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软交换协议

合集下载

软交换协议概述

软交换协议概述
点 13 MGc 命 令 .
此命令 由软交换 发给媒体 网关,|C 终端 . OG P  ̄ 用于软交 换查看端点状态。
()A dC tet n 8 u i o eo t m i
此命令 由软交换 发给媒体 网关/ G P终端 , M C 用于软 交 换查看与连接相关的参数 :
(】R s r n t r s 9 ea P g s td  ̄ e
维普资讯
R ao oe 用 于由网关 /MG P终 端发起 的 D le esnCds C e t e- C net n onci 命令 中, o 表明删除连接的原因, 或用在 R s n el -  ̄d P {命々中 .表明重启的原 因。R ao o e s e ncd 为一个整 s
维普资讯
软 交 换 协 议 概 述
单秀 云 ( 中国 电信 北 京研 究 院 10 8 ) 0 0 3
摘 要 软交换是个开放的体 系架构 . 通过标准的协议实 现与其他网络元素的互操作 . 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几1 重要控制协议 : C P 、 M C H 28SP 4 、I 以及 SP T 并对它们各 自的特点进行了 比较和分析 I— . 关 键 词 软交换 媒 体网关 终结点 关联 端点 连接
由软交换 发冶媒体网关/ G P终端 , MC 软交换通过此命
令来规定端点所收信号的编码格式。
( )N l cf n e v s 2 of aoR qet i i i
由软交换 发给媒体网关/ G P终端 , M C 软交换通过此命
令 指 示 网 关要 监视 / 告 的事 件 。 报
(1 3 n ~
此命令 由软交换向媒体 网关/H.4 终端发起 ,其功 28 能是查询 Tr i tn支持的所有 可能特征。 emni ao ()N t 7 oi  ̄ 此命 令 由媒体 网 关/H.4 终 端 向软 交换 发起 . 28 其

软交换

软交换

19
MGCP协议的应用
软交换
MGCP MGCP
MGCP MGCP 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
MGCP MGCP 终端 终端
20
MGCP命令
MGCP命令共有9条,分为两类: 1.连接处理命令 2.端点处理命令
21
1. ENDPOINTCONFIGURATION
ENDPOINTCONFIGURATION命令用于规定端 点所收信号的编码方式,由软交换向网关发出。 通过此命令软交换将端点上所收信号的编码方 式告诉网关。其格式及相应参数的含义解释如 下: RETURNCODE 〈--ENDPOINTCONFIGURATION (ENDPOINTID,BEARERINFORMATION)
用于规定软交换网关监视/报告端点上发 生的事件,由软交换向网关发出。
24
命令格式
RETURNCODE 〈--NOTIFICATIONREQUEST (ENDPOINTID,[NOTIFIEDENTITY,] [REQUESTEVENTS,] REQUESTIDENTIFIER, [DIGITMAP,][SIGNALREQUESTS,][ QUARANTINEHANDLING,][DETECT EVENTS,][ENCAPSULATED ENDPOINTCONFIGURATION]) 参数解释详见下面注释:
22
参数解释
ENDPOINTID 网关中执行NDPOINTCONFIGURATION 命令的端点名; EARERINFORMATION参数定义线路侧 数据的编码方式; RETURNCODE由网关返回,表明 ENDPOINTCONFIGURATION命令的执 行结果 。
23
2. NOTIFICATIONREQUEST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十大功能介绍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十大功能介绍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十大功能介绍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十大功能介绍利用把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网关分开的方法来沟通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与IP电话(V oIP)的一种交换技术。

软交换(SS)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通信网由窄带向宽带过渡,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它继承了电信网集中控制的架构和可靠的信令技术,采用分层的机构实现了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相的分离原则。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

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

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

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of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软交换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是: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目前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北京邮电大学一.前言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

于是,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由于软交换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软交换技术降低网络成本并且使得运营商能更快地获得收入。

二.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三. 软交换体系的结构软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技术。

它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业务/控制与传递/接入分离,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因此广义上,软交换就是一种解决方案,是一系列采用标准协议的各网络设备的总称。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软交换的常见协议极其作用软交换所使用的协议非常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

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厂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简单介绍。

1. H.248协议H.248协议,也称为Megaco协议,是MGC与MG之间的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它是在早期的 MGCP协议基础上改进而成。

应用于媒体网关与软交换之间及软交换与 H.248/ Megaco 终端之间。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十大功能介绍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十大功能介绍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功能介绍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功能介绍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功能介绍利⽤把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关分开的⽅法来沟通公⽤电话交换⽹(PSTN)与IP电话(V oIP)的⼀种交换技术。

软交换(SS)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通信⽹由窄带向宽带过渡,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它继承了电信⽹集中控制的架构和可靠的信令技术,采⽤分层的机构实现了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相的分离原则。

软交换是⼀种功能实体,为下⼀代⽹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代⽹络呼叫与控制的核⼼。

软交换是⼀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

其核⼼是⼀个采⽤标准化协议和应⽤编程接⼝(API)的开放体系结构。

这就为第三⽅开发新应⽤和新业务敞开了⼤门。

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分离(de-couplingof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软交换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是:1)开放的业务⽣成接⼝。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式是通过API与应⽤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综合的设备接⼊能⼒。

软交换可以⽀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设备进⾏控制,最⼤限度地保护⽤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络的作⽤。

3)基于策略的运⾏⽀持系统。

软交换采⽤了⼀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式来完成运⾏⽀持系统的功能,按照⼀定的策略对⽹络特性进⾏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络与传统PSTN⽹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话⾳市场的新的技术⼿段,也是传统话⾳⽹络向分组话⾳演进的⽅式。

软交换协议

软交换协议

H.248
H.248/MGCP
SoftPhone/智能终端
MeS
MG AG IAD
软交换主要协议
• 呼叫控制协议,H.323、 SIP、SIP-T、 BICC • 媒体控制协议,H.248、MGCP • 传输控制协议, RTP、 RTCP • 信令传输协议, M3UA、 M2UA、SCTP • 业务应用协议,PARLAY、JAIN、INAP • 维护管理协议,SNMP、CORBA、COPS
上下文 1
T2
E1
T3 T4 T5
上下文2
IP
. .
空上下文
Tn
H.248命令
H.248协议概述
• 命令(Command)用于对连接模型终的 逻辑实体(关联和终结点)进行操作和 管理。协议定义了8个命令,大部分用于 MGC(SS)对MG(MGW)的控制 • 同一动作中的所有命令的控制范围为同 一关联,因此通常每个动作都带有关联 标识。
Topology Priority
上下文的作用
• 上下文是描述终端间连接关系的逻辑概 念。实际上,MSCe就是通过上下文, 来告知MGW如何实现接续的:将两个终 端添加到一个上下文中,也就是将这两 个终端所代表的接口在MGW的交换网络 中连接起来。
H.248协议概述
上下文和终结点的关系
MGW
T1
MEGACO/ H.248
MG MG MG
媒体 Over IP
MG MG
H.248协议概述
H.248 基本概念
• Termination(终结点)
– 终结点(终端)是MGW上的逻辑实体,它 发起/接收媒体流/控制流。终结点用 TerminationID来标识。
Termination ID Descriptors

ch10软交换技术

ch10软交换技术
H.248 媒体 网关 软交换 H.248 H.248/MEGACO 终端
二、MGCP协议 协议
应用在MGCP终端和软 终端和软 应用在 交换之间, 交换之间,当媒体网关支持 MGCP协议时,也可以在 协议时, 协议时 也可以在M GCP媒体网关和软交换之间 媒体网关和软交换之间 使用MGCP。 使用 。
二、软交换实现的功能
①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②协议功能;③业务提供功能; 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协议功能; 业务提供功能; 业务交换功能; 操作维护功能; 计费功能; ④业务交换功能;⑤操作维护功能;⑥计费功能;⑦软交换与 其他网络的互通。 其他网络的互通。
ch10 软交换技术
§10.3 软交换网络协议
MGCP MGCP 媒体网关 软交换 MGCP MGCP 终端
§10.3 软交换网络协议 三、SIP协议 协议
该协议是在IP网络上进 该协议是在 网络上进 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 协议,主要用于SIP终端与软 协议,主要用于 终端与软 交换之间、 交换之间、软交换与软交换 以及软交换与各种应用服务 器之间。 器之间。
七、M2PA协议 协议
MTP2层用户对等适配层协议 层用户对等适配层协议(M2PA)是把 是把No.7信令的 信令的MTP 层用户对等适配层协议 是把 信令的 3层适配到 层适配到SCTP层的协议。该协议提供的传输机制支持IP网络 层的协议。该协议提供的传输机制支持 网络 层适配到 层的协议 连接上的MTP3协议对等层的操作。 协议对等层的操作。 连接上的 协议对等层的操作
§10.4 软交换网络提供的业务 二、扩展的新业务 1. 语音和数据 语音和数据(Internet)相结合的应用 相结合的应用 包括基本的PINT业务和基于 的一些扩展运用: 业务和基于IP的一些扩展运用 包括基本的 业务和基于 的一些扩展运用: 呼叫等待、点击拨号、点击发送传真、 业务; 呼叫等待、点击拨号、点击发送传真、800业务;语音 业务 短息、语音收发电子邮件、语音QQ、语音方式访问 短息、语音收发电子邮件、语音 、 Int ernet上的信息等。 上的信息等。 上的信息等 2. 各种多媒体应用 目前软交换系统能够提供的多媒体应用主要分为 以下几种方式: 会话型的多媒体业务; 以下几种方式:①会话型的多媒体业务;②信息交互 类业务; 多媒体采集类业务。 类业务;③多媒体采集类业务。 3. 用户的个性化业务 对业务的自我配置 用户的个性化业务(对业务的自我配置 对业务的自我配置) 用户能够通过用户终端或者系统提供的网页, 用户能够通过用户终端或者系统提供的网页,定 制自己的业务实现方式、业务特征和相关的业务信息。 制自己的业务实现方式、业务特征和相关的业务信息。

第十章 软交换技术

第十章 软交换技术

第十章软交换技术本章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2.了解软交换的主要协议;3.理解软交换网关技术;4.理解软交换的功能结构;5.掌握基于软交换NGN体系结构。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一、下一代网络概述二、软交换技术基础三、软交换网关技术四、软交换的主要协议一、下一代网络概述1.NGN的基本概念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可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具有QoS保证的传输技术,业务与传送技术分离,用户可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并支持通用移动性。

2.NGN的基本特征(1)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2)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3)具有高速的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4)网络层采用统一的IP协议实现业务融合;(5)链路层采用电信级分组节点,即高性能核心路由器加边缘路由器;(6)传送层实现光联网,可透明支持任何业务;(7)接入层采用多元化的宽带无缝接入技术。

3.基于软交换的NGN体系结构图10.1基于软交换的NGN体系结构(1)接入/媒体层将各类用户接至网络,集中用户业务并送至目的地,提供各种接入手段,完成媒体格式相互转换。

功能实体包括信令网关SG、媒体网关MG、网络接入服务器NAS 、以及各类接入网关。

(2)核心传输层透明传送业务信息,可采用ATM 技术,目前共识是采用基于IP 协议、光纤传输的分组网络。

(3)控制层主要功能是完成业务呼叫的智能控制,依据业务呼叫请求控制低层网络元素对业务流处理,并向业务层设备提供业务能力或特殊资源支持。

(4)业务/应用层主要功能是创建、执行、管理软交换网络的增值业务,其主要设备是应用服务器,还包括其它一些功能服务器,如鉴权服务器、策略服务器等,也可以连接智能网的SCP 。

二、软交换技术基础1.软交换基本概念软交换技术是在IP 电话基础上产生的,思想来源于业务可编程、分解网关功能的概念。

在软交换体系中,将IP 电话网关分解为媒体网关、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随着标准化进展,软交换设备代替了媒体网关控制器,从而为各种业务应用提供了第三方可编程环境。

软交换(3NGN协议)

软交换(3NGN协议)

第34页
现代通信网实验室
而TCP是无法做到部分有序传输的,这就使得 当一个数据包传输出错时,必须使用重传机制重 传出错的包,这个包后面的数据必须等待。SCTP 使用多流的概念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35页
现代通信网实验室
一个SCTP联结可以支持多个流。
SCTP联结(统一的拥塞控制机制)
流 间 独 立 排 序 Stream ID1 流 内 严 格 排 序
第21页
现代通信网实验室
u=*(描述的URI) e=*(email地址) p=*(电话号码) c=*(连接信息) b=*(带宽信息) 一个或多个时间描述: t=(会话活跃时间) r=*(零个或多个重复时间) z=*(时间调整) k=*(密钥)
第22页
现代通信网实验室
a=*(零个或多个会话属性行) 零个或多个媒体描述: m=(媒体名称和传输地址) i=*(媒体主题) c=*(连接信息) b=*(带宽信息) k=*(密钥) a=*(零个或多个会话属性行) 文本行的顺序是固定的,这样做有利于检错 和解析器的设计。“*”表示可选项。
第33页
现代通信网实验室
STCP继承了TCP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拥塞 控制和数据分段的机制,同时借鉴了UDP无序传输 的思路,以提供较高的信令传输速度。这样, SCTP在速度和可靠性方面满足信令传输的要求。 TCP提供的是可靠并且是严格有序的数据传输, 无法满足电信服务要求的实时性。实际上,在信 令传输上,只需做到部分有序即可。如同一个呼 叫中的信令必须严格排序,但对于多个呼叫,各 个呼叫信令不必排序。
第19页
现代通信网实验室
由于参与会话的资源是受限制的,因此经常 后包含以下附加信息: • 会话使用的带宽信息 • 会话负责人的联系信息 (2)媒体信息 • 媒体类型,例如视频和音频 • 传输协议,例如RTP/UDP/IP和H.320 • 媒体格式,例如H.261视频和MPEG视频 • 多播地址和媒体传输接口(IP多播会话)

软交换协议

软交换协议

What are doing today?
13 Tag:软交换协议
2013/04
1、H323:由ITU-T推出,基于二进制,用于IP电话、视频通信的协议体系,软交换体系中主要用于软交换与H323GK、软交换与H323 GW/终端之间、H323终端之间。

2、SIP:由IEFT推出的基于文本的会话通信协议,主要应用与SIP服务器(软交换)之间、SIP服务器与SIP终端之间、SIP终端之间。

3、SIP-T:SIP协议的扩展,用于在软交换机之间透传ISUP的负载消息,ITU-T对SIP-T 作进一步完善,称为SIP-I。

4、BICC:ITU-T推出的与承载网络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功能与ISUP类似。

以上是呼叫控制协议
1、MGCP:早期使用的网管控制协议,由IFET制定,应用于软交换与TG/AG/MS/IAD之间。

2、H248/MAGACO:由ITU/IEFT共同制定,功能与MGCP类似,但在多媒体业务实现、协议维护管理等方面比MGCP有优势。

以上是网管控制协议(主从控制协议)
1、RTP:IP实时媒体流传输协议,用于承载各类编码的语音、视频信号。

2、RTCP:IP实时媒体流传输控制,与RTP同时使用,用于传送媒体流QOS的反馈信息。

以上是媒体流传送协议
1、M3UA:适配七号信令MTP3层的消息。

2、M2UA/M2PA:适配七号信令MTP2层的消息。

3、IUA:适配ISDN Q.931协议。

4、V5UA:适配V5协议。

第十讲软交换协议一教学课件

第十讲软交换协议一教学课件
7
NGN系列协议的相互补充和相 互竞争
H.248/MEGACO是一个非对等主从协议, 与其它协议配合可完成各种NGN业务。 SIP、H.323均为对等协议,存在竞争关 系,由于SIP具有简单、通用、易于扩展 等特性,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协议 。
8
NGN网络协议的两大阵营
第一种持纯IP观点,重点关注SIP(会话 启动协议)、TRIP (通过IP的电话路由) 和ENUM (IETF倡导的电子编码)。 第二种强调NGN与PSTN的结合,比较关 注ITU-T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
27
4. CREATECONNECTION
用于在两个端点间创建一个连接,由软 交换向网关发出。
28
命令格式
RETURNCODE,CONNECTIONID, [SPECIFICENDPOINTID,][LOCALCONNEC TIONDESCRIPTOR,][SECONDENDPOINTID ,][SECONDCONNECTIONID]
流的连接建立和释放。
12
H.323 建议概述
H.323建议是基于IP的网络进行音频、视 频、和数据通信应用标准协议 。
H.323为结构为集中式对等结构,比较成 熟,为设备的稳定性了保证,有助于实 现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操作。 H.323建议标准过于复杂,产品太昂贵, 且不能与SS7集成,扩展性较弱,不适用 于组建大规模网络,并且没有拥塞控制 机制,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
[LOCALCONNECTIONDESCRIPTOR]
〈--MODIFYCONNECTION(CALLID,
ENDPOINTID,CONNECTIONID,
[NOTIFIDEENTITY,]
[LOCAL
CONNECTION

第十讲 软交换协议

第十讲 软交换协议

16
MGCP协议模型
MGCP协议模型基于端点和连接两个构件进 行建模。端点用来发送或接收数据流,可以 是物理端点或虚拟端点;连接则由软交换控 制网关或终端在呼叫所涉及的端点间进行建 立,可以时点到点、点到多点连接。 MGCP协议两个重要概念实体:endpoint和 connect。 endpoint分为物理endpoint和虚拟endpoint connect描述endpoint之间的关联关系
7
NGN系列协议的相互补充和相 互竞争
H.248/MEGACO是一个非对等主从协议, 与其它协议配合可完成各种NGN业务。 SIP、H.323均为对等协议,存在竞争关 系,由于SIP具有简单、通用、易于扩展 等特性,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协议 。
8
NGN网络协议的两大阵营
第一种持纯IP观点,重点关注SIP(会话 启动协议)、TRIP (通过IP的电话路由) 和ENUM (IETF倡导的电子编码)。 第二种强调NGN与PSTN的结合,比较关 注ITU-T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
35
命令格式
RETURNCODE, CONNECTION-PARAMETERS 〈--DELETECONNECTION, (CALLIDNDPOINTID, CONNECTIONID, [ENCAPSULATED NOTIFICATIONREQUEST,][ENCAPSUL ATED ENDPOINTCONFIGURATION])
25
3. NOTIFY
NOTIFY用于网关向软交换报告事件的发 生,由网关向软交换发出。网关在规定的 观察事件发生时发出此命令,并将通知含 在NOTIFY命令中返回给软交换。
26
命令格式
RETURNCODE 〈--NOTIFY(ENDPOINTID, [NOTIFIEDENTITY,] REQUESTIDENTIFIER, OBSERVEDEVENTS ) 参数解释祥见下面注释

第十讲软交换协议一

第十讲软交换协议一
15
MGCP协议模型
MGCP协议模型基于端点和连接两个构件进 行建模。端点用来发送或接收数据流,可以 是物理端点或虚拟端点;连接则由软交换控 制网关或终端在呼叫所涉及的端点间进行建 立,可以时点到点、点到多点连接。 MGCP协议两个重要概念实体:endpoint和 connect。 endpoint分为物理endpoint和虚拟endpoint connect描述endpoint之间的关联关系
〈--CREATECONNECTION(CALLID, ENDPOINTID,[NOTIFIDEENTITY,] [LOCALCONNECTIONOPTIONS,] MODE,
[{REMOTECONNECTIONDESCRIPTOR/SECO NDENDPOINTID},][ENCAPSULATED NOTIFICATIONREQUEST,][ENCAPSULATE D ENDPOINTCONFIGURATION])
SUA
媒体网关控制
MGCP
H.248 MEGACO
媒体
编码协议
音频 视频 编解码 编解码
RTC P
R T
P
R T S P
数据
T.126/T.127
T T.124 . T.122/ 1 T.125 2 0 T.123
TCP
UDP
SCTP
UDP
UDP
TCP
IP
5
非对等和对等两类协议
非对等协议主要指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H.248/MEGACO 。 对等协议包括SIP、H.323、BICC等, SIGTRAN为信令传送协议。
32
6. DELETECONNECTION
删除连接命令,此命令可由软交换发出, 也可由网关发出。

软交换网组网技术

软交换网组网技术
① 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switch Control Device) ② 业务平台(Service Platform) ③ 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 ④ 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 ⑤ IP终端(IP Terminal) ⑥ 其他支撑设备
软交换位于网络的控制层,提供各种业务的呼叫控制、 连接以及部分业务提供。
Ih接口:软交换和接入网关之间的接口,主要完成媒体网 关控制、资源控制和管理功能。该接口协议为H.248或MGCP。
Ii接口: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和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具体可采用的协议为SIP、H.248或MGCP。 Ij接口: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和信令网关之间的接口,具 体采用INAP,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通过信令网关与现有的智能 网的SSP/IP等设备互通,通过INAP分别向软交换用户提供智能 网业务。 Ik接口:其他运营商基于NGN的网络和NBP之间的接口,和 此部分NBP相关的功能以及采用的协议待定。 Il接口:软交换和IAD 之间的接口,具体可采用的协议为 H.248和MGCP。
软交换的技术定义可以进一步描述为: 它是一种提供了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 它支持所有现有的电话功能及新型会话式多媒体 业务; 它采用标准协议(如SIP、H.323、MGCP、 MEGACO/H.248、Sigtran等协议); 它提供了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能力。
10.1.2 软交换网层次结构
Im接口:软交换和位置服务器/转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 当软交换网络采用分级方式进行组网时,可以有两种选择,即 位置服务器方式和转接软交换方式,当采用位置服务器分级方 式时,Im接口指软交换和位置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和位置服务器 之间的接口,此时Im的接口协议待定。当采用转接软交换的分 级方式时,Im接口指软交换和转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和转接软 交换之间的接口,软交换和转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协议以及转 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协议要求同Id接口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25. H.24 0 5
H.248 MGCP MEGACO
RTC P
R T P
R T S P
TCP
UDP
SCTP
UDP
UDP
TCP
IP
6
非对等和对等两类协议
非对等协议主要指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H.248/MEGACO 。 对等协议包括SIP、H.323、BICC等, SIGTRAN为信令传送协议。
19
MGCP协议的应用
软交换
MGCP MGCP
MGCP MGCP 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
MGCP MGCP 终端 终端
20
MGCP命令
MGCP命令共有9条,分为两类: 1.连接处理命令 2.端点处理命令
21
1. ENDPOINTCONFIGURATION
ENDPOINTCONFIGURATION命令用于规定端 点所收信号的编码方式,由软交换向网关发出。 通过此命令软交换将端点上所收信号的编码方 式告诉网关。其格式及相应参数的含义解释如 下: RETURNCODE 〈--ENDPOINTCONFIGURATION (ENDPOINTID,BEARERINFORMATION)
22
参数解释
ENDPOINTID 网关中执行NDPOINTCONFIGURATION 命令的端点名; EARERINFORMATION参数定义线路侧 数据的编码方式; RETURNCODE由网关返回,表明 ENDPOINTCONFIGURATION命令的执 行结果 。
23
2. NOTIFICATIONREQUEST属的呼叫 (或对话),此参数值全局唯一; ENDPOINTID为网关中执行 CREATECONNECTION命令的端点名, 此参数可以完全规定也可不完全规定, 如不完全规定,则由网关分配端点标识, 并在响应的SPECIFICENDPOINTID参数 中给出完整值; 其他参数解释详见下面注释 :
27
4. CREATECONNECTION
用于在两个端点间创建一个连接,由软 交换向网关发出。
28
命令格式
RETURNCODE,CONNECTIONID, [SPECIFICENDPOINTID,][LOCALCONNEC TIONDESCRIPTOR,][SECONDENDPOINTID ,][SECONDCONNECTIONID] 〈--CREATECONNECTION(CALLID, ENDPOINTID,[NOTIFIDEENTITY,] [LOCALCONNECTIONOPTIONS,] MODE, [{REMOTECONNECTIONDESCRIPTOR/SEC ONDENDPOINTID},][ENCAPSULATED NOTIFICATIONREQUEST,][ENCAPSULATE D ENDPOINTCONFIGURATION])
MGCP协议部分内容
MGCP协议模型 MGCP命令 MGCP返回码 MGCP安全要求 MGCP呼叫流程
15
MGCP协议
MGCP协议是H.323电话网关分解的结果, 由 IETF 的 MEGACO 工 作 组 制 定 ( IETF RFC2705) ,在软交换系统中,MGCP 协议主要用于软交换与媒体网关或软交换 与MGCP终端之间控制过程。
30
5. MODIFYCONNECTION
用于改变连接特征,包括改变远端和本 地的特征,由软交换向网关发出,可通 过如下方式改变参数:


利 用 REMOTECONNECTIONDESCRIPTOR 提供连接另一端的信息 通过改变MODE参数,激活或去激活连接 改变连接的发送参数
31
命令格式
用于规定软交换网关监视/报告端点上发 生的事件,由软交换向网关发出。
24
命令格式
RETURNCODE 〈--NOTIFICATIONREQUEST (ENDPOINTID,[NOTIFIEDENTITY,] [REQUESTEVENTS,] REQUESTIDENTIFIER, [DIGITMAP,][SIGNALREQUESTS,][ QUARANTINEHANDLING,][DETECT EVENTS,][ENCAPSULATED ENDPOINTCONFIGURATION]) 参数解释详见下面注释:
11
MEGACO/H.248协议概述
H.248协议与MGCP协议类似,也是网关分 解的产物,也基于主从工作模式,具备有 MGCP的所有优点,且H.248独立于承载, 支持二进制和文本两种编码格式。H.248已 于2000年初被IETF和ITU签署认可,很可能 取代MGCP。 H.248协议主要用于软交换和媒体网关或软 交换与H.248终端之间,软交换通过此协议 控制媒体网关或H.248终端上的媒体或控制 12 流的连接建立和释放。
36
参数解释
ENDPOINTID参数在命令中必须完全规定; 对于软交换发出的DELETECONNECTION 命令,网关在响应中给出一组连接参数, 这组参数描述了连接状态,如下所示:发 出的分组数,发出的字节数,收到的分组 数,收到的字节数,丢失的分组数,抖动, 平均传输时延。 其他参数解释详见下面注释:
删除连接命令,此命令可由软交换发出, 也可由网关发出。
34
DELETECONNECTION(发自 软交换)
通过此命令,软交换终结连接,同时还 有个辅助作用,就是通过它可收集连接 执行结果的数据。一般,软交换应向涉 及连接的两个网关都发出该命令,若连 接用IP组播,则可一个个地独立删除。 当端点上的所有连接都删除后,此端点 应置为去激活模式。
32
参数解释
CALLID用于标识连接所属的呼叫(或对 话),参数值全局唯一; ENDPOINTID 为 执 行 MODIFYCONNECTION 命 令的端点标识,必须完全规定; CONNECTIONID为连接标识,在端点范 围内唯一; 其他参数解释祥见下面注释:
33
6. DELETECONNECTION
7
NGN系列协议的相互补充和相 互竞争
H.248/MEGACO是一个非对等主从协议, 与其它协议配合可完成各种NGN业务。 SIP、H.323均为对等协议,存在竞争关 系,由于SIP具有简单、通用、易于扩展 等特性,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协议 。
8
NGN网络协议的两大阵营
第一种持纯IP观点,重点关注SIP(会话 启动协议)、TRIP (通过IP的电话路由) 和ENUM (IETF倡导的电子编码)。 第二种强调NGN与PSTN的结合,比较关 注ITU-T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
37
DELETECONNECTION(发自 VOIP网关)
通过此命令,网关删除连接。如果网关 失去与连接相关的资源或发现端点不能 或不愿意发送或接受语音时,可向软交 换发出该命令来终结连接。
38
命令格式
RETURNCODE, 〈-- DELETECONNECTION(CALLID, ENDPOINTID,CONNECTIONID, REASON-CODE, CONNECTIONPARAMETERS)
16
MGCP协议模型
MGCP协议模型基于端点和连接两个构件进 行建模。端点用来发送或接收数据流,可以 是物理端点或虚拟端点;连接则由软交换控 制网关或终端在呼叫所涉及的端点间进行建 立,可以时点到点、点到多点连接。 MGCP协议两个重要概念实体:endpoint和 connect。 endpoint分为物理endpoint和虚拟endpoint connect描述endpoint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十讲 软交换协议(一)
自学讲义
1
本讲内容
一、软交换协议概述 二、MGCP协议
2
软交换协议概述
下一代通信网络的特点是基于IP技术的 多厂商、多技术、不同体系结构的复杂 融合体,软交换技术在这样一个异构网 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协议是支持通信设备互通互联、 提高通信设施效率、保障通信网络服务 质量的关键因素。
3
下一代网络设备间协议
4
开放的软交换体系应具备丰富 的协议功能:
(1)呼叫控制协议:ISUP、TUP、PRI、 BRI、BICC、SIP-T、H.323等。 (2)传输控制协议:TCP、UDP、SCTP、 M3UA。M2PA等。 (3)媒体控制协议;H.248、MGCP、SIP等。 (4)业务应用协议:PARLY、INAP、MAP、 LDAP、RADIUS等 (5)维护管理协议:SNMP、COPS(通用 开放性策略业务)
9
软交换协议部分重点介绍的协议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MGCP H.248/MEGACO 其中H.323建议 会话启动协议(SIP) H.323、MGCP、H.248和SIP均为在分组网 络上实现话音、多媒体等通信业务的协 议。
10
MGCP协议概述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是一个在IP电 话市场上被广泛接受的IETF报告草案 。 MGCP协议是简单网关控制协议(SGCP) 和IP设备控制(IPDC)协议和并的结果, 是H.323网关分解的产物,基于主从工作 模式。 MGCP协议主要用于软交换与媒体网关 或软交换与MGCP终端之间控制过程。
17
MGCP协议模型
应用
供应商 物理的 逻辑的 呼叫
终端 连接
连接 地址
连接 地址
终端 连接
... .
终端
终端
18
MGCP协议模型
MGCP协议由MGC完成所有呼叫处理,由媒体网 关实现媒体流处理和转换。MGCP要依赖SDP 协议来协商与呼叫有关的参数,以利于网关的 互连,构建大规模网络,和SS7信令网关配合 工作,与SS7网良好地集成,具备很好的协议 扩展性。 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分离,使得多厂商设备融 合互通成为可能。
35
命令格式
RETURNCODE, CONNECTION-PARAMETERS 〈--DELETECONNECTION, (CALLIDNDPOINTID, CONNECTIONID, [ENCAPSULATED NOTIFICATIONREQUEST,][ENCAPSUL ATED ENDPOINTCONFIGUR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