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册: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19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复习学案: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精品教育.doc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1′1.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条件和取得的成就,归纳其特点。
2.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和过程,认识其意义。
3、识记并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归纳其历史意义。
4、总结1956——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达成途径】1′1.研读课本P8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完成金版新学案知识点一2.结合课本P8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金版新学案知识点二。
3.掌握课本P84“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完成金版新学案知识点三。
【自主学习】15′【巩固目标】22′要点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要点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2.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 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要点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3.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失误、原因、后果和教训有哪些?练习提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了人们沉痛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材料三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4)我们应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教训?答案:要点一(1)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姓名,年级:时间: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2)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现代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1。
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取得的成就,归纳其特点。
2.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和过程,分析其实质,认识其意义。
3.识记并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归纳其历史意义。
4。
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结1956~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情景导学]思考:上图是“一五”计划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怎样的情怀?提示:展现了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教材导学]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实施:“一五”计划(1)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2)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1)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练测(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图片能准确反映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有()①1956年上海资本家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接受公私合营生产的首批解放牌汽车③夸张的宣传画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④2.“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3.右侧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宣传画,上面写着: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幅宣传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我国生猪养殖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4.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5.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这样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
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歌谣中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B.对农业产量估计过高C.片面追求工业生产的高指标D.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二、非选择题(共40分)6.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曾犯了严重的“左”的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人民日报》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后训练: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进展练习一、选择题1.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
A.对解放战斗成功的奇特祝愿B.“大跃进”开头初期的信念C.对将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盼D.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3.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急B.中国实行方案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4.2021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3周年,深圳曾制造了我国改革史上的多个“第一”,如“炒鱿鱼”、打破“铁饭碗”。
“铁饭碗”形成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C.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时D.改革开放的初期5.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心的最新理论指示”。
是由于当时在()。
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方案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成功召开6.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
这是中国民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首民谣最早消灭在“文革”时期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的丰硕成果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D.违反农业进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7.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方案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救济,同时削减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进展。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 岳麓版 必修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练习目标解读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前提,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脱离实际的政策,社会主义建设也经历了曲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通过本课学习,综合认识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有过严重的失误,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
经验教训: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
重点: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的决策难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B.为工业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C.工业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D.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2.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后者服从于前者 B.建设中两者同时进行C.前者为主体,后者喻为两翼 D.后者先于前者完成3.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D.有步骤的促进三大改造4.(原创)“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学校、工厂、机关。
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日夜苦战。
全国城镇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
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④经济建设成就瞩目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5.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的变化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6.(2005浙江五校1月模拟)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三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建设,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
2.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3.改革开放以来,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为分水岭,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对外封闭到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学习目标]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4.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思维点拨]“一五”计划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易混易错]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1)农业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2)手工业①1953年,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
②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单选题1.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
《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基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这在一定程度上()A.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次历史性巨变,每一次变化的起点都在农业、农民、农村。
1949——1959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D.互助组→初级社→合作社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是在()A.“一五计划”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4.下列场景出现在1949--1952年间的是()①私营工商业者响应国家号召相应提高工人工资②某商人在上海购进大批粮食,结果亏本很大③广大农民起早贪黑地在自家田地上耕作④报纸或广播中经常传来我军获得胜利的捷报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196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584亿元,扭转了前3年连续下降的状况,比上年增长了6.2%:粮食产量达到3200亿斤,增长8.5%;油料产量达到3684万担,增长11.4%;生猪年末达到近1亿头,比上年增加了2440多万头。
上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制定了()A.过渡时期总路线B.“调整,巩固,充实,提髙”方针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6.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现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期间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7.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三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67.8%;其中,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增长24.8%,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56.9%下降为43.3%;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128.6%,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
这种状况表明(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与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C、农村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D、工业总产值低于农业的局面初步改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为37.97‰,1956年更降至31.90‰,而在1963年和1964年则分别达到43.60‰和39.34‰。
材料中出生率增高的原因是( )A、经济困难后出现补偿性生育B、大跃进运动影响到生育政策C、人民公社导致人口出生失控D、农民生活富裕推动生育高潮【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有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党中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该论断提出时( )A、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一五计划已经胜利完成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 中国社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习题精选十第1题【单选题】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C、中国人民同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D、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
这三次调整都(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三大改造的完成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资料中,最确切的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A、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9%C、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87.8%D、共有人民公社233973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0.4%【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发展经济的特点是( )①由国家发动②以私人为主体③城市主导④优先发展重工业⑤农村主导⑥优先发展农业⑦内向型工业化⑧外向型工业化⑨贸易保护政策A、①④⑤⑦B、①③④⑦⑨C、②③④⑦⑨D、②⑤⑥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 项。
B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排除。
C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排除。
D项与材料矛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发展,故排除。
答案:A2.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A.1946年和1949年B.1952年和1956年C.1966年和1976年D.1978年和1982年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是由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B3.英国剑桥大学某教授在评述新中国经济建设时说:“……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下列史实可以证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是()A.土地改革、“一五”计划B.稳定物价、公私合营C.土地改革、稳定物价D.公私合营、“一五”计划解析:“50年代早期”中国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70年代后半期”中国逐步走上改革开放道路。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结果。
故D项正确。
答案:D4.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宣传画强调“不到十五年,就要超过英国”,体现了“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特征,C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以下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方案关于〝集中力气开展重工业〞的方针的看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有利于奠定国度工业化的基础B.末尾改开工业落后的相貌C.有利于提高国度的国防才干D.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 D解析我国第一个五年方案是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停止的,故D项是〝一五〞方案实施的前提而不是影响。
2.以下图中的历史信息表达的树立成就是()我国制造的第长春一汽消费的一批喷气式飞机首批束缚牌汽车A.新中国国民经济失掉恢复B.〝一五〞方案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大跃进〞运动改动经济落后D.经济体制革新促进企业生机增强答案 B解析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方案的成就,故B项正确。
3.(2021·云南学业水平测试)«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提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完成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团体化运动,私有制经济得以确立。
〞这里的〝国有化〞或〝团体化运动〞是指()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明大革命〞答案 A解析资料说明1953~1956年社会主义私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是三大改造的结果,故A项正确。
4.以下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事先()A.国有企业革新提上日程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停止C.近代民族企业开展迅猛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答案 B解析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可推断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956年〞也可印证上述信息。
故B项正确。
5.(2021·湖南学业水平测试)〝大会对事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义务的剖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树立社会主义路途的一次成功探求,但它所确定的路途并未能坚持上去。
〞这里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答案 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事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义务的剖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树立社会主义路途的一次成功探求,但中共〝八大〞所确定的路途并未能坚持上去,故C项正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七十六篇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七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B、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陆续被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
到1957年,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由227种增至532种。
这一政策的推行( )A、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C、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现代化D、密切了城乡间经济联系和互通【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55年3月,内务部、公安部联合发通知,规定农民的迁徙已经不是自由的迁徙而是需要审批,能否迁徙取决于政府。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
这反映了(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要求B、大跃进时期工业化建设的要求C、构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要求【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 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巩固辅导第五十一篇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巩固辅导第五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
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
”这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一首民歌。
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C、八字方针D、八大决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A、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发动“大跃进”运动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所示为中国某年份经济成分结构图,该年份最有可能处于( )有误A、1946—1949年B、1949—1956年C、1956—1976年D、1978—1992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新中国“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2年形成草案,1953年开始执行,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B、中共摸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国家对工业建设十分慎重D、法制欠缺,国家制度不完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读“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左”倾错误的发展有关C、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D、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了国有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
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同步提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18课一、选择题1.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统购统销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发生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1958年提出来的,不符合1956年这个时间。
3.下图“大麦穗、大玉米,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它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答案】B【解析】图画内容明显体现了浮夸成风的“大跃进”时期的特征。
4.(2019·泰安)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工业投资所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农业,重工业所占比重特别大,这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依靠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故应选C。
5.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一五计划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A项是1953~1956年,C、D两项是1958年,排除A、C、D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一五”计划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2.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二者的相同点是()A.消灭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造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进行了公私合营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益源庆醋厂是太原市一家久负盛名的老字号,20世纪50年代开始被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
1956年,益源庆被收归到太原市新星食品酿造厂,成为该厂专门制醋的一个车间。
国家对益源庆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走集体化道路B.没收为国营企业C.全行业公私合营D.资本家自愿捐献5.下图是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湖北省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1斤=0.5千克)”的报道。
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创新了经济发展的模式C.生产急于求成D.粮食产量大幅提高6.下面是1953—1975年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例图。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A.因贫穷导致投资严重不足B.已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C.注重国民经济间的协调发展D.主要靠重工业拉动经济增长7.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B.国家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D.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8.1963年,中央高级党校派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时需携带通用粮票10千克,还要带专门的介绍信,并要求各地军警查验后放行。
这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政策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9.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工业企业一览表(部分)——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材料二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综合以上信息,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角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原因。
10.“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一五六项工程”。
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
它的实施() A.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B.造成了对苏联技术长期依赖的后果C.影响了此后中国工业化体系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11.1953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工业战线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
……同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使生产和人民生活能够正常进行。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A.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B.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C.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缓解灾害引发的粮食危机12.下表体现的是1956年中国农业合作化数据。
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合作社数量减少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受阻B.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C.经济建设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D.反映了党和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13.下图为中国某年份经济成分结构图,该年份最有可能处于哪一时间段中()A.1946—1949年段B.1949—1956年段C.1956—1976年段D.1978—1992年段14.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可体现不同的时代风貌。
请你选择一个题目将下面这幅宣传画反映的历史现象准确地表达出来()A.同舟共济,勇创佳绩B.乘风破浪,全面跃进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D.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15.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A.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对农村政策作出适当调整B.认识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并从根本上加以否定C.为了恢复经济,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D.把发展经济作为党的工作重心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1年初,黑龙江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分析了全省的经济状况,指出黑龙江农轻重比例失衡,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受灾严重、粮食减产、牲畜数量下降,煤电供应紧张、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存在商品短缺、物价上涨、财政赤字等困难情况,并决定对全省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材料二1961年2月,黑龙江省委批准《关于我省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问题的报告》,确定了1961年的主要计划指标。
这些计划指标和基本建设投资与1960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减少。
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21.49亿元,1961年基本建设仅投资7.32亿元,比1960年减少66%,1962年又压缩到5.71亿元,比1961年又减少22%。
与1961年相比,196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增长22.63%,达到58.25亿千克;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超过1957年水平;农用拖拉机增加2779台,达到9800多标准台。
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巩固,并有所发展。
——以上材料据《按照“八字方针”初步调整国民经济》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困难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农业发展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2.A[解析] 苏联农业集体化和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变土地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故A项正确;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得到大多数农民的支持,故B项错误;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造只符合中国的情况,故C项错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不符合中国史实,故D项错误。
3.B[解析] 材料所提及的是农业的问题,没有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与资金,党中央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正确;公私合营指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其经营单位是个体家庭,故D项错误。
4.C[解析] 我国学习苏联模式,在农业领域走集体化道路,而非工业领域,故A项错误;苏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取没收手段,而我国采取的是和平赎买政策,故B项错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6年对其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故C项正确;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不是主要靠资本家自愿捐献,故D项错误。
5.C[解析]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由“大跃进”重视工业、忽视农业导致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与实际产量不符,不是创新了经济发展模式,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小麦亩产量过高,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人们急于求成的心理,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浮夸风,不是粮食产量的真正提高,故D项错误。
6.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当时投资失衡,不能体现投资不足,故A项错误;柱状图并不能体现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根据柱状图可知,当时我国对重工业的投资明显高于农业和其他工业,投资结构失衡,故C项错误;根据柱状图可知,我国当时对重工业的投资远高于其他,可知该时期我国片面注重重工业,故D项正确。
7.B8.B[解析] 国内粮食供应紧张是实行粮票政策的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通用粮票”“专门的介绍信”可知,国家对经济进行行政干涉、统筹统划,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政策,反映的是现象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粮票的通用与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无关,故D项错误。
9.(1)特点: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地区;投资较少,力量薄弱。
(2)规划: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3)国内原因:近代中国始终未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国际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孤立封锁中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10.C[解析] 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1949—1952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在苏联援建中国的同时,中国科技人员学习了先进技术,技术没有完全依赖于苏联,故B项错误;苏联援建中国的大多是重工业,故形成了中国在“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影响了中国工业化体系,故C项正确;打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故D项错误。
11.A[解析]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是为了配合工业化建设,故A项正确;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是指对农、轻、重比例的调整,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调整生产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1953年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故D项错误。
12.D[解析] 合作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高级社的数量不断增加,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并非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受阻,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经济建设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是从1958年开始的,故C项错误;1955年全国掀起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高潮,“1956年中国农业合作化数据”表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程加快,故D项正确。
13.B14.B[解析] “同舟共济,勇创佳绩”不能反映该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故A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可看出是“乘风破浪,全面跃进”,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故B项正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反映的图片信息不准确,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