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资本论》总论
社会学经典《资本论》读书报告
社会学经典《资本论》读书报告《资本论》是德国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的著名著作,被誉为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资本论》进行读书报告,旨在探讨该书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资本论》的背景与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的英国制造业经济发展时期创作的重要著作,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和分配问题。
这本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社会背景19世纪,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主导经济形态,工人阶级遭受剥削和压迫,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逐渐显现。
马克思深刻关注社会问题,力求寻找改变社会现状的解决方案。
2.创作目的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目的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剖析,揭示其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寻求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路径提供理论支持。
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与货币《资本论》开篇即从商品和货币的概念出发,详细解读了商品的价值、交换和使用价值等概念,并阐述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重要性。
2.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剩余价值产生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动力。
马克思通过详细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
3.实现剩余价值的方式马克思进一步讨论了资本家如何实现剩余价值的方式,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配等问题,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的阶级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资本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预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资本论》对社会学的影响1.宏观视角的社会分析《资本论》通过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矛盾等方面的分析,为社会学提供了一种宏观视角,使我们能够从整体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社会问题。
2.社会变革的启示《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探索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途径提供了启示,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资本论》读书报告
《资本论》读书报告《资本论》全称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倾注毕生精力完成的科学巨著,是他一生恪守崇高信念,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晶。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了马克思的手稿,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资本论第三卷》。
再后来,考茨基整理出版了马克思计划中的关于剩余价值理论史的《资本论》第四卷,但考茨基把它独立于资本论,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
通常说的《资本论》指的是前三卷。
在本文中,笔者只浅谈一下第一卷的读书报告。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中心是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商品和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共分为五章,分别为:商品、交换过程、货币或商品流通、货币转化为资本以及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笔者以为,《资本论第一卷》最伟大的贡献是它研究并指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剩余价值是资本阶级对无产阶级,也就是劳动者的剥削而来的。
这一点的提出,让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这个现实暴露出来,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并由此找出了经济危机之所以会爆发的原因,得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不是资本主义,而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所谓“资本论”,它研究的对象就是“资本”,就是“资本主义”。
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对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的把它理解为劳动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为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等等。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
所以,我们说资本范畴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
从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探讨认识论断裂论思想
2017.05一、“认识论断裂”提出的背景(一)理论背景认识论断裂提出的理论背景繁杂,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阿尔都塞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他认为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主要危险是来自自己理论的内部: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解释。
再者,认识论断裂是在“划两条分界线”的目标下提出的,正如阿尔都塞本人在《保卫马克思》中写道:“为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倾向之间划一条‘分界线’”。
最后,阿尔都塞在出狱(集中营)后加入了天主教青年联合会,成了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
并且在后来,完成了一项重要的思想演变———继续保持天主教信仰同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政治背景认识论断裂提出的政治背景一般被归结为以下三点:1.欧洲流行的社会民主主义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2.二战结束后,在苏联的强权政治下,斯大林教条主义对法国共产党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很多哲学家在哲学和政治之间划等号;而随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指责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不人道,对“人道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3.苏共“二十二大”提出“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人的幸福”的口号。
二、“认识论断裂”的理论渊源认识论断裂的理论渊源主要有:巴什拉的“断裂说”、斯宾诺莎的真理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等。
此外还涉及: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诊疗方法;2.列维—斯特劳斯的社会学研究的结构主义方方法;3.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4.科学主义的影响;5.天主教的实践性神学观点的影响;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三、“认识论断裂”的内涵“认识论断裂”的涵义是指马克思在其早晚期著作之间存在着一个“断裂”———1845年以前的“意识形态”阶段向1845年以后“科学”阶段的“飞跃”。
(一)认识论断裂的“分期”“认识论断裂”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马克思思想被断裂论者分为4个时期:青年期(1840年至1844年)、断裂期(1845年)、成长期(1845年至1857年)以及成熟期(1857年至1883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经济学术语
01 基本贡献
目录
02
马克思的研究背景和 经过
03 《导言》逻辑解析
04 《导言》革命的指向 性:反思科学抽象法
05 总结性话语
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它是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生地和系统阐述研究方法的重要场所。
《导言》认为,社会生产是一个整体,它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
《导言》逻辑解析
文本的结构及其争 议
《导言》的革命内 涵和意蕴
历史和逻辑统一规 定的始航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行文极其简短的一篇经济学论文,观点简洁而内涵丰富,论证简约而 容量浩瀚,以小小篇幅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在学术史上,实属罕见。尽管学术界对《导言》逻辑位置的定位颇有 争议,但对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的公认自不待言,其以理论逻辑方法的崇高性——历史、生产的总体 性和科学方法——与《资本论》相媲美!
当代经济研究总体看,这是对研究对象的内核结构的探索。与之契合的思路是对事的全体规定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及与之相适合的对相应的对象规定的“如何来”、“为什么”以及“是什么”的系统探究。它说 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始终是生产关系,只是在这个前提下通过贯彻“事的科学”,研究对象的结构得以锁定。这 表明一种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的认识原则,从而引致诸多的语言生产规范及必须引起注意的理论建构 原则。例如,“出发点当然是自然规定性;主观地和客观地。”而“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 念的辩证法,这样一种辩证法,它的界限应当确定,它不抹杀现实差别。”并且,“这种见解表现为必然的发展。 但承认偶然。怎样。”以及注意,“历来的观念的历史叙述同现实的历史叙述的关系。” “第二级的和第三级的 东西,总之,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国际关系在这里的影响。”等等。
资本论名言名句
资本论名言名句1. 资本论经典语录新世纪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
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马克思《资本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资本论》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马克思《资本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资本论》2. 资本论经典语录新世纪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
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马克思《资本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资本论》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千年思想家:马克思
马克思哲学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在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绝对的 影响力;但就在他过世几年后的19世纪末,随着资产阶级世 界的普遍危机的加剧,马克思哲学迅速的传遍各地。建立资 本主义式的福利国家成为欧洲先进国家政经改革的趋势。之 后,马克思主义派分成为非革命派与革命派。
真理的启示
从西方态度的转变让我们感受到马 克思主义是当之无愧的千年真理 马克思的思想同样适用于资本主义
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 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得票高居 榜首者是卡尔·马克思。
后来又相继进行了三次“千年思想家”的评选。 四次评选卡尔·马克思三次居于榜首,卡尔·马克思无 疑成为千年思想家的代表人物。 作为一名典型的政治经济思想家,他超越了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牛顿,生物学家达尔文等等。在历史的争论上, 许多人都表示不解。
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 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 证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就更好地提高了我 们的自觉性认识,为探索具体的物质生产和 社会生产的运动规律打下扎实基础,作好了 充足的思想准备。
共产党宣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 起来! ( 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 vereinigt euch! )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借由列宁和 布尔什维党创立的苏联的大力传播达到了巅峰。在这 段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解释似乎受到许多学者的 疑问与争议。随着苏联的势微与解体,马克思主义在 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有所减弱。而马克思主义作为近代 最著名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哲学理论之一,其学说仍然 活跃在学术界的各领域,学说的精神也不时的被运用 在各政府的施政方向。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仍 有许多国家和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其国家或政党的意 识形态,如古巴、尼泊尔共产党、塞浦路斯劳动人民 进步党、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 希腊共产党等等。
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 会关系
01 基本解释
03 性质形式 05 不同观点
目录
02 主要内容 04 生产力与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 定作用的。
以上所说的对生产关系具体内容的表述,显然完全不一致。这就引起了人们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人们习惯 上马克思的表述概括为生产关系的“四环节”,把斯大林的表述概括为“三分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 济学界就有人对“三分法”提出不同看法,其后展开了激烈讨论,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
语言的回家回历史,要求重新检视“定义法”。由发生学工作逻辑出发,《资本论》界说的研究对象应区分 成“历史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的研究对象”。该处理完成了对历史和逻辑统一关系的内在性把握,活化了马克 思的“科学思维”。
感谢观看
一人们为了生活就需要进行生产。生产是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前者是“自然关系”,后 者是“社会关系”。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性质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就拿人类的生产关系 来说,人类历史上从总体上讲,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将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 共产主义的5种生产关系,作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 产关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它将逐渐成长为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动物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它决定着思想的社会关系,即通 过动物的意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中国理论界对生产关系包括的内容存在不同看法。
阿尔都塞对“颠倒论”的反驳——读《保卫马克思》
阿尔都 塞是法 周当代 著名哲 学家 , 结 构主义 马克思 主义者 。 《 保卫 马克思》 ( 论文 集 ) 中的文 章都 发表 并集 结成 册 予 1 9 6 1 —1 9 6 5年 间 ( 《 关 于唯 物辩证 法 ( 论起 源的不平 等) 》 这篇论文写于 1 9 6 3 年) 。本文 就胡塞尔针对学界 流行 的 “ 颠倒论 ”——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 证法之关系 ,进行 总结 和反思 ,得 出阿尔都塞 的论证 过程并未做 到对马 克思辩证法 的 “ 保卫” 。阿尔都 塞关 于 这一 思想 的讨 论 ,主要 集 中于 《 关于唯物辩证法 ( 论起源的不平等 ) 》 这一 部分 。 阿尔都 塞论马克思矛盾的特 殊性 在 《 关于唯物辩证法 ( 论起源的不平等 ) 》 一 文中 ,阿尔都 塞集中 对 马克思 的唯物辩证法 展开了论 述。针对学 术界一 般认为 的马克 思的辩 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 的超越 。体现在前 者对 后者 的 “ 颠倒 ” 即头足倒 置——黑格 尔是精 神辩 证法 ,马克思是物质辩 证法 ,阿尔都 塞强调 ,在 辩证法问题上马克思对黑格尔是 “ 抛弃 ”而 非简单 的 “ 颠倒 ” 。因为黑 格尔 的辩证法属 于意识形 态 ,经过 “ 颠倒 ”也不能使之成为一种科学 的 理论 。阿尔都塞还 把马克思的实践进一步分为政治 实践和理论 实践。最 后论证 了马克思 的辩证 法的特殊 性在于多元 决定。 在文 中 ,阿尔都塞以推理的方式展现了他的论 证过程。
馆 ,2 0 1 1年版 ,第 1 5 5页。I 阿尔都塞紧接着回答道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蕴含在 马克思主义 的实践 中。他的任务就在于弥补理论 与实践之 间的 “ 差距 ” 。阿尔都塞 确定 了两个 概念作 为研 究的前提 :“ 实践 ” 和 “ 理论 ” 。还进 一步指 出, 社会 实践包 括生产的 、政治的 、意识形态的和理论的实践 。他还特别强 调认识理论 实践对于研究马克思的认识论具有重要作用 。 理论是 实践 的一种特殊形式 ,也属 予 “ 社 会实践 ” 的复杂 统一体 。 “ 具有科 学性质 的一切理论 实践 叫做理论 ……真 实科学 的特定理 论体 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30)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毕生精力耗费40年时间撰写的有关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成果,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巨著。
1867年9月,《资本论》第1卷由汉堡迈斯纳出版社出版,第2、3卷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1930年3月,上海昆仑书店出版马克思的主要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第1卷第一分册,由陈启修根据德文版参照日文版翻译。
其后历经曲折,新中国成立后才由三联书店完成三大卷的出版。
现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3~25卷、第二版第44~46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7卷。
《资本论》的诞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提供了客观条件。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和复杂化。
尤其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更加表明无产阶级运动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这促使马克思恩格斯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创立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
从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系统收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资料。
1849年由于法国政府的驱逐,马克思从法国巴黎来到英国伦敦。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他广泛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其中仅仅是通篇精读的理论著作就达1500本以上。
在对已有研究资料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基础上,他着手《资本论》的写作。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
尤其重要的是,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入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实理论基础,颠覆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伟大变革。
从研究内容上看,《资本论》虽然主要研究的是政治经济学,但还包含着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论述,甚至还涉及有关政治、历史、教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堪称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
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
《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黄湘燕,湖南省委党校教授,经济学部教授,主讲《资本论》导读、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
《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用了毕生精力和心血创作出来的一部最主要的著作,全书共4卷,六大本,122章,300多万字,4600多页,一百多年来,它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至今仍具有伟大的生命力。
对当代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最大的经济学经典著作有三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学的著作有成千上万,这三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是必须要读的,或值得一读。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论》在欧洲许多国家受到追捧、走红、热销,销量比往年倍增。
被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的德国财长布吕克自称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也在翻阅《资本论》。
一百多年了,为什么《资本论》经久不衰?因为它是一门科学。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到底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是马克思那个时代19世纪中叶欧洲思想界一个重大的、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有多少学派在进行研究探讨,乌托邦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社会主义……他们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唯独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回答了这个问题,所以它是一门社会科学,虽说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但它的基本理论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它的时代价值。
在世纪之交,西方媒体推出了评选千年风云人物或千年思想家的活动,按照得票的多少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
马克思是高居榜首,名列前茅的。
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绝大部分人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就过时了。
但马克思的作品把伟大和生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今天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为什么要来学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一、《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心是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目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这是由马克思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所决定的。
第6章 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第六章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节一场关于党的理论基础的大论战一、关于党的理论基础的大论战的历史背景《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为批判杜林而写的著作。
杜林(1833~1912)出生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
他是柏林大学讲师,小资产阶级思想家。
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他就写文章“批判”《资本论》。
可是,在1875年前后,他却摇身一变,宣布他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全面的“改革”。
他著书立说,发表了一系列著作,以假乱真,毒害群众,疯狂地反对马克思主义。
由于杜林的错误理论是打着“社会主义”这块金字招牌,并以“科学”的伪装出现,因此在德国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德国党面前,提出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关系德国党能否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根本问题。
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批驳杜林主义。
为此,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陆续发表。
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这就是著名的理论巨著——《反杜林论》。
这部著作的问世,对于保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维护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推动德国工人运动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妄图以杜林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后,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由于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资产阶级加紧了向工人阶级的进攻,不仅在经济上进行残酷剥削,在政治上实行暴力镇压,而且在思想上妄图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
面对这一严酷的阶级斗争,在一些知识分子中,流行着一种腐败的风气,动辄“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
《资本论》第一卷讲义
《资本论》第一卷讲义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大学时代的马克思也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其他成员一样,对思想、观念的主宰地位和它的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深信不疑,而对物质因素和物质利益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则毫无认识,因此,对被认为是研究人们物质利益问题的政治经济学,从未接触过。
正像恩格斯后来对梅林说的那样,马克思当时对政治经济学,“还一无所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第38卷第480页·)严酷的社会经济生活颠覆了象牙塔里的虚幻王国马克思于1841年4月15日在耶拿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起初,他打算到波恩大学讲授哲学。
布鲁诺·鲍威尔也特别希望自己的这位年青朋友到波恩大学任教,以便共同进行反黑格尔右派的斗争。
但是1840年登上王位的威廉四世,实行了更加反动的专制政策。
对反动普鲁士专制制度的任何批评都被认定是犯罪,都要无情的予以取缔。
布鲁诺·鲍戚尔本人也因他的两本书《约翰福音史批判》和《对观福音书作者的福音史批判》)被当局认为是对圣经的有害批评,而吊销了教学证件,并被柏林大学和波恩大学免职。
刚刚走出幽静的象牙之塔和博士们高谈阔论沙龙的马克思的主观信念,立即同冷酷的现实发生了矛盾。
严酷的现实使他感到根本不能把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思想、政治思想同在德国大学中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自己对现存制度的不可调和的反对立场使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担任公职。
他只好把早先已经开始的理论研究工作暂时放下,选择了撰写政治评论的工作,并以青年人的满腔热忱投入了反对普鲁士专制制度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夜,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特别高涨。
争取出版自由,反对反动的书报检查制度是这场斗争的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
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便是为此而作。
在这篇文章中,他强烈谴责新书报检查令是一种惩罚思想方式的法律,因而它不是国家为自己的公民颁布的法律,而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它取消了一切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资本论 章节总结辅导讲义汇编(附资本论主要内容归纳)
第1讲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及其生命力二《资本论》产生与传播三《资本论》体系结构《资本论》过时论理由1:《资本论》是100多年前的著作,对于现代经济已经没有指导意义。
点评: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仍然没有消失,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货币的基本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内的一切商品经济规律都适应。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资本论》所阐述的经济原理,仍可帮助我们全面认识、研究这些变化。
3)一种理论诞生的时间是否久远,决不是判断它是否过时的尺度,关键是它是否有生命力。
理由2:《资本论》没有预见到社会主义存在市场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局限性的突出表现。
点评:1)《资本论》中的社会主义还不是现存的社会主义,而是作为理论原理的社会主义,因而他不可能预见到现实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市场经济;2)《资本论》的局限性是相对真理意义上局限性,即任何理论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正确的,当条件等变化时,其对实践的指导受到了限制,因而需要从实践出发,加以灵活运用,才能真理作用。
《资本论》未过时观点理由1:《资本论》过时论是对《资本论》的研究一知半解甚至无知误解。
《资本论》在充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时,不仅进行了制度分析,即着重揭示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剥削制度,具有历史暂时性,而且也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即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特别是作为一种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是资本主义战胜以往生产方式,创造巨大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原因。
对《资本论》的研究应从两方面注重,一方面制度分析可以使我们划清市场经济建设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另一方面机制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与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理由2: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未必过时。
2008年是卡尔·马克思诞辰190周年,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肆虐欧洲、蔓延全球,人们在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审视,他的鸿篇巨制《资本论》再度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经典。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缘起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缘起摘要: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欧洲的左派学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将这种对马克思的阐释推至顶峰,在当时的西方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解释和发展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阿尔都塞却站了出来,提出了与人本主义截然相反的科学理论观点,指出了人本主义是对马克思的严重误读,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哲学本质正在被人本主义所侵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正在被扭曲。
于是,阿尔都塞旗帜鲜明的提出,必须在科学的立场上来“保卫马克思”,保卫马克思真正的理论。
关键词: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马克思阿尔都塞站出来提出保卫马克思,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选择,阿尔都塞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他一生都坚定不移的留在党内,关心着法国共产党每一次国际变革中采取什么样的理论态度。
在西方哲学界将马克思主义阐释为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处在危机之中,那阿尔都塞出来“保卫马克思”的历史原因到底有哪些呢?阿尔都塞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二战以后,马克思遇到危机之时能够勇敢的站出来,大声疾呼:保卫马克思!那阿尔都塞为什么要保卫马克思呢?1.二战后教条主义的泛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阵营转向了以苏联为核心,但是苏联在当时的时局中在政治政策的失误以及理论上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最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这一时期,苏联表现把哲学教条话的倾向,力求把哲学和政治等同起来,对理论的研究变成了给经典著作注释,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僵化的、教条的错误理解。
在进入30年代以后,苏联不得已转向了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在1945年之前,苏联一直都是顺境和逆境下艰难前进,哲学在这时期表现得政治化,哲学的任务是去培养个体的迷信,变得越来越教条化,所以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在30年代中期,哲学上的讨论变成了现实阶级斗争的工具,他们将马克思的哲学性和科学性以及革命性统一起来,片面夸大了哲学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保卫马克思》的文献学意义
《保卫马克思》的文献学意义《保卫马克思》是法国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
以下是对该著作文献学意义的探讨。
一、背景介绍《保卫马克思》是路易·阿尔都塞在20世纪60年代所著,当时正值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兴盛时期。
阿尔都塞作为法国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为当时的社会现实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二、文献学意义1、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新解读《保卫马克思》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新解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思想。
阿尔都塞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解释,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2、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保卫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
阿尔都塞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和矛盾,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推动《保卫马克思》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发展。
阿尔都塞在书中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和新解释,为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4、对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尝试阿尔都塞作为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保卫马克思》中尝试将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这种尝试为后来的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三、结论《保卫马克思》作为路易·阿尔都塞的重要著作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新解读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该书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同时,该书也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此外,阿尔都塞在书中尝试将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重读资本论王德峰文稿
重读资本论王德峰文稿
《重读资本论》是王德峰教授在得到APP上线的课程,其文稿内容丰富,以下是关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部分的摘要:
马克思和胡塞尔在哲学层面有共同之处,即所谓的“现象学还原”,就是反思我们认知里的概念范畴,将事情本身还原出来。
举个例子,有两群人在发生肢体冲突,可以被范畴“翻译”为警匪争斗、帮派火拼或是人民起义。
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收到的“新闻”和“信息”常常是经过政治范畴或者法律范畴“翻译”的后者,而不是前者。
人是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的主体,且使用不确定性极大的语言来描述世界,所以概念范畴的使用不可避免。
在人类世界关于“两群高级灵长类动物发生肢体冲突”这件事五花八门的新闻报道当中,应该认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事实是被范畴构建的。
逻辑体系就是一系列的范畴,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
社会科学就是在各自领域建构的范畴体系,而这样的体系反过来又会“形塑”我们对于事情本身的看法。
举个例子,作为经济学家的丈夫往往会和作为法学家的妻子发生争吵,因为经济范畴和法的范畴对于事情本身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规定。
社会科学往往是自洽的,因为参与逻辑推演过程的往往是概念范畴,而未必是事情本身。
就算是引入实证,看似中立客观的data也逃不过与范畴结合的过程。
因此,社会科学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贴近现实。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600字五篇作文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600字五篇作文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就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本论读后感范文600字五篇作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资本论读后感篇一现在流行的观点是马克思过时了,依据是现代金融的发达程度是马克思时代无法想象的。
但真实的情况是马克思永远不过时,因为他用哲学高度奠基了现代经济学的厚度。
他让我们不停去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经济?我们应该怎样运转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财富是如何来的?这些财富怎样分配才是正义的?而现代金融是怎样的呢?就是寻找整个体系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
因而我对卢麟元先生提到的经济领域的游牧民族很是认同。
历史又有了一次大轮回,只不过从军事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抗争,转变到经济领域。
我也发现,很多经济学家都对军事领域很感兴趣,甚至研究颇深。
甚而美国的西点军校就能出产美国最顶尖的经济学家。
这就能说明现代金融的性质。
他们研究很多的,就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这是容易理解的,毛泽东才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游击大师。
但中国人忘了,所以,在金融领域,我们败的这么惨。
经济学实际上最讲求辩证法,后毛泽东时代,我们失去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辩证法。
因而我们开始唯GDP论。
我们现在也在惊叹民国黄金十年的辉煌。
但实际情况是怎样呢?中国的GDP是洋人创造的,外国人用中国的资源,压榨了无数的中国人。
中国的繁华和中国人无关,也并不能增强我们的力量。
现代的军队和现代的大工业有很大的关联性,考验着一个国家的组织能力。
这也成为一些人说的综合国力,因而有着雄厚工业基础的苏联,有着抗衡纳粹的德国的雄厚实力。
改革、开放这类词在现今中国成为神圣,但开放的合法性是什么呢?当初的依据是我们需要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只有靠开放我们才能取得。
实际上现在检讨改革开放,我们就需要切切实实的检验一下,我们究竟获得了哪些我们梦寐以求的技术?我们为什么需要外国资本,也要遵循同样的道理,我们用这些外汇能够买来我们需要的东西,否则这就是一堆废纸。
_资本论_中的利益理论及当代意义
利益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取向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全面展开,更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利益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如何看待利益矛盾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利益协调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理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利益问题的原典立场出发,分析利益对立下的雇佣劳动制度;个别利益和共同利益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矛盾集中的阶级矛盾来充分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
一、《资本论》中利益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唯物史观的一系列著作,如《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剩余价值理论》中均对利益问题进行了阐述。
他们指出:“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
”②那是因为“旧的、还没有被排挤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不知道任何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而且根本不知道任何物质利益;生产和一切经济关系,在它那里只是被当作‘文化史’的从属因素顺便提一下”。
③通过对现实利益问题、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个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科学阐述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商品分析为起点,依次阐述五大利益范畴,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矛盾。
这五大范畴的叙述在《资本论》第一至第三卷中的安排是:(1)商品: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至第二章;(2)货币: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3)资本:第一卷第二篇第四章至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六章;(4)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第三卷第六篇第三十七章至四十七章;(5)总收益或产品:第三卷第七篇第四十八章至五十二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典之作:《保卫马克思》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典之作:《保卫马克思》作者:徐耀强来源:《企业文明》2022年第01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幽灵”重新徘徊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上空,全球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开始复兴。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即便是一些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对西方社会的重要影响力。
日本著名作家内田树就曾呼唤道:“读马克思吧!读过马克思之后,你会感觉到你自己思考的牢笼从外面被摇晃着,牢笼的墙壁上开始出现裂痕,铁栅栏也开始松动,于是你自己就会领悟到原来自己的思想是被关在一个牢笼当中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译介、研究和借鉴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其中,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1日出版的由路易·阿尔都塞著、顾良译的《保卫马克思》,是20世纪后半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本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1918—1990)为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主要代表之一,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阿尔都塞是法国共产党的理论代表之一,主要著作有《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
在学界看来,阿尔都塞是世界上无数激进知识分子的精神之父,他的名字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最为警觉和最为现代的阐释”。
他根本性地提高了人们对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著作的理解水平,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科学哲学的深度对话,是当代不可绕开的巨大理论宝库。
资本论(超值白金版)
17世纪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分离亚当·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份并使之系统化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奥地利学派(心理学派)采用抽象演绎法,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卡尔·门格尔 [奥]《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维塞尔[奥]《自然价值》1889年● 最早提出术语“边际效用”洛桑学派推进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
瓦尔拉斯[法]《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洛桑学派的奠基人美国学派较心理学派与数理学派出现晚,以分配为中心的独特体系。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财富的分配》1899 年● 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 “纯产品”理论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 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帕累托[意]《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年● 提出序数效应论和无差异曲线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上半叶18世纪继承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认为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19世纪下半叶数理学派以数学分析为工具,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以折中主义手法糅合古典政治学的各种理论,建立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全新体系。
马歇尔[英]《经济学原理》1890年● 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威廉·杰文斯[英]《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年)●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 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威廉·罗雪尔[德]《国民经济学体系》1854—1894 年● 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德]《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1864 年● 以统计学进一步完善该学派研究方法卡尔·克尼斯[德]《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1853 年● 系统阐述该学派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事的科学[简读《保卫资本论》]《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节略)备注:为节省篇幅,原书中的相关文字注释被删去,引用文献改用简易的括注方式。
版权: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许光伟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2ISBN 978-7-5097-6598-2I .①保…II .①许…III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IV .①F0-0中国图书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28735号【楔子】政治经济学是怎样的科学〔摘自该著第三章政治经济学是怎样的科学?页码附于文后,以下同〕人们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开端的误解由来已久,也一直是深刻性的。
一谈起这件事,人们立即将它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联系在一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人们往往就此止步,并不打算将经济理论还原到历史层面去解读。
而不如此,也就不能根本理解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历史批判的科学,不能理解人类史前时期的一个自我扬弃的发展内容是经济形态的历史批判过程。
其经历物质形态的漫长文明——类存在,发展成为“社会”文明,即物质生产的能动发展驱动人类本身的演化,物质文明进程进而演变为文明规划的社会过程。
一句话,这种批判规定——统一经济形态的自我批判规定,是人类获取文明发展方式的根基和工作“入口”。
P58(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摘自该著第五章马克思主义概念〕统一主客观,即作为“事和物之存在的客观与主体之事”和“客体之物的主观”相统一的规定,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作实质。
其奠基了事的科学。
马克思实由主体的概念出发,而逼近于客体自然,又在断然抛弃以物为研究对象的西方文化的进路中重新统一了主体客体、自然社会。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工作规定是对于统一历史(事的科学)的不懈寻求,所重视者:人的类生命,以及实践的社会生活的一面。
P104……对马克思主义的明显不正确的一种态度是表面抬高,实则离开历史实践,搞自足认识活动和绝对真理主义。
马克思主义被视为这样的进路:哲学规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规范(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完全是现成的,语言体例是既定的,语言本身则是工作自足的;作为工作规范,其垂范一切认识论。
但普遍接受的是资产阶级意义的哲学使命和科学使命的工作方法,转而拒绝历史使命的工作方法,将历史使命简单视为一种工作自明。
而如果离开历史奢谈“哲学大革命”,离开阶级奢谈“科学大革命”,同样,离开实践奢谈“知识大革命”,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不再会是行动。
马克思主义者不再是工作者、行动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沦落为底定的科学知识,尘埃落定,仅供智能之士,玩口舌之用。
P106……坚持面向工作外部,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作为工作者的实践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意味着,这仅是一项工作条件:不自足,不停步,永远是实践路向,坚持实践(逻辑)批判。
P107(二)劳动一般的理论与实践〔摘自该著第四章劳动一般的理论与实践〕劳动二重性(学说)说到底是事的二重性理论。
第一重性自然是第二重性发展的物质条件。
以此而论,各门工艺学是政治经济学建构的前提,第二重性是第一重性发展的应有之义;换言之,在属性上,二者必须同时和如影相随。
第二重性反映劳动一般成长史过程。
这些特征锁定了劳动一般的历史特殊性的规定。
因此,正如历史批判与理论批判是一体的,理论叙述与实际的历史讲述本质上也是结合一体的。
就是说,劳动二重性更换原来由资产阶级物象二重性占据的位置,是恰当地阐说“社会存在者”需要。
它们在规定上相对,但在讲述上,却是一种否定式的发展。
按照恩格斯的权威说法,劳动二重性作为完全达标了的“科学规定”,其直接奠基了“两个伟大发现”。
并且马克思乃是以历史学家工作身份做出的。
从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
(恩格斯,1995)P77……将价值(形式)从众多发展概念中工作提取出来,作为抽象劳动社会内容的表达,作为一个规定总体,是为了重点显示范畴生产的整体性特征。
这里主要是弄清楚“内容的逻辑”和“形式的逻辑”的关系:从商品生产方式的整体发展中来,回到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相互依存关系。
生产关系实体的运动和生产关系实体的构造在认识上统一化了,突出了研究对象的时空统一的工作规定。
生产关系实体既表达为实体本身,又表达为实体发展结构,突显了商品生产对象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上的逻辑统一性。
表明在工作体式上,价值(形式)仅仅是劳动二重性的实践结构。
P79(三)历史发生学〔摘自该著第十三章历史发生学(资本的时间与存在)〕商品社会和产品社会总是彼此约束、一起成长起来的规定。
初级商品社会的发展表明了直接产品和劳动产品(或价值本身)依然是它的两个中心内容,在发生史上它并未脱离产品社会,实存的规定是产品共同体发育。
据此,也就可以把初始发展的经济社会在形态上认作“初级形态社会”。
初级形态内,商品和产品相互依存,主导位置仍然由产品社会本身据有。
以致,严格意义的商品生产毕竟只作为历史上的其他类型的社会生产的附属而与之并列,作为“生产之余”。
与之对应的“高级形态社会”发展也必然如是,不过,不同点在于主导位置由商品社会所夺取。
相较初级商品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是作为发达的高级形态的商品生产社会而言的,中心内容是社会产品和价值产品,在发生史上则与“货币社会”有关,实存的规定是货币共同体的历史发育。
表明:资本从来不是劳动本身的实在的联合,而在于从它的对立面规定上建立起来“抽象联合体”。
资本主义生产虽说是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形态,虽说在内部过程同时涵容产品的联合,但在社会过程中委实是不断瓦解这种联合,而替换以货币商品的联合,替换以资本的联合。
可见在这里,使用价值和产品本身的联系越来越被粗暴地割断,从而,它只能够和“商品本身”、“货币本身”乃至“资本本身”相联系,越来越扭曲为资本概念上的社会使用价值。
P335……《资本论》从破除资本物象开始。
我们的历史叙述使商品生产成为“历史活体”,揭示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其实在于取得时间上的,而并非物象规定上的发展规定。
事实上,G—W—G′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说明资本本质上是一种历史化的运动过程。
资本是运动,不是静止物,是无休无止的运动过程;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不断更新的这个运动中才有价值增殖。
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
P351……一种是食殖(使用价值或产品本身的丰富),一种是货殖(价值本身或货币的增殖);货殖是区别于食殖的特定存在,资本的界限就设定于自身的运动规定中。
“循环的性质中包含着这样的情况:每一点同时表现为起点和终点,并且只有在它表现为终点的时候,它才表现为起点。
因此,G-W-W-G这一形式规定也和另一个表现为最初的形式规定的W-G -G-W同样正确。
”不过对货殖而言,“这一点应以关于交换价值本身那一章中的论述为前提。
”(马克思,1995)这些当然不是蒲鲁东理解得了的东西,因为社会绝不是主观抽象,相反,“社会的东西”仅意味着抽象的规定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的,是考察社会的经济关系。
P352-353(四)商品社会和产品社会工作逻辑问题〔摘自该著第十九章生产一般的理论与实践〕人类历史发展的跨越之路远自商品社会形成始。
这是一个促使产品不断社会化的物质性的实践力量。
由此可以说,产品社会和商品社会是相生相克的;在发展上如此,在规定性上亦是如此。
经济形态更换是表层运动现象,里层内容是产品规定与商品规定的彼此交融和渗透。
这绝不是市民社会的单一逻辑。
所谓市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认识看法,只是对于人类史的一个“唯心的”表达。
从中暴露出大资产者的粗俗的认识性质,试图从粗鲁的资产者暴发户的角度把劳动者归为高贵阶层组成社会的“杂费”,通过弹唱阶级谐和曲,显露虚伪的辩护嘴脸。
同时也充分展示出小资产者的软弱性:其作为“社会主义者”,只是希望“少交杂费”。
因此,要么不明白,要么主观上不大愿意承认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其阶级局限性可想而知,必然坐实理论上的虚幻性。
关于这些,我们的杷梳在于洞明其理论意图的实质性,指出它的思想酵素源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对于斯密教条,市民社会认识论者总看“立”的一面,从不管“破”的一面,看重认识关系,否认生长关系。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破”入手,而能找到其内的本质规定,又在于重视生长关系,遂破除了认识论预设。
《资本论》的逻辑则一再指出:在史前时期,人类历史是以“恶”的形式和道路向前进的,孤立的、独立的生产和商品所有者的交换或等价交换最终要被扬弃,社会大生产将作为阶级关系存续的最后场所。
这种工作逻辑归根结底是市民的历史批判:扬弃了的孤立的个人是历史的发展,扬弃了的个人是社会形成,是历史的总体发展。
P609……商品生产必须使它们涵括的劳动尽可能地等同,以完成抽象统治。
这是以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和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的根本分野之处。
最初的商品生产在发展上,是努力地从使用价值目的转向价值目的。
而为了拥有彻底独立的生产形式,商品生产必须使自身从对流通的依附关系中脱离开来,确立生产标准。
因此,价值规律中具有两个显著规定性:(1)只承认一般劳动;(2)必须以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从而一定生产规模的社会产品的存在为条件。
简单劳动的发展实际就是造成该种工作的量的标准。
它同时是社会标准。
从而可以说,商品生产的最初发展一方面依存于产品社会的生产,依赖于固有的人类生产形式,另一方面极大地发展着这些标准,使之成为历史发展基准。
商品生产从最初的生产母体(共同体)中孕育出来,与产品生产对抗,与之相生相克,本身是巨大的革命。
这种发生学整体标识了经济形态社会的诞生。
P631社会主义运动其实从产品社会对商品社会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批判形成,从而获得扬弃自身意义的发展开始。
尔后在科学批判上,进一步提出历史实践工作要求。
它直接显露了商品社会的全部工作性质,显露了产品社会和商品社会相互关系的全部秘密。
一方面,商品社会起来“历史反对”它的产品社会,这是对旧有的共同体生产规定的一个修订;另一方面,产品社会由于努力直面这个欲全面替换自己的物象社会体系,也同样修正自身发展规定。
从形式上看,前一方面构成商品社会之于产品社会的替换性的发展过程,后一方面则构成相反力量方向的扬弃过程。
这就说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一样古老。
这就深化了劳动过程对财产占有关系的规定,使之作为实践化的历史发展关系。
于是,一方面是劳动过程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财产关系的发展,它们在商品和产品两个向度上予以展开,生出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动荡不安的发展“躁动”关系。
P627【尾记】击剑之势:破除“现代唯识论”〔摘自该著“写在前面:题外话和题内话”;所注页码为“写在前面”页码〕“吾人看历史,须将自己放在历史里面,把个人生命与历史生命通于一起,是在一条流里面承续着;又须从实践的观点看历史,把历史看成是一个民族的实践过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