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计划书
泥鳅的养殖技术方法
泥鳅的养殖技术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泥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淡水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养殖和经济价值。
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泥鳅养殖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泥鳅的生态特点、养殖环境以及养殖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泥鳅养殖技术,并展望泥鳅养殖的发展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包括对泥鳅养殖技术的概述、文章结构的介绍以及撰写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泥鳅的生态特点、适宜的养殖环境以及具体的养殖方法。
结论部分将强调养殖技术在泥鳅养殖中的重要性,展望泥鳅养殖的前景,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泥鳅养殖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清晰地理解全文的主旨和重点。
1.3 目的目的: 本文旨在分享泥鳅养殖的技术方法,介绍泥鳅的生态特点、适宜的养殖环境以及有效的养殖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泥鳅的养殖技术,提高泥鳅养殖的效益,促进泥鳅养殖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增强人们对泥鳅养殖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人们关注和投入泥鳅养殖产业,共同推动泥鳅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2.正文2.1 泥鳅的生态特点泥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鱼类,主要栖息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
它们的生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耐污能力强:泥鳅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适应各种水质环境,包括富含有机废物的水域。
这种特点使得泥鳅在养殖过程中相对容易管理,能够适应不同的饲养环境。
2. 喜好富含有机物的底质:泥鳅是底栖鱼类,喜欢生活在富含有机质的泥沙或底泥中。
它们常常在底部寻找食物,包括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和腐殖质等,这也决定了泥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合的底质条件。
3. 对水温的适应能力强:泥鳅对水温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可以在较宽的水温范围内生存,一般适宜的水温为18-28摄氏度。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集水稻和养鱼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由于泥鳅具有高产、耐冷、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因此在农田中养殖泥鳅不仅可以保证稻田生态环境的良好和平衡发展,还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以下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的介绍。
一、选泥种与繁殖1.选择适宜的泥鳅种类:在稻田泥鳅养殖中,常见的泥鳅品种有黑泥鳅、中华泥鳅、河豚泥鳅等,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质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养殖的品种。
2.育苗选种:选取健康、体长适中的泥鳅,放入清水中养殖,不受食欲的刺激,直到体长达到20厘米以上,适合入稻田养殖。
二、稻田建设与饲料1.稻田准备:选择耕地、整理土壤,将土壤按照适宜梯田水稻栽种的要求整平,并进行合理的施肥,保证稻田的肥力。
2.稻田水稻栽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稻种进行栽种。
栽种时要注意种子的密度和间距,稻田畦长的话可以选择在中间增加一道宽畦,便于泥鳅活动和采食。
3.泥鳅饵料:稻田泥鳅主要以稻谷为主食,每亩稻田每隔3-5天左右进行投放适量的稻谷,保持泥鳅的饱食状态。
三、管理与养殖1.稻田管理:在稻田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水稻的灌溉、杂草防治等工作,并注意稻田的水质和温度,保持稻田的环境稳定。
2.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稻田,及时发现并治疗泥鳅的病虫害,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大。
3.合理养殖密度:根据泥鳅的体长、水体和土壤的营养情况,以及其它因素,合理控制泥鳅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疾病和死亡率的增加。
四、收获与营销1.泥鳅采捕: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泥鳅采捕。
可以使用捕鱼网、捕鱼篓等工具将泥鳅捕捞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和清洗。
2.泥鳅营销:将采捕到的泥鳅进行分级、包装,然后销售到市场或者批发给餐饮企业。
可以选择与其它农产品进行搭配销售,增加收入。
总结: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还可以保护水资源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合理的品种选育、稻田建设、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一系列措施,合理处理养殖泥鳅的各个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泥鳅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方法一、水质选址泥鳅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含氧量高的环境中,所以选址是非常重要的。
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河湖、水库、塘坝等地都可以进行养殖。
应当避免选择污染源附近的水域。
二、新塘构筑选择合适的场地后,需要新建塘坝。
首先要清理水塘,将污泥清除干净。
然后开始修塘,修筑好的泥鳅塘应具备平整、排水好、抗洪能力强、通风良好等特点。
三、水质调理水质调理是泥鳅养殖的关键。
首先,应确保水质透明度高,没有浑浊物质。
其次,根据养殖密度合理投放肥料,增加水中的营养物质。
一般每亩塘投放施肥量为100-120公斤。
此外,还需掌握好塘水的PH值、温度等指标。
四、水生植物配置水生植物可以起到净化水质、提供饲料及遮蔽作用。
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芹菜等,有助于提供泥鳅的饲料和栖息地。
五、泥鳅选种和投放在泥塘养殖泥鳅时,要选用体型健壮、抗病能力强的泥鳅种类。
一般选择品种有白泥鳅、红泥鳅、黑泥鳅等。
根据塘池的大小和养殖的需求进行适量投放,一般每亩塘养殖1000-1500尾泥鳅。
六、饲料供给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植物饲料以及鱼粉、鱼油等。
养殖者可以喂养一些鱼粮、玉米饼干、豆饼等饲料,以保证泥鳅的养分供给。
七、定期检查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泥水塘的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
注意观察泥鳅是否健康、有无病虫害的表现。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疾病扩散。
八、防风治汛养殖期间要注重塘坝的防风治汛。
可在塘坝周围种植一些乔木,起到减小风力的作用。
同时,加强塘坝的巡查,及时排查漏洞,防止坝汛。
九、采捕和销售泥鳅的采捕一般在春秋季进行,选择晴天和较高气温时进行捕捞。
捕捞时需注意不要损伤泥鳅的皮肤和鳃。
捕捞后,腌制、烹饪等加工方式都可以改变泥鳅的口感。
通过以上的泥鳅养殖方法,相信您对泥鳅养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您可以成功养殖出健康的泥鳅,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祝您好运!。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1. 池塘选择:选择面积适中、水质清洁、无重金属污染的池塘进行养殖。
淡水或半淡水环境都适宜于泥鳅养殖。
2. 池塘准备:清除池塘内的杂草、杂物,并对池塘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生石灰进行池底的消毒处理。
3. 环境建设:确保池塘能够提供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清除底泥,加入适量的水草,为泥鳅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
4. 种苗选择:选择健康、活跃的泥鳅种苗投放到池塘中。
在选购时应注意,品种应适应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
5. 饲料供给:泥鳅喜欢吃水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植物等,可以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如鱼粉、虾米等。
饲料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合理投喂。
6.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活动情况等。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泥鳅,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7. 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8.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泥鳅是否存在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原因,及时调整养殖条件,加强日常管理。
以上是泥鳅养殖的方法和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泥鳅的庭院养殖
泥鳅的庭院养殖泥鳅的庭院养殖一、泥鳅庭院饲养泥鳅是群体数量较大的小型温水性鱼类。
生活的水温范围为15―30℃。
最适生长水温24―27℃。
泥鳅系杂食性鱼类,幼鱼期间喜食动物性饵料,成鱼期间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鳅肉含蛋白质高达22.6克。
泥鳅还可人药,能补中益气,壮阳利尿,增强体质。
农家庭院建池养泥鳅,投资少,收益快,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
下面介绍农家庭院人工饲养泥鳅的方法:一、泥鳅鱼池的兴建兴建泥鳅鱼池可以利用房前屋后的零星水体或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无农药污染的空闲地建鱼池。
鱼池可用砖、石砌成,面积和形状大小可自行决定,池深要求1米以上。
鱼池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鱼池砌成后用水泥抹平,待凝固后放进肥泥16―20厘米,并注入清水35―50厘米。
鱼池的边缘要高出水面50厘米左右,因为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泥鳅下池前15天应将池中水排干翻土曝晒6―7天,每平方米施用0.5―0.75公斤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20厘米深的新水,再放入25―30公斤熟粪肥,过几天水变为黄绿色时即可投放鳅种。
投放鳅种时要注意泥鳅和黄鳝不可混养一池,以免黄鳝吞食泥鳅。
二、泥鳅鱼种的选择每年的“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鳅苗可以到市场上买,或进行人工繁殖或捕捉。
投放量可按每平方米0.5―0.75公斤投放。
要选择体壮无损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
鳅苗雌雄的鉴别方法:可看其外表,雄鳅苗头尖,胸鳍窄长;身长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而雌鳅苗头呈椭圆,前身粗而尾端细,胸鳍宽而短,尾端圆平。
三、泥鳅鱼苗的繁殖泥鳅二龄性成熟,是分批产卵鱼类,一般年产卵2―3次,当水温达到18―20℃时,成熟的泥鳅开始自然繁殖,通常4月上旬开始产卵,9月中旬结束,其中5―6月为产卵盛期。
泥鳅人工繁殖时,宜选择250克以上,体质健壮,性成熟的二龄以上的成色,雌雄比例1:2为宜,选择好的亲鱼。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被广泛养殖于池塘、温室和鱼缸等场所。
泥鳅以其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好、耐污耐寒等特点成为养殖户的首选。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泥鳅的养殖方法和相关的养殖技术。
一、水质要求泥鳅适应性强,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为了保证泥鳅的生长和繁殖,水质的基本要求还是要满足的。
首先,水体的酸碱度要在6.5-8之间,这样能够保证泥鳅正常的呼吸和营养的摄取;其次,水体的温度要保持在15-30摄氏度之间,这样能够使泥鳅的生长速度加快;同时,水体的溶氧量要充足,这样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呼吸;另外,还要注意水体的透明度,保证水质清澈。
二、泥鳅的养殖池泥鳅养殖的池塘可以选择水质较好,通风良好的地方。
池塘的大小视养殖户的规模而定,但一般不宜太小,以养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池塘的底部需要铺上一层黄沙或琉璃砂,以保持水质清澈。
三、泥鳅的饲料泥鳅以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为食,对饲料的要求不高。
养殖者可以配制一些简单的饲料,如鱼粉、豆粕、面粉等,但要注意适量,过度投喂会导致泥鳅的生长不良或者水质污染。
此外,养殖者可以适当投喂一些水草或者蔬菜,这样能够丰富泥鳅的饲料。
四、泥鳅的繁殖泥鳅的繁殖主要是靠自然产卵的方式。
养殖户在准备养殖池时,可以埋点适量的水草,这样能够提供产卵的场所,也能够减少卵的损失。
此外,养殖户还可以在泥鳅的养殖池中增加一些其他适宜繁殖的鱼类,这样能够提高泥鳅的自然繁殖率。
一般来说,泥鳅的繁殖温度在18-25摄氏度之间,繁殖期为春季到夏季。
五、病害防治泥鳅对病害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养殖户需要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
首先,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定期清理池塘的底泥和残饵,防止污染;其次,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尽量避免使用变质的饲料;另外,还要注意防止池塘水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避免鱼群因温度的变化而受到影响;最后,要定期检查鱼群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泥鳅的成本和收益泥鳅的养殖成本较低,主要包括池塘的建设、饲料和疫病防治等方面的费用。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
繁殖特性: 泥鳅为雌雄异体,性成熟年龄为1~2冬龄,1年可产卵2-3次,怀卵量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升高: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10厘米怀卵量7000粒,12厘米怀卵量1万粒以上,20厘米可达2万粒以上。每年4~9月为产卵期,5~7月为产卵盛期,但也有秋后产卵的。。
4、繁殖特性:
产卵时要求水温18~28℃,以25-26℃最好;20℃以下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产卵,20~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产粘性卵。 泥鳅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卵径为0.8~1毫米(卵粒直径0.5毫米),吸水膨胀后1.3~1.5毫米。受精卵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刚孵出的鳅苗长3毫米。水温在25℃时11个小时就可出苗。
3、食性特点
主要饵料有陆生蚯蚓、蚕蛹、螺蚌肉、畜禽下脚料、面包虫、蝇蛆、鱼粉、豆饼、麸皮、米糠、花生饼和酒糟等,能较好的利用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饲料。 泥鳅昼伏夜出,白天也吃食,一般上午7-10时和下午16-18时吃食较多。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
1
2
放养鳅苗应注意的事项
饲养管理 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人工饲料等,也可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地喂养1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进行鳅种培育。
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
01
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背鳍条2-7对,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
高密度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高密度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一、培育鳅苗1. 准备培育池: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建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00-200平方米为宜。
池深1-1.2米,池底平坦,进排水方便。
2. 清除敌害:放苗前要清除池塘中的水蛇、水蜈蚣等敌害生物。
3. 施肥培水:放苗前10天,向池内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培养浮游生物。
4. 放苗:当泥鳅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选择晴天放苗。
放苗前应将苗种放在水中浸泡2-3分钟,以避免运输中缺氧导致死亡。
5. 日常管理:放苗后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苗的生长情况和水质变化。
根据需要适当投喂豆浆、鱼粉等饲料。
二、选种放养1. 品种选择:选择耐高密度养殖、生长快、抗病力强的品种,如大鳞副泥鳅、真泥鳅等。
2. 放养时间:一般在5-6月份进行放养,此时水温适宜,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3.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泥鳅50-100尾。
4. 放养规格:放养的泥鳅苗规格应一致,以避免相互残杀。
三、饲料投喂1. 饲料选择:选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泥鳅专用饲料。
不得使用霉变或受污染的饲料。
2. 投喂量: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摄食情况确定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3-4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5%。
3. 投喂时间:每天上午8-9点、中午11-12点、下午2-3点、晚上8-9点进行投喂。
4. 投喂方式:采用全池均匀撒喂的方式,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投喂导致抢食现象。
四、水质管理1. 水质要求: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pH值保持在7-8之间。
2. 换水次数: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换水次数,一般每周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5-1/3。
3. 水位控制:随着泥鳅的生长,应逐渐加深水位,以适应泥鳅的生长需求。
4. 水质调节:定期向池塘中泼洒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五、疾病防治1. 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池塘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病害发生。
2. 常见疾病及治疗:泥鳅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赤皮病、肠炎等。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等特点,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以期为泥鳅养殖户提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篇1一、引言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水田、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
近年来,随着泥鳅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泥鳅的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为了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益,本文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
二、泥鳅的生物学特性泥鳅属于鲤形目鳅科,身体细长,体色深灰,体表光滑,无鳞片。
泥鳅生活在水底,喜欢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水域,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小型水生动物为食。
泥鳅生长速度较慢,但繁殖力强,每年可繁殖 2-3 代。
三、泥鳅的养殖技术1. 池塘选择: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水质良好、底质肥沃的池塘。
池塘面积一般为 500-1000 平方米,水深 1-1.5 米。
2. 清塘消毒: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有害生物。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
3. 放养密度:泥鳅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目的而定。
一般而言,每亩放养密度不应超过 1000 尾。
4. 饲料选择:泥鳅的饲料主要有鱼虫、水蚯蚓、蛆、螺蛳、水生植物等。
为了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5. 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应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量不应超过 30%。
四、泥鳅的养殖方法1. 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泥鳅养殖的主要方式。
池塘要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水质良好、底质肥沃的地块。
池塘面积一般为500-1000 平方米,水深 1-1.5 米。
放养前,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然后投放泥鳅种苗。
2. 流水养殖:流水养殖是一种高效的泥鳅养殖方式。
流水养殖池应建在河流、渠道等有水流的地块。
泥鳅养殖方法范文
泥鳅养殖方法范文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养殖具有投资少、回报快、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所以受到越来越多农民养殖者的喜爱。
下面将介绍泥鳅养殖的方法。
1.饲养池塘的选择泥鳅适应性强,可以在长约2米,宽约1米,深约0.4-0.6米,有一定过滤装置的塘场进行养殖。
若采用塑料布围堰或搭配草莓布闸,还能防止溃蚀及鱼类跳逸。
池塘的选择要远离化肥、农药等化学物的污染,并有优质的源头水供给。
2.底泥的处理引新池一般深挖成深0.6-0.8米、长宽60-80米的泥鳅地坑,底土对流出的污泥和硝酸铵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新泥封坑出水,再在活性炭中埋入几片泥鳅,当泥鳅繁殖成虾幼体时取出。
再将池塘与地坑进行相互灌漫,使其渐变而养成泥鳅喜欢的泥底。
如果底土比较坚硬,可以在底面垫一层深约10cm的泥砂,以增加泥膜。
3.水质的管理泥鳅养殖水质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温在20-28℃之间,PH值控制在7-7.5之间。
要定期检测水质情况,如若酸度过高,可以加点石灰等调节。
此外,要保证水体流通,并增加养殖池中的氧气含量,以利于泥鳅的生长。
4.塘场的养殖密度5.饲料的选择和投喂泥鳅的饲料要均匀且全面,可以选择市面上的鳗鱼饲料、虫害类饲料、活饵等。
初期投喂量以4-6%的饲料量为宜,随着泥鳅的生长逐渐增加。
在投喂的同时,要注意准备好足够的水量,以免泥鳅在吃食过程中由于吞食过大引起窒息。
6.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泥鳅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如霍乱、白点病等。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在水中注入抗生素,但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污染和产生抗药性。
在发现疾病后,要及时进行治疗,选用合适的药物和方法。
总结:泥鳅养殖容易掌握,但需要注意饲养池塘的选择、底泥的处理、水质的管理、饲料的选择和投喂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确操作这些养殖要点,才能保证泥鳅养殖的效果和产量。
泥鳅怎么养殖方法
泥鳅怎么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方法如下:
1.选址:适宜的泥鳅养殖场地应离市场近,水源、水质优良、水深适宜(最好在1.5米以上),土壤地质条件要好,要足够平坦。
2.池塘建设:先挖好泥鳅池,深度1.5米以上,水土应保持湿润;用水稳固后,把透水网扩展至水中,用松软的泥层覆盖,按规定筛选出合适的鱼苗种植泥鳅。
3.养鱼:适量投喂泥鳅专用饲料,控制饵料的钙磷比例,每只鱼每天可食量为自身重量的3%-5%即可,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换水。
4.防病:泥鳅疾病比较多,需重点防范,养殖初期要定期观察鱼的情况,及时对发现病症进行处理。
5.收获:泥鳅一般3-4个月就可以收获,可以打网捉鱼或者排水补蓝。
收获后需要及时清洗去鳞、去内脏,用盐和白醋泡加料酒,或者煮熟享用。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及场地要求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如今的养殖业中,泥鳅养殖也备受青睐。
泥鳅的养殖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更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味食材的需求。
然而,要想进行一项成功的泥鳅养殖项目,不仅需要了解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还需要有合适的场地条件。
一、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1. 鱼塘筛选选择合适的鱼塘对于泥鳅的养殖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泥鳅适合在水量充足、水质清澈、水温适宜的鱼塘进行养殖。
鱼塘的底部应该尽量平整,避免有较多的坑洼和石子,以免影响泥鳅的生长和发育。
2. 泥鳅选种在进行泥鳅养殖时,应该选择身体健康、体型匀称的泥鳅进行选种。
通常情况下,选种的泥鳅应该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3. 饲料配给泥鳅的饲料配给需要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搭配。
一般而言,幼鱼期的泥鳅适宜以浮性饵料为主,成鱼期的泥鳅则需要以沉性饵料为主,这样可以确保泥鳅得到充分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4. 疾病预防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常常需要防范各种疾病的发生。
养殖者应该加强对鱼塘水质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清理残饵和排泄物,定期更换鱼塘水,增强泥鳅的抗病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泥鳅养殖的场地要求1. 土地选择泥鳅养殖需要选择一块环境适宜、没有污染的土地进行建设。
一般而言,这样的土地应该处于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
2. 水源保障泥鳅养殖需要保障水源的供给。
在选择养殖场地时,要确保有可靠的水源供应,尤其是要注意水质是否适合泥鳅的生长。
3. 土地利用泥鳅养殖需要足够的土地用于鱼塘的建设,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通常情况下,选择土地时应该考虑到土地的规划和合理利用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4. 环境条件在选址时应该注重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势和周围环境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泥鳅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需要仔细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
结语泥鳅养殖作为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泥鳅养殖技术手册
泥鳅养殖技术手册彭张华商品泥鳅养殖,是将泥鳅种养成每千克80~100尾,每尾体重10克以上的商品泥鳅,一般养殖期为1年。
泥鳅的成鱼养殖,包括有4~5月的春季养殖和9~10月的秋季养殖。
春季养殖需要饲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所用的鱼苗为隔年苗,体长6厘米,体重1~3克;秋季养殖是在第三年2~3月收获,所用鱼苗为当年苗,体长3厘米左右,体重1~2克。
主要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专用池养殖、稻田养殖、箱式养殖、庭院式养殖等。
一、养殖水域的选择泥鳅养殖可利用土质较肥、有水源保证的连片稻田,也可利用浅水湖、水库、沼泽、滩地等大型水域。
泥鳅小规模养殖可利用低产鱼池、藕塘、育珠塘、小沟渠、低洼地。
庭院式养殖泥鳅可利用房前屋后宅基地、废旧坑地等。
在条件好的地方也可以建造一批专用养鳅池。
为减少土方量,节约基建投资,可利用低洼地作埂蓄水后便可进行养殖。
如大规模养殖泥鳅,选址应考虑水源有充分保证,但不被涝淹,没有工业、农业废水排放,低湿地下水不直接进入的地方,同时要交通方便,有电力供应。
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
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
除水质外,土质对泥鳅质量也有较大影响。
在以沙土为底质的水域中养出来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较差;在黏土底质的水域中养出的泥鳅则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鲜美。
所以,最好应选择含丰富腐殖质的黏土底质的地方进行泥鳅养殖。
二、基本设施及准备工作无论进行何种形式养殖,都应具备一些基本设施和进行一些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基本设施①整修池埂、田埂,加设防逃设施:要求池埂高出水面30厘米,并沿埂加设罩向池中央的盖网,防止泥鳅越埂逃窜。
②进、排水口设置防逃栅:在注水管上可紧缚1个尼龙网袋,可有效地防止污物和敌害进入。
出水口防逃栅设计成凸向池塘,分内外两层,内层栅径小,拦泥鳅,外层栅径可大些,防止污物进入池内,同时可防敌害进入。
水产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书范文
水产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书范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水产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书范文篇1名称:赣州市吉埠养殖中心位置:赣县吉埠镇发展背景:国家目前重视三农,农业政策好,自身来说,是农村户口,有自己的田地基地优势:位于浅丘地带,河流边。
土壤肥沃,一年降水量平合,灌溉方面,水源清洁。
大田多,租金低。
全国市场大,供不应求。
发展模式:初期主要以养殖泥鳅为主,在泥鳅养殖技术达到较高的水平和拥有稳定的市场时扩大养殖规模,具体扩大多少亩以当时的财力和土地政策而定。
再打造养殖泥鳅的品牌。
成熟时期时开创一条副业和产业链。
寻求更高的平台。
发展理念:以科学的思想去发展,以生态养殖为优势,以绿色农业为导向。
不断的创新上进,创立自己的品牌。
机械化操作程度提高,灌溉机械化,育苗科学化。
主要技术:土壤的测量,肥力,ph值。
用水要无污染,取水方便,育苗有方法。
品种的选择。
采收,清洗(干净水,计划井水),打捞。
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专业的地方学习技术,在离家近的水田养殖泥鳅,要求保本,寻求市场,进出口通道,市场调查。
投入10万(租地、材料、建田、麦苗、人工费、运输费)第二阶段:时机成熟时,二年。
建立养鱼场、甲鱼场等其他水产。
发展水田剩余经济价值。
第三阶段:发展农家乐行动规划:一、1、选址及规划。
2、挖池塘。
3、做隔离。
二、1、选种,安排买苗品种、途径、时间。
2、建设场所。
购买设备。
温度计,湿度计。
3、挖井4、食物。
投资预算:10万人员:固定人员2名,员工根据情况要求需要安排:聘请临时人员。
市场:批发以赣州市为主,赣州菜市场及各饭店(特色菜),其他周边城市为辅。
合伙人负责零售,我负责送批发。
等我们形成规模,产品可以销售的更远。
运输工具:小型货车及三轮摩托车销售技巧:抓好品牌和质量。
在销售总结下,品牌的作用非常重要。
销售上必须注意信用,绝不能缺斤少两。
只能多给,不能少给。
在宣传上,我们属于大学生创业,再者在电视台和报纸都有关系,可以免费给我们宣传。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泥鳅是一种常见的养殖鱼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养殖方法较为简单。
本文将介绍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选择泥鳅品种、饲养管理、病害预防等方面内容,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泥鳅养殖技术。
正文:一、养殖环境泥鳅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水温一般在20℃-30℃之间最适宜,适宜的水体pH值为7-9。
养殖池塘或水缸可以根据养殖规模选择,通风良好且保持水质清澈。
养殖池塘底部堆积的有机污物应保持清洁,以免影响泥鳅的养殖效果。
二、选择泥鳅品种泥鳅常见的品种有太湖泥鳅、合欢泥鳅等。
不同品种的泥鳅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养殖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泥鳅品种进行养殖。
选购时要注意泥鳅个体健康、活力强,不选择过小或过大的个体。
三、饲养管理1. 喂食:泥鳅喜欢吃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
可以适当投喂配制好的饲料,保持饲养量适中为宜,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体污染。
2.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水体清洁。
水质不佳时可以采取清理水体、更换部分温水等措施来维护水质稳定。
3. 定期更换水体:泥鳅喜欢水质新鲜的环境,建议每15-20天更换一次30%左右的水体,可促进泥鳅健康成长。
4. 温度调控:在冬季低温时可以采取加温措施,利于泥鳅正常生长。
四、病害预防1. 预防常见疾病:在养殖过程中,泥鳅常见的病害有霉病、水肿病等。
养殖者可以适时进行防病涂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卫生,预防病虫害发生。
2. 定期观察检查:定期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进食量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泥鳅的养殖方法较为简单,需要注意的主要有养殖环境、选择品种、饲养管理和病害预防等方面。
养殖者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方法,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需要强调的是,初次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多多请教专业人士,并仔细学习相关知识,确保成功养殖泥鳅。
泥鳅的主要养殖方式与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的主要养殖方式与养殖技术要点
本文讲述最为常见的三种泥鳅养殖方式,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求所选用的鳅苗无病无伤,经过2%的食盐水浸泡10分种方可放养。
泥鳅的主要养殖方式与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养殖
饲养面积一般在100-150平米,池塘铺一层松软淤泥,以20公分为好,搭饵料台,水深保持在40-50公分深。
养殖池的注排水做好防逃设施,每平方米放6g左右的鳅苗40-50尾,投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日投饵料为5%,养成后每平方米产鳅2.5千克。
2、水槽(木箱)养殖
放鳅种1.5千克,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经7-8个月饲养,每
箱可产成鳅10-15千克。
3、稻田养殖
加高加固田埂,进排水口做好防逃设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沟,宽30-40公分,深50公分,每亩放鳅苗1000-2000尾,用家畜粪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喂豆饼、菜饼、米糠等,田间管理按普通稻田管理,农药用高效低毒农药类,朝上喷。
经过养殖,每亩可产成鳅在50千克以上。
房前屋后塘可按每平方米放养5公分长的鳅苗0.1千克,按池塘养殖法管理,可收获成鳅30-40千克。
泥鳅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泥鳅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品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
泥鳅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泥鳅养殖成为了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项目。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泥鳅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以帮助有意向从事泥鳅养殖的人士顺利开展该项目。
二、项目地点选择。
泥鳅养殖适宜在水质清洁、水流平稳、水深适中的地方进行。
因此,项目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水质优良、环境优美的湖泊、河流或者人工鱼塘进行养殖。
在选择项目地点时,要考虑到水源充足、无污染、环境适宜养殖等因素。
三、设备与场地建设。
泥鳅养殖需要一定的设备与场地建设。
首先需要搭建泥鳅养殖池或者网箱,保证泥鳅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其次需要配备通风设备、水循环设备等,保证池塘内水质清洁、氧气充足。
另外,还需要建设泥鳅的饲养场地,保证泥鳅有足够的饲料供应。
四、种苗选购与养殖管理。
泥鳅养殖的成功与否与种苗的选购及养殖管理密切相关。
在选购泥鳅种苗时,要选择健康、体型匀称的种苗,避免带有疾病的种苗。
在养殖管理方面,要注意定期清理池塘、及时投喂饲料、控制水质等,保证泥鳅的健康生长。
五、市场销售与推广。
泥鳅养殖项目实施后,还需要考虑市场销售与推广问题。
可以通过与餐饮企业合作、开设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等方式,将泥鳅产品推向市场。
同时,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举办养殖体验活动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
六、风险与应对措施。
在泥鳅养殖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如水质污染、疾病爆发等。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可以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疾病监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七、结语。
泥鳅养殖项目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种苗选购、养殖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希望本文提供的实施方案能够帮助有意从事泥鳅养殖的人士顺利开展项目,并取得成功。
泥鳅的养殖方法
泥鳅的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是中国传统的水产,它们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改善
血液循环,美容养颜,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等等。
在中国,泥鳅养
殖方法如下:
1.选择适合养殖的塘址: 泥鳅喜欢湖泊,池塘,水库及河水,但要注
意水位要比海洋低,且水深不能过浅,缺少阳光的地方也不行,最好
的地方应该有沙子、石块、藻类等适合泥鳅生活的植物。
2.配备必要的养殖设施: 泥鳅养殖设施要有渔网,渔把,渔网,渔线,渔板,渔灯,渔饵,养殖池,棚屋等。
3.准备泥鳅仔种苗: 选择适合养殖的新鲜泥鳅仔种苗,并在适当的时
候注入水塘里,一般可以选择雏鱼,小鱼或熟化的泥鳅仔。
4.准备泥鳅饵料: 主要依据泥鳅的口味,准备适当的饵料,如青蛙,
青蚯蚓,蚯蚓,昆虫,虾,胡萝卜,豆腐等,为了保证添加的营养和
营养素的平衡,建议在添加前先将所有添加物进行缓冲,以减少营养
成分损失。
5.定期清理水池: 养殖水池应定期清理,以防止水池成为沉积污染源,并保持水池的清洁,以利于泥鳅的生活。
6.泥鳅的健康管理: 对于泥鳅的健康管理需要特别注意,应根据泥鳅
的生活习性定期给予合适的药物,以预防疾病,保持泥鳅的健康。
以上是关于泥鳅养殖方法的介绍,养殖泥鳅不仅可以得到营养价值,而且可以收获愉悦的心情,因此,在养殖泥鳅时,应当按照以上步骤去实施,确保泥鳅健康。
农田养泥鳅养殖技术
农田养泥鳅养殖技术农田养泥鳅的养殖技术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田地选择与准备: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底质为壤土的农田。
同时,田埂要加高到50\~100厘米,宽度加到50厘米左右,并进行夯实以防止大雨冲塌或渗漏水。
护坡方面,可以在田埂的两侧及顶端种植一些草、瓜、豆等作物,利用其根系达到护坡的目的。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用石板、水泥板等建筑材料进行护坡。
2. 稻田改造:在养殖泥鳅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改造。
开挖鱼沟、鱼溜(也可称为鱼凼、鱼坑、鱼窝)是缓解泥鳅在稻田里栖息生长与水稻施肥、用药、晒田矛盾的一项重要设施,同时也有助于对泥鳅的饲养管理和捕捞。
鱼沟宽80\~150厘米,深60\~90厘米,鱼溜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鱼溜或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3. 防逃设施:在进排水口建两道拦网,外侧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
同时,田内埋设聚乙烯网片或塑料布,以防止泥鳅钻洞逃逸。
4. 苗种放养: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4天,每亩撒米糠、菜籽饼130公斤左右,次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粪肥250公斤左右,曝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放养鳅种。
一般每亩放体长3\~5厘米的鳅种20000\~27000尾。
5. 饲料投喂:泥鳅苗种放养后,第一个月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一半的混合饲料,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
1个月后,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公斤左右,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饲料。
后期最好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有利于集中起捕。
以上就是农田养泥鳅的养殖技术,仅供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也需要注意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种类,确保泥鳅健康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养殖计划书前言:以下全部为个人意见,仅泥鳅介绍部分有适量择抄.第一部分1)养殖形式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养殖业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农村,也成为现在新兴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养殖业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变迁,通过****的引导,龙头企业带头也初显成熟,最终完成产业化的道路也将不久时间了。
为此,我大胆的进入养殖行业,借养殖这帆已起的XX,搭上这班尚未成熟的幸运之舟。
农村资源丰富,人吉地灵,交通越来越发达,养殖环境逐渐成熟。
同时,湖北监利县作为鱼米之乡,水产品养殖被看着本地的特色产品,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
也在上海等全国各大水产品市场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点。
现在市场上的水产品,大部分品种在数量上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目前要解决的是怎样培育出高质量,高营养,高附加值的水产品,这也是我们将来发展的方向。
我要做的是认真找到这个市场切入口,并为此努力。
改善饮食习惯,健全身体发育,从我做起。
2》计划摘要我倡导的养殖项目为泥鳅养殖。
实际中以泥鳅为主,附带有黄鳝和四大家鱼等品种。
泥鳅的生长周期以三至四个月为最佳,一般在夏季上市。
我计划第一年以一个周期为主,第2年再进行2到3个周期的培养。
泥鳅主要销往水产品市场,进行批发销售。
之后发展到自产自销,进军饭店,或以泥鳅为特色的菜馆。
如果形成规模后,可以进行深加工,最终还是要走产业化的路子。
养殖的鳅种刚开始以普通泥鳅为主,之后逐渐引进或培育新的品种。
泥鳅养殖目前有三种采用的方法:稻田养殖,池塘养殖和木箱养殖。
XX年,我会选择比较适合我们地方的特点的养殖方法---稻田养殖。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环境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风险。
水产品销售以市场为主,通过经销商销售出去,首先,以监利,荆州本地市场为主,之后发展到武汉市场,进超市,并同时向全国辐射。
有条件后,在大市场建立自己的门市,直接往下游发货,减少中间成本,发展到一定的网点后开始建自己的品牌。
泥鳅也可以销往有些饭店,自己也可以建以泥鳅为主打产品的菜馆,例如:泥鳅火锅城。
泥鳅养殖目前的竞争对手为少数自然野生泥鳅,及别的省的大规模的养殖场。
不过专业的养殖以出口为主,野生泥鳅也越来越少,现在可以说是养泥鳅的黄金时间,发展前途明显。
当然,泥鳅市场还不成熟,泥鳅的价值还没有发掘出来,所以泥鳅目前的市场价格还不稳定。
养殖泥鳅的技术问题主要靠学习和实地考察来解决,慢慢摸索,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资金投入将根据明年的实施计划来定,主要依据是养殖面积,鳅种成本,饲料成本,养殖成本和销售环境等。
后面有具体分析。
2》产品介绍——泥鳅介绍。
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
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
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
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
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
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
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各处都有此鱼生长。
泥鳅个体虽小,但其分布甚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
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水产品。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 -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 2.8 -2.9克,热量100-117千卡,钙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
多食泥鳅有治疗疾病之作用。
泥鳅性味甘、平。
《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
《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
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其常见的药用食法主要有三种:1、取适量泥鳅放在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换入清水,待它排去肠内泥水污物后洗净入锅,文火烘干,研末备用。
服时每次取5克,温开水送下,一月三次。
此法对急慢性肝炎都有疗效;还可治黄疸、保肝、促使肿胀的肝脾回缩。
2、用活泥鳅适量,按上法处理后,与等量的鲜活虾煮汤食用,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阳萎。
3、每次取活泥鳅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黄,加入适量的水和盐,煮熟后食用,具有补脾、壮肾和健胃之功效。
泥鳅的粘液内服可治小便不通、热淋;外用能治白癣与漆疮。
【别名】鱼鳅【来源】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的活体及粘液。
四季可捕捉,洗净即可。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除湿。
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瘙痒,痔疮下坠。
【用法用量】 2~3钱,每日3次,研粉服;或1~2两炖汤服。
3》人员及****结构目前此项目由本人负责及发起,其他的管理和投资者正在招募中,待稳定之后再进行分工协作,另外,在农村有足够的养殖人力资源,和水产品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
大概的人员有以下几类:第一是养殖场专业管理人员2名,可以进行岗位互换。
他们所要学习的是水产品养殖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泥鳅养殖的专业技术。
第二是市场销售人员2名,这类人就要充分了解泥鳅及其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它在各个时段的价格,还有市场的货源情况。
第3类人就是养殖和销售的管理者,就是决定大事件和发展方向的人。
他能很好的控制养殖和销售之间的关系,必须掌握两方面的第一手信息。
第4类人就是养殖场的合作者或投资者,他们主要是根据养殖的实际情况来对资金进行管理,依据业绩和利益来对固有资产进行评估,总结下一步的计划。
第二部分4》市场预测当今养殖业发展逐渐成熟,不管是哪种养殖业,最终都将发展方向定向产业化进程。
因为只有形成了产业链,才年使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以至长胜不衰。
泥鳅养殖也是如此。
就目前国内泥鳅市场而言,尚未完成成熟,泥鳅的实用价值也没有开发出来,。
因此,泥鳅的市场还不稳定,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泥鳅引种是一个难题,野生的又越来越少,人工繁殖技术还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关于这一点还需要认真研究。
第2,养殖环境的限制。
现在农村的水质越来越差,有的地方已经污染很严重。
水质必须达到养殖的标准才能有好的产品出来。
另外,泥鳅养殖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养殖方法选择不同的养殖场地,场地要求严格,也需要认真考虑。
第三,市场价格还没有一定的规律,泥鳅的实用和药用价值开发起来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时间,难度大。
现在顾客只知道泥鳅是一般的鱼类,它的营养和保健作用没几个人知道。
只有把这几点发掘出来了,泥鳅才能作为一种特殊的鱼类,在市场上才能显示它应有的价值。
相信时间能说明一切。
第四,养殖场的风险。
现在农村的租地也越显紧张,这也无形之中抬高了地价,增加了养殖的原始成本。
另外,在水产大省,一到夏季就面临洪水。
因此此天灾是致命的,一次就完蛋了,须特别注意。
另外,泥鳅也有几种常见的病,饲养的时候要多观察泥鳅活动情况,遇到问题要立即解决,不能拖,以免影响扩大。
5》营销策略泥鳅销售应根据养殖规模来制定。
例如,XX年以30亩规模来养。
进行一期的泥鳅养殖,这年就以农村经济人收购为导向,以水产品市场为辅,双管其下,如果第一年能稳定养殖的各个环节,在第2年就必须扩大规模,养殖周期也增加一倍。
这样的话,目标顾客也就发生了变化,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可直接批发给水产市场的经销商,条件好一点后,建立自己的门面,这样又省去了中间的环节。
另外,泥鳅也可以推销给酒店和饭馆,特别是以经营泥鳅为主的菜馆。
如果这块能做起来,泥鳅的销量就会慢慢稳定下来了。
在第三年,或以后,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可以开自家的泥鳅菜旗靓店,发展成熟后开始加盟,建成自己的泥鳅品牌,之后复制这种模式。
这样泥鳅这个小产业才能创造大利益。
资金不段增加后,再又开始继续加大养殖场的建设,开始科学繁殖和管理。
这样就会把整个泥鳅产业带进良性的循环之中。
综上所述,我的总的营销思路是,刚开始借助别人的力量打开市场,然后自己直接参与到市场的销售,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养殖,独到的营销,到专业泥鳅的品牌,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泥鳅养殖销售链。
6》制定计划具体流程为:首先学习理论知识,充分了解泥鳅及相关技术知识。
其次是实地考察,结合家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方法,对引种一事了解清楚,根据养殖的面积,计算出引种的成本。
最重要的是在考察时学习养殖技术,和实地超作技巧。
认真学习泥鳅的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泥鳅饲料及养殖成本。
要身体力行,多提问,多虚心学习,多体验,多实际参与管理。
使自己快速成为一为专业的泥鳅养殖人员。
第三,考察自己的养殖环境。
确定养殖地点后,在进一步的考查水质,周围环境等泥鳅相干的东西。
之后,考虑自家的情况,算出投资成本。
作好资金使用规划。
根据家乡特点,在养殖泥鳅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养殖少量的鳝鱼和一些白种鱼,以便增收。
这种养殖方式是典型的稻田泥鳅养殖法,这样出来的稻子也会增产百分之十左右。
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这种养殖方式也是风险最低的,是非常适合刚刚开始创业的人群的。
具体时间安排为:XX年年底回家乡,XX年年初签约15亩水稻种植养殖场2个。
XX年头2个月实地考察和学习,4月引种,5月待水稻稍稳后防入鳅种,最后根据生长情况开始饲养。
计算出上市时间,提前做好销售准备。
7》。
财务计划预计:养殖面积30亩,租金每亩每年100元,共计:3000元。
场地建设需要2500元左右。
鳅种成本根据引种情况再预算,饲料成本也是一样。
财务最终将根据合作资金具体分配,并且会在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
注意:〈本条随时修改〉赢利分析: A。
池塘养殖法: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一农户:5月8日放苗养殖:(1)面积5亩.(2)放苗规格60尾/斤.(3)苗种价格4.8元/斤.(4)放苗总重量:15000 斤.(5)苗种价值7XX元. 10月28日收获:27690斤.收获规格:26头/斤.销售价格:9.8元/斤.销售收入:271000元.养殖过程共用药物:8500元.饲料15吨*3850元/吨=57750元.人工工资:5月*1500元/月=7500元水电费:XX元.池塘承包费:5亩*450=2250元.利润:271000-7XX-8500-57750-7500-XX-2250=121000元平均亩利润24200元.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