育合作互助共同体,形成学校办学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各类学校的协调发展。

九中教育集团以“尊重”为核心,本着“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和老师的发展”的理念和“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科学有序、谋求发展”的管理原则,努力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尊重个性、尊重多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俱健的全人。

教育学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体,而学制的分段,是为了教育的方便而进行的,不符合人作为成长连续体这一自然规律。

中小幼一体化办学能够克服这一弊端。

而其他单一学段学校要想打破这种学段壁垒,集团化发展是一条有效路径。

石景山区教委在充分调研区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借鉴杭州等地经验,在石景山建立教育集团体制,北京九中教育集团是首次尝试。

实践证明,名校集团体制的建立,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链,理顺了招生上的衔接关系,使区域内的优质生源不易流失,从而易使名校逐渐形成优质生源和优质教育的良性循环。

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布时间:2022-01-19T07:37:18.120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3期作者:李馨[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高中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数学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借助数学知识教学,将立德树人渗透落实在各个教学细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本文主要以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为切入点,从抓住契机、寻求途径、选择恰当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着手,阐述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举措,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广东省江门市 529000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高中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数学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借助数学知识教学,将立德树人渗透落实在各个教学细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本文主要以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为切入点,从抓住契机、寻求途径、选择恰当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着手,阐述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举措,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数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必然的趋势。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寻求有效途径,选择恰当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一、抓住契机高中数学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老师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抓住契机,巧妙地融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在数学发展史中寻找契机。

数学知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应该抓住有利契机,借助数学发展史给学生讲解历史上的数学家,从数学现象研究数学本质,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岁月,攻克了多少的艰难险阻,才获得最后的成功。

适性扬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精彩

适性扬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精彩

适性扬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精彩发布时间:2021-09-26T15:00:22.9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3期作者:曾文明[导读]曾文明东莞市粤华学校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213-01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以“适性扬才”为核心教育理念,系统构建学校“适性”教育特色素质教育体系,有效促进了每一名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名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有效促进了学校品牌化、内涵化发展。

一、“适性”教育的内涵阐释“适性”教育是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适性”教育思想等提出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

“适性”教育为“三适五性”教育,“三适”指“适应”(倡导教育应适应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适合”(倡导教育应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适度”(倡导学校教育应提供对学生的适度引导,以充分实现学生自主发展),“五性”指“天性、个性、灵性、社会性(涵盖理性、品性、德性三个范畴)、诗性”。

“适性”教育强调保护天性、尊重个性、涵养灵性、培养社会性、唤醒诗性,最终以“适性”教育实现人的不断自我超越性成长。

二、“适性”教育立体综合改革作为民办学校,学校党支部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校工作全程坚持以党建工作为魂,以党建定方向,以党建带队伍,以党建促教学,以党建促品牌。

品牌培育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课、多个党小组重点联合攻关等机制,这也是学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根本原因。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程强化党建引领,从“适性”管理、“适性”环境、“适性”教师、“适性”课程、“适性”课堂、“适性”德育、“适性”科研、“适性”评价等方面来系统构建“适性”教育这一素质教育新品牌。

(一)形成了“适性”教育文化识别系统与办学思想体系“适性扬才”的办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体现了粤华学校“适性”教育改革的立体性、综合性、本土性、创新性。

告别不文明做有教养的人小学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活动

告别不文明做有教养的人小学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活动

告别不文明,做有教养的人——小学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背景“有教养的人讲礼仪、懂礼貌,有教养的人注重生活细节……”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了《做有教养的人》主题班会活动。

班会过程(一)何谓教养我经常听周围的朋友说,一个人有没有教养,从他说话、举手投足间、甚至一个眼神就能感知。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教养。

我搜索了一下教养这个词,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品德修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具体指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遵守秩序,心胸开阔,并发自内心真诚正派,光明磊落等等。

这时电脑突然蹦出了关于教养的多条标准:如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轻轻随手关门;坐在走道边不翘二郎腿;洗手后不要随意甩水溅到别人身上;吃饭时不要讲话,不要发出声音;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把垃圾带回家;接时第一句话要说:喂你好……这里可以更直观地从字面上去解释,就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今天我不说你如何要爱党、爱国、兼济天下、爱校如家这样的大德,希望大家首先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品德修养。

简而言之,就是要听话、懂事。

让你的父母,你的家人和老师少操点心!仅此而已!像我这个年龄这一辈人,小时候尤其在家庭教育方面,是一种很朴素的品德教育。

比如说要孝敬父母,不能忤逆,要爱干净,不能糟蹋,要有礼貌,不能骂人,要见眼生勤,不能懒惰。

以至于端坐不能翘腿、吃饭不能出声,这样的小事。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所谓的教养。

(二)教养的故事教养,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有位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家中拮据,家里没有洗澡的条件,又没有钱经常去澡堂,到了冬天身上难免有味道,总被同学嘲笑。

班主任就经常请他和一名同学到家里吃饭,吃完饭就和他们坐在一起做煤球。

做煤球难免弄脏衣服,老师就提出让他们洗干净再回家。

多年后的一次校友聚会上,已经小有成就的网友笑着分享了这段回忆。

当时一起去的同学对他说:“你以为老师真是为了和我们一起做煤球吗?其实,老师是想让我们去他家里洗个痛快澡啊。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汇总6篇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汇总6篇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汇总6篇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篇1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新法中,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

新法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

新法对义务教育的管理机制有了明确的规定。

新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

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

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当前,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带来了择校等一系列问题。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在总则中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法律明确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实施全人教育 探索德育落点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实施全人教育 探索德育落点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实施全人教育探索德育落点作者:牟成梅张晔田超来源:《中国德育》2020年第22期全人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理论由美国学者隆·米勒最早提出,后续有多国学者对其进行完善和发展。

我国学者刘保存指出,“全人”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积淀、高深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发达的智力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和谐的性格与强健的体魄以及健康的审美,以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平衡、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学识与品格的平衡,真正实现真、善、美、群、健的统一。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在实施全人教育过程中紧跟时代发展,将营造温馨的平台、激发成长的活力、用行为联结素养和针对学生精准培养作为实施全人教育过程中的德育落点,在传承学校德育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德育的魅力。

一、创建特色班级,营造温馨的平台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班集体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和学生成长的心理氛围。

学校坚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行为习惯好、师生和谐好、仪容仪表好、参加活动好、学生出勤好、课堂纪律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的“八好班集体”建设工作,积极贯彻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让学生在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中快乐生活、努力学习。

“八好班集体”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形成自主管理班集体、和谐班集体、学习型班集体三位一体的优秀集体,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向上、自主的集体中成人成材。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此也将传统的班集体分成了行政班级和教学班级。

因此,班集体建设需要由现有的“八好”向更高目标迈进:建设温馨的家,即建设充满人情味的特色班集体。

特色班集体的建设需要从五个方面来落实:有正气的班集体、有作为的班集体、有活力的班集体、有品位的班集体、有担当的班集体。

这五个指标是《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评价的五个方面,即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所倡导的全人教育核心思想:全面的修养、坚定地爱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践行教师培养新理念,构建教师队伍新格局

践行教师培养新理念,构建教师队伍新格局

践行教师培养新理念,构建教师队伍新格局发布时间:2022-09-27T07:10:55.99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5期作者:邓跃茂[导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有好老师才会有好教育。

有名师才有名校,名师是名校的中坚,一流学校必须有一流师资。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最具潜力和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十年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流师资,成就一流教育,在“双名工程”总体方案的指导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和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献身教育事业、师德师风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治学精神严谨、教学水平一流、育人艺术精湛,热爱学生,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

邓跃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100000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有好老师才会有好教育。

有名师才有名校,名师是名校的中坚,一流学校必须有一流师资。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最具潜力和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十年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流师资,成就一流教育,在“双名工程”总体方案的指导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和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献身教育事业、师德师风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治学精神严谨、教学水平一流、育人艺术精湛,热爱学生,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

一、德才兼备,开拓创新,严把教师入口关要办好一所学校,关键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

为了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定期从985、211名校招聘高素质、高学历的毕业生,通过人事初筛、教研组考核、主管校长把关、校长和书记亲自面试等多层选拔程序,对毕业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教育情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

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1通过三天的学习,我受益良多,感触颇深。

通过学习王立新教授讲授的《学四史强信念树信心》课程,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有了全方位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朴宏教授讲授的《轻松驾驭团队核心的“选育用留”四件大事—非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源管理》课程,对人才队伍的管理和整体素养提升获取了新的方法路径;通过王立生教授讲授的《VUCA时代的管理科学与领导艺术—基于实战案例分享》课程,对做好当下时代基层领导、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树立了足够信心;通过王军教授讲授的《跨部门沟通与协作—从实践出发,打造高效能合作型团队》课程,对工作中注重加强横向沟通协作、提高工作质效获得了丰富的方法和理论依据;通过孙卫敏教授讲授的《自我觉知、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非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源管理》课程,提醒自己随时做好自我冷静认知、客观角色定位,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更好服务他人和企业;通过姜燕教授讲授的《公众表达与演讲技巧—为汇报演讲夯实理论及实操基础》课程,勉励自己要勤习多练,克服紧张心理,在公众场合抓住核心、善于表达;通过参观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重温沂蒙老区峥嵘岁月,对“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刻骨铭心;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仿佛又一次沐浴战火硝烟,重新点燃“为了崇高的事业舍生忘死”的革命激情。

学与思,止于行。

本次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培训学习,新的理念和知识促使自己不断进行思考和反省,并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质效,发挥好岗位作用。

一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为国家的强盛奉献自己;二是义无反顾责任担当,以螺丝钉的精神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质效;三是注重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打通壁垒,顺畅流程。

同时强化与身边群众的沟通,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做好各项工程;四是多加历练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总结和公众表达能力,注重品牌打造,讲好身边故事,塑好企业形象。

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

2012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

地处江尾海头的江苏省启东中学,大门、二门上挂出了两条横幅,一是热烈祝贺李天然同学荣获第11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一是热烈祝贺黄见同学被录取为北京大学飞行国防生。

北京大学在总结2012年江苏招生录取工作时指出,“在保送生中,启东中学的李天然是全省唯一参加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即将代表中国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争金夺银”。

在提到飞行员国防生报考踊跃时指出,“今年北大首次招收飞行国防生,在江苏计划招收2人,实际录取5人,占北大今年招收飞行国防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启东中学的黄见不但高考成绩优秀,身体素质也非常符合飞行员要求”。

闻名遐迩的启东中学,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先后斩获国际奥赛14块金牌、2块银牌;每年总有20名左右的学生考取北大清华;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许多荣誉。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能陶冶和生成一代新人,“教育即生成,教育就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全人”。

“全人”,顾名思义,就是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而在启东中学,“全人教育”有着全新的诠释——博士校长王生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新全人教育”思想,即,面向全体每一位学“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展现学生完整的个“人”,为了学生全部的“人”生。

“全人教育”就是要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全面性、全程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做人、心智、特长、体魄等各个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才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的启东中学,又站上了新的高度。

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王生校长,又光荣地当选为中共十八大党代表。

每当回忆起2008年3月5日下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的场景,王生校长总是十分激动。

素质教育背景下“全人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素质教育背景下“全人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素质教育背景下“全人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金延清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年第02期全人教育的智慧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们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的智慧之源,全人教育是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

2008年,在总结我校历史经验、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引领和统筹学校发展,并使之成为学校成员共同奋斗的愿景目标,目前学校实现了均衡和谐发展,成为省规范化学校。

一、以“全人教育”理念为引领,兼容并蓄科学发展我校“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激发人的潜能。

因学区内商贩及低收入家庭子女较多,新生生源素质良莠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家长科学教育水平有待加强。

因而提出了学校“全人教育”理念及代表学校发展方向的“一训三风”。

“全人教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教育方向。

我校“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二、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文化立校特色强校在践行“全人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我校通过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途径,致力于师生心智与体魄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一)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我校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格调高雅、寓意深远”为主旨,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目标,重视校园物态文化建设,打造精品文化校园。

建立了“凸显特色弘扬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注重“内蕴型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各楼层设立风格迥异、主题鲜明的文化长廊,使校园成为立体“教科书”。

翰墨润灵、书香氤氲、个性飞扬的校园文化,在无声无息中浸润着师生的心田,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师生素养。

(二)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激能”评价科学管理1 推行“能本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效益。

学校找准目标,人本为基,推行“能本管理”:一是建立能力型、学习型组织;二是岗尽其能,形成良好的岗位竞争和激励机制。

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

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作者: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23年第12期我是一名基层体育教研员,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二载,始终怀揣一颗教育初心,默默耕耘。

回首过往,我以奋斗之姿、笃行之态,在担当中历经淬炼,在尽责中日益成长,一路扎根、深耕、改变、突破、成长为高级教师、沈阳市名师、辽宁省体育教学名师。

一、奋斗者——心中有光,素履以往2001年,我以“遼宁省优秀毕业生”的称号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在沈阳市培英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实现了人生第一个梦想——做一名体育教师。

在这里我遇到了工作中的第一位师傅——徐玉祥老师,徐老师50余岁,是一名坚守在体育一线30余年的老教师,他用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时刻感染和鞭策着我,我在工作中严于律己、脚踏实地,朝着良师奋进。

1.做一名有使命感的体育教师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育体进而全面育人。

“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我想这是每一名体育教师的使命。

怀着务实的信念,我每天写教案、备课,有吃不准的地方,哪怕到深夜12点,也要多方查阅资料求证落实,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2004年,我参加了沈阳市第二十一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执教《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教学中我结合篮球大胆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学生们积极愉悦地参与其中,课堂氛围热烈。

公开课如此,日常体育课我同样坚持做到有序、有趣,有技术、有强度、有创新,让学生们真正在体育课上有所得。

2.做一名有爱心的体育教师鲁迅曾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在教学中,我像教授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关爱、真爱和大爱对待每一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我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和学困生。

这些学生的心灵更加柔软敏感,需要教师更加仔细、耐心地引导。

我曾经教过一个“特殊”学生,他在篮球持球突破学练中反应迟钝,动作也不协调,其他学生的嘲笑让他在练习时更加畏首畏尾,我及时注意到这种情况,立刻来到他的身边,进行耐心指导,纠正他的不足,并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同学间应彼此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施行完整教育 塑造完美人格

施行完整教育   塑造完美人格

施行完整教育塑造完美人格作者:李君才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7年第03期结合时代精神和学校实际,武汉市汉口北高级中学提出了“实施完整教育,塑造完美人生”的思想体系,奉行基于完整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完美人格培养的办学宗旨,同时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所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科学、校园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睦、办学效益不断提升的现代化学校。

完整教育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完整教育通过完备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一脉相承。

完整教育符合学生发展要求。

完整教育以“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既关注师生角色上的要求,又关注他们作为普通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体现差异化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培养目标及师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多样化课程;在教育途径与方法上,因循师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高雅的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来,基于生活,立足实践,携手家庭,面向社会,让师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在教育评价上,注重多元化、人性化、科学化和发展性,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与成就感。

在完整教育中,学生们发展潜能,激发志趣,趋近最好的自己,实现知识、品行、品质的向上生长和完美跨越,完成人的完整发展。

完整教育符合高中学段的学情实际。

高中学段的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经历了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变化,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

虽然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他们的心理和思想仍未成熟,存在片面性、残缺性和极端性;面对网络时代庞杂的信息和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他们更容易犯错误、走极端,甚至误入歧途。

完整教育符合学校实际。

汉口北高中校园环境优美、典雅,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能满足完整教育的需求;汉口北高中教师均具有系统教育的习得经验和深切感知;学校学科开设符合部颁标准,课程齐整,学科健全,具有完整教学的物资基础。

小学教育主题对联大全

小学教育主题对联大全

小学教育主题对联大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基石。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第一层级,承担着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任。

以下是一篇关于小学教育主题的对联,用于弘扬教育精神,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上联:启明之光耀童年,优秀之树长学问。

下联:乐学乐生开智慧,知识浩如烟波涌。

上联:潜能无限逐梦想,阳光荡漾润心田。

下联:校园足迹书行路,青春干劲创未来。

上联:知识宝库无边际,教育花园熠熠生辉。

下联:师长辅导育才情,心灵成长显魅力。

上联:零基础补偏宜早启,奋发努力真踏实。

下联:明礼秩序育优品,成绩精进见长进。

上联:脚踏实地求渊博,眼观世界见宽广。

下联:每一堂课涵真移,每一个时刻无虚度。

上联:争当小小好学生,激发学习爱探索。

下联:勤奋好问拓未知,追求进步上顶峰。

上联:听课挺胸领知识,争做班级小明星。

下联:读书扬眉见成果,爱校立志做楷模。

上联:百尺竿头积跬步,小学堂里培养英才。

下联:习文习武成龙凤,梦想起飞智慧海。

上联:师长用心为学生,知识泉涌滋长才。

下联:父母关爱成长儿,温暖怀抱有魔力。

上联:奉献爱心育花朵,学校谱写新篇章。

下联:孩子微笑舞蹈间,勤学苦练绽光芒。

上联:读万卷书尽人事,乐观明朗性情成。

下联:上万公里志权志,战胜困难梦远航。

上联:绿意盎然满花园,小学生活美如画。

下联:学业繁忙快乐伴,成长岁月如一瞬。

上联:教育如航船引领潮,小学生活好向导。

下联:知识如泉眼涤心田,未来路上充满希望。

上联:初升的太阳千里明,踏足校园真希望。

下联:小学生活点燃梦,奋勇向前实力强。

上联:刻苦用功积学问,书山积累德育场。

下联:齐心协力奋进步,健康向上跃前行。

上联:父母教诲爱心多,校园教育从小做起。

下联:学校环境温馨好,呵护孩子自由成长。

上联:辅导受教砺人智,培养优雅饱学量。

下联:学生辅导习性行,品学兼优功名显。

上联:风雨同舟心相连,共育花朵开花朵。

下联:园游会上杯面洁,暑期班开展动起来。

上联:砥砺奋斗绚丽画卷,心手相连创佳话。

“全人教育”背景下 语文教学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

“全人教育”背景下 语文教学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

“全人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作者:谢莹莹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0年第11期我校实施“全人教育”以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育人之本,将“立德树人”融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现代化课程体系中,致力于培养人性向善、生活向美、学习向真、能力向上的优秀“全人”,从而推动学校“全员发展,全人发展,全面发展”。

一、聚焦主题“德”为先,“全人教育”促发展我校在教育改革的发展蓝图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密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主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立德树人”纳入特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贯穿于课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植根于实践,着眼于长远,全面深化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现代化课程体系,抓住课改契机,打造独特和可操作性强的“微德育模式”,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凸显全人教育的核心,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成长,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创新的奋进精神。

二、立德树人“德”有功,“润物无声”人为本“立德树人”主要是通过培养“文化自信、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达到自然熏陶、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教材内容更新辐度较大,极富时代性,外观大气精美,符合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每篇课文都由编写组精心拣选,文质兼美,其中不乏经典文章,令人耳目一新。

在单元设置、板块体系、结构调整、内容安排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积极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凸显核心素养,处处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其内容或塑造人物的高贵品质,或歌颂祖国山川的壮丽,或表现中华文化传承的独特魅力,或凸显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

不同题材、体裁,不同内容、形式,每一课都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蕴之美、质朴之美、情感之美。

教材体现了深邃的文化气韵,时刻都在影响学生,让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人教育培英才百年培英,百年风雨百年歌。

一棵参天大树,一定经过无数岁月的沧桑;一所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的学校,一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以下简称“培英中学”)创办于1879年。

138年过去了,培英中学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更替,从只招男生发展到培养“白绿英才”的现代特色学校,从几个人的小学堂发展到七所培英学校分布全球。

一代代培英人发扬“白绿”精神,坚持全人教育,晨沐朝霞,夜伴星斗,上下求索,以百折不挠的气概,铸造了百年的辉煌。

早在1879年校祖创办培英中学以来,就倡导“全人教育”的理念。

“校祖的教育哲学在当时是先进的,他深信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不但在知识和精神上,而且在身体方面也要得到发展。

(《培英史话》)”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了教育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发展学习需要与顺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才能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

我们将“全人教育”具体阐释为“以人为本,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明确以“弘扬‘白绿’精神,坚持全人教育,培育现代英才”为办学理念,这正与校祖提出的教育原则一脉相承,并符合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为培英中学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石。

一、弘扬“白绿”精神(一)“白绿”精神的内涵“白绿”是培英的校色。

白色是最单纯、最统一的一种颜色,它象征着纯洁、光明、真诚、坦白和谦逊。

绿色象征着生命、春天、希望、和谐。

在整个大自然中,只有它普遍地装点着这个世界。

“白绿”共处,和睦协调,如松似雪,松在雪中,不屈不挠,雪中有松,更显高洁。

白绿相映,蕴含着师生对纯洁、真诚、生命、希望、和谐的追求。

“白绿”精神在世代培英学子的心中萌芽生长,经过一代代培英人的灌溉,逐步形成了一种十分具体的行动的准则与精神追求: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热爱劳动的服务精神;热爱科学的求实精神;热爱母校、“白绿”儿女一家亲的团结互助精神。

(二)以“白绿”精神为主导构筑校园精神文化体系在培英校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我爱我培英学校,优良传统,白绿健儿,一家亲情谊重,信望与爱,陶铸英才为国用,鹰扬长空。

广沐化雨春风。

”当中就蕴含着一个以“白绿”精神为主导构筑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系。

1.校训:信、望、爱我校曾经是教会学校,校祖是来自美国的那夏礼牧师,校训“信、望、爱”来自《圣经》。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培英体系学校对“信、望、爱”赋予了新的内涵:信: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望:远大的理想、勇于进取的精神;爱:爱人类和人类创造的文明,爱我们的民族和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社会主义。

培英中学,历经百年风雨,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特有的教育情怀。

在秉承传统的前提下,我们对“信、望、爱”有自己的解释。

信,本义是不疑,有“诚信、守信、言必由衷”之意。

能不疑人,不被疑,方可称“信”。

古语有说“人之所助者,信也”,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个人最有帮助的乃是信,一个没有“信”的人,难以立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信的本义引申出更为丰富的内涵,我们将其概括为:信念、自信、诚信。

信念——信念坚定,追梦不止,永不言弃;自信——相信自己,满怀信心,自强不息;诚信——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做人之本。

望,“为人所仰”。

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臣”,像眼睛,下面是“壬”,像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

小篆字形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

一个人脚踏大地,仰望皓月,心中怀有远大的抱负,须脚踏实地。

而能有所成就之人又往往需经历寂寞独行之痛苦。

有仰望的勇气、坚守的毅力,需要回归历史积攒养料、汲取动力,从而展望未来。

我们概括为希望、守望、回望。

希望——相信远方,相信未来,乐观向上;守望——守望相助,携手并肩,团结协助;回望——懂得感恩,心系培英,白绿一家。

爱,“仁之发也”。

内心有爱,能体味世间万物之真善美,爱是一种感受。

在体味世间百态中,萌发爱的种子,爱也是一种行动。

因此我们要在身体力行中,品味种种爱,付出爱。

爱包含博爱、爱国、爱校、自爱。

博爱——尊崇自然,热爱生命,人间大爱;爱国——热爱祖国,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爱校——爱我培英,一日培英,一生培英;自爱——完善自我,宽以待人,自尊自爱。

2.“培英咕喱头”的实干精神培英中学地处广东省广州市老西關,这里是广州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只要亲临其境就能感受到它鲜明的乡土文化特色。

它融进了广州人的“城市精神”,即“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团结友爱、自强不息”。

我们这所百年老校里孕育的就是这样一种生生不息的生活意念:尽管出生不是高贵的,但是我同样是要成才的。

一直流行于培英学子口中的校园歌曲《培英咕喱头》歌,歌词唱道:“培英咕喱头,谁说咕哩不上流,小姐少爷多依赖,文弱书生少用手,培英咕喱头,手脑并用不怕苦,千钧重担上肩头,为中华为民族,唱首苦力歌,赞美一等咕哩头。

”“咕哩头”在粤语中有“做苦力”之意,而要做“手脑并用”的“一等咕哩头”就充分体现出培英人的全面发展、勇于开拓、刻苦耐劳、实干谦逊的精神。

3.“鹰”的精神境界培英中学的校徽是一只展翅的雄鹰,或许因为校祖是美国人,我们的校徽和美国的国徽很像,都是鹰。

鹰,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面对狂风骤雨,勇敢的雄鹰振翅搏击。

我校以鹰为校徽,正是对“鹰”的精神的诠释,对“鹰”的品质的传承,让这种精神激励我们白绿儿女继往开来,学习鹰的风骨、鹰的气质,不畏艰险,勇往向前。

这鹰的形象也正是培英人奋发有为、志向高远的象征。

校歌歌词中“鹰扬长空”,正是勉励学子们要有报国的远大志向。

一年一度的传鹰仪式,就是对鹰文化的一种传承,更传达出学子们振翅高飞的强烈愿望和拼搏精神。

组织以鹰为主题的各类竞赛活动,逐步使鹰的精神内化到学生心中。

结合我校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开展“雄鹰计划”,在初、高中,每个年级设有一个奋斗目标:一年级为雏鹰待发,二年级为雄鹰展翅,三年级为雄鹰高翔。

把思想、纪律、生活、学习四方面的管理评价有效结合学校的“鹰”文化形成激励机制,互相促进,鼓励学生们积极上进,营造良好的校风。

4.“铁军”精神励我行“英才为国用”,陈铁军,培英人都会铭记的名字,在五四爱国运动的革命冲击下,陈铁军毅然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到坤维女子中学(即现在的培英中学)求学,在学校里她得到了语文老师、共产党员谭天度的引导帮助,受到了大革命洪流的鼓舞,与同班同学区梦觉(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等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中去。

她把自己的原名“燮军”改为“铁军”,表示自己铁下心肠干革命的决心。

这个名字寄托了她拯救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理想,表现出她随时为革命牺牲的坚强意志。

在狱中,她和志同道合的周文雍大义凛然地面对审讯,并将敌人刑场上的枪声視作他们婚礼的礼炮,英勇就义。

陈铁军的事迹谱写了培英近代史上一曲英雄赞歌。

“铁军”精神是滋养新一代培英人的一块沃土。

校道旁立有陈铁军烈士的塑像,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纪念革命先烈陈铁军的活动,学习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

校团委、大队部开展“铁军支部”和“铁军中队”的评选活动,使“铁军”精神深入人心。

5.四海之内,“白绿”一家培英校友遍布全球,目前全世界有45个培英校友会。

在我们培英学子当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白绿一家”。

在培英的大家庭里,每一个成员都秉承校训“信、望、爱”,每一位培英校友都视大家为一家人。

正是这“水有源,树有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母校情结,让校友们无论身处何方,位居何职,总是心系母校,以自己出色的业绩为母校增光添彩,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

培英中学名誉校长蔡建中教授就是身体力行遵循“信、望、爱”的校训,时刻心系母校的发展,他就是培英人学习的典范。

弘扬“白绿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在爱国爱校的教育熏陶下,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良好品德、健康身心,努力学习,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才。

二、坚持全人教育(一)“全人教育”的内涵1866年,那夏礼博士乘坐小型帆船,历经109天从纽约到达香港,在1879年创办了一所男子中学——培英中学。

校祖本人就是英才,他说:“陈腐的帝制之下,中国学子定必年年、岁岁苦于文学堆塞,死记条教,可悲之至。

中国人需要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来一场彻底的革命。

他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

”他的教育观念至今仍具有先进性。

当时的中国教授的是四书,而我们校祖创办的培英中学授以数学、科学、地理、历史、体育等学科,其提出的“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至今仍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而发挥着指导作用,足见其真知灼见。

全人就是“完整的人”。

全人教育就是要超越学科与专业的分割,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得,更注重学生在身心、知识、智力、道德、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精神、价值操守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二)实施“全人教育”的目标实施全人教育是要让学校的教育实现“以人为本、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目标。

近年,我校生源发生了变化,素质有些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过的困惑与压力。

我们探索如何实现“低进高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再创加工能力强的名校声誉。

校领导和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实践,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要使每个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各有所进,体验成功,基础扎实,素质提高”思想指导下,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缩小分化,综合发展”的教改目标。

1.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

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其贯穿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为了师生、尊重师生、依靠师生。

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为根本目的,始终把师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方面,应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以人为本”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不断增长知识与技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大力倡导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为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搭建深远发展的平台。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师提升,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从关注师生生命整体发展出发,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给予学生成长成才的条件和教师发展、创新、创业的空间。

学校教育也只有贯彻“以人为本”,才能把教育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2.全体发展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树立“尊重个体、面向全体”的观念,在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全体发展。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施展所长;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积极上进。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努力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