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合集下载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课件27(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课件27(岳麓版必修1)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 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 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 区
解析:调用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国际关系的相关 知识来进行辨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 的超级大国。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 国的地位相对削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C
3.影响 (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挥联合国的作 用。 (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有利于大国关系的缓和,抑制和削弱霸权主 义强权政治。 (4)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 展。 (6)多极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 提出了挑战。
1.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 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 )
A.赫鲁晓夫 B.列宁 C.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 解析: 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 而苏联的解体就是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 答案: C
缓和与动荡并存
1.缓和与动荡并存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 (1)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__________ 为时代的主流,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 的局面。 (2)缓和的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 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解。
(3)后果 政局 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①国内______ ②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政治 、经济和军事体系全 ③苏联在欧洲构筑的_____ 线崩溃。 a.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德国实现了统一。 华约 组织相继解散。 b.1991年,经互会和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PPT课件
11.这篇散文叙事自然,抒情真诚, 议论率 真,谈 古论今 ,托物 言志, 写出了 自己的 生活虽 没有诗 意,却 努力追 求诗意 的过程 。 12.文章第一段运用比拟、衬托的手 法,既 凸显了 凌晨六 点郊野 的静, 又描摹 出寂静 之下万 物的生 趣,笔 触细致 ,富有 诗意。
无辜的孩子 悲伤的老人
破碎的家庭
留恋的脚步
反战的呼声
亲人的企盼
和平与发展


欧盟 俄 中


多强
思考:
面对世界多级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课堂小结——课本知识问题清单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影响? 2、东欧剧变的原因、表现、影响? 3、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结果? 4、苏东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5、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6、两级瓦解后,世界局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表现? 9、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应该如何认识? 10、各国应该本着怎样的态度应对这种动荡不安的局势? 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12、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13、面对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5.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 受总理 的平易 近人。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数量词产生兴 趣,培 养学生 能留心 观察周 围事物 、尝试 用数量 词表达 熟悉的 事物的 好习惯 。感受 数量词 儿歌的 语言美 。 6、借助图片、多媒体演示,采用自由 朗读、 指名朗 读,小 组读, 全班读 ,动作 演示、 创设情 景读等 不同的 方式正 确流利 的朗读 课文, 读出水 的神奇 。
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根本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经性济变化改革 原 因 激化各种矛盾 政治改革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7课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界,所以世界并不太平。
历史
③实例:1999年美国空袭南联盟;2001年“9·11事件”;2003年发动未经

修 ①
联合国授权的伊拉克战争。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思考:“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三个态势是什么? 提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 荡。
历 史 必 修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动荡 ①表现:地区冲突和__局__部__战__争__时有发生,_恐__怖__主__义___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日益突出。
②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均衡,使被“冷战”掩盖的 __民__族____、__宗__教__纠__纷__、_领__土__争__端___等矛盾暴露出来;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霸权主义);而__恐__怖__主__义__也危害
历 史 必 修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知识梳理
历 史 必 修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2.过程 (1)1990年,以__民__主__德__国__合并到__联__邦__德__国__的方式,德国实现了统一。 (2)1991 年 , __经__互__会____ 和 _华__约_____ 组 织 相 继 解 散 。 苏 联 在 欧 洲 构 筑 的 政
历 史 必 修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东欧巨变:几家欢乐几家愁 东欧巨变:几家欢乐几家愁 东欧巨变:几家欢乐几家愁
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初,首先在 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困难重重,无 法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他转而进 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取 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 “公开性”。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是去革除高 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 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 义的道路。他的改革造成了一系列恶 劣的影响。
和平
动荡
步骤:东欧剧变三阶段(困难;妥协;更迭
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剧变完成
制度质变
等保 国加 发利波 生亚兰 剧、、 变罗南 。马斯 尼拉 亚夫 、、 匈阿 尔 牙 ★ 利巴 和尼 德亚 意、 志捷 民克 自1991年南斯拉夫各共和国掀起“独立”狂潮以 主斯 洛 共 1990 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正式宣布 来,南斯拉夫屡次爆发武装冲突, 其规模之大,蔓延 和伐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统一。勃兰登堡门因此成为德国统一的象征。 之迅速,伤亡之惨重,是战后欧洲前所未有的。 国克 、
1985年,戈尔巴乔 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后, 对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 改革。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 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 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 脖子。”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 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 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 个月的紧急状态。但历时不 到60小时即宣告失败。
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
1999年3月24 日晚,科索沃战 争爆发,图为贝 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 尔格莱德市中心 道主义干涉”的幌子,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持续 遭到轰炸。 78天的轰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

1989年波兰统一
工人党下台,1990 年波兰团结工会主 席瓦文萨当选波兰 总统
1989年—— 开放柏林墙,民 主德国的人大量 涌入西柏林。
1990年9月—— 签订德国统一条约, 两德合并。
问题1:材料一表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结果如何?
材所料谓一“:新戈思尔维巴”乔夫改上革台的后最进终行目了1标98、5年实进质行分经别济改是革什,么19?88有年何转 而影进响行?政治改革。
图一 1945年两人分离,无法握手
图二 1965年两人对立,各帮其主
A.图一表明“冷战”开始
B.图二促进了多极化趋势出现
C.图三表明苏联解体后德国实现了统一
D.图三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图三 1989年墙倒以后,两人拥抱
【例题分析】本题利用漫画考查德国历史的演变。“冷战”开始于 1947年,A项错误。B项正是柏林墙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对峙 的反映,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正确。 【答案】 D
【参考答案】 (1)结果:经济困难重重,失败。最终目标是用“全人 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 学社会主义。实质:是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 影响: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东欧、苏联局势动 荡。 (2)东欧剧变。波兰是第一个剧变国家。方式:和平方 式为主(波兰)、并入方式(民主德国)、流血方式 (罗马尼亚)等。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
• 问题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有何启示?
•苏45①.【成西.解联启答 的放方示案 联解思世:提 合想体示体,界。】实产的事11.9生苏求9观1联是年的点,由底从影一是苏本个联错响国主解国误权体:情国的。出家发。解,体走为中1国1个特色主的权社国会家主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教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教材

政局动荡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剧变完成
制度质变
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阿拉木图宣言》——正式解体 4.实质: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5.原因
探究:苏联解体原因分析
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根 本 原 因
激化各种矛盾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 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有影响, 起了推动作用。
(2)原因 内部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束缚生产 力的发展(根本); 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忽视民主法制。
外部原因 :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经济困难
1.原因: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 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 事务和地区争端。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1999年,以美国为首北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78天 贝



(1)南斯拉夫解体轰 炸: 1解9体91。年,南斯拉夫南 社 会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
合作探究: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 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 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 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 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国际形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学习目标: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原因;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内容。

高一历史第27课

高一历史第27课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日 的
共同探究
思 考
屈辱
你能用一两个词
概括旧中国的外交
历史吗?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 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 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总
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 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旧中国
新中国
屈辱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本专题考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日内瓦会议 4、万隆会议 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6、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 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实现正常化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 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中国在此问 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
(1)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
(2)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 部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现代中美关系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伙伴关系” 2.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
3.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我国对联合国的地位、作用和改组主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精典课件(85张)(共85张PPT)共8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精典课件(85张)(共85张PPT)共87页

END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 )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 (一)解体原因(记在课本上)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直接原因 2、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根本原因 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外部原因 是国家联合 4、1991年“8﹒19事件” ——催化剂 组织,不是 (二)解体过程:
一个国家 1、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 2、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完全解体)
• 课标要求: •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 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动: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 趋势加强。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含义包括两层:联邦国家解散;国 家性质发生改变 (一)解体原因: 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政治改革
①背景:
A.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B.对外政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 寻求缓和。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 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 革,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年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 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戈尔巴乔夫 中,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 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这次改 革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丧 失。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改革 既不彻底,又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一、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 (一)解体原因:
(二)解体过程:
(三)解体影响:
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
1991年9月,一位立陶 宛姑娘坐在废弃的列宁 塑像上。苏联解体前后, 曾被苏联控制或影响的 国家或地区出现了大规 模捣毁列宁和斯大林塑 像的社会活动,成为当 时人们表达对苏联不满 情绪的方式。
三、“冷战” 后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加强 单边主义: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 • 1、特点: 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的 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 交替时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 • 2 、表现: 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①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但地位相对削弱 ②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 量重新分化组合。 也是多极化趋 势加强的原因
影响
有利于抑制霸权 有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建立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010年北京文综)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 的节日。 1990 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 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 可以( A )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欧 共 体 的 形 成
背景
标志: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 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组成
影响
形成关税同盟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削弱美国霸权地位
三、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战后美国支持 国内民主化改革 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重视科技与教育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崛起原因
标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摆脱美国控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冲击两极格局
例1(2010年福建文综 )1961年,为寻求稳 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 一运动( ) B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 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 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 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 共同体是( ) D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影响
四、不结盟运动兴起 背景:民族独立;美苏对峙争夺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影响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兴起 强权政治受到挑战,冲击两极格局
五、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恐怖主义、地区冲突不断 多极化趋势加强:新格局尚未形成;出现“一超多强”
②内容: A、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B、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③实质: 背离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④影响: A.国内政局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B.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C.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 全线崩溃。 表现:a.1990年,德国统一。 b.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相继解散。
苏联解体(教训记在课本上)
• 认识:这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的 失败。 • 教训: ①各国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②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③要不断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 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冷战” 后的世界形势 ——缓和与动荡并存 1、特点: 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 流,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2012· 江苏单科· 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 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 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 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 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解析】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 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要求在 国际事务中增加日本的发言权,改变“经济大 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上述情况反 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行动。 【答案】B
北京时间 2003年3月20 日凌晨,美 英对伊拉 克开始实施 军事打击,
萨达姆· 侯赛因
• 萨达姆· 侯赛因从1979年 至2003年任伊拉克总统, 在位期间先后发生两伊战 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 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 其政权被美国推翻。2003 年12月13日,萨达姆被美 军抓获,于2006年11月5 日被判处绞刑,同年12月 30日执行。
2、原因: ①缓和的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 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 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解,绝大多数国 家以发展经济为首要任务(在课本上标识出 来)。
二、“冷战” 后的世界形势 ——缓和与动荡并存 1、特点: 2、原因: ①缓和的原因: ②动荡的原因: A.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的 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下的民族及宗 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B.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恐 怖主义、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等。
2.(2011· 江苏单科· 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 组织领导人本· 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 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 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 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① ④正确。②从材料中看不去来,③只能说恐怖主义遭重 创,但不能说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答案】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式
兴起原因:盟友变敌人,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根本对立 形成标志:杜鲁门主义 柏林危机 两极对峙 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冷战” 北约——华约
形成全面对峙 造成影响 破坏世界和平 长时间没有爆发世界大战 “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战后国际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
东欧剧变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89年11月9日,推倒柏林墙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材料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 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 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 高,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地及各民 族地区的积极性。 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 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苏共和中 央垄断权力,使加盟共和国失去实权。 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 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 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最终原因
1990年8月2日:伊 拉克军队于当地时 间凌晨2时入侵科 威特。1991年1月 17日:美国总统布 什于16日美国东部 时间19时宣布,美 国已经向伊拉克发 起代号为“沙漠风 暴”的进攻。图为 美军发射导弹瞬间
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
1999年4月8日, 贝尔格莱德市中 心遭到北约 的再一次轰炸。 一座原为南军队 指挥部的大楼被 导弹击中。这是 市中心的一幢建 筑物中弹后冒起 浓烟。
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 日本: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不可忽视
三、“冷战” 后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加强
• 1、特点: • 2、表现: • 3、意义: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际 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