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走进中学
关于“校园风景线”教案设计案例
教案环节教案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对学生来说,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

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辞旧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初一、高一的新同学步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殿堂。

走进中学(板书)
提议:教师准备若干张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或明信片,通过投影或在班内传阅展示给同学们看。

1.校园风景线(板书)
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并且比小学大得多,有很多场地和部门,有很多场馆和社团组织,下面我们来一一来辨识一下。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
?
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第一层次
校园剪影活动1:学校平面图
活动方式: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学校平面图(或挂出事先准备好的学校画图),平面图上要画出校长办公室、团委办公室、班主任办公室、任课教师办公室、校医室、图书馆、餐厅等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

(2)教师讲解这些部门的责任和职能。

(3)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试着在图上标出部门的位置和负责人的名字,并要讲台下的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在这里,每一个同学都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那么,你希望发展哪方面的能力呢?
活动2:学校社团组织
活动方式:
(1)填写。

你所知道的学校社团组织;
你想参加的社团活动;
你还想让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

(2)学生课堂发言和交流。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感受,一定会发现它的可爱之处。

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间的交流,学校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
活动3:“话说”我们的学校
活动方式:
(1)用大致5分钟时间让学生描述或描绘自己的学校,着重突出学校的特色。

(2)通过上台展示,或小组同学互换的方式,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3)小组推荐、挑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并张贴于班级的板报栏中。

通过师生互动,来更好地实施课堂教案活动,增强教案的实效性。

?
?
?
?
丰富学生的生活,更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喜爱。

?
?
通过“师生”活动,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通过学生自己参和的形式,自发地对学校的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层次
校史寻踪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

校史记录着学校诞生和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学校历史发生的大事件,留下了师生们共同前进的足迹。

活动4:校史寻踪
活动方式:
(1)教师讲述学校的重要发展历程,尤其是学校的成绩。

(2)学生一边听讲解一边记录,填写到教科书第5页的横线上。

(3)学生独立思考“校史”带给自己的启示,并把思考的火花记录到教科书第5页的方框内。

了解学校的过去,形成对学校的整体印象。

第三层次
校训感悟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校风而定的,是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宗旨、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

活动5:校训感悟
(1)教师把校训写到黑板上。

(2)针对本校的校训引发讨论:我们的校训代表什么含义?你有什么感悟?
(3)如果我们学校还没有校训,你的提议是什么?从不同侧面了解学校。

了解学校的历史、今天,展望学校的未来。

总结无论是自己感受到的学校,还是从老师和同学口中得知的学校,你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问句式结尾,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

关于“跨越陌生”教案设计案例
教案环节教案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新学期初始,我们熟悉了校园,你们对新学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喜欢新学校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那么,你思考一下,学校对你的学习起重要作用的是什么?”思考后若答不上来,再问:“是人还是物?”学生肯定回答是“人!”
教师:“那么,在开学后的这些日子里,你接触了多少人呢?和周围的同学、授课老师之间还存有陌生感吗?”
学生回答。

一问一答。

活跃课堂,调动课堂气氛。

?
活动一:自我介绍
?
?
?
?
?
?
?
?
?
?
?
?
?
? 案例分析:杨亮的故事(见教科书第7页)
教师:我们告别昔日的同窗好友,来到中学这个新的环境,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我们可能会感到陌生。

但是,如果结识了新同学,认识了新老师,建立了新友谊,在这个新环境里,你很快就可以找到另一个属于你的天地。

在你的世界里,没有损失任何东西,反而又增加了很多好朋友,你是不是会感到很开心呢?若想结识新同学,让同学走近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可以先向同学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对新同学说声“你好”,可以主动给周围的人送去一个善意的微笑,也可以做出一个友好的动作,这样你会很快拥有友谊。

具体活动如下:
(1)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上台自我推荐,让别人更快地认识自己。

(2)学生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提醒每一位同学要突出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及个性中的特别之处,比如常用动作和语言。

(3)最后,大家一起鼓掌以示对勇敢自荐者的鼓励。

被人记住名字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体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良好友谊的开端。

能很快地记住身边同学的名字是一件很开心也很有学问的事。

现在,让我们从彼此的名字开始,再次认识,再次了解!借用教科书上的小故事和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使教案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僵硬化教案。

?
?
?
?
?
?
?
本活动及下面的两个活动设计是递进的,从相互认识到重点认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本活动的目标是相互认识。

活动二:印象中的“第一”人(1)请同学们记录进入校门之后,给“我”第一印象最深刻的各种人。

记录在教科书第8页。

(2)在记录的过程中,如果你还不知要记录的他(她)叫什么名字,可以走到他(她)面前去诚恳地问。

?
活动三:设计自己的名片(1)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用于设计自己的名片。

(2)名片设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富有自己的特色。

(3)名片填写内容可参照教科书第8页,教师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可设计若干张。

(4)名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结识的那些同学。

?
活动四:我们的老师教师:初入中学,有的同学可能会像大海中罗盘失灵的航船,不知所措。

老师将会帮助我们找到航向,确定航线。

面对新老师,我们应该尽快认识和了解他们,同时,也让老师认识和了解我们。

那么,课下请把我们做好的“名片”也送给老师一张吧!其实,所有的老师都喜欢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向他提问题,都喜欢他的学生课下主动和他讨论问题、交流观点,所以,让我们大胆地走近我们的老师吧!
具体活动如下:
(1)学生填写教科书第9页的表格内容。

(2)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3)在讲述中,重点介绍老师的姓名、所授课程、讲课特点,你的个人点评。

?
?
?
?
尽快地和老师熟悉,把自己制作的“名片”送给老师也许是认识老师的一条捷径!
活动五:我理想中的班集体
?
?
?
?
?
?
?
?
?
?
? 教师:几十个同学,十多个老师,相聚在一起,我们又组成了新的大家庭——我们的班集体。

如果把老师同学比作鸟儿,那么,班级就是我们快乐的大森林。

在这个集体中,我们将朝夕相处,度过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为了快乐地成长,为了幸福的回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主人的身份,融入我们的班级,规划我们的前景,一起创造一个值得记忆的“家”。

具体活动如下:
(1)用5分钟时间把自己理想中的班集体的特征列举出来,填写在教科书第 11 页的空白处。

(2)填写完毕,请同学们走上讲台,进行“我理想中的班集体”演讲。

(3)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所提到的理想班集体的主要特征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和学生共同在众多的特征中挑选出10 条,课下整理出来,作为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

使学生逐步树立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对“家”的归属感。

活动六:我为班级作创意如果要建立理想中的班集体,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励自己,比如定班训、设班徽等。

具体活动如下:
(1)学生分组活动。

(2)每组讨论和创作一个作品,作品题目有:
? 设计班训
? 设计班级座右铭
? 设计班徽
? 制定班级公约
?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3)讨论结束后,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4)把小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以时时鞭策和警示班级成员。

?
总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通过今天一系列的活动,我们跨越了陌生,我希望大家能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融入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庭,让欢声笑语、友爱互助荡漾在我们中间。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师生间相互认同,相互接纳。

第二课、昨天和今天
关于“适应学习”教案设计案例
教案环节教案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从昨天的小学,到今天的中学,有许许多多的变化。

老师、父母、学校、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变高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变高了。

正是这种种变化,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步伐,经历成长,走向成熟。

对我们来讲,一个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学生,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任务就是学习。

那我们就先从中小学学习上的变化谈起吧!承上启下。

活动一:适应学习教师:进入中学,课程的门类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课程的内容也逐渐加深和系统化了,因此,我们中学的学习任务变重了,难度也加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认真、更加努力。

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的地方,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1)案例展示:林琳的故事(见教科书第 14 页)。

(2)结合案例,设计问题,加以讨论。

问题如下:
? 林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我和林琳的问题一样吗?
? 刚进入中学,在学习上还有哪些问题困扰着我?
(3)教师总结。

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中小学学生的不同教师:初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同于小学教师。

例如,初中教师会更多地指导和启发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中小学到底存在着哪些学习上的不同呢?
(1)用大约 10 分钟时间填写表格,找出中小学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同。

???????????小学????????? 中学
课本有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的内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老师的讲课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和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三:学习适应教师:中学的学习和小学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异。

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独生子小舟家庭经济富裕,家长非常重视对小舟的培养和教育,期望他早日成材。

小舟在小学时有爷爷的辅导,表现不错。

自升入初中后,因为爷爷没有能力辅导他了,所以他很快出现了情绪低落,而且对学习焦急忧虑,有时甚至神志恍惚,坐立不安。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案例二:
小萌上小学的时候有个习惯,每次做完家庭作业都要妈妈检查,妈妈每天晚上还要帮助小萌复习当天的课程、预习第二天的新课。

因此,小萌在小学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上初中后,妈妈要求小萌自己完成这些事情,可是小萌从来没有主动复习和预习过,写完作业也不检查。

没有了妈妈的帮助,她感到不知所措。

小萌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分析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自己和同学们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阅读下面附的资料,帮助学生学习适应。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不良问题,并尝试改正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附:初中生学习生活适应不良解决方法
1.转变角色,改变看法。

自己已经从一个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了,要认识这一点,承认这一个变化。

接受这一点也就是要努力使自己去了解中学生活和小学生活的差异,努力使自己去适应这些变化,改变自己的看法,应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2.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进入中
学以后,会接触到许多新的同学和老师,尽可能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新的班集体。

平时,可多和同桌、同班同学交往,广交新朋友,为班级多做好事,使自己产生对新集体的归属感;可多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新的伙伴、新的友情的建立和加深,会逐步淡化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之情,中学生的角色观念也就会不断加强,从而尽快适应新环境。

3.培养学习能力,改变学习方法。

由于中小学课程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和老师教案方式的差别,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做些调整和改变,并不断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要逐步学会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评定、自我管理,不仅要做到自觉完成作业,而且要学会整理笔记,学会预习、复习,不仅善记忆,还要善思考,这样才能理解老师和教科书的要求,找出自己的问题,并能自己纠正、补救,努力做到自主学习。

关于“新的规则”教案设计案例
教案环节教案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引入用一个小游戏作引子。

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并讲明游戏的规则。

比如: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画圆形、方形,一个带着画图工具,一个不带任何画图工具。

教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我们刚才的游戏也不能称之为游戏,这是用活动让大家理解游戏不能没有规则。

学校也一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它约束和规范着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行为和习惯,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用一个小游戏过渡更加自然,并且容易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校规校纪”的存在。

活动一:哈佛的校规(1)介绍“哈佛的校规”案例。

(见教科书第15页)
(2)学生讨论:哈佛学院应不应该开除那位同学?为什么?
注意:为了活跃教案气氛,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同意开除”和“不同意开除”两个组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态度和原因。

由哈佛的校规自然引出本校的校规,借鉴名校的做法,这样说服力更强。

活动二:寻找校规教师:哈佛的校规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任何团体,都必须有其必要的规矩,用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

我们学校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目的就在于实现学校的教育教案目标,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让我们师生懂规矩、守纪律。

(1)学生课前通过采访、调查、实地寻找等方法,寻找学校现在和过去的校纪校规,抄录或者拍摄下来。

可以采访有关的领导,寻找校规校纪制定的背景和意图。

如:在什么情况下制定了这个校规校纪,执行后有什么效果,现在看来这个校规校纪是否合理,等等。

(2)学生交流课前活动的结果。

将自己或者小组寻找到的校纪校规展示出来,将访问的结果进行交流。

(3)同学讨论如何自觉地遵守新的校规校纪。

可以讨论如下几个问题: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有什么好处?遵守校规校纪是否需要条件?有些校规校纪是否可以不遵守(像哈佛的那位学生)?等等。

教师总结:校规校纪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案秩序而定的,是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里正常地学习和生活的保证。

作为中学生,我们更要自觉地理解和遵守校规校纪,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通过寻找本校的规则,引导学生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遵守规则的情感。

关于“承担新角色”教案设计案例
教案环节教案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幼年的我们被呵护,童年的我们盼望快快长大,少年的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

在我们还没来得及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学生”时,我们的父母、老师已经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到底“中学生”和“小学生”有什么不同呢。

?
活动一:我们角色的变化
?
?
?
?
活动二: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
?
? 活动1:中学生和小学生的角色变化
(1)学生用大约5分钟时间填写表格(见教科书第16页),尤其是认真思考表格的第二部分:我心目中的中学生。

(2)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多从正面引导,加以补充。

教师:小学阶段,当遇到问题时,我们马上就想到了老师和家长。

现在是中学生了,我们却觉得不想再让老师和父母管那么多了,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那么,在目前的生活中,哪些事要自己解决,哪些事是可以请教家长和老师的呢?
活动2: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
(1)让学生一一讨论下列问题:
? 哪些是自己的分内事?
? 怎样解决自己的分内事?
? 什么样的事可以请教家长和老师?
(2)讨论结束后,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点评。

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活动中体验成长,体验自己“今天和昨天”的不同。

活动三:做合格的中学生
?
?
? 教师:进入中学,我们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那么什么样的中学生才是合格的中学生呢?
活动3:做合格的中学生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2)小组代表发言,上台交流。

在学生发言时,教师把学生发言的关键词写到黑板上。

(3)师生共同总结,制定一个大家都赞同的“合格中学生的标准”。

(4)把制作好的“标准”作为班级公约来遵守,指导青少年成长。

将教育目标最终落实到行为养成上。

总结教师: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角色、新的任务。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第三课、新的起点
关于“放飞理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案设计案例
教案环节教案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新的学习,新的规则,新的角色,我们又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新的努力。

但是,我们必须先确立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课新的起点(板书)承上启下。

活动一:“我的理想”演讲赛
?
?
? 教师:在大海中的船只上,远航的水手一定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航向,否则他们不会到达目的地。

现在,我们就是正准备扬帆起航的“水手”,那么,你的“彼岸”在哪里呢?进
入少年期,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尽管它不成熟、不明朗,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大致的方向,清楚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

(1)教师讲述古今中外的英雄、伟人关于理想的言论。

(2)学生准备“我的理想”演讲稿,大约 10~15 分钟,不少于200字。

(3)开展“我的理想”演讲比赛。

用一个比喻引导到对“理想”的思考。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活动二:制定计划教师:我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理想的实现是一步步完成的。

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教师讲故事)
第六张饼
有个人饿了,买了一摞饼,一口气吃到第六张饼才算饱。

他摸摸肚子,沉思半晌,若有所悟,十分感慨,自言自语道:“早知道吃下第六张饼就饱了,何不一开始就吃这第六张饼呢?我还能省下那五张饼的钱呢!”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
教师简单小结,由故事转向学习:“我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完成的,同学们都是先完成了小学的学业,才进入初中,先学会了自然数,才学小数、分数,先学会了拼音,才会念长长的课文,先学会了字母,然后才开始学单词、句子、语法、课文。

假如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讲代数,行不行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中学三年的学业,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那么我们必须为自己理想的实现找到一条捷径,那就是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1)教师讲述如何“制定计划”及注意事项。

参见教科书第 19 页。

(2)学生制定本学期计划,一式两份。

(3)学生将制定的计划一份贴在自己的书上,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书,一份交给老师。

教师将学生的计划装订成册,学期中检查验收“计划”的实施情况。

?
?
?
调动学生兴趣,通过故事引出下一话题。

?
?
这样过渡显得自然,不突然。

?
?
?
?
?
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教师起指导和监督作用。

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所以,我们的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并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我们要不断地修整、完善它。

?
关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案设计案例
教案环节教案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解释名言教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有一句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有谁能够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就像大树是由小树长成的、高台是由一锨一锨的土垒成的、一步一步才能走完千里的路程。

说得多有道理。

那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交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给自己的启发和自己的感想。

进一步引申问题。

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类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名言、警句、成语等,进一步深化理解。

由名言引出活动意图,对学生具有鼓励的作用。

活动一:没有赚到的钱(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故事“没有赚到的钱”。

(2)结合案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请学生分析并回答。

①埃M为什么没有赚到她本来想赚的钱?
②你是否也有埃M这样的习惯?
教师: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比喻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没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

上面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请打开教科书第22页,这个小故事从某一个侧面很好地解释了克雷洛夫的比喻。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故事。

问:那么,当前你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自由回答。

告诫学生:实现理想仅有计划是不够的,还要从点滴做起,将计划付诸行动。

活动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学生交流自己和同学中间存在的好高骛远的现象。

如有的学生平时不愿意刻苦学习,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就心里不是滋味;有的学生总是“三天热头”,总是在制定计划,可实行不了几天,遇到问题就放弃;有的学生目标过于远大,难以采取具体的行动实现,等等。

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引发思考。

2.学生交流如下问题
(1)小明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好,进入中学后,他想把学习赶上去。

该怎么办?
(2)小超在小学时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上课时总是“走神”,进入中学后,这种总是课上不听课,课下再补课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了。

他该怎么改进?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足下”计划。

自己从现在起,做哪些事情?
附录:循序渐进学习方法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
第四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教案环节教案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设问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假如我们都是海边的渔民,现在让你在一大船鱼和一张渔网之间作出选择,你选择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一步提问:就像渔民要在鱼和捕鱼方法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一样,我们学生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选择?我们应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切入主题作为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就难以胜任学习。

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注意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切入主题,提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学习方法讨论教师提问:其实,对我们来说,“学习方法”这个词已经不新鲜了,在小学阶段,老师就非常注意引导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也有意无意地在利用一些学习方法。

现在,请大家说说自己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或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列在黑板上或者写在一张大白纸上,以备以后课堂活动使用。

进一步引入主题,同时为以后各部分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将学生总结出的学习方法整理并保存好,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中自觉利用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