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规律》中的第一节数学活动《简单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简单规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幼儿能够发现、理解并运用简单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的简单规律,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发现、理解和运用简单规律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规律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和教具,讲解简单规律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发现并表达出生活中的简单规律。
4. 小组讨论(5分钟)5. 互动游戏(1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规律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简单规律的概念和特点。
2. 生活中的简单规律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环境,找出一个简单规律,并画出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简单规律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培养其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互动游戏。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简单规律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简单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创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生活中的简单规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发现并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磁性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学具:操作卡片、磁性玩具、彩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有规律排列的物品。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些规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图片,讲解规律的概念。
(2)通过实例,引导幼儿发现简单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找出一个有规律的物品,并向其他组介绍。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 操作活动(10分钟)(1)让幼儿利用学具,创造自己的规律。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规律,并让其他幼儿猜一猜。
(2)引导幼儿思考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简单规律2. 板书内容:规律的概念发现简单规律运用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简单规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衣服上的扣子、楼梯的阶梯、书架上的书本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理解规律方面的困难,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规律,并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家庭作业中,可以让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作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发现并理解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一、教学目标1.能够判断数列中的规律,并推测下一个数字。
2.经过练习,能够能够总结出一些简单的规律。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几组列数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难点:对于一些数列,规律需要学生总结,而不是直接给出。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间导入热身活动5分钟讲解找规律方法10分钟练习通过例题练习25分钟总结讲解概括规律方法10分钟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四、具体内容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状态,老师可以进行热身活动。
例如简单的口算比赛或是其他数学游戏。
2. 讲解(10分钟)讲解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列的定义2.找规律的方法–暴力枚举法–循环节法–公式法3.规律的总结对于一些复杂的规律,可以先给出一些最简单列数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法。
3. 练习(25分钟)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列数,或者要求学生自己找列数,然后让学生使用上述方法找出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老师可以适当调整题目的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4. 总结(10分钟)在练习过后,老师可以讲解或是让学生讲解一些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且针对某些规律进行深入解析。
5. 作业(5分钟)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而布置作业,并向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时间。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巩固了这些方法。
但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律,下一步的教学需要老师提供更加复杂的规律等级,并让学生自主寻找一些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一些不同的策略,并以多角度的面对他们。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规律》中的第一节数学活动《简单规律》。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规律,探索规律,发现规律中的数字、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知道规律是由一定的顺序和重复组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规律的基本概念,能发现和描述规律中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卡片、小道具等。
学具:彩笔、画纸、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如:红、黄、蓝、红、黄、蓝……),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颜色排列特点,激发幼儿对规律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图片和卡片,讲解规律的概念,引导幼儿发现规律中的数字、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在画纸上用彩笔按照规律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分组进行“找规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4.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简单规律》2. 板书内容:规律的概念规律的特点生活中的规律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规律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规律的概念和特点,但部分幼儿在运用规律进行推理时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培养幼儿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习惯。
(2)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规律知识,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发现与表达简单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简单规律,并能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出来;学习用图片、物体等材料创造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简单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发现并表达生活中的简单规律。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表达发现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生活用品等。
学具:彩笔、画纸、积木、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如红绿灯、斑马线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发现规律,如:ABAB、AABB等。
讲解规律的概念,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表达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物品或图片,让幼儿分组合作,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表达出来。
4. 实践操作(10分钟)幼儿利用学具,如积木、彩笔等,自行创造规律,并与同伴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简单规律的概念2. 规律的表达方式3. 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有规律的物品,用图片或文字记录下来,并描述规律。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个规律的物品,是妈妈的项链。
规律是:一个蓝色珠子,一个红色珠子,重复出现。
2.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积木、彩笔等材料,创造一个自己的规律,并画下来。
答案示例:我用积木创造了规律: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重复排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引入,让幼儿轻松地掌握了规律的概念。
但在引导幼儿表达规律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简单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简单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数学规律,如“加一”、“减一”等;2.能较好地应用简单规律进行数学计算;3.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认知让幼儿熟悉1~100内的数字,并通过不同的游戏和练习巩固数字认知能力。
2. 简单的加一和减一通过游戏、练习和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加一和减一规律,培养计算数学题的兴趣和能力。
3. 数量比较通过具体的物品和抽象的数字图像进行对比,让幼儿学习和理解大小、多少等概念。
4. 数组的排列在游戏和练习中让幼儿逐步学习数组的排列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排列技巧。
三、教学步骤1. 活动一:认识1~100数字1.让孩子们猜测1~100中任意一个数字;2.将数字写在黑板上并问幼儿们这个数字的意义;3.指示幼儿辨认纸片上的数字,比较大小。
2. 活动二:简单的加一和减一1.通过游戏和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学习和理解加一和减一的概念;2.以“苹果树”为例,让孩子们在掌握加一和减一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计数和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
3. 活动三:数量比较1.通过给幼儿展示一对物品并询问孩子哪个物品更多来进行数量比较;2.加强练习和游戏巩固幼儿的数量比较能力,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 活动四:数组的排列1.通过多种带有排列规律的实物教具,让幼儿了解排列规律;2.带领幼儿进行探究和组合,让幼儿自主地发现排列方式。
四、教学反思本次类小组活动为数学科目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们能在游戏和练习等方式的帮助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数量比较和数组排列的规律。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我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有趣、富有活力和学习友好的学习环境。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增加了很多的互动元素,比如“苹果树”的游戏、物品数量对比等等,让幼儿们在游戏的同时加深对数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幼儿园孩子的自主性和价值观,让孩子们自主排列物品并思考这其中的规律,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力。
大班数学体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体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体育元素的引入,培养学生的体质素质和运动习惯;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讨的能力;3.了解简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简单规律》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思维的跨越与扩展。
教学环节环节一:热身运动(5分钟)在课前适当安排一些热身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温度,增强体育氛围,让同学们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知识输入(15分钟)老师通过图画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五个数字:2、4、6、8、10,应该如何排列组合能够形成某种规律,并给出提示字母“H”。
让学生自行探究这其中隐藏着什么规律。
环节三:分组探究与总结(20分钟)将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同学能够在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一起思考思路和找寻规律。
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推理过程,使整个活动呈现出高度互动,富有探究的特点。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时不时地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环节四:展示成果与梳理知识点(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所得出的规律,并要求其它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小组展示的难度和深度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规律进行理解和梳理。
环节五:巩固训练(15分钟)让学生自主进行巩固训练,适当加入互动的元素,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六:课堂反思(5分钟)通过课堂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过程和收获,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教学反思在这节数学体育课中,针对大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针对性,采用了多种形式和多种环节互动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
同时,通过引入体育元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健康快乐地参与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并能描述规律。
(2)鼓励幼儿尝试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2、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能准确判断规律的重复性。
(2)引导幼儿创造新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颜色、形状的卡片若干,展示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操作卡片,彩色笔,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规律的音乐(如:强弱强弱),引导幼儿倾听并感受节奏的规律。
(2)提问幼儿:“你们听出音乐中的规律了吗?”引发幼儿对规律的初步思考。
2、观察与发现(1)教师展示一组有规律排列的图片,如:红、黄、红、黄、红、黄的气球;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卡片等。
(2)让幼儿仔细观察,提问:“这些图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发现颜色、形状的重复出现规律。
3、规律描述(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规律。
(2)教师进行总结和规范表述,如:“气球是按照一个红气球、一个黄气球这样重复排列的。
”4、操作练习(1)教师发放操作卡片,让幼儿按照给定的规律(如:圆形、三角形、圆形、三角形)进行排序。
(2)巡视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创造规律(1)引导幼儿用手中的贴纸、彩色笔等材料,自己创造一种规律。
(2)邀请幼儿展示并分享自己创造的规律,其他幼儿进行判断和评价。
6、游戏巩固(1)进行“规律接龙”游戏,教师先开始一个规律,如:大、小、大、小,然后请幼儿接着往下说。
(2)增加游戏难度,如:红、蓝、绿、红、蓝、绿,让幼儿继续接龙。
7、生活中的规律(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规律,如:一周七天的循环、四季的更替等。
【大班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方式,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并理解简单的规律模式,如 ABAB、AABB 等。
2、教学难点:鼓励幼儿能够创造出自己的规律模式,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有规律排列的图片,如花朵(红、黄、红、黄)、气球(蓝、绿、蓝、绿)等。
2、操作材料,如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贴纸等。
3、奖励小贴纸若干。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做简单的律动,如拍手、跺脚,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的动作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引导幼儿思考动作的重复性和规律性。
2、新授部分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如花朵(红、黄、红、黄),问幼儿:“这些花朵的颜色排列有什么秘密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花朵颜色的排列规律是“红、黄、红、黄”。
教师再展示气球(蓝、绿、蓝、绿)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气球颜色的规律。
教师总结:“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规律。
”3、巩固练习教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一些简单的规律图形,如三角形、圆形、三角形、圆形,让幼儿接着往下画。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图形卡片,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幼儿自己动手摆一摆,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创造的规律,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游戏环节教师说:“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规律猜猜猜’的游戏。
老师会说出一部分规律,小朋友们来猜猜后面是什么。
”例如,教师说:“红、绿、红、绿、__”,让幼儿猜后面应该是什么颜色。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猜出规律。
5、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如桌椅的摆放、窗户的排列等,找找有没有规律。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发现简单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知和发现物体排列的ABAB和AABAAABB等简单规律,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和掌握简单规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简单规律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规律的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磁性教具、彩色笔等。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操作卡片、磁性学具、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磁性教具展示ABAB和AABAAABB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卡片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道较复杂的规律题目。
5. 课堂小结6. 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简单规律的概念2. 规律的表达方式3. 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34页第1、2题。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表达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2. 例题讲解中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表达。
3. 教师在课堂中的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5. 课堂小结的知识点梳理。
6.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拓展。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实践情景的引入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简单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规律,了解规律的组成元素;掌握规律的特点,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学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规律的概念,知道规律由一定的组成元素和重复的排列顺序构成。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规律的概念,找出规律中的重复元素和排列顺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卡片、小棒等。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图片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中的重复元素和排列顺序。
(2)学生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例题。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1)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1. 简单规律2. 内容:(1)规律的定义(2)规律的组成元素(3)规律的特点(4)生活中的规律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教室里的规律现象,描述并画出规律。
(2)用小棒摆出规律,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规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规律现象。
但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规律相关的素材,进行创作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步骤4. 知识拓展的深度5. 作业设计的目的性和指导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规律现象,便于学生观察和描述。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教案主要针对大班学生,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规律的性质和应用,并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1)什么是规律•规律是指有规律可循的事物或事件。
•规律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没有规律就没有科学和技术。
(2)规律分类•常规律:周期性规律、生命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等;•数学规律:几何规律、数字规律、图形规律、代数规律等。
(3)简单规律•每次递增或递减相同的值;•每次递增或递减相同的百分比;•每次递增或递减一个固定的值;•每次递增或递减一个固定的百分比。
2. 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规律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规律的概念,如树叶的排列、路上的车辆流量等。
(2)呈现例子通过多组简单数学规律进行例子呈现,例如:•1, 3, 5, 7, …•100, 200, 300, 400, …•2, 4, 8, 16, …•112, 224, 336, 448, …(3)分组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满足规律的数字序列,总结规律。
(4)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组数字序列的规律,并让学生讲解各自小组总结的规律。
(5)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3.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规律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规律的性质和应用,并通过简单的数字序列例子及课后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本教案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小组探究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的本质。
不过,教学内容上还有待扩充,未来可以将更丰富的数字序列纳入例子中,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拓学生的思路。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欣赏和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美和力量,从而重视数学学习。
在这份大班数学教案中,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既包括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涵盖了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规律,并能够找出规律。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数列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为引出规律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通过实例讲解、示范、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故事或事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归纳小结:总结规律的定义、种类及找规律的方法,强调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口头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回答和练习,及时给予肯定或指出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方面做得较好,但在归纳规律类型时可能略显匆忙,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完全理解。
下次教学时应加强规律的归纳和解释,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应增加更多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理解重复排列的含义。
在这个环节,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和抽象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重复排列的含义。
我们将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重复排列现象,比如斑马线、瓷砖的排列、珠串等,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规律。
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即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或规律重复出现。
我们将引入数学概念,解释什么是重复排列。
我们将说明,重复排列是指同一元素或同一组元素按照特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
这种重复可以是等距的,也可以是不等距的,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即可。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简单规律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简单规律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简单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基本数学能力。
教学准备•一些具有简单规律的物品或图形(如颜色、图案、形状、大小等);•黑板、彩笔、橡皮、尺子、计数竿等教具;•学生桌椅、小板凳;•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发现教室的规律》的小册子。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和学校周围的物品,提问:我们看到了哪些物品?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 认知环节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些物品,通过对比、分类、排序等方式,探究它们的内在规律。
例如,教师会在黑板上画下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在黑板上画下新的几何图形,由学生推测新图形的规律。
或者教师手里拿着一些色彩和大小不同的水果,让学生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排列。
如此类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记忆、联想和思维灵活性。
教师用简单的例子和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3. 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掌握规律。
比如,分组让学生自己想象出有规律的情况,进行排列、分类等,然后在班级中展示出来,并让其他小朋友猜出规律的本质。
此外,学生们可以用计数竿、積木、珠子等教具完成有关规律的练习。
例如,用紫、红、黄色積木排列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问出规律是什么;或者让学生用珠子串成项链,按照某种规律来排列颜色。
这些任务简单而具有挑战性,不仅帮助学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环节在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总结规律的特点、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
对于那些掌握得不太牢固的学生,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并进行巩固练习。
课堂展示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些拥有规律的展示台和板报,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规律和探索新规律。
学生可以在家里制作或收集物品,并将发现的规律画成图表贴到班级展示台上,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索任务,鼓励学生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大班简单规律的数学教案
大班简单规律的数学教案第一章:认识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概念,能够发现和描述简单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规律的定义和特点2. 发现和描述规律的方法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故事引入规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规律的定义和特点,举例说明。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和描述给定事物中的规律。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的特点和发现规律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并描述其中的规律,写在日记本上。
第二章:数字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数字之间的简单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规律的类型和特点2. 发现和描述数字规律的方法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故事引入数字规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数字规律的类型和特点,举例说明。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和描述给定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字规律的特点和发现规律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观察给定的数字序列,发现并描述其中的规律,写在练习本上。
第三章:图形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图形之间的简单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图形规律的类型和特点2. 发现和描述图形规律的方法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故事引入图形规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图形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图形规律的类型和特点,举例说明。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和描述给定图形序列中的规律。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规律的特点和发现规律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观察给定的图形序列,发现并描述其中的规律,写在练习本上。
第四章:颜色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颜色之间的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中的“简单规律”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规律,能够发现和复制简单规律,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推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出生活中的简单规律。
2. 培养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复制和创造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推理和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规律的概念,能够独立发现和复制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运用不同方法创造规律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彩色积木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规律,如红绿灯、斑马线等,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发现的规律,并进行简单讲解。
2.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彩色积木演示AB、AABB等简单规律,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
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幼儿学会发现和复制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运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自己的规律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4. 小结与展示(5分钟)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规律作品,进行小结。
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简单规律2. 内容:用卡片展示AB、AABB等规律,旁边附上相应的生活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运用今天学到的规律知识,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规律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简单规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有趣的规律,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指导性6. 板书设计的直观性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难点:理解和掌握规律的概念,发现和复制规律。
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
大班数学体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
大班数学体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简单规律》大班数学体质课教案《简单规律》课题:简单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发现、总结、归纳简单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观察、发现简单规律。
2. 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思考。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归纳简单规律。
2. 能够合作与他人讨论、分析问题。
教具准备:1. 黑板、彩色粉笔。
2. 学生课桌上的白板。
3. 学生教具。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5分钟)1. 老师询问学生最近是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可以举手发言。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事情或事物里面有一些规律?举个例子。
二、观察规律(15分钟)1. 老师出示一段数字的序列(例如2, 4, 6, 8, 10, …)并向学生解释这是一种规律。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数字序列中有什么规律,并让学生尝试补全这个数字序列的下一个数字。
3. 学生自主补全并互相交流讨论,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找到规律(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三、总结规律(20分钟)1. 老师出示另一个数字序列(例如1, 4, 9, 16, 25, …)并让学生观察这个序列。
2. 学生自主观察并继续补全这个数字序列的下一个数字,并互相交流讨论。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平方),并让学生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4. 老师出示更多的数字序列供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总结规律。
5.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总结的规律,并互相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四、拓展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组数字序列的任务。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总结的规律,补全数字序列,并互相交流讨论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3.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五、小结(5分钟)1. 老师分享学生们的总结和答案,并对正确的规律给予肯定。
2. 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复习所学过的规律。
大班简单规律的数学教案
大班简单规律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感知和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3、4、5,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学习按数取物,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感知和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数学规律。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数字间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实物道具、PPT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3. 材料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2. 认识数字:教授数字3、4、5,让幼儿熟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按数取物: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掌握按数取物的技巧。
4. 观察数字规律:让幼儿观察数字间的规律,引导幼儿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数字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活动1. 数字接龙: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锻炼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
2. 数字拼图:幼儿分组进行数字拼图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数学故事:讲述一个有关数学规律的有趣故事,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数学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作业和练习,评估幼儿对数字3、4、5的认识以及加减运算的能力。
3. 收集和分析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一活动产生前两周我教大班的孩子学习按规律贴图标,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只需要简单提醒就能准确的完成作业,有部分孩子需要我多次引导:先看现有的图标排列情况,然后寻找排列的一组规律,最后根据规律接着贴图标,还有部分孩子我即使帮忙找到了排列规律,并让他们一边念规律一边操作,有时贴好一处图标再让他贴下面都很困难。
孩子们的这种表现让我觉得规律对大班孩子来说还比较抽象,它是比较意识的东西,要求孩子有灵活的思维,需要孩子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理解,光靠老师一味的帮忙点拨甚至告诉答案是根本行不通的。
针对这些情况我特意设计这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发现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来激发自己创设简单规律的欲望,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从这次的活动中思维得到质的飞跃。
二活动实况及分析一,帮玩具狗完成项链,找出AB型规律教师出示玩具狗,脖子上有一串绿白相间的项链。
师:我帮小狗设计了一条项链,还没有完成,想请你们帮忙,项链中藏着一个秘密,谁先找到秘密就能很快完成。
(这个导入我设计最简单的AB型规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孩子们能很快找到一绿一白的串珠现象,并很快完成项链,我及时告诉他们这样一绿一白的现象就是这条项链的规律,但我没有告诉他们这叫AB型规律,当时我觉得孩子能感受到规律就行了,AB型太抽象了,孩子不会理解,后面的事实证明是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二,出示一串自制的一红二黄规律的糖葫芦,让幼儿找出ABB 型规律。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串糖葫芦的规律,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变魔术,拿走一只黄色的糖葫芦,让幼儿猜一猜。
幼儿:少了一只黄色的糖葫芦老师及时出示手中藏着的黄色糖葫芦验证孩子的猜测。
师:你怎么知道是黄色的呢?他们有什么规律呢?幼儿:一个红的两个黄的一个红的两个黄的、、、、、、最后一个应该是黄色的。
(有部分孩子能很快发现这串糖葫芦的规律,与同伴交流也比较积极,而后面的猜测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很乐意主动去寻找糖葫芦中的一组规律,通过寻找交流猜测和验证能很快明白一红两黄的规律,这时老师也是没能及时归纳出ABB型规律,幼儿的思维没得到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简单规律》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一活动产生
前两周我教大班的孩子学习按规律贴图标,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只需要简单提醒就能准确的完成作业,有部分孩子需要我多次引导:先看现有的图标排列情况,然后寻找排列的一组规律,最后根据规律接着贴图标,还有部分孩子我即使帮忙找到了排列规律,并让他们一边念规律一边操作,有时贴好一处图标再让他贴下面都很困难。
孩子们的这种表现让我觉得规律对大班孩子来说还比较抽象,它是比较意识的东西,要求孩子有灵活的思维,需要孩子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理解,光靠老师一味的帮忙点拨甚至告诉答案是根本行不通的。
针对这些情况我特意设计这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发现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来激发自己创设简单规律的欲望,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从这次的活动中思维得到质的飞跃。
二活动实况及分析
一,帮玩具狗完成项链,找出AB型规律
教师出示玩具狗,脖子上有一串绿白相间的项链。
师:我帮小狗设计了一条项链,还没有完成,想请你们帮忙,项链中藏着一个秘密,谁先找到秘密就能很快完成。
(这个导入我设计最简单的AB型规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孩子们能很快找到一绿一白的串珠现象,并很快完成项链,我及时告诉他们这样一绿一白的现象就是这条项链的规律,但我没有告诉他们
这叫AB型规律,当时我觉得孩子能感受到规律就行了,AB型太抽象了,孩子不会理解,后面的事实证明是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二,出示一串自制的一红二黄规律的糖葫芦,让幼儿找出ABB 型规律。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串糖葫芦的规律,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变魔术,拿走一只黄色的糖葫芦,让幼儿猜一猜。
幼儿:少了一只黄色的糖葫芦
老师及时出示手中藏着的黄色糖葫芦验证孩子的猜测。
师:你怎么知道是黄色的呢?他们有什么规律呢?
幼儿:一个红的两个黄的一个红的两个黄的、、、、、、最后一个应该是黄色的。
(有部分孩子能很快发现这串糖葫芦的规律,与同伴交流也比较积极,而后面的猜测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很乐意主动去寻找糖葫芦中的一组规律,通过寻找交流猜测和验证能很快明白一红两黄的规律,这时老师也是没能及时归纳出ABB型规律,幼儿的思维没得到升华。
)
三,老师做有ABC型规律的动作,幼儿寻找规律并接着往下做。
师:做手势: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石头,让幼儿猜猜接下来的动作。
幼儿:接下来是做剪子的动作。
师:你们能找出老师动作的规律吗?
幼儿:是一组石头剪子布的规律。
(这一环节我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来做动作,让幼儿感到亲切,并能感受到规律还用于我们身边的游戏。
同样这时如果能让孩子发现并概括ABC型规律会更好,这样可以为后面自己创设规律打下基础。
)
四,幼儿自己创编有规律的动作。
师:请你们按照一男一女的规律拉手成圆形。
(这一环节我是想让孩子亲生体验AB型规律,但由于孩子平时拉手总是和最要好的朋友拉手,造成有几个女孩子不愿和男孩拉手,也可能有个别孩子根本没理解老师的话,这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错误然后交流调整,有几个孩子自动当上小指挥,现场指挥调整位置,直到按规律拉好手为止,这一环节虽然给我的这次公开课拖延了时间,但我想孩子能通过自我检查,不断交流调整,最后到大家一致赞同,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孩子们孩子学会了很多,特别帮助那些思维不够灵活的孩子再次对规律的理解。
这点让我感到很欣慰,毕竟我能真实的对待这群孩子,尊重了孩子们的发展水平。
)
幼儿拉好圆形,师:请你们也来自己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动作。
幼儿1:出左脚、出右脚、跳、跳
幼儿2:脚跟、脚尖、跑、跑、跑
幼儿3:蹦、蹦、蹲
幼儿4:拍手、拍手、跺脚、跺脚
幼儿分别跟着做一做
(孩子对自己设计的动作做起来很感兴趣,开始做新规律动作的时候有些不协调,但重复几遍后,就能感到动作的整齐和优美了,这环节由于上一环节时间的拖延,导致让幼儿创编动作的机会比较少,我想如果给孩子们更多时间的话,他们会有更多的规律要展现,这样可以为后面幼儿的操作设计积累更多的经验。
)
五,欣赏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
引导幼儿欣赏黑白相间的服装、有规律图案的花布、铺设的有规律的地板墙砖广场、有规律组合的手链项链、、、、、、。
(孩子们边欣赏边不时的发出啊、呀的赞叹声,我让幼儿边欣赏边找一找规律,和好朋友说一说,孩子们很认真的欣赏,交流也比较激烈,我想他们能在欣赏交流中感受到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这样能激发孩子学规律运用规律并用规律来设计美的欲望。
为后面自己设计也打下了基础。
)
六,幼儿设计,交流评价
师:生活中这些美的东西都是人们运用规律设计出来的,我们今天也来做一做小小设计师。
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绘画,第二组油泥,第三组图形拼贴,第四组串珠
(这一环节幼儿能主动自选材料进行设计,开始有孩子不敢动手,有孩子心中没有规律,当图形组的孩子拼出彩色的形状不同的有规律的小路、地板时,孩子们的思维开阔了,胆子也大了,很快就出现了一串串有规律的油泥制品、一幅幅有规律的绘画设计、一条条有
规律的串珠。
我和孩子们对这些设计及时进行了交流评价,把好的作品拍照下来,并告诉幼儿他们的设计要送给别人欣赏,这样激发了孩子创设更好作品的欲望。
对那些极少数没能有规律进行设计的孩子我建议他们在区域游戏中去完成,给他们更多操作和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
三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孩子的配合都很积极,从开始的寻找项链和糖葫芦的规律,到猜一猜老师的的动作,幼儿的兴趣都比较浓,特别是自己设计动作并做一做,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后面的图片欣赏也让幼儿感受到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愿望,直到最后把幼儿设计的作品用拍照的形式留下来更增加了孩子设计的信心。
整个活动各环节既能紧紧相扣又层层深入,从找规律到欣赏规律到运用规律自己设计规律,从最简单的AB 型规律到ABB型规律到ABC型规律最后到随意的规律,孩子的发展也得到了层层递进,我想孩子的思维也会变得更灵活。
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低估了少数能力较强的孩子的发展水平,总是让孩子们去观察发现感受AB、ABB、ABC等这些简单的规律,没有把孩子的思维从形象上升到抽象逻辑阶段,应该让孩子自己尝试用A、B、C等符号记录每次的规律,这样孩子不仅可以获得新知识,更为以后养成比较、归纳等数学的学习方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