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教学目的]1、了解发展的含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3、掌握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教学难点]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
[本章主要内容]1、人的发展的含义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教学时数] 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单因素说这种理论从某侧面提出和论证了某一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又过分而片面地夸大某因素的单独作用,忽视影响个体发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属于这一类型。
(一)、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等。
高尔登是英国的人类学家,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序,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决定的一样。
高尔登选出977个著名人物,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调查他们的亲属,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0人具有名声。
另外,他又调查了977个他们所认为的普通人,结果这些人的亲属中只有一个人具有名声。
由此,他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主张“复演说”,把儿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发展分别看作是动物和人进化的复演,把生物的发展规律机械地搬到人的发展上来。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2、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笔记版】
有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觅食反射 吮吸反射 吞咽反射 呕吐反射 眨眼反射 定向反射
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从头至脚(头尾原则) 从中心向外周(近远原则) 从大动作向小动作
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性: 种系发展的意义;个体发展的意义
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阶段: 0-3m:没有明确的手的动作,紧握拳头, 或散漫杂乱的手部动作; 3-5m:无意识的手的动作; 5-7m:有目的的手的动作(随意抓握动 作); 7m以上:双手协调动作;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咿呀发音向词汇过渡 在咿呀发音阶段向说出真正的词汇 过渡的过程中,婴儿会发出一些自己发 明的“词”,用来表示一类意思。例如, “dada”表示要东西,“ayi”表示所有的 人。这种“词”被研究者成为“原型词” 或“准词”。“原型词”常常伴以一定 的手势来表达某种意思。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研究技术 快速吮吸技术—— 另一个缺点是不适合4个月以上的婴 儿。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研究技术 条件性转头范式—— 向婴儿反复呈现一个声音刺激;当 声音刺激发生变化时,婴儿的另一侧出 现一个会动的玩具;婴儿很快就学会听 到声音变化就转头;利用这个条件反射 可以测查婴儿对声音的辨别。 这种技术适用于5-12个月的婴儿。
第四章 心理健康
四、儿童期(学龄期)
(三)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不良行为习惯 (4)说谎: 1)无意性说谎; 2)被“逼”说谎; 3)逗乐式说谎; 4)虚荣心说谎; 5)报复心理说谎
四、儿童期(学龄期)
(三)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2、口吃 (1)产生原因:心理因素;过分娇惯;模仿 3、学习困难 (1)表现:阅读障碍、计算障碍、拼音障碍、书 写障碍 (2)原因:生理因素、教育和环境因素
二、婴儿期心理健康 (0~1岁为乳儿期,3岁前为婴儿期)
1.母乳喂养
二、婴儿期心理健康 (0~1岁为乳儿期,3岁前为婴儿期)
2.增进母爱
二、婴儿期心理健康 (0~1岁为乳儿期,3岁前为婴儿期)
(3)保证充足睡眠 (4)促进运动与智力的发展:三大训练(感 官、动作和言语)有益于心理卫生
三、幼儿期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认知、情绪 及社会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 阶段的特有特征
一、心理发展概述
三)心理发展的原则
1、心理发展的可预知模式 生理发展模式:头尾律(从头到脚)、近 远律(由躯干到四肢)、简单到复杂的分 化原则 心理发展模式:语言的发展、认知及社会 行为的发展
第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Mental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第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主要内容 1、心理发展的理论基础 2、心理健康概述 3、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四章_认知与发展(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社会性发展等。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
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语言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学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并 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人格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包括道德品 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三)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 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 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 2、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1.制定了新的智力测验 2.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3.教师可以依皮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 的智能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 1、社会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心理发展的原因 二、维果茨基的理论与教育 1、语言与发展 2、学习与发展 3、教学与发展
(二)环境与教育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与成熟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环境与教育是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具有稳定性,发展的可塑性和发
展的空间是由环境与教育提供的,发展的水平与内容 完全是环境与教育作用的结果。
(三)学校教育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简介 让 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20世纪最具影 响力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 生认识论专家。皮亚杰一生著 述极多,出版了近50本著作, 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其一生 致力于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研 究(认识论研究),创立了 “发生认识论”;而该理论的 核心内容——“儿童认知发展 理论”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儿 童心理学理论。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系别:专业:班级:姓名: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和()几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3.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状态为基础并由此相伴随。
4.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了()和()两方面。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和( )三方面。
6.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和()。
7.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和()两种。
9. 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1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选择题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6.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7.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他用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三、判断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课件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幼儿心理学第四章,主要讲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感知觉、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等;以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干预策略,如适宜的教育方法、亲子互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婴幼儿心理发展干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难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
2. 课堂讲解:(1)介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如感知觉、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2)分析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等;(3)讲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干预策略,如适宜的教育方法、亲子互动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问题及干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个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提出具体的案例分析及干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认识和干预能力的提升情况;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如婴幼儿心理疾病的表现及预防等。
13心理学第四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认知的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
成年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
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低级心理机能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如感知觉,
机械记忆等;高级心理机能是主动的以语言符号为 中介的,如思维、理性意志等。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动 力来源于三点:
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3)感知的概括性明显发展 2.中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1)记忆的目的性增加 (2)意义识记能力提高
(3)抽象记忆高度发展
(4)注意进一步发展
3.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1)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发展。
2.中学生想象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增强 (2)想象的创造性增加 (3)想象的现实性得到发展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认知 发展会形成几个按固定顺序出现的阶段。并引进运 算的概念。所谓运算,是指心理运算,能在心理上 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他认为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可以分 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 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经历五个 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 殖期。
口唇期(0~1岁):儿童口腔是引起快乐的主要 部位,口腔部分的满足与否是影响形成人格特质的 重要因素。口唇人格 肛门期(1~3岁)肛门成为获得快乐的来源。以 排泄和玩粪便为乐 。肛门期人格 前生殖器期 (3~6岁): 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 (6~12岁) 无特定区域 性发展停滞或 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生殖期(12岁以后) 对异性产生兴趣,具有生育 能力。
5.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护理心理学]第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7.记住失败和失望有时是伪装下的祝福。 8.如果你发现你无法使自己或他人走出抑郁,求助学校或社区的健康部门受
过训练的专业人员。
9.培养健康的愉悦。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马斯洛提出的十条标准: 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 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宣泄情感和控制情绪; 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童年期心理健康措施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培养适应能力 (3)正确引导,防止不良行为发生 (4)培养独立能力、创造力培养 (5)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 ~ 2岁):
儿童生来就有的一小部分感觉运动反应开始了生活。
儿童发展出客体恒常性和开始进行符号思维。
A.情绪稳定
B.人际和谐
C.人格完整
D.身强力壮
2.母乳喂养对于婴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是( A.给予适宜的刺激 B.给予充足的营养 C.给予有效的免疫力 D.给予温暖的母爱
)。
3.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 )。
A.可以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B.有利于道德品质培养
C.有利于自我意识矛盾是( )。
(1)发展是毕生的过程; (2)发展是多维的; (3)发展是获得(成长)和丧失(衰退)的结合。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新概念
1.传统医学和世俗观念: “健康就是无病、无伤、无残”。
2.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目录
CONTENTS
•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 •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 儿童心理发展的干预措施 • 儿童心理发展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阶段特点
持续时间
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
顺序性
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 即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逐渐发
展。
例如,儿童的语言发展通常是从 单个词语到简单句再到复杂句; 认知发展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 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这种顺序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 然趋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 遵循这一规律,逐步引导儿童的
发展。
03
CHAPTER
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
儿童心理发展的快速性意味着他 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
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规律性
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 规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 特征。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 者更好地指导儿童的发展。
例如,在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 在操作阶段(2-7岁),儿童通过操 作实物来学习。
学校干预
提供心理教育
学校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提 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个性化 的支持和指导。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4章认知心理发展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n 1、视觉偏爱法 n 2、习惯化方法 n 3、诱发电位法:呈现刺激,通过记录儿童脑电波
的变化推断儿童感觉能力发展情况的方法 n 4、高振幅吮吸法:利用婴儿改变吮吸奶嘴频率和
强度以保持婴儿对有趣事物的兴趣的能力,从而 对知觉能力水平进行评估的方法
1、视觉偏爱法
n 通过给婴儿呈现 两个或更多刺激 物,观察他更喜 欢哪一个,从而 获得婴儿知觉发 展的相关信息的 方法
成熟(髓鞘化) n 3、信息加工策略的发展差异 n 4、儿童元认知的发展 n 5、内隐记忆和无意识思维
1、短时记忆的发展差异
n (1)短时记忆随年龄发展而发展 n (2)可能影响因素 n 记忆策略使用的差异 n 理解广度的差异 n 对记忆材料的先前知识
3、信息加工策略的发展差异
n (1)策略产生能力缺陷:不能自发的产生 和使用能促进学习和记忆的策略的现象
2、前运算阶段(2—7岁)
n ①两个子阶段: n 前概念期(2—4岁):符号思维的出现;
自我中心 n 直觉期(4—7岁): n ②是否低估了前运算儿童的能力 n 自我中心的新证据 n 因果推理 n 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①操作思维的一些新特点: 守恒 关系推理 类包含 ②具体运算的顺序性 水平滞差:对于需要同样心理操作的相似问题,
更多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 n 2.对其理论的挑战 n ①未把能力和表现区分开 n ②认知结构和阶段理论中的一些看法引起质疑 n ③对环境、教育的作用重视不够
(一)人类信息加工系统
(二)信息加工发展的年龄差异
n 1、短时记忆的发展差异 n 2、信息加工速度的变化 n 影响因素:记忆广度任务中对项目的识别;生理
n ①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材料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正常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而且是不可逆,也不可逾越的。
比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的发展规律,每个婴儿都是如此。
在儿童思维的发展中同样遵循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二)不平衡性婴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期,儿童期是平稳发展期,青春期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平稳发展,最后老年期各方面都表现出下降趋势。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起止时间和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等方面。
比如,感知觉在胎儿阶段已经发生发展,到婴幼儿阶段很多感知觉就已经达到成熟水平,而智商要到25岁左右才达到顶峰状态。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比如智力的发展,在儿童期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到青年期达到顶峰,以后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
诗人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王勃早年就有出色的表现,这说明,他的心理发展速度及到达成熟时期的进程是非常快的,因此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
(三)普遍性和差异性人类的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正常个体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如思维的发展,都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在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而心理发展最典型的差异性代表则是称为白痴学者的学者症候群体。
(四)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连续性过程,即量变的过程,每一种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的发展,都是对先前心理活动的继承与发展;阶段性表现在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质要素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可以标志出来的阶段,即质变的过程。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任何个体都具有两面性,都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自然性: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2、社会性:在现实性上,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身心两方面的构成:“身”,是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包括身体各部分的结构、功能以及整体的结构与功能。
“心”,指人的心理的全部构成。
含人的认识能力、情感因素、意志品质、需要与动机以及个性结构等。
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什么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机体的自然性与动物不同:强项:神经系统、语言、会劳动的双手弱项:不象一些动物的器官那样高度特化化,如猫的眼睛、狗的鼻子生长期长:人在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理基础和巨大的潜在的可能性。
2、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基本一致由此,可加强学校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3、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能动性。
自我设计,自我选择。
“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这使人无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之上,因此,他是一个人”。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内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孟子,万物毕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柏拉图,认为“观念”是老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的。
18世纪以来,内发论者更强调人的发展及其顺序是由人的某些方面的内在因素推动和决定的,如奥地利的弗洛伊德的性本能(libido)。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忽略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力性、教育等的作用,其贡献在于引导人们在认识人的内在力量,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的发展机制。
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中国的荀子性恶论,另外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华生都特有同样的观点,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物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外铄论者的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公共心理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一.填空题1.于1860至1879年间,和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使之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有:、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和。
3.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 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并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_________ 指的是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
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共同的,二是个性差异。
6.心理学于年由费希纳、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7.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项,它们分别是和。
二.名词解释1.实验室实验三.选择题1.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常用一种方法,即在日常的情境中进行心理实验。
这种方法是:A 观察法B 实验室实验法C 自然实验法D 调查法2.研究男孩和女孩游戏方式的不同,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 实验室实验法B 测验法C 自然观察法D 相关法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57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研究,运用了: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4.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发现问题或事实材料,然后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心理调查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5.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主动引起被试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室实验B、自然实验C、教育经验总结法D、作品分析法6.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原则是: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
第一章答案:一.填空题1.费希纳,冯特;2. 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 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内容,心理形式;5.心理现象,心理过程;6.1860,冯特;7.理论任务,应用任务。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幼儿期思维的发展
·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 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 · 幼儿思维抽象逻辑 性开始萌芽
童年期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1、年龄范围: 7-12岁,属小学阶段 • 2、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 以学习为主导。
• 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 的这一时期(0-12个月)划为前言语阶段,即言语发 生的准备阶段。 • 从一岁左右起,儿童进入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 在短短两三年内,儿童便掌握了本民族的基本语 言。婴儿言语的发展是从单词句到双词句再到完 整句。句法的发展过程是从无修饰语的简单句到 有修饰语的简单句再到复杂句。
•
(二)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斯等人采用陌生人情境程序来实验
– 类型:
• 安全依恋型70% • 矛盾依恋型10% • 躲避依恋型20%
– 原因:婴儿的依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与婴儿交往的方式。 如安全型的父母对孩子的信号情绪的表达非常敏感,鼓励他们探索, 且喜欢与孩子有亲密的接触。矛盾型的父母有时热情有时误解孩子, 更多依赖自己当时的心情,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反应。躲避型的父母 对孩子非常缺乏耐心常常表现消极情绪,严厉自我中心的母亲常拒 绝孩子。过多躲避;过少矛盾;适宜安全。 – 依恋的性质是可以变化的
•成年中期
• 成年中期也叫中年期,大约始亍35戒45岁至60戒65岁,是个人一生 中在家庭生活及职业上的高峰期。中年人在各行各业所叏得的成就、 社会地位和声望,都深叐人们赞赏。
• 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 一、更年期 • 女性更年期 • 男性更年期
• • • • •
• 収生在45-55岁之间,持续约8-12年时间。 • 更年期综合症
第四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一、选择题1.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是()A.前提条件B.必要条件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2.从领会到发展是比较明显的()A.量变过程B.质变过程C.量变和质变过程D.都不对3.提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印刻”现象的是()A.达尔文B.格塞尔C.高尔顿D.劳伦兹4.最初发现关于“关键期”或“关键年龄”这种现象的是()A.弗洛伊德B.施太伦C.劳伦兹D.达尔文5.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遗传B.教育C.内部矛盾D.成熟6.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量变B.质变C.量变和质变D.领会7.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A.外部原因B.内部原因C.决定性条件D.主导条件8.我们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准是()A.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B.儿童的个性特征C.儿童活动的特点D.不同时期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9.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是()A.环境B.遗传C.教育D.环境与教育10.埃里克森关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是()A.个性特征B.活动特点C.智力和思维水平D.种系发展11.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环境和教育B.遗传素质C.内部矛盾D.年龄特征12.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A.乳儿期B.婴儿期C.学前期D.学龄初期13.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内部矛盾14.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环境B.教育C.遗传D.A和B15.在动物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最初容易形成,发现这一现象的是()A.霍尔B.劳伦兹C.格赛尔D.华生16.教育到发展的中间环节是()A.量变B.质变C.领会D.量变和质变17.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都是()A.绝对的B.相对的C.恒定的D.本质的18.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环境B.教育C.成熟D.内部矛盾19.提出"智力商数"的心理学家是()A.格赛尔B.皮亚杰C.比纳和西蒙D.推孟20.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A.遗传素质B.环境教育C.年龄特征D.内部矛盾二、填空题1.______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________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A.Gesell,1880—1961)认为,成 熟(由内部因素控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 模式,环境只是支持、改变和控制儿童的成长 (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
双生子爬梯实验。(在儿童生理成熟以 前的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成 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整理课件
双生子爬梯实验
整理课件
评价
二因素论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的混合体,虽然避免了两种理论的片面性, 但它把遗传和环境的作用等同起来,没有 认识到影响人的发展中的各种因素的辩证 关系,是一种折衷主义的调和论。同时, 它也否定了人的主观性,抹煞了教育的主 导作用。
整理课件
相互作用说
20世纪30、40年代,人们提出相 互作用说,认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 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
❖代表人物:高尔顿(F . Galton)和霍尔 (G.S.Hall)。
整理课件
高尔顿的智力遗传说
英国的高尔顿(F.Ga lton,1822~1911),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
典型论调: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 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 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 传决定一样。
整理课件
霍尔的复演说
整理课件
环境决定论
❖ 哲学基础: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的“白板 说”。人的知识都是由经验得来的。 ❖ 近代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完全否定遗传的 作用,否定儿童的主观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 的内部规律,片面扩大、机械地看待环境和教 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环境决定的。 ❖ 代表人物: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第四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关于心理发展动因的讨论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动因 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教育动因
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
环
生存所必须的自然环境
境
因
素
人类社会环境,即个体所处
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子宫是影响个人成长的最早的环 境,称为胎内环境。主要的胎内环境 包括:
母亲的年龄
母亲服用药物
母亲的情绪
例如,哈洛(H.F.Harlow)以恒河猴为 对象的剥夺实验研究。
类别 隔离一年 隔离6个月 部分隔离 有同伴
R.C.Tryon的白鼠走迷津的实验。
聪明的
迟钝的
公鼠
母鼠 公鼠
母鼠
结果如下:
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潜 在的动力设备及其功能
遗传因素变异或遗传病可 导致非正常人格或低能儿
遗传因素影响个体智力、 能力的发展
遗传通过气质类型影响个 体人格的发展
遗传工程学 研究精神病人 研究近亲结婚 对大脑研究 研究同卵双生子 塑造人格 影响人格形成
相互作用说看到了遗传与环境两因素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辨证关 系,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两种因素各自的 作用,传与生理成熟动因 环境与教育动因 活动动因 心理内部矛盾动因
遗传与生理成熟的动因
遗传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的现 象,遗传物质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信息 的物质,即脱氧核糖核酸(DNA)。
一因素说
遗传决定论 (genetic determinism )
环境决定论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
❖哲学基础:柏拉图和笛卡儿的先天理念。人 的发展是先天理念的展开并逐渐发展成为有意 识的过程,发展由人的天性决定。
❖近代遗传决定论主要观点:儿童心理发展由 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 是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的过程, 外界影响和教育不能改变遗传的本质。
典型论调: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 教育。
➢ 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 忽视其它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相互作 用,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 受该理论影响的教育者往往注重学生 的家庭出身,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偏见和 形成不同的期待。
❖ 哲学基础: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的“白板 说”。人的知识都是由经验得来的。
兄弟姐妹 同性别异卵双生子 异性别异卵双生子
同卵双生子
血缘关系 水平 0 0 0.5 0.5 0.5 0.5 1.0
生活在 同一家庭
0.23 0.20 0.50 0.49 0.53 0.53 0.87
生活在 不同家庭
-0.01
0.40
0.75
三种血缘关系的家 庭成员的人格相关
被研究者 同卵双生子 异卵双生子 非孪生兄弟姐妹 无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
相互作用说
20世纪30、40年代,人们提出相 互作用说,认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 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
主要观点: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 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 的制约。
代表人物: ➢ 皮亚杰(J.Piaget,1896—1980) ➢ 瓦龙(H.Wallon) ➢ 苏联的维列鲁学派
❖ 近代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完全否定遗传的 作用,否定儿童的主观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 的内部规律,片面扩大、机械地看待环境和教 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环境决定的。
❖ 代表人物: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 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 用,否定了生理的遗传性和人的主观能动 性,陷入了机械唯物论。
接触的 积极性 运动的 主动性 攻击
格塞尔(A.Gesell,1880—1961)认为,成 熟(由内部因素控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 模式,环境只是支持、改变和控制儿童的成长 (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
双生子爬梯实验。(在儿童生理成熟以 前的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成 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双生子爬梯实验
二因素论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的混合体,虽然避免了两种理论的片面性, 但它把遗传和环境的作用等同起来,没有 认识到影响人的发展中的各种因素的辩证 关系,是一种折衷主义的调和论。同时, 它也否定了人的主观性,抹煞了教育的主 导作用。
血缘关系水平 人格的相关
1.00
0.52
0.50
0.25
0.50
0.20
0.00
0.07
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在精神分裂症、 抑郁和犯罪行为方面的相似性
生理成熟指生理发展,即个体生长 发育的水平。它的发展制约着个体心理 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遗传、生理成熟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生理成熟通过对环境影响的调节和通过 影响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制约个体心理发展
双生子有异卵双生(fraternal dizygotic twins)和同卵双生(identical monozygotic twins)。通过双生子实验发现,肺结核病与遗传 有关。如下:
53项研究归结出的三种血缘关系水平者 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
被研究者
无血缘关系者 成人和收养子女 父母和亲生子女
❖代表人物:高尔顿(F . Galton)和霍尔 (G.S.Hall)。
高尔顿的智力遗传说
英国的高尔顿(F.Ga lton,1822~1911),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
典型论调: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 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 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 传决定一样。
霍尔的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 霍尔 (G.S.Hall ,1844~1 924)认为,个体心理 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 重复。
第四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关于心理发展动因的讨论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动因 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一节 关于心理发展动因的讨论
一、一因素说 二、二因素说 三、相互作用说
一因素说
20世纪初,科学的儿童心理学正式产生。 人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主要是一因素说, 即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过分强调外部行为及 其强化和反馈,忽视了内部的心理过程。
二因素说
20世纪中叶,人们提出二因素说, 主张儿童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 因素决定的。施太伦(W.Stern)提出 辅会说,武德沃斯(R.S.Woodworth) 提出相乘说,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