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新课标岳麓版电子教材必修一2008年版

08版岳麓电子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实际上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商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王王的直接控制范围虽不够太,但能够支配各方国的地位却已建立起来官僚队伍、军队,监狱等一系列制度开始出现到西周时候,各项制度更加:完备,—周王将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确立了一套比商朝更严密的控制体系。
靠宗法制的血缘纽带维系统治秩序并非长久之计,随着周王与诸侯、诸侯与大夫之间的大小宗关系日益疏远,靠宗法分封制维系的权力格局逐渐解体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各诸侯国在改革过程中纷纷加强君主的权力,到秦统一六国的时候,建立—个皇帝具有无上权威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水到渠成了。
在慢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央与地方官制日益层叠有序,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以—种相对开放的原则为官僚队伍不断补充人才,同时又以监察制度对官僚队伍加以监控和约束。
但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同时,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
到明清时期,皇权独尊,专制权力达到顶峰。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夏商周时期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政治体臸经历了它的形成阶段。
在商代有所谓内外服臸度,而到西周则出现了分封臸、宗法臸,这些是上古中国的重要政治臸度。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从夏开始,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16张ppt)(完美版下载)

问题 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在历史上产生 了什么影响?
课后合作探究(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 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①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 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 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 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 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消极:钳制思想文化、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 役的无度等,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 性质 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同
点 作用 都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产生过积极作用
概念:
“专制主义”
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是皇帝个人 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矛盾: 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矛盾:中央vs地方)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后 仁 义 , 以 暴 虐 为 天 下 始 。 ”
私 权 , 禁 文 书 而 酷 刑 法 , 先 诈 力 而
不 信 功 臣 , 不 亲 士 民 , 废 王 道 , 立
秦 王 怀 贪 鄙 之 心 , 行 自 奋 之 智 ,
“ “
大决 略浮 秦 驾云 王 群, 扫 才诸 六 ”侯 合
尽, 西虎 来视 。何 明雄 断哉 自! 天挥 启剑
4、制定选官制度
选拔资格: ①家中有一定财产; ②会书写懂法律; ③年龄限制。 考察制度: ①中央派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官员自报政绩。
5、法律制度
刑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成 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
——《史记·李斯列传》
“轻罪重刑”
云梦睡虎地秦简
“囹圄成市”、“赭衣塞 (sè)道”两个成语说明了秦法 律的残酷。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1234课完整识点归纳

秦法律以细密、严苛著称。它是嬴政加 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 治体制的工犯了轻微的小罪,就会被 处以严酷的刑罚。 “囹圄成 市”、“赭衣塞道”两个成语说 明了秦法律的残酷。
云梦睡虎地秦简
西周的天下共主制与秦的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西周体制的特点是“亲贵合一”的国家组织原则与宗法制 度结合在一起。周王既是宗法上的大宗,政治上也是天下诸侯 的共主和国王。国家依据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 等级的尊卑高下。政治分权与财产分配相结合,中央对地方的 统治通过宗法制得以实现,没有形成官僚系统。 秦代的中央集权体制完全抛弃了宗法关系,建立了一整套行 政管理系统。管理者不再由世袭贵族垄断,而是由皇帝任命的 大小官吏掌握。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邑,官吏之间的关系是上 下级服从关系。法律对官吏提出了各种要求,促进了官僚制度 的进一步确立,同时司法监察系统以严法酷刑杜弊防奸。它反 映了皇权专制与政府施政之间的权力制约作用。
皇 帝
秦朝政府中央机构简表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三公
九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汉武帝强化皇权 皇 帝 中朝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 起 书 草 省 诏 令
请分析,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这样做的
目的是什么?
共有四类:一是同姓亲族,二是功臣,三是殷商的降族,四是古国后裔。 (三、四也可合称为先代贵族。) 目的是:①广建诸侯,诸侯承担各种义务,有利于拱卫王室,加强周王室 的共主地位;②通过诸侯的开疆拓土,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西周的统治;③ 对殷商降族等先代贵族的分封可以减少抵抗,便于监督管理。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岳麓版必修1

【史料应用】 (1)史料一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出现这些弊端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反映的是察举制。原因:察举制的主要环节是主管官员推荐, 他们往往借以培植亲信,发展个人势力;一些人为了谋取推荐则沽名钓誉,作 假求名。
(2)史料二中的选官制度与史料一中的选官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2.谏议制度 (1)目的: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隋唐时期:_门__下_省____负责谏议和封驳。 (3)宋代:出现了独立的_谏__官___机构——谏院。 (4)明清: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
3.评价 (1)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__方_割__据____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_皇__帝___过 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 败和__低_效___现象。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10“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思考:从中可以读出 哪些有效信息?
【提示】 (1)决策、审议、执行机构权力分解。 (2)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终集权于皇帝。
教材整理 2 选官制度
1.“世卿世禄”制:西周至春秋时期。
2.军功爵制度:战国至汉初。
3.察举制和征辟制:汉武帝时期。
【答案】 (1)制度:世卿世禄(世官制)制、察举制、科举制。依据:血缘、 德才、考试成绩。
(2)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了徇私舞弊,相对公平公正;提高了官员文 化素质;形成社会重学风气。(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编后语
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 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山东省实验中学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I)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山东省实验中学任杰【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三维目标:【教材分析】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过的历史。
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早在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统一的政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权。
到了周朝,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创立了宗法分封制度等近乎理性科学的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制度,并且将“国”和“家”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政治统一和国民性组成的一部分。
本节课分为三部分内容“夏商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第一目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夏商政治制度。
第二目则介绍了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明确先秦中国就有了较为科学的巩固国家统一的制度,在分析此目的时候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第三目则阐明了宗法制,这一目学生掌握起来较有难度,里面涉及到很多新的概念“嫡长子继承”、“大宗小宗”和“贵族等级序列”等概念。
这一目应该作为难点进行处理。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他们依然是感性思维占主体,这部分内容学生多在平时生活和初中学习中几乎没有接触,因此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具体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去理解先秦的政治制度。
本课能搜集的史料相对较多,也更为生动。
因此,可以多元化的开发各种立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文字资料、图片材料、视频资料等,运用史料分析,回顾历史等方法让学生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
以此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有着历史的渊源的,从而增加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自信心。
难点:理解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大宗小宗的相对关系,以及宗法制对历史的影响。
处理方法:运动角色扮演、实例体会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宗法制的运用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含义: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奉行独立 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 盟的外交政策。 2、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许多 新兴独立国家,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 ②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 新高涨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③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相互团结支持,推动了运动兴起。
3、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①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 和实力的增强 ②政治上: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 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的局面形成,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④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 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二战后西欧与美国关系的发展历程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人口 逾3.4亿的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图 为当时英国首相梅杰在发表讲话。
欧盟的会旗(12颗金 星点缀着蔚蓝大地) 欧盟的会徽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序曲为欧盟歌曲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盟15个成 员国中的11国首批加入欧元区。这标志着酝 酿多年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崛起原因: ①强制推行民主化改革,消除封建因素: ②美国的大力扶持: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机遇: ④日本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重视教育与科技; 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崛起表现: 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高中历史_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_岳麓版必修1[1]
![高中历史_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_岳麓版必修1[1]](https://img.taocdn.com/s3/m/0845540d79563c1ec4da7103.png)
5.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 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C )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 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此改变。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4.影响:清政府权力 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 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兴起了 洋务运动。
问题思考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
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1)原因: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
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提出
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影响:①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③洋务运动兴 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场。②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改
变原有的贸易格局。 (2)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给清政府带来财政 危机;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危害人的 身心健康。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 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 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 对吗?为什么?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想变中国为它 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根本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大的抵制作用,这是根本原因。(2)中国的
主要出口商品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在欧洲深受 欢迎,适销对路;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呢绒等
在中国销路狭窄。(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
策,限制了西方商品的流入。(4)中国人民 贫困,无力购买外国商品。
2.英国鸦片走私的目的是什么?鸦片走私给中国 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 (1)目的:①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一、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返联合国;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活动。
三、知识结构: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方针政策:(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①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三大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②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内容:20世纪50年代,在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的国家的友好关系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③_________________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④__________五项原则。
b.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2.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⑤________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⑥____________国际会议,在会上起来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3)亚非会议:1955年参加在⑦__________举行亚非国际会议。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提出⑧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亚非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