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堂演练: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暑假一日一练)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岳麓版必修2

(暑假一日一练)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出现。

2.理解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土地兼并。

一、废井田,开阡陌1.背景: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使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出现:商周时期,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3.内容(1)所有权上,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2)“公田”:贵族占有,由村社成员集体耕种。

(3)“私田”: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

4.瓦解(1)时间:春秋时期开始崩溃,战国时期被废除。

(2)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公田”与“私田”界限打破,一律按土地的好坏收税。

(3)标志: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易混易错]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出现(1)时间:战国时期。

(2)标志: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全面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

2.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的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2)自耕农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3)地主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3.发展(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两极分化加剧。

(2)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推动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4.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2)国家采取“均田”“限田”措施,如北魏至唐初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

[思维点拨]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7页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 政治: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二、“千年田地八百主”——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 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 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 陶煦《租核· 推原》
思想:重农抑商思想 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田是主人身是客”
——感悟租佃关系发展
北京社稷坛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的场所。社是土地神,稷,是五 谷神,坛上铺设五色土,代表全国土地。
——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列举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 经历哪些土地制度的变迁?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沧海桑田话渊源”——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二、“千年田地八百主”——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均田制
抑制土地兼并
保护自耕农 土地国有制 历史上一次土地的革命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 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 足,安可得哉?”。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 田四十亩,妇人20亩…所授之田率倍 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乐迁者听逐空 荒。…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 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 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 卖者坐(处罚)如律。
地主
租佃关系下:佃农遭 受较重的地租剥削
地 租 剥 削
佃农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三、“田是主人身是客”——感悟租佃关系发展
从 “佃仆”——到 “平民”
恩格斯说“一切文明民族都 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沧海桑田话渊源”——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问题二:什么是井田制?有何特 商周时期: 点?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面临着 井田制: 怎样的危机?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答案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井田制的主要内容和性质,认识其瓦解的历史原因。

2.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各自的地位。

3.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认识租佃关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废井田,开阡陌[情景导学]思考:你能判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制度?其中的“公田”归谁所有?提示:井田制。

贵族占有。

[教材导学]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3)“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4)“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国王名义上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瓦解过程(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2)加速瓦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3)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易错易混]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情景导学]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思考:承德避暑山庄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所有制?提示:君主土地私有制。

[教材导学]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岳麓历史必修2第1单元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34张PPT)

岳麓历史必修2第1单元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34张PPT)

2.商周时期:
材莫料非一王:臣溥 。天—之—下《,诗莫经非·王小土雅;·率北贵土山族之》滨占,有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
为公公事田毕。,八 然分家后授皆敢劳私治动百私者亩 事,,。同只养有公使田用,权, —没—《有孟所子有•滕权文。公下》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材料四:田里不鬻(yu)。——《礼记·王制》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①劳动者(人的因素) ②生产资料(物的因素)---生产工具(标志) ③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生产力的变 化,并最终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
社会发展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于(促进或阻碍)生产力。
特点: 一切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 有公田(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使用)之分 土地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实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春秋时期: 井田制逐渐瓦解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出现(根本) 生产关系的调整: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
表现: 抛荒公Βιβλιοθήκη ,私田“私有”战国时期:“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依军功行田宅”
──《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 么样的措施?
3.土地兼并
(1)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根本) 自耕农的脆弱性
(2)影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社会动荡不安 租佃关系出现并逐渐普遍化
(3)抑制措施: 均田令(均田制)(北魏至唐)
突破:均田制
3.春秋时期: 井田制逐渐瓦解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出现(根本) 生产关系的调整: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19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19张PPT)

4.土地私有制有哪几种形式?其中哪种 占主要地位?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 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地主赐
土地买卖
土地兼并
5.土地私有制出现后,中国社会出现了 什么问题?政府是怎样解决的?
问题:出现土地兼并问题,影响国家税收,
引起社会动荡;
措施:均田制(北魏、隋唐);鼓励小农垦
课题:岳麓版历史必修(Ⅱ)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习目标:了解归纳古代中国农业土地制度的演变,并能 够知道演变的原因。 重点:井田制的实质和土地私有制的形式; 难点:如何理解土地私有、土地兼并及租佃关系的发展之 间的关系。
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本课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1.请简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历程。 2.井田制有什么特点?井田制应该是什么性质的 土地制度?为什么在春秋时期会走向瓦解?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的原因、 实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4.土地私有制有哪几种形式?其中哪种占主要地 位? 5.土地私有制出现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 ?政府是怎样解决的? 6.租佃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 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 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020/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 及时种莳(shì,种植)。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 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 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 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 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 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 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 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 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2020春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堂演练:第一单元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020春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堂演练:第一单元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下列能够说明井田制实质的是( )A.井田的土地归周王所有B.井田制中有公田与私田之分C.公田由贵族占有,收获物交给贵族D.公田由得到份地的农民耕种解析:井田制的实质是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贵族实际占有土地和收获物最能说明这一点。

答案:C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

”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B.土地兼并C.赋税沉重D.重农抑商解析:用限定语突破法。

由材料信息“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可知,它针对的是土地兼并问题,故B项正确。

答案:B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题干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解析:均田制是把国家拥有的荒地分给农民,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等可知,均田制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B项正确;C项“完全取消”说法错误;均田制有具体的授田规定,排除D项。

故答案选B项。

答案:B5.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廛:chán,卖东西的店铺)。

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 )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消失C.佃农和市场发生联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解析:材料反映了租佃制下农民的生产状况。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二课件: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二课件: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C.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解析】选B。“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 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表明土地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故B正确。
3.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 心”的现象,这说明 ( ) A.社会贵贱等级结构瓦解 B.伦理观念和宗法制遭破坏 C.地主对佃农的控制放松 D.佃户对地主的斗争性增强
【解析】选D。据材料“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 负担田赋”和“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可 知经济生活中存在契约意识,故D正确。
主题一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一目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和《管 仲》图。 思考:(1)依据《孟子》的记载,概述井田制的特点。
提示:分“公田”和“私田”,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 实际上分别为贵族和村社成员所有。
(2)结合所学内容,概述管仲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提示:背景: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步崩溃,土地私有现象 日益普遍,各国先后进行税制改革。内容:相地而衰征。 影响: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 解。
(3)从产品分配上看:井田制下奴隶主占有全部产品; 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民有独立身份,占有少量生产资料 和产品。
【探究训练】
1.我国古代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是在
()
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解析】选B。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 陌,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故选B。
【探究总结】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
1.沿革: (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 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实际是周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优秀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优秀课件

根源:土地私 有制的存在
重农抑商思想
宋代时期,农民阿三 娶妻王氏,家有10亩地, 育一子,子病重,为治病 ,变卖土地,张财主趁机 压价,阿三不得不含泪咬 牙接受。结果,子病愈, 钱花完,地没了。张财主 本身家财万贯,但并不满 足,趁火打劫阿三家的土 地只是其恶行之一。
金宝庐舍, 转瞬灰烬,惟有 田者,岿然而独 无恙。故上自绅 富,下至委巷工 贾胥吏之俦,赢 十百金,即莫不 志在良田。 ——清·陶煦《 租核·推原》
3、土地制度的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地权源流——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一)商周时期井田制
1、产生: 产生于商朝,盛行于西周
2、特点:
公田——贵族占有,劳“…动…者夫耕仁作政,必收自获经全界部始归,贵经界族不。正
私田——分授劳动者,,井地只不有均土,地谷的禄使不用平权。,…没…有方里所而有井权
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 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 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 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 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 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 衣,而食犬彘之食。
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2.从 “佃仆”——到 “平民”
苏洵《田制》所说:“富民之家 ,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 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 奴仆,安坐四顾,指挥于其间。
不井可田解制释的瓦事解实,而不了是私权田利主。人只的是土由地于所社有会权赋。予实际占有
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
土有地财私产有的性制质确。立”战国时代“农改民帝的王份之地制,,就除具井有田这,种民私得有卖财买产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井田制的主要内容和性质,认识其瓦解的历史原因。

2.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各自的地位。

3。

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

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认识租佃关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废井田,开阡陌[情景导学]思考:你能判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制度?其中的“公田”归谁所有?提示:井田制.贵族占有。

[教材导学]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3)“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4)“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国王名义上的贵族土地所有制.4.瓦解过程(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2)加速瓦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3)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易错易混] 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情景导学]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思考:承德避暑山庄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所有制?提示:君主土地私有制。

[教材导学]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

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分割的方块田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符合,故选A项。

答案:A2。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周王B.贵族C。

平民 D.奴隶解析:根据“方里而井”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的所有权属于国王,但主要由贵族占有,是国有制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故选B项.答案:B3.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

“废井田,开阡陌”C。

“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解析: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是指作为祭祀的牛成为耕地之牛,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答案:D4。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由“豪强”“兼并之徒”到“田主”,即体现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而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答案:C5。

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和兵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B。

均田制C。

私田制D。

公田制解析: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由材料“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和兵役”可知,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项错误;该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公田制度,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无答案)-word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无答案)-word

课题: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设计教师:备课组长:【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废井田、开阡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过程和方法:比较、归纳中外古今土地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商鞅等古代改革家勇敢、坚定、不断进取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演变的主要原因,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所处的地位。

难点:古代另租佃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知识链接】:井田制的实质及其走向崩溃直至被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的原因⑴实质:井田制这种所谓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是一种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的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国有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本质区别。

⑵原因:①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周王室的衰微和宗法制遭到破坏使井田制失去了政治上的保障。

②春秋末年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

③战国时期的变法使土地私有制最终建立。

【学法指导】:学习研究古代历史问题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废井田,开阡陌【基础知识】1、井田制的出现。

⑴出现的时间:时期。

⑵出现的原因:的出现,阶级变化。

⑶内容:土地名义上为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实际上为贵族占有,“”是村社成员的份田。

2、井田制的瓦解⑴开始瓦解时间:时期。

⑵表现:一方面大量“”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逐渐成为使用者的。

⑶原因:①生产力提高和生产力工具改进,现象日益普遍。

②各诸侯国进行,客观上承认土地的,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⑷废除时间:战国时期。

⑸表现:变法,一方面从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另一方面培植了一批。

【对应训练】1、《孟子》记载:“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这反映了()A、井田制走向瓦解B、井田制下的劳动分工C、私田的出现及增多D、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word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word文档

岳麓版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汕头一中历史组王湘燕【课标解读】课标阐述: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课标领会:1、要求学生知道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经营制度。

2、结合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经营制度深化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本课分析】课标对本课的要求较低,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给老师的教学预留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需要老师提供一些资料,作一定程度的讲解。

学生在政治必修一中学了部分经济常识,对本课的理解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知识能力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一般情况,了解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土地的经营方式。

了解生产者和土地相结合的方式及由此所决定的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从而从土地制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

以解读归纳课本内容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二、过程方法探索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归纳事件发展进程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决定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中国古代统治者变更土地制度的史实,体会古代统治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演变的主要原因,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形式及其所处的地位。

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气氛。

2、问题情景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而得出相关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以上两幅图片,让学生感知土地的广饶富庶。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 "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解析:依据 "方里而井〞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但井田制中的 "公田〞实际上由贵族占有,应选B项.答案:B2.商鞅变法后 "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国有B.土地集体所有C.土地私有D.商品经济的开展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土地私有,土地可以买卖,从而造成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C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那么天下之田自无缺乏,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D.土地兼并C.赋税沉重D.重农抑商解析:用限定语突破法.由材料信息 "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可知,它针对的是土地兼并问题,故B项正确.答案:B4.北魏至|唐初,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坊市制解析: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土地制度,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初期为抑制土地兼并而实行的土地制度,故C项正确;坊市制不属于土地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5.1786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 "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A.土地买卖频繁B.租佃关系开展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庄园经济盛行解析:根据所学史实,明清时期由于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开展,失地农民大量租种地主土地.应选B .答案:B6.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那么富民……假设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杨文弱先生全集?材料二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胶滨语录?材料三徒(dang)不下数千,始那么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 -?|王文成公全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后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2)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问题是否得到了根本解决?原因何在?(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一中 "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那么富民……假设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答复.第(2)问根据材料中提到的 "限田〞 "均田〞等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第(3)问对材料三描述进行归纳概括,注意语言科学,用语标准.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或土地高度集中) .(2)借鉴先代限田制、均田制等措施,限制土地兼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原因:土地兼并问题是土地私有制开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统治者的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3)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进行对抗斗争,力图通过暴力手段改变旧秩序.根底稳固1.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 "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以下对引文中所说 "公田〞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B.出现于商周时期C.贵族是实际上的土地主人D.春秋时期彻底瓦解解析:井田制在我国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战国时期才崩溃的,D 项说法错误,其他几项都符合史实.答案:D2.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 "废井田,开阡陌〞C. "相地而衰征〞 "履亩而税〞D.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解析: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开展,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是指作为祭祀的牛成为耕地之牛,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开展的表现.答案:D3.郭沫假设认为:虽然?春秋?关于 "初税亩〞的记载仅仅几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 "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成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解析:土地私有制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故B项错误; "初税亩〞按田亩实数收税,实际上成认了土地私有,故C项错误,A项正确;D项未在题干中表达且说法错误.答案:A能力提升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 "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说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解析:此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 "富室田连阡陌〞只不过是 "为国守财〞,一旦有 "盗贼窃发,边境扰动〞,那些 "兼并之财……皆我之物〞.可见国|家不抑制土地兼并,以便将来筹集军费 .答案:C5.从云梦秦简看,封建国|家的农业管理官吏体系自成一体,如"牛长〞 "田典〞 "部佐〞 "田啬夫〞等.这种体系说明() A.国|家对地主豪强加强了控制B.封建国|家直辖土地数量很大C.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兴旺D.秦朝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解析:材料中提到的都是管理国|家土地或农事的官吏.封建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太多,必须配备自成体系的农官系统,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材料关系不大,故排除.答案:B6.以下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 "为田开阡陌封疆〞B.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C. "不抑兼并〞D. "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解析:考查对 "租佃关系〞概念的理解.此题有两个限制条件,一个是秦汉时期,一个是反映 "租佃关系〞,可以排除A、C两项. 而D项可以看出佃农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并能取得实际利益,最|早应该发生在明代,综合这两个限制条件只能选B项.答案:B7.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开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开展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解析: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的大意是:民间土地私自买卖,而政府那么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并对其征税.这反映出土地买卖的合法化,政府维护地权流转,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故A项错误;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不是土地的所有者,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能说明官府从土地买卖中征税,无法说明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故C项错误.答案:D8.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56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的盛行B.豪强地主强占土地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解析:此题为根本原因型选择题.材料反映的现象为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答案:D9.以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 "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假设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假设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 .田主康海多租田人张文信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解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两和立契书〞表达了公平诚信、自主自愿的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此田契为孤证,不能证明土地租佃在全国的推广,故A项错误; "开始〞说的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 "均田制〞为国|家授田、百姓纳税的土地国有制,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正确答案为D .答案:D10.下面各图(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准确表达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开展的是()解析:随着时间推移,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越来越低.答案:B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废井田,开阡陌围剿公田材料三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那么受田,老免及身没那么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际情况,能否到达其目的?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第(1)问,从图中的 "公田〞 "私田〞等信息可进行判断.第(2)问,注意材料二左图左上角的文字信息 "废井田,开阡陌〞,以及右图 "围剿公田〞,这些信息都表达了井田制的废除,其影响应主要强调生产关系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同时也造成土地兼并问题.第(3)问,从材料中受田等信息再加上材料出处可判断其土地制度.是否能到达目的还要从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上寻找.答案:(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周|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影响:土地私有制确实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开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开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私有制的开展,严重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乱不安.(3)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隋、唐初继续实行.均田制是为保护自耕农经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井田制的特点及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背景和确立、土地兼并的根源及影响2.重要概念: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均田制租佃关系【学法指导】历史基本观点: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

本模块学习注意和必修一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商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制(1)性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内容:①实质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②井田制下的田地有“公田” (贵族占有)和“私田”(劳动者的份田)之分。

两者都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诗经・小雅》:“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 “雨我公田”,说明井田制尚且存在,“遂及我私”,说明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该诗句反映了春秋晚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1)原因: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直接原因:各国先后进行的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瓦解。

(2)表现: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4、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

土地私有制在各国普遍确立起来,并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5、战国以来: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①君主私有:宫廷掌握,用于君主私人开支。

②自耕农私有:农民自有,自耕自收。

自耕农土地的来源:开荒、国家授田。

③地主私有:官僚地主掌握,佃农租耕。

地主土地的来源:占有公田、赏赐和兼并。

★问题----土地兼并:①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②危害: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农民生活困苦,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③对策:北魏至唐初统治者实行均田制。

(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业达标: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业达标: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1.下列能够说明井田制实质的是( )A.井田的土地归周王所有B.井田制中有公田与私田之分C.公田由贵族占有,收获物交给贵族D.公田由得到份地的农民耕种解析:选C.井田制的实质是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贵族实际占有土地和收获物最能说明这一点。

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解析:选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

这主要反映了()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解析:选A。

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才刚刚开始确立,因此多数百姓还没有土地所有权,所以百姓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不卖土地,故A项正确;汉代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所以在汉代土地可以作为私有财产买卖,也就出现了汉以后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故B项错误;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多少的问题在材料中并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或者卖田,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的叙述是不符合问题主旨的,故D项错误。

4。

北魏时期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解析:选B。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北魏创立的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北魏均田制分配的是国家控制的大量无主荒地,不存在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故C 项错误;土地私有和可以买卖使得土地兼并问题无法杜绝,故D项错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案设计(无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案设计(无答案)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学习目标:知道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探讨土地私有制的影响,了解北魏均田制的内容及作用,分析出宋朝“不抑兼并”的影响;感受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

第一部分——夯实基础探寻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梳理从原始社会到传统社会,中国经历哪些土地制度的变迁?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说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3.阅读教材第二子目,找出土地私有制的类型及私有土地的来源。

第二部分——深度探究一、探讨如何认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土地私有制产生的影响。

二、抑制兼并——均田令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20亩…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乐迁者听逐空荒。

…卖者坐(处罚)如律。

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回答均田制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三、“不抑兼并”——宋朝的措施是否可行?材料一:宋朝承认土地私有权以及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允许农户将荒闲田土开垦为自己的恒业,并加以政策支持和鼓励。

材料二: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提高了生产效益,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

为解决这一问题,宋朝政府积极发展工商、采矿、纺织、加工业等行业,同时,农业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地主阶层由于占有土地数量的增加而获得了大量的租金,其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也从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堂演练当堂达标1.下列能够说明井田制实质的是()A .井田的土地归周王所有B.井田制中有公田与私田之分C .公田由贵族占有,收获物交给贵族D .公田由得到份地的农民耕种解析:井田制的实质是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贵族实际占有土地和收获物最能说明这一点。

答案:C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 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

”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 .均田制破坏B. 土地兼并C .赋税沉重D .重农抑商解析:用限定语突破法。

由材料信息“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 可知,它针对的是土地兼并问题,故B项正确。

答案:B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题干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 .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 .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 .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解析:均田制是把国家拥有的荒地分给农民,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等可知,均田制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B项正确;C项“完全取消”说法错误;均田制有具体的授田规定,排除D项。

故答案选B 项。

答案:B5.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廛:chen,卖东西的店铺)。

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A .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消失C .佃农和市场发生联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D .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解析:材料反映了租佃制下农民的生产状况。

租佃制下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C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

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

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

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材料二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一一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

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

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不许自行转佃他人”。

所有者主体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权主体。

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王昉《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 得出农民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重;根据材料一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得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改变赋税征收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 “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得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的控制,提升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佃农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材料二中“永佃权……”得出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重;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改变赋税征收办法。

(2)作用: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的控制,提升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佃农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课后作业知能强化^■yrnH - 浮基础巩固1.《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 n, 佃,治理)甫田(ti n)(大田),维莠(y ou杂草)骄骄。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C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D .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诗经》反映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历史,故A项错误;“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反映的主要是农民治私田而不治公田的现象,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故C 项错误;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 .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要分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题中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答案:D3.宋代王若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A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C .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 .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解析:根据“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自由选择雇主的权利,因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答案:C能力提升4.《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

” 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

这实质上表明当时()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B.诸侯权力增强C .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D .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解析:题中材料描述了鲁国初税亩的具体征税方法,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所以本题选D项。

答案:D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富室田连阡陌”只不过是“为国守财”,一旦有“盗贼窃发,边境扰动”, 那些“兼并之财…… 皆我之物”。

可见国家不抑制土地兼并,以便将来筹集军费。

答案:C6.从云梦秦简看,封建国家的农业管理官吏体系自成一体,如“牛长” “田典”“部佐”“田啬夫”等。

这种体系说明()A .国家对地主豪强加强了控制B.封建国家直辖土地数量很大C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 .秦朝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解析:材料中提到的都是管理国家土地或农事的官吏。

圭寸建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太多,必须配备自成体系的农官系统,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材料关系不大,故排除。

答案:B7.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A .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B.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C .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D .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解析:A项是战国以前土地所有制演变的过程,C项是耕作方式的表现,D 项是农业组织形式的演化,B项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演化的趋势。

答案:B8.(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

上述现象有利于()A .加强对农民的控制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C .减轻对农民的剥削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中“(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可知,租佃关系下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力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力度逐渐降低,故B项错误;“减轻对农民的剥削”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可知,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兼并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并逐渐依附于佃户,故D 项正确。

答案:D9.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

据此可知当时()A .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 .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D .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两和立契书体现了公平诚信、自主自愿的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此田契为孤证, 不能证明土地租佃在全国的推广,故A项错误;“开始”说得过于绝对, 故B项错误;“均田制”为国家授田、百姓纳税的土地国有制,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

答案:D10.下面各图(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准确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的是()解析:随着时间推移,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越来越低。

答案:B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刘向《战国策》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 董煟《救荒活民书》(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制度的演变有何影响?(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其结果如何?为什么?解析:(1)据“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可知土地制度,“实质性变化” 从所有制性质上归纳,影响从社会转型角度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