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为流域降雨过程和扣除损失后的地面净雨过程及地下净雨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径流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流域地面、地下向河流、 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体。
沿地面流动的水流为地面径流(地表)。 沿土壤岩石孔隙流动的水流为地下径流。
汇集到河流后,沿河床流动的水流为河川径流。 按补给来源不同径流可分为: 降雨径流
融雪径流 水流中挟带的泥沙称为固体径流。
其中降水最多的是台湾的中部山区,年平均雨 量可达4000mm,最少的是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 漠,年平均不足10mm 。
有的地方降水过多,常成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 产带来很大威胁。
就“时间”来说,同一个地区有时降水多,有时 降水少。所以,地球上许多地方(当然是指陆地)都 有雨季和旱季之分,真正能达到风调雨顺的地方是 很少的。
地面净雨
R S
表层流净雨 R
RI
地下净雨 g
浅层地下净雨 深层地下净雨
汇流过程
净雨沿坡地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坡地汇流), 然后再沿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汇流过程。
(河网汇流)
(1)坡地汇流 A、当 i>f超渗雨满足填洼后,产生的 地面净雨沿坡面注入河网形成地面 径流的过程——坡面漫流。
水循环运动是在自然界四大圈层——呈气态 的大气圈、呈固态的岩石圈、三态(气态、液态、 固态)并存的水圈和生机勃勃的生物圈层的各个 环节之中,连续地、永不休止地进行着。
这种不断往复的水循环,根据它发生的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凝结、降落)、 径流、下渗
4、径流的形成过程
由降雨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 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便于分析,可概括 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
产流过程
降雨扣除损失形成净雨的过程为产流过程
(1)降雨的损失大体分为 A、植物截留
I S
B、填洼
V
C、雨期蒸发 E
D、初渗
F
O
净雨按产流场所划分为
第二章
主要内容: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二、水循环各环节 三、水量平衡原理 四、人类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五、中国水循环与水平衡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广大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大量的 水分被蒸发上升至空中,随气流运动向各地输送。水 汽在上升和输送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凝结而以降水的 形式降落到陆面或洋面上,降在陆面上的雨水形成地 表、地下径流,通过江河汇入海洋,再由海洋面上蒸 发。水分这种往复循环过程称为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水循环)
四、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水分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水分循环一 般都包含有降水、蒸发、径流和水汽输送等几个重要环 节。
1、降 水 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各种水,包括液态水或固态水,
如雨、雪、雹、霰等。通常空气中直接凝结在地面或地 物上而形成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如露、霜等,也都统计 在降水量之中。
降水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上升气流、水汽供应和云的微 物理特征,其中尤以上升气流最为重要。通常按上升气 流的特性,可将降水分成对流性的、系统性的和地形性 的三种。
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水循环运动,使大气降 水、地表水、地下水等之间不停地相互转化,因
而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并且始终 保证了地球上淡水与咸水之间在数量方面相对稳 定的。
三、各种水体的更换周期
由于地球上水的循环,将地球上“四大圈层”中 所有水资源都纳入到一个连续地、水不休止地循环之 中,从而使水成为地球上唯一一种世界上的不断更新 的资源,也是我们这个星球——地球上唯一一种能够 自然恢复的物质。
水循环产生的内外因:
产生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产生循环的内因:水常温下的三态转化,并不发
生化学变化。
大循环:海洋-陆地间水分的交换
纵向交换:降水 蒸发
横向交换:通过河 流由陆地到海洋。
小循环:海洋-海洋;陆面-陆面间的水分交换。
2、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运动无论从其广泛性还是从其重要性来说 都是无与伦比的。这种循环运动,使地球上所有水体 的水都或多或少、或快或慢、无时无刻地参与进行着。 水循环在自然界的四大圈层内的运行过程中,起到了 联系四大圈层的纽带作用,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能量 转换:同时因水在运动中携带溶解物质和不溶的泥沙 等,从而使物质迁移。
2、 蒸发
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时,水汽从水面、冰面或其他 含水物质表面逸出的过程称蒸发。
蒸发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进入大气的惟一 途径,是 水分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
自然条件下的蒸发是很复杂的,大气边界层中的 气象条件对蒸发有明显的影响。地球上的蒸发包括各 种水体的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冰雪蒸发、 潜水蒸发等。
一年365天,除以44次,可知大气中的水大约8天就可 以更换一次。
海洋是最大的水体,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6.5%, 水量约为133800万km3,而每年从海洋面蒸发约50.5 万km3的水,这样看来,海洋水要更换一次,最少约需 2600年(133800/50.5)。
但它还不是地球上更换时间最长的水体。地球上 更换时间最长的水体是极地冰川和常年雪盖,约需 10000年才能更换一次。
根据前苏联学者弗·格·格鲁什科夫首先认识并提出 的地球上天然水的统一性理论,就可以计算出地球上 各种水体更换的周期(更换一次所用的时间)。
例如,大气中总含水量约为12900 km3,而全球年降水 总量约为577000km3,577000/12900=44,就是说, 大气中的水,平均每年可以与降水转化更换约44次。
地球上的降水,在时空上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
就“空间”而言,地球上有的地方降水很少,甚至 多年无降水(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非洲的撤 哈拉大沙漠腹地)。这些地方由于过于干旱缺水,不 要说人类无法生存,就是动植物也基本灭迹。
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呈逐渐减 小的趋势。这既与全球降水量沿纬度方向的变化 趋势一致,又明显表现出由于中国大陆所处的地 理位置,自东向西的逐渐减小趋势,是全球气候 系统与海陆分布的综合效应。
B、 表层流净雨沿坡面侧向表层土壤 孔隙流入河网,形成表层流径流。
C、地下净雨向下渗透到地下水体中流入河网形成 地下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