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节病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骨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骨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骨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2(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以下关于人工关节感染的辅助检查错误的是• A.关节液白细胞计数>1000/ml和中性粒细胞>50%•**及CRP水平快速升高•**线片显示非特异性改变,如骨膜反应、多个分散的骨质溶解病灶和非假体磨损部位的广泛骨吸收D.关节液培养阳性• E.术中冰冻切片证实感染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A人工关节感染白细胞可以不太高。

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禁忌证包括• A.各种急性炎症病变或髋部有感染灶者• B.髋部神经性病变• C.髋部肌力不足• D.重要脏器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者• E.以上都正确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手术禁忌证包括髋关节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肌肉神经方面的疾病如预期关节置换后的效果不佳;重要脏器疾病未得到控制者。

3.人工踝关节置换的适应证包括• A.类风湿关节炎,踝关节疼痛、残留功能极差者• B.距骨骨质尚好,踝关节周围韧带稳定性完好者• C.踝关节疼痛和退变• D.内/外翻畸形小于10°或后足畸形可以纠正者• E.以上都正确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4.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出现以下术后并发症•**B.伤口感染• C.关节松动• D.假体周围骨折• E.以上均是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全髋关节置换的一些并发症如神经麻痹、关节积血和血栓栓塞发生于术后早期。

假体松动、断裂、骨溶解一般为晚期并发症,发生于手术初期成功数年后。

还有一些,如感染、脱位以及股骨骨折,根据情况不同,可发生于术后任何时期。

5.患者女,70岁,下台阶时摔伤臀部,查体右下肢短缩3cm,足外旋45°,髋部叩压痛明显,旋转痛阳性,髋部无明显肿胀,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右股骨干骨折• B.右髋骨折• C.右髋脱位• D.右股骨颈骨折• E.胸椎压缩骨折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D右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体征为:①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大骨节病【诊断】

大骨节病【诊断】

大骨节病【诊断】
在大骨节病病区,依据症状和体征从临床上诊断Ⅰ、Ⅱ、Ⅲ度病人并不困难,诊断的难点主要在于早期患者。

在永寿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提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为:①指末节弯曲;②弓状指;③疑似指节增粗;④踝、膝关节疼痛。

凡在病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儿童,上述症状体征有2项以上(含2项)阳性并且对称性存在者,有诊断意义。

如同时有X线改变,则可确认为早期。

如干骺端X线改变与临床所见只有1项为阳性者,应作为早期观察对象,观察时间为6个月。

永寿县大关节病科学考察规定X线诊断本病的原则为:①骨端具有任何1项X线征象;②其他X线征象为多发;③单个部位X线征象结合临床诊断或加拍其他部位,阳性者诊断,阴性者作为观察对象;④X线征象不明确而有临床表现者作为观察对象。

并规定,在非病区,不能单纯根据X线征象诊断大骨节病。

永寿县大关节病科学考察提出的X线诊断标准以掌指骨、腕骨、距跟骨和跖趾骨的X线照片为准。

在X线与病理的对照研究基础上,规定了这些部位的基本X线征易用共23条。

可概括为以下5种:①钙化带变薄、模糊、中断、消失;②凹陷硬化;③钙化带再现;④骺变形,骺线早期闭合;⑤关节增粗,短指畸形。

这里“钙化带”既指骺板软骨深层的临时钙化带,也包括骨骺和腕、跗骨骨化核周围肥大软骨细胞的钙化带。

“钙化带再现”通常指骺板软骨坏死灶上方(骺侧)的软骨细胞继续生长分化,重新出现基质钙化的肥大细胞层,因而X线下重新出现一条钙化带。

这是一种愈复现象,表示此处软骨不再发生坏死。

大骨节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的介绍及使用指南

大骨节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的介绍及使用指南

大骨节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的介绍及使用指南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大骨节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概况介绍 (2)2. 生命质量量表在疾病评估中的重要性 (3)3. 大骨节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研发背景及意义 (4)二、大骨节病概述 (5)1. 大骨节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6)2. 大骨节病的发病原因与影响因素 (7)3. 大骨节病的治疗与康复现状 (8)三、大骨节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介绍 (9)1. 量表研发团队及历程介绍 (10)2. 量表内容框架与结构说明 (11)3. 量表评分项目及标准解释 (13)四、大骨节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的使用指南 (14)1.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5)2. 填写方法及步骤说明 (16)3. 量表使用注意事项提醒 (17)4. 量表使用示例展示 (18)五、量表评分解析与参考标准 (19)1. 评分方法及计算过程详解 (20)2. 评分结果分级与解读指南 (22)3. 参考标准设置依据及实际应用案例分享 (23)4. 如何根据评分结果制定康复计划或调整治疗方案 (24)六、注意事项 (26)1. 量表使用的局限性及适用范围说明 (27)2. 避免量表使用过程中的误区和干扰因素探讨 (27)3. 量表使用过程中的动态调整与监测提醒 (28)4. 保护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相关措施介绍 (29)七、结语 (30)一、内容综述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大骨节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及其使用指南,以提供给医护人员、研究人员以及广大患者使用参考。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对于大骨节病的评估与生活质量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介绍的大骨节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是为了系统地收集有关患者的相关信息和体验数据而编制的专门工具,这些内容包括患者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多个方面。

本量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认定标准(2022版)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认定标准(2022版)

根本诊治保险门诊慢性病特别病认定标准〔2022版〕一、恶性肿瘤门诊医治〔含: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1.相关病史资料;2.符合以下各项之一:〔1〕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结果,并经专科医生认定符合诊断标准;〔2〕因病情或身体情况不能取得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的患者,需诊治机构专科副主任〔含〕以上医师签署诊断证明书和病情说明,依据相关病史资料,并针对提供的影像学资料〔B超、CT、MRI、X片等〕、肿瘤标记物资料等进行认定;〔3〕血液学检查、骨髓检查或染色体检查汇报等,经专科医生认定,符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二、高血压病〔含:高血压病/高血压3级/高血压并发症〕〔一〕高血压病必须同时符合以下1、2、4项。

〔二〕高血压3级/高血压并发症符合以下1、2、3、4中三项或以上。

1.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有至少1次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确认为血压升高〔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收缩压≥180 mmHg及/或舒张压≥110 mmHg;4.至少存在1个以上的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病〔标准见下〕。

靶器官损害标准,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左心室肥厚,符合其中一项:①心电图: Sokolow-Lyon 电压>3. 8 mV 或Cornell乘积>244 mV·ms;②超声心动图LVMI:男≥115 g/m2,女≥95 g/m2;〔2〕颈动脉超声IMT≥0.9 mm 或动脉粥样斑块;〔3〕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 m/s;〔4〕踝/臂血压指数<0.9;〔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 30-59 mL/( min·1.73 m2))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 μmol/L,女性107-124 μmol/L;〔6〕微量白蛋白尿: 30-300 mg/24 h或白蛋白/肌酐比≥30 mg/g(3.5 mg/mmol)。

临床疾病标准,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脑血管病:符合其中一项,即:①脑出血;②缺血性脑卒中;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心脏疾病:符合其中一项,即:①冠心病〔标准见冠心病局部〕;②心力衰竭〔标准见心力衰竭局部〕;③心房颤抖〔标准见房颤局部〕;〔3〕肾脏疾病:符合其中一项,即①糖尿病肾病;②肾功能受损包含:eGFR<30 mL/( min·1.73 m2 )或血肌酐升高〔男性>133 μmol/L,女性>124 μmol/L〕或蛋白尿(>300 mg/24 h);〔4〕外周血管疾病;〔5〕视网膜病变:符合其中一项,即:①出血或渗出;②视乳头水肿;〔6〕糖尿病。

大骨节病演示课件

大骨节病演示课件

影像学评估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观 察关节病变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D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关节畸形
大骨节病可导致关节畸 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关 节功能和外观。
肌肉萎缩
由于关节活动受限,患 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 进一步影响关节功能。
疼痛
大骨节病常伴随关节疼 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与大骨节病有相似的关节症状,但类 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小关节,且呈 对称性分布,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但痛风性关节 炎多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且疼痛呈 间歇性发作,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骨关节炎
常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 和活动受限,但X线检查可显示关节 间隙高度正常,无明显的骨质增生和 破坏。
非药物治疗措施
01
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帮助缓解疼痛、减轻关节肿
胀等症状。
02
康复训练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改善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
生活质量。
03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大骨节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
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
远程医疗与智能化
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远 程医疗和智能化诊疗系统将在大 骨节病的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谢谢聆听
发病原因
大骨节病的病因至今未明。曾怀疑为口慢性中毒所致,但未能证实。大多数人认为可能 与谷物中的致病霉菌有关。动物实验发现:凡用带有致病霉菌的谷物饲养的动物,其骨 骼中所出现的病理改变与大关节病很相似。致病霉菌可能为留存在谷物中的镰刀菌,但

创伤性关节炎(创伤后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创伤后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创伤后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病因】(一)发病原因本病的病因主要是:1.暴力外伤如坠压、撞击等造成骨关节内骨折、软骨损坏、关节内异物存留等,使关节面不平整,从而使其遭受异常的磨损和破坏。

2.承重失衡如关节先天、后天畸形(如膝内、外翻,踝关节倾斜,肿瘤等)和骨干骨折成角畸形愈合,使关节负重力线不正,长期承压处的关节面遭受过度磨损与破坏。

3.活动、负重过度如某些职业要求肌体的某些关节活动频繁或经常采取某种特定姿势,或重度肥胖,或截肢后单侧肢体承重等,均可造成积累性损伤,导致相应关节的关节面的过度磨损和破坏。

(二)发病机制1.西医发病机制本病是关节内骨折、软骨损坏、关节内异物存留,承重失衡,活动、负重过度等,使关节面不平整,从而使其遭受异常的磨损和破坏。

本病属骨关节疾病,可发生于多个关节,呈慢性病变过程。

其病理主要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软骨增生和骨化,引起关节间隙进行性变窄,关节边缘有骨刺形成,软骨下骨质可有囊性变。

2.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肾气不足、风寒湿邪侵入骨骼,或跌仆闪挫,伤损骨骼,以致气血淤滞,运行失畅,久而形成骨痹。

(1)损骨血凝:由外伤或劳损导致筋骨损伤。

骨节交会之处为关节,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外。

所以跌打损伤,轻者伤筋,重者则伤筋损骨,血瘀肿胀,壅闭不通,故疼痛而发病。

(2)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充盈,则筋骨劲强,关节滑利,运动灵活。

肝肾同源,肝阴和肾阴相互为用。

因此,筋脉和同,骨髓坚固,骨正筋柔。

若肝血肾精渐亏,气血不足或患者伤及肝肾,致使筋骨失养而发病。

(3)外邪客犯:起居不慎,冒风受寒,坐卧冷湿之地,或涉风冒雨,或身劳汗出,衣着湿冷等皆可导致风寒湿客犯。

风寒湿客犯经络,经脉痹阻,气血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病。

诚如《济生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症状】1.创伤史关节内骨折,属关节囊内骨折,涉及关节最多见的是肘关节,包括了肱骨内、外髁或髁间骨折。

地方病防治核心信息

地方病防治核心信息

地方病防治核心信息一、碘缺乏病(一)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1.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2.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3.孩子大脑发育从母亲怀孕就开始了。

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

4.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因此,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

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

5.妊娠期和哺乳妇女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

6.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二)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7.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我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区的儿童中5%~15%有轻度智力障碍(智商50~69),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严重影响当地人口素质。

8.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

9.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

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10.自2000年以来,我国完成的各类监测或调查(碘缺乏病、碘盐监测、高水碘地区调查和高危地区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

(三)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11.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12.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恶性度低,预后良好。

强直性脊柱炎大骨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大骨节病
白、免疫球蛋白升高。
3.影像学检查:对AS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98% ~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是本病诊 断的重要依据。以胸椎和腰椎病变的患者,
当前11页,共46页,星期日。
X线片表现为相邻椎体相互连接,形成所谓“竹节样脊柱。”
骶髂关节炎X线诊断标准分为5期:
0级为正常骶髂关节, Ⅰ期为可疑骶髂关节炎,
3分:夜间持续疼痛,明显干扰睡眠。
当前17页,共46页,星期日。
(3)脊柱痛评定: 0分:严格的触诊和叩诊无疼痛; 1分:触诊和叩诊或活动时有轻度疼痛; 2分:触诊和叩诊或活动时有中度疼痛;
3分:触诊和叩诊或活动时有疼痛,并有中度到重度的活 动受限;
4分:触诊和叩诊或活动时及脊柱基本不动时也不能 耐受的疼痛。
当前28页,共46页,星期日。
临床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发病最多,且症状较重,秋冬两季 次之,发病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骨骺未闭合的儿童和青少年, 但成人也可发病,发病年龄最小者为3~8个月,以6~18岁者最多 。 本病起病和发展都较缓慢,呈急性或亚急性过程者仅占3%左右 ,轻型病人或病变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有时可感觉疲乏及四肢活 动不灵活,尤其在早晨,常需活动一番才能运动如常,指(趾)和小 腿出现痉挛及隐痛,此为本病的前驱症状,在检查时可发现指, 腕,肘,膝,踝关节有触痛和不定时的捻发样摩擦音,手指末节 轻度向掌侧弯曲,尤其多见于示指。
当前6页,共46页,星期日。
此外,耻骨联合亦可受累,骨盆上缘、坐骨结节、股骨大粗 隆及足跟部可有骨炎症状,早期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痛, 晚期有骨性粗大。一般周围关节炎可发生在脊柱炎之前或以 后,局部症状与类风湿关节炎不易区别,但遗留畸形者较少 。
当前7页,共46页,星期日。

大骨节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

大骨节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
医学影 像 与检 验
2om ̄mB 第23卷 第1o期
医学 信 息
! i i i; ;i; ;;; ※ ;※ ; i; i :!jii! j: ; i:i i:;j;i ; ;;;; ;;;i i i;ii;jji jiii j;; ij;:;;;※ ii;; i i ijii j i ijiijii!i!i;i i ; j;iij;i ※ i
【关 键词 】百 草枯 ;中毒 ;肾疾病 ;视黄 醇 结合 蛋 白质 类 [Abstract]:Purpose of acute grass(pq)up from the patient with the whites alcohol(rbp) detected with elisa.method :detection of 85 cases of
形 成 的 。多年 实践 证 明 x线在 诊 断 大骨 节 病 上 既灵 敏 而且 特 异 性 高 ,我 们 结 合临 床 36例大 骨 节病患 者 的 资料 ,复 习 有 关文 献 ,对 大 骨 节 病 的影 像 学 鉴别 诊断 进行 总结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1.1 我 院 多年来 诊 治 的大骨 节 病 患 者 32例 ,男 18例 ,女 l4例 ,年 龄 23~ 66岁 ,平 均 (42.3±12 8)岁 ,表 现 为 骨 端粗 大 、关 节 疼 痛 、四肢 缩 短 、身 材 矮 小 。
and urine tests proved positive.49 egg w hites negative exam ple of urine,an increase of 26 rbp content less for exam ple.Poisoning after 1,3,5 and urine

大骨节病的诊断标准

大骨节病的诊断标准

大骨节病的诊断标准一、临床特征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的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慢性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

主要特征包括:1.多发于青少年,性别无显著差异。

2.慢性疼痛,主要位于膝关节、踝关节、手指和腕关节等。

3.关节活动受限,尤其在负重或活动后加重。

4.常伴有肌肉萎缩、无力,甚至功能障碍。

5.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

二、X线检查X线检查是大骨节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观察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平整、骨质破坏及骨质疏松等病变。

主要表现包括:1.关节间隙狭窄:早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尤以膝关节最为明显。

2.关节面不平整:关节面骨质出现不规则的破坏,变得凹凸不平。

3.骨质破坏:骨小梁结构模糊,密度降低,出现骨质破坏。

4.骨质疏松:整个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髓腔增宽。

5.其他病变:如关节半脱位、软组织肿胀等。

三、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提供大骨节病的一些生化指标,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和鉴别诊断。

主要包括:1.血沉加快:提示病情活跃或进展。

2.血清钙、磷含量变化:可能出现血清钙含量降低、血清磷含量升高的情况。

3.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升高: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增加,与病情活动相关。

4.其他指标:如血清胶原蛋白、黏多糖等与骨代谢相关的指标。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大骨节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可以观察到骨膜、骨质和软组织的病变情况。

主要表现包括:1.骨膜细胞活跃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浸润。

2.骨质破坏,出现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并存的现象。

3.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伴有炎细胞浸润。

4.韧带和肌腱附着处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5.邻近关节的骨端出现缺血性坏死和肉芽组织增生。

五、其他检查其他检查方法如关节镜检查、MRI等也可以为大骨节病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但应用相对较少。

此外,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二级P77〜110)(一)碘营养缺乏状况评价熟悉人体碘缺乏常见的症状了解碘营养状况常用指标及其意义掌握国家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1、碘缺乏的原因(1)人类生活环境中碘缺乏是造成碘缺乏病流行的根本原因(2)碘缺乏的其他原因碘在肠道的吸收率一般是比较高的,膳食钙、镁、氟过量及某些药物如黄胺类药物的碘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机体缺乏硒、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时碘的吸收率也会降低,但从碘缺乏病的总体流行而言,这些因素起的作用不如生活环境中缺碘。

2、碘的排泄途径经肾脏由尿排出是碘的主要排泄途径,每天摄入的碘大约85%随尿液排出,尿碘水平反映前一日碘的摄入水平,摄碘量越多,尿碘排出量也越多。

在人体碘平衡的情况下,尿碘排泄量近似于碘摄入量。

因此,尿碘是评估人群碘营养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碘缺乏危害和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指标。

儿童尿碘水平被WHO采用作为碘营养状况评价的主要指标,并制定用于评价群体碘营养状况的尿碘中位数标准表。

基于学龄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的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成人碘推荐摄入量(RNI)每天为150u g;可耐受最咼摄入量(UL)为每天1000ug;孕妇、乳母尿碘低于150u g/L也提示该人群碘营养不良。

推荐摄入量:儿童90〜120u g/d,孕妇200u g/d。

3、碘缺乏病的流行现状碘缺乏地区人群智商数比正常人群低10〜15个百分点成人期甲状腺肿及其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智力障碍、缺碘导致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等5、碘缺乏病的预防碘缺乏病应以预防为主,其主要措施为推行碘化食盐以消灭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在饮食中注重含碘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海带、紫菜、鲜海鱼、蚶干、蛤干、淡菜、海参、海蜇、龙虾等。

【案例分析】小青,女18岁,从小在山区(碘缺乏地区)长大,准备进城参加工作,工作体检前她对自己碘状况有担心,就首先找到公共营养师,请求检查相关症状,判断她是否有碘缺乏问题。

1、工作准备(1)在进行判断前,需要掌握碘缺乏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某地区957例大骨节患者的舌象特征分析

某地区957例大骨节患者的舌象特征分析
2 . 1一般情况 基金 项 目:国 家”十 一五 ”科技 支撑计划课题 一 “ 中医( 药治疗 大 藏) 骨 节病 的研 究” ( 鳊号 :20B 150 ) 课题 0 7A 2B5 ・ 通讯作 者 :E micii @sac - a: gl i . r la u o n o u n
5 中国人民解放 军成 都军区机 关医院,四川 成都 601) 101
【 摘要】目的 分析壤塘地 区97例大骨节患者 的舌象特征 ,结合临床分析其病 因病机。方法 对确诊为大骨节病惠者进行舌诊检查,并用 5
索尼 数码 照相 机拍摄 舌 象片后 ,记 录舌 象,最后 由中 医诊 断学专 家进 行 审核 ,对 舌 象特 点 进行 分 析。结 果 在 9 7 大 骨 节病 中 ,舌 色以 5例 淡红 舌 、淡 白舌 、淡 紫舌 、红 舌 出现 频 次 高,比率 超 过 1% ,舌 形 以正 常舌形 、 裂纹 舌、 瘦 薄舌 、苍老 舌 比率超 过 1%,舌 苔以 薄 白苔、 0 0 白腻 苔、黄腻 苔、燥 苔、 剥 苔, 出现 比率 超 过 1%。结 论 大 骨 节病患 者的 舌 象异 常率 较 高 ,其特 征 可 为中 医辨证 及病 机 分析提 供 一 定的 0
舌质 ( 舌色、舌形)和舌苔。由中医学专家对参加病例收集的中医师
统一培训 ,并通过舌象 图片辨识 ,考核合格后方 能参加病例收集 。由2
名中医师为一组进行舌诊,并用索尼数码照相机拍摄舌象片后,在证 候调查表中记录舌象,最后由质量控制的中医学专家根据舌象图片再 作审核。分别对患者舌质 ( 舌色和舌形)、舌苔作频数统计和分析。 2结 果
本 研 究 获取 大 骨节 病 患 者 9 7 ,年 龄 为7 6 ,平 均 年龄 5例 ~8 岁 (62 ±1 .6 5 .2 49 <岁 ,其 中男 性 3 例 ,平 均年 龄 ( 66 ±1.9 1 3 5 .3 45 <岁 ,女性 64 ,平均 年龄 (6 2 51<岁 。早 期和 I 4例 5. 士1. 0 5 度患者 共 4 6 ,占4 . 4例 66 %, I I 度患 者共37 ,占4 . 8例 0 %,Ⅲ度患者 共14 , 4 2例

大骨节病诊断标准

大骨节病诊断标准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行病学:该地区患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职业、地区等环境因素。

2. 临床表现: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关节畸形等。

X 光片显示关节端膨大、软骨下骨致密等特征性改变。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可能异常,但这些指标不是诊断大骨节病的必要条件。

4. 影像学检查:X光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关节端膨大、软骨下骨致密等特征性改变,有助于诊断大骨节病。

在综合以上标准的基础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为大骨节病患者。

治疗方面,大骨节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同时,患者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

总之,大骨节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为大骨节病患者,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 16003—1995】大骨节病诊断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骨节病诊断原则、临床分度、分型的技术指标与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骨节病个案诊断,以及与其他骨关节病的鉴别。

2 大骨节病本病为儿童发生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

其原发病变主要是发育期关节软骨的多发对称性变性、坏死,以及广泛的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上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增粗、变形,肌肉萎缩,严重者出现短指、短肢甚至矮小畸形。

3 诊断原则根据病区接触史、症状和体征、以及手骨X线拍片所见手指、腕关节骨关节面、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和骺核的多发对称性凹陷、硬化、破坏及变形等改变可诊断本病。

X线指骨远端多发对称改变为本病特征性指征。

4 诊断及分级标准4.1 严重程度诊断4.1.1 早期干骺未完全愈合儿童,具备以下4项中a、c或b、c或b、d或只有c者,诊断早期。

a. 手、腕或踝、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疼痛。

b. 多发对称性手指末节屈曲。

c.手、腕X线片有骨关节面或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或骺核不同程度的凹陷、硬化、破坏、变形。

d. 血清酶活性增高,尿肌酸、羟脯氨酸、粘多糖含量增加。

4.1.2 Ⅰ度在早期改变基础上出现多发对称性手指或其他四肢关节增粗、屈伸活动受限、疼痛、肌肉轻度萎缩,干骺端或骨端有不同程度的X线改变。

4.1.3 Ⅱ度在I度基础上,症状、体征加重,出现短指(趾)畸形,X线改变出现骺早闭。

4.1.4 Ⅲ度在Ⅱ度基础上,症状、体征、X线改变加重,出现短肢和矮小畸形。

4.2 活动和非活动型诊断干骺未完全愈合的大骨节病儿童,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诊断活动型,否则为非活动型。

a. 手、腕X线片呈现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增宽、硬化、深凹陷。

b. 血清酶活性增高,尿肌酸、羟脯氨酸、粘多糖含量增加。

附录A临床检查方法及判定基准(补充件)A1 检查前准备A1.1 检查医生应养成按顺序检查习惯,以免遗漏。

A1.2 充分暴露应检查部位。

冬季病人由室外进入室内10~15min后再做检查。

A1.3 检查时,应向病人做示范动作,指出要点。

A2 上肢检查A2.1 指末节下垂被检查者双手伸直,与检查者视线平行,检查第2、3、4指末节是否向掌侧弯曲,注意末节背侧Heberden氏结节。

A2.2 指关节增粗正常人手指伸直,并拢,指间无缝隙,关节增粗时,手指并不拢,指间出缝隙,增粗部位触之骨样硬,典型增粗呈算盘子状。

A2.3 短指畸型正常人五指并拢、手指朝天,手指高度依次为中指、环指、食指、小指、拇指,其顺序改变或中指长/掌横经小于1,示有短指畸型。

A2.4 大、小鱼际肌张力正常人大、小鱼际肌丰满、触之有张力,肌萎缩时,不丰满,触之松软、无张力。

A2.5 合掌试验正常人双手掌对拢,然后抬肘,可使两前臂置同一水平。

腕关节受累时,两前臂置同一水平时,两手掌分开。

A2.6 背掌试验正常人双手背靠拢,可使两前臂置同一水平。

腕关节受累时,两前臂不能置同一水平。

A2.7 前臂旋前旋后试验正常人两上肢屈肘90°,上臂紧贴胸臂,手指伸直,拇指朝天,然后手掌旋前或旋后,手掌面可与地平线平行。

挠骨头或尺骨头受累时,旋前或旋后时,手掌面与地平线成角。

A2.8 肘弯正常人上肢向前伸直,肘关节处前臂与上臂成角180°,屈曲挛缩时,该角变小。

A2.9 肱骨变短正常人两前臂紧贴胸壁两侧,手指触及肩峰时,腕部在肩峰下;肱骨变短时,腕部在肩峰上。

A2.10 肱二头肌张力正常人用力屈臂时,肱二头肌丰满,触之韧而有力;肌萎缩时,不丰满,触之松软、无力。

A3 下肢检查A3.1 下蹲检查正常人作大便时姿势,可以完全下蹲;髋、膝、踝任一关节有屈曲运动障碍时,则无法完全下蹲;或虽可完全下蹲,但需足跟离开地面。

A3.2 小腿长度正常人由大转子量至股骨下端外髁下方,膝关节外侧间隙的大腿长度,与由胫骨平台上缘膝关节内侧间隙量至内踝的小腿长度之比为4/3;胫、腓骨变短时,该比值增大。

A3.3 半蹲提腿试验正常人膝关节半屈曲位,左右腿交换,可单腿站立;膝关节受累时,无法单腿站立。

A3.4 腓肠肌张力正常人直立时,触摸腓肠肌时,丰满而有张力;肌萎缩时,不丰满,松软无力。

A3.5 踝关节屈伸障碍正常人踝关节可屈成90°角,伸成180°角;踝关节受累时,屈伸角度变小。

同时注意踝关节是否增粗、屈伸时有无痛感。

A3.6 足趾检查正常人足趾并拢无缝隙,五趾长度序列呈阶梯状或第2趾略长;足趾关节增粗时,足趾并不拢或有缝隙,足趾变短时,五趾长度序列改变。

附录B大骨节病X线检查方法及诊断基准(补充件)B1 大骨节病X线检查方法B1.1 检查前的准备B1.1.1 装片,大骨节病的手部拍照一律采用黑纸口袋装片,根据拍片人数一次装好,封口。

B1.1.2 将检查要求及注意事项向被检查者交待清楚,消除紧张情绪,以利顺利检查。

B1.2 检查部位B1.2.1 右手正位像(包括腕骨)。

B1.2.2 摆手方法:手指伸直,手心向下,平放在X线片口袋上面,压住、勿动,铅号放在小指侧。

B1.3 X线机型号和投照条件手部拍片投照条件B1.4 暗室技术B1.4.1 显影:药液温度18℃,显影时间4~5min。

B1.4.2 水洗:显影后,捞出用清水冲洗一下,之后放入定影桶内。

B1.4.3 定影:药液温度18℃,定影时间10min。

B1.4.4 水洗:定好的X光片,放入流水池中冲洗20~30min,捞出、晾干。

B2 X线诊断基准B2.1 手、足骨X线征B2.1.1 骨骺等径期前,干骺端先期钙化带中断、不整并伴有局部骨小梁紊乱。

B2.1.2 干骺端先期钙化带各种形态的凹陷并伴有硬化。

B2.1.3 第1掌骨干骺端凹陷、硬化。

注:掌指骨干骺端改变不包括小指中节和拇指末节。

B2.1.4 指骨骨端骨性关节面毛糙、不整、凹陷、硬化。

B2.1.5 骨端边缘缺损或附近出现钙化骨化灶及骨端关节缘骨质增生、骨小梁结构紊乱、囊样变和粗大变形。

B2.1.6 骨骺关节面凹陷、硬化或骨骺关节面平直或骺核歪斜、骺线变窄及骺线局限性过早融合并伴有局部硬化。

B2.1.7 骨骺变形,骺核同程度的缺损、碎裂。

B2.1.8 腕骨边缘局限性中断、凹陷、硬化。

B2.1.9 腕骨局限性缺损、破坏或囊样变及变形、拥挤、缺无。

B2.1.10 幼儿跟、距骨边缘毛糙、骨小梁结构紊乱、不整。

B2.1.11 距骨关节面缺损、硬化、不整及距骨塌陷、边缘硬化或跟骨缩短变形。

B2.1.12 足趾骨的改变同指骨。

注:足2、3、4趾骨干骺端正常变异较多,诊断时要结合手骨改变或临床表现加以确定。

B2.1.13 足拇趾基节干骺端凹陷、不整、硬化等改变,较有特征性意义。

注:诊断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手部X线片具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可诊断大骨节病。

a.具有骨端任何一项X线征象者(对称性)。

b.具有其他X线征并多发部位罹病者。

c.单个部位或X线征不明确者需结合临床与第1掌骨干骺端有无改变加以确定。

d.大骨节病的X线诊断首先用手片,必要时拍照踝关节侧位及足正位片,诊断时要记述患病部位及病变程度和性质。

B3 异常X线改变程度判断基准B3.1 掌指骨干骺端B3.1.1 先期钙化带中断、不整并伴有局部骨小梁紊乱者可定(+)。

B3.1.2 先期钙化带的各种形态凹陷并伴有硬化,其凹陷深度和硬化增宽的厚度不超过2.0mm者定(+),超过者定(+ +)。

B3.1.3 干骼端与骨骺部分穿通或大部穿通者定(+ + +)。

B3.2 掌指骨骨端B3.2.1 骨性关节面毛糙、不整、凹陷、硬化者定(+)。

B3.2.2 骨端边缘缺损或附近出现钙化骨化灶及骨端关节缘骨质增生、骨小梁结构紊乱者定(+ +)。

B3.2.3 骨端粗大变形者定(+ + +)。

B3.3 骨骺B3.3.1 骨骺关节面硬化、不整、平直者定(+)。

B3.3.2 骨骺歪斜、骺线变窄或骺线局限性过早融合并伴有局部硬化者定(+ +)。

B3.3.3 骨骺变形、骺核不同程度的缺损、碎裂或缺无者定(+ + +)。

B3.4 腕骨B3.4.1 腕骨边缘局限性中断、凹陷、硬化者定(+)。

B3.4.2 腕骨局限性缺损、破坏、囊样变者定(+ +)。

B3.4.3 腕骨变形、相互拥挤、缺无者定(+ + +)。

B3.5 距、跟骨B3.5.1 幼儿跟、距骨边缘毛糙、骨小梁结构紊乱者定(+)。

B3.5.2 距骨关节面不整、硬化、凹陷、伴有骨小梁结构紊乱者定(+ +)。

B3.5.3 距骨塌陷、边缘缺损或跟骨缩短变形者定(+ + +)。

B3.6 跖、趾骨B3.6.1 足趾骨的改变同B3.1。

注:X线改变程度用(+)符号表示,一个(+)表示病变较轻,二个(+)表示病变较重,三个(+)表示病变严重。

B4 活动型大骨节病X线征B4.1 骨骺超等径期前,干骺端先期钙化带轻度凹陷,而骺核歪斜、骺线变窄、或伴有骨小梁结构紊乱。

B4.2 骨骺等径期前,干骺端先期钙化带有明显的凹陷,呈无构造的“空明”状,其凹陷超过2.0mm。

B4.3 干骺端先期钙化带各种形态的凹陷、硬化、同时伴有骨端或伴有骨骺及腕骨的改变、骨小梁结构紊乱。

B5 非活动型大骨节病X线征B5.1 骨骺等径期前,干骺端先期钙化带凹陷,呈修复期的双层影象或硬化的密度呈中等、不均匀的X线征。

B5.2 骨骺等径期,干骺端先期钙化带凹陷、硬化均在2.0mm以下者。

B5.3 骨骺等径期前,不伴有干骺端改变的骨端各种X线征。

B5.4 骨骺等径期前,不伴有干骺端改变的腕骨各种X线征。

B5.5 干骺完全愈合后骨端各种X线征。

注:①活动型与非活动型大骨节病X线征主要适用于骨骺尚未愈合的儿童与少年。

②B5.1中的修复期的双层影象判定见大骨节病防治效果判定标准。

附录C血尿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判定基准(补充件)C1 血尿检测指标C1.1 血检测指标血清中GOT、GPT、LDH、HBDH、γ-GT、CPK六种酶活性。

酶的活力单位以国际单位μkat/L表示。

C1.2 尿检测指标尿中肌酸、羟脯氨酸、粘多糖排泄量。

单位分别以μmol/L、μmol/L、μmol/L表示。

C2 受检对象7~14岁儿童。

C3 检测方法C3.1 血清酶活性的测定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C3.2 尿肌酸排泄量的测定苦味酸比色法。

C3.3 尿羟脯氨酸排泄量的测定氯胺T氧化比色法。

C3.4 尿粘多糖排泄量的测定硫酸-咔唑比色法。

C4 判定基准C4.1 大骨节病儿童血尿生化指标参考值见表C1。

表C1 大骨节病儿童血尿生化指标参考值C4.2 判定大骨节病生化学改变基准a. 测定的血尿生化指标值小于等于非病点参考值者为生化改变阴性,记为(-);大于等于活跃重病区参考值者为生化改变阳性,记为(+);介于非病点与活跃重病区参考值之间者为生化改变可疑,记为(+)。

b.受检儿童6项血清酶活性有4项以上改变为(+)或3项尿液指标排泄量有2项以上改变为(+)者可判定为有大骨节病血或尿生化学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