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中历史 文化史 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复习线索一、古代思想(线索一)韩非思想:法术势相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观点,主张变法革新。
4、墨家思想——墨子(战国)墨子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打破;手工业、商业发展;人民渴望和平)墨家思想战国以后,不受人们重视。
(与重农抑商思想兴起有关)5、兵家思想春秋——孙武——《孙子兵法》;战国——孙膑——《孙膑兵法》注意的几个问题: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明清批判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文学常识: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六易:《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细节整理:在人性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孟子(性善说)和荀子(性恶说)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荀子(知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庄子(天与人不相胜)四个集大成者:荀子——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注意:其中儒家、道家、法家三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最深远的。
二、古代科技(线索二)第二单元复习线索本单元有两大线索。
一、艺术(包括书法、绘画、戏剧);二、文学(包括诗歌、小说)。
在引导学生复习时以表格形式体现。
具体如下:汉字的演变:新石器时期的刻画符号----------- 文字的雏形商代的甲骨文---------------------- 最早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秦代的小篆------------------------- 文字统一(先小篆,后推广隶书)篆刻艺术秦汉时代----------篆刻的标志性时期宋元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明中叶以后--------------------篆刻成为真正的一门艺术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存在写实为主的宫廷画和民间画与写意为主的文人画的两大风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自由灵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10
一、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发展历程之秦朝:小篆—隶书
小篆
隶书
一、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起源: 神话传说
2、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商周时期:
甲骨文 金文
春秋战国时期: 文字混乱
秦朝: 小篆
隶书
二、书艺历程
1、汉字发展为艺术的条件: 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 准备了材料 知识群体的形成--- 动力基础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提供了条件
③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二、书艺历程
(一)条件: (二)特征: (三)发展历程:
1、秦汉:小篆、汉隶具美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4、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5、明代:强调个性化创造
本课小结
1总、汉结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甲骨文 —金文甲 —小篆—隶书—楷书
2、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图画 —线条— 笔
画) 日益规范化、稳定化; 字体新旧交替,逐步替变。
本课小结
朝代 社会背景
书法家
艺术成就
秦汉
统一王朝建立 文化交流发展
魏晋 ①社会危机 南北 ②士人借书法表达自我
朝 ③文具的改进
王羲之
隋唐 盛世气象
宋 ①市民阶层兴起
②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走近隋唐书法
张 旭《 肚 痛 帖 》
二、书艺历程
走近隋唐书法
时代背景: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 科举取士,重视文教。书法体现出大国盛世 气象
代表人物:张旭、怀素—草书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颜筋柳骨”
二、书艺历程
走近宋朝书法:“四大家”
岳麓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三.doc
岳麓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三第十一课梨园春秋1. 产生背景: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一一“傩”2. 傩的发展: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3. 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服饰绚丽,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
%1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
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
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
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为什么许多元代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曲创作之中?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将近80年,文人入仕的机会相对地说要少多了,学而优则仕的愿望难以实现,就只好把一腔热情付诸笔端。
元朝把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的地位仅高于乞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的群众,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
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第10课梨园春秋-、戏剧起源和发展原始时代的傩仪(萌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元素)梨园(教练场所)瓦舍(娱乐场所)宋代南戏(完备形式)元杂剧表演形式和特点1优化设计2预习新课作业布置三、总结:对于戏曲艺术,我们当代人的态度大多是淡漠,排斥,不愿触碰;可是只要我们用心地了解了它接触了它,就不能为他强大的艺术魅力所感动;不仅是戏曲艺术,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等所有这些从中国人灵魂里,骨髓里提炼和沉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极其宝贵极其华丽的。
可遗憾的是,我们当今的社会当今的国民对她却那样淡漠甚至嘲讽。
所以这就更增重了我们这些人肩头的任务,我们文科人,理应为往圣继绝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应该不负这样的使命,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用我们的一点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美丽的文化,我们可爱的中国。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1孔子与老子一、孔子的学说——儒家1、生平: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3、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③教育思想:A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B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C教育方法:“因材施教”D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仁不让于师”E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历史地位:①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②当时未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④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聃《道德经》——儒家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B、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有矛盾对立面,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补充: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所创立的诸多学派。
诸子百家代表: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兵家:——孙子、孙膑。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一、唐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1. 唐代的政治制度唐代建立了官僚制度,大臣由皇帝任命,地方官员由中央官员和地方长官推荐,严格执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此外,还建立了州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唐代的政治思想唐代盛行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强调“道法自然”,儒家思想对唐代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唐代的经济、文化和社会1. 唐代的经济唐代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村人口增加,城镇商业也日益繁荣。
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2. 唐代的文化唐代文化繁荣,文学艺术、科技学术都得到了发展。
玄奘的西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王维、李白等人的诗词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 唐代的社会唐代的社会分为官僚士大夫、士族、平民和奴隶等阶层。
在社会道德上讲究礼乐道德教育。
三、唐朝的政治制度变革和瓦解1. 唐朝的政治制度变革唐朝晚期,节度使、藩镇的割据现象日益严重,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他们逐渐取代了中央政权的地位,使唐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变革。
2. 唐朝政治制度的瓦解唐朝末年,节度使、藩镇割据日益扩大,导致唐朝政治制度的瓦解。
同时,安史之乱也加速了唐朝政治制度的瓦解。
四、唐宋转折期的政治与文化1. 唐宋转折期的政治唐宋转折期的政治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割据现象,甚至引发了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
宋朝建立后,建立了“宋朝”;地方政权,加强中央集权。
2. 唐宋转折期的文化唐宋转折期的文化,儒家思想逐渐转变为理学,强调“格物致知”,渐渐超越了传统的程朱理学。
五、北宋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与发展1. 北宋初期的政治变革北宋初期,政治上实行了“靖康之乱”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统治。
2. 北宋初期的经济变革北宋初期的经济,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对外贸易。
3. 北宋初期的文化发展北宋初期的文化在儒学方面得到了深入发展,陆象山、朱熹等在理学上有了很大的成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孔子和老子
孔子和老子[学习目标]一.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记忆孔子、老子的一些名言,大致理解孔子的“仁〞“礼〞、老子的“道〞的思想内涵。
二.理解孔子由凡入“圣〞的过程,并与知识链接的文字相印证。
三.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评价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人个性形成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3.疑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
二.教材解读第一子目:[孔子的学说]1.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2、孔子的思想学说1〕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
“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
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
2〕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5〕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3)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程标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重点难点】重点: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难点:古代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基础梳理】1.教材P22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扩大农耕区域,加速对土地开发与利用。
2.教材P23学思之窗: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
它提供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产品,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税源。
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以后产生不良影响。
3.教材P24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战国时期的主要生产部门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情况。
首先辨析材料来源,判断材料的时间及所描述的基本内容;其次阅读材料,对其基本内容进行梳理提炼;然后查阅其他资料完成史料的佐证;最后组织语言形成自己观点。
《管子》是后人托春秋管仲之名所作,该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其中《管子·海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手工业的情况。
该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各门类的手工业工具自成体系。
战国时期铁质工具不仅数量多,而且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4.教材P24学习拓展:渔业也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出一种古代渔业工具并加以说明。
如中国古代的渔网、鱼篓等。
按照背景、结构材质、作用等阐述清楚即可。
※归纳总结※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特点1.从使用材质看,经历由骨、竹、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看,经历从原始的打击、磨光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从动力来源看,经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看,经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二、中国男耕女织下的小农经济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是高中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了我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从西周到春秋时期。
这段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全国各地的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名人和文化品牌。
首先,我们要对于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一些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基本进入了一个奴隶社会,他们基本上没有任何私有财产和社会地位,处在一种非常较低的地位上。
春秋时期则是在周朝末年,宗法制度已经逐渐瓦解,封建战国时代即将到来,人们在这一时期从中得到了各种啟示。
春秋时期是一个很复杂的时期,每个诸侯国都在互相竞争争夺土地和权力,这段时期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互相比较也促进了文学、艺术以及讲学的繁荣。
同时,春秋时期还发生了著名的“重耳逃归”事件,让我们对于这一时期有更具体的了解。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孔子的思想体系对于历史和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提倡家族制,认为家族制可以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善于归纳总结,他关注人类的自由和幸福,笃信教育可以唤起人的良心,主张观察自己立身、探求到底、修身养性,并提出“仁义礼智信”五条人生准则,为后来的思想及人类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春秋时期,韩非子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统一的国家应该采用集权制度,集权的国家应该由一位大权威主义者来主导,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他也反对贵族派,反对家族制度,发展了法治和行政管理。
韩非子因其杰出的思想及作品,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三个秦始皇之后的第一政治家”。
另外,还要提到晋国政治家齐物子,他提出了著名的“人定胜天”观点,认为人的聪明智慧可以超过自然规律的制约,并在历史上影响了许多人的思想和理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1.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启示的是世界历史2.中国古代对世界的影响与地位3.近代中国的时空关系与意义4.近代中国的社会精神一、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启示的是世界历史1.世界历史对中国人民带来的启示: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人类社会的演进与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文化背景等都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民应从世界历史中认识到,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和进步,才能与世界同步,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2.世界历史对世界人民带来的启示:世界历史向世界人民揭示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与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人类都追求着和平、公正、民主与自由的社会制度,并试图通过思想、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创新来实现这些理想。
世界人民应该从世界历史中汲取智慧,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二、中国古代对世界的影响与地位1.古代中国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古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哲学思想对东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和制造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地位与形象:在古代世界格局中,中国一直被视为中央王国,被周边国家尊称为"天朝上国"。
古代中国的皇帝被认为是上帝的代表,统治着万邦。
中国的文化、文明与制度也深深地影响着周边国家。
中国古代的文化形象被看作是传统、智慧与尊贵的代表。
三、近代中国的时空关系与意义1.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是指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侵略、政治动荡、社会与动乱等重大挑战。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近代中国的意义与时空关系:四、近代中国的社会精神1.近代中国的社会精神:近代中国的社会精神包括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和近代化精神。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是围绕着“变革时代中的中国”这个主题展开的,这一主题包含了从晚清末年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的内容,分别是教材概述、知识点解析和学习方法建议。
一、教材概述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晚清末年的政治动荡”、“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内忧外患之下的民主主义探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这六个章节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进程,其中“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高峰,而“五四运动”则是中国现代化的伊始,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
二、知识点解析1. 晚清末年的政治动荡(第1章)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困局。
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乡民思潮和洋务运动等。
2. 清末新政(第2章)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包括戊戌变法和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人物的思想。
3. 辛亥革命(第3章)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近现代革命的开端,也是较为深刻的一次政治变革。
该章节介绍了辛亥革命的政治、武装和文化三个层面。
4. 内忧外患之下的民主主义探索(第4章)内忧外患之下的民主主义探索,是指中华民族在国家面临多重困境时,积极探索西方民主制度之路。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5. 五四运动(第5章)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节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在该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开启了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等。
6.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第6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它的创建标志着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纪元。
该章节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和历史背景。
三、学习方法建议1. 精读教材和笔记学习历史,首先要做的就是精读教材和笔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林小静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
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通过对崔英杰案的思考和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谈话法了解老子思想,体会其智慧。
教学过程:(课前)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新课学习)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通过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部全册精品说课稿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岳麓书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二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中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本人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影响。
”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及依据]之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学说是儒家思想的开端。
而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学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二.说学生,也就是学情分析1.高二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对于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涉足和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和较为全面的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全套课件
第1 课孔子与老子.ppt(4.22M)
第2 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1.45M)
第3 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635K)
第4 课宋明理学.ppt(707K)
第5 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ppt(852K)
第6 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ppt(1.60M)
第7 课汉字与书法.ppt(4.63M)
第8 课笔墨丹青.ppt(2.61M)
第9 课诗歌与小说.ppt(1.21M)
第9 课诗歌与小说.ppt(1.26M)
第9 课诗言志歌咏言.ppt(4.72M)
第10 课文以载道.ppt(1.98M)
第10 课从传奇到小说2.ppt(2.34M)
第11 课梨园春秋.ppt(4.23M)
第12 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2.ppt(837.50K)
第12 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ppt(1.65M)
第12 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ppt(368.50K)
第13 课文艺复兴巨匠的文人风采.ppt(1.20M)
第14 课挑战教皇的权威.ppt(356K)
第15 课理性之光2.ppt(1.32M)
第15 课理性之光.ppt(1.19M)
第16 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ppt(2.05M)。
新课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
新课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第1课◆阅读与思考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二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三是它设计出一整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正因为如此,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1.孔子主张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对鬼神敬而远之。
2.材料一反映了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
这种天命观是符合人们的想法的。
材料二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
反映了没落贵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自我测评L.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孔子对“仁’’学思想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为此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礼”即“克己复礼”。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利于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有利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他在教育上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即“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第2课◆阅读与思考“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
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畅所欲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5篇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5篇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5篇一份教学设计是帮助历史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教学文件。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篇1】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从内容上来说,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包含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
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整节课的教学巧妙运用民意调查切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历史课堂知识丰富、内容多彩;为了有利于教学,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彰显历史学科的人文关怀;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行小组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度高。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因时间关系,让学生看材料和图片时,并没有对其做深层次地介绍和解读。
在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并没有深入挖掘。
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导致拖堂。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岳麓版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英国的制度创新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第15课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必修二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O 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修三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汉字与书法第8课 笔墨丹青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歌咏言诗言志歌咏言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从传奇到小说第11课 梨园春秋梨园春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5课 理性之光理性之光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9课 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第20课 电影与电视电影与电视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4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现代科学革命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第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第29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第30课 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第31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
(岳麓版-必修3)《文化成长历程》一、中国古代思想(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产生发展(1)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士阶层崛起,分封制崩溃大变革经济: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思想:私学兴起,文人群体壮大,百家争鸣(2)内容A、道家:老子——哲学思想:道;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无所恃天与人不相胜B、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尚贤”、“尚同“;“节用”、“节葬”C、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D、儒家(先秦儒学):孔子——核心:仁和礼;政治思想:德治;天道观: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君舟民水(3)影响A、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的思想成果,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儒家、道家、法家)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对当时与日后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
2、西汉时期:新儒学——确立正统思想(1)背景A、政治上:政治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发展大一统事业B、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C、思想上: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_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内容;无为而治;地位:汉初的指导思想(2)内容新-------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多种学派思想内容:天人感应——基础君权神授——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主权力的有限性——仁政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标准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措施A、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B、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C、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4)影响:政治上与思想上3、宋明时期:理学(1)背景(魏晋至隋唐)政治:从分裂走向统一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思想:佛教、道教传播,儒学面临危机;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2)流派与内容A、程朱理学:本体论——“理”是世界的本原;方法论——格物致知;大同小异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适应专制统治需要B、陆王心学:方法论——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3)地位: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明初)(4)影响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必修三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教学思路
思想史是文化史的一个分支。
在高考注重考查能力的今天,思想史复习教学一方面要同整个文化史复习教学一样,点线面结合,以形成完整有机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针对思想史本身的特点,应重点从深度、广度、高度上加大复习教学的力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试分别加以论述。
一、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思想史复习教学的起点
历史复习教学不同于历史研究和常规性历史教学。
历史研究和常规性历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历史复习教学有时便不一定要从具体的现象和材料开始。
具体的事物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从具体的东西入手,不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反而会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抽象和概括,在思想史复习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从一个个概念入手,在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运用逻辑的方法,即从简单的历史范畴逐步进入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历史范畴,这样便能使学生一进门就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层层延展,对具体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辩能力,从而将思想史复习教学置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例如:“绝对平均主义”是小生产者要求平均享有社会一切财富的幻想,只要对这个历史概念内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就有助于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失败的必然性。
因为这种思想是农民小生产者幻想的产物,它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小农经济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