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探索
![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b9faf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a.png)
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探索低年级小学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和坚持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家长和老师们有所帮助。
一、培养兴趣,引导学习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因此在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时,可以从培养兴趣入手。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逐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可以用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学习的动力。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规律生活,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制定良好的作息规律,让他们每天按时起床、吃饭、休息和睡觉。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身体健康,还可以让他们养成按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让他们在健康的状态下更好地学习。
三、积极引导,建立学习目标在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在完成后进行及时的肯定和奖励,激励他们更好地坚持下去。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方向,更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学习任务。
四、恰当监督,及时指导在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还要适当进行监督和指导。
可以通过监督孩子的学习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定期的成绩通报会、家校互动等方式,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帮助,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鼓励肯定,激发自信六、身教重要,示范引领在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身教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8c2c2b6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b.png)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加强引导让同学明白〔怎样〕做才是好的习惯。
低班级的学校生年龄小,仿照性强,可塑性大,区分是非力量差,所以我们擅长加以启发诱导,教同学应当怎样做,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样学校生就会自觉地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渐渐地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要等同学消失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再去订正,比较难,由于培育正确习惯总比订正不良习惯简单得多。
二、在教学中要擅长挖掘同学的闪光点并赐予表扬及鼓舞。
对于一班级的学校生来说一句的表扬及鼓舞,他们都很兴奋,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所以,我上课常常依据同学的表现准时表扬、鼓舞,全班同学的主动都特殊高,对于某些问题商量时,更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中绽开思维、发挥才能。
对于一些有进步的同学也要赐予适度的鼓舞,有时一句“你的进步真大”“你很会动脑筋,真棒!”都会激起他们剧烈的学习愿望和参加热忱。
让我们多一些鼓舞,少一些指责,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到“学习的欢乐!”三、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读书与规范书写的习惯。
由于学校生刚开头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任较多,或是一字一字的读,或是唱读。
对此,假如让同学提高阅读力量,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扫瞄、阅读的轨道,必需让同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发觉有不良的读书行为,准时订正,给同学编一些顺口溜,如:“读书时,双手捧书,眼离一尺。
”这样同学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同时我们还常常观察学校生在写字的时候,有时是偏头的,有时是侧身的等等一些不正确的写字姿态,发觉这种状况,老师要准时订正同学不正确的写字姿态。
四、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准时复习的习惯。
由于刚入学同学学习起点不同,预习是同学提高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同学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显得更自信,更有〔士气〕,而且让同学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方法,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同时要想把学过的学问稳固好,课后还要准时复习,由于人的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598af34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7.png)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接受良好的品质道德、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最佳时期,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要学着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
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
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
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9c6b34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2.png)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文将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
1.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其次,为他们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如书本、文具等,以便他们能够随时进行学习。
最后,鼓励孩子保持学习空间的整洁,培养他们的整理整齐的习惯。
2. 建立稳定的学习时间和计划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应建立起稳定的学习时间和计划。
确定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让孩子能够习惯按时学习。
同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坚持执行学习时间和计划,孩子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
父母可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每天为孩子分配一定的阅读时间,鼓励他们朗读、独立阅读,并与他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此外,与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借阅书籍,让他们体验到广阔的阅读资源和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起持久的阅读习惯。
4. 培养规律的作业习惯作业是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培养规律的作业习惯对小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作业情况,帮助他们制定每天的作业计划,并且确保他们按时完成作业。
同时,鼓励孩子们做好作业前的预习和复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是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
父母可以为孩子制定小目标,并约定达成目标后的奖励,如参加外出活动、购买心仪的小礼物等。
同时,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何培育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育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dcbc7b7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42.png)
如何培育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育学生良勤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性格、兴趣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与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
因此,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相当重要。
这一阶段,教师及家长要针对孩子学习的特点,重点增强仔细听讲、耐心思考、擅长表达、定心作业及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踊跃培育孩子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习惯培育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技术的不断提高。
第一,培育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观察就是熟悉的进程。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观察图形图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手腕。
作为一种学习习惯的培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凡是碰到有图形的地方都要提问学生:图上有什么?你看到图想到了什么?由图画联想到意义,由图形过渡到数字,做到图义结合,数形结合,加深印象,提高讲课效果。
同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多是无目的、无中心、无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地培育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方式。
比如一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音形义结合的形式;一副图画上下左右、局部整体的特点等。
只要孩子具有一双灵敏观察的眼睛,让他们成心识的,主动地去观察,就会更好的熟悉事物,理解事物,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培育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问题就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对于多数学生来讲,培育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是弄勤学习的重中之重。
固然,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不是一促而僦的,必需不断坚持,增强信心,锲而不舍。
老师和家长可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讲故事、集体背诵、练书法等等,开始坚持5-10分钟为宜,以后慢慢巩固加长,低年级学生若是一节课注意力集中达到25-30分钟,当天的学习内容大体就可以够消化,课后温习巩固的任务就相对很轻,直接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8f11f18376baf1ffc4fad5b.png)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一、读书习惯。
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
二、写字习惯。
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三、坐姿。
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应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四、注意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
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
只要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
它也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的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要达到这个标准,我认为应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
对于小学生而言,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一二年级学生老师应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
![一二年级学生老师应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7db14bcf5ef7ba0d4a733b47.png)
一二年级学生老师应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以下是为您整理一二年级学生老师应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可能往往更关注对孩子进行知识性的传授,即注重智商而忽略情商。
其实,孩子们智力上存在的差异极小,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事实证明,好习惯比好分数更重要!而良好的习惯要有一个养成、教育及训练的过程,老师在这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因此低年级的老师更需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
习惯培养之一:让孩子懂得同学之间需要友爱互助现在的独生子女集诸多宠爱于一身,多是显得比较娇纵跋扈,再加上年龄比较小入学,有些幼儿园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上也做不到位,所以到了小学,反映出的自私、任性就十分明显,多以自我为中心:比如同学走路时不小心碰他一下,有的会马上告诉老师,说别人打他,有的则回家会告诉父母有同学欺负他,还有的甚至马上还击,把事态扩大。
当然其中不乏现在某些家长的不能吃亏鼓励反击的助威。
注意营造一种“我们现在是个大家庭”、“大家都是兄弟好姐妹,是班级小主人”的氛围,让小朋友知道大家要在一起生活六年时间,所以大家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长大后会有一份十分珍贵的友谊。
平时不小心碰到撞到谁了,要马上道歉,因为“一声对不起会消了心中气”,被撞的人也不要太计较,说声“没关系”,大家还是好朋友;有孩子忘带文具了,边上小朋友借给他了,马上及时表扬,有同学身体不舒服了,让其他同学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关心,有同学呕吐了,帮他清理垃圾,并顺势教育孩子有爱心,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今天身体不舒服的是你,是不是很需要人帮忙?”孩子从中懂得了从小就要关爱别人、感激别人。
总之,抓住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老师多给予重视,让孩子分清是非,从小与人友好地相处。
习惯培养之二:教育孩子学会倾听课堂教学时,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时常开小差、出神或做小动作,甚至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题他想说就说;老师指名学生回答时,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也有的要回答时手举得高高,可老师没请到他回答后,就不再听别人的回答。
关于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关于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738d1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b.png)
关于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阶段,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一)普通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的普通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习惯、上课习惯、坐姿、写姿等。
1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好,能充分保证上课的时间和效率。
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次训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告诉他们,什么课该用什么课本,应早早地放置在课桌的角落上,要用的笔、尺子、橡皮放在课本的旁边,以备上课时用。
听到铃声要快步进课堂,安静地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都能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了。
2 上课习惯开学初,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上课学习行为训练,如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要告诉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这不仅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
举手要举右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要轻举轻放。
教师在讲清道理、说明要求后,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要求人人掌握。
对上课发言的声音也要进行规定: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要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绝大多数能达到要求。
3 坐姿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
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在开学第一天,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让他们接受教师的暗示提醒,要让学生牢牢记住六个字,即:头正、腰直、足安。
教师可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坐坐好!”或是以特定的动作手势,如轻拍学生的后背,摆好手臂,示范正确的坐姿等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提醒学生坐姿的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4 写姿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匐等。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示范讲清正确执笔写字的要求,然后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强化,并且,要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即:眼离桌面一尺, 胸离桌缘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198314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d.png)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低年级是孩子们的成长初期,孩子们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
一、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学生们的引路人,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要通过自身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激发学生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1.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做出一个榜样,身体力行地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师要遵守纪律,遵循规则,做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等。
2.教师要通过言传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育时可以通过直接讲解和教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每天按时睡觉、早起、早饭吃好等对健康成长很重要。
3.教师还要通过场景模拟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去体验一些好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公民、家庭成员、朋友等,从而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
二、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环境,良好的学校和家庭合作对孩子培养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学校方面,要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可以将培养身心健康、团队合作、自律自信等习惯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和社团,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习惯。
例如组织团队合作的活动、讲座等,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家庭方面,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家庭要给予孩子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可以在家里设计一个适合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鼓励孩子遵守家庭规则和纪律。
2.家庭要注重表扬和奖励。
当孩子养成了良好习惯时,家长及时鼓励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是口头上的表扬,也可以是一些小礼物。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6283a1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d.png)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策略摘要:面对学生首先教师需要有“心”的进行指导,低段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过度过来,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主行为习惯等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欠缺,小学低段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力促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性格的关键时期。
根据低年级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学习管理等方面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一、小学班级管理要有“心”传统的班主任教学管理给我们的印象是“班主任总是一副凶脸孔,任课教师也没有好生气”,对于低段孩子来说,班主任不必采用凶冷的一板一眼的姿态来对待学生,而是完全可以以亲和的、人性化的管理来实施教学。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交谈时,始终采用一种亲和的姿态,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与学生之间保持推心置腹的交流,与学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小学生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外,更多情况下,教师对孩子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等。
当今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加,赋予他们更多个性化。
小社会似的班级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发生思想碰撞,这些更多需要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通力合作。
班级管理每天面对的问题就是行为常规,每日常规的情况记录和分析尤为重要,因此对每位学生进行量化记录和统计数据是一种较好方法。
二、力促自我时间管理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形成一定的时间管理意识。
多数学生都是靠别人的监督、约束来完成时间管理,在学校需要教师耳提面命、三令五申,才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家中需要依赖家长的监督甚至“陪读”才能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一旦缺乏别人的引导和监管,学生的时间观念可能就会很差。
在教学中力促学生形成自我时间管理,才能构建更为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
在时间管理方面,我引导学生对自我时间进行约束和整理,每天都给自己列好一份时间管理表格,什么时间段完成哪些事,什么时间段完成什么目标。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15ca475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3.png)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目标【低年级】一、要按时上学:(一)使学生懂得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学校纪律,形成时间观念。
(二)要按时起床不贪睡,上学路上不贪玩。
(三)有病有事需要请假时,必须向老师写请假条或打电话请假。
(四)如果迟到,要先报告,经老师批准后再进教室坐好。
二、学会整理书包:(一)使学生知道书包内学习用品要摆放整齐、有条理,养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习惯。
(二)知道整理书包要按书、簿和文具分开存放的办法,便于迅速找到需要的学习用品。
(三)存放书本时要小心,不能卷折书角。
(四)要及时清理不需要的学习用品,避免书包过重。
三、遵守课堂常规:(一)上课前应提前回到教室,先准备好本节课的学习用品。
(二)上课铃响后,应在座位安静坐好,等候老师上课。
(三)上课时要遵守纪律,坐姿端正,精神饱满,充满自信。
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不思想走神,不得在上课时吃零食。
(四)发言时要先举左手示意,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站直身体发言;发言时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说普通话,吐字清晰,表达清楚,要能说完整的话,四、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一)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
(二)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三)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即把作业当成是练字,争取一笔一画,端正、整洁、美观。
【中年级】一、学会课前预习(一)预习就是要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预习时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重点或难理解的地方画个破折号等等,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勾画的好习惯。
(二)在预习时,提前发现了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应及时查缺补漏,不使它成为自己以后听课的“拦路虎”,加强自己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在预习时,若发现问题应积极进行思考,试着求解。
自己无法解答时,作为问题提出,留待请教同学或听老师讲解。
(四)每天都规范地开展预习,使预习成为学习的习惯。
二、认真完成作业:(一)每天的作业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计划的认真完成,不拖拉,不应付。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突出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ec366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a.png)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小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还不知道学习意味着什么,在幼儿园整天玩玩乐乐、跳跳蹦蹦、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智力水平差异极小,但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明显的差异,学习习惯的不同是导致他们成绩好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
但良好的习惯要有一个养成、教育及训练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我们老师要用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突出问题(一)课堂常规习惯不好一年级学生大多只有七、八岁,刚入学难免改变不了幼儿园的习惯,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在家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对“集体”和“纪律”的概念还很模糊,加上儿童本身“顽皮好动、辨别能力差、控制力差”的特点,使得一年级的课堂常规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上课铃响了半天,我一进教室一些学生才开始拿书、拿文具盒等,个别孩子跑我跟前告诉我他要去上厕所,这时候就无法正常上课,总要推迟5分钟以上才能上课,也有的孩子上课时,让用的学具不规范使用,而拿着玩,课堂上让写作业不够认真,左顾右盼,小声说话,一堂课下来,老师都是在维持纪律中度过的,孩子的课堂常规如果做不到位,那么怎么去谈学习呢?(二)不注意听别人发言,发言不举手孩子们的注意持久性较差,要他们象高年级学生那样认真地听讲40分钟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给孩子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小学生学习习惯常规四十条
![小学生学习习惯常规四十条](https://img.taocdn.com/s3/m/45d4bff6aa00b52acfc7ca49.png)
小学生学习常规四十条为了细化学生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常规要求。
一.预习1.低年级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预习;中年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主动预习;高年级要学会制定目标,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要了解教材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要学会在书本中标注或记入预习笔记,待老师讲课时认真学习。
(1)课前预习课程。
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第二天学习的课程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精力集中,不能边玩边学。
二.上课2.课前准备(4)上课前值日生擦净黑板,整理讲桌,课代表及时取、发作业。
及时把当堂要用的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按固定位置摆放,书本放在课桌左上角,文具盒摆右上角,课堂笔记摆中间,其他无关的东西收进课桌或书包内。
安静坐好,准备上课。
(5)课前师生互问好上课铃响后,教师进入课堂时,由班长喊“起立”,教师、学生互相问好。
班长喊“请坐”后,全体学生一齐坐下。
整个过程动作要轻,尽量避免桌椅移动而发出响声。
下课时,教师发令:下课!学生起立:谢谢老师!(6)上课2分钟前,为了丰富课堂内容,积极组织一些与课堂有关联的活动,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3.“三姿”端正(7)听课姿势: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应该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8)读书姿势:读书姿势正确。
看书时两手同时拿书,书与桌面夹角60度。
在阅读时,眼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书本不要直立或平放,让书本与视线基本成直角。
(9)书写姿势。
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特别强调脚自然垂放,不蹬桌子腿,不劈叉)。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051efe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3.png)
⼀年级⼩学⽣良好⾏为习惯的培养 对于低年级⼩学⽣来说,从⼀⼊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今天⼩编要和⼤家分享的是⼀年级⼩学⽣良好⾏为习惯的培养,希望能够帮助到⼤家,家长⽼师们赶紧收藏吧。
⼀年级⼩学⽣良好⾏为习惯的培养 ⼀、读书习惯。
先让学⽣养成双⼿捧书读的习惯。
⼆、写字习惯。
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 三、坐姿。
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三!”学⽣应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势予以个别提⽰,既达到了⽬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
四、注意⼒。
⼩学⽣的⼼理特点决定了⼩学⽣集中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注意⼒的能⼒。
可针对⼩学⽣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或者⾛到学⽣中间,利⽤“暗⽰法”提请学⽣注意,“拍⼀拍”、“拨⼀拨”、“点⼀点”等;如不便⾛下讲台,可⽤“稍停法”(暂时停⽌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除此⽽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法的灵活运⽤,对培养学⽣的集中注意⼒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具正确使⽤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学⽣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培养教育的范围。
只要⽼师⼼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法,要求⼀致,就可使学⽣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为习惯。
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种⽐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为倾向。
它也是⼀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为⽅式。
⼩学语⽂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提⾼学⽣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的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要达到这个标准,我认为应从培养⼩学⽣良好的⾏为习惯开始。
对于⼩学⽣⽽⾔,中⼩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童长⾝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道德情操、⼼理品质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时期。
如何科学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科学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10f2452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9.png)
如何科学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学会预,逐步提高自学能力1、课前预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要研究的课程做简要预,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研究做好准备。
2、预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研究。
3、预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研究时多留心。
4、预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研究惯。
二、学会听课,提高听课质量1、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本、作业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
2、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活动中。
3、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语言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正。
4、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举手发问。
5、在接收到信息后,应该快速做出反应。
比如快速打开课本、快速从位置上站起、快速整理研究用品等。
6、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乐于交流,交流时目光专注,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不嘲笑别人的错误。
7、要主动合作研究,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8、进修要善于举一反三,通过学科间的联系相识问题。
三、学会复,巩固所学知识1、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家庭作业,完成作业时要做到精练反思,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未完成作业的,应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养成自主设计和完成作业的好惯。
2、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本日,我又学到了什么新常识?如何学的?还有什么问题?把当天的进修内容和方法在脑筋中简单地回顾一遍。
追念本日进修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四、学会搜检,找到常识不足1、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搜检,发觉毛病及时纠正。
2、作业本、练册、试卷下发后,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毛病必须及时纠正。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c4eff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4.png)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习惯,包括学习时间安排、注意力集中度、学习方法、记忆能力等。
这些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学习习惯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如:
学习时间安排不规律,注意力集中度不够。
学习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记忆能力较弱,难以掌握新知识。
缺乏学习自律能力,容易分心。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帮助学生制定规律的学习时间安排,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保持注意力集中。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的培养,可以使用多种记忆方法,如联想、归纳、分类、规律归纳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自律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充分肯定和奖励学生的学习成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6dd0a9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4.png)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正在开始建立他们的学习基础,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1.设立规定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家长和老师可以制定一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和地点。
这将帮助他们形成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而不是随意安排。
规定学习地点也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用于学习的环境,减少诱惑和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2.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管理他们的学习时间,并有目标地工作。
这可以教会他们制定目标、安排时间和组织学习材料。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并监督他们的进展。
3.奖励和鼓励:给予学生奖励和鼓励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或者完成学习目标时,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他们奖励,例如夸奖、小礼物或者特别活动。
这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并为他们提供成就感和自信心。
4.利用游戏和竞赛:利用游戏和竞赛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可以设计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另外,可以组织小组竞赛,鼓励学生与同学之间互相竞争,在游戏和竞赛中学习和成长。
5.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常需要一些额外的支持和帮助来培养学习习惯。
家长和老师应该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这可以包括解答问题、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或者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6.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同时,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并讨论书籍,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7.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习惯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他们可以鼓励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bbae05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e.png)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每天应该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他们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3. 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合年龄和能力的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习题册、参考书籍等,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学习。
4. 鼓励学生多元化学习: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和课外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5.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复习课业、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通过以上方式,小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性格、兴趣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与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
因此,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一阶段,教师及家长要针对孩子学习的特点,重点加强仔细听讲、耐心思考、善于表达、定心作业及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积极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习惯培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的不断提高。
第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观察就是认识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观察图形图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凡是遇到有图形的地方都要提问学生:图上有什么?你看到图想到了什么?由图画联想到意义,由图形过渡到数字,做到图义结合,数形结合,加深印象,提高授课效果。
同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多是无目的、无中心、无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方法。
比如一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音形义结合的形式;一副图画上下左右、局部整体的特点等。
只要孩子具备一双敏锐观察的眼睛,让他们有意识的,主动地去观察,就会更好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达到良
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问题就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是搞好学习的重中之重。
当然,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不是一促而僦的,必须不断坚持,增强信心,持之以恒。
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讲故事、集体背诵、练书法等等,开始坚持5-10分钟为宜,以后逐步巩固加长,低年级学生如果一节课注意力集中达到25-30分钟,当天的学习内容基本就可以消化,课后复习巩固的任务就相对很轻,直接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间隙;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抽查提问,强制个别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步养成全班同学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好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
在学生刚入学时,由于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表达能力的要求就是声音响亮、语速适中;当学生具备一定逻辑能力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完整,表达清楚,这一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必须在课堂上加大说话表达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表达课文内容、题目意思,表述图形、事物特点。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容易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对于那些基础差点的学生,只要能站起来发言就可表扬,哪怕讲对一点点,也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
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按照“声音响亮、大方得体、叙述完整、有条有理”的表达要求,不断锻炼提高;对于说得不好的学生,老师也要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试说→纠正→再说”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各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学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书面表达基础。
第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独立动手的习惯,上学前准备好书本学具,上下课书本学具摆放整齐,上课老师没有要求时决不乱动手,这些小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节省学习时间,从小养成整齐认真,独立自主,一丝不苟的习惯,避免杂乱无序,干事马马虎虎,到处出错。
此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应以引导为主,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遇到生字生词,可以让孩子利用字典查找识字;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孩子动手通过实践寻找答案,从而起到加深印象,增强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第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
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孩子们的情感会从中得到熏陶。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要随时向学生示范、要求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使学生真正做到书写时“头正、身直、肩平。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化训练学生看书观察和老师示范的环节,每当学习一个生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字的结构、笔画在虚宫中的位置等特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看老师的示范,观察是否与观察到的相符合,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差,有
时老师示范书写时难免会有不抬头、或跟不上老师的现象发生,要边书写边抽查,溜号的严格规范,使学生慢慢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定期更换班级学习园地的小作文,以促进大家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促进班级书写质量的提高。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达到要求的,对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心、意志力都提出了考验,但只要注意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终身享用,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